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艾灸祛病,藥酒食療,簡單養身保健康!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人體每一個小穴位都藏有大學問,按對祛病保健康,按錯病留人不適,該怎麼一按見效,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呢?讓吳中朝醫師來告訴你。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
季節、體質、年齡……每個人的狀況不同,症狀也不同,吃對藥膳滋補養身,用錯藥材傷身致病. 藥膳150帖,近50種吃法不必神農嚐百草,讓吳中朝教授帶你進入現代《本草綱目》,對症飲食,輕鬆滋補,簡單養身。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日十分鐘=簡單的艾灸養生術。艾灸正是以溫熱的療法推動氣血的順暢運行,陽氣充足則「年輕態,健康體」,元氣飽滿!
《一喝見效:滋補調理養命酒》
「藥酒」390款,一天一杯,讓人日酒天長!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酒能促進腸胃道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並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代謝,提高細胞活力,因此適量飲酒,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能袪病療疾,發揮養生的功效。
作者簡介:
吳中朝(《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作者)
中國中央保健會診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教授。二○○五年曾代表中國出席世界衛生組織「腧穴定位國際標準」的審訂會議,為中醫針灸學走向世界做出了傑出貢獻。曾多次應邀或由國家外派赴國外進行醫療工作和講學,並長期擔任國內外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等不同層次的臨床與理論課程教學,主持多項國家級延續教育項目。
石晶明(《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作者)
中醫名家施維智先生之真傳弟子,行醫三十餘年,開診所、寫文章、辦講座、收洋徒弟、批判偽中醫、網路義務諮詢……,年近六十仍然精力十足,只為將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傳承下去,讓中醫在海內外飄香。歷任上海濟南街道醫院、淮海街道醫院院長,上海市盧灣區衛生工作者協會副主任。曾多次在《解放日報》、《生活週刊》、《上海大眾衛生報》、《家庭生活》、《健康嚮導》、《上海中醫藥報》、《康復》、《搜狐網》等多家報刊及媒體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出版著作十餘部。
謝惠民(《一喝見效:滋補調理養命酒》作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從事臨床藥學、藥理、藥劑方面的研究,擅於臨床藥學與用藥,長於解決藥學、用藥、藥學史以及藥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問題,每年發表相關文章30餘篇
,也是許多醫學專刊的編委。
章節試閱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感冒過。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千篇一律地可以喝薑湯或喝感冒熱飲沖泡劑呢?當然不是。感冒有很多種原因,需要對症治療才行。
大體上,感冒分風熱和風寒兩種。風寒感冒就是遭受了風寒之邪,也就是我們說的「著涼」,症狀是流清鼻涕,咳吐的痰也是清稀痰,會頭痛發熱,但是並不會出汗。風熱感冒是由於遭受了熱邪,一般發生在夏秋季,多有汗出。
此外,還有一種感冒是由體虛引起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體質差的人往往就容易感冒,而且會反覆感冒。剛好了沒幾天,遇個氣溫降下的天氣就又感冒了。這就是體虛造成的感冒,身體的抵抗力弱了,自然就抵禦不了外邪。這時候,增強體質很關鍵。
【診斷及穴位方】
主要類型 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 體虛外感
症狀 主要症狀 發熱、頭痛、鼻塞
併發症 發熱、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
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肌肉痠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
咳吐稀白痰或清痰、口不渴或喜熱飲 發熱、頭痛、汗出、鼻鳴、乾嘔
穴位方 主穴 風府穴、孔最穴、合谷穴
配穴 曲池穴、
印堂穴、外關穴 印堂穴、外關穴 百會穴、足三里穴
【基本治療方】
1. 當有感冒前兆的時候,首先應該敲打大腸經①,然後按壓風府穴,用指腹用力按壓,每次3~5分鐘。如果是風寒感冒,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處熱療,效果最佳。
2. 每天用核桃等物體在孔最穴處按揉10分鐘,效果很好。如果感冒比較輕微可以按揉兩手合谷穴各3~5分鐘。
3. 黃芩、紫蘇葉各20克,防風25克。將上述三種藥物放在帶有尖嘴的煎藥沙鍋中,加水熬煎。每日服用1次。本方法適用於一般性感冒的初起者。
註①: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商陽穴,經手臂外側、肩部和臉部,止於鼻翼兩側迎香穴。
【吳老師教你找對穴】
風府穴
孔最穴
合谷穴
沿脊椎向上,入後髮際上1寸處。 在前臂前半部分,腕掌側遠端橫紋上7寸,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 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間,偏靠第2掌骨中點處。
沿脊椎向上,入後髮際上1橫指處即是。 手臂向前,仰掌向上,另
手握住手臂中段處,大拇
指指甲垂直下壓處即是。 輕握拳,拇指和食指指尖輕觸,另隻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壓處即是。
腎虛>>>每天泡腳揉湧泉穴
中醫上將腎稱之為先天之本。無論是腎陰還是腎陽,都是從父母那兒得來的。先天上或多或少已經無法改變。而後天上的保養,只是在保護這些腎精、腎氣,不至於讓它過早地用完。所以,從年輕時就要注重保養腎臟。
很多人說,既然腎是先天的,那我再保養也沒用啊。其實不然,我們的保健是在促進腎臟的功能,原本弱的,讓它變強一點,原本強的,讓它繼續保持。
還有的人一旦被診斷為腎虛,就買補腎成藥來服用。其實,這是治療腎虛最大的謬誤。因為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一般來說,腎陰虛治療法以滋陰補腎為主;腎陽虛則以補腎助陽為主。我們平常從藥店買來的成藥,是不能隨便服用的。
在飲食方面,中醫認為,黑色食物能入腎強腎,如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腎陰虛的人,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腎陽虛的人應選擇羊肉、鹿茸、肉蓯蓉、肉桂、益智仁等進補。
【診斷及穴位方】
主要類型 腎陰虛 腎陽虛
症狀 主要症狀 耳鳴、耳聾、腰膝酸軟
併發症 失眠多夢、
顴紅潮熱、盜汗 手足冰冷、
畏寒怕風、腹瀉
穴位 主穴 腎俞穴、湧泉穴
配穴 太溪穴、三陰交穴 關元穴、命門穴
【基本治療方】
1.腎俞穴、湧泉穴是補腎最重要的2個穴位,每天按摩腎俞穴、湧泉穴對腎虛有
很好的補益作用。每次5~10分鐘,每日2次,按摩時力量不宜過大,以舒適為
度。如果可以的話,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30分鐘,洗淨後再按摩湧泉,效果更
好。
2.黑芝麻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腎虛患者伴腰酸腿軟、頭昏耳鳴、大便燥結
者,最宜食之。
【吳老師教你找對穴】
腎俞穴 湧泉穴
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
旁開1.5寸。
在足底,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
底第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
前1/3與後2/3交點上。
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下緣旁
開2橫指處即是。 卷足,足底前1/3處可見有一凹陷處,
壓有酸痛感處即是。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
體虛補氣篇
氣虛會導致人體的正常功能失常,引起精神不振、疲倦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這時就可以用補氣的中藥來調理。
人參 人參質地較硬,斷面呈淡黃白色,粉性,外部有環紋,呈棕黃色。
人參被列為東北「三寶」之首,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據長年在長白山一帶採集中藥材的老藥工講,過去採挖人參有許多規矩。一旦發現人參,首先要用紅繩將其紮緊,採挖之前,要先行敬謝山神禮,隨後在人參的四周慢慢挖掘,避免損傷人參的鬚根,待將全部人參請出之後,再行敬謝之禮,才可將人參帶走。中醫常用的植物藥材有數百種之多,只有人參的採集享受如此隆重的儀式。
性味歸經
性微溫,味甘、微苦,入脾、肺兩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3~10克,另煎兌入湯劑,或切片、研粉服用。
適宜範圍
①元氣虛脫導致的四肢逆冷、大汗淋漓、脈微欲絕;②脾胃氣虛所致的食少、腹脹、大便溏洩、少氣懶言、神疲體倦等;③氣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現代藥理
人參含有人參皂苷,對中樞神經、血糖、血壓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都有調節作用,並可改善記憶力,消除疲勞,提高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免疫力。
鑑別保存
以身長、支粗大、漿足、紋細、蘆頭(人參的根莖)長,有圓蘆(根莖較光滑無莖痕)及珍珠點(鬚根上偶爾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者為佳。
禁 忌
急性病或發熱時不可服用。過敏者不可服用。高血壓患者要慎用人參,因為會使血壓升高。忌與蘿蔔、濃茶同服,蘿蔔的下氣功效會降低人參的補氣作用,而茶葉與人參同用,很容易導致失眠。
治病配方
1 糖尿病(氣陰兩虛型):人參、甘草各1.5克,天門冬、麥門冬各6克,花粉、黃芩、知母、荷葉各3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
2 冠心病(氣虛血瘀型):人參10克,丹參、山楂各30克,白酒750毫升。將人參、丹參和山楂洗淨切片,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30天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5毫升。
3 咳嗽(風寒型):人參25克,陳皮(去白)、甘草各12克,炒杏仁(去皮尖)25克,木香6克。用水濃煎至湯稠,飯後服用,每次服15克。
家用滋補
1 生吃
人參切片,每日3克,含於口中至淡而無味時嚼食之。適合現代人的亞健康狀態或工作所致疲勞。
2 燉煮
人參1支,紅棗2顆,蒜3瓣,生薑1小塊及糯米、芝麻各15克洗淨裝入1只幼雞的肚內,裝滿,用繩捆紮。幼雞放鍋內,倒水至浸沒全部材料。大火煮沸,撇去浮沫,繼續煮至雞肉和裡面材料軟爛。最後撒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3 研粉
人參150克,醋製元胡、三七各50克,共磨為極細粉,早中晚各服用一兩克,用溫開水或溫黃酒沖服。本品具有益氣強心、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氣虛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
4 做湯圓
雞油30克入鍋熬熟,濾渣放涼;麵粉15克放入鍋中炒黃;黑芝麻30克炒香搗碎;玫瑰蜜餞15克、櫻桃蜜餞30克壓泥;將上述材料加白糖150克、人參粉5克和勻做餡;糯米粉500克加水和勻做成皮,包上餡做成湯圓即可。
人參茶
服用人參茶後,不能再飲用其他茶飲,以免破壞人參的有效成分,降低藥效。
西洋參 西洋參斷面平坦,呈淡黃白色,外部有環紋,呈棕黃色。
西洋參,顧名思義,就是西方的人參。清康熙年間,法國傳教士雅圖斯在中國發現很多人都吃人參,自己試服後感覺也很好。就寫信給他的教會,報告這一發現,並請求在相同氣候條件的地方,幫助尋找這種植物。傳教士拉菲圖在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地區,找到了人參。自此,西洋參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3~10克,另煎兌入湯劑,或切片、研粉服。
適宜範圍
①熱病或大汗、大失血所致的神疲乏力、氣短息促、自汗、汗熱而黏等;②肺氣不足所致的短氣喘促、咳嗽痰少無力、痰中帶血或咳聲嘶啞等;③熱病氣虛津傷口渴,以及糖尿病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等。
現代藥理
西洋參含有人參皂苷與精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十八種胺基酸。對大腦有鎮靜作用,對中樞神經則有中度的興奮作用。
鑑別保存
以表面淡棕黃色、有密集細橫紋、主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者為佳。
禁 忌
陽氣不足、胃有寒濕者忌服。慢性乙肝患者忌服。忌鐵器,忌火炒。不宜與藜蘆同用。服完西洋參忌食蘿蔔。服完西洋參,不宜喝茶、喝咖啡,以免破壞有效成分,減輕療效。
治病配方
1 糖尿病(陰虛熱盛型):西洋參、生地黃、葛根各5克,枸杞10克。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後,煎煮3次,合併藥汁後,當茶飲。
2 失眠(陰虛火旺型):西洋參、合歡皮各5克,遠志3克,紅棗10顆。水煎後早晚服用。
3 胃炎(脾胃陰虛型):西洋參6克,銀耳、冰糖各15克。小火濃煎,取汁當茶飲。
4 咳嗽(體虛型):西洋參5克,銀耳3克,麥門冬10克,紅棗20顆。將銀耳用清水泡發後,去雜質,麥門冬洗淨切碎,紅棗洗淨切開,4味藥放入大碗,加清水適量,放入蒸屜蒸1小時以上,加紅糖適量調味,分早中晚3次服用。
家用滋補
1 含服
西洋參蒸過變軟後,切成薄片備用。每次含兩三克,每日兩三次。適用於體虛或易疲勞者。
2 煮粥
西洋參10克,麥門冬12克,白米100克,加適量水,共煮粥。適用於心悸易驚、心煩失眠、口乾微熱、五心煩熱、盜汗之人,還可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
3 泡茶
西洋參6克,桂圓肉、麥門冬各5克,紅棗10顆,紅糖適量。將4味中藥水煎兩次,每次40分鐘,合併藥汁後加入紅糖,分早晚服用。經常服用本茶,有補氣養血的功效。
4 燉煮
西洋參20克,烏骨雞1隻(去毛和內臟),香菇6朵,陳皮5克,蜜棗3顆。洗淨後共同煲湯,1~1.5小時後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喝湯吃肉。經常服用本方,對改善睡眠很有好處。
5 做羹
西洋參5克,銀耳3克,麥門冬10克,紅棗20顆。將銀耳用清水泡發後,去掉雜質,麥門冬洗淨切碎,紅棗洗淨切開,4味藥放入大碗,加清水適量,放入蒸屜蒸1小時以上,加紅糖適量調味,分早中晚3次服用,並將西洋參、銀耳、紅棗吃掉。經常服用此湯有潤肺止咳功效。
紅棗 紅糖 麥門冬 桂圓 西洋參
西洋參茶
服用西洋參茶後,不能立即喝濃茶,最好也不要飲用咖啡,以免影響藥效。
黨參 黨參表面顯黃棕或者灰棕色,中央有淡黃色的圓心。
傳說八仙裡的鐵枴李和呂洞賓打賭看誰跑得快,鐵枴李把一種植物放在嘴中,邊嚼邊和呂洞賓賽腳力。賽了一程,呂洞賓氣喘吁吁,身邊的鐵枴李卻神情如常,緊緊跟隨。他就問鐵枴李嚼的是什麼,鐵枴李就是不說。呂洞賓沒辦法只好去問樵夫,樵夫說:「這是一種神草。可以讓人長神力,因生長在上黨郡,所以叫『黨參』」。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入脾、肺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10~30克,煎服、泡茶均可。
適宜範圍
①氣血兩虛所致的面色萎黃、短氣懶言、頭昏等;②肺脾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大便溏稀、久瀉脫肛、語聲低微等。
現代藥理
黨參含有固醇、皂苷等成分,可增強記憶、安眠,提高身體耐受力和免疫力,改善心功能,抗潰瘍和促進身體造血功能等。
鑑別保存
黨參以根條肥大粗壯、有獅子盤頭及橫環紋、肉質柔潤、香氣濃、甜味重、嚼之無渣者為佳。本品含大量糖質,貯藏過程中要密封、防潮和保持乾燥。
禁 忌
服用黨參時忌吃蘿蔔,忌飲茶。不宜與藜蘆同用。實證(指病邪過盛所產生的證候)、熱證(身體陽氣偏盛或感受熱邪所致的證候)禁服;正虛邪實證(正虛,指正氣虛弱;邪實,指邪氣結聚或邪氣過盛)不宜單獨應用。
治病配方
1 胃下垂:黨參20克,黃耆30克,升麻、柴胡各5克,生薑5片,紅棗10顆。用清水煎煮兩次,每次半小時。將兩次藥汁合併,分為3份,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2 貧血:黨參、當歸、白芍各10克,熟地黃15克,黃耆20克,生薑1克,紅棗7顆。用清水煎煮兩次,合併藥汁,分為兩份,早晚服用。
3 厭食症:黨參10克,山藥、薏仁各30克,紅棗10顆,白米100克。煮粥食用。
4 前列腺增生:黨參、黃耆、當歸各10克,山藥15克,老母雞1隻。紗布包裹藥材塞入洗乾淨的母雞肚中,將母雞放入砂鍋,加清水,大火煮開10分鐘,小火慢燉兩小時,起鍋時加鹽調味。
家用滋補
1 代茶飲
①黨參10克,靈芝、桂圓肉各5克,紅棗10顆。水煎當茶飲,能增強記憶力。②黨參、炙黃耆各10克,白朮5克,紅棗5顆。水煎當茶頻飲,能提高免疫力。
2 煮粥
黨參10克,山藥、薏仁各30克,紅棗10顆,白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
3 燉煮
黨參10克,當歸5克,紅棗10顆,童子雞1隻。童子雞去毛、洗淨、切塊,沸水煮3~5分鐘,將雞塊取出,棄水不用。在雞塊中放入黨參、當歸、紅棗,加清水適量,燉煮一兩個小時後,放入適量調料,吃肉喝湯。常服此湯,有益氣養血的功效。
4 蒸服
鴨半隻,洗淨瀝乾斬件,用鹽、薑片、香油、醬油和澱粉拌勻略醃;黨參10克溫水浸軟撈起,紅棗6顆洗淨去核,紅蘿蔔切片。將所有材料拌勻,下鋪蔥段入鍋蒸約40分鐘至熟即可。適合體虛之人,經常食用能增強體質。
紅棗 桂圓 黨參 靈芝
黨參靈芝飲
黨參也可與陳皮、紅棗煎茶飲用,有舒肝理氣、解胸悶的功效。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
艾是能除一切寒濕的「純陽之品」
灸療中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艾葉,故灸療常常又被人稱之為「艾灸」。中國祖先使用艾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他們在每年農曆的四五月間,艾葉茂盛之時,將其摘下或連枝割下,曬乾或陰乾後以作藥用。其中以湖北蘄州出產艾草品質最佳,葉厚而絨多,這便是「蘄艾」為何如此著名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樣一味看似普通、貌不驚人的植物葉子,卻有著「百草之王」的美譽。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讚譽以艾葉灸療能夠治百病、祛風邪,保人體康健。
「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正是由於艾葉主要生長於光照較為強烈、山巒朝南的陽坡面,又是在每年陽氣正處於上升階段的端午節前後採摘收取,所以是純陽之品,具有起死回生、溫經通絡之神效。故著名藥物學家陶弘景在其《名醫別錄》中稱「艾葉,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在臨床上,艾葉除了可加工製成艾條、艾炷燃燒灸用之外,它還常與其他中藥組成湯藥供人內服。如中醫婦科中的「膠艾湯」、「艾附暖宮丸」等處方中均有艾葉。
秋季防涼健脾胃
秋季處在夏火冬水之間,人與自然陰陽轉換之時,故二十四節氣中有「秋分」一氣,寓意天地之中陰陽各半、夏冬之分。因此,隨著夏去秋來、酷暑漸去,人體養生保健的重點,也必須按照「天人相應」的原則,由養陽向養陰,並為以後的冬令進補做好準備。但五行中秋季屬金,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最易傷肺,是呼吸道等系統疾病的多發季節,所以此時既不可貿然進補,又要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關鍵是要調益肺氣,提高和強化整個人體的免疫代謝功能。根據五行中「實者瀉其子,虛者補其母」的理論,生金須培土,補肺須健脾,通過增強人的飲食、消化與吸收功能,盡可能地為機體攝取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一方面彌補因夏季高溫新陳代謝劇烈所造成的營養損耗和缺失,另一方面又為嚴寒主藏的冬季儲存好豐富的能量。
足三里穴
若要選經絡穴位,而健運脾胃,首穴非足三里不可。它能補能瀉、可寒可熱,不僅能夠疏經通絡、消積化滯、祛風除濕、瘦身減肥,而且可以健脾和胃、益氣生血、防病保健、強壯身體。上至頭面、呼吸道疾病,中到脾胃、消化功能紊亂,下至膀胱子宮的尿路感染、月經不調,都能舉重若輕、調節如一。故足三里穴,是人體諸多經穴中最具有養生保健價值的穴位之一,被譽為養生保健「第一要穴」、「長壽穴」。連日本的諺語中都有「不與不灸三里者同行」。若能經常溫灸足三里穴,採取迴旋灸,每次15至20分鐘,一定可激發體內經氣流動,延年益壽。平時可每天用食指按壓足三里穴20至30次,以局部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宜,亦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豐隆穴
艾灸秋季養生,還可將足三里穴與豐隆穴配合施行。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這個穴位比周圍的感覺更敏感,所以在按摩此穴時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感。豐隆在經脈中屬於足陽明經的「絡」穴,所謂「絡」穴就是絡脈之穴,主聯繫各條絡脈。所以,豐隆可溝通陽明、太陰兩經,手足陽明經屬陽,根據走向關聯到臟腑中的胃與大腸;手足太陰經屬陰,根據走向關聯到臟腑的肺與脾。兩經互為配合,則胃、大腸、肺、脾四者相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而灸治該穴時,既能治手太陰肺經的感冒、咳嗽、咯痰、氣喘、咽痛,又可療足太陰脾經的食欲下降、營養不良、便祕、泄瀉。同時,中醫認為,秋季主肺、主燥、易傷津化痰,而「脾胃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故要化肺中痰液,先當運胃中水穀;而豐隆穴就具有此等功效,若要以一詞來概括豐隆穴最大的特長便是「化痰」。
灸療時,可採用迴旋灸或者雀啄灸,每次15至20分鐘。除了艾灸療法之外,還可以用食指指尖點按豐隆穴30至50次,同樣能夠達到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冬令溫灸最驅寒
在中國傳統醫學理論中,冬季屬陰、五行為水、主收藏,是一年中陰氣彌漫、陽氣微弱的時候,此時人與自然界均處在收斂封閉、潛藏休養的狀態,所以,它也就成了人們最適宜進補的時期。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自每年的冬至(12月22日或23日)起,到來年的立春(2月4日或5日)或春分(3月22日),都會服用點補品。其實,艾灸也可以進補,而且是一種非常好的進補方法。
中醫所說的進補就是兩件事:補先天之精、益後天之氣。然先天之精,由稟賦而定,也就是天生的;後天之氣,為水穀所化,說得直白點就是說人的生活規律,飲食作息。因此人生最重要的還是要強壯後天脾胃之氣,就如宋人張來所講「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耳」。寢指的是睡眠休息,食指的是飲食營養,其中飲食營養,又與人的脾胃功能關係最為密切。所以,冬令進補,除了補腎以外就是運脾胃、生氣血。
中脘穴
中脘,又名太倉,是胃之「募」穴。古時「募」與「幕」字相通,是募結的意思,故經絡學說中的「募」穴,是指經氣結聚的地方。因而,中脘穴最可反映胃的運化功能。若胃的受納一旦出現障礙,就會影響人的消化、吸收、代謝功能,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各項生理機能減弱,故中醫有「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死」的說法。而灸療中脘之穴,一般迴旋灸15至20分鐘,即能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與代謝。不僅在宋人王執中的著作裡提到霍亂止瀉、消化不良可艾灸中脘穴,在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也有「霍亂長鳴、腹痛脹滿則艾灸中脘穴」的記錄。平時可以用食指指腹揉按中脘穴30至50次也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氣海穴
凡天地之中江河湖水最後彙聚之處,才能稱之為海;人身之中,諸氣諸血相聚部位,方有資格被譽為「氣海」或「血海」。這「氣海」穴,乃生氣之海,大氣所歸,是腎氣、精元之氣彙集的地方。腎中之氣乃人之元氣,來自於父母的遺傳,又經過脾胃後天的滋養,所以儲存於此,腎氣在經絡中運行,前走任脈從而生其陰,後走督脈才能壯其陽。所以艾灸此穴,能夠滋陰壯陽、健脾益腎,讓氣血生生不息。所以《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另外,中醫認為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可以急補,所以人之虛損,補氣為先;補氣之穴,氣海為先。《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因為邪濕是萬病之源,體內氣血充盈,才能抗邪抵濕,所以氣海穴對濕邪為患、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均有療效。臨床上,溫和灸氣海穴15分鐘左右,每天1次,對內科、泌尿科、婦科等常見病症,效果顯著。如果再以食指、中指併攏,按揉氣海穴50至100次則效果更好。
《一喝見效:滋補調理養命酒》
第一章 在家輕鬆泡藥酒
好藥也需要能通達疾患處方能奏效,古代醫家發現酒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的作用,為「百藥之長」,於是便取其善行藥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之性,創造了獨特而神奇的藥酒。
酒是穀之精,喝對能養生
《黃帝內經》認為,酒為「熟穀之液」。
中醫認為酒味苦而辛,入心、肝、肺、胃經,有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的作用,《漢書.食貨志》稱酒為「百藥之長」。現代研究表明,酒能促進腸胃道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代謝,提高細胞活力。所以適量飲酒對健康具有一定的益處,科學地配製、服用藥酒,不僅能祛病療疾,還能發揮養生的功效。
但酒雖然有諸多好處,畢竟也是「性溫有毒」。周代初期就有《酒誥》,奉勸人們不要過度飲酒。《詩經》有「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說的就是日日飲酒,天天笙歌,毀壞了人的健康,就會出現不良後果。
酒能壯膽,使懦夫做出英雄般的壯舉;酒也能讓人迷失本性,做出令人追悔莫及的傻事。《黃帝內經》說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影響人的臟腑,肝主謀慮,膽主決斷,飲酒後就改變了人的性格與作為,可見古人對過度飲酒危害已經認識得很清楚了。
◎健康飲酒的原則
1.不可空腹飲酒。
2.應控制飲酒量,不能每餐必飲,每飲必醉。
3.除了有些藥物需用酒服下外,服藥前後不要飲酒。
4.不要通過飲酒來保暖,喝了酒比不喝酒更易產生寒顫,導致受涼或感冒。
5.儘量飲用酒精度較低的葡萄酒、紹興黃酒和啤酒,少喝或不喝烈性白酒。
和中醫一樣古老的藥酒文化
古代醫生在治病時,為了使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通常會借助酒來增強藥力。《說文解字》記載:「醫,治病工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可見在那個時候治病就已經離不開酒了。「酉」字是酒字的初文,它像一個密封的酒罈,裡邊儲藏了食物。用「酉」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酒有關係,如「醫」字從「酉」,可見自古以來的醫療活動,正與酒有著密切的關係。
距今二千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就專門設有〈湯液醪醴論篇〉。所謂「湯液」就是現在的湯藥煎劑,而「醪醴」即我們所說的藥酒。1973年,中國考古學家還在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五十二病方》,其中記載了內外用藥酒治療疽、蛇傷等疾病的藥酒方。這被公認為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藥酒。而且在馬王堆出土的另外兩本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也有藥酒方、酒劑配方、釀製工藝等記載。由此可見,中國的藥酒在當時就有了一定的發展。
酒對醫療的作用,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但以東漢醫家張仲景所用為最,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用酒者就涉及二十四方,方中用藥,或以酒洗,或以酒浸、酒煎、酒下等法,可見酒在中醫治療中的獨特作用。唐代醫家孫思邈《千金翼方.諸酒》中記載酒方二十個,可算是中國現存醫著中對藥酒的最早專題綜述。
酒本身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禦風寒」等作用。藥酒因為是在酒中加入了滋補性質的各種中藥或食物,所以既可治療和預防疾病,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滋補藥酒還可以藥之功,借酒之力,發揮補虛強壯和抗衰益壽的作用。
一杯氣味醇正、芳香濃鬱的藥酒,既沒有「良藥苦口」的煩惱,也沒有現代打針輸液的痛苦,而是給人們帶來一種佳釀美酒的享受。
藥好,藥酒才能好
中藥千差萬別,如果選擇不好,不但發揮不了治療或養生保健的作用,反而可能對身體有害。選對藥材,選好藥材,是泡出優質藥酒的基礎。
中藥選擇要注重品質
因為不同地區的土質與水質都有差別,所以同樣的藥材產自不同的地區,其藥效也會有所差別。一般來說,道地藥材因其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採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所以同種藥材的品質和療效比其他地區產的更好。
同種異地出產的藥材在質量上有明顯的差異,如人參、地黃、杜仲、當歸等,產地不同藥效差異就很大。例如,產自浙江的浙貝母,又稱大貝母或象貝母,其功效長於清肺去痰,適用於痰熱蘊肺之咳嗽;而產自四川的川貝母,則長於潤肺止咳,適用於肺有燥熱之咳嗽以及虛勞咳嗽等。那麼在需要使用川貝母時就不可以浙貝母替代。
又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之分,淮牛膝產於河南,含有多量鉀鹽和皂苷,功能以補肝腎,強筋骨為主;川牛膝則產於四川,不含皂苷成分,臨床應用以活血化淤,引血下行為主,兩者有較大區別。
再如小麥分淮小麥和浮小麥,前者安神,後者斂汗。凡此種種,選用均應加以注意。
知識鏈接
道地藥材:道地藥材又稱「地道藥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道地藥材被視為古代中醫辨別優質中藥材的獨具特色的標準,也是中國中藥行業一個約定俗成的中藥質量概念。
選用規範的炮製藥材
每一種中藥都具有一定的特性,或偏於寒性或偏於熱性,或升或降,或苦或鹹,歸經也不同,中醫正是利用這些中藥固有的不同特性,來調理人體陰陽氣血的偏勝偏衰,從而恢復生理平衡,達到治療疾病或養生的目的。
中藥的性味歸經、升降沉浮是藥物本身固有的,有時為了改變藥性、降低毒素、提高藥效,往往還需要對藥材進行炮製。選用規範的中藥炮製品,無論是製作藥酒還是煎取汁液,療效都會更好。
炮製過的藥材可以增強療效,比如當歸、川芎、威靈仙等活血通絡、調經止痛、祛風除濕的藥多用酒製可以助歸經入血;柴胡、香附、乳香、延胡索等疏肝理氣、活血祛淤、行氣止痛的藥多用醋製入肝以助功效;補腎固精壯陽的藥多用鹽製以入肝腎而增效;溫胃止咳的藥則多用薑製以歸脾胃經。
炮製過的藥材還可以降低毒副作用,比如生半夏、馬錢子、川烏、附子等生用都是有毒的,經過煮、浸等炮製後降低了毒性才能入藥。
炮製還能改變藥材的功效,比如生首烏生津潤燥、潤腸滑便,經黑豆汁蒸煮之後,就有了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的作用等。再如生地擅長清熱涼血養陰,而熟地則偏於養血滋陰補腎。
此外,一些藥材經過鍛燒、砂燙炮製,其有效成分才更容易浸出,從而發揮應有的功效。
◎注意
同一藥材不同的使用部位,其功能也有差異,所以選用的時候也不可以其他部位代替。比如當歸用鬚活血,用身則補血;再如紫蘇葉發表散寒,行氣寬中,用於感冒風寒、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而紫蘇子則下氣定喘,止嗽消痰,用於上氣咳逆、風痰喘急。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感冒過。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千篇一律地可以喝薑湯或喝感冒熱飲沖泡劑呢?當然不是。感冒有很多種原因,需要對症治療才行。
大體上,感冒分風熱和風寒兩種。風寒感冒就是遭受了風寒之邪,也就是我們說的「著涼」,症狀是流清鼻涕,咳吐的痰也是清稀痰,會頭痛發熱,但是並不會出汗。風熱感冒是由於遭受了熱邪,一般發生在夏秋季,多有汗出。
此外,還有一種感冒是由體虛引起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體質差的人往往就容易感...
作者序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前言
人體有很多穴位,人也會生各種疾病,那麼,各種疾病該用什麼穴位來治療呢?有人說:穴位治病我知道,很簡單,胃痛就按足三里穴,牙痛就按合谷穴。難道,用穴位治病真這麼簡單嗎?
其實不然,人體眾多的穴位,就如眾多的中藥材一樣,必須根據病情辨證,選擇配伍,才能有好的療效,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平時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一些患者、朋友來詢問有關如何選穴治病、養生的問題。交談中發現,他們對穴位治病或養生興趣很大,但對如何選穴、用穴卻不太清楚,想當然,常常效果不明顯,甚至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我從事針灸臨床實踐三十餘年,在臨床工作中接觸了大量病例。三十餘年的臨床經驗,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取穴貴精不貴多,配伍得當才能有速效。如果亂取穴,有些穴位之間會有拮抗作用,降低或沒有療效。」
為了幫助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方便選穴、用穴來治病或養生,我在編寫本書時做了一些安排。疾病的選擇上,主要考慮生活中的常見疾病,並給出這些疾病的主要分型,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盡可能地滿足日常需要。同時,介紹了針對各型疾病的穴位治療方和根據身體部位及四季變化制定的穴位養生方。這些穴位方,都是經過多年臨床實踐檢驗的,穴少、效好、安全。
本書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對所涉疾病治療的每個穴位都配以彩色、清晰真人示範圖的簡易取法,即使非專業的您也能輕鬆找準穴位。
希望本書能提高讀者用穴位來治病及養生保健的水準,少做無用功,避免穴位誤取而影響療效。希望讀者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從此讓自己走上一條正確的養生之路,健康快樂、頤養天年!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前言
有句話說:「人參殺人無罪。」意思是說,如果服用人參的方法不正確,就會帶來很不好的後果,甚至奪人生命,但不能因此就說人參不是好藥,因為那是服用者的無知所致。實際上,滋補藥的不同選擇、不同服法,對人體會產生「滋補」和「殺人」的作用之別!
吳教授是中國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在長期的保健會診經歷中,見過太多亂用中藥、效果適得其反的例子。所以在編寫本書時,吳教授特別注意講清楚藥物的適用範圍、用量,以及正確的家庭使用方法。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以簡單對照自身的情況,參考書中介紹的中藥適用範圍去選擇合適藥物。選對了藥物,就可以根據藥物本身的特性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考書中介紹的方法食用,這樣既不會帶來額外的負擔,又不減損藥物的功效。從而使原本有些枯燥或盲目的滋補變得有趣起來,讓家庭生活和家庭餐桌更豐富多彩!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前言
月子裡著涼怎麼辦?把艾條掰碎了泡腳就行。小寶寶著涼了最愛拉肚子,媽媽每天給他灸肚臍,寶寶的身體會越來越棒!如果老是覺著腰部涼涼的,就每天用艾罐灸命門穴15分鐘。五十歲以後每天艾灸足三裡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預防各種疾病。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古人的養生方法真的超簡單: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天堅持十幾分鐘。艾的溫煦掃除了身體裡的寒濕,讓生命之火燒得旺旺,健康就是這麼容易。
不少人對取穴又敬又怕不敢下手,本書一頁12張圖片連排:骨骼定位、快速取穴、灸法、增效療法看上去一目了然,彷彿老中醫手把手在教,想不會都難!
在艾灸之餘,本書還提供了與病症相對應的極簡按摩和特效簡便方法,平時按一按、捏一捏,同樣能夠減輕病痛;煮個粥、泡個茶就能治病與養生,何樂而不為!
《一喝見效:滋補調理養命酒》前言
酒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禦風寒」等多重作用,人類最初的飲酒行為即與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著密切的聯繫,故被奉為「百藥之長」。
古代醫家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明確記載了用酒製藥材治病的方法。酒最早用作麻醉劑,華佗用的「麻沸散」即用酒沖服;後來又發現其對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如端午節飲艾葉酒,重陽節飲菊花酒以避瘟疫。《千金方》記載:「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可見自古以來,酒或用於炮製中藥,或用於沖服藥物,具有保健祛病的強大功用。
藥酒,就是將祛病保健、強身健體的中藥浸泡於酒而製成的日常保健佳品,不僅配置方便、藥效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所以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中醫理論認為,患病日久必將導致正氣虧虛,脈絡淤阻,因此各種慢性虛損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滯澀問題。中藥滋補強身,酒則辛散溫通,藥借酒力、酒助藥勢,充分發揮效力,提高了療效。
不僅如此,藥酒的服用和儲存也很方便,內服外用均宜,急症、久病皆可,對一些頑疾雜症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歷代醫家都很重視藥酒,它也廣受群眾的歡迎。
數千年來,通過歷代醫家和民眾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在藥酒製作和運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藥酒品種數不勝數,其中很多藥酒因為選料講究、配方獨到、做工精細、療效神奇而備受追捧,成為經典。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不斷追求,製作和使用藥酒已經不僅是治病保健的需要,更成為一種健康生活的時尚之舉,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青睞。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和掌握各種藥酒的製作及運用方法,使藥酒的神奇功效更廣泛地惠及大眾,我們在瀏覽研究歷代醫家有關藥酒著作和各種藥酒配方的基礎上,精選出最為實用、最易於製作,且安全有效的數百種藥酒方,結合當下生活,編成此書。
本書分為三篇,上篇綜合介紹了藥酒的製作、服用等方法,以及對症選料。中篇針對人體各系統的常見症狀和慢性病,提出對症藥酒方。下篇針對不同家庭成員,提出相應的保健藥酒。每一款藥酒都詳細地介紹了配方、製作方法、功效和服用指示。有些藥酒的使用需要考慮體質、病情等因素,本書也都做了必要的提示。
本書綱目清晰,敘述規範,語言精練,文字淺顯,配方實用,用藥精到,是一般讀者製作藥酒的入門必備,也是養生保健愛好者的參考指南。
需要注意的是,藥酒在治病保健方面雖然特色優勢明顯,但並不適合所有病症,有些人群更需避免。此外,中藥存在不少同名異物的現象,不懂醫者拿不準的中藥最好諮詢中藥師,或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危害。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前言
人體有很多穴位,人也會生各種疾病,那麼,各種疾病該用什麼穴位來治療呢?有人說:穴位治病我知道,很簡單,胃痛就按足三里穴,牙痛就按合谷穴。難道,用穴位治病真這麼簡單嗎?
其實不然,人體眾多的穴位,就如眾多的中藥材一樣,必須根據病情辨證,選擇配伍,才能有好的療效,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平時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一些患者、朋友來詢問有關如何選穴治病、養生的問題。交談中發現,他們對穴位治病或養生興趣很大,但對如何選穴、用穴卻不太清楚,想當然,常常...
目錄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篇壹 吳中朝行醫30年,80招教你防治常見病
篇貳 養五臟、補氣血穴位方
篇參 從頭到腳談養生
篇肆 讓女人美麗的穴位方
篇伍 讓男人自信的穴位方
篇陸 兒童健康穴位方
附錄壹 四季養生特效穴,春夏秋冬健康過
附錄貳 簡易取穴速查表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
八種偏頗體質用藥宜忌速查
四季用藥宜忌速查
體虛補氣篇
補血養血篇
補腎助陽篇
健脾和胃篇
暖胃驅寒篇
潤肺滋陰篇
補心健體篇
清肝明目篇
清熱降火篇
清熱涼血篇
潤腸通便篇
止咳化痰篇
活血化瘀篇
疏肝理氣篇
安神補腦篇
排毒養顏篇
附錄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
前言
家庭常用穴位艾灸法
第一章:讓艾灸的溫暖驅走體內陰寒
第二章:古法艾灸一看就會
第三章:一年四季保健灸將寒濕擋在身體之外
第四章:驅寒暖子宮讓艾做女人的第二情人
第五章:老年人艾火遍身燒才能活百歲
第六章:艾灸助陽健脾為寶寶提供溫暖的保護
第七章:補腎壯陽氣灸出男人的力量
第八章:最適合艾灸祛寒濕的常見病症
第九章:日常保健艾灸
附錄:常用特效保健穴
《一喝見效:滋補調理養命酒》
【上篇】 酒入百脈,藥酒補養千萬年
第一章 在家輕鬆泡藥酒
第二章 藥酒養生,對症選擇
【中篇】 對症藥酒,慢性疾病一掃光
第三章 慢病快治,慢性病的預防治療
第四章 飲食為後天之本,吃好消化好才能身體好
第五章 關節疾病,藥酒具有天然的治療優勢
第六章 肺主皮毛,呼吸好才能百病不侵
第七章 腎是氣血之本,養生先得養腎
第八章 五官疾病,讓藥酒恢復你的形象
第九章 十女九病,藥酒治療婦科疾病
【下篇】家庭保健,一味藥酒補養全家
第十章 為全家人準備的強身藥酒
第十一章 為老年人準備的長壽藥酒
第十二章 為女性準備的美容養顏瘦身藥酒
第十三章 預防職業病的藥酒
【附錄】
四季養生藥酒方
家庭常用解酒方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篇壹 吳中朝行醫30年,80招教你防治常見病
篇貳 養五臟、補氣血穴位方
篇參 從頭到腳談養生
篇肆 讓女人美麗的穴位方
篇伍 讓男人自信的穴位方
篇陸 兒童健康穴位方
附錄壹 四季養生特效穴,春夏秋冬健康過
附錄貳 簡易取穴速查表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
八種偏頗體質用藥宜忌速查
四季用藥宜忌速查
體虛補氣篇
補血養血篇
補腎助陽篇
健脾和胃篇
暖胃驅寒篇
潤肺滋陰篇
補心健體篇
清肝明目篇
清熱降火篇
清熱涼血篇
潤腸通便篇
止咳化痰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