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節奏急速,被種種現象弄得眼花繚亂之際,我們最需要的可能正是保持距離,繼續觀察。
本書收錄了著名社會學家呂大樂近年來觀察香港社會不同現象的心得,兼具學者、觀光遊客、電視迷等多種身分。作者以局內人的角度,細緻敏銳地觀察香港的今昔生活、大眾娛樂和文化現象,從智能手機對生活秩序的衝擊,談到充斥在城市裏的熱門話題和特殊現象;從對六七十年代事物的緬懷,延伸到大眾娛樂的影響力由盛轉衰的變遷;繼而走出香港,從親身經歷出發,談旅客質素、旅遊服務和旅遊文化。
作者簡介:
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大學畢業後開始在本地報刊撰寫以城市觀察為主題的專欄,部分文稿編入文集《文化失言》(合著,一九八四年)、《攜改錯液赴考的一代》(一九九○年)、《誰說家長一定是好人》(二○○二年)。
章節試閱
因忙碌而感受存在
昔日一般打工仔乘搭渡海小輪上落班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而我們在晚近三十年的生活節奏,的確發生了不少變化。地下鐵全線通車、鐵路電氣化,再加上新市鎮的快速發展,基本上將以前那種「慢兩拍」的生活方式(乘搭渡海小輪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徹底地改變了。
今時今日,速度、效率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考慮。當然,部分是因為生活逼人。現在一般打工仔的工時愈來愈長,準時收工或嘆一場公餘場,基本上已變為天方夜譚、頗難想像的事情。到了下班的時間,大家都想盡快回家或遠離工作地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自然會十分重視交通效率。
但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注意到,一般人的生活概念亦早已起了變化。當初發明了Walkman之後,我們還只是爭取時間,在交通往來途中聽聽音樂,給自己一點娛樂。所謂充分利用或珍惜一分一秒,主要還是想放鬆一下。到了手提遊戲機的科技有所突破,我們開始改變了自我娛樂的方式──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聽音樂,而是還可以選擇電子遊戲。但基本上,一般人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所表現出來的生活方式與節奏,仍未有根本的變化。有的依舊看報章雜誌,有的玩手提遊戲機,有的投入於個人的音樂世界;雖然各有不同方式,不過大致上還是想在路途上輕鬆一下。
重要的轉變來自於手機的普及。在第一階段,我們開始利用呆在路途上的「死時間」,通過電話或短訊來處理身邊的大小事務(由正式與工作相關的,到家裏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未有察覺這是意義重大的轉變,以為這跟聽Walkman或玩手提遊戲機差不多,只不過是打發時間的手段而已。但隨着手機及電腦科技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在路途之上處理的事務,就更為複雜了。現在,回覆電郵、上網,或利用各種新的方式進行通訊,均成為了我們正在交通往來途中可以處理的事情。從此,我們的生活就不再一樣了。
時至今天,我們已不懂得停下來了。當我們走進地下鐵的車廂裏,看見差不多每一位乘客都帶着一種日理萬機的神情,忙着發信息、忙着回覆電郵、忙着上網……看他們的表情,他們每一位都忙得像一個總統、CEO。從他們的眼神,我們可以感覺得到,那份投入並非因為生活逼人(大部分都不是在回覆老闆的信息),也不是完全非自願的。我甚至有種感覺,他們大多數都頗為享受這樣的生活節奏;給他們停下來或慢下來的機會,也未必一定接受。很多時候,他們甚至得意忘形,撞着地下鐵的車門,甘冒捱罵的風險,也要先完成撰寫短訊,並將它外傳出去。
這是一種新的人生態度,因忙碌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當難忘一刻變得可以輕易忘記
近年參與年輕朋友所搞的聚餐,最不習慣的是他們意圖將每一碟菜都拍張照片的做法。吃過一頓晚飯,大大話話拍了三四十張照片(意思是存放在數碼相機或手機內的檔案),當中有不少只是食物一碟,別無其他(間中可以加插人物,但相信作用只在於說明物件的比例,而不一定為那人留影)。我們事後可以通過互聯網上各種安排,看到當時拍下的照片;「難忘的一刻」,就此呈現在大家眼前。
我的問題是:究竟這些時刻有多難忘呢?
先別誤會,我對年輕人喜歡攝影這行為、興趣,並無反感。隨着電子攝影器材成為絕大多數人隨身必備的物品之後,攝影便成為了即興的活動,真的是想做就可以去做,實在沒有必要思前想後。多年前流行拍攝「貼紙相」的時候,要即興拍照,起碼要到商場或其他地方找到那台照相機器,還要投入硬幣,才能完成整套動作。但今時今日,自從電子攝影變得普及之後,拍照(應說是一切影像記錄)基本上已不再是甚麼一回事,興之所至,拿出器材,按鈕便是。從此以後,我們無時無刻、無分地點,只要有所需要,便可以有一份影像記錄。
上課抄筆記?不如以拍照代替。這只是一個例子,但可以說明電子攝影器材如何迅速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細節。
事實上,它們帶來的轉變,還不止於生活上的不同方面;它們甚至改變了我們跟媒體的關係。因為電子攝影器材是大多數人隨身所備,於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可以成為電子新聞媒體的「線人」,人人都有可能在無意之中置身於新聞現場,將所見所聞拍攝下來,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報料」。
感謝那些開發數碼電子攝影機或將攝影功能引進手提電話的發明家,他們改變了攝影的意思,令攝影(作為一個動作)變得實在不可能更為方便了。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從此增加了大量電子影像記錄。
現在,我們經常對自己或身邊的人說:把這珍貴的一刻記錄下來!於是,在歡送會上,我們拍了不少照片;出外旅遊,大拍特拍⋯⋯這晚聚餐,有人認為應該將每一道菜都記錄下來。但前晚幾個人吃的只是意大利薄餅,結果也一樣拍下大量電子影像記錄。我隨意地問了一個問題:日後真的會記得這塊味道平平無奇、賣相一般得不能再一般的薄餅嗎?今天真的如此難忘嗎?
在我眼中,這的確是一件較有諷刺味道的事情:在電子攝影器材全面普及的今天,我們拍下了無數「難忘」的鏡頭;可是,很多「難忘」的事情瞬間便成為過去,在我們腦海中一閃即逝。今天,問題是我們擁有太多電子影像記錄,太多的「難忘」,令很多(如果不是更多)事情其實都變為是「可以忘記」的。太易得來的「難忘」,不會太難忘記,按按鈕刪除即可。
一心多用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項特點,是multi-tasking,在同一時間之內,同時處理不同的事情:手、足、口,同時開動。直接地說,是一心二用,又或者三用、四用;總之,今天做起事來目不轉睛、專心一意早已不再是優點(這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甚至會被視為缺點)。又或者可以這樣說,今時今日,「心散」是日常生活中一門不可缺少的技能(而我在小學、中學階段──因為每天邊看電視邊做功課,身在課室心在球場──便早已發展出這方面的專長,只可惜當時很多老師都缺乏遠見,未知道數十年後那將會是一種難得的本領。幸好我並沒有因為得不到鼓勵而放棄鍛練「心散」術,日子有功,今天隨時可以一心數用)。
之所以會這樣,很大程度上是拜電腦、手機所賜。而在智能手機大行其道的今天,就更加將這種處事的方法推而廣之,深入社會上各個分層──性別、階級、種族、年齡(其中以跨越年齡組群最有意思,因為當成年人也變得「心散」,經常一心二用的時候,這種生活態度便大大提高認受性,而小孩、青少年出現同樣的行為,捱罵機會大減)。而我們在大多數公眾場合裏,都會經常見到普羅市民在「表演」他們一心二用的能力。他們無論坐着、站着,是走動中或是靜下來,總是同時正在處理兩三件事情。你跟他們談話的時候,總會發現人人心有旁騖,你不一定會因為站在他們的面前,便可取得注意的優先權。在這個資訊科技的世界裏,每一個人都好像同時要跟無數的人保持接觸。而這種聯繫與接觸不單只是不能停頓下來的,而且還要即時回應。有要事在身,不是合理的藉口;因為有其他人在身邊,所以不便回應,也不再是合理的解釋。因為要隨時候命,並且立即回應,所以不得不multi-tasking。這樣的要求不會因你所處的位置、時區而有所不同。
我曾經說過,時下一般人都表現得好像無時無刻不是日理萬機的模樣(見地鐵車廂內乘客的百態)。有觀察家指出,這是一種「好像身處別處」(being elsewhere)的狀態。所謂multi-tasking,其意思並不限於一心二用,而且還包括(精神上的)進出不同的生活或活動的領域。這是無線移動電話首先帶來的重大突破──現在,我們無論身處何地,均有辦法跟完全是另一個場合或甚至是另一個國家的人保持聯絡。而當這種科技進一步擴展至電腦、手機隨時隨地上網時,這種精神世界的漫遊,便成為了大眾生活的一環。
所以,「魂不附體」乃正常的狀態。甚麼「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的說法,亦已完全過時。以前專注力不足是一個問題,現在專注力太強可能更有問題。今時今日,一切事情都是以同步的方式平衡發展的,傳統意義上的先後優次,早已不合時宜。
紙筆談
在我成長的過程之中,鋼筆並不只是一件書寫的工具,它也是一個符號,是身份象徵,更是建構個人形象的重要物品。今天,跟年輕學生談起鋼筆的意義與重要性的時候,他們的反應一般都是:沒有那麼沉重罷!的確,今時今日,我們當然總要書寫,但大可無筆無紙,亦一樣可以將東西記錄下來。以紙和筆組成的文化生活,正在以極高的速度消失之中。
我說鋼筆曾是身份象徵,所指的不是將名貴自來水筆插在恤衫口袋,以顯示個人財富(當然,鋼筆的確也有此作為地位象徵符號的功能),而是購買第一支水筆曾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成人禮」的一環。以前小學學生抄書寫字,由以鉛筆書寫開始;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則開始學習以墨水筆來做功課。早年原子筆的科技尚未成熟,常有漏墨或墨汁並不均勻的情況,效果並不理想,有些學校的老師甚至禁止學生用原子筆來做功課。於是,當時如何由鉛筆「升級」為以鋼筆書寫,乃一件人生「大事」。在課室裏,班長增加了一項工作,這就是要向班裏的同學徵收每人一角,然後購買若干瓶墨水,供同學臨時有需要時能補充墨水,順利完成各種堂課。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十分充分的理由,請爸媽給我們購買一枝屬於個人使用(因需要帶備回校上課)的鋼筆。
我的第一枝鋼筆是英雄牌產品,購買時店員還很詳細地解釋,日後如有需要,可以更換筆嘴,只要好好愛護,能用至中學畢業云云。在小學的所謂高班(主要指小五、小六)階段,有兩件物品是小男生(小女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視之如珠如寶的:一是鋼筆,二是學生錶。我在中四之前都沒有自己的手錶,所以那枝(雖然會漏墨水的)鋼筆,特別有意思。
大概因為自己是在這種鋼筆文化之下長大,總覺得拿出紙和筆來將資料、事情記錄下來,不單只是一個抄寫的程序,而且還會給人一種對事情重視的感覺。這是我在前面所提到鋼筆也是一種用以建構個人形象的重要物品的意思。在很多人眼中,一位對鋼筆很講究的人,相信會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以前很多白領喜歡在恤衫口袋插上水筆一枝,除了實際工作需要之外,也是一個向人表示自己從事寫字樓工作的符號。
長篇大論,究竟以上所講跟資訊科技和電子產品有何關係?關係在於今天大部分人都不再需要拿出紙和筆來做記錄了。有時候學生連筆記也不再抄寫了,拿起手機將簡報幻燈片拍下,便已經可以有效地將自己需要的資料記下來。對我這類拿着紙和筆長大的人來說,這種高科技記錄的手法在感覺上很陌生,也不太懂得欣賞。不過,大勢所趨,紙和筆已不再是必需品了。
因忙碌而感受存在
昔日一般打工仔乘搭渡海小輪上落班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而我們在晚近三十年的生活節奏,的確發生了不少變化。地下鐵全線通車、鐵路電氣化,再加上新市鎮的快速發展,基本上將以前那種「慢兩拍」的生活方式(乘搭渡海小輪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徹底地改變了。
今時今日,速度、效率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考慮。當然,部分是因為生活逼人。現在一般打工仔的工時愈來愈長,準時收工或嘆一場公餘場,基本上已變為天方夜譚、頗難想像的事情。到了下班的時間,大家都想盡快回家或遠離工作地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目錄
代序——遺失手機的可怕經驗
第一輯 新生活秩序
因忙碌而感受存在
當難忘一刻變得可以輕易忘記
一心多用
紙筆談
隨時爽約的年代
與升降機談戀愛的年輕人
「玩𨋢」(玩弄升降機)
輔助八卦功能
補e-manner的課
第二輯 少不免會懷一下舊
拜年,曾經很簡單
「拜年口才」訓練班
懷念渡海小輪
窮風流
自從消失了公餘場
租用電視機
賀歲片風光不再
愛雲・芬芝
記憶存檔
假道學
第三輯 我們都是觀光遊客
準時爆發的噴泉
當人身安全沒有保證
誰是主人?誰是客人?
人性化的酒店服務
發展旅遊的兩難
觀光遊客的角色扮演
英國皇室品牌
英格蘭的夏天
愛莫能助
巨型購物中心文化
簡單就是好
資料不準確的旅遊指南
「新發財」之苦
兩本佛經
第四輯 大陸行
泡湯
三坊七巷
紅色旅遊不怎麼紅
紅色旅遊紀念品
最爛旅遊景點
糟蹋五星級旅遊資源
人造風味
升格世遺是好是壞?
尋找靚早餐
「意外驚喜」
惡劣的內地機場體驗
好大喜功
大陸放暑假,小心!
要快旅行團一步
景區管理
舊地重遊?
第五輯 作為超級電視迷的我
大搞台慶
何必太認真
太多韓瑪莉
勞工短缺
電視觀眾的文化惰性
大眾電視情意結
「扮嘢」(裝帥)
善長仁翁請別太辛苦
久休復出
「穿崩」(穿幫)
勁(老)歌(舊)金曲
見好・就收
抽獎救亡失效
第六輯 一個城市不能沒有話題
世界盃吹牛術
做一個忠誠的球迷
球場上的冬裝
放料(爆料)
我們也很討厭
豪門八卦
色字
另類食經
英文簡寫的迷思
鬥旺
愛好默書的社會
香港習慣
早上七時半前的香港
後記
代序——遺失手機的可怕經驗
第一輯 新生活秩序
因忙碌而感受存在
當難忘一刻變得可以輕易忘記
一心多用
紙筆談
隨時爽約的年代
與升降機談戀愛的年輕人
「玩𨋢」(玩弄升降機)
輔助八卦功能
補e-manner的課
第二輯 少不免會懷一下舊
拜年,曾經很簡單
「拜年口才」訓練班
懷念渡海小輪
窮風流
自從消失了公餘場
租用電視機
賀歲片風光不再
愛雲・芬芝
記憶存檔
假道學
第三輯 我們都是觀光遊客
準時爆發的噴泉
當人身安全沒有保證
誰是主人?誰是客人?
人性化的酒店服務
發展旅遊的兩難
觀光遊客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