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兼顧事業與家庭,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理想?Amazon*年度編輯選書
英國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籍推薦
經濟學人雜誌*年度最佳書單推薦我們活在一個認為「以家庭優先不應該」的體制,這怎麼可以?
為了兼顧家庭、工作與生活,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堪稱二十世紀以來為追求人類自由最艱苦的革命。身為美國職業女性的典範,作者點出陪伴家人與挺身而進的失衡現象,以更深刻角度,探討我們應重視什麼、成功該如何衡量、人類天性的源頭,以及平等的真義。
身為一名在學術界及事業上均擁有卓越成就的女性,作者點出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現今社會,我們該重視什麼、成功該如何衡量、人類的天性,以及平等的真義為何。並以超越性別的角度,分析工作與家庭無法兼顧並非女性議題,而是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失衡。
本書為所有男性及女性開啟了全新方向,以能在兩性平權的原則下,分擔各自的責任,無論你扮演的是照顧者的後勤系統,還是賺錢養家的前鋒角色,都應受到同等的重視。擁有穩定且愉快的家庭關係,才能好好工作進而扶持家庭,這一切全都取決於我們如何創造出讓兩者都能不偏不廢的環境。
兼顧事業與家庭絕對可以成為一種趨勢,從作者在本書中建議的「組合型事業」以及「任務型工作」,到起飛中的新形態商業模式「隨需經濟」(on-demand economy)及職場價值觀「開放工作」(OpenWork)等,均足以改變近一個世紀以來的經濟運轉模式。是時候該展開另一波盛大的改革,不只是女人,對男人也是。
作者簡介:
安・瑪莉・史勞特 Anne-Marie Slaughter
美國智庫「新美國基金會」的執行長。她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的榮譽教授,也是該校沃卓威爾森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的前任院長。2009年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任命史勞特領導美國國務院政策規畫小組,她是第一位接下該職務的女性。史勞特是外交政策分析專家、法律與國際關係學者,也是公共事務評論家。
2012年,因為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一篇〈女人為什麼不能擁有一切?〉而備受關注,也成為該刊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文章之一。曾經擔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及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教授,也是美國國際學會的前會長。
Facebook: www.facebook.com/annemarie.slaughter.5
Twitter: @SlaughterAM
譯者簡介:
張國儀 Gloria Chang
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曾任紐約長島News 12新聞台記者,醒吾技術學院、開南管理學院、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師,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杜風電子報執行主編。目前為自由譯者、窩字工作室總監。譯有《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一生是無數的機緣》、《萬一吃了棉花糖》、《presentaionzen簡報禪》、《裸裎相見》等十餘本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盛讚推薦】
● 讀完《未竟之業》後,我很有信心,你會得到作者的希望與樂觀,相信我們可以改變現有的看法和政策,讓所有人都能夠充分兼顧家庭和工作。
──希拉蕊‧柯林頓
● 史勞特非常懂得如何透過日常的生活故事來描繪重要議題,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讀之作,尤其是那些想要在工作上擔任領導階層,同時也想當個稱職爸媽的人。
──亞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 史勞特用一種令人震撼的坦誠態度,正視那些困擾著職業母親與職業父親的問題,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可以如何打造出自己想要的家庭生活。她的書一定會引發全國的討論,讓大家深思,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活出更健全、更滿足的人生。
──凱蒂・庫瑞克/美國CBS電視台新聞主播
● 《未竟之業》對女人和男人來說都是一本很重要的讀物。史勞特讓我們看見,只要人們能夠公平地分擔起照顧他人的責任,大家就會更健康、經濟會更繁榮,而女人和男人也能夠更自由地去開創他們想要的人生。
──瑪琳達・蓋茲/比爾蓋茲夫人
● 這本書很重要。《未竟之業》堅持主張我們必須看清一個簡單的真相:人類必須在生活中留出空間來照顧他人。過去那個把照顧看作是女人的問題的社會基礎已然崩壞,而且充滿著不快。史勞特寫出了一本指導手冊,讓我們可以用它來進行下一場文化轉化。
──阿圖爾・卡汪迪《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作者
● 《未竟之業》呈現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觀點,它談的不只是性別平等,還有未來的工作面貌。安・瑪莉・史勞特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角度來看待那些擁有能力、受過教育、把人生的某一段時間花在照顧孩子身上的女性;她們都是人力市場中的人才—我們真的得好好關注她們才是。
──艾瑞克・史密特/Alphabet Inc.(Google)執行董事長
【熱忱推薦】
丁菱娟/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丘美珍/專欄作家
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詹宏志/網路家庭董事長
陳俊伴/富邦人壽 總經理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以上順序依姓氏筆劃)
● 女性要兼顧工作與家庭一定要教育另一半一起分擔責任,千萬不要蠟燭兩頭燒,不要想做女超人,不要寵壞男人,能夠愛自己的女人才有能力照顧家庭和工作。
──丁菱娟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 怎樣才是美好的早晨?參加白宮的晨會,雄心勃勃地討論外交策略?還是待在家裡的廚房,滿懷愛心地為孩子準備培根蛋早餐?當兩者不可兼得,而這個社會又不支持「家庭優先」之時-一位愛家、想要照顧家人的工作者,究竟應該如何自處?
在過去,大家認為這是工作媽媽的問題;但是,作者以感性與理性交織的文字,娓娓道出,在這個時代,這是跨國、跨性別、跨年紀的所有工作者,面臨的共同困境-如果不能誠實面對現況,就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工業革命以來,這個世界已經多次翻轉,但是,潛藏在家庭、學校、企業、甚至整個社會的舊型價值觀仍然不變-長此以往,我們終於自食惡果,進入了一個大家拼命工作,卻不一定能帶給家人幸福的困境。
唯有從「相互競爭、優勝劣敗」的工作法則,蛻變為「相互支持、以照顧眾人為前提」的經濟思維,我們才能擺脫瘋狂追逐金錢/成就的魔咒,透過工作,得到真正的幸福!
──丘美珍 專欄作家
● 應邀為這本書寫序,即時生活時間忙碌緊湊,我也一口答應,而且欣然願意。身為女人迷的創辦人,一個新創公司的 CEO,一個希望自己很孝順的女兒,一個重視手足之情的妹妹,一個總是希望朋友有問題都能依靠的朋友,一個希望自己又是戀人又是夥伴的妻子,我深切明白,想要全部兼顧 (do it all) 的渴望與極力,我也深切明白,所有人都告訴年輕/資深女孩,只要你想要,你一定可以的這種話語。
但,我們真的能夠全部兼顧嗎?本書作者以自己經歷分享,也許重點不在力求全部兼顧,而讓自己疲憊不堪精力耗盡,而在於我們的社會能不能容許個人有選擇的自由,並且在選擇之後得到支持與快樂。
為什麼要創辦女人迷?我總是不斷的被問這樣的問題,讓每個人都能有選擇的自由,並且能做出讓大家快樂的選擇,就是我們最大的目的。職業母親,需要更多的支持體系(support system),全職母親需要更多的理解(understanding),單身女性也需要更多的尊重跟空間 (respect)。這世界需要的不是一種「身為現代女性應該要有的生活方法」,而是多元的聲音,我們需要促進的是更多的對話,與更多的為己著想,為己選擇。
未竟之業,很長,恭喜本書讀者,如果你正在讀著這本書,你正踏出第一步,我願女人迷陪著你一起走。一群人走,改變才能綿遠流長。
──張瑋軒 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媒體推薦:
【專文推薦】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財星雜誌.Bloomberg經濟週刊.衛報.獨立報.洛杉磯時報.亞特蘭大雜誌.Business Insider.大西洋月刊.天下雜誌
名人推薦:【盛讚推薦】
● 讀完《未竟之業》後,我很有信心,你會得到作者的希望與樂觀,相信我們可以改變現有的看法和政策,讓所有人都能夠充分兼顧家庭和工作。
──希拉蕊‧柯林頓
● 史勞特非常懂得如何透過日常的生活故事來描繪重要議題,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讀之作,尤其是那些想要在工作上擔任領導階層,同時也想當個稱職爸媽的人。
──亞莉安娜・赫芬頓/《赫芬頓郵報》創辦人
● 史勞特用一種令人震撼的坦誠態度,正視那些困擾著職業母親與職業父親的問題,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可以如何打造出自己想要的...
章節試閱
貝蒂.傅瑞丹在撰寫《女性的奧秘》(暫譯;The Feminine Mystique)這本書時,把第一章命名為「無以名狀的問題」。她描述這個問題是「一種奇怪的內心翻騰、一種得不到滿足的感覺、一種女人在二十世紀的美國遭受痛苦折磨後所發出的吶喊。」她開始相信這問題肇因於「我們身為女人的現實生活,與我們試圖要達到的那個女性形象之間的矛盾與落差。」傅瑞丹的原意是要為所有女人發聲,但她的話反而戳中了數百萬生活在郊區的家庭主婦心中的痛。她的讀者群龐大到足以掀起第二波的女性運動─這是個不容小覷的成就。儘管如此,她所描述的世界絕對不是另外數百萬女性的現實生活,因為她們根本沒時間,也從來沒想過要去達成那個所謂理想的女性形象。這些女人早已進入職場中拚搏,為的是現實所需,而不是她們自發性的選擇。
就我個人而言,我在中上階級的白人郊區家庭裡長大,雖然有段時間裡,這代表了住的是路邊的汽車旅館、搭的是灰狗巴士,而且一起上學的同學既有水電工和電汽工的小孩,也有醫生和律師的小孩。我從小到大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美國在過去三十年間變得越來越富裕而非蕭條衰退,身為美國的一份子,我面對的是一直不斷增加的機會。我生活在一個核心家庭─兩位異性戀的父母,以及兩個擁有同一對父母基因的親生小孩─這種家庭在現今的美國已經很少見了。
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為了回應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人所提出的意見、問題和批評,我一次又一次地認知到,我自己的個人經歷,是如何無可避免地形塑了我對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假設。就在我試著要「易地而處」時,我發現自己得不斷地面對一個非常明顯、但卻經常被忽略的重點,那就是「錢有多麼重要」。錢,讓安迪和我能夠在孩子還小時,把他們送到優質的托兒所,而在孩子稍微大一點之後,還能請得起一位全職管家;錢,讓我們能夠住在社區內有優良的公立學校和圖書館的環境裡。
錢能夠買到一張安全網,紓解生活壓力,並提供資源和復原力來對抗難以預料的命運衝擊。然而,還是有數百萬的美國家庭盡了全力在為生活打拼時,卻還是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消化一次突發的不幸。他們的「家庭選項」─要不要出去工作?要工作多長時間?要不要留在家裡照顧小孩或長輩?要花多少時間留在家裡照顧他們?─其實根本由不得他們來做選擇;他們完全受制於生活上的經濟需求。就在我挑戰自己長久以來的信念的同時,我也持續提醒自己,我的故事並非他人的生活。
我要特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如果想要有所改進─為了所有的女性、男性、職場,以及整個社會─那麼首先,我們必須先退一步,認真地去審視一些有如反射動作的真相。我們必須去質疑那些被不斷傳頌著或深深影響著我們,並形塑了這個社會的一般常識、格言、文化基因和故事。甚至捫心自問,為什麼我們這麼確定那些往往已經根深蒂固的假設是對的?無論是對自己,或是其他那些只能靠想像才能了解他們過著什麼樣生活的千百萬人。
唯有真誠地為所有人敞開我們的心胸,接納新的想法和可能性,我們才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或是為這個世界帶來改變。
01 只對一半的真相,卻讓女性深信不疑
身為一位教授,在過去二十年間與學生進行了不下數千次的討論以及數百場的演講,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年輕女性問我個人是如何維持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甚至是在大學裡的外交政策演講結束之後,就在觀眾開始漸漸散去之際,一定會有年輕女性舉起她的手來,問我會給那些想要追求事業、同時也想要擁有家庭的女性什麼樣的建議。我不是唯一會被問到這種問題的人,我的其他女性同僚也遇到同樣情況。我們明白為什麼這些年輕女性會來問我們這個問題,而且也十分驕傲她們把我們當作榜樣。
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相當複雜。我可以跟學生說,我之所以能夠在擔任高階主管職位的同時,還能兼顧與丈夫與兩個兒子的生活,完全是因為我是一位擁有終身職的教授,而且我的另一半也是同一所大學裡的終身職教授。但是這種答案聽起來實在不怎麼勵志,而且也不全然是事實;野心、努力和運氣,這些因素都在我的事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相當程度的角色。而且,仍然有許多女性在沒有什麼彈性、不那麼幸運的狀況下,依然成功地兼顧了她們的事業與家庭。
進了華府沒多久之後,我該對所有女性這麼說:「看看我,我每天都生活在處理不完的危機邊緣。我那青春期的兒子問題一籮筐,我丈夫和我想盡辦法,要在我一個星期有星期五天不在家的情況下將他打理好;我的內心是一團亂麻,甚至每天都在問自己,這份工作究竟值不值得我所付出的代價。」但是,這個答案還是一樣不太勵志,而且同樣地,也不完全是事實。如果我的孩子不是處於青春期;如果他們不會為了任何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和他們的父親吵個沒完;如果我的大兒子不是那麼習慣把普林斯頓的警察局當成自己家的話,我的狀況應該會很不一樣。我可以環顧四周,找找看華府是不是也有另一個女人也在做著和我同樣的事,包括每周通勤,但是卻沒有遭遇到像我一樣的困難。
所以,到底該怎麼回答才好?真相有許多面向,而且,充其量那也只是屬於我個人的真相。我依然是個女性主義者,而且是我人生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相信女人能夠和男人一樣擁有健全的事業發展機會,同時也不需要放棄家庭生活所帶來的幸福喜悅,並且真正活出這樣的人生。至少對我而言,這樣才能算是「兼顧所有」(在第二章會再談到,我現在對「兼顧所有」這個詞有點不那麼確定,但我在這本書裡還是會繼續使用這個詞,把它當作一種用以說明這個概念的簡略表述方法)。所以,一點都不令人驚訝的是,我,就跟我同一個世代的其他女性一樣,我們都依賴著一套標準咒語,彷彿只要你不斷唸誦就能夠讓它成真。
最常見的三句咒語是:
● 只要工作夠努力,妳就能兼顧事業與家庭。
● 只要嫁對了人,妳就能兼顧事業與家庭。
● 只要順序對了,妳就能兼顧事業與家庭。
這些話並不假。它們的確有一部分是真的,但並不是全部的實話。這些話給了我們虛幻的安慰,讓我們以為要想同時擁有事業與家庭,端看你做出什麼選擇。事實上,雖然你的選擇絕對關鍵,但人生總是有辦法用可笑的方式來阻撓你。回頭看看十年前。你這十年來的人生有按照之前的計畫進行嗎?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些可笑的改變。二十五歲時,我結了第一次婚,滿腦子只有工作。如果那時候你問我,我會說我想要小孩,但應該是在當時看起來仍然很遙遠的三十歲以後。到了三十五歲時,我結了第二次婚,突然之間,生小孩成為我腦袋裡唯一思考的重點。我花了兩年的時間,苦惱自己可能為了事業而犧牲了做母親的最佳生理時間─這卻曾是個我從未考慮要做的選擇。
我的看法是,這些魔咒並不完整。鼓舞年輕女性固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認清許多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況。坦白說,所有剛結婚的夫妻,一開始都認為他們雙方都有同等的機會能夠在為人父母之餘,還能追求專業領域上的成就,但不久之後就會發現,兩份全職工作再加上兩或三個小孩,而且經常還有照顧長輩的責任,完全就是行不通。
藉由說出完整的真相,我們能夠讓這些夫妻在彼此許下承諾之前,可以更坦白、而且更直接地來談談他們的選項和必須做出的犧牲。我們可以改變年輕女性挑選另一半時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更精確地在真正平等的狀態下,定位出難關和阻礙的所在,這樣一來,才能真正找到衝破這些難關與阻礙的方法。
只對一半的真相─只要工作夠努力,妳就能兼顧事業與家庭
這些年來,我逐漸意識到許多年長女性,通常是長我一輩的開拓者世代的女性,會對現在年輕女性所做的選擇有著很強烈的批判。而某次的經歷讓我的這種認知更加顯而易見,那是在紐約一個相當具有權威的基金會,在我進行外交政策演講後所發生的事。
演講結束後,我被一群年長女性包圍,她們稱讚我的演講,而且讚賞我如此積極地投身於外交事務工作。然而,就在同一時刻,她們話鋒一轉,開始惋惜她們認識的一些年輕女孩缺乏動力,所以才會從她們的事業中「退出」。
就是這樣。他們假設著這種年輕女性會退出職場是因為她們缺乏動力和野心,其實,這是根源自另一個更深層的假設。那就是,如果這些女性能對工作更有野心的話,那麼,她們一定會擁有一飛沖天的事業。如果她們真的有心於自己的事業,她們就會沒日沒夜地工作,無論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換句話說,如果你準備好要無所不用其極地來讓自己的事業向上發展,包括很少有時間見到自己的孩子,那麼,你就能同時擁有事業與家庭了。許多男性執行長或資深合夥人會說,他們之所以能夠爬到事業的頂峰,就是因為他們長久以來做出這樣的犧牲─需要頻繁地到各地出差,以及全年無休地為客戶服務。華特.布萊斯(Walter Blass)是一九六○年代阿富汗和平工作團的主任,之後他到美國AT&T電信公司的策略規劃部門工作。在一封給我的電子郵件裡,他寫出了自己為事業所做出的犧牲有哪些:「我把養育三個孩子的大部分責任都交給我那『沒有工作』的妻子。當我在海外工作時,她很明確地指責我每天花十二個小時關心那些義工,卻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和她相處,或是去關心我們的孩子。」布萊斯寫道。之後,在AT&T時,他在一次長達九個月的罷工時期每天超時工作,「我女兒寫了一首詩,內容是她和兄弟姊妹會知道他們還有個爸爸,是因為我每天丟在床邊的髒襪子和內衣褲。」
困難點就在這裡。做出這種犧牲長達數十年的男人,幾乎背後都有個支持這個決定的妻子或伴侶,而他們就算不是全職在家,也至少是家庭中主要的照護人,就像華特.布萊斯的妻子一樣。這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企業執行長、顧問、學者、外科醫生或律師之所以能夠全心投入事業,是因為他們知道家裡有個慈愛的伴侶在照顧他們的孩子,而且會盡一切努力讓孩子們健康長大。儘管他可能會希望自己有多一點時間可以陪他們,或是感嘆自己與孩子們的關係比他想像的還要疏遠,但至少他知道他們受到了良好的照顧。此外,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屹立不搖的社會架構,更加強化了他的選擇。他在做他應
該做的事;在財務上供養他的家庭,這樣才能讓他的妻子能維持住這個家的生理與情感需求。
然而,相較起來,有家庭的職業婦女卻沒有這樣的選擇。儘管事業前景一片看好,卻很少有丈夫願意待在家裡,或是擔任小孩的主要照顧者,好讓妻子能夠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丈夫也許很支持妻子的事業目標,但絕對沒有支持到願意放棄自己的工作,或是在自己工作上做出極大妥協的程度。但是一定要有人照顧孩子,或是年老的父母,或是生病的親人。最常見的情況是,與其說女人得面對傳統上有事業心的男人必須做出的選擇─全年無休的工作,而且很少有時間見到孩子,但至少家裡有人能照顧他們─不如說有事業心的女人所面對的選擇是,全年無休的工作,再加上沒人照顧孩子。就算她負擔得起全天候的育兒中心,但這也意味著父母親兩人都無法出席孩子在學校的話劇表演、沒有人照顧生病請假在家的孩子、沒有人能指導孩子的功課,也沒有人能在深夜和孩子促膝長談,包括在學校被人取笑、青春期的純愛故事等等。
這是個更加艱難的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女人很清楚知道自己如果在家的話,可以幫忙照顧孩子、父母,或幫助另一半事業成功,結果你卻選擇在公司熬夜加班,寧願卡在會議裡動彈不得,這感覺起來不像是選擇了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像是件你很希望能做、但卻為了事業而不得不忍痛割捨的事。反倒像是為了你自己的個人渴望,而犧牲了與所愛之人在一起的美好生活。
在紐約的演講結束之後,當天晚上去吃晚餐,我的餐桌對面坐了兩位三十歲出頭的女性,她們對我訴說自己很難在公司的年長女性同事中找到可以學習的對象,原因是她們並不想自己終生只與工作為伴。凱麗.魯賓(Kerry Rubin)和莉亞.馬寇(Lia Macko)是兩位在紐約工作的職業婦女,她們一起寫了《三十歲的中年危機》(暫譯;Midlife Crisis at 30)這本書,以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方式呈現了相同的觀點:「如果我們再不開始學習整合自己的私人生活、社交生活和工作,再過五年,我們就會變成坐在桃花心木辦公桌另一邊那個怒氣沖沖的女人,在每天正常工作了十二個小時之後,質疑員工的工作態度,然後回家一個人孤單地在公寓裡吃木須豬肉當晚餐。」
貝蒂.傅瑞丹在撰寫《女性的奧秘》(暫譯;The Feminine Mystique)這本書時,把第一章命名為「無以名狀的問題」。她描述這個問題是「一種奇怪的內心翻騰、一種得不到滿足的感覺、一種女人在二十世紀的美國遭受痛苦折磨後所發出的吶喊。」她開始相信這問題肇因於「我們身為女人的現實生活,與我們試圖要達到的那個女性形象之間的矛盾與落差。」傅瑞丹的原意是要為所有女人發聲,但她的話反而戳中了數百萬生活在郊區的家庭主婦心中的痛。她的讀者群龐大到足以掀起第二波的女性運動─這是個不容小覷的成就。儘管如此,她所描述的世界絕對不是...
目錄
序章 妳要離開華府?真是令人遺憾!
PART 1/超越心中的魔咒
01只對一半的真相,卻讓女性深信不疑
02只對一半的真相,卻讓男性堅信不移
03職場中,只對一半的真相
PART 2/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
04 競爭與照顧
05 管理財務真的比帶小孩難?
06 女權運動的下個階段是男權運動
07 放手吧
PART 3/達到平等
08 改變說話的方式
09規劃事業―雖然很少會按照計劃走
10完美的職場環境
11做個關心社會的國民
尾聲
序章 妳要離開華府?真是令人遺憾!
PART 1/超越心中的魔咒
01只對一半的真相,卻讓女性深信不疑
02只對一半的真相,卻讓男性堅信不移
03職場中,只對一半的真相
PART 2/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
04 競爭與照顧
05 管理財務真的比帶小孩難?
06 女權運動的下個階段是男權運動
07 放手吧
PART 3/達到平等
08 改變說話的方式
09規劃事業―雖然很少會按照計劃走
10完美的職場環境
11做個關心社會的國民
尾聲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