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讀後能改變你當下命運,生死無憾的當代藏地幸福學心經!
這是一本幫我們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寶之書,裡面講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各種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地經常串習,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無論是事業、家庭、愛情,全都變得一帆風順。把它請回家,就好像與佛陀朝夕相處,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
倘若將人的一生分成十份,不稱心之時會佔幾份呢?古人說,佔八九份。如曾國藩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佛陀也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皆苦。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明明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可言,又何必誇大痛苦,緊盯著痛苦不放?”
其實,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在變。位高權重的,會一落千丈;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闔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變化就會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諦。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生於1962年。1985年捨俗出家,前往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早在上世紀90年代,隨法王前往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弘法。
因感漢地佛子由於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堪布將大量藏文經論譯成漢文,並長年在喇榮五明佛學院傳授顯密佛法、引導實修,不但培養了無數的佛教人才,而且著作等身,傳法教言與出版書籍累計超過上千萬字。此外,還將《弟子規》《觀無量壽佛經》等漢文典籍,翻譯成藏文。
從2010年起至今,受邀在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港大、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眾多著名學府演講,發起並參與主辦多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與知識份子們進行交流,將佛教真理與當今科學結合起來,引導世人正確面對學業、情感、工作、人生。近年來,堪布經常與眾多海內外學者探討環保、和平、道德、跨宗教等問題,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同時,發出“啟動愛心”的倡議,號召大家在學佛之餘,不應漠視身邊的弱勢群體。先後建立了小學、中學、養老院、居士林、小沙彌學院,資助瀕臨失學的大學生,救濟無錢治病的重症患者等。
堪布常說:“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長時間,但只要有一口氣,哪怕只有一個人聽法,我也會盡心盡力用佛法饒益他。”
若欲瞭解更多資訊,請登陸智悲佛網: www.zhibeifw.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索達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學者,著名的上師,他是偉大的法王晉美彭措之法脈傳承中,寧瑪教法和“大圓滿”法的真實護持者。我由衷地推薦這本書!
索甲仁波切
名人推薦:索達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學者,著名的上師,他是偉大的法王晉美彭措之法脈傳承中,寧瑪教法和“大圓滿”法的真實護持者。我由衷地推薦這本書!
索甲仁波切
章節試閱
現在,不少人為了安度晚年,都要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那你死後永遠快樂的“保險”,不知道買了沒有?
無論是什麼樣的聚合,最後都會面臨分離,這就是無常的規律。
如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人,聚在一起只是暫時的因緣,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各分東西。誠如古人所言:“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我讀過一本叫《哈佛心理課》的書,裡面講了一位在哈佛大學商學院任教九年的傑教授,他後來離開學校時,學生們依依不捨、神情悲傷。於是,教授就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IBM公司的總裁湯瑪士.華生,原本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一次他舊病復發,醫生要求他必須馬上住院治療。華生一聽到這個消息,當下毫不猶豫地拒絕道:‘我怎麼會有時間呢?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每天有多少事情等我去裁決,沒有我的話……’
‘我們出去走走吧!’醫生沒有和他多說,親自開車邀他出去逛逛。
不久,他們就來到近郊的一處墓地,只見醫生指著一個個墳墓說:‘你我總有一天要永遠地躺在這兒。沒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還是有人接著做。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你死後,公司仍然還會照常運作,不會就此關門大吉。’
華生沉默不語。第二天,這位在美國商場上炙手可熱的總裁,就向董事會遞了辭呈,並住院接受治療,出院後又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
而IBM也沒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舉世聞名的大公司。”
傑教授講了這個故事後,所有的學生也都釋然了。
可見,無常一旦降臨到頭上,誰離了誰都可以活,此時沒必要悲悲戚戚,坦然接受、勇敢面對才是正途。
其實,無常時刻與我們形影不離,每個人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甚至哪怕自己再不願死亡,死亡也遲早會來臨。到了那時,就算是最珍愛的身體,也要萬般不捨地留在人間,唯有自己一人隨業力而前往後世。對於這一點,只不過有些學唯物論的人持一種逃避的態度,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這樣想而已。
他們總覺得學佛是在逃避,實際上,不承認後世,對下輩子沒有任何打算,才真正是一種逃避。你這一世只有短暫幾十年,死了以後多少萬年、多少世的快樂和痛苦,都取決於這一生的業力。如此重要的事情,你能輕易忽略嗎?
佛教最重要的就是要關心後世。然而,現在的大多數人對此沒有任何概念,包括一些學佛的人,也把佛教看成是獲得今生快樂的捷徑、給心理帶來安樂的手段,至於最關鍵的解脫大事,或者生生世世的快樂和痛苦,自己從來也沒有考慮過。有時候看這個世間,就像月稱論師在《中觀四百論大疏》中所說,整個國家的人都發瘋了,國王最初是清醒的,但眾人看到他與眾不同,紛紛指責他是瘋子。結果國王也不得不喝下毒水,跟他們一樣變成了瘋子。
對有智慧的人來說,學佛其實並不消極,也不落後。不管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前世後世都的的確確存在。既然它是肯定存在的,我們又豈能沒有一個長遠打算?現在,不少人為了安度晚年,都要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那你死後永遠快樂的“保險”,不知道買了沒有?
當然,沒有這種信仰的人,不想這些也情有可原。可有些人自稱已皈依佛門多年,甚至是大乘佛教徒,對此都根本不考慮的話,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如今很多人一提到“死”就退避三舍,給他一講後世有輪迴、地獄,他馬上就捂著耳朵:“不要講!不要講!我害怕,還是快樂點好,我不願意聽這些。”此舉無疑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但也由此可見,佛教信仰若想深入到每個人的見解中,確實還存在一段距離。
現在,不少人為了安度晚年,都要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那你死後永遠快樂的“保險”,不知道買了沒有?
無論是什麼樣的聚合,最後都會面臨分離,這就是無常的規律。
如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人,聚在一起只是暫時的因緣,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各分東西。誠如古人所言:“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我讀過一本叫《哈佛心理課》的書,裡面講了一位在哈佛大學商學院任教九年的傑教授,他後來離開學校時,學生們依依不捨、神情悲傷。於是,教授就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IBM公司的總裁湯瑪士....
目錄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第三章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第四章 感恩逆境
第五章 在說話中修禪
第六章 父母就是菩薩
第七章 生老病死都有福
第八章 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第二章 佛是這樣為人處事的
第三章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第四章 感恩逆境
第五章 在說話中修禪
第六章 父母就是菩薩
第七章 生老病死都有福
第八章 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