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55萬人是癌症存活者,
「擔憂復發」,是許多病友揮之不去的陰影,
跟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石世明學習正念,
幫助遠離癌症傷苦與復發陰影,過一個無懼踏實的生活?
就這本~打造心靈自癒力!
★溫馨!病友經驗分享:癒後人生這條路,你不孤單,看看學長姐怎麼活出新生命!
☆簡單!日常練習:從吃一顆葡萄乾開始,循序漸進,打開五感,體驗生活真滋味!
★實用!在家練習:簡易表格紀錄練習,一步一腳印,成效看得見!
☆智慧!正念語句:讓人如沐春風,吹醒無明、給你與擔憂和平共處的真勇氣!
★方便!提供有聲教材:用心聆聽帶領,學習如何隨時回到當下,啟動癒後新生活!
醫學發達的當代,治癒癌症的機率已經大大提升;但結束療程後,許多人們卻活在擔憂復發的恐懼中。請跟著資深臨床心理師專業引領,學習專注意念,身體掃描、體驗心活在當下、身體活在當下,深深呼吸,開發內在能量,領略什麼叫做「用50元換500元的正念生活」……8週課程結束後,當你回頭看自己寫的作業,每一個字都代表著你的練習經驗、你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你和生命對話,在癌症治療之後,你真正將時間給了「你」自己,透過這個歷程你一點、一滴地學習如何「疼惜自己」。
若將擔憂和各種情緒比喻為海浪,你就是衝浪選手。你無法阻止海浪起伏,但能學習衝浪技巧,浪來了,踏上衝浪板,在浪頭上保持平衡。
若將各種情緒比喻為下雨,你無法控制是否下雨,但只要有一把雨傘,雨天仍然可出門,去你想去的地方。
正念即是衝浪技巧,是那把雨傘,讓你仍能享受生活,不在情緒空轉中虛度生命。
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消除擔憂,而是跟擔憂建立不同的關係。透過對擔憂的覺察,拿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幫助遠離癌症傷苦、復發陰影,啟動一個無懼踏實的全新人生。
【正念減壓8堂課】
第一課 擔憂無止盡:認識擔憂內在反應,與其建立不同關係。
第二課 認出情緒漩渦:了解負向循環及慣性,學習同在模式。
第三課 不再對自己射箭:覺察慣性反應模式和受苦根源,運用擔憂與不如意。
第四課 以呼吸接納:回到當下,從自我疼惜行動轉換態度。
第五課 身體掃描:體察身心變化與情緒關聯,以覺察回應壓力。
第六課 正念傾聽:將同在模式進行溝通,體驗不同品質的人際互動。
第七課 開發內在能量:透過呼吸與個人深度力量接壤,從心出發,給予他人祝福與關懷。
第八課 正念走出新生活:將專注與覺察融入生活,建立新習慣。
【誰適合看這本書?】
1- 治療結束後的癌症病人
指的是開刀、化療或電療結束後,病人生活已進入較穩定狀態。
治療中的病人也會有情緒議題,但此階段的精力和重心,多半圍繞在治療相關事務,難以負荷本課程之要求。
2- 癌症病人家屬或好友
相信你一定非常關心病人,希望了解更多有幫助的方法。事實上,或許這也是適合你的課程,家屬或好友往往要承擔與病人不同的壓力,建議你將自己當成課程主角,同樣把練習當作是關心自己的時間。
此外,適合每個人的方法、學習的時間點都不一樣。完成八週課程後,也請你尊重病人的意願和選擇。
3- 醫療專業人員
研究指出有相當比例的醫療人員認為,擔憂復發是病人未被滿足的重要需求,但不知道該如何協助。你可以從本課程看到許多解開擔憂的觀念和做法,以及許多病人的練習體驗與改變。要提醒你,在世界各地正念已被運用到「醫療人員的自我照顧」,對減壓、提升覺察與醫病關係,都有明顯效果,你何不親自體驗一下呢?!
4- 對正念應用有興趣的夥伴
相信許多夥伴會希望知道如何運用正念協助特定臨床議題,讓有需要的人真正獲得幫助,歡迎你參考本課程。需提醒的是,實際帶領正念團體課程的豐富和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本書內容。自學書需要簡明、易操作,這是本書不得不採取的折衷作法。
5- 一般社會大眾
當然非常歡迎你使用本書,每個人皆能從練習中開始調整生活。相較於傳統八週正念課程的工具書,本課程內容較為精要、練習較少,主題較聚焦,可說是迷你版的八週課程。你可將擔憂復發更改為:常讓你苦惱的情緒或生活中無可避免的壓力。祈願正念有機會為每個人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正念冥想已漸漸進入醫學主流,許多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的大學醫學中心都在醫療上運用它。石心理師在本書中收集了很多癌症病友,在他引導下做幾次的正念練習之後內心的震撼與感動。這是這本書特別珍貴的地方。讀者如能不急不緩地照這八堂課做練習,在每堂課練習之後,再朗讀病友所分享,定會感受到這份迴響的驚喜。
──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暨緩和醫療科主任)
此書首次闡述本土癌友的正念運用,說明正念練習如何幫助癌友面對治療後的不確定感、焦慮與擔心。作者石世明心理師是一起推廣正念的多年戰友,具有豐富的癌友正念教學經驗,在他筆中正念的力量躍然紙上。此書是關心正念於癌友運用的朋友不可錯過的好書,對家屬和一般人的情緒與壓力調適,亦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溫宗堃
作者簡介:
臨床心理師 石世明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臨床心理學碩士,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目前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曾參與卡巴金帶領之正念減壓心身醫學專業訓練(2013),馬克.威廉斯帶領之正念認知治療專業訓練(2012)。致力將正念融入癌症心理照顧,發展癌症治療後病人克服擔憂復發之正念團體。
著有《伴你最後一程:臨終關懷的愛與慈悲》(天下文化),譯作:《八周正念練習: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張老師文化)、《找回內心的寧靜:憂鬱症的正念認知療法(第二版)》(心靈工坊)、《像青蛙坐定:給孩童的正念練習》(張老師文化)、《禪修的療癒力量》(晨星)、《病床邊的溫柔》(心靈工坊)、《自由與命運》(立緒,與龔卓軍合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暨緩和醫療科主任)
邱仁輝(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教授級特約主治醫師)
何敏賢(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
李燕蕙(南華生死學研究所副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 (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榮譽教授)
馬淑華(香港靜觀中心創會導師)
許文耀(政治大學理學院院長)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陳美碧(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長)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溫宗堃(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名人推薦: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暨緩和醫療科主任)
邱仁輝(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教授級特約主治醫師)
何敏賢(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
李燕蕙(南華生死學研究所副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 (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榮譽教授)
馬淑華(香港靜觀中心創會導師)
許文耀(政治大學理學院院長)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陳美碧(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長)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溫宗堃(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章節試閱
第三章 第一堂課:擔憂無止盡
◎承諾:疼惜自己
歡迎你來到第一堂課(第一週)課程!
看到標題:擔憂無止盡,這一刻有什麼念頭浮現在你腦海?有什麼樣的心情?此刻你的身體姿勢如何?肩膀、腰部、雙腳的感受是什麼?
如果可以請閉起眼睛,自然地進行三次呼吸。
試著覺察一下,慢慢清楚自己此刻狀態,
只要清楚現在的狀態就可以了。
動機與意圖
參加實際課程的人,開始時會懷疑:是否能抽出時間練習?有沒有辦法寫下經驗?如何堅持下去?課程最後,每位成員幾乎都能夠做到,認為「時間過得好快!」相信從本書進行課程的你,時間運用會更有彈性,不會有「缺課」的問題!
在治療結束後,你有沒有真正把時間給了「你」自己呢?
不要再等了,現在就開始吧!
進入本課程,按照引導做練習,每天跟你的心、你的身體相處一會兒,把時間交還給自己,一點一滴地學習如何「疼惜自己」。
為什麼在生命的此時此刻,
我要承諾參加此課程,我要學習跟自己的生命對話?
現在請讓自己進入一個舒適的坐姿,打開錄音曲目1:我為何來到這裡
請暫時先拋開思考的大腦,用好奇和探索的心情回到內在體驗和,跟隨著引導探索看看會有什麼發現。
為何我來到這裡?
請在這裡寫下剛剛練習中,浮現在你心裡的答案?
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答案反應的是你目前的狀態,並沒有對或錯。
或許你希望解決某些實際的問題,或許你想好好認識自己的心。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在此時找到滿意的答案,也請不要馬上完全相信。先把它放在心裡面,欣賞一下。動機和意圖對整個課程的學習極為重要,留心這個答案對你練習的影響。隨著課程進行,你也許會發現答案一直在改變。
◎擔憂隨處在
每個人每天都有許多情緒出現,對癌症治療結束後的你來說,有不同的挑戰需面對,讓我們從擔憂開始。
成員1
感冒進入第三週愈來愈嚴重,吃藥好像沒效,昨天還會骨頭痠痛,呼吸也不順暢,以前感冒不會這樣。骨頭會不會出問題?肺部怎麼了?頓時,我感到焦慮無助,雙腳無力,頭皮發麻!真的不敢再想下去,不然會像上次一樣恐慌。我就趕快打電話掛號,十天內看三個醫生,拿一大堆藥,自己都亂了,不知道從哪包藥開始吃比較好?
成員2
到醫院做年度檢查,做檢查的人多問幾個問題,之後我就覺得怪怪的:「為什麼要問這些?」難不成掃描到什麼?會不會有什麼狀況?我的頭脹了起來,心裡很煩、沮喪,為什麼痛苦又找上我?胸悶吸不到氣,全身沒有力氣。我沒有辦法走到捷運,只好坐計程車回家。在車上打電話跟朋友亂聊一通,她可能覺得莫名其妙,但這讓我暫時感覺好一點。回家後,想到還要看報告又擔憂起來。
成員3
治療後八個月頭髮終於長了,皮膚也比較正常,病後第一次鼓起勇氣,答應朋友去百貨公司喝咖啡。但打開衣櫥,看到很久沒穿的漂亮衣服,我突然愣住了,好像既陌生又熟悉。對現在的外表陌生,但看到衣服,以前的愉快又回來了。我還要買東西嗎?以後會用得到嗎?我把皮夾中和先生的照片拿出來看,感到很悲哀,有種「回不去」的感覺。那我和朋友聊得下去嗎?我還要出門嗎?
成員4
午睡醒後全身無力,治療已結束半年,為什麼還這麼累?每次的累讓我有很大的罪惡感,想到先生、婆婆這麼鼓勵我,我卻打不起精神運動,我真是太糟糕了!沒運動,身體氧氣不足,癌細胞是不是更容易跑回來?我累到只剩下感覺沮喪,我對自己生氣,也對癌細胞生氣,馬上冒汗、手腳發麻,一整個下午都沒有辦法好好講話。
成員5
午餐新聞報導某明星抗癌兩年後就走了,聽說他是第二期,我應該也是(一直不敢問清楚)。我的復發或轉移機會是不是也很高呢?難道我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這一輩子努力工作,做人雖不是很完美,但沒做過不好的事。退休後本來想過幾年好日子,沒想到卻要跟癌症奮鬥。每想到這邊就憤恨不平,心跳加速。老天為什麼要如此對待我?
本課程透過漸進、溫和友善的過程,逐步引導你面對擔憂和情緒。在閱讀他人經驗或進行練習過程,也可能引發你的擔憂或其他情緒。請相信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最清楚你的限制,也最了解你的力量。學習過程需要在投入(可能產生不舒服)和抽離(尊重自己的極限)之間,找到平衡點。後續練習,請依「用最好的方式照顧自己」的態度,來拿捏你投入練習的深淺。意思是,若探討某些經驗讓你感到很不舒服,請不要硬逼自己練習。請你決定在適當時間點暫停一下,動動身體喝杯茶,等你覺得可以時再回到練習。
◎課堂練習一:辨識復發擔憂
擔憂指的是憂心「尚未發生」的復發,同時對復發的影響產生煩惱。有時你知道自己正在擔憂,但控制不了;有時會不知不覺陷在裏頭幾個小時。擔憂讓你的思考變得狹隘,可能做出不恰當的行動,若缺乏覺察你的人際互動也會受影響。
念頭、感覺和身體感受
我們先來辨識擔憂情境,內在反應(念頭、感覺和身體感受)以及行為反應:
情境:
什麼狀態、場合,或什麼刺激物,引起你的擔憂反應?擔憂也可能莫名出現,這時你只要描述情境即可,如:吃早餐到一半突然擔憂。
念頭:
擔憂時什麼樣的想法、思緒出現,有時是閃過腦海的「影像」,或「過去的經驗」不自主浮現,以上都歸類在這個類別。
感覺:
擔憂時的心情或情緒(如:難過、生氣),有時感覺很難描述,似乎只有你能了解。沒關係,盡量描述即可。
身體感受:
強光讓我們閉眼,太冷會起雞皮疙瘩…身體會對各種刺激反應。當有復發或其他情緒時,你身體哪個部位最有感受?對某些人來說,身體感受很具體,就在某個部位;但有些人卻很難捕捉到身體感受。
行為反應:
當有念頭、感覺或身體反應後,下一秒你做了什麼?行動通常明顯易見,像打開電視轉移擔憂,但也可能別人看不出來,像刻意想積極一點。
斑馬不會得到胃潰瘍
請想像在一片廣闊非洲草原上,風和日麗,一群斑馬正悠閒地吃著草。突然間,老虎不知道從何處衝出來,朝向一匹斑馬飛奔而去,斑馬立刻奔逃……眼看著老虎逐漸接近,這匹斑馬拚了全身所有的精力死命奔跑。
此即遇到危險狀態的「打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不是跟敵人拼了,打敗它,就是跑得比敵人快。這時候,身體進入緊急作戰狀態,交感神經迅速作用,腎上腺素急速分泌,血液流到肌肉……
終於,這匹斑馬幸運跑贏老虎(或許老虎昨晚沒有睡好?!),看到老虎被甩離視線範圍,斑馬的反應是什麼?牠很快回到大草原上,繼續悠閒地吃著可口的草。威脅消失後,斑馬的交感神經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副交感神經(使其放鬆),血液流回到胃腸協助消化,身體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慢性壓力的形成
如果你像這匹斑馬跑贏老虎,接下來你能像斑馬一樣,享受一頓美好的午餐嗎?恐怕沒有辦法。吃午餐時,你會「活在過去」:檢討為什麼只有我被老虎追(而別人不會)?我是哪一點沒有做好(自責)?或「活在未來」,腦中不斷盤算:下次碰到老虎的機率多高?該怎麼防範?
無論活在過去或未來,吃午餐時,你無法放輕鬆,滿腦子不斷盤旋著跟老虎有關的問題,各種預想、擔憂、自責、緊張,正激發你的交感神經系統。此時,你在餐廳眼前是美食,老虎幾乎不可能會出現,但某個程度上,你卻不知不覺讓自己回到「打或逃」的狀態,午餐味道如何?完全不知道。如果這個狀況長期、一再地出現,你已經讓自己暴露在慢性壓力之中。
我們的問題出自於:擁有一顆比斑馬好得太多的大腦。演化結果讓人類的大腦能處理極為複雜的問題,大腦(主要在前額葉)協助我們擬定、執行計劃,監控一切運作,並防範未來錯誤。這樣的能力一方面讓科技、醫療有卓越的進展,讓人類可以登上月球;但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受困在過去和未來,以致於無法好好吃一頓午餐,無法放鬆身心的主要原因。
與擔憂建立不同關係
如果將老虎比喻為癌症,將完成治療的病人比喻為斑馬,當醫生告訴你:「現在治療已經結束(老虎已不存在),把自己當正常人,回家好好過生活。」有相當高比例的病人,持續受困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擔憂,即便無病痛也無法好好過生活。
但重要的是,請不要自責,擔憂並不是你的錯,這是人類大腦的設計本來就會進行的運作,也可說是我們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有「擔憂能力」,我們願意從事件中學習,改善不良習慣,追求更適合自己的生活。
許多來參加課程的病友受苦於擔憂甚久,剛來到課程抱持盡快「消除擔憂」的目標。事實上,你得到的是癌症,擔心它會再出現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將這項能力消除,。
本課程的目標並非要消除擔憂,而是跟擔憂建立不同的關係。
透過覺察擔憂,拿回對生命的主導權,邁向無懼、踏實的生活。
生命空轉
但是過度擔憂的確對你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成員1因感冒持久不癒,得花好幾個星期時間,打電話掛號、看診、做檢查、回診。成員3可能將好友相聚的快樂時光,變成抱怨時間。若此狀況重複發生,你的人際關係就會受影響。
在此,生命空轉指的是:
原本讓人防患未然的擔憂能力,因不當使用或不自覺地成為慣性反應,使得我們的注意力「受困在對未來的想像」,失去與當下連結。
認真來看,生命空轉並非癌症病人的特有狀態,而是多數人的常態:吃著美食,心思卻被電視劇情所佔據;在公園散步,不斷想著明天開會的內容……我們正在吃,但沒吃到味道;正在看,卻沒有真正看見;正在聽,沒真正聽見。也就是,活,卻不活在當下的生命。
如果擔憂常讓你陷入空轉?你就得要覺察,寶貴的生命是否正一點一滴地被侵蝕。如何可以不空轉呢?正念課程第一個練習,要邀請大家吃一粒葡萄乾,看看你會有什麼樣的體驗。
◎課堂練習二:葡萄乾練習
用五官品嚐當下
有別於習慣用左腦的理性推論來認識事物,現在我們練習用五官「直接經驗」。在你打開錄音音軌二:葡萄乾練習,開始進行練習之前,先來看看如何運用五官:眼、耳、鼻、舌、身,來吃葡萄乾。
眼睛:可看到形狀、色澤、大小、不同的紋理。
耳朵:手指捏捏葡萄是否發出聲音?咀嚼、吞嚥的聲音…
鼻子:聞出不同層次的味道,試看看左鼻孔跟右鼻孔聞起來一樣嗎?
舌頭:舌尖、左側、右側、上方、下方,嚐到味道是否不同?
身體:入口之,唾液腺有分泌嗎?觸碰的感受如何?咀嚼時肩膀感受
又如何?即將吞入時,喉嚨、胃的反應如何?
此外,請留意當你專注在不同感官時,念頭、感覺和回憶,是否不自主地跳出來?是什麼念頭、感覺出現?你有足夠的覺察力,清楚知道分心,再將注意力溫柔帶回到對吃葡萄乾本身即可。
依照以上架構,準備一顆葡萄乾放在手上,進行幾次呼吸後開始練習。
葡萄乾練習經驗分享
成員6
以前都吃一把葡萄乾,還要邊看電視,從沒有用這麼久的時間只吃一顆!我以為要好吃、有味道,至少要吃一把,沒想到一顆葡萄乾,也能帶來這麼豐富的感受。練習時,我常回想到底以前是怎麼一回事?一這樣想,好像突然葡萄乾的味道就不見了,還好指令把注意力拉回來。
成員7
放療後,我牙齒咬合出問題,菜都咬不爛,這讓我很沮喪。後來用調理機將食物打碎,但這樣根本失去原本吃東西的感覺。剛剛讓我太意外了,我不僅嚐到味道,最後還發現嘴巴裡面沒有葡萄屑,這表示我的牙齒是可以把東西磨碎!
成員8
超過五年沒吃過葡萄乾,因為討厭它的味道。但我又是聽話的學生,老師說要吃,只好硬著頭皮試試。剛開始很困難,心裡一直有聲音「難吃、難吃」,「做不到、做不到」。這時突然想到之前醫生說要化療,我只好做…沒想到我擔心的難吃沒有發生,反而吃到果香的味道,真是神奇。
成員9
還沒放入嘴巴,口水就一直流,我心裡吶喊:何時才能吃啊?!吃進嘴巴後,口水分泌更多,甜味很快混入整個口腔,後來又有酸味,胃好像在蠕動…清楚的感受讓我…該怎麼說……應該就是:明確活著的感受(有點激動)。很訝異在口中竟可感受如此「盛況」。很想回家再試試!
跳出「自動導航模式」
學習一項新工作時(如初學開車),我們將它分解成幾項步驟,逐步多次練習後,就能內化過程中所需的技能,到後來我們可不費力地一邊開車,一邊講電話,開車已經進入了所謂的「自動導航模式」。事實上,這個模式包辦了我們日常大小事:出家門後,不須思索走到辦公室,完成熟悉的工作,晚上回家很快炒出好吃的菜…這個模式很棒,彷彿身體這部機器自動完成必要工作,而心思可用來想其他事情。
但是進入自動導航也讓我們付出重大代價,那就是犧牲了對當下的覺知:自動化地走到辦公室,我們看不見過程的風景;看著精采節目,吃完半包葡萄乾,卻絲毫不知道滋味如何。簡單的葡萄乾練習,彰顯出正念基本精神:
刻意地將注意力轉換到當下的感官體驗,讓我們跳出自動導航。
對比於陷入過去和未來的生命空轉,在剛剛葡萄乾練習的幾分鐘裡,你的生命沒有空轉,你念念分明地活在當下,即便有分心,你也知道心跑到哪裡,再將注意力回到當下。
活回當下,中止擔憂所造成的生命空轉,你做得到。
透過感官,走出既有框架
自動導航的運作多半依靠過去經驗所建立的舊習性。葡萄乾雖小,但卻保留著我們過去的經驗:葡萄乾味道「應該」如何,喜歡或不喜歡,好吃或不好吃……過去的記憶,構成我們理解當下經驗的概念和框架,如此一來,我們並沒有真正在吃,而是遠離嘴中的葡萄,重溫過去經驗。
成員8過去「葡萄乾味道不好」的經驗形成現在的框架,但是回到感官直接體驗當下,真正聞到葡萄乾散發出來的果香,真正嚐到酸、甜,清楚味道在舌頭的變化,嘴巴充滿風味,甚至身體不同部位的細胞,因與感官經驗同在,出現第一次的新奇體驗,而這個體驗很快打破她既有的框架,也開啟新的認識。
清楚心跑到哪裡
分心是心的本性,也是心智的重要功能。如果你走到馬路中,剛好想著重要的事而「不能分心」,車子一來你可能丟了性命,顯然缺乏分心能力的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會被淘汰。
一般情況下,我們常分心而不自知。在正念訓練中,有意思的是:透過專注來發現分心,這樣的訓練在本課程中會一再出現。雖然被要求要專注吃葡萄乾,但相信很自然地各式各樣的念頭和感覺會交錯出現。
請寫下吃葡萄乾過程,你留意到哪些想法或感受跑出來?
專注吃葡萄乾時,你的感受:
整個練習帶給你什麼新發現:
第一週課程最後傳遞的重要態度是:「請不要責怪自己分心」。當你發現到分心時,恭喜自己,又是一個將心帶回專注的機會。留意每一次你的心跑到哪裡,協助我們更能覺察自己既有的想法、習慣、種種框架和自動出現的評價。讓我們有耐心地練習。
在正念訓練中,「覺察分心」跟專注一樣重要。
第一週在家練習
在家練習1:擔憂復發自我覺察
日常練習:正念吃一口飯
本課程的練習有兩種:
正式練習:安排好固定的練習時間,按照錄音引導進行練習。
非正式練習:練習時間不固定,有彈性,將專注與覺察融入到正在進行的事情,如:專注當下動作、呼吸或心念變化。
在家練習1:擔憂復發自我覺察
每天記錄一次擔憂復發的經驗,即便只是輕微或一閃而過的擔憂。如同課堂練習一所做,寫下誘發擔憂的情境,三個面向的內在反應,及以之後立即做了什麼行動來因應。若擔憂對你不常發生,可改為其他情緒,如:生氣自我覺察。
日常練習:正念吃一口飯
過程如同葡萄乾練習一樣。將葡萄乾改為米飯,因為飯是一般人每天最常吃的,無論是糙米飯或五穀飯皆可。希望你本週固定一種食物練習,如果你選擇飯(麵),每天都用飯(麵)來練習,這樣可感受每天吃同樣東西,卻有些微不同的差異。
只要選一餐中的第一口即可,如果忘了,就不要拘泥在第一口,「只要一口」就行了。不要逼自己一定要正念吃「很多口」,這樣容易因挫折而打消練習。提醒:分心是我們的天性,專注力要慢慢訓練,持續練習最重要的。
第三章 第一堂課:擔憂無止盡
◎承諾:疼惜自己
歡迎你來到第一堂課(第一週)課程!
看到標題:擔憂無止盡,這一刻有什麼念頭浮現在你腦海?有什麼樣的心情?此刻你的身體姿勢如何?肩膀、腰部、雙腳的感受是什麼?
如果可以請閉起眼睛,自然地進行三次呼吸。
試著覺察一下,慢慢清楚自己此刻狀態,
只要清楚現在的狀態就可以了。
動機與意圖
參加實際課程的人,開始時會懷疑:是否能抽出時間練習?有沒有辦法寫下經驗?如何堅持下去?課程最後,每位成員幾乎都能夠做到,認為「時間過得好快!」相信從本書進行課程的你,時...
推薦序
【推薦序】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黃達夫
回顧自己在一九六○年代自台大醫學系畢業,去美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正逢癌症化學治療蓬勃發展的開始。之前,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都各自在癌症治療的領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成效有限,化學治療的加入,令人看到一道新曙光。
到了七○年代,癌症醫學界逐漸發現癌細胞的演化詭譎多變,極難對付,除了極初期的腫瘤外,單靠一種治療法,難以控制,而開始產生多科整合治療的想法,認為要對付難纏的癌症,應該要早期發現、正確診斷,然後,針對病情、期別來決定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的先後次序。
更進一步地,癌症醫學界也發現,癌症病人脆弱的身體與心理狀態,往往無法承受破壞性及毒性很高的癌症醫療,而放棄治療。更不幸的,不少勇敢地接受治療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因為免疫力降低,而死於敗血症。因而意識到癌症病人全方位照護的重要性,包括營養、心理建設、體力復健等。癌症醫療只有在全人全家全程身心靈都照顧到時,才可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在半個世紀照護癌症病人的經驗中,讓我深深體會到要為每一位病人爭取到最好的療效,有幾個關鍵的必要條件。最先要早期診斷,它須要第一線臨床醫師的關心與警覺心,以及放射診斷科與病理診斷科醫師判讀的正確性。
接著是治療科醫師包括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射線治療科醫師的專業能力及通力合作。上述專科以外,更不能忽視營養師、身心科醫師、心理師、復健科醫師、社工師等的一路輔助,病人才可能順利地渡過重重難關,獲得最高的治癒機會。
26年前,當我回台設立國內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時,台灣的癌症5年平均存活率不到30%,人人談癌色變,認為癌症是絶症。轉眼,26年過去了,因為醫療科技以及觀念的進步,今天台灣癌症的5年平均存活率已超過50%。敝院則因自創院之初,即推動癌症團隊整合醫療,並且在各領域的專業方面不斷地力求精進。
根據國健署最近的統計,敝院病人的5年平均存活率高出國內的平均約20%。在乳癌方面,從第一期到第四期全部乳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已達92%,證實團隊合作無間的重要,這樣的成果令人感到欣慰。
我很高興我的三位同事乳癌專家陳啟明副院長、營養室王麗民主任,以及石世民資深心理師,參與了這次《康健》雜誌所出版一系列抗癌叢書的工作,讓他們有機會與讀者分享他們長年從事癌症醫療工作,在各自的領域,每天在照顧病人中所獲得重複驗證的心得與成功經驗,來協助使用華語的全球民眾,尤其是罹癌的病人以最正確的態度面對癌症,而不造成遺憾。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癌症不再是絶症。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裝備正確的健康及醫療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幫助自己降低罹癌的機率,並根據正確的觀念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當有不測時,能為自己做出明智的醫療抉擇。
---------------------------------------------------------------------------------------------------------------------
【推薦小語】
"This book combines the latest clinical science with the ancient wisdom and practice of mindfulness. Shih-Ming Shih is an expert in this field, and his book speaks beautifully of the profound courage that any of us can discover already within us - courage that may be seen and cultivated if we take mindfulness to heart and follow its guidance.
An exceptional book by an outstanding practitioner and teacher."
──Professor Mark Williams(Emeritus Professor of Clinical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Oxford)
正念冥想已漸漸進入醫學主流,許多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的大學醫學中心都在醫療上運用它。石心理師在本書中收集了很多癌症病友,在他引導下做幾次的正念練習之後內心的震撼與感動。這是這本書特別珍貴的地方。讀者如能不急不緩地照這8堂課做練習,在每堂課練習之後,再朗讀病友所分享,定會感受到這份迴響的驚喜。
──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暨緩和醫療科主任)
有系統的正念練習,源自於二千多年前瞿曇.悉達多佛陀的教導,在近十餘年來,在歐美國家由於實證的科學研究,被廣泛的運用於醫學、心理治療,企業領導、運動與各級教育。正念練習,經過適當的設計,可以適合不同的年齡、群體、職業、宗教,協助人們更有效地處理他們人生中遭遇的困境與問題。正念練習無法取代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可以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系統地開發自身內在的智慧、溫柔與力量,活出豐盛的人生。
此書首次闡述本土癌友的正念運用,說明正念練習如何幫助癌友面對治療後的不確定感、焦慮與擔心。作者石世明心理師是一起推廣正念的多年戰友,具有豐富的癌友正念教學經驗,在他筆中正念的力量躍然紙上。此書是關心正念於癌友運用的朋友不可錯過的好書,對家屬和一般人的情緒與壓力調適,亦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溫宗堃
石世明心理師是癌友正念課程的專家,具有豐富協助癌友走出生命低谷的經驗,由他來寫這本書是最適合不過了,相信此書可以幫助到不少需要的癌友、家屬以及相關專業人士。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陳德中
【推薦序】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黃達夫
回顧自己在一九六○年代自台大醫學系畢業,去美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正逢癌症化學治療蓬勃發展的開始。之前,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都各自在癌症治療的領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成效有限,化學治療的加入,令人看到一道新曙光。
到了七○年代,癌症醫學界逐漸發現癌細胞的演化詭譎多變,極難對付,除了極初期的腫瘤外,單靠一種治療法,難以控制,而開始產生多科整合治療的想法,認為要對付難纏的癌症,應該要早期發現、正確診斷,然後,針對病情、期別來決定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的先...
目錄
推薦序1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推薦序2 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暨緩和醫療科主任)
推薦序3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自序
第一章 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擔憂復發與正念減壓
第二章 允諾給自己八週的機會──準備開始
第三章 第一堂課:擔憂無止盡
第四章 第二堂課:認出情緒漩渦
第五章 第三堂課:不再對自己射箭
第六章 第四堂課:用呼吸接納
第七章 第五堂課:身體掃描
第八章 第六堂課:正念傾聽
第九章 第七堂課:開發內在能量
第十章 第八堂課:正念走出新生活
附錄一:團體成效初步評估
附錄二:正念相關資源
推薦序1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推薦序2 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暨緩和醫療科主任)
推薦序3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自序
第一章 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擔憂復發與正念減壓
第二章 允諾給自己八週的機會──準備開始
第三章 第一堂課:擔憂無止盡
第四章 第二堂課:認出情緒漩渦
第五章 第三堂課:不再對自己射箭
第六章 第四堂課:用呼吸接納
第七章 第五堂課:身體掃描
第八章 第六堂課:正念傾聽
第九章 第七堂課:開發內在能量
第十章 第八堂課:正念走出新生活
附錄一:團體成效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