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來到你身邊,聽你說故事
並為你寫一首歌
從「街頭」唱到「社會的邊緣角落」──
夢想,只有真正踏出去之後,才會看見路
國中時被排擠而受傷的心,
高中參加吉他社培養的音樂才華,
大學和研究所的社工專業訓練,
交錯影響而走出了一條不凡的夢之路──
賴儀婷,一個背著吉他走唱的女孩,用音樂陪伴無數孤單無助的生命!
本書記錄了賴儀婷從零開始的「社工音樂」實踐,從「無事可做」到「全台走唱」,從「街頭」唱到「社會的邊緣角落」。儘管她不曉得這條路最終會通往哪裡,只要有故事的地方,她都會背著吉他往那兒去,靜靜地聽人們訴說,然後為對方寫一首歌。
也許你是一名社工,也許你是一個「不一樣」的人,也許你是一位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嘗試改變世界的行動者……期盼在這些故事當中都會找到一些勇氣,得到力量,並且更加堅定地活下去。
作者簡介:
賴儀婷
外號小賴,東吳社工所畢業。一個用音樂陪伴人的非典型社工。
國中時曾經歷被排擠的日子,讓她體會了孤單,卻也在心中默默種下種子,期望能讓受傷的靈魂,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光亮。
高中時加入吉他社,從此音樂成為她的好朋友;大學及研究所攻讀社工系,培養了對社會工作的認同,人生因此有了心的方向。
她尋找著音樂與社工的關聯,渴望透過「音樂」來接觸人事物。二○一二年,她離開原本的職場,選擇成為獨立創作歌手,嘗試用音樂實踐社工信念,陪伴他人,讓人們從她的歌裡得到共鳴與安慰。
二○一四年,她實際走訪台灣各地,感受土地的氣味和人情,完成「聽說那裡有故事」的環島音樂交換之旅。之後陸續舉辦「社工人.客廳音樂會」,邀請社工們分享彼此的故事,用音樂的力量陪伴站在第一線的朋友們。
二○一五年她與體驗教育界、助人領域的夥伴們組成Playback劇團「A-OOPS-Team」,不定期舉行「為愛而演playing for love」公益演出,用戲劇和音樂回饋觀眾的故事。
她持續用音樂靠近她能接觸到的每一個「你」,帶領不同族群的人們創作屬於自己的歌,想為這個時代,留下最真誠質樸的故事。
「小賴 Laiyiting」臉書專頁http://bit.ly/laiyiting
「小賴Laiyiting」音樂作品連結/StreetVoice http://tw.streetvoice.com/laiyiting/
「為愛而演Playing for Love」臉書專頁 http://on.fb.me/1Fqq530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方昱 《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作者
王行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紀惠容 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陳俐君 旅行者、音樂人、職能治療師
楊力州 紀錄片導演
謝智謀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謝銘祐 府城流浪漢
感動推薦
身為社會工作者有幸在許多生命破碎之處,看見勇敢的小花;讀著小賴的文字,提醒我每一種社會劃分之處,也有一顆顆易感開闊的心靈。原來,小賴的音樂與實踐是這一把柔軟的鑰匙,通往每一個人心中的任意門。
─方昱,《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作者
請大步向前,為社工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小賴的靈魂很社工,因為她喜歡靠近人;有人用溫柔的語言,她用直通心靈的歌聲;雖然路徑不同,但都一樣動人。
小賴說,自己是不是社工?恐怕是一輩子要問的問題。我要說,請別懷疑,妳天生是個社工。妳會懷疑,是因為妳不想被現有體制化的社工想像所束縛;每個世代都要從自己的生命實踐中去定義社工,而妳正在為妳的世代走出一條屬於妳的世代的社工之路!且妳的歌聲會召喚更多人用他們的方式去做社工。
妳,當然是社工。
─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賴儀婷,是社工界的奇葩,音樂界的異數。
她以music back進行團體創作、療育,讓人驚艷!
她開啟了助人工作的另一扇窗。
聽聽她和他們一起創作出來的詞與歌,具有超級能量,你會感動的!
─紀惠容,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小賴的文字最迷人的,就是她的誠懇。
她很勇敢地走在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上,創造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社工模式、歌手型態。她把珍貴的素材作為創作的養分,真誠地創作出一篇篇交織著生命起落的故事,然後是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歌。
─陳俐君,旅行者、音樂人、職能治療師
小賴的文字跟她的音樂一樣,溫柔地記錄下那些孤單的靈魂,當闔上書本時才發覺自己其實也在裡面,拭去眼角的遺憾後,我心想,好久好久沒看到這樣動人的文字,好久好久沒聽到這樣溫暖的聲音。
─楊力州,紀錄片導演
名人推薦:方昱 《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作者
王行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紀惠容 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陳俐君 旅行者、音樂人、職能治療師
楊力州 紀錄片導演
謝智謀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謝銘祐 府城流浪漢
感動推薦
身為社會工作者有幸在許多生命破碎之處,看見勇敢的小花;讀著小賴的文字,提醒我每一種社會劃分之處,也有一顆顆易感開闊的心靈。原來,小賴的音樂與實踐是這一把柔軟的鑰匙,通往每一個...
章節試閱
摘自〈給小婕〉
我的生活中有一塊跟社工密不可分的工作,就是擔任青少年機構的講師。講師是一份不固定的工作,當社福機構有方案、課程的需求時才會找上門,按工作時數計費。
還記得我第一次進入青少年機構,是在我就讀大一社工系的時候。我在同學們的邀約下,到一個少女安置機構(或稱中途之家)擔任課業輔導志工,一開始以為是短暫的接觸,沒想到一待就待了一年半。
那時的我僅僅帶著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進入實務界,感到很惶恐,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更不用說該如何面對一個受了傷的靈魂。
「想做的」與「該做的」
我在那裡認識了一個女孩─小婕。至今,她的樣子仍清楚地印在我的腦海裡。第一次去做課業輔導時,我半推著自己,努力掩蓋那些害怕跟擔憂,心想著「只要有滿腔的熱血和服務的精神」就能跨越那些恐懼。
沒多久我和小婕就有說有笑,我心中不禁竊喜,覺得教科書上寫的「建立關係」沒有想像中困難。不過接下來我就發現教科書上教的許多事─「社工是一門專業」、「社工具備調節者、輔導者、諮商者的綜合能力」等等,這些對社工的抽象敘述,我根本不知道怎麼運用在實務當中,加劇了我內心對自己的質疑。
看著那一條條在小婕手上的割痕,看著她笑著跟我說她喜歡誰或不喜歡誰,我根本已無心思考「應該課輔什麼」。我好奇那些傷是怎麼來的,我想聽她說她的心情,我要告訴她這個世界有很多愛。雖然讀書不是她的強項,也不是我的興趣,更不是我們會想一起做的事,卻是我身為志工必須擔負的任務。那個時候的我一直在想,到底要做我們「想做的」?還是做我「該做的」呢?
幫小婕課輔一年半的時間,我一直在這些拉扯之中來回地質疑自己、思考著社工專業究竟是什麼?在社工體系之下要怎樣當一個稱職的志工?小婕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事實是殘酷的,我找不到關於專業理性的答案,卻很清楚地感覺到在我面前的女孩,是肉做的,有一顆受傷的心。體制所帶來的限制和綑綁,使她不只擁有無法自由的心靈,連身體也不自由。
機構裡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女孩們被轉介到這裡,得跟社工、生活輔導員和其他不認識的少女朝夕相處在一起。一起吃飯、分工家務、做禮拜、上教堂,然後十點前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做好例行家事、洗好澡,準備上床睡覺。
小婕總愛問社工,比較喜歡誰,我可以感覺得到,對小婕而言,她能夠被喜歡這件事,比完成那些規定要重要許多。偶爾她也會在意自己每週表現的排名是不是又墊底,但她寧願花更多時間跟我聊她認識的男生、在學校哪個學姊多疼她,她最近又跟誰在一起。她也會把身上新的舊的傷口都指給我看,有時候帶著沉重的神情,有時不發一語。
我努力想靠近她的心,希望她可以多擁有一些對人、對世界的信任,不用再受惡夢所苦而無法入眠。不過每週三小時的相處時間, 實在很難為她帶來實質上的幫助和改變。因此在課輔結束後,我總帶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機構。
我在心裡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小婕,我到底能為妳做什麼?」最後總是只能以
「陪伴就是最重要的事」這類的話來安慰自己,心中複雜、悲傷的情緒,卻無以宣洩。
不要上課,我們唱歌
每週一次的課輔,對一個要忙課業、忙社團、又忙打工的大學生而言,確實是個有負擔的工作。我常在回程的捷運累到倒頭就睡,錯過下車的時間。每次掙扎著還要不要再去機構,結束前小婕那句:「小賴姊姊,妳還會再來嗎?」卻又不停地呼喚著、支撐著我,讓我繼續守住我們之間的約定。
就我所知,小婕輾轉待過幾個家庭,進到機構以後,志工哥哥姊姊也是來來去去的,所以當她每次問我還會不會再出現,我都感到很心疼。
我告訴自己,如果有一天我決定不再去機構了,一定要好好地和小婕說再見,因為我不想讓她有再次被放棄、被拋下的感覺。
機構裡有一把吉他,被擺放在小小的角落。有一次她跟男友分手心情不好,怎麼也不想再「假裝」寫作業,我就問她要不要聽我彈吉他?終於,在那麼多次以課輔為名,行聊天之實之後,我決定坦承以對,鼓起勇氣問社工姊姊,今天可不可以不上課,只彈吉他唱歌,讓她心情好一些?得到許可之後,我就開始唱著五月天的〈擁抱〉。「脫下長日的假面,奔向夢幻的疆界,南瓜馬車的午夜,換上童話的玻璃鞋……哪一個人……愛我,將我的手,緊握……」小婕紅了眼眶。
那一刻我發現,原來我們之間不需要太多語言,就充滿了連結。
後來的日子裡,我漸漸體會到關於專業的價值和任務,無法帶給小婕更多的快樂,反而拋下那些對志工、對社工角色的期待,才有機會好好跟她互動、更靠近她的心。
升上大三的那年暑假,我決定告訴她下學期我可能不會再進機構了。正當心中想著學期初要好好跟她告別的事,有一天我就接到同學的電話,原來是小婕要她轉告我,她很好,她回家了,不會再待在機構了。我們猜想她應該是從機構落跑了,就這樣,我再也沒見過她,也沒有機會跟她說一聲再見。那是一段伴著淚水和悲傷,我至今仍無法忘懷的志工歲月。……
小婕是我進入社工系以後,認識的第一個青少年。我隱隱約約可以感覺到在我身上流竄著對青少年的動力和情感,被深深地勾起了。
「沒有說再見」的這份遺憾,在往後的日子深深地牽引著我,把我帶到更多的青少年面前。
〈給小婕〉
其實妳需要一個溫暖的家 其實愛沒妳想的困難
這個世界沒人懂妳, 還有我啊
這世界並不公平, 又如何啊
飛…… 飛…… 飛…… 飛……
飛到晴朗的地方 不再流浪
給小婕:用音樂做社工的初衷-賴儀婷《背著吉他靠近你》
https://youtu.be/9cWLOwE3-R4
摘自〈給小婕〉
我的生活中有一塊跟社工密不可分的工作,就是擔任青少年機構的講師。講師是一份不固定的工作,當社福機構有方案、課程的需求時才會找上門,按工作時數計費。
還記得我第一次進入青少年機構,是在我就讀大一社工系的時候。我在同學們的邀約下,到一個少女安置機構(或稱中途之家)擔任課業輔導志工,一開始以為是短暫的接觸,沒想到一待就待了一年半。
那時的我僅僅帶著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進入實務界,感到很惶恐,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更不用說該如何面對一個受了傷的靈魂。
「想做的」與「該做的」
我在那...
推薦序
推薦序1/看到限制就見到自由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王行
就我過去曾認識的助人專業工作, 與當今證照制度化的時代相比, 已有很大的不同。總體而言,對於成為助人工作者的規範性條件越來越多,而也經常聽到熱忱被耗損的故事。
然而一位具有理想的人,遇到了限制時,除了見識到現實之外,也看到了「自由」的可能。這種「自由」並非被權力者給予的,而是自身創作的體現。小賴就是不斷地在勞動限制中激起創作能量的自由工作者。
我記得她在與我討論研究論文時,經常是抱著吉他進場,後面還跟著一條叫「小熊」的狗。這樣的組合真的有些奇特!……我們很少討論研究的方法步驟,文獻記錄,資料分析……,多半是她把創作的靈感與過程說給我聽,有時是用唱的。我特別喜歡一首與折棉被有關的作品,好像是暑假期間,小賴去蘭嶼打工渡假,卻身陷民宿被當成廉價勞力,近在咫尺的蔚藍大海,被一堆待整理的棉被擋住,在走不出去的苦悶中,她用音樂創作解放了自己的心靈。
寫完論文畢了業的小賴,沒有任何機構或職業可以限制她。我到處聽到她的創作與故事,小賴對許多的年輕社工們來說,似乎已成為一個自由的記號,她證明了「有限的資源+現實的束縛+理想的堅持= 創造性的自由」。
我認為新世代的台灣年輕人,雖然受到更嚴峻的現實考驗,但仍有許多人正在用理想寫故事。
推薦序2/喜馬拉雅屋脊上聽見妳的歌聲
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謝智謀
小賴,一位我非常喜愛的孩子;她之於我,像是我女兒,過去是我的助教,現在是體驗教育界同行的夥伴。
許多年前,我在東吳社工開了一門「冒險治療與社會服務」,她擔任我的助教。那時她是一個外表文靜溫柔,但思想卻是清晰洞見,態度積極沉穩的學生;之後她跟我去了一趟喜馬拉雅健行,那時,第一次聽到她清澈且令人動容的歌聲。隨後在一堂四天三夜的獨處課中,我看到她「正在找自己」。
往後幾年,看到她對人、對社會關懷的憐憫,對社會正義的行動力,一直想與她的最愛─「吉他、歌聲,音樂與社工」整合成為她的助人樣貌。這樣的夢想,一直是在往前挪動,雖不大步,但都在前進中。
這幾年,我老多了,有一天她來看我,我們坐在台師大樹底下,她寫了一首歌給我,伴著吉他唱給我聽,在夕陽餘暉中,看著她愛與關心的臉,我知道她長大了。變得更成熟且有智慧,但卻不失純潔與溫柔的內心。
《背著吉他靠近你:一個社工女孩的音樂關懷實踐》,這本書是結合生命、興趣、助人、社工與音樂的一本書,記載著小賴的一切。我好喜歡,推薦給您。
推薦序1/看到限制就見到自由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王行
就我過去曾認識的助人專業工作, 與當今證照制度化的時代相比, 已有很大的不同。總體而言,對於成為助人工作者的規範性條件越來越多,而也經常聽到熱忱被耗損的故事。
然而一位具有理想的人,遇到了限制時,除了見識到現實之外,也看到了「自由」的可能。這種「自由」並非被權力者給予的,而是自身創作的體現。小賴就是不斷地在勞動限制中激起創作能量的自由工作者。
我記得她在與我討論研究論文時,經常是抱著吉他進場,後面還跟著一條叫「小熊」的狗。這樣的組合真的有...
作者序
我想把這些故事留下來,僅此回饋這一路上,我所遇見的美好。
「我是一個社工,一個背著吉他說故事的社工。」我是經歷了許多事情以後,才能夠這樣介紹自己。
對我來說,社工不只是一份職業,也是一種精神,和一種渴望理解別人、讓每個人可以活得「更像個人」的價值。是這些關於社工的信念,讓我可以堅定地欣賞自己的模樣,並努力踩踏在自己的夢想上面,我很想用音樂,盡可能地把我所獲得的力量,傳遞下去。
這本書記錄了我從零開始的「社工音樂」實踐,兩年多的日子,從「無事可做」到「全台走唱」,從「街頭」唱到「社會角落」,這個抱著社會工作信念、背著吉他的女孩,從來不知道這條路可以怎麼走出來?而它最終又會通往哪裡。
這條路的開端是一個「不甘願」與「甘願」的故事。
念東吳社工所的時候,我花了三年,寫自己的故事,我的人生因此有了很大的轉變,因為那些故事,我重新看懂和欣賞自己,並且想要為自己的人生,做不同於社會期待的決定。
我不甘願只當一個「乖乖牌」,我想要靠近自己的心,也想要靠近我的家人。於是我「出櫃」了,我指的是關於「歌手夢」這件事情。
最早關於音樂的記憶, 是家裡一台爛爛的卡拉OK點唱機, 還有我那愛唱歌的爸媽。印象中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拿著麥克風、跟著父母一起哼哼唱唱〈蘭花草〉、〈望春風〉,還有當時的流行歌曲。
媽媽很早就讓我學鋼琴,煮飯時聽見我的琴聲,她常會興奮地溜出廚房,語帶激動地說:「唉唷!怎麼那麼好聽!」再滿足地回到手邊的勞務工作,我一直不太懂媽媽臉上羨慕的神情是什麼意思,直到她告訴我,學琴曾經是她童年的願望,只是小時候沒有條件,我才明白「我能夠彈鋼琴」原來是一件這麼有意義的事情,那裡面有我的感謝和不捨、也有爸媽辛苦的承擔。如果不是爸媽,我可能不會喜歡音樂。
然而,從小爸媽對於「音樂不能當飯吃,只能當興趣」的耳提面命,深深內化在我心裡,像是一個封印。高中加入吉他社,愛上彈吉他唱歌,大學時代也和朋友一起參加校園民歌比賽,但「歌手夢」被埋在我內心深處;直到我寫了一本論文,還附上一片十首歌的CD,才認真面對自己和音樂的關係。我不想帶著遺憾過完餘生,終於向家人承認想做音樂的心願,開始「甘願」當一個奇怪的人,走一條前方沒有人的路。
「用音樂做社工」的想法,是受到過去待在「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的經歷所啟發。在社會運動的田野中,我聽見社會上相對弱勢、底層人們寫的歌,體會到讓他們的故事被社會聽見,是多麼有意義的事,解構了長久以來我對「音樂」的框架與想像:並不是只有主流市場那樣的「明星偶像」才能寫歌,當人們用自己的聲音,唱出真實人生的處境,所彰顯的生命價值是巨大且足以撼動人心的,我曾經看著公娼阿姨、因工作而失去手腳的工人唱歌,在台下哭到不能自已。
如果音樂能和社會運動結合,是不是也能和社工結合?七年社工教育的養成,讓我對於「人應該怎麼彼此對待」有很深刻的反思,我想當一個「不一樣」的音樂人,渴望能用真誠的音樂轉動世界。
在青少年機構實習的機緣,我受邀到社福機構帶學生創作,慢慢地開始有機會帶不同的族群寫歌,像是精神障礙者、婦女、青少年,還有社工。我的工作是讓他們寫歌,看見自己如何被環境擠壓到喘不過氣,然後試著在創作過程中尋找自己的價值,不再只是被社會定義。我常常覺得不是我給予了什麼,反而是這些人讓我發現,「生命」是那麼有韌性的存在,不斷鼓舞我要繼續好好的「活著」。
國中時我曾經歷被排擠的日子,我學會孤單,也害怕再孤單。每當我看見被邊緣的人們,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都像靠近了國中時的自己。或許這就是我注定做這些事情的原因吧!我喜歡,也非常感謝過程裡得到的許多感動。
寫這本書的期間,我背著吉他環島兩次,在背包客棧、社福機構、大專院校來回講唱,眼前那一張張專注的神情,一雙雙哭紅的眼睛,讓我越來越清楚,音樂不只靠近了自己,還可以靠近人。我將這本書命名為「背著吉他靠近你」,紀念我追夢的過程,亦迫不及待要為你獻上,這片土地上最美的風景。
也許你是一位社工,或許你也是個「不一樣」的人,可能你在用自己的方式試著改變世界,期盼在這些故事當中,我們都會找到一些勇氣,更加堅定地活下去。
在這本書裡, 你看到的不只是社工的故事, 還有這個時代一起經歷的「太陽花運動」、「反核遊行」,有我做為音樂人的心路歷程、環島旅行時所體會的文化與生活反思、關於族群身份認同的思辨,更有許多代表著情感、信念的歌詞。衷心期待有一天,我就唱著那些歌,站在你的面前。
最後,謝謝出版社,讓我能在書寫的過程,自在地下筆,盡情地揮灑眼淚。謝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個人,是這些相遇,成就了這本書。
我是如此幸運,能為這些美麗的故事,留下足跡。
我想把這些故事留下來,僅此回饋這一路上,我所遇見的美好。
「我是一個社工,一個背著吉他說故事的社工。」我是經歷了許多事情以後,才能夠這樣介紹自己。
對我來說,社工不只是一份職業,也是一種精神,和一種渴望理解別人、讓每個人可以活得「更像個人」的價值。是這些關於社工的信念,讓我可以堅定地欣賞自己的模樣,並努力踩踏在自己的夢想上面,我很想用音樂,盡可能地把我所獲得的力量,傳遞下去。
這本書記錄了我從零開始的「社工音樂」實踐,兩年多的日子,從「無事可做」到「全台走唱」,從「街頭」唱到「社會角落」,這個抱...
目錄
推薦序/看到限制就見到自由
推薦序/喜馬拉雅屋脊上聽見妳的歌聲
出版序/共感共憫,每個人都是社會工作者
自序
壹 歌手夢.啟程
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做」夢
一堂「烏克麗麗」課的啟發
陪牠走到生命的盡頭
給小婕
怎麼就哭了呢?
當個有用的人
貳 我是一個社工嗎?
學校沒教的事
阿祖
我的姑姑是精障者
阿Sa
我是一個社工嗎?
把手交給我
「社工人.客廳音樂會」之一
「社工人.客廳音樂會」之二
參 音樂與改變世界
我們都可能是下一個凶手
什麼樣的花不會凋零
乖與不乖
流竄著「能夠證明自己」的血液
聽說那裡有故事
鸞山部落
聽說那裡有「毛孩」的故事
肆 流浪與停靠
對不起,謝謝你
二十九歲的模樣
Playing for love為愛而演
什麼都是對的
推薦序/看到限制就見到自由
推薦序/喜馬拉雅屋脊上聽見妳的歌聲
出版序/共感共憫,每個人都是社會工作者
自序
壹 歌手夢.啟程
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做」夢
一堂「烏克麗麗」課的啟發
陪牠走到生命的盡頭
給小婕
怎麼就哭了呢?
當個有用的人
貳 我是一個社工嗎?
學校沒教的事
阿祖
我的姑姑是精障者
阿Sa
我是一個社工嗎?
把手交給我
「社工人.客廳音樂會」之一
「社工人.客廳音樂會」之二
參 音樂與改變世界
我們都可能是下一個凶手
什麼樣的花不會凋零
乖與不乖
流竄著「能夠證明自己」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