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這本書 你們都是珍奧斯汀的姊妹
逝世200週年限量精裝版
馮品佳、陳栢青 專文導讀
系列首本特價 249元
版本特色:
◎限量硬殼精裝
◎台灣當代作家導讀
◎哈佛大學權威本
◎全新精彩註解
達希伍德姊妹的內心世界就像是不同裝潢格局的小房間:瑪莉安總是任意的釋放自己,門窗經常不關;而艾蓮娜把自己藏在很深的地方,窗簾掩的密不透風。愛情,就是他們練習長大的方式。珍奧斯汀讓一次又一次的愛情事件如火車駛過、車燈照亮他們的房間,讓我們洞悉其內在情狀,心情也如同震動的小房間那樣杯盤動搖。
理性與感性的練習,是長大的練習,而這個自我的長大,是透過至親之人存在,透過「隔壁」,走向自己內在的房間。這個「隔壁」,讓他們的愛有轉折,有轉彎,也就有了餘地。理性在此萌芽,感性在此發生。
特色說明:
◎全新精彩註解:
木馬文化的全新譯本,參照了哈佛大學註解版以及中外相關文獻,在註解中詳加考證十九世紀社會經濟背景,協助讀者跨越文化、語言及年代的隔閡,深刻理解書中角色所面臨的情境,呈現不同以往、更原汁原味的珍奧斯汀小說。
例如在《傲慢與偏見》第一章的一段描述:
他允諾父親的同時,一面思忖著再為三名妹妹各添上一千英鎊。他當時確實認為自己力有所及:除了現有收入和母親留給他的一半財產,他每年可望再入帳四千英鎊,這豐厚的財力讓他心底感到一陣踏實,也認為自己有能力對妹妹慷慨一些。
若單就文字上看,我們只知道愛德華年收入增加了四千英鎊,在註解中將說明:愛德華增加的收入來自諾蘭莊園,其田產價值估計約八萬英鎊,相當於今值二.四億元新台幣。有了這段說明,讀者對於頓失家產的達希伍德姊妹的處境,將能更加感同身受。
◎限量硬殼精裝:
本書開本13X19cm,封面採用塗布仿牛皮效果的日本進口「麗革紙」,內文為色溫適宜的米道林紙。造型典雅,閱讀舒適。
作者簡介:
珍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
莎士比亞之後,最具劃時代影響的英國作家。主要有六部長篇小說:《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艾瑪》、《諾桑覺寺》、《勸導》、《曼斯菲爾德莊園》。她的作品屢次被翻拍成電視、電影,改寫為許多受歡迎的小說,化身為浪漫小說的原型。當代讀者在認識她的原作之前,可能就已經看過她、讀過她、愛上她了。
跨世紀百萬暢銷作家
奧斯汀的小說大半以英國鄉紳階級的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愛情、婚姻、家族的矛盾衝突,反映19世紀英國社會的風貌,筆下的女主角雖處於階級分明、男尊女卑的社會,卻獨立自主,勇敢地追求所愛,因此兩百年來歷久彌新,受到跨世代讀者的喜愛。她的小說如今光是在英語世界,每年就銷售百萬冊以上的平裝本。
寫作秘訣:兩吋寬的象牙
有別於格局恢宏、想像力豐沛的大師如莎士比亞、狄更斯,奧斯汀以小格局、寫實風格見長,她曾形容自己的寫作就像是「在兩吋寬的象牙上細心描繪」,她限制自己的寫作範圍,完全專注於能直接觀察或耳聞的經驗,將故事背景設定在鄉間的三、四個家庭,將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擺在小說的核心,角色的行為完全合於本性,而不是只為了編織出動人情節而塑造的傀儡。約束自身的才氣以及寫作題材,可說是她成功的最高秘訣之一。
堅實的社會基礎
奧斯汀小說的愛情看似浪漫,其實背後有著堅實的社會基礎,人物形象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俊男美女,他們的存在都扎根於現實,每個人的收入和遺產都是精準的數字,所搭乘的馬車、飲食、居住的社區,皆精確地對應其社會階級。奧斯汀透徹地從經濟關係抓住資產階級婚姻制度的本質,在英國小說裡實屬罕見,連《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托瑪.皮凱提亦讚佩不已。
譯者簡介:
陳佩筠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輔修日文。從小就喜歡塗塗寫寫,熱愛閱讀與翻譯。曾任出版社編輯,現於日商擔任行銷企劃。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中外名家致敬推薦:
「假使羅曼史小說有祖譜的話,那珍奧斯汀肯定是祖師奶奶。」
——李桐豪(作家)
「在欲望流竄的當代社會,奧斯汀筆下各種發乎情而又止乎禮的感情篇章或許更能引人入勝。」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
「一切的愛情故事從珍奧斯汀的地平線上起跑,跑,不停跑,世界上所有嚮往愛情的女孩都在奔跑……」
——陳栢青(作家)
「《傲慢與偏見》就是獨屬於珍迷的戀人絮語。在珍迷的世界中,沒有先於達西先生的男人,沒有先於《傲慢與偏見》的愛情。」
——施舜翔(作家)
「珍.奧斯汀是我的使命。過去我一直嘗試在電影中把社會諷刺和家庭倫理劇融合起來;如今我理解到,長久以來我所做的,其實就是像珍.奧斯汀那樣的作品,只是沒意識到而已。」
——李安(電影《理性與感性》導演,節錄自Newsweek專訪)
「有些書能夠表達對生活的看法,而且說得非常清楚,比我們自己說得都清楚。生活中的尷尬、苦惱、嫉妒、罪惡感,這一切經過奧斯汀之手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使我們以一種神奇的方式看清自己。」
——艾倫.狄波頓(英國知名作家)
「奧斯汀採用反諷的手法,把莎士比亞那種對人性的刻畫提升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她非凡的喜劇天賦,自莎士比亞以降無人能出其右。」
——哈洛.卜倫(《西方正典》作者)
「奧斯汀小姐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和情感;故事中沒有什麼大事,但是你讀完一頁會趕緊翻到下一頁,希望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下頁讀完,依舊沒什麼大事,可是你會帶著同樣迫切的心情往下閱讀。」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大師)
「我是珍迷,所以一提到她,我就會笨嘴笨舌的。」
——E. M. 佛斯特(英國小說大師)
「我從七歲起就是珍迷。」
——綺拉奈特莉(英國女星,節錄自媒體專訪)
名人推薦:中外名家致敬推薦:
「假使羅曼史小說有祖譜的話,那珍奧斯汀肯定是祖師奶奶。」
——李桐豪(作家)
「在欲望流竄的當代社會,奧斯汀筆下各種發乎情而又止乎禮的感情篇章或許更能引人入勝。」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
「一切的愛情故事從珍奧斯汀的地平線上起跑,跑,不停跑,世界上所有嚮往愛情的女孩都在奔跑……」
——陳栢青(作家)
「《傲慢與偏見》就是獨屬於珍迷的戀人絮語。在珍迷的世界中,沒有先於達西先生的男人,沒有先於《傲慢與偏見》的愛情。」
——施舜翔(作家)
「珍.奧斯...
章節試閱
1
達希伍德家族在薩塞克斯郡定居已久,其莊園佔地遼闊,世代皆居住於位在中心的諾蘭莊園;他們體面有禮,深受鄰居愛戴(註1)。前任莊園主人是名垂垂老矣、終身未娶的紳士,長年由姊姊陪伴照顧。無奈姊姊早他十年過世,老先生的生活遭逢巨變,為填補失去姊姊的生活空缺,他便邀請姪兒達希伍德先生一家前來同住。達希伍德先生是諾蘭莊園的法定繼承人,老紳士也有意將莊園留給他。有了姪兒一家人作伴,老紳士得以安享晚年,對他們的感情也日漸深厚。達希伍德夫婦對老紳士照顧有加,他們並非僅考量自身利益,而是出自本性良善,讓年事已高的老先生充分感受到天倫之樂,孩子的歡笑聲更為他帶來不少慰藉。
(註1.在奧斯汀的小說世界中,「社會認可」(social approval)是很重要的事情。而鄰居的敬重就是一種受認可的證明。)
亨利.達希伍德先生與前妻育有一子,和第二任太太則生了三名女兒。長子是一名穩重得體的青年,其母留下相當豐厚的財產,他於成年後繼承了一半財富,生活過得十分優渥。他娶了一名有錢的太太,讓他的身價如虎添翼,因此對他而言,能否繼承諾蘭莊園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然而,這對他的三名妹妹而言卻是茲事體大,倘若她們的父親沒能繼承遺產,她們便難以維生。她們的母親一無所有,父親僅有七千英鎊的財產;他只能在有生之年掌管前妻留下的另一半財產,一旦過世後,這筆財產也將全數過繼給獨子。
老先生過世後,毫不意外地,他的遺囑帶給後代憂喜參半的心情。他並非無情無義,因此將莊園留給了自己的姪子,附加條件卻讓這項遺贈的價值大打折扣。比起自己和兒子,達希伍德先生更在乎妻女的福祉,沒想到繼承人卻是他的兒子和年僅四歲的孫子;他最牽掛的妻女仰賴他餬口,他卻無權為她們動用或變賣任何莊園的資產。為了這名小男孩著想,全數家產皆不可挪作他用。這孩子偶爾跟著父母拜訪諾蘭莊園,就和一般兩、三歲大的小孩無異:說起話來還口齒不清,凡事都要照著自己的意思,也有許多鬼靈精怪的小把戲,成天吵吵鬧鬧,卻深受老紳士的喜愛,甚至超越他對姪媳和姪孫女的感激之情。不過,他自然也沒忘了這三個女孩,留給每人各一千英鎊聊表心意。
達希伍德先生起初感到大失所望,不過,由於他天性樂觀,認定自己來日方長,莊園的收入原本就十分龐大,要是省吃儉用,還是能累積一筆可觀的財富,讓妻女的生活立即獲得大幅改善。然而這筆遺產過繼得太遲,因為他只不過比叔父多活了一年就撒手人寰,加上叔父的遺贈,他留給妻女的遺產也不過一萬英鎊。
達希伍德先生知道自己來日不多,立刻找來兒子,拖著病體,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對他耳提面命,無論如何都要確保繼母和三名妹妹下半生無虞。
約翰.達希伍德先生不像其他家人一樣擁有豐富的感情,然而,在如此非常時刻,他很自然受到父親情感的渲染,因此承諾會盡全力提供她們舒適的生活。他的父親甚感欣慰,約翰.達希伍德先生也開始謹慎思考,該如何盡一份心力照顧母女四人。
這年輕人的本性倒也不壞,除非冷漠和自私稱得上壞心。不過,大致而言,他仍深受敬重,對於自己該盡的本分處理得宜。要是他能娶個善解人意的太太,或許他能更受愛戴,甚至可能更願意對其他人釋出善意。只是他年紀輕輕就結了婚,並對妻子死心塌地。可惜約翰.達希伍德太太和丈夫活像一個樣,提到心胸狹小、自私自利,比起丈夫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允諾父親的同時,一面思忖著再為三名妹妹各添上一千英鎊(註2)。他當時確實認為自己力有所及:除了現有收入和母親留給他的一半財產,他每年可望再入帳四千英鎊(註3),這豐厚的財力讓他心底感到一陣踏實,也認為自己有能力對妹妹慷慨一些。「沒錯,我可以給她們三千英鎊,多大一筆錢!她們足以過上愜意的生活。足足三千英鎊!我眼睛不眨一下,出手就能如此闊綽。」他花上一整天沉浸於這個念頭,接連幾天也思索個不停,不曾感到一絲後悔。
(註2.一八一一年的一千英鎊,相當於二〇一六年的兩百八十八萬元新台幣。
註3.根據年收入四千元推算,諾蘭莊園的價值約八萬英鎊,相當於今值二.四億元新台幣。)
喪禮結束沒多久,約翰.達希伍德太太就毫無預警,帶著孩子和僕人出現在婆婆面前。她理所當然能當個不速之客,因為她的公公一過世,房子就順理成章屬於她的丈夫。然而,她的行為確實有失禮節,依照人之常情,任何一個女人身處達希伍德太太的立場,都會感到非常不高興;更何況達希伍德太太的自尊心不容侵犯,浪漫多情的性格令她對別人遭遇總能感同身受,無論何人有此冒犯之舉,或遭受如此無禮待遇,都讓她打從心底厭惡。約翰.達希伍德太太在夫家向來不受歡迎,不過直到現在,她們才總算親眼見識到,她在必要時可以如此恣肆妄為,絲毫不會顧慮旁人的感受。
如此無禮的行為深深烙印在達希伍德太太的心裡,讓她打從心底嫌惡這位媳婦,甚至恨不得在她進門的當下立刻搬離莊園。多虧大女兒一再懇求,提醒她此刻搬出家門或許有欠思慮。她出於對女兒的疼愛,遂打消離去的念頭;為了女兒著想,還是別與她們的哥哥就此決裂。
長女艾蓮娜總能給予實事求是的建議,她的思緒敏銳冷靜,儘管年僅十九歲,卻能成為母親最可靠的諮詢對象;急性子的母親做起事來總有失深思熟慮,她為了一家子著想,常要及時拉母親一把。她的心思細膩,性格溫柔,情感豐沛,卻懂得如何駕馭情緒:這對她母親而言,仍是有待學習的難題;對其中一名妹妹而言,更是說什麼也不願意學的課題。
就許多方面而言,瑪莉安的能力與艾蓮娜不分軒輊。她靈敏慧黠,不過對任何事物都衝勁十足,無論悲傷或喜悅,情感表達總是如此強烈奔放;她慷慨大方、平易近人、幽默風趣,做事卻從不瞻前顧後、步步為營,和母親簡直像同個模子刻出來的。
艾蓮娜深知妹妹過於感情用事,對此感到憂心忡忡,看在達希伍德太太眼裡,卻成了值得讚許的優點。如今母女倆身陷強烈的悲痛情緒,相互慰藉,彼此渲染。起初她們哀慟逾恆,不由自主便感到痛徹心腑,如此周而復始,無可自拔。她們任由悲傷完全吞噬自己,每每回想起過往,就陷入更多痛苦的回憶,甚至認定未來毫無希望。艾蓮娜同樣深陷悲傷,不過,她還是足以把持自己,儘量克制內心的情緒。她能和哥哥相互商量,對嫂嫂也能以禮相待,還努力鼓勵母親堅強起來,以同樣的態度包容媳婦。
年紀最輕的瑪格麗特,是個親切友善、平易近人的好女孩。她和瑪莉安一樣天真爛漫,卻缺乏相同的理智;因此年僅十三歲的她,自然還無法表現出和兩位姊姊不相上下的風範。
2
約翰.達希伍德太太如今成了諾蘭莊園的女主人,婆婆和三位小姑反而淪為寄人籬下的處境。不過,她對待她們倒是彬彬有禮;她先生待她們雖然不如對待自己的太太和小孩,倒也儘量表現得親切有加,並真誠希望她們將諾蘭莊園當成自己的家。由於達希伍德太太尚未在附近覓得新居,除了繼續留下來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打算,便接受了他的一番好意。
繼續待在諾蘭莊園,眼前所見,隨處都能勾起過往的美好回憶,正好完全符合達希伍德太太的心意。每到歡愉的時刻,她總是遠比任何人更加雀躍,全心期待幸福的到來,對她而言不啻為一樁樂事;然而在悲傷時,她同樣不由自主地胡思亂想。她既比任何人更加沉浸於喜悅之中,也更容易深陷憂鬱的沼澤,久久無法自拔。
約翰.達希伍德太太絲毫不贊同丈夫打算為妹妹伸出援手。要從寶貝兒子的財產中提撥三千英鎊,無異於斷了兒子的生路。她懇求丈夫對此重新考慮:他怎麼忍心從自己的兒子(還是唯一的寶貝兒子)身上搶走這麼大一筆錢?三位達希伍德小姐只不過是同父異母的妹妹,看在她眼裡就和毫無血緣的外人沒什麼兩樣,憑什麼要對她們如此慷慨呢?與同父異母的手足之間毫無感情,向來是人之常情,他又何苦為難自己和兒子,硬要從他們可憐的小哈利身上拿走這麼多錢,送給只有一半血緣關係的妹妹?
「這是父親臨終前的最後心願。」她的丈夫回答。「他要我好好照顧她們母女。」
「我敢說他才不知道自己講了什麼,當時他想必早已意識不清了。他要是還有些理智,才不會要求你把親生兒子的一半財產拿出來分給她們。」
「親愛的芬妮,他並沒有指定明確的金額,只是交代我向她們伸出援手,讓她們過得比他在的時候更舒服。他或許已將此視為我的責任,畢竟他不可能認為我會棄她們於不顧。既然他已經開口了,我也不得不提出承諾,至少我當時是這麼想的。於是我答應了他,自然必須說到做到。無論她們打算何時搬離諾蘭莊園,在新家安頓下來,我都必須對她們有所表示。」
「既然如此,那就表示一點心意吧!但是,不見得要三千英鎊。你想想,」她又說,「錢一旦給出去,就永遠拿不回來了。你的妹妹將來會嫁人,那筆錢就像潑出去的水,一去不復返。要是那筆錢能用在我們可憐的兒子身上——」
「喔,沒錯。」她丈夫非常嚴肅地說。「那可就虧大了。將來哈利想必會埋怨自己失去這麼大一筆錢。假如他未來的家庭食指浩繁,這筆錢也足以讓他寬裕不少。」
「肯定是如此。」
「那麼,或許這麼做對所有人都好,我就把金額降低一半——每人五百英鎊對她們而言,已經是天大一筆錢了!」
「噢,這真是太棒了!世界上哪個哥哥對待妹妹,有你的一半好——即使對親妹妹,也不見得這麼大方,更何況她們和你還只有一半血緣關係呢!你真是太慷慨了!」
「我不想顯得一毛不拔。」他回道。「在這種情況下,給得多總比給得少好。至少不會有人嫌我虧待她們,這想必已經遠遠超乎她們的預期了。」
「我們不曉得她們期望拿多少,」他的妻子說道。「但是,我們也沒必要考慮這件事,重點在於你負擔得了多少。」
「沒錯。每人一年五百英鎊我想還負擔得起。更何況,就算我一毛錢都沒出,等她們的母親過世後,每人也能分得三千英鎊左右。這對所有年輕女孩來說,都算是一筆相當豐厚的財產了(註4)。」
(註4.三千英鎊若以利息百分之五計算,年收約一百五十英鎊。當時一名單身的仕紳階級一年的最低開銷至少需要一百五十英鎊,因此約翰.達希伍德太太所謂的「相當豐厚」其實有誇大之嫌。)
「當然啦!事實上,要是她們還奢望拿到更多錢,可就讓人太意外了。她們足足有一萬英鎊可以平分耶!要是她們結了婚,自然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即使沒嫁人,光靠一萬英鎊的利息,也足以過得舒舒服服的了。」
「確實如此。因此,既然她們的母親還健在,我正在考慮,是否更應該為她貼補生活費,而不是針對妹妹——我是指年金之類的。相信這對母親和妹妹而言都大有助益,她們想必能深刻感受到。每年給一百英鎊,絕對足以讓她們過得相當愜意。」
然而,他的妻子並沒有馬上同意這個計畫,而是猶豫了片刻。
她說:「這樣當然比一口氣捨棄一千五百英鎊來得好。但是,倘若達希伍德太太再活個十五年,我們可不就大大受騙了。」
「十五年!親愛的芬妮,她恐怕連一半時間都還活不了呢!」
「當然活不了那麼久。可是你看看,如果人們每年都有生活費可花,他們就能好好活上一輩子。她身體硬朗得很,而且還不到四十歲呢!每年支付生活費可是一樁麻煩事,年復一年,永無止盡。你根本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我知道每年補貼生活費會惹出什麼大麻煩。依據我父親的遺囑,我媽每年都要固定支付退休金給三個老僕人,簡直把她給綁死啦!她發現這簡直是個討厭的苦差事。她每年要付兩次退休金,付錢的過程麻煩得很,老是聽說其中一人過世了,最後又發現是烏龍一場。我媽感到厭煩透頂。她說這樣沒完沒了地付錢給別人,那些收入根本就不屬於自己。這終究要歸咎於我父親,不然我媽可以全權掌控這筆錢,不受任何限制。這個教訓讓我對年金深惡痛絕,我發誓自己絕對不要做出這種蠢事。」
「讓人年復一年掏空自己的收入,確實不是什麼開心事。」達希伍德先生回道。「妳母親說得對,左手進右手出,根本不是自己的錢了。每年一到固定的日子(註5)就得付錢,簡直綁手綁腳,沒有人喜歡這種苦差事,毫無自主權可言。」
(註5.英國的莊園一年四季各有固定繳納租金的日子:春分3月25日、夏至6月24日、秋分9月29日,冬季則為聖誕節12月25日。)
「正是如此。更何況,即使你付出這麼多,也不會有人心存感激。她們將此視為理所當然,給的錢不如預期,還不會感恩於你呢!假如我是你,當然全憑自己的意見做主,才不會自討苦吃付年金給她們。你想想,每年要從開銷撥出一百英鎊多麼費力,就算五十英鎊也不容易。」
「親愛的,妳說得對,我最好不要採取支付年金的做法。偶爾給她們一筆錢,絕對比年金來得好;每年都有一大筆收入,只會養大她們的胃口,而且年底就會花得所剩無幾。這麼做好了,就不時給她們一筆五十英鎊的生活費吧!她們既不擔心缺錢用,我也算履行對父親的諾言了。」
「那是當然的。老實說,我甚至覺得,你父親根本沒有要你掏錢出來的意思。我敢說,他頂多只希望你幫她們找間舒適的小屋,幫她們安頓好行李,逢年過節寄些小禮物就夠了。我保證他絕對別無奢求,否則就太不講理啦!親愛的,你想想,你的母親和妹妹光靠每年七千英鎊的利息,就能過上多舒服的日子;更何況每人還有一千英鎊,每年多賺五十英鎊的利息,她們自然是靠這筆錢貼補食宿費給她們的母親。全數加起來,她們每年有足足五百英鎊可以過活,就四個女人家而言,還能多要求什麼呢?她們的生活費便宜得很,幾乎沒什麼家庭開銷。她們沒有馬車和馬匹,又不會請什麼傭人;她們不需要交際應酬,所以也不用多花錢!想想她們會過得多愜意!一年有五百英鎊哪!她們的花費說不定連一半都不到,要是你還想多給,就真的太可笑了。她們反而還有能力給你錢呢!」
「妳說得對極了。」達希伍德先生說道。「父親的意思想必完全如妳所言,沒有其他要求。我現在完全明白了,就依妳說的方式履行諾言,幫助她們吧!我會盡我所能協助母親搬出去,好好安頓下來。送些家具給她們,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沒錯。」約翰.達希伍德太太回答。「不過你得考慮一件事。你的父母搬來諾蘭莊園時,雖然賣掉史坦希爾的家具,但是所有瓷器、金銀餐具和亞麻桌巾全數保留著,現在這些東西都歸你母親所有。所以她搬到新家時,基本上已經什麼都不缺了。」
「妳考慮得真周到。那些可是價值連城的傳家之寶!要是我們也能拿到一些漂亮的金銀餐具,那就太棒啦!」
「是啊!那套瓷器餐具,簡直比我們自己用的還漂亮!想想她們能負擔得起的屋子,恐怕都配不上那套餐具。不過,也只能這樣了,你的父親眼裡就只有她們。我得說,你實在不必對你父親感到虧欠,更不必在乎你對他的承諾。我們都很清楚,要是他有能力,想必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留給她們。」
這番言論無從反駁。無論他之前有過什麼樣的打算,如今他已下定決心拋棄那些念頭。他最後打定主意,依照妻子的提議幫幫舉手之勞即可;倘若要為父親的第二個家庭多做些什麼,即使稱不上不成體統,也絕對毫無必要。
3
達希伍德太太又在諾蘭莊園住了幾個月,倒也不是因為她不情願搬出諾蘭莊園。每樣熟悉的景物都曾經讓她情緒澎湃,現在已經不再令她觸景傷情;當她足以重新打起精神,不再因為悲傷的回憶而感到鬱鬱寡歡,就能開始思索別的問題。她迫不及待想離開此地,不過由於無法遠離曾經深愛的家園,便不眠不休地在諾蘭莊園附近尋覓適合安頓的新家。可惜她無法立刻滿足自己渴望舒適生活的心願,她已經看過好幾間房子,迫不及待想當成落腳的新居,然而思緒縝密的長女總認為房子空間太大,以收入無法負擔為由而拒絕。
達希伍德先生曾告訴太太,他的長子承諾會好好照顧她們母女,讓他臨終前感到十分寬慰。看到丈夫真心相信兒子的諾言,達希伍德太太同樣不疑有他,想到三名女兒,如此的安排令她感到安心;雖然對她自己而言,即使遠低於七千英鎊也能過得綽綽有餘。她對他們的兄長同樣心存感激,並為自己過往的質疑感到歉疚,如今深信他確實慷慨大方。他仍對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妹妹照顧有加,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堅信約翰會毫不吝惜,真心為她們母女打算。
打從一開始見到兒媳,達希伍德太太就對她沒什麼好感;同住了半年後,達希伍德太太越來越了解對方的性格,厭惡的心情更是與日俱增。即使她們之間仍維持基本的禮貌,也還留有婆媳之間的情分,但是兩人都心知肚明,要不是此時出現了一個非常狀況,讓達希伍德太太認為女兒更應該繼續留在諾蘭莊園,否則她倆根本無法長時間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約翰.達希伍德太太的弟弟在姊姊入住諾蘭莊園沒多久,隨即認識了達希伍德母女;他是個文質彬彬、討人喜歡的年輕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諾蘭莊園裡,也因此和達希伍德太太的長女艾蓮娜日久生情。
愛德華.費勒斯身為長子,父親留下相當可觀的遺產,有些母親或許會出於利益考量而鼓勵女兒和他交往;某些母親則會十分謹慎,畢竟愛德華可運用的財力十分有限,其財產分配全憑母親作主。然而,這兩者都不是達希伍德太太考量的因素。這名友善親切的年輕人對女兒情有獨鍾,艾蓮娜也同樣深受吸引,就足以令達希伍德太太甚感欣慰。她認定,門不當戶不對絕非阻止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正當理由,更由衷相信所有認識艾蓮娜的人,都會深深感受到她的優點。
愛德華.費勒斯之所以留給她們這麼好的印象,並非因為他的外表和舉止散發出強大的個人魅力。他的外表稱不上出色,言行舉止也很難一開始就討人喜歡,要花時間與他熟識後才能產生好感。他生性害羞,不懂得為自己塑造形象;但是一旦克服與生俱來的羞怯,他那開朗友善的溫暖天性便能一覽無遺。愛德華天資聰穎,良好教育更為他奠定扎實的底子;可惜他的能力和個性,無法滿足望子成龍的母親和姊姊。她們期望愛德華出類拔萃,即使心目中的理想模樣也還沒個底,卻依然盼著他脫穎而出。母親期許兒子朝政壇發展,無論在國會謀得一席之位,或是和權威人士密切往來也好;約翰.達希伍德太太同樣對弟弟寄予厚望,不過在弟弟真正功成名就之前,能見他駕著巴洛驅馬車(註6)四處溜達,就足以令她心滿意足了。然而,愛德華並不稀罕達官顯要,也對四輪馬車不感興趣。他只想建立一個美好家庭,享受恬靜的生活。幸運的是,他的弟弟倒是比他更像個可塑之材。
(註6.巴洛驅馬車(Barouche):能容納四名乘客的豪華馬車,需要四至六匹馬拉動,象徵著財富與地位。)
愛德華在諾蘭莊園住了好幾個星期,才終於引起達希伍德太太的注意;當時她沉浸於悲傷裡無可自拔,對周遭環境漠不關心。她只知道愛德華沉默寡言、舉止低調,不曾在她心煩意亂之際說出不得體的話,正是這一點博取了她的好感。一天,艾蓮娜不經意討論起愛德華與姊姊之間的差異,才讓達希伍德太太進一步觀察和肯定起愛德華。光是和姊姊大相逕庭,就足以讓愛德華深受達希伍德太太的青睞。
「這就夠了。」她說,「只要知道他和芬妮截然不同,那就夠了。這表示他是個討人歡心的孩子,我已經開始喜歡他了。」
「我就知道您會欣賞他。」艾蓮娜說,「您越了解他,就會越欣賞他。」
「欣賞他!」她的母親面帶微笑,「我可不光是欣賞他,還喜歡得很呢!」
「您也會敬重他的。」
「我可從來分不清敬重和喜歡有什麼兩樣。」
如今,達希伍德太太開始想方設法認識愛德華。她的態度極其友善,讓他很快就卸下心防。她迅速理解愛德華的一切優點;或許由於她認定愛德華對艾蓮娜一往情深,也就格外起勁想看清他的底細。不過,達希伍德太太確實對他讚許有加,即使他木訥寡言,有別於她認為年輕人都該口若懸河的既定印象,但是由於她清楚愛德華熱誠良善、性格溫順,拙於口詞也就不再顯得乏味了。
達希伍德太太察覺到愛德華對艾蓮娜的心意後,很快就確定他們兩情相悅,並開始期待小兩口儘快結婚。
「親愛的瑪莉安,再過幾個月,」她說,「艾蓮娜就要邁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了。我們免不了想念她,不過她一定會過得非常快樂。」
「噢,媽媽,她不在身邊,我們該怎麼辦才好?」
「親愛的,我們不會和她分隔太遠,也不過幾英里的距離,還能每天都碰上面。妳會多出一名哥哥,而且是真正疼妳的好哥哥。愛德華真是我見過心腸最好的孩子。但是,妳的臉色看起來不太好,瑪莉安。妳不贊成姊姊嫁給他嗎?」
「或許吧!」瑪莉安說,「我確實有些驚訝。愛德華非常平易近人,我很喜歡他。可是,他不像一般的年輕人,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他的外表不會讓人眼睛一亮,從他身上也找不到一絲能深深吸引姊姊的特質。他的雙眼無神,毫無熱情,無法一眼就反映出才華洋溢的光芒。除此之外,媽媽,我更擔心他根本不具備任何藝術品味。他對音樂似乎沒有多大興趣,雖然他很欣賞艾蓮娜的畫作,卻並非真正了解那些畫作的價值。即使他總是專心看著艾蓮娜作畫,不過顯然對這門藝術一竅不通。他欣賞那些畫作,是因為他喜歡艾蓮娜,而不在於他懂得鑑賞那些作品。他得兩者皆備,在我心裡才夠得上資格。如果對方不能擁有和我完全相仿的品味,我和他在一起不可能感到快樂;他必須與我志趣相投,和我喜歡同樣的書、愛好相同的音樂。噢,媽媽,回想愛德華昨晚為我們朗讀的時候,如此空洞乏味,簡直像沒有靈魂似的!我真替姊姊感到難過。但是她處之泰然,好像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那些優美的文句總能激發我許多思緒,可是用那種平板沉悶的語調朗誦,簡直冷冰冰到了極點!」
「如果讓他朗讀簡短優雅的散文,相信他會做得很好。我當時就這麼想了,妳卻偏偏給了他威廉.古柏(註7)的詩。」
(註7.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1731-1800):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擅長描寫日常生活與鄉村場景,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
「媽媽,要是連古柏的詩都打動不了他,還能讀什麼呢!不過我們必須接受志趣不同的事實。艾蓮娜和我的感受不一樣,她或許對此毫不為意,依然與他相處融洽。但是如果他是我的戀人,聽到他用毫無感情的語調朗誦詩集,我的心都要碎成一地了。媽媽,我越懂事,越明白自己不可能愛上任何男人。我的要求太多了!他不但要具備愛德華的一切美德,還得長得一表人才、風度翩翩,才能讓所有魅力相得益彰。」
「記住,親愛的,妳還不到十七歲,認定自己無法奢求幸福還言之過早。妳怎麼可能不比媽媽來得幸運呢?瑪莉安,但願我們母女倆的命運,只會有一點截然不同!」
翻譯小說,英國。奧斯汀逝世200週年限量精裝版,全新譯本,詳加考證十九世紀社經背景,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書中的情境。
1
達希伍德家族在薩塞克斯郡定居已久,其莊園佔地遼闊,世代皆居住於位在中心的諾蘭莊園;他們體面有禮,深受鄰居愛戴(註1)。前任莊園主人是名垂垂老矣、終身未娶的紳士,長年由姊姊陪伴照顧。無奈姊姊早他十年過世,老先生的生活遭逢巨變,為填補失去姊姊的生活空缺,他便邀請姪兒達希伍德先生一家前來同住。達希伍德先生是諾蘭莊園的法定繼承人,老紳士也有意將莊園留給他。有了姪兒一家人作伴,老紳士得以安享晚年,對他們的感情也日漸深厚。達希伍德夫婦對老紳士照顧有加,他們並非僅考量自身利益,而是出自本性良善,讓年事已高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