四個世紀以來,莎士比亞戲劇的舞台演出以及詮釋注疏,見證了各個時代的劇場風尚和文學品味;每一種理論、每一個學派,無論是滾滾長江或是涓涓細流,都各自挾帶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洞見與偏見,同奔莎士比亞研究的浩瀚大海;「莎士比亞工業」早已成形。
在莎士比亞三十多齣劇本中,《哈姆雷》一劇情文並茂,最受青睞。表面上,羶色腥作品的主要成分一應俱全:鬼魂、謀殺、懸疑、政治、權術、亂倫、情愛、復仇、間諜、瘋癲、武打……。而在更深層處,它所探討的人生種種:生與死、善與惡、真與假、復仇與寬恕、天命與人力……又都是亙古以來哲人企圖尋求答案的問題。
劇中人物範圍廣闊,上自國王、廷臣,下至演員、掘墓人;主線哈姆雷的復仇故事以外另設多條副線,大戲之中涵括多個小戲,不僅結構多元,語言層次更是複雜。而在莎士比亞筆下,各個角色、各式情緒、各種場景的描繪無不入木三分。無怪乎《哈姆雷》是文壇最大的市集:貨色齊全,都有保單和商標。
這本新譯《哈姆雷》字斟句酌,特別注重語言和戲劇的密切關係,力求保持原作多采多姿的風貌。書中〈緒論〉引經據典,詳實可靠,文字深入淺出,適合研究參考,更是本劇的最佳導讀。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莎士比亞,俗稱莎翁,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傳世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等。
他早期的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1600年之後,創作了主要的悲劇,包括著名的《哈姆雷》、《奧賽羅》、《李爾王》、《馬克白》。後期作品轉為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並與其他劇作家合作。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稱為詩人和劇作家,到了19世紀,因為浪漫主義作家的推崇,聲望到達顛峰,迄今不衰。如今莎士比亞的作品依舊廣受歡迎,跨越時空與文化,在全世界不同國家以不同形式和語言演出。
譯者簡介:
彭鏡禧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於耶魯大學、牛津大學、芝加哥大學研修。歷任維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戲劇學會理事長、臺大外文系主任、戲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特聘教授。現為臺大名譽教授、輔仁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筆會會長。研究領域為莎士比亞、文學翻譯、跨文化研究;編著譯作品四十餘種,包括莎劇《哈姆雷》(Hamle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量.度》(Measure for Measure)、《李爾王》(King Lear)。
章節試閱
絕妙好辭︰語言與戲劇的結合
《哈姆雷》一劇情文並茂。劇中人物,從國王、廷臣,到演員、掘墓人都有;主線以外另設副線,大戲之中涵括小戲,不僅使結構多元,更增加了語言層次的複雜。單以哈姆雷一人而言,情緒即已變化繁多︰時而坦率真誠、時而隱諱曖昧、時而憂戚感傷、時而快樂振奮;有憤怒激昂也有抑鬱寡歡,有一本正經也有淫穢輕佻。而在莎士比亞筆下,各個角色、各式情緒、各種場景的描繪無不入木三分。
Kermode 討論莎士比亞的語言,認為1599年到1600年之間,他的文字技巧提升到新的水準,而轉捩點就是《哈姆雷》和詩作〈鳳凰與斑鳩〉(“The Phoenix and Turtle”)。《哈姆雷》正是波龍尼戲劇分類中那「無所不包的戲文」(“poem unlimited”),因為它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文體或風格(Kermode 96ff, Evans 131)。Inga-Stina Ewbank 強調文字在本劇的重要;她說,這齣戲「展露人類情境,具現於劇場整體的視覺語言與口述語言之中,如此強勁有力……;因此全劇的台詞具有為善為惡的力量,其複雜遠超過哈姆雷在幻滅時說的,『文字,文字,文字』。 」
以下首先簡單介紹莎士比亞擅長的無韻詩,再討論《哈姆雷》劇中若干片段,檢視莎士比亞這齣戲在語言方面的成就,特別著意於語言與戲劇的緊密結合。
無韻詩的靈活運用
以詩寫劇的傳統,在西洋可以追溯到古典希臘悲劇。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形式上以「無韻詩」為主,摻雜了散文、韻文、歌謠等等。顧名思義,無韻詩的行尾不押韻,但它的詩行是「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節奏相當齊整:每行十個音節,分為五個「音步」(foot),每個音步的重音落在第二個音節;因此每行讀起來是「輕重輕重輕重輕重輕重」。與莎士比亞同年出生但成名較早的劇作家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1564-93)慣用這種詩體寫作劇本,多半在行尾停頓,音調鏗鏘,號稱「筆力萬鈞」(“mighty lines")。莎士比亞把這種詩體帶到更高的境界。他並不刻意在行尾停頓,反而經常利用迴行(run-on lines,亦稱跨行或接續詩行)和行中停頓(caesura),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得不止。他甚至不拘泥於每行十個音節。
詩劇的寫作中,另有所謂「分享詩行」(split lines,或稱shared lines),也就是同一詩行由兩個以上的劇中人對話組成。這種安排既能照顧到詩行格律的要求,又能凸顯說話者快速輪換(Preminger and Brogan: 1206,李啟範:163),從而戲劇化地表現出說話者內心的急迫焦慮或活潑機智。莎士比亞的無韻詩常見這種分享詩行;在他的後期作品,比例甚至高達百分之十五到二十(Preminger and Brogan: 1206)。
戲劇氣氛的建立
莎士比亞善於在劇首營造氣氛,早有公評(參見Willson)。前文曾提到《哈姆雷》這齣戲一開場的問句如何引發後人的興趣。Cohen認為詰問正是這齣戲的主要語氣,並且指出,戲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景次裡,頭一個說話人的台詞裡面包含了問句(135) 。
外表與內在
前文已經指出,莎士比亞的作品經常探究表裡不一的現象。《哈姆雷》這齣戲的眾多角色不遺餘力地抽絲剝繭,挖掘真相,其中以哈姆雷最為顯著。他的第一段長篇台詞就觸及這個主題。穿著黑色喪服的他,在宮廷一片喜慶的場景裡分外顯得格格不入。母后葛楚要他看淡父親的死,安慰他道︰「須知這事很尋常︰有生必有死,/走過塵世一遭,到達永恆」,他回答說︰「夫人,是很尋常」(1.2.72-74)。
在接下來的對話鞥,哈姆雷抓住母后「好像」一詞的語病,立即狠狠地搶白她一頓,刻意彰顯她的虛情假意。引文最後幾行以戲劇的隱喻強化表面與真實的差異︰「好像」、「扮演」、「動作」、「表現」、「裝飾和衣服」等等,都是悲劇演員用以製造哀傷假象的手法或戲服(Righter: 143-44)。他「好像」是說,他的真情不是外表所能顯現的。
然而,這一段話卻也可以說明劇作家莎士比亞和他所創造的戲劇角色哈姆雷一方面貶抑外表,揄揚無法實證之內在,另一方面又同時實證出了外表的風格(Willbern: 1) 。Thorne說得更明白︰哈姆雷既然講「不只靠我墨色的外衣……就能傳達我的真情」,則顯然認為外表至少還是能夠表達出一部分內在的感覺。哈姆雷自己這時穿的是黑色孝服,說起話來多的是雙關語和誇飾法。MacCary引述這一段台詞,指出引文除了後面三行的戲劇隱喻之外,還使用了「擬人法」(personification)、「誇張引伸法」(catachresis)、「連接詞省略法」(asyndeton),而從第五行開始,則連續使用了四次修辭學裡的「首語重複法」(anaphora),簡直可以說是在跟柯勞狄競賽修辭(86)。由此也可見,對造作虛矯的表達模式,他的態度其實頗為曖昧。固然哈姆雷譴責表演作秀,但是我們注意到這是出自一個演員之口──而演員,「照他自己的定義,缺乏本質或『內心』。因此,甚至在王子否認與外表有任何瓜葛的時候,我們警覺到他的作秀傾向,具體呈現在他『瘋瘋癲癲的模樣』」(Thorne: 112-13) 。哈姆雷內在世界的魅力不僅來自它的曖昧難明,也來自它的攻擊性,這段話是一個例子(Gross: 23)。
著名的獨白
顧名思義,戲劇角色「獨白」的時候,沒有──或是自以為沒有──旁人在場 (Maher: xiv)。《哈姆雷》劇中的獨白向觀眾訴說出角色的內心世界。根據統計,全劇共有十二段獨白,屬於哈姆雷的占了其中八段 。莎士比亞給了哈姆雷一個人200行的獨白,大大拉近了他跟觀眾的距離(Maher: xv)。也因此,「對其他的角色,哈姆雷打啞謎、拐彎抹角,甚至唇槍舌劍。獨白的時候,他的話誠實發自內心。何瑞修是哈姆雷的朋友,但觀眾可以成為他的親密夥伴」(Maher: xvi) 。獨白在本劇中的重要,由此可見。
Newell認為,總體說來,本劇獨白把意識範疇最深邃的人心加以「極度的戲劇表現」,也就是理智對意識的深入探究(18)。他說︰「揭示角色的心智(與感情)世界,當然是獨白這一戲劇手法的一種基本功能,但莎士比亞在《哈姆雷》進一步發揮這一功能︰他使用獨白的手法,前後相當一貫,使我們注意到心智本身,特別是心智之為人類特有的反思與推理工具」(18) 。不僅如此,他並且指出本劇獨白的安排具有結構性的意義,包括可以據而蹤跡主角的復仇經驗(28、 107、134)。
尖刻的文字遊戲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反應敏銳、辯才無礙,喜玩文字遊戲。Ewbank認為這是環境逼人。她說,比起莎劇的其他主角,哈姆雷的情況特殊︰不同的說話對象對他有不同的算計;因此他必須時時注意,處處留神,以便掌握語言的先機;而這也製造了許多笑果(68)。Charney分析哈姆雷的語言,指出他的風格多變,至少可以區分為四種︰「(1)諧擬為主的自覺,(2)瘋癲時的機智,(3)獨白為主的激動,以及(4)敘述或特效的質樸」(Style: 258) 。文字遊戲具體表現了哈姆雷──以及莎士比亞──對文字的敏感與興趣。
風格繁複的散文
一、裝瘋賣傻
《哈姆雷》一劇不僅詩的部分多所變化,散文風格也頗繁複。根據Vickers的研究,哈姆雷使用散文的主要情景有二︰一是對國王以及他的爪牙裝瘋賣傻,另一則是當他需要放鬆心情的時候(Artistry: 248)。例如哈姆雷對國王非僅不假辭色,更時時嘲諷。國王遣送他出國的時候,哈姆雷跟他說︰「再會了,親愛的母親。」柯勞狄立即糾正他︰「是你慈愛的父親,」但是哈姆雷堅持︰「是我的母親。父母是夫妻,夫妻是一體。因此,我的母親。」弄得柯勞狄大為尷尬(4.3.52-55)。哈姆雷故意誤會別人的意思,這不是頭一回;鋒利尖銳的推理對他而言,是紓解強烈激情的一種形式(Doran: 56-57)。
二、輕鬆自在
從第二場第二景(羅增侃與紀思騰奉國王與王后之命,造訪並試探哈姆雷),柯勞狄派羅、紀兩人去跟監哈姆雷。哈姆雷剛見到久違的總角之交,不疑有他,立刻玩起文字遊戲,肆無忌憚的真心愉悅溢於言表。
三、散文詩
當然散文也不限於用來說笑耍嘴皮。緊跟著上面一段的對白,哈姆雷察覺他的朋友其實是國王的間諜之後,自述心境。這段文字以世間的美好明亮對照哈姆雷心中的抑鬱晦暗。譬喻鮮活、思想澄澈、節奏分明,稱得上佳妙的散文詩。Kermode甚至認為這可能是莎士比亞有意的安排,「表現散文可以用來複製詩歌」(111) 。同時莎士比亞也借哈姆雷之口,道出了文藝復興時代對人的最高禮讚,充滿了自信。除了表達了哈姆雷的情緒之外,這段話的遣詞用字也描繪了演出這齣戲的劇場。「『結構』、『穹蒼』、『天幕』令人想起伊麗莎白時代的劇場;劇作家常以『峽角』暗喻舞台;『鑲嵌了火一般黃金』聽來像是『天上』──塗了金星星的舞台屋頂」;等等(Cartwright: 101) 。這一來,提醒了觀眾注意演戲的實際舞台,引起他們的戲劇自覺,產生心理上的疏離效果,更能認清舞台上的演出(參見Cartwright: 101)。
四、插科打諢
插科打諢是丑角的本分。第五場第一景,掘墳者嘻皮笑臉,有許多精采的道白。掘墳者不僅取笑哈姆雷是傻瓜,更諷刺當年倫敦劇院裡看戲的所有觀眾──他們都是瘋子。引文最後兩句,哈姆雷說︰Upon what ground?是問失去理智的原因 (ground = 理由)。掘墳者不知道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把ground解釋成「土地」,弄得哈姆雷哭笑不得。一向伶牙俐齒,口不饒人的哈姆雷,在這一場文字遊戲裡,總算屈居下風,當了一次配角(Ewbank: 68)。
而在搞笑之餘,莎士比亞的雙關語似乎也別具深意。W. Kerrigan指出哈姆雷跟掘墳者的這一場戲在全劇發展中的關鍵地位。是哪裡出了問題呢?「盤據哈姆雷心裡的一切──姦情、謀殺、亂倫、鬼魂的指令、自殺的兩難──都聚合在『是哪裡出了問題呢?』這個問題裡。這齣戲、戲中的詩、精采的台詞、種種思想︰哈姆雷之所以為哈姆雷,《哈姆雷》之所以為《哈姆雷》,其道理都聚合在這個問題裡」(129) 。掘墳者的答案──「嘿,就在丹麥這裡嘛」──指的可能是他腳下的墳土,使哈姆雷的思緒轉到墳土,轉向死亡,以死亡結束一切痛苦,因為他接下來就問掘墳者︰「一個人躺在土裡,多久才會腐爛?」此後他跟何瑞修的一連串談話(幾乎是他自己的獨白)都環繞著死亡的主題,例如人死後會如何如何。「要生存,或不要生存」的難題,先前曾經令他長考,而今逐漸有了解答(W. Kerrigan: 128-51)。誠如W. Kerrigan所說,到頭來,「哈姆雷起初答應鬼魂要殺柯勞狄的諾言,成了上帝的諾言︰哈姆雷將會服從鬼魂,殺死柯勞狄」(146) 。這樣看來,前面四場演的是復仇觀念對哈姆雷心靈的影響;最後一場則是他的心靈對復仇觀念的影響(W. Kerrigan: 151)。
花了許多篇幅討論《哈姆雷》的戲劇語言,實在是因為戲劇語言牽涉到角色的性格刻畫跟劇情的推展。特別是在伊麗莎白時代,觀眾到劇場為的是看演員表演,聽演員念白。儘管後世演出可以在舞台設計推陳出新,可以任意搬動故事的時代背景,可以在特效上出奇制勝,對觀眾而言,要緊的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語言與情節(Halio: 85)。要體會《哈姆雷》這齣戲的奧妙,尤其須先了解它的語言。
第一場
【第一景】
衛兵巴拿都和范席科上。
巴拿都 是誰?
范席科 不,你先說。站住,報上名來。
巴拿都 吾王萬歲!
范席科 巴拿都?
巴拿都 正是。
范席科 你來得可真準時。
巴拿都 已經敲過十二點了。去睡吧,范席科。
范席科 多謝換班。天氣冷得要命,
我心裡怪難受。
巴拿都 你這一班安靜嗎?
范席科 一隻老鼠都沒有動。
巴拿都 好吧,晚安。
假如你遇見何瑞修和馬賽拉,
我值班的伙伴,要他們快點。
范席科 好像聽見他們了。 何瑞修和馬賽拉上。
喝,站住!誰啊?
何瑞修 這塊土地的朋友。
馬賽拉 也是丹麥王的忠僕。
范席科 兩位晚安。
馬賽拉 哦,再見,忠誠的軍人。誰來替你?
范席科 巴拿都接我的班。兩位晚安。
何瑞修 哈囉,巴拿都!
巴拿都 咦,怎麼,何瑞修也在?
何瑞修 好像是吧。
巴拿都 歡迎,何瑞修。歡迎,馬老哥。
何瑞修 怎麼,那個東西今晚又出現了嗎?
巴拿都 我什麼也沒看見。
馬賽拉 何瑞修說這只是我們的幻覺,
他無論如何不肯相信
我們見過兩次的恐怖景象。
因此我才再三央求他
今晚跟我們一道來守夜;
假如這個鬼魂又來的話,
他就可以證實,並且跟它講話。
何瑞修 算了吧,算了吧,不會出現的。
巴拿都 坐一會吧,
雖然你對我們所說,連續兩晚
都看見的東西,充耳不聞,
我們還要再次向你敘述。
何瑞修 好,咱們坐下。
且讓巴拿都說來聽聽。
巴拿都 就在昨晚,
北斗星西邊的那一顆星星
已經運行到它現在發光的地方,
照耀那一片天空,馬賽拉和我,
當時鐘聲敲了一響—— 鬼魂上。
馬賽拉 噓,別說了。你看它又來了。
巴拿都 跟過世的老王一模一樣。
馬賽拉 你是有學問的,對它說話呀,何瑞修。
巴拿都 樣子不像國王嗎?看清楚了,何瑞修。
何瑞修 像極了。看得我膽戰心驚。
巴拿都 它在等人開口。
馬賽拉 你去問它,何瑞修。
何瑞修 你是何物,竟僭占夜晚,
還冒充過世的丹麥國王
當年雄姿英發的威武外貌?
奉上天之名,我命令你說話。
馬賽拉 它生氣了。
巴拿都 瞧,它邁著大步走了。
何瑞修 別走,說話,說話,我命令你說話。 鬼魂下。
馬賽拉 它走了,不肯回答。
巴拿都 怎麼,何瑞修?你渾身發抖,臉色蒼白。
這難道不比幻覺更真實嗎?
你覺得如何?
何瑞修 上帝為證,若不是我自己
親眼看見,可以證實,我是
打死也不會相信的。
馬賽拉 樣子不像國王嗎?
何瑞修 就跟你像你自己那樣。
當年他跟野心勃勃的挪威王
戰鬥,穿的正是那件盔甲。
他在冰上跟坐雪橇的波蘭人
交鋒,砍殺對手,也曾這樣怒氣沖沖。
真奇怪。
馬賽拉 就這樣兩次,就在這死寂的時刻,
我們守夜時他耀武揚威走過。
何瑞修 究竟該怎麼去想我不知道,
但是依我的淺見,大體說來
這表示國家會有大亂。
馬賽拉 請坐吧。誰要是知道,說給我聽,
為什麼要這樣嚴格警覺的守更,
夜夜折磨這塊土地的人民,
為什麼要這樣天天鑄造銅砲
並且向國外購買軍火,
為什麼要這樣徵集水手,逼他們
辛苦工作,沒有一天休息?
有什麼急事要這樣揮汗趕工
甚至到了晝夜不分的地步?
有誰可以告訴我?
何瑞修 我倒可以。
至少小道消息這麼說︰我們的先王
(他剛剛還顯靈給我們看),
各位都知道他被挪威王符廷霸
激將;符廷霸野心勃勃,
向他挑戰;我們英勇的哈姆雷
(普天之下都佩服他的英勇),
手刃了這個符廷霸,而他簽過約,
按照合法手續和騎士規矩,
賠了性命,連帶也輸給贏家
他所擁有的一切土地。
當時我們的國王也提出了
相等的擔保︰若是符廷霸獲勝,
世代的基業早就歸給他了;
就像根據同一份合約
以及其中所規定的內容,
他輸給哈姆雷的。而今,小符廷霸,
沒有吃過教訓,氣燄高漲,
在挪威邊區東一處西一處
聚亡命之徒為烏合之眾,
管吃管喝,要他們幹一樁大事,
胃口還真不小——也不是別的,
依我國這方面看來,顯然
是要以武力從我們這裡
強行奪回先前所說他父親
喪失的土地。而這,我認為,
就是我們備戰的重要理由,
我們守夜的原因,我們舉國
上下忙成一團的主要緣故。
巴拿都 我想沒別的原因,就是這樣了。
也就難怪這可怕的東西
趁我們守夜之際前來,很像先王——
他過去現在都是這些爭端的焦點。
何瑞修 這是一粒塵埃,擾人心目。
正當羅馬全盛的時候,
至高的凱撒臨死之前不久,
墳墓都空了,裹著屍衣的死人
跑上羅馬街頭嘰嘰呱呱;
像拖著火把的星球和血紅的露珠,
太陽的大難;連那影響著
海神帝國的溼潤的月亮
也因月蝕而黯淡如世界末日。
諸如此類可怕事件的發生,
就如同噩運都有預兆
事先告知未來的不幸,
天地已經聯合起來展示
給我們的土地和人民。 鬼魂上。
安靜。瞧!它又出現在那裡。
我拚死也要擋住它。 鬼魂揮手。
站住,幻影。
假如你有聲音或是能說話,
對我說吧。
假如要做些什麼好事,可以
減少你的痛苦,增添我的陰德,
儘管告訴我;
假如你握有祖國命運的祕密,
而,也許,事先得知可以預防,
啊,那就說吧。
或者你在生前曾經聚斂
財寶,貯藏在地穴之中,
據說你們亡魂為此而出沒,
就說出來吧;別走,說呀。 公雞啼。
擋住它,馬賽拉。
馬賽拉 可以用三叉戟打嗎?
何瑞修 好,除非它肯站住。
巴拿都 它在這裡。
何瑞修 在這裡。 鬼魂下。
馬賽拉 它走了。
我們冒犯了它,它如此威武,
我們還使用暴力的手段;
它有如空氣,無法加以傷害,
我們空打一陣,凶狠都是假的。
巴拿都 它正要說話時,公雞叫了。
何瑞修 那時它嚇了一跳,像是罪犯
接到可怕的傳喚。我曾聽說
公雞,這個早晨的先使,
能用牠高亢尖銳的喉嚨
喚醒白晝之神。經它警告之後,
無論在海裡火裡,土裡氣裡,
野鬼遊魂都會趕緊回到
監禁的地方;這話當真不假,
剛才出現的東西可以證明。
馬賽拉 它在雞鳴的時候消失了。
有人說,每當時序快到
慶祝我們救主誕生的時候,
這隻司晨的鳥會徹夜啼唱;
這時,據說鬼魂不敢遊蕩,
夜晚平安無事,星球不來攻擊,
精靈停止作怪,巫婆也失去法力。
這段時間十分聖潔安詳。
何瑞修 這我也聽過,而且多少還相信。
不過你看,黎明穿著橙紅的罩袍
走在那高高東山的露珠上。
我們現在散班;依我之見,
應該把我們今夜看到的
告訴哈姆雷王子;我敢打賭,
這個鬼,對我們閉嘴,會對他開口。
大家是否同意,從友情或責任的
立場,我們都應該向他稟告?
馬賽拉 我看就這麼辦;我也知道今早
哪裡最方便找得到他。 眾下。
絕妙好辭︰語言與戲劇的結合
《哈姆雷》一劇情文並茂。劇中人物,從國王、廷臣,到演員、掘墓人都有;主線以外另設副線,大戲之中涵括小戲,不僅使結構多元,更增加了語言層次的複雜。單以哈姆雷一人而言,情緒即已變化繁多︰時而坦率真誠、時而隱諱曖昧、時而憂戚感傷、時而快樂振奮;有憤怒激昂也有抑鬱寡歡,有一本正經也有淫穢輕佻。而在莎士比亞筆下,各個角色、各式情緒、各種場景的描繪無不入木三分。
Kermode 討論莎士比亞的語言,認為1599年到1600年之間,他的文字技巧提升到新的水準,而轉捩點就是《哈姆雷》和詩作〈鳳凰與斑...
目錄
前言
修訂版說明
緒論
一、莎士比亞的中文譯本
二、中文的《哈姆雷》
三、劇本詮釋
四、絕妙好辭︰語言與戲劇的結合
五、現代電影版本
六、結語
丹麥王子哈姆雷的悲劇
凡例
劇中人物表
第一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景
第四景
第五景
第二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景
第四景
第四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景
第四景
第五景
第六景
第七景
第五場
第一景
第二景
重要參考書目
前言
修訂版說明
緒論
一、莎士比亞的中文譯本
二、中文的《哈姆雷》
三、劇本詮釋
四、絕妙好辭︰語言與戲劇的結合
五、現代電影版本
六、結語
丹麥王子哈姆雷的悲劇
凡例
劇中人物表
第一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景
第四景
第五景
第二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景
第四景
第四場
第一景
第二景
第三景
第四景
第五景
第六景
第七景
第五場
第一景
第二景
重要參考書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