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無法整合,想不出好的詞語,無法正確傳達給別人……
跟全球頂尖學府牛津大學,學習跨世代傳承的思考與表達技巧。牛津人用「對話」鍛鍊思考力與表達力。
當全球菁英都認為相互「批判與指教」可以促進彼此知識發展,你更要學會在各種場合都能派上用場的牛津式思考與表達技術,才能站在對等的立場競爭,甚至在競爭中勝出。
整合「思考技術」、「表達技術」、「反饋技術」(改善方式),
用5階段突破自我,打破溝通及人際關係障壁。
與哈佛大學、劍橋大學齊名,擁有悠久歷史及傳統,且是全球最高學府之一的英國牛津大學,其最重視的,就是透過與他人的「對話」進行徹底思考,將自己的想法以具說服力的方式,傳達給對方。
①準備:找到好老師,一邊模仿一邊追求自我風格。
②思考:不受拘束的自由想像,養成彈性思考的能力。
③話語:認識話語的重要性,鍛鍊創造文字詞彙的方法。
④表達:在不斷嘗試與錯誤中學習經驗,保持積極表達的態度。
⑤反饋:反省所有過程,砥礪磨練自我。
這五個階段反覆循環,就是牛津人經過千錘百鍊的溝通技巧。
本書也將牛津大學特有的「一對一指導課程」所培養出的三種能力:
①分析.整合.表現能力
②批判力與討論能力
③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具體案例的分享和更簡化的方式傳授給各位。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4.5顆星好評!
專文推薦
陳耀寬│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朝陽科技大學教授
專業推薦
謝文憲│商周與《蘋果日報》職場專欄作家
牛津大學培育出包括柴契爾夫人(Baroness Thatcher)與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內,共二十六位英國首相,以及超過五十位諾貝爾獎得主。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利維坦》(Leviathan)作者兼哲學家湯瑪士.霍布斯(Thomas Hobbes)、《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兼數學家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魔戒》作者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以及緬甸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等,也都是畢業於牛津大學。
作者簡介:
岡田昭人
一九六七年出生。東京外國語大學總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同志社大學畢業後,在紐約大學取得異文化溝通碩士學位。之後更成為第一位在牛津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的日本人。
回國後,於東京外國語大學任職超過十五年,教授日本人與留學生教育學及異文化溝通等科目。帶領岡田研究室一百多名學生體現「學習與遊玩是一體兩面」的理念,以最大限度發揮其國際教育學的學識,在課程上致力實踐以學生主體的授業方式,不斷提昇學生們的思考力與溝通力。
曾任日本國際教育學會副會長(目前轉任理事)、以留學生為對象的獎學金財團評選委員、NPO法人理事,也擔任過與國際人才育成相關的公家機關委員。參與「北野武的日本人白皮書」、「爆笑問題的日本素養」等電視節目演出。嗜好有對著鋼琴自彈自唱、能樂、各種運動,展現多才多藝的一面。著有《教育機會均等》、《國際教育的開展與多文化共生》等作品。
譯者簡介:
邱香凝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學府碩士。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育有一狗,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用認養取代購買」。
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一路吃下去!騎向台灣第一小吃攤》(石田裕輔著)、《絕不哭泣》(山本文緒著)、《飛上天空的輪胎》(池井戶潤著)等。
章節試閱
5 透過「一對一指導」習得三種力量
在前一節中,我整理並說明的是在準備一對一指導課程時,鍛鍊出的思考步驟。
在本節中,我將透過實際上在一對一指導課程上與教授的對話,為各位展示學生如何學會批判力、討論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等種種能力。
●牛津人會問「你正在讀什麼」
牛津人擁有許多在其他大學的人身上看不到的獨特習慣。
比方說,在校園裡,學生不會問第一次見面的人「你讀哪個系?」或「你專攻什麼?」,他們問的是「你正在讀什麼?」,得到的答案則多半是「我正在讀與教育的歷史有關的書」或是「我剛看完整本盧梭的《愛彌兒》」等,具體描述正在閱讀的書名與內容。有時也會聽到一些研究者的回答是「大學時讀經濟學的書,碩士班讀公共政策,博士班讀有關教育學的書」,顯示出不同學歷階段專攻不同領域的答案。
牛津大學的學習以「讀書」為中心,不只如此,學生們讀的書更是數量驚人。因此,只要知道對方正在讀什麼書,就能透過共通經驗推測對方學到了哪些知識與教養。藉由閱讀累積的實力,也是一對一指導教育的中樞。雖然每個星期都要提出教授指定主題的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激盪彼此的知識,基本上還是要靠閱讀累積學識。正因擁有如此一點一滴累積傳遞給下個世代的「持續性」,牛津長年的傳統才得以傳承。
不過,日本大學生長年來都有疏於閱讀的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想要直接學會牛津人「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表達」的記述,可能會有基礎太過薄弱的危險。
●養成三種力量的必備技術
拙作《未來你是誰:牛津大學的6堂領導課》中,曾將牛津人藉由一對一指導課程培養出的三種能力整理如下:
①分析.整合.表現能力
②批判力與討論能力
③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在一對一指導課程中養成這三種能力,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我已彙整在下一頁的一覽表中。
一般來說,一對一指導課程會使用教授和學生事前準備的報告,大致上按照①針對課題整理討論要點;②和教授展開討論;③擬定下次上課的主題和內容,以這樣的順序上一個小時左右的課。事實上,一對一指導課程帶來的三種能力,正是依賴這種順序培養而成。
接下來,我將舉例說明養成這三種能力時特別必備的技術是哪些。
①分析.整合.表現能力
在第一個階段,學生必須針對教授指定的課題或參考文獻做出摘要,向教授說明自己已經理解多少。這個步驟的重點是,在讀完龐大的指定書籍文獻後,於有限時間內表達出哪些是自己從中獲得的意見與想法。
以下介紹牛津大學學生在一對一指導課上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常用的句型。
(1)「根據……」
說話的內容是自己的意見,還是別人的主張,或者並非事實而只是出於自己的推測。在表達時,這些都必須分清楚才行。牛津人經常使用下面這樣的表現方式。
「根據○○○(某件事實或某項資料),我做出□□□的判斷。」(當表達的內容是自己的意見或主張時)
「根據麥可.桑德爾的說法,○○○……」(當表達的內容來自別人的意見或主張時)
「雖然只是我的推測,但是△△△……」(當表達的內容出於自己的推測時)
(2)「從三個觀點來說明」
無論是商業會議還是學會報告,一次提出多種論點,會讓聽者搞不清楚你想要表達什麼。
牛津的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經常使用下面這樣的句子:
「關於○○○,我想從三個觀點展開說明。」(說明之前的開場白)
「關於○○○,以上是我從三個觀點做出的說明。」(說明之後的總結)
將想表達的觀點濃縮為「三點」,配合在說明之前的強調與說明之後的總結,就能明確地讓對方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了。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A.米勒(George A. Miller)有一個叫做「神奇的數字:7±2」的理論,也是心理學用語,指的是人類的短期記憶大概能記住七個左右的組塊。根據最近的研究,現在的定論已經改成「4±1」了。以我的經驗來說,若說明的要項超過「四點」,就會產生很難停留在對方的記憶中,或是即使停留了,時間也不會長久的缺點。
(3)別忘了加上「請用別的方式說明」和「也就是……對吧?」
聽不懂對方說的內容時,「直接略過」或是「不懂裝懂」,都是妨礙討論進行的因素。
適時加上「請用別的方式說明○○○的意思」等確認句,請對方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說明,這是討論時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當對方用另一種方式再度說明過後,也別忘了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您說的○○○,指的也就是□□□對吧?」可以像這樣,用自己的語言重複一次對方的內容,確認彼此是否取得共識。
②批判力與討論能力
①的階段結束後,接著就要進入一對一指導課程最重要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和教授的討論。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種狀況,就像一個剛開始學打網球的人,在練習了一陣子發球之後,試著對職業選手發出一顆球。這顆球當然會被擊回來,此時,請不假思索地自己殺出一球(提出批判式的意見)吧。
在一對一指導課程中,指導教授經常對學生說兩句話。那就是「So what?」和「Why so?」。藉由反覆的「So what?」和「Why so?」詰問,鍛鍊出學生「因應批判的能力」。
(1)「So what?」:「那又如何?」、「你的意思是?」
教授試圖引導學生針對某項情報說出自己能夠表達的意見(訊息或意義)時,經常使用的問句。(底下是簡化過的實際對話)。
【例】
A:「今天天氣很好呢。」
B:「那又如何?」
A:「今天是適合運動的日子。」
「今天天氣很好」只是單純描述狀況(事實),並非意見表達。如果說這句話的人是喜歡運動的人,那麼這裡提出「那又如何?」的質問,就能引出他應該表達的訊息,也就是「今天天氣這麼好,要不要去運動一下?」。假設對方是注重防曬的人,那麼訊息就可能會是「要記得擦防曬」或「最好帶把陽傘出門」。
(2)「Why so?」:「為什麼會這樣?」、「有什麼根據?」
「Why so?」是用來確認「So what?」的結論是否具有正當理由的問句。就像被問到「真的是那樣嗎?」時回答的「因為○○○所以真的是□□□。」。這裡的「○○○」就是根據,「□□□」就是結論。
【例】
A:「今天萬里無雲,空氣清淨,好舒服。」
B:「為什麼會這樣?」
A:「今天天氣很好。」
換句話說,「So what?」可以有效從某種狀況或動作顯示的資料中,引導出「處於何種狀況」的要點。從狀況中引導出狀況,從動作中引導出動作,從同類情報中引出要點時使用的句子。「Why so?」則是將結果(或狀態)與要素分解開來驗證。
由此可知「So what?」和「Why so?」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在一對一指導課程上,藉由反覆提出這兩個質問,就能確認學生的意見中是否存有理論錯誤或結論太過跳躍的地方。
為了應付課堂上指導教授不斷提出的「So what?」和「Why so?」,學生在準備一對一指導課程的思考過程中,自然就能養成自問自答的習慣與檢視自己意見的批判式眼光。
運用「So what?」和「Why so?」的思考稱為「演繹」與「歸納」,再加上「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將收集來的情報不重疊、不遺漏地加以分類整理的觀點」,就完成了邏輯基本構造的「金字塔結構」,又稱「邏輯樹」。關於這一點,我將在本書第三章「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中的第十三節做詳盡的解說。
③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束一對一指導課堂上最重要的討論部分後,到了最後階段,學生與指導教授將針對今後議題的展開交換意見。此時該做的不是批判式的對話,而是協調、討論如何將每一次課堂上談話的內容反映在論文上。
日本有句諺語「下過雨的地面更穩固」,指的是激烈的爭執反而換來好的結果或安定的狀態。正如這句諺語,經歷一番課堂上激烈的討論後,心情往往就像看到眼前展開一條新的知識水平線一般,感覺更踏實了。
不只一對一指導課,我們人生中經常遇到教師與學生、上司與部下等人與人在對話時激動爭執,心懷怒氣的狀況。這種時候,為了壓抑激昂的情緒,我往往會在心裡默念「暫、選、目、不、深」的口訣。
「暫、選、目、不、深」就是「暫時沉默,選擇用詞、目光放遠、不出惡言、深深呼吸」。
暫:「暫時沉默,不要馬上反駁」:與其「對方說東,我就說西」,一心只想反駁對方的意見,不如暫時沉默,停頓一下再回覆對方提出的質問。
選:「選擇遣詞用字」:就算態度冷靜,一旦選擇了錯誤的遣詞用字或不適當的表現方式,反而可能造成對方的反感。
目:「目光放遠」:從置身的環境退後一步,抽離激動的情緒,客觀檢視眼前的狀況。
不:「不口出惡言,只在內心宣洩」:無論如何都壓不住翻湧而上的怒氣時,為了讓自己鎮定下來,不妨在心中大喊三次「我現在很生氣」。
深:「深呼吸」:用力吸一口氣,花比吸氣多一倍的時間慢慢吐氣。
在一對一指導課堂上,教師一次又一次反覆嚴厲地質問學生,學生則死命回答。漸漸地,學生會發現教授的批判意見能夠幫助自己思考方式更加成長。同時,也學會在面對別人批判時該如何對應,當別人給予意見又該如何回應。
「So what?」「Why so?」是在一對一指導課程或「自問自答」的過程中,為了加強自身的批判思考力與討論力而不可或缺的兩句話。可惜的是,這兩句話太常被一般人用來挑釁、吵架和找碴,很容易被解釋為「不然你想怎樣?」,有時甚至因此輕視對方所說的話,這點不可不多加注意。
5 透過「一對一指導」習得三種力量
在前一節中,我整理並說明的是在準備一對一指導課程時,鍛鍊出的思考步驟。
在本節中,我將透過實際上在一對一指導課程上與教授的對話,為各位展示學生如何學會批判力、討論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等種種能力。
●牛津人會問「你正在讀什麼」
牛津人擁有許多在其他大學的人身上看不到的獨特習慣。
比方說,在校園裡,學生不會問第一次見面的人「你讀哪個系?」或「你專攻什麼?」,他們問的是「你正在讀什麼?」,得到的答案則多半是「我正在讀與教育的歷史有關的書」或是「我剛看完整本盧梭的《...
推薦序
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
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 朝陽科技大學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
陳耀寬
岡田昭人教授這本《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讓我回想當年在牛津大學求學唸博士時的學習點滴,身同感受書內所提到的牛津人的學習特色,每當學生辯論時的腦力激盪,經由不同領域的學生,依不同思考角度邏輯與模式互相討論探索真理,這是訓練出牛津學生的獨立思考判斷與表達的教育特色,也是一般大學生較缺乏的能力。
岡田昭人教授在此書中詳細描述自己在牛津的求學經驗,並闡述出日本教育和牛津教育制度的不同,凸顯出現在教育制度較缺乏給學生創造力、思辨力、批判力、以及表達力,看完此書就能了解,現在的教育應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溝通表達技巧,以增加學生競爭力。另外,作者也強調牛津教授是個別指導,也就是因材施教,教學沒有固定的答案,沒有固定的題目,論文研究方向自己找,指導教授開書單開課程,學生自己決定要不要去上,這種自主自由式的學習,也造就獨立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培養出不一樣觀點思維和創見。
牛津人的獨立思考與表達技術源自牛津大學辯論社Oxford Union,牛津人的思辨,從一杯啤酒、一杯咖啡開始,就可以滔滔不絕的激辯和討論,早上和下午的Tea time也是各個領域學生聚集思辨的熱門時段,從天氣、足球,聊到外太空的希格斯粒子、下內子宮甚至DNA。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這樣的過程訓練出牛津人的獨立思考與表達技術。牛津人流傳一段為什麼讀書的理由,這段話就像我們常說的溫故知新吧!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 I study.
牛津人在學院吃飯的餐廳Dining Hall也是學習和知識傳遞及磨練的地方,電影《哈利波特》中學院內的餐廳就是牛津學院內的餐廳,也是學生和老師每日見面討論傳授學問的場所。
以我當年在牛津大學時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為例,每個人進入餐廳必須穿著學袍(Gown)。餐廳的長桌分為一般桌(Common Table)和高桌(High Table)兩種;院長、學者和老師坐在上面的高桌,且穿著的學袍也不一樣。一般學生分大學生和研究生,大學生穿短學袍,研究生穿長學袍。學生中最顯目的就是學者袍(Scholar Gown),也就是成績一等,榮獲獎學金的學生,甚至也可以坐上高桌和師長們一起吃飯,代表著學生的榮譽與學術專業的象徵,也是尊師重道,並給學生學習,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認知。餐廳四周的牆上掛滿學院內傑出的學者和偉人,吃頓飯下來,一抬頭就得警惕自己要見賢思齊,努力向上。
閱讀岡田昭人教授此書的深入剖析,可以瞭解牛津人的思考模式及做學問的方法,進而學習牛津的精神,讓自己也能學習獨立思考,訓練判斷能力,成為善於應用溝通及具有思辨能力的人。
最後,讓岡田昭人教授帶領讀者藉由:準備、思考、話語、表達、反饋,來學習牛津人經過千錘百鍊的獨立思考及溝通技巧。
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
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 朝陽科技大學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
陳耀寬
岡田昭人教授這本《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讓我回想當年在牛津大學求學唸博士時的學習點滴,身同感受書內所提到的牛津人的學習特色,每當學生辯論時的腦力激盪,經由不同領域的學生,依不同思考角度邏輯與模式互相討論探索真理,這是訓練出牛津學生的獨立思考判斷與表達的教育特色,也是一般大學生較缺乏的能力。
岡田昭人教授在此書中詳細描述自己在牛津的...
目錄
推薦序
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
前言
牛津大學的畢業生,為什麼能在短短數年中,就學會實踐「知識」的訣竅呢?
Chapter 1 牛津的風格
1 在牛津式「對話」中養成
2 愈是「無用」的學問,愈具有重大意義
3 牛津式創意思考的誕生步驟
4 「一對一指導」是增進思考力與表達力的特殊訓練
5 透過「一對一指導」習得三種力量
Chapter 2 牛津式「準備技術」――做好拿出成果的準備
6 做好「獨立思考、表達」的準備
7 畫出面臨二度苦境的「思考的W曲線」
8 從「模仿」別人的「思考方式」開始
9 整理思考方式,以備迅速表達
10 在表達前,必須先懂得「說話方式」的基礎
Chapter 3 牛津式「思考技術」――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
11 徹底思考沒有答案的問題,這就是牛津式
12 創造獨門想法的「T-Shape思考」
13 整理說話脈絡的邏輯思考
14 畫出「樹狀圖」的心智圖思考法
15 偶然的靈光閃現帶來的意外發現(Serendipity)
Chapter 4 牛津式「話語技術」――創造獨家話語的技術
16 藉由整理成話語,讓思考更清晰
17 隨時提醒自己:創造並使用能使對方理解的話語
18 養成追溯話語源泉的「自問自答」習慣
19 運用「重新架構」的方式,轉變為能被對方接受的話語
20 如何組織打動人心的話語
Chapter 5 牛津式「表達技術」――打動對方的表達方式
21 貼近對方內心的言行舉止,就能打動對方
22 區分時段,引起聽者的興趣
23 「魅力」就是「身力」,全面活用五感
24 令簡報比原本出色十倍的呈現方法
25 從牛津式辯論術中培養說服力
Chapter 6 牛津式「反饋技術」――從反饋中打破障礙
26 反饋內容將成為朝下個目標前進的動力
27 「掌握狀況」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引導你走向成功
28 磨練「自我力」,使自己成長
29 以「壓力控制術」提高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30 突破內心的「障壁」
後記
彩繪人生的畫筆,握在你自己手中
推薦序
當你提出一個理論,接踵而來的就是一百個疑問和一百個反對,這就是思辨的開端
前言
牛津大學的畢業生,為什麼能在短短數年中,就學會實踐「知識」的訣竅呢?
Chapter 1 牛津的風格
1 在牛津式「對話」中養成
2 愈是「無用」的學問,愈具有重大意義
3 牛津式創意思考的誕生步驟
4 「一對一指導」是增進思考力與表達力的特殊訓練
5 透過「一對一指導」習得三種力量
Chapter 2 牛津式「準備技術」――做好拿出成果的準備
6 做好「獨立思考、表達」的準備
7 畫出面臨二度苦境的「思考的W曲線」
8 從「模仿」別人的「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