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一本書寫教學指南有什麼獨一無二、非它不可之處,
那就是作者舉出非常多「壞的、不好的、糟糕的書寫範例」,
讀者從這些相反的例子,才能學習如何避免重蹈覆轍,進而寫出優美、流暢、易讀的好文章。世界上的所有產業裡面,大概只有「藝術」這個產業,
文字的說明常常不是在「輔助」使用者理解,
而是「擴大」使用者與產品〈藝術品〉之間的鴻溝。
然而,「有效溝通」一直是,也永遠會是人類交流所有事物的趨勢,
藝術,當然不可能自外於這個邏輯。
十九世紀英國的藝術評論家羅斯金〈John Ruskin〉這麼說:
「人活在世上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觀看,然後以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所見。」
依此道理,一件好的藝術創作,理當值得一篇好的文字去介紹和推廣,才能提升觀賞者對於作品的體驗。但是,甚麼是好的文字?不論是使用的場合,還是書寫的目的,不同類型的文字都應該有判斷的標準,或是範例,這就是本書要做的事情!
本書內容包含三個階段:從「為何」寫、「如何」寫,到寫成「什麼」!
.第一部分:正本清源講明白,書寫藝術的目的一開始就要分清楚,到底是分析還是解說?藝術書寫形式全收錄:學術文章、短篇解說、新聞稿、拍賣圖錄、畫冊專文、報紙、網路或雜誌評論、藝評寫作,以及藝術家創作自述。
.第二部分:從心理、常識與觀點的再教育,破除許多作者以往認知的錯誤觀念,期盼書寫者能夠踏踏實實地寫出真正對藝術品有幫助,對讀者負責任的文字。
.第三部分:從各種需求和格式來說明,搭配名家、優秀評論人的出色文章作為範例,讓寫作者知道「什麼是好的!」,如:克勞絲(Rosalind Krauss)、史戴爾(Hito Steyerl)、畢莎普(Claire Bishop)、克洛(Thomas Crow)、迪蒙斯(T. J. Demos)、恩威佐(Okwui Enwezor)…。
如果說,這一本書寫教學指南有什麼獨一無二、非它不可之處,那就是作者舉出非常多「壞的、不好的、糟糕的書寫範例」,讀者從這些相反的例子,才能學習如何避免重蹈覆轍,進而寫出優美、流暢、易讀的好文章。因此,《如何書寫當代藝術》確實是一本藝術從業人員、所有書寫藝術的作者都應該擁有的工具書,更是一本引導我們如何去認真的理解、誠實的訴說當代藝術的終極指南。
特別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李政勇 安卓藝術總監
吳瑪悧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林曼麗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陳貺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專任副教授
★★★★★★★★★★ 國際媒體及相關從業人員高度讚譽 ★★★★★★★★★★
『在《如何書寫當代藝術》中,吉塔.威廉斯 (Gilda Williams) 創造了一個啟發性十足、引人入勝而且是大家迫切需要的當代藝術寫作指南。雖然這是一本明顯是藝術系學生與藝術寫作與新手評論作家們的必讀物,但也是所有與藝術界相關、需要用寫作型式來傳遞當代藝術資料與想法的相關人士必備的工具書。因此,基本來說,就是“每個人”』──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 倫敦蛇形畫廊藝術總監。
『終於!有一本可以教你如何清楚去思考並下筆寫藝術的書問世了。我已經預見這本書一定可以激勵接棒的下一代,讓他們清楚且聰明地書寫藝術評論。畢竟這個領域早已經變的過於自我封閉而且錯綜複雜。而這本書帶來的是大家引領期盼的革命性劇烈改變。』── 肯尼恩戈德史密斯 (Kenneth Goldsmith),詩人、Ubu網創立人
『這是一本內容極引人入勝的少見寫作練習指南書,本書集結了她長期犀利觀察後,毫不保留的藝術評論實用重點建議,以一個聰明、不藏私的朋友口吻逐一道出。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不光是因為它告訴我們方法,它還讓我們了解從事藝術寫作的原因。』── 《Cabinet雜誌》,傑夫‧卡斯特 (Jeff Kastner)
『謝謝妳提醒我們,恐懼,才是文章寫不好的根本原因,也謝謝妳告訴我們提起勇氣與之對抗的方法。藝術寫作可以是深刻、精準、令人驚喜甚至是美好的 – 但願《如何書寫當代藝術》能激盪出我們極度欠缺的深刻、精準、令人驚喜且美好藝術寫作的共鳴。』──《國家週刊》, 巴瑞‧史瓦斯基 (Barry Schwabsky), 藝術評論家
『藝術論壇特派記者威廉斯將優雅散文課程帶入藝術寫作領域,….她尤其擅長檢視知名作家的摘錄,例如羅莎琳德克勞斯(Rosalind Krauss)與華特•班傑明(Walter Benjamin)和針對製作藝術文件(目錄文、短篇新聞稿、學術報告和類似類型)的特定類型提供建議。(這本) 工具書提供關於足夠深刻的藝術的特定見解,讓人輕鬆破除藝術寫作領域中常見的迷思。』── 《出版人週刊》
『從勾勒出拍賣目錄與博物館牆上解說標籤與藝術評論的差異,到每種文體應有的文字與調性,威廉斯針對各個迥異產業的內部作業提出了深刻見解:學術界、拍賣公司和主流與專業報業。她對藝術寫作當前狀態的系統分析堪稱業界第一個(而她)的理論更是無懈可擊。』── (Frieze.com)
『太棒了….這是一本不管對作者、讀者、藝術家和設計師來說,都是易讀而且是非讀不可的一本書。威廉斯牽著你,逐一解說這麼做的原因、該做的事以及做事的方法。』── (FullScream.com)
『清楚到令人興奮不已……這是一本結構優美的寫作指南….應被被列為每個創意產業的必讀物。』── (Dressingtheair.com)
『完全合理且易讀的一本寫作指南,幾乎任何主題都適用。』── (artbookreview.com)
『清楚說明當代藝術寫作,提供讀者書寫藝術時應納入重點的深刻見解…威廉斯重設了專業藝術寫作者的定義並勾勒出從方法、行為準則甚至是資金提供方法看出本書作者以全新、重要方式被編撰與經過專業化後,在未來藝術界扮演腳色。』── (Burnaway)
『令人激賞的實用與教育特質….易讀易懂、結構嚴謹而且提供豐富的範例,《如何書寫當代藝術》提供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重修的作者們一堂再好不過的重修課程…..威廉斯顯然很愛評論這門技藝。沒有大肆批判不良評論範例,她明智地挑選自己欣賞甚至是非常喜愛的文章節錄成範例。就跟美好的藝術一樣,就算在怎麼基礎,這本書都能激發你寫出自己專屬的評論文。』── (Hyperallergic)
作者簡介:
吉塔‧威廉斯 (Gilda Williams)
吉塔.威廉斯自一九九四年至二○○五年於英國費頓出版社(Phaidon Press)先擔任編輯一職,後轉任特約編輯。她曾出任《國際版今日藝術》(Flash Art International)總編輯,其文章可見於《泰特雜誌》(Tate Etc.)、《藝術畫刊》(Art Monthly)、《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和《超時》(TimeOut)等刊物。威廉斯著有《哥德》(The Gothic,2007年出版)一書,也為諸多展覽執筆撰寫畫冊文章,包括倫敦白教堂美術館(Whitechapel Art Gallery)、第四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鹿特丹市立凡艾比美術館(Stedelijk Van Abbemuseum)等。現為《藝術論壇》(Artforum)雜誌通訊記者及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和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講師。
譯者簡介:
金振寧
美國華盛頓大學動物學及植物學學士,輔仁大學翻譯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電影理論碩士。現為畫廊資深工作人員。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工作內容 為何書寫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就像藝術創作,應該超越我們原有的期待,讓生命更深刻更美好。什麼樣的藝術評論能達到這個境界呢?
——施傑爾達(Peter Schjeldahl),2011
為何要書寫藝術?藝術作品為何需要大書特書?難道它不能兀自存在嗎?「所有關於當今藝術的評論,目標應該是讓作品更可觸及,而非更遙不可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1960年代所說的這句話,不失為一個正確的出發點。
好的藝術書寫,第一個原則是必須有心,誠懇地傳述作品的意義,使人心領神會,超越我們原有的期待,讓生命和藝術更深刻更美好(施傑爾達Peter Schjeldahl)。
更深刻更美好」,寫作時將這個簡單的道理謹記在心,如此在跨出第一步之時即已踏上了正途。這句在本章節開頭所引述的話,是《紐約客》(The New Yorker)資深評論家施傑爾達對藝術評論的看法。除此之外,如今還有形形色色的非批評性文字已擴大藝術書寫的範疇,施傑爾達的定義已經無法涵蓋所有文章了。
當今非批評性藝術書寫包括:
+美術館網站上的文字與語音導覽
+教育性工具(族群對象包羅萬象)
+美術館手冊
+補助金申請書
+部落格
+作品說明
+報紙短訊
+花俏的雜誌短訊
+收藏品簡介
+線上藝術期刊
傳統的藝術書寫類別包括:
+學術和藝術史論文
+報紙文章
+解說牌文字
+新聞稿
+雜誌文章和展評
+展覽畫冊中的文章
+藝術家創作自述
由此可將文章歸納成兩大類別,一種是解說文(通常是不具名的),另一種是評析文(通常是具名的),因此藝術文字工作者在寫作之前首先要做的,即是去分辨文章屬於何種性質。這兩種性質文章之間的界線並非一分為二,但務必要先知道你要寫的是哪一種文章,方能開始寫作。
解說文與評析文之區別
藝術書寫有兩個基本功能,不可不知:一個目的在於解說(介紹背景脈絡和描述作品),另一個目的在於評析(評斷與詮釋作品)。有些文章會要求只能擇一而寫,但也有不少容許你來回游移,甚至要求兩者兼顧,例如個展的畫冊文章就牽涉到描述作品(解說),並提到在當代藝術史上的重要性(評析)。
「解說」性質的文章包括:
+短篇新聞報導
+美術館展牆上的作品說明
+網站上收藏品的介紹文
+新聞稿
+拍賣圖錄介紹文
按照傳統慣例,「解說」性質的文字是不會掛作者大名的。何以有這不具名的行規,說來真是個謎。那些無名氏所謂的「客觀」看法,背後不都藏有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或團隊)的品味和喜好?世界知名美術館用政府的經費購藏作品,把作品放在典藏館中展示,那件作品即使沒有說明文字,不也透露出某種價值取向?現在有越來越多過去不署名的文章開始署名了,有的美術館會在說明牌上面標示作者的姓名縮寫,或在新聞稿中註明策展人或藝術家的名字。
具名與否,所有的文章從來是由一個有想法的個人或團隊所寫,帶有個人色彩,永遠不可能真正客觀。
話說回來,產出一篇解說文,作者通常會被要求把個人偏見擺在一旁,從多方研究和搜集到的資料當中,萃取最精要的事實和詮釋。參考資料可能包括:
+藝術家創作自述。
+可驗證的背景資料,參考來源包括藝評人、史學家、策展人、畫廊等等。
+從作品觀察到的主題或議題。
觀者是第一次看作品也好,看了不下一百次也罷,「解說」文的功用在於幫助觀者理解作品。身為解說文的作者,你的任務不在於絞盡腦汁揣測作品的意義,更不應預設觀者的反應。一篇解說文的成功之道,通常是用淺顯易懂的手段傳達事實和想法,讓內行、外行人都受用,因此切勿寫得費猜疑,也不要低估讀者的理解力。
藝術家(或策展人甚至任何人)的陳述均不可視為「事實」,充其量只能當作他說過那些話,說不定還是一番天花亂墜的說辭。藝術家會說明自己的創作意圖,但我們可以對他的自我評論抱持懷疑,從作品中觀察是否真如藝術家所言,或者超越、偏離乃至於推翻了他本人的說法。
「評析」性質的文章包括:
+學術報告
+展評和書評
+社論對頁版(譯註:歐美新聞出版形式,意指一種由外人所撰寫、刊登在報紙或雜誌上的評述)
+雜誌文章
+畫冊文章
+獎助金、展覽或出版提案
「評析」文通常是具名的,也就是說會顯示作者名,這類具名的文章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性的資訊,更應該提出獨一無二、有憑有據的看法或論點。「作者的看法,是作者與讀者交流的一部分。」施傑爾達如此描述自己對讀者的承諾。作者必須收集正確的資訊,告訴讀者自己的看法以及為何有這樣的看法。你得放手一搏,這當中包含在文章中提出敏感的問題,然後試圖找出答案,甚至還得激發出更多深刻的問題。在一篇評析文中,你得勇於提出個人詮釋,還要正面出擊。就史瓦斯基(Barry Schwabsky)所說的:「你得接受考驗,不只是拷問作品本身,還得有你自己對作品的回應。」
初出茅廬的藝術文字工作者可能辨別不出「解說」文與「評析」文之間基本而關鍵的差異,這樣的困惑或多或少源自於藝術書寫中至少兩個常見的災難:
+畫廊新聞稿的目的在於提供最新消息,卻充斥沒完沒了的「觀念式言談」。
+明明應該「評論」作品,卻除了不斷描述作品之外別無其他內容,或者只是重申策展人的策展論述。
區分「解說」和「評析」是藝術書寫的基本常識;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兩者常常是重疊互通的。小說、詩詞作者可能是最極端的例子,他們往往是「借題發揮」,借用作品發揮自己無邊的想像力,很可能跟「解說」或「評析」都搆不上邊。絕大多數的當代藝術文章都是調和品:
+一篇高超的報紙展評既得為尋常老百姓解釋具體細節,也得供給藝術家的
忠貞粉絲些許洞見。
+媒體上的評論報導在評析藝術產業的趨勢之時,也必須提出有說服力的證
據同時清楚解釋觀點。
+美術館說明文字應該是有「事實」根據的,但提出的證據可能經由刻意篩
選,因為所謂「客觀」的聲音,其背後是根深柢固的意識型態與價值。
+畫冊文章通常會詳述作品的創作過程和背景,同時永遠都是正面的評價。
+一篇新聞短篇報導是「解說性質」的,通常是由毫無個人看法的記者直接
剪貼畫廊新聞稿,可想而知這篇報導就跟迪士尼卡通一樣,不具太多參考
價值。
+《e-flux》一類的刊物嚴守藝術批評與學術本分,作者會採用歷史和統計
資訊來支撐極度個人的看法。
+一篇介紹默默無聞藝術家的新聞稿不會摻入個人意見,可能是該藝術家生
平的第一篇文字介紹,並且是由畫廊年輕的從業人員想破腦袋擠出來的。比起藝評人去畫廊火速走一圈之後寫的展評,這名員工要承擔的風險更高,要是搞砸了可能丟掉飯碗沒了工作。
即便如此,「解說」和「評析」文章各據一方,代表寫作的兩極,藝評跟其他文章類型的不同之處即在於此。
藝術文字與藝術作品的關係
為什麼藝術文章多如牛毛?我在這本書的前言曾提到過,觀眾群持續擴大,當代藝術需要解說的程度也有深有淺。無論必要與否,支持當代藝術書寫的人,最常說的是若沒有文字或口頭說明來解救,沒人看得懂新興藝術。「我作為藝評人的任務,是提供讀者在欣賞(藝術)所需要知道的來龍去脈,好盡可能讓他們得到一點收獲。」已故藝評人與哲學家丹托(Arthur C. Danto)曾這麼寫道,他概述了這個基本假設:新興藝術對人來說是陌生的,若沒有告知來龍去脈,觀眾會看得一頭霧水;而這來龍去脈,可以由藝術家或另一個藝術專家作者如策展人、學者或藝評者來提供。
藝術作品需要說明來龍去脈方能理解,顯然是當代藝術觀念化之故,尤其從1960年代以降,當代藝術的觀念更不斷地推陳出新。有些人認為作品需要講解,得回溯到約一世紀之前杜尚(Marcel Duchamp)把現成物當成作品的那次創舉。在1913年,杜尚「綁架」了日常物件(腳踏車、酒瓶架),硬是把它們當成藝術品在美術館中展示,觀眾不得不靠特別提供的資訊來理解這種非傳統的雕塑:這些現成物之所以可以視為藝術,是因為它們展現出前衛藝術的姿態,而不是因為本身有高超的工藝之美。如以數百年以來傳統的審美標準(形狀、顏色、主題、技巧)來衡量杜尚簽了名字的小便斗,這件作品便不夠格了。整個20世紀前衛藝術的支持者也開創了新的藝術詞彙:
+現成物
+抽象藝術
+極簡主義
+觀念藝術
+地景藝術
+時基媒體
理論家葛羅伊斯(Boris Groys)認為,藝術書寫提供作品一層「文字的保護外衣」:這就是說,除卻了文字說明的外衣,令人陌生的作品就像是赤條條來到世上,必須用文字來為它蔽體。
當代藝術跟古文物不同,當代藝術非得以文字說明,不是因為其悠遠的意義已隨時間流逝而不得人知,而是為了提供觀者一扇窗,理解作品的觀念或媒材,同時指出作品對當代文化與思潮的(各種)貢獻。隨著現代主義藝術的來臨,我們會假設重要的新興藝術是無法一眼看透的。許多人珍愛藝術,把藝術當作這過度系統化世界中特殊的避風港,在此,灰色地帶是被欣然接受的。如果一件作品的意義一看便懂,可能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則插畫、一只花瓶,或者一件巧奪天工的工藝品,絕對稱不上「有分量的」藝術。這不是說,作品沒有說明觀者就看不懂,而是若沒有某種文字給予經緯座標,作品很可能會迷航,在當代藝術的系統之中永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從這角度來說,觀者與作品一樣,沒有藝術文字的神助都會像是殘缺了一樣。正如策展人杭特(Andrew Hunt)所寫的,評論甚至可以說是完善了當代藝術——好壞不論,如今許多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對藝術仰賴文字的程度覺得反感。
藝術家知道自己做作品的原因和方法,在這情況之下,藝術文字工作者就好比一個渠道,她具備專家知識,有能耐搭起陌生藝術作品與好奇觀者之前橋樑,指出作品潛在意義。藝評老鳥經年累月看過成千上萬件當代藝術作品,常與藝術家對話,有的自己還會創作。值得閱讀的藝術書寫,幾乎不可能來自於無知。
懂越多、看越多、寫越好,所有的藝術書寫皆如此。
第一章 工作內容 為何書寫當代藝術?
藝術評論就像藝術創作,應該超越我們原有的期待,讓生命更深刻更美好。什麼樣的藝術評論能達到這個境界呢?
——施傑爾達(Peter Schjeldahl),2011
為何要書寫藝術?藝術作品為何需要大書特書?難道它不能兀自存在嗎?「所有關於當今藝術的評論,目標應該是讓作品更可觸及,而非更遙不可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1960年代所說的這句話,不失為一個正確的出發點。
好的藝術書寫,第一個原則是必須有心,誠懇地傳述作品的意義,使人心領神會,超越我們原有的期待,讓生命和藝術更深刻...
作者序
人活在世上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觀看,然後以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所見。
——羅斯金(John Ruskin),1856
藝術書寫,永遠沒有「最好」的寫法
寫作沒有任何格式可以依循,這是眾所週知之事,因此乍看之下,《如何書寫當代藝術》這個題材似乎沒有實質意義。即使讀者亦步亦趨地遵循書中的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地寫出一篇藝評,但是坦白說,所有的寫手之所以成功,靠的都是自己一身的本事打下一片江山。好的藝評人打破傳統框架,他們有特殊才能,擦亮自己獨樹一格的招牌。他們用與生俱來的能力探測自己的極限,絕非憑著死記硬背。他們花大把時間大量看作品,從中學習,並且飽讀詩書。藝評人必須有語言天賦,豐富的詞庫,多元的句型變換能力,原創的見解,以及值得深思與分享的想法。以上都非我所能夠傳授的。最後,對於藝術的熱愛,也不是任何一本書教得來的。如果你不喜歡當代藝術,請快快把書放下,這本書不適合你。
21世紀的藝術(檯面上與檯面下皆然)面臨前所未有的榮景,連帶掀起了對藝術書寫的狂熱需求。美術館與藝術博覽會爭相宣布參觀人數破紀錄,規模宏大,與此同時,新興的藝術學校、專門的藝術碩士學程、國際雙年展、商業畫廊、藝術服務、藝術家網站和龐大的私人收藏⋯⋯這些時刻都在蓬勃發展。在持續膨脹的藝術宇宙之中,每個角色都需要不同類型的專文,有時是針對藝術家、策展人、畫廊業主、美術館館長、部落客、編輯、學生、公關、收藏者,有時又是針對教育人士、拍賣人士、顧問、投資人、實習生、藝評人、報社或者大學講師。如今虛擬讀者遍布全球,他們主要透過螢幕瀏覽圖文,即使專家都需要解碼,方能理解後現代主義、後媒材、後福特主義、後批評等年輕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作品。
就在讀者群持續擴張的同時,對有效溝通的藝術書寫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然而即使有些文章提供豐富的資訊,文筆饒富創意並且誠懇真摯,大部分的當代藝術書寫讀起來卻仍像是天書。平庸而謎樣的藝術書寫,是大家樂此不疲的嘲笑對象。《當代藝術日報》(Contemporary Art Daily,開放大眾刊登文章的藝術資訊網站)裡面難以理解的詞彙比比皆是,看到似是而非的藝術語言,我也不免仰天長嘆。從事藝術寫作教學以及擔任藝術編輯多年,對這些「天書」背後新手文字工作者所經歷的煎熬時有耳聞。許多人是在毫無協助的情況下,被派工將視覺經驗轉譯成白底黑字,閉門造車,獨力披荊斬棘完成寫作的使命。切勿懷疑:大部分的新手對藝術寫作望而卻步。我寫這本書的用意,便是為藝術寫作的生手指引一些方向,或許還能讓經驗老道的文字工作者得以溫故知新。
一般人以為,作者把藝術評論寫成天書,有很大成分是為了唬弄外行讀者。其實不然,有時這種文章是某個大作者所寫,企圖用華而不實的詞彙掩蓋未經深思熟慮的想法,甚至推薦水準不足的創作;然而通常最糟的文章是出自認認真真的素人作者之手,他們苦思與讀者溝通卻不得其門而入。寫作既然不是容易的事,但卻派工給藝術界中經驗最少、最不受重視的成員,這樣的斷層從何而來?原因就在於寫作是藝術產業中薪水最低的一門差事。因此,大部分的劣文不是一般人所認為是作者自命不凡的結果,而更可能是因為訓練不足。
高超的寫作技藝能成就一篇藝術好文,然而即使是藝評界第一把交椅,他的報酬與成功的藝術家和畫商相比也要黯然失色。在藝評圈之中,上萬台幣的酬勞就算大進帳了。俗話說便宜沒好貨,藝術書寫幾乎是無償差事,結果可想而知。畫廊新聞稿讀起來高深莫測,為人詬病,在我看來其實是這個產業中努力工作的資淺員工「救命啊!」的吶喊,就算有專業編輯出馬仍無力回天。網路上粗糙的文字俯拾皆是,一讀便知道是半成品。這就進而衍生出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有些藝術文章讀起來毫無意義,既然作者苦思清晰的詞語卻遍尋不著,可見他談論的藝術一定也毫無意義。為什麼要寫出一篇好的藝術文章?如果非要舉出一個原因,那就是:好的藝術創作值得一篇好文推介;而且,鋒利的筆刃可以增強藝術欣賞的經驗。
藝術書寫是被低估的工作,我沒有辦法導正嚴重失衡的酬勞制度,但是藝術書寫也是一件能夠給予我們成就感的事。對於要動筆寫的人,我可以盡我所能地分享所知。經過四分之一世紀專事當代藝術文章的寫作、編輯、委任、閱讀和教學,以下是我的體會:
優秀的藝術寫手形形色色,但基本上都有這些共通點:
+文筆順暢清晰,架構嚴謹,用字遣詞謹慎。
+文章有想像力,妙語如珠,充滿原創的想法,同時用滿腹的藝術學問來撐起文章。
+描述眼前所見的藝術,合理解釋作品可能的意義,並提出作品與大千世界的關聯。
沒經驗的藝術寫手則有共通的常見錯誤:
+語焉不詳,架構凌亂,專門術語用太多。
+文字缺乏想像力,想法未發展成熟,邏輯有瑕疵,而且知識有漏洞;
+文中論述與自己實際的觀展感受無關。
+試圖解說當代藝術背後的意義,或者藝術與外在世界的關係,卻溝通失敗,讀者無法被說服。
我寫《如何書寫當代藝術》不是為了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教人如何下筆,而是去指出一些常見閃失,告訴讀者高明的作者如何趨吉避凶。我會具體舉出成功和失敗的範例,讓你在起跑點便學得好習慣,以自己的妙筆思考和寫作,避免走錯一步,結果步步錯。如果這個目標聽起來不賴,你就找對書了。
人人都能學會藝術書寫
人人都能學會繪畫,人人也都能學會藝術書寫。繪畫需要勤加練習(最好是每天練),慢慢地你就能明白,不能畫自以為看到了什麼,而是畫出眼睛所見。繪畫不是機械性的技能,而是對視覺經驗的理解。藝術書寫也一樣,需要不斷練習(最好是每天練),也要把眼睛所見寫出來,透過書寫的過程理解藝術。
藝術書寫的第一步,即全心全意去看作品。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和找到看作品的門道,你的寫作會有所進步。文字要靈活變化,但不失直接了當。發揮想像力,樂在其中,修改自己的文字時,不要手下留情。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作品,勿忘好奇心。竭盡所能地去理解作品,但只寫自己知識所及之事。
人活在世上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觀看,然後以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所見。
——羅斯金(John Ruskin),1856
藝術書寫,永遠沒有「最好」的寫法
寫作沒有任何格式可以依循,這是眾所週知之事,因此乍看之下,《如何書寫當代藝術》這個題材似乎沒有實質意義。即使讀者亦步亦趨地遵循書中的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地寫出一篇藝評,但是坦白說,所有的寫手之所以成功,靠的都是自己一身的本事打下一片江山。好的藝評人打破傳統框架,他們有特殊才能,擦亮自己獨樹一格的招牌。他們用與生俱來的能力探測自己的極限,絕非憑著死記硬背。他們花大把時間大...
目錄
前言
藝術書寫,永遠沒有「最好」的寫法
所謂的「國際藝術語言」
人人都能學會藝術書寫
第一章 工作內容 為何書寫當代藝術?
解說文與評析文的區別
藝術文字與藝術作品的關係
藝術家/畫商/策展人/藝評人/部落客/藝術工作者/媒體人/史學家
神來一筆:藝術評論是打哪兒來的?
藝術書寫無國界
第二章 下筆實作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恐懼是劣文的萬惡根源
生手上場
「剛中樂透的貝克家族」
藝術寫作三大任務,達到有效溝通
有憑有據,用證據充實論述
提供事實或歷史例證
從作品中萃取可見的證據
明察秋毫
一步步表達想法
讀者:內行人要看門道,外行人也要懂如何看熱鬧
教戰守則:
具體而論
遇到艱澀抽象的概念,別再用艱澀抽象的概念去解釋
全文使用具體實在的名詞
形容詞:選一個用就好
大量使用擲地有聲的動詞
「副詞是通往煉獄的鋪地石」
按邏輯編排資訊
用完整段落組織思緒
條列式寫作是下下策
專門術語少用為妙
若不知如何是好,說一則故事就對了
若還是不知如何是好,找一個對象做比較
比喻和隱喻:謹慎使用
最後小撇步
第三章 寫作祕訣 當代藝術書寫格式
如何寫學術文章
下筆前的準備
找研究題目
寫作架構
「可」與「不可」做的事
最後小撇步
如何寫「解說」性質的文章
短篇新聞報導寫作
短篇解說性文章寫作
新聞稿寫作
拍賣圖錄短文寫作
如何寫「評析」性質的文章
為雜誌或部落格寫展評
為報紙寫藝評
書評寫作
社論對頁版藝評寫作
為畫冊或雜誌寫藝評
如何寫藝術家創作自述
十大常見詬病(以及防範措施)
如何為單一作品寫創作自述
寫作格式比比看:以一名藝術家與許多作者的文字為例
結語
如何閱讀當代藝術
註釋
資源
建立自己的當代藝術書庫(建議書單)
參考書目與網路資源
文章出處
圖片來源
索引
前言
藝術書寫,永遠沒有「最好」的寫法
所謂的「國際藝術語言」
人人都能學會藝術書寫
第一章 工作內容 為何書寫當代藝術?
解說文與評析文的區別
藝術文字與藝術作品的關係
藝術家/畫商/策展人/藝評人/部落客/藝術工作者/媒體人/史學家
神來一筆:藝術評論是打哪兒來的?
藝術書寫無國界
第二章 下筆實作 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恐懼是劣文的萬惡根源
生手上場
「剛中樂透的貝克家族」
藝術寫作三大任務,達到有效溝通
有憑有據,用證據充實論述
提供事實或歷史例證
從作品中萃取可見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