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ようこそ「ハヤシ百貨店」へ
臺灣摩登文明與大眾生活史風華!
你知道日本時代號稱臺南銀座的末廣町是現在的哪裡嗎?
臺灣第一爭奪戰!菊元百貨如何從林百貨手中搶下臺灣第一家百貨店的寶座?
為什麼百貨店頂樓有神社?你知道林百貨末廣社的由來嗎?
轟動台灣摩登時尚界的南霸天-林百貨,究竟締造了哪些傳奇呢?
時光重回到1932年.昭和七年的臺南,穿著時尚的人們走在寬敞四線道路的末廣町,最耀眼的地標──六階造的電梯大樓「林百貨」矗立在街角,走進百貨店處處新奇,從沒有看過的流籠(電梯)、最流行的男女服飾、最新奇的玩具與最體面的禮盒,目不暇給。夜幕低垂燈光照亮末廣町二丁目,閃亮熱鬧,臺南銀座不浪得虛名。這裡是昭和時代臺灣最時尚流行的代名詞之一,是時尚的地標也是時代的坐標。
本書作者透過專業縝密的歷史資料考查及歷時多年的田野調查,佐以精心蒐羅珍貴的時代寫真,將林百貨的前世今生透過書寫方式完整呈現,本書也採訪了多位時代見證人,從二戰前林百貨各樓層各職位的臺灣籍員工,如第一代專櫃小姐之外,也採訪曾到林百貨購物的顧客、戰後任職臺灣鹽製鹽總廠的員工,還有曾經在林百貨樓下的修鞋人等,留下了珍貴的口述記錄,在淚水與歡笑交織下,看林百貨陪臺灣人一同走過的歲月。
作者簡介:
主撰者
陳秀琍
資深採訪編輯,現為臺南市文化研究員及臺南市刊主編
【學經歷】
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學士
《悠活臺南-臺南市刊》季刊主編,臺南市政府,2013/04-迄今
《e代府城-臺南市刊》雙月刊主編,臺南市政府,2003-2010
2006行政院優良出版品連續出版類優選(後來改為國家出版品獎)
2009年國家圖書館學術遠距教學的線上資料庫
《樹谷文化基金會期刊》季刊總編輯,樹谷文化基金會,2011/07-2012/09
《發現新臺南遊旅書系列》1-8冊(系列書)總編輯,臺南市政府,2004-2010
《Mercantile》環華企業家聯誼會季刊,1998-1999
《鄉城生活雜誌》月刊主編,鄉城文教基金會,1994-1999
1997、1998、2000年獲行政院金鼎獎(人文社會類)推薦
1999年獲中研究文獻出版品期刊類第一名
【書籍出版】
《府城百年濱海道:從青草崙到南萣橋》主撰,臺南市政府,2014
《紅城戀影-老臺南歷史散步》個人著作,人人出版,2002
《城市的角落》個人著作,人人出版,2001
民國90年文建會好書大家讀文學散文類推薦
【攝影展】
根定情深攝影展,鄉城文教基金會,1997
島影攝影展,鄉城文教基金會,1999
協撰者
姚嵐齡
台南市刊編輯室(飛鴻文化)採訪編輯
【學經歷】
《悠活臺南-臺南市刊》季刊採訪編輯,臺南市政府,2014/04-迄今。
文化部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教材編撰及培訓制度建立委託專業服務案 助理2013.04-2014-03
文化部傳統抹灰技術調查記錄計畫案 助理 2013.03-2013.11
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專業服務中心第四分區兼任助理,2012.8-2012.11
牛頭牌鞋業企業品牌文宣企畫 2012-2013
樹谷季刊採訪編輯,2011-2012
台南市政府市刊採訪編輯,2009-2010
企鵝圖書文字編輯,2004-2008
寂天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文字編輯,2003-2004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2002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家推薦】
賴清德(臺南市長)、謝國興(中研院臺史所所長)、傅朝卿(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路寒袖(作家)、凌宗魁(建築文史研究者)、老屋顏(文史工作團隊)、聚珍臺灣(文史工作團隊) 好評推薦
推薦序
厚植歷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臺南市長 賴清德
臺南是臺灣的第一個城市,坐擁多元歷史文化魅力,指定及登錄的文化資產,總數超過300筆。各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古物等有形文化資產,以及傳統藝術、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不僅數量豐碩,更早已成為國人共同的寶藏。如何在時代的演進遞嬗中,努力保存流佚在即的文化資產並將其發揚光大,雖然任務艱鉅,卻也是吾人最甜蜜的負荷。
臺南為文化首都,合併升格以來,不僅首設文化資產管理處,綜理文化資產保存業務,更竭盡全力進行文資修復、指定登錄及傳習紀錄等工作。舉凡藝師司阜的湛藝薪傳、民俗藝術的傳承發揚、史蹟風貌的修復再現、古物珍寶的研究指定等,臺南市都有傲視全國的成果,每年也都獲得國家最高額的預算支持。近年來,包括4項國定民俗、首批私部門收藏國寶的登錄,5位國家級傳統藝術保存者及文資保存技術保存者的指定,以及諸如林百貨、知事官邸、全市各地日式宿舍群等有形文化資產的順次修復活化,臺南市都不負使命,為國人留下臺灣歷史上眾多美麗的時刻。
2014年起陸續發表的「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精選本市重要古蹟歷建、傳統藝術及民俗活動,進行書寫及出版,成為建構新時代「臺南學」的重要一環。叢書裡每一位執筆的專家學者,都以其歷史之眼、細膩的心,筆下娓娓道出文化資產的迷人故事。文史專家的解說,不啻為讓國人及市民朋友更深入瞭解大臺南豐美文化的終南捷徑,也傳承了在地最可貴美麗的歷史風情。
文史書寫是扎根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形塑一個文化共同體集體記憶的主要方式。市府持續出版多元類別的文化叢書,期將臺灣及臺南的文化,予以系統性地整理、描述與詮釋,厚植本土文化知識的內涵,相信有朝一日,這套叢書也將成為臺灣與世界深交的知識櫥窗。
推薦序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所長 謝國興
「草地俗 (發音聳),戴笠坐流籠」,這是臺南人形容鄉下人進府城,到林百貨(五棧樓仔)搭電梯的時代光景。
生活與文化才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本質,當代歷史研究領域中生活史、物質文化史、新文化史逐漸被重視與成果突出,正是其寫照。林百貨的歷史與重生故事,在陳秀琍女史的筆下,不只是林百貨本身的歷史經緯而已,經由秀琍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功夫,幾乎將目前國內外所能找到的資料蒐羅殆盡,整理耙梳,配合數量可觀的珍稀圖片,故事被置放在日治時期臺灣物質生活與歷史建築發展的整體脈絡中,上下古今、前後左右、參照對比、觀察分析,所以這不只是一冊林百貨的孤立掌故,而是一個完美的寫作範例。
在臺灣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案例中,林百貨無疑是非常值得注目的案例,不只是老建築重新注入新生命,更如作者所強調的,是文化、產業、創意、美學、設計、時間與空間情感等諸多元素的複合體。本書對林百貨建築空間在戰後的利用與變遷,雖然只有短短的篇幅,卻已展示臺灣在過去曾有一段因特殊政治局勢與體制造成的反文化與非文化時光,林百貨的重新出世,讓我們告別那一段有點不堪的日子,也讓我們重新擁抱帶著歷史情感的新創意文明。
身為一個老臺南人,我樂意為秀琍、林百貨與這本書喝采。
名人推薦:【各家推薦】
賴清德(臺南市長)、謝國興(中研院臺史所所長)、傅朝卿(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路寒袖(作家)、凌宗魁(建築文史研究者)、老屋顏(文史工作團隊)、聚珍臺灣(文史工作團隊) 好評推薦
推薦序
厚植歷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臺南市長 賴清德
臺南是臺灣的第一個城市,坐擁多元歷史文化魅力,指定及登錄的文化資產,總數超過300筆。各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古物等有形文化資產,以及傳統藝術、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不僅數量豐碩,更早已成為國人共同的寶藏。如何在時...
章節試閱
一、 緣定林百貨 李錫銓與李陳錦蓮
1931-1945林百貨商品主任(林商店時期之員工):李鍚銓
1936-1945林百貨領帶部店員:李陳錦蓮
受訪者:李建畿(李鍚銓長子)
故事從林百貨的兩只老櫃子說起。
2014年林百貨整修再開幕,一樓放著兩只櫃子,那是2009年一位臺南市民捐的,載明是原本林百貨的商品櫃。林百貨開幕前夕,由文化局出面向臺灣歷史博物館將櫃子迎回林百貨,老櫃子整理後光鮮亮麗,這櫃子不止是1932年林百貨開幕留下來的老古董,更重要的是這兩只老櫃子裝了一個屬於林百貨的昭和時期浪漫故事。
李鍚銓──林百貨資深員工
出生於大正7年(1918)的李鍚銓,家住老松町,因為阿公李其溫在臺南師範學校教授漢學,因此李鍚銓跨了學區到當時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今臺南大學附小)上課。昭和6年(1931)三月畢業後,同年五月進入林方一商店當店員。李鍚銓從林百貨開幕任職到1945年林百貨結束營業為止,共14年的時間之久,李鍚銓數次獲得當時臺南市商工會議所頒發ハヤン百貨店優良員工的獎狀(如圖),其中有一張是昭和12年(1937)2月17日由當時的臺南商工會會長頒發五年以上的模範獎狀,內容載明李鍚銓於昭和6年五月進入林百貨服務滿五年以上表現優異,由這張獎狀可推算當時李鍚銓進入林百貨的時間。
林百貨支配人藤田武一證婚
因為李鍚銓的表現優異,漸漸受到重視,後來二樓的主任吉賀幸一被徵召到海外從軍,李鍚銓被升為二樓主管,這在當時以日本人為主管的林百貨極少見。1941年太平洋戰爭起臺灣物資統制,日本進口的商品有一定的配額,為了業績,李鍚銓幫忙找臺灣在地的貨品進到百貨店來賣,受到當時支配人(總經理)藤田武一的重用。所以他在1943年於林百貨任職其間,於臺南神社舉行婚禮,主婚人就是藤田夫婦(如圖)。
李鍚銓的太太陳錦蓮,是當時本町南北雜貨商陳大溪(陳丕)的女兒,當時陳錦蓮於大正11年(1922)末廣公學校畢業後,大約於1936年進入林百貨在二樓領帶部工作。她和李鍚銓相差4歲,兩個人在林百貨工作認識、戀愛到最後結婚,連結婚誓詞都用毛筆寫在一張有林百貨浮水印(隱形墨水)的宣紙上,十分特別,極有歷史意義。
戰後經營南興委託行
林百貨結束營業後在臺日本人要被遣回,當時李鍚銓打算自己開店,便向林百貨的老闆林とし(トシ)購買兩只玻璃櫃,原本林百貨的老闆娘打算送給他,但他堅持要付錢,後來以一元象徵性購入這兩只櫃子。另外當時亦有其它日本人將錢寄放在李鍚銓這邊,但後來臺灣因為物價暴漲,導致當時的幣值狂跌,後來40000元只能換新臺幣1元,當時日本友人寄放的錢頓時化為烏有。當時李鍚銓很緊張,內心想該怎麼辦?錢怎麼還給人家?後來他和原本林百貨的員工去日本探視友人,跟友人說明新臺幣的轉變,還好日本友人能理解臺灣的狀況,只能感嘆大時代的造化弄人。
提到戰後,李建畿想起記憶深刻的一件事,父親曾跟他說當時湯德章也是林百貨的顧客,有時沒貨,等貨品到林百貨後會派送到顧客家,李鍚銓他送貨去過湯家,印象中是個很客氣的人,所以後來湯德章在大正公園(今民生綠園)被處決時他看了極為難過。
因為長時間在林百貨工作,李錫銓對於百貨業務相當熟悉,所以太平洋戰爭後林百貨停業,李鍚銓和太太李陳錦蓮一同在永福路開設南興委託行,販賣洋貨及什貨(雜貨);民國38年(1949)來自大陸的軍人及移民帶來一些古董家當,當時一位姓金的少校就請他的委託行以寄賣抽成的方式販賣一些大陸的古董,於是南興委託行慢慢就轉型成古董店,一直到李鍚銓去世為止。
李鍚銓育有六名子女,排行老三的李建畿現在於永康經營工廠。李錫銓的子女並沒有人繼承父親的古董店,但因為從小就聽聞父親講述林百貨的事,只知這兩只櫃子有特別的意義,於是李建畿打電話給臺灣歷史博物館,在2009年將老櫃子捐給該單位,臺灣歷史博物館接收了這兩只玻璃櫃收藏於倉庫,一直到了2014年,林百貨重新開幕,才又重新回到闊別69年的林百貨。
李建畿說父親是一個很念舊也很會收東西的人,這與他在林百貨待了十幾年的訓練有關,所以家中尚留有一些父親所保留的當時的證書,也因為李鍚銓和母親常跟他們兄弟姊妹講述有關林百貨的種種,讓他能在父母親不在後仍能轉述這段故事,可惜他的父母在世時沒想過有一天他們那個時代的林百貨會重新再開幕,所以當這兩只櫃子再重回ハヤン百貨店,李建畿十分感動,那是一種使命的完成,跨了時代與世代,然後回到它原本地方。
四、石允忠 林百貨最員工佳代言人
1940-1944三樓國民服店員石允忠
年近90歲的石允忠老先生是林百貨員工中最活躍的一位,自林百貨開始整修到完工,石老先生十分關心,2014年林百貨重新開幕那天,他是受邀的貴賓之一,看著林百貨重新開幕,他有說不出的感動與喜悅,開幕後石老先生依舊常騎著他的腳踏車到林百貨走走坐坐,懷念他的年輕的青春歲月。
出生於大正14年(1925)的石允忠老先生是臺南著名郊商石時榮(鼎美)家族第四房石耀宗的後代,以輩份算來是第六代,他父親是曾任臺南文獻委員的石陽睢先生。石允忠自寶公學校畢業後,先至天壇附近鞋店工作,15歲考進林百貨待了4年(1940-1944),因當兵而離開。當時他服務的樓層在三樓,主要是管理倉庫,批發及販賣國民服(民防團衛隊)。昭和19年(1944)他去高雄陸軍志願所接受訓練,後來又轉到61航空廠,昭和20年(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後,8月30日退伍。
石允忠進去林百貨的時間點屬於日治時期的後期,對林百貨各樓層販賣的物品、餐廳的價位和員工薪資等都記得十分清楚,他說林百貨是日薪計,男員工3角,女員工4角起薪,當時的林食堂咖哩飯、快餐及洋定食的價錢貴得嚇死人,但飲料卻很平價,要去林食堂吃洋食口袋沒一點深度是沒辦去消費的。另外昭和18年(1943)全臺進行夜間照明管控,但為了做生意,林百貨到了天黑就把黑色窗簾拉起來使外表看不出光亮,即使外面街燈都關閉,其實內部仍在營業。另外石允忠說老闆娘每天一早來林百貨開店,她第一件事就是上頂樓神社參拜(據說頂樓神社神龕內另有林方一之牌位)後才開始上班。
日本投降之時,石允忠正在岡山空軍服役,戰後林百貨結束營業,他便至高雄去學攝影和照相沖洗,一年後回到臺南赤崁街開設中心照相沖洗店,所以戰後林百貨員工聚餐合照的照片提供者大部份來自石允忠。
林百貨隨著日本投降而關閉,老闆娘林とし、小寺傳治和日本員工回到日本,但身為林百貨的員工們都十分不捨,每年都會舉行員工聚會,有時是臺灣員工去日本,有時日本員工到臺灣來。石允忠的名片上除了寫著臺南文昌祠管理委員會顧問外,另一個就是林百貨員工召集人。員工聚會一開始最高人數達50、60位,一年於春秋兩季各聚會一次,隨著時間一年年過,慢慢人越來越少,改為一年一次,到民國83年從當年的報導可知剩20幾人,其中1996年當時林方一的四兒子小寺茂(林四郎,為林方一第四個兒子,因林とし為小寺傳治的獨生女,所以她最小的兒子便過繼給小寺家族)亦前來臺灣聚會,近十幾年來林百貨的其它同事有的因身體狀況無法出門,或是陸續淍零。像石允忠先生每天精神奕奕騎著自行車到處去遊玩實在是很有福氣。
也因為他開朗,記憶力又佳,林百貨自開幕後,石允忠先生常去報到,走走看看或坐在老沙發上,林百貨的經營團隊也視石老先生為至寶,經常邀他讓媒體採訪。2014年12月5日是林百貨開幕滿82年的記念日,他亦獲得邀請參加,石先生以林百貨員工為榮耀,也是林百貨員工最佳代言人。
一、 緣定林百貨 李錫銓與李陳錦蓮
1931-1945林百貨商品主任(林商店時期之員工):李鍚銓
1936-1945林百貨領帶部店員:李陳錦蓮
受訪者:李建畿(李鍚銓長子)
故事從林百貨的兩只老櫃子說起。
2014年林百貨整修再開幕,一樓放著兩只櫃子,那是2009年一位臺南市民捐的,載明是原本林百貨的商品櫃。林百貨開幕前夕,由文化局出面向臺灣歷史博物館將櫃子迎回林百貨,老櫃子整理後光鮮亮麗,這櫃子不止是1932年林百貨開幕留下來的老古董,更重要的是這兩只老櫃子裝了一個屬於林百貨的昭和時期浪漫故事。
李鍚銓──林百貨...
作者序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是緣份吧,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將林百貨寫成一本書。
記憶中,耳邊總會聽到長輩們說中正路林百貨在日本時代就十分先進,不僅曾是臺南第一高樓,有電梯、有時髦的商品和漂亮的專櫃小姐,是南部最高檔的百貨店等等。但那是屬於出生於日治時期長輩的記憶,因為對我來說林百貨它是一棟陰暗的建築,一樓轉角有位修鞋人,公佈欄層層疊疊看起來有點髒亂,若要經過這棟建築總覺得必須快速走過以免有落石或是窗戶掉下來!每每看著這棟樓總無法想像它曾有的輝煌。
第一次認真拍林百貨約莫在一九九○年代後期,當時為了出版《紅城戀影──老臺南歷史散步》,拍了林百貨外觀照片,當時也與修鞋的吳南仁先生有簡單的對談,沒想到事隔多年寫了林百貨,讓我想起他,他應該是和林百貨相關的人事中最後離開這棟建築的人。
林百貨的外觀一直沒太大的改變,所以讓臺南人一直記得它的風光。雖然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伴隨著長久以來建築內部不對外開放,林百貨始終保有著神秘感,政府機關在民國70年代最後一批離開這棟建築的保三總隊撤離,落了鎖後,除了頂樓的軍眷戶走側邊的樓梯進出林百貨外,沒多少人知道它內部的狀況。在2003年,因公務第一次進到林百貨內部,當時林百貨斷水斷電已久,頂樓的軍眷剛搬遷離開,我和同事王雯文前往拍照記錄,拿著手電筒從側邊的樓梯摸黑走進到傳說中的林百貨,裡面幾乎沒有光線透進來,我們小心地踩著階梯,當時建築內有些樓層地板傾斜,三樓還留有著厚厚一層灰的臺鹽書籍,頂樓違建一片混亂,八角型的電梯間損毀嚴重,從電梯天井往下看,是深不見底的黑。當時看到頂樓殘破的末廣社,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傷,心裡想著,這是日治時期臺南最高級的百貨,昔日的繁榮有如幻影,如今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萬分小心殘破的建築是否會崩裂。
說實在,一個從1945年就早已消失在歷史煙塵中的高級百貨建築,超過一甲子歷經不同單位的使用,再加上人去樓空的20年歲月,風華早已褪去,它能被保留下來而不是被改建,已經值得我們慶幸了。也因為2003年去拍照記錄了一次,所以後來對林百貨的訊息多少會加以留意,隨著林百貨進行整修,我也陸續做一些記錄。2013年林百貨整修完畢也準備OT,同年3月我於《臺南文獻》第三輯發表了一篇〈從高島愛生堂到林百貨-談日治時期臺南市的商業地標〉,就在這年年底,接到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邀稿,沒想到在2003年踏入林百貨事隔10年後,答應出版林百貨一書。
原本設定林百貨的書籍字數不超過三萬字,一開始還煩惱想著:就一個昭和時期的百貨店,怎麼寫到三萬字?隨著資料不斷解讀,深深覺得與其只寫林百貨,倒不如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做為切入點,以林百貨的演變為軸線串連不同時代、人的故事,也因為訪談了許多人與歷史文獻的比對,使得這本書與其它古蹟介紹書籍大為不同,結果寫到最後成書是六萬多字。
解讀完日治時期,另一個高難度是關於戰後的使用單位的部分,軍方資料取得困難,臺鹽公司本身對於忠義大樓(林百貨)記錄並不多,南區糧食局的部分,多次打電話洽詢資料一直沒有回覆;而最後離開的保三總隊則因時間久遠、人員退休,幾乎斷了所有的線索,只能從臺灣鹽業檔案、臺灣行政長官資料檔案、省議會檔案及國家檔案局去拼湊極有限的資料。本書的參考資料庫從國內到日本各圖書館,共有二十幾個之多。還有一個高難度是口述歷史的部份,花了很長的時間,透過各種管道、多層關係,終於找到本書專訪的十位人物,超過五十幾位朋友提供許多關鍵人物的資訊及相關資料供作參考,在這裡由衷地感謝這麼多好友協力幫忙。就作者而言,這本書我自己花了很多心力做文獻上的考究與訪談,希望從一個大時代去談林百貨,也希望讀者從書中看到不同的角度,從時代、建築、人、城市演變,到古蹟、商業、再利用等等,希望能以不同面向來詮釋林百貨這棟與臺南人有著特別情感的古蹟。
最後感謝姚嵐齡小姐協助撰寫本書部份稿件及協助攝影、編輯校對。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是緣份吧,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將林百貨寫成一本書。
記憶中,耳邊總會聽到長輩們說中正路林百貨在日本時代就十分先進,不僅曾是臺南第一高樓,有電梯、有時髦的商品和漂亮的專櫃小姐,是南部最高檔的百貨店等等。但那是屬於出生於日治時期長輩的記憶,因為對我來說林百貨它是一棟陰暗的建築,一樓轉角有位修鞋人,公佈欄層層疊疊看起來有點髒亂,若要經過這棟建築總覺得必須快速走過以免有落石或是窗戶掉下來!每每看著這棟樓總無法想像它曾有的輝煌。
第一次認真拍林百貨約莫在一九九○年代後期,當時...
目錄
市長序 厚植歷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局長序 再現府城繁華夢
處長序 深耕文化內涵
推薦序 中研院台史所所長序
作者序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序幕
從林百貨看臺灣百貨店的興起
第一章 時代背景
臺灣百貨店的變化
日治之前(清代)的百貨
明治維新後 日本大百貨店的西化與發展
日本百貨店源起的兩個不同系統
1930年代日本百貨店擴張
第二章 臺灣百貨店的誕生
百家爭鳴的和洋百貨商店
1920年代臺南的和洋百貨商店
1929年 臺灣出現學習日本大百貨店的經營論點
日本大吳服百貨店在臺行銷 臺南出張特賣會
1932年 臺灣日式百貨店開幕元年
符合日本百貨店的定義
菊元搶得先機 林百貨成為南部百貨店龍頭
菊元百貨與林百貨之比較
第三章 移民夢 林方一創業歷程
林方一來臺與日吉屋吳服店的學習
夢之初始 29歲離鄉來臺
日吉屋6年學習
林吳服店營業開始與商業的活躍
1926-1927年末廣町的拓寛
林方一於建築組合的角色
林百貨的起建與林方一的去世
第四章 粉墨登場 林百貨開幕與經營
家族與同鄉之管理
林百貨支配人 藤田武一
林百貨管理階層多來自山口縣
林百貨經營之插曲
林百貨樓層之販賣類別
林百貨之通販行銷與東亞旅行社
食堂的記憶 吳新榮醫生日記中的林百貨
林百貨的危機處理與事件行銷
頂樓神社木造之火燒事件
刊登道歉廣告順便行銷
首開臺南高樓建築消防演練
最高樓成為跳樓自殺地點
林百貨末廣神社的由來
稻荷信仰
日本企業神社
臺南其它企業神社
第五章 引領風潮 帶動商業建築新風貌
城市街區的地標建築
臺南商業地標建築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代表
末廣町林百貨商業地標的出現
林百貨建築師──梅澤捨次郎
總督府營繕課的協助
臺南銀座建築的仿效風潮
第六章 洗盡鉛華 1945-1997公營機構時期
1945年 空襲 被轟炸的臺南市
1946年 日產接收與臺南鹽業公司
戰後極短暫成為彰化銀行臺南分行與舞宴場
林百貨成為國營企業及軍方使用的原因
1946-1969年 臺灣製鹽總廠辦公室時期的林百貨
1976-1986年 保安警察第三總隊辦公室
四樓 臺灣省糧食局臺南事務所
五樓 空軍單位及宿舍
第七章 頹圮褪去 重生再現光彩
修復,是文化意義的再現──徐裕健建築師
修復特色二三事
結構與補強
磨石子
洗石子
燈具
空襲彈痕殘跡
電梯
神社
展示設計
第八章 那些年 這些人 林百貨口述歷史
林百貨員工及員工家屬訪談
顧客及戰後不同年代、身分的人物訪談
一、緣定林百貨 李錫銓與李陳錦蓮
二、江金梅女士 林百貨第一代專櫃小姐
三、許黃進治 昭和時代故事被女兒改編成歌舞劇
四、石允忠 林百貨最佳員工代言人
五、郭黃錦英 從林百貨店員到木屐店老闆娘
六、潘元石老師 保留林百貨童裝人形木牌的插曲
七、蔡來順 穿著林百貨童裝的小淑女
八、鄭惇元 任職臺灣製鹽總廠在林百貨辦公二十年 1949-1969年
九、十全行顏德宏 聽前輩說末廣町的故事
十、吳南仁 林百貨轉角的修鞋人
第九章 風華再現 2014重新開幕
開幕 承先啟後
古蹟再利用 林百貨再利用的定位
經營團隊 以文化為本再創新
空間設計 現代古典與臺南味的空間概念
理念 結合在地產業與設計
品牌 林百貨自己就是一個品牌
企劃精神 老臺南味 老臺南人
產學合作 學生與文創百貨的火花
屹立臺南 迎向百歲
參考文獻
市長序 厚植歷史記憶 書寫在地風情
局長序 再現府城繁華夢
處長序 深耕文化內涵
推薦序 中研院台史所所長序
作者序 時代變遷中的林百貨
序幕
從林百貨看臺灣百貨店的興起
第一章 時代背景
臺灣百貨店的變化
日治之前(清代)的百貨
明治維新後 日本大百貨店的西化與發展
日本百貨店源起的兩個不同系統
1930年代日本百貨店擴張
第二章 臺灣百貨店的誕生
百家爭鳴的和洋百貨商店
1920年代臺南的和洋百貨商店
1929年 臺灣出現學習日本大百貨店的經營論點
日本大吳服百貨店在臺行銷 臺南出張特...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