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計,若沒有眾多傑出的教師們殷勤、耐心地耕耘,就難以有成長茁壯的可能。本書集結臺大二十七位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聆聽他們如何成長學習,轉化為教學熱忱,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供學生專業的知識以及給予全人的關懷。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林照真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採訪撰稿】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王貞懿、吳佳穎、吳淑鈴、李宇晨、杜兆倫、林儀、林梵謹、邱圓庭、柯佳寧、梁喆棣、陳韻婷、彭琬芸、游任博、黃楸晴、楊雅棠、廖昱涵、廖羿雯、劉瑞敏、簡鈺璇、譚竹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校長序
楊泮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今年臺大校園又選出了二十七位教學傑出教師,我有幸在這本《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10》付梓之前先行閱讀,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教學傑出教師們的故事,但內心依然感到無比的激動與敬意。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原本就是文明社會最重要的基石,大學更是一個國家人才培育的重地。在全球大搶人才之際,臺大老師們長時間貢獻心力作育英才,不但讓臺大學子具備了國際視野與專業競爭力,也維繫了臺大在臺灣社會的影響力與在全世界的聲望。
這本書裡,我們看到有的教師用「翻轉教室」理念,讓學習更有效率;有的教師設計與學生對話機制,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可為學生解惑;更有教師把學生當作個案,對學生身體品格展開全人式的關懷。從這本書裡可以看出,這些教師除了不斷地自我要求提升教學品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甚至也關注學生的為人處事與社會責任。
當我讀到這些故事,除了深深的感動,也理解這些故事的背後是教師們多少的用心與努力!這群老師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循循善誘並不斷尋找最有成效且最具啟發力的教學方式。我個人擔任臺大校長三年多,也長時間在醫學院任教,知道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麼長遠,對社會的貢獻是多麼巨大。臺大何其慶幸有這麼一群孜孜不倦的教師!
這些年在全球化浪潮下,臺灣社會面對許多嚴峻的挑戰,臺大自然也受到更大的期待。我們一方面鼓勵學生走入社區從事社會服務,另一方面也力求與國際接軌。在我擔任校長任內推動Coursera線上互動教學,也新開了十六門課。日前Coursera根據IP統計課程熱門程度,全球最受歡迎的華語課程,臺大囊括了前四名。而不管是深耕社區或放眼國際,都可以看見臺大的教師們在第一線上激發學生潛能,深入專業研究,並發揮創意。
現今大學多元入學日趨普遍,打破以往以成績為主的考量,愈來愈多人才將由不同的管道進入臺大。我們延續開放、多元與彈性的精神,期許未來在人才培育上有更豐碩的果實;而常引領學風、為學子仰望的臺大教師,也必然面對更多的社會期待。以我與臺大教師們長期共事的了解,大家一起努力,我們將不負使命。
我要恭喜今年的二十七位教學傑出教師,你們的故事做出了良師典範,也將激勵更多新進校園的同仁。同時我也要強調,這二十七位傑出教師在臺大校園並不是特殊例子,在臺大各個院系所一直有著許多默默耕耘的教師,而這些教師們正是臺大之所以能長期維持良好教學品質的原因,也是臺大持續進步的力量所在。
再次向這一屆的傑出教學教師致上敬意,讓我們繼續攜手打造臺大,讓臺大擁有最理想的學習環境,成為一所偉大的大學。
名人推薦:校長序
楊泮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今年臺大校園又選出了二十七位教學傑出教師,我有幸在這本《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10》付梓之前先行閱讀,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教學傑出教師們的故事,但內心依然感到無比的激動與敬意。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原本就是文明社會最重要的基石,大學更是一個國家人才培育的重地。在全球大搶人才之際,臺大老師們長時間貢獻心力作育英才,不但讓臺大學子具備了國際視野與專業競爭力,也維繫了臺大在臺灣社會的影響力與在全世界的聲望。
這本書裡,我們看到有的教師用「翻轉教...
章節試閱
王安祈──為古典戲曲培育新編人才
王安祈鼓勵學生跳脫傳統、持續創作,這也是她對戲曲發展的態度,「戲曲必須扣緊時代的脈絡,才能生生不息。」
偌大的劇場觀眾席上,瞻前顧後是一個個白髮皤皤的身影。只有年僅七歲的小女孩王安祈,帶著略顯青澀稚嫩的氣質,靜靜地坐在位置上,端詳臺上戲曲演員的一顰一笑、歌聲婉轉,同時將每部戲曲的峰迴路轉,深深烙印在腦海中。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同時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的王安祈,回想起小時候上戲院聽戲曲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深受母親影響,王安祈笑稱自己打從娘胎就耳濡目染戲曲的美。求學時,為了更加了解戲曲淵源、發展歷程,王安祈選擇就讀具戲曲課程的臺大中文系,並在畢業後接連取得臺大中文系碩士及博士學位。「我覺得念不夠,總是想再多了解一點、再多看一齣戲。」
觀戲經驗 奠定豐富涵養
王安祈笑說,自己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但只要有關戲曲的,她都有「百分之兩百」想要分享的欲望,也是透過分享的過程,讓她再次消化、了解戲曲的內涵。
然而,戲曲文化在主流社會式微,王安祈找不到喜愛戲曲的同好,「我好像稀有動物,我一直想,如此優美的藝術,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呢?」王安祈問自己。
王安祈懷抱著「由寂寞而生的迫切感」,她迫切地在劇團創作新戲,也迫切地在教室點出戲曲的美。她希望同學在聽過她的課之後,會對戲曲改觀,也許能更靠近戲曲一些。
來臺大戲劇系教書前,王安祈先在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她在系上初次開設「現當代戲曲選讀」課程,當中揉合戲曲編劇的元素。但是,起初無人相信,屬於古人智慧的戲曲能夠新編。戲曲演員唱詞與身段缺一不可。登臺表演載歌載舞,對編劇來說,除了構思動作表情,還要面臨寫唱詞的挑戰。而唱詞需要押韻,比起撰寫台詞難度更高,創作者須遵循格律,「何時唱?唱多久?間隔多長又要唱?別無他法,就是要多看。」王安祈說。
王安祈從兒時起累積的觀戲經驗,為她奠定豐富的戲曲涵養;她表示,因濃厚的興趣驅使,每次看戲都會勤作筆記,待投入編劇工作的時候,一切如同水到渠成。
王安祈認為,也許是因為她參與其間,看得也多,她完全明白戲曲編劇很難教。「一開始林鶴宜老師建議我開編劇課時,我很猶豫。後來想到人才的培育,才敢嘗試。」王安祈回憶在大學開設戲曲編劇課的緣起時如是說。
挑選作品 引領學生入戲
每週上課一開始,王安祈與學生彼此分享近期的觀影心得,彷彿是戲迷的讀書會,言談間環繞著戲曲打轉。課堂上,王安祈一邊播映著戲曲影像,一邊解說戲曲角色的唱念作打。
「這邊注意他怎麼轉身,那邊觀察他什麼眼神。」王安祈笑說,看似她的工作只是放個錄影帶讓學生欣賞,搭配講解,但實際上絕不是如此簡單。王安祈熟稔戲曲角色的每個動作與唱詞意涵,「我可以從多方面提供學生喜歡的、關心的點。」王安祈說。
王安祈進一步說明,過去在中文系教書與現任戲劇系教授,儘管課程內容相去不遠,但兩系之間學生關注戲曲的角度截然不同。她認為中文系學生在意唱詞底蘊,以及延伸的意義;而戲劇系學生具備說故事的欲望,「他們會表演、會創作。」王安祈說,雖然戲劇系學生對戲曲作品的文學性關注較少,但會更留心劇場整體企畫、舞臺走位及演員表現。
另一方面,王安祈認為,領著學生接觸戲曲領域的第一步,得先學會「挑選」戲曲作品。王安祈曾帶著學生觀賞《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戲曲曲目,雖然是經典作品,卻因當中情節不符合現代女性意識,學生容易產生排斥心理,反而造成反效果。
經過幾番嘗試,王安祈發現選擇如《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的故事,對學生學習戲曲,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來因曲目出自《紅樓夢》中著名的故事,學生相對來說並不陌生;二來整齣戲編、導、演皆精彩,當中描述元配與小三爭風吃醋的心理,人性刻劃深邃,且因情節所需,演員須扮演兩面做人的角色,也考驗著表演者的演技。
「我會選擇學生能循序漸進喜歡的戲,當學生賞析經驗增加,我相信他們也會慢慢選擇戲曲形式來寫作。」王安祈表示。
超脫框架 鼓勵實驗戲曲
現為臺大戲劇系碩士班學生、兩度修習戲曲編劇課程的洪菁說,王安祈在課堂中有一套指引學生寫作戲曲的「標準作業程序」。學生於期中上臺講解自身的戲曲劇本大綱,讓同學及老師互相觀摩、給予意見。
「我的劇本參雜了非常多人的靈魂,同學的靈魂、老師的靈魂,還有我自己的靈魂。」洪菁笑說。
接著,在學期結束後,王安祈安排「讀劇」,劇本創作者將邀請班上同學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模擬演出情境。洪菁回憶,在王安祈戲曲編劇的教室裡,修課的學生將聽到每個同學的劇本大綱,但也要充分準備自己的作業,彼此討論熱烈歡騰。洪菁說,上課就是不斷地奇文共賞、腦力激盪,非常刺激。
戲曲固然有格律規定,但在王安祈的課堂上,古人創作的準則不是最主要的圭臬。王安祈表示,如果她要求學生編京劇、編崑曲,必須按照規矩走,學生一定哀鴻遍野,立即打消戲曲創作的興致。於是,她讓學生事先了解戲曲格式,卻不要求學生現學現賣。王安祈期待學生能擺脫任何傳統框架,投注於戲曲領域,試著撰寫實驗戲曲。
「老師會在學生初步構想裡找到亮點,她希望同學遵循最初寫戲的衝動,先試著寫出來。」現就讀上海戲劇學院博士班、臺大戲劇所碩士陳文梓說。
洪菁在課堂中的戲曲作品《傀儡幻戲圖》曾獲臺大文學獎,並成為國光劇團正式演出的劇本。這部作品脫胎自南宋時期畫作《骷髏幻戲圖》,暗示骷髏與傀儡兩者的雙重性,結合梨園戲、傀儡戲、光影戲以及京劇,跨界演出。
洪菁表示,她在修習戲曲編劇課程之前,對戲曲一無所知。劇本脫穎而出的背後,也歸功於王安祈的支持。「劇本上演前,來回修改二十幾次之多。」洪菁又說,幸好王安祈給予洪菁許多寶貴建議,也協助他與劇組溝通,陪伴洪菁發表戲曲作品,「安祈老師不會讓我一個人孤軍奮戰」。
安祈說戲 彷彿時空凝結
不論學生對於戲曲的了解或深或淺,王安祈樂見年輕人投入戲曲創作。對劇團而言,可以因此有創新的劇本展演;對創作者來說,作品有機會透過劇團呈現世人眼前,是相輔相成的互動。王安祈非常鼓勵學生跳脫傳統、持續創作,這也是她對戲曲發展的態度。她說,「戲曲必須扣緊時代的脈絡,才能生生不息。」
看電影時,觀眾會被情節、人物吸引,而不會考慮攝影師用幾格畫面成就作品;戲曲亦同,每齣戲都是一件藝術品,能打動人心才是關鍵。
兼職電視編劇的陳文梓說,王安祈影響她最深的是一句話:「寫戲,其實是寫人。」眼見作品完成之際,編劇經常會陷入自認情節鋪排不足的窘況,卻忽略筆下人物是否挖掘得夠深。
陳文梓認為王安祈是描寫人情的箇中好手,無論角色正派或反骨,她都會以飽滿的情感,陪伴角色活過一遍。「安祈老師是我心裡的聲音,像是編劇的基底,然後再往外學習其他技巧。」陳文梓說。
洪菁也說,當他聽著安祈老師說戲時,彷彿覺得時空凝結。王安祈用她的生命愛著戲曲,並用同等的熱情傳遞給她的學生。
畢業前,課堂上王安祈與學生交流的主題不脫戲劇,在課餘時間,也會相約一道看戲;畢業後,王安祈的學生紛紛跨入社會工作,縱然不像在求學時,能時常討論看戲感想;學生卻時常能在戲場巧遇王安祈,彼此交流近況。而投身編劇或戲劇相關工作的學生,也會以作品和老師遠距切磋,精益求精。
懇切分享 作品動人最重要
小時候獨自看戲曲的寂寞,驅使王安祈懇切地分享戲曲之美。作為老師,她摒除既有的規範,鼓勵學生以戲曲形式拓寬寫作方式;作為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在演出前,奔走宣傳作品的特色。
在王安祈心中,期待可以讓戲曲漸漸朝現代化發展,並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及喜愛。她不在意觀眾質疑戲曲失去傳統韻味的可能;而是期待看過她作品的觀眾,當遭遇真實人生各種境遇時,如果眼前能忽然閃過作品的某一個畫面,她便心滿意足了。「至於那畫面還記不記得是京劇或是改良?通通不重要了。」王安祈說,作品就是用來感動人的。
就像她被戲曲感動一般,王安祈也希望每一部戲,都能讓觀眾有感於心。她期許自己能不斷創作、不斷進步。
王安祈──為古典戲曲培育新編人才
王安祈鼓勵學生跳脫傳統、持續創作,這也是她對戲曲發展的態度,「戲曲必須扣緊時代的脈絡,才能生生不息。」
偌大的劇場觀眾席上,瞻前顧後是一個個白髮皤皤的身影。只有年僅七歲的小女孩王安祈,帶著略顯青澀稚嫩的氣質,靜靜地坐在位置上,端詳臺上戲曲演員的一顰一笑、歌聲婉轉,同時將每部戲曲的峰迴路轉,深深烙印在腦海中。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同時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的王安祈,回想起小時候上戲院聽戲曲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深受母親影響,王安祈笑稱自己打從娘胎就耳濡...
目錄
校長序
教務長序
陳昭瑛──薰風吹拂 想一輩子上昭瑛國文
王安祈──為古典戲曲培育新編人才
宋麗梅──南島語的守護者
翁秉仁──數學之路上做學生的嚮導
石明豐──面對挑戰 培養建構模型的能力
鄭原忠──科學拓荒者 翻轉教與學
王金龍──教學像運動 引導學生突破極限
羅敏輝──不斷學習如何當一位好老師
王業立──多元思考 宏觀視野看世界
詹迺立──不只科研 他給學生全人關懷
何奕倫──跨領域思維 發展醫療創新
謝武勳──精進專業 永不停止學習
毛慧芬──入世很深 跨出校門與社會連結
陳俊杉──幫學生越過那道知識高牆
賴君亮──一盞燈 永遠為學生而亮
王昭男──不可或缺的正直與認真
林順福──終身學習 不斷吸取新知
郭彥甫──亦師亦友 給學生最大空間
林世銘──把書教好回饋社會
陳和麟──給學生多一點獨立思考空間
呂學一──不停止開新課 學生心中的天才
楊啓伸──重視啟發 傳授知識傳遞愛
溫進德──用溫和的領導 啟發創新思維
劉少雄──從生活到文學 因了解而自由
李欣倫──打開通往日文世界的一扇窗
陳君明──深耕密碼學 帶領同學加解密
吳 庚──底蘊深厚 案例豐富教學場景
校長序
教務長序
陳昭瑛──薰風吹拂 想一輩子上昭瑛國文
王安祈──為古典戲曲培育新編人才
宋麗梅──南島語的守護者
翁秉仁──數學之路上做學生的嚮導
石明豐──面對挑戰 培養建構模型的能力
鄭原忠──科學拓荒者 翻轉教與學
王金龍──教學像運動 引導學生突破極限
羅敏輝──不斷學習如何當一位好老師
王業立──多元思考 宏觀視野看世界
詹迺立──不只科研 他給學生全人關懷
何奕倫──跨領域思維 發展醫療創新
謝武勳──精進專業 永不停止學習
毛慧芬──入世很深 跨出校門與社會連結
陳俊杉──幫...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