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
打開眼界,抱團走出去 張育美
台灣人看大陸,極度競爭下沒有「狼性」出不了頭;大陸人看台灣,只要小確幸就很滿足。然而台灣羊與大陸狼,追求創新卓越的膽識與企圖心卻共通共鳴,在合作交流的平台上,正拉近兩岸的距離,共築中國夢。
我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O班及長江商學院的同儕,這兩年國際學習的版圖越走越大,腳步也更深入。來自中國大陸各大企業總裁或董事長,就像17世紀使俄國搖身一變成為強國的「彼得大帝」銳意創新。我在這群同學身上,看到締造新中國經濟的雄心,以及中國從人口紅利的世界工廠,蛻變成擁有後發優勢的世界市場,感受大國崛起的震撼。
彼得大帝其實是個土皇帝,他周遊歐洲各國在荷蘭跑船、在英國學造船、到普魯士學射擊......從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議會走透透,最後帶回西方文明到俄國推動大規模改革。
●創業第一代 土豪蛻變士豪
令我感動的是,我的大陸CEO同學是創業第一代,不怕別人稱他們是「土豪」,有把土豪變士豪的氣魄。
像是大陸娛樂業大亨,華誼兄弟傳媒董事長王中軍,當年靠著打工賺來的10萬美元創業,製作《非誠勿擾》、《夜宴》等大片,一手打造出第一家創業板上市成功的民營影視製作公司。
王中軍豪宅裏,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家裏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世界名畫。說穿了不足為奇,因為看到他在每一次CEO參訪中,總是邊遊學,邊投資,尤其搶拍藝術品。最近11月初他就以5500萬美元在蘇富比拍下梵谷油画《雛菊與罌粟花》;6月間另一位同學也以600萬英鎊搶拍米勒畫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大陸CEO,不只他們倆位。涌金投資集團陳金霞6月到台灣,一出手就是千萬台幣買畫,她穿著樸素,直到買好的畫最後要打包送上私人飛機,才讓人大吃一驚,她說 :「為了藝術,我可以不吃飯。」過往的「土豪」早已晉身為「士豪」了,努力工作之餘,也懂得享受生活、品味文化之美。
他們歷經文革,常自嘲比較沒文化,但要讓企業可長可久,所以很重視下一代的教育。特別的是,他們刻意栽培獨生子女送往英國,在歐洲文化薰陶下學習,唸寄宿學校訓練獨立自主,讓接棒的第二代品味、價值觀都能脫胎換骨。
●打開眼界 抱團走出去
這股風氣,讓我見識到未來大陸創新、卓越的軟實力,蓄勢待發,相形之下,台灣年輕人的國際視野與走出去的企圖心,都略顯不足。事實上,有幸與大陸CEO同學們四處參訪遊學,我自己的眼界也打開了。身兼國民黨中常委在每周三的中常會上,與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黨內同志共商國事之餘,我都會巧妙運用CEO團參訪所學的管理知識,分享給府會的一級主管,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靈感。
例如參訪面積比台灣大一些、人口只有七百多萬的瑞士時,就發現自身不產咖啡,卻有行銷全球的霸主雀巢在瑞士締造了咖啡王國,這就是懂得利用他國資源、打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創新力的表現。猶記得,我將這段遊學心得與大家分享時,當時的經濟部長尹啟銘頻頻點頭,深有感觸。
<商業周刊>曾報導形容,我唸對學校,滾出十兆元人脈。的確,同學中不少是馳騁中國赫赫有名的企業家,以2014年《富比士( Forbes)》大陸富豪榜來點名,進榜的同學包括富華集團總裁趙勇(母親陳麗華是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福建首富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網路遊戲業龍頭盛大網絡CEO陳天橋、白手起家創出中國最大的補習班赴美掛牌上市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俞敏洪、全球最大生產超細纖維的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世聯行地產董事長陳勁松、9年前締造兩岸貨運首航的青島首富海豐國際董事長楊紹鵬、創中國酒店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華住酒店集團CEO季琦、在新能源領域獨領風騷、跨足電池汽車領域的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等。
但這群同學深深令我佩服的,不是他們的財富傲人,而是他們的膽識過人。用「狼性」形容他們,好像有些噬血,但他們的嗅覺就是特別靈敏、行動迅猛、總是快人一步搶得商機;而且毅力過人,好像天寒地凍其他動物都躲起來的時候,狼群依然出沒,尤其是「抱團出擊」,比台商重團結、善打群架。
當然,拿到中歐、長江EMBA學歷的台灣人,等於能迅速從中國市場「圈外人」升級為「圈內人」。10年來,4500位來自全亞洲的畢業生中,台灣人只有60位。
●兩岸共築「醫療雲」
早在和同學們全球走透透前,我就曾想到大陸投資開醫院,但中歐學院教授許小年的一句話「不要與國家爭利」點醒了夢中人。原來,大陸三甲醫院都是官方掌控,台商開醫院不像開工廠,醫療投資仍屬特許管制,有一定風險存在。儘管醫院開不成,進修的腳步並未停歇,特別是與同學們的切磋,讓我更了解大陸市場,學會接地氣。
終於等到了機會,十二五計畫(2011-2015) 下,醫療產業是經濟指標,預估2015年大陸醫藥與醫療器材市場總產值將逾八兆人民幣,彼岸將進入生醫產業發展關鍵時期,也是台商切入大陸醫療改革商機的黃金契機。
看上我的醫療專業,同學們對結合「亞健康」概念,善用大數據(Big Data)的「醫療雲」,非常感興趣。認為台灣科技的軟實力加上13億人口的大陸市場,發展穿戴式健檢的技術和服務---透過醫院體系跟客戶端連線,為健康防護把關,絕對可以領先全球。
但大前提是兩岸產業要更加開放,才會有使力點,尤其攸關市場准入的《服貿》要儘快通過,雙方才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台灣要跟大陸共築一個中國夢,這句話,若從意識型態去解讀就太狹隘了,要有放眼國際的胸襟,懂得利用大陸的「人口紅利」和「後發優勢」跟全世界去競爭,台灣才不會淪為噩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