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教你 如何擁有更精采的人生下半場!「被討厭的勇氣」讓人生重獲自由!「變老的勇氣」讓生命更加豐厚! 人無論活到幾歲都可以改變,
只需要具備「改變」的決心和「改變」的勇氣。
人生,下坡路段才最精采!
活著,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也會逐漸發生變化。年輕時,這種變化是「成長」,但曾幾何時,卻變成了「衰老」。
我們總是害怕變老,如果將年輕視為人生的顛峰,年老就代表一路走下坡,漸漸失去一切。但其實有些事,必須等自己老了之後,才能夠真正瞭解;有些事,正是因為年輕時持續努力,到了這個年紀,才有辦法完成。
能夠將至今為止的人生中,所有自己學過的知識、體會過的經驗加以整合,是一種莫大的喜悅,也是「變老」才能夠擁有的特權。
沒有人可以知道自己還能夠活多久,這個事實無法改變,但我們自身的意識可以改變。我們與其被過去束縛、為未來擔憂,更應該珍惜「眼前」、「當下」,思考有限生命的使用方法。
阿德勒曾經說,「人生就是邁向目標」,無論活到幾歲,生命都可以不斷「進化」。我們不需要「向上」跟別人競爭比較,而是要以「向前」改變現狀為目標。我們不需要用「扣分」苛責自己,而是要用「加分」激發生命的熱情。
抱著「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的態度生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喜歡自己真實的樣子,專注在目前想做、有能力去做的事,你會赫然發現,每個人都希望老後能夠「得到」幸福,但其實活著本身「就是」幸福。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系博士課程修畢。曾任教於京都教育大學教育系、甲南大學文學系、奈良女子大學文學系、京都府醫師會看護專門學校、京都聖加大肋納高中看護科。 除了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並成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心理師以及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 2013年他與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各種語文版本已累計銷售突破350萬冊,並被改編成電視劇和舞台劇。另著有《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不教養的勇氣》、《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等多本暢銷書,也在亞洲各地掀起一股阿德勒心理學風潮。
譯者簡介:
王蘊潔 譯書二十載有餘,愛上探索世界,更鍾情語言世界的探索;熱衷手機遊戲,更酷愛文字遊戲。 譯有《解憂雜貨店》、《空洞的十字架》、《哪啊哪啊神去村》、《流》。 著有:《譯界天后親授!這樣做,案子永遠接不完》 臉書交流專頁:綿羊的譯心譯意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作家小野、作家吳若權、作家阿飛、律師娘林靜如、作家張曼娟、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新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湯傑郎、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黃越綏、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作家蔡康永、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賴芳玉、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幸福推薦!
名人推薦:作家小野、作家吳若權、作家阿飛、律師娘林靜如、作家張曼娟、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新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湯傑郎、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黃越綏、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作家蔡康永、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賴芳玉、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幸福推薦!
推薦序
【推薦序】 把握當下,就能讓你勇敢變老 律師娘/林靜如 前一陣子,我跟先生去參加了大學同學的告別式,四十歲的我們,第一次覺得,死亡靠我們這麼近,以平均壽命來說,我們如果沒有因為意外離世的話,這裡將是我們人生的中途點。 有人會說,這個年紀是從上坡折返,即將開始下坡。的確,我明確感覺到體力的下降,我和我的伴侶,也開始有一些所謂進入熟齡的病痛,身邊的人漸漸都是比自己年輕的夥伴,想法比我們新,頭腦甚至比我們聰明,所謂的中年危機,似乎迫在眉睫,逼得你非接受、非面對不可。 我必須承認,這種面對變老的感覺,是讓人不安的,讓人恐懼的,甚至你老是會想著,你突然走掉怎麼辦?你的伴侶突然走掉怎麼辦? 變老,似乎是人人都不喜歡,卻都不能逃避的事情。 《變老的勇氣》一書的作者告訴我們:「沒有關係!」這一切你慢慢都會找到答案。 年輕的時候,我們自以為能夠掌握一切,我們懷抱著夢想,並認為自己很可能會實現,然而,走到人生的中途點,你開始懷疑,有些事情你還來得及完成嗎?有些遺憾,你還來得及彌補嗎?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老年充滿喜悅,不再擔憂呢? 有句話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我認為,如果在變老的當下,你能用足夠成熟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後半途,就有很高的機會,有著美好的老年生活。甚至很多心情,是變老才能擁有的,因為你會更懂得珍惜,更懂得細細品嚐,你知道,你的時間有限,不能夠再蹉跎。 所以,即使深刻體會到自己開始變老,還是要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目標,因為你了解,當你不再有期待,你的生命才開始停止延續。 回想過去,你一定覺得自己有許多處理得不夠完美的地方,你是否能夠接受那就是自己的本命?認識自己的本命後,在往後的人生裡,你是否能用新的態度去面對,走出不同的格局?這是對自我的挑戰,也是對生命的挑戰,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找到屬於自己,他人奪不走的幸福。 活著,本身就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你可以探尋、可以冒險、可以感受,一旦停止呼吸,這一切都歸零。而就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生命裡,每個你遇到的人都是有意義的,每道你品嚐到的酸甜苦辣,都是有價值的,因為你沒有太多的機會再重來。 但是,你卻可以繼續創造人生的下半部,而且過去犯的錯,你有機會不再犯,過去的遺憾,你甚至可以用新的方式來彌補,你可以學以前沒時間學的,做以前來不及做的,少了很多羈絆,最重要的是,通常此時,你開始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只想在倒數的時間裡,做自己。 而這些都來自本書作者所說的「熱情」。有了熱情,你才能克服生理上的衰老,持續不懈,做自己想做的事,你會發現,你一天比一天美好,一天比一天快樂,因為你的價值由你自己來決定。所以你確信,在闔上眼睛的哪一刻,你可以肯定自己、超越自己,你會感謝自己的生命曾經存在過,即使有時候是在病痛中、難過傷心中或是徬徨中,但你知道,這些都是你對人生的體驗,而且稍縱即逝,但在愛你的人心中,你會成為他生命中的回憶,你們會是彼此的印記。所以,記得,要珍惜愛你與你愛的人,把握當下,就能讓你勇敢變老。 【推薦序】 跟熟年生活和解 新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光銀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湯傑郎 常常聽人說起,身邊長輩在退休後沒多久,身心狀態就大幅退化,性情古怪,教人不易親近。 有些可能有認知症的疑慮,但絕大多數恐怕是因為「退休」,特別是男性,常年在工作職場,一旦退下,失去的恐怕不只是一份收入而已。 持續工作,對於銀髮者的人際關係、社會參與、自我認同等都發生影響,降低社會負擔,甚至醫療支出。這也間接說明,為什麼近年銀髮再就業的討論會持續發酵的原因。 可惜的是,目前倡議的聲量仍然不足,除了相關勞動法規需要調整,這個族群的心理準備,恐怕更是關鍵。退休前後,如何面對與走出「挫折、失落、沒面子」的情緒,這實在是各界在推動社區關懷據點、銀髮俱樂部甚至長照C級據點時,應該多加思索的,而這,正是這本《變老的勇氣》最要處理的。 有趣的是,對比美國AARP CEO JoAnn Jenkins在《Disrupting Aging》的看法,「the 50 is new 50」這跟本書作者岸見先生「不必在意他人的評價,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實在異曲同工。「人生就是目標」、「生命就是改變現狀、向前邁進就是進化」。運用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引領準退休、已退休的銀髮族鼓舞自己、活化自己,相信在閱讀的過程,每個讀者都能像《奧德賽》(odyssey)裡的尤里西斯,經歷不安漂流、內心質疑,最終回到故鄉安頓自己。 也或許當我們放下對生產力的迷思,轉成對他人的貢獻,那麼在退休的那一刻,我們才能跟接下來的熟年生活和解,然後自在、成功老化,積極體驗人生。
【推薦序】 把握當下,就能讓你勇敢變老 律師娘/林靜如 前一陣子,我跟先生去參加了大學同學的告別式,四十歲的我們,第一次覺得,死亡靠我們這麼近,以平均壽命來說,我們如果沒有因為意外離世的話,這裡將是我們人生的中途點。 有人會說,這個年紀是從上坡折返,即將開始下坡。的確,我明確感覺到體力的下降,我和我的伴侶,也開始有一些所謂進入熟齡的病痛,身邊的人漸漸都是比自己年輕的夥伴,想法比我們新,頭腦甚至比我們聰明,所謂的中年危機,似乎迫在眉睫,逼得你非接受、非面對不可。 我必須承認,這種面對變老的感覺,...
作者序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活著,就是幸福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逐漸變老的現實。 年輕時,無法理解變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我們開始面對父母漸漸年邁,自己也逐漸變老的現實,無論父母還是自己都和年輕時不同,越來越沒有能力做以前能夠做到的事。 於是,我們很容易對變老這件事產生負面印象。 有些人明明目前還很健康,卻很擔心以後身體會失去自由,會臥床不起;有些人覺得一旦發生那種狀況,自己不打算接受只為了延長生命的治療,甚至有許多人希望自己在臥病在床之前,就可以死得很乾脆。那些不願意只為了延長生命而接受治療的人,並不是想要從病痛中獲得解脫,或是基於信仰的理由放棄治療,而是不願意給家人添麻煩。 雖然我不太清楚這是否屬於日本傳統的想法,但我在本書中強調,我們不妨從正面的角度認識變老這件事,同時,在照護年邁的父母時,也必須牢記這件事。 我們往往會基於兩個原因,認為變老是一件負面的事。 首先,我們經常認為變老就意味著衰弱和退化,但我認為不必覺得變老就是退化,而應該視為是一種變化。的確,隨著年華老去,漸漸無法做到年輕時可以輕鬆完成的事。但是,只要不認為這是退化,而是一種變化,就不會從否定的角度去看待變化這件事,也就可以有不同的認識。以季節來比喻,日本的季節從春季漸漸進入夏季,然後邁向秋季,又慢慢迎接冬季的到來。不同的季節有各自的優點,無法和其他季節進行比較。同樣地,老年和青年相比,並沒有比較差。 其次,我們往往會把成功當成是人生目標。對一直以成功為人生目標的人來說,變老當然會對成功造成威脅。對許多人來說,成功就意味著幸福,但是,成功並不能為人帶來幸福,相反地,成功和幸福並沒有任何關係。 日本的哲學家三木清曾經說過:「幸福攸關存在,成功攸關過程。」(《人生論筆記》) 想要追求成功,就必須達到某些目標。比方說,考進知名的大學,或是進入一流企業工作。既然幸福是一種存在,就不需要為了幸福而完成某些目標,只要生在此時此地,就已經是幸福的狀態。只要能夠這麼想,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幸福。即使年華老去,已經無力做任何事,也不會對自己的幸福有任何影響。 不妨在有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接受自己和年輕時不同,無法再做到很多事的現實。 阿德勒曾經說:「重要的並不是得到什麼,而是如何運用自己得到的東西。」(《神經症問題:病例史手冊》) 即使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有能力做很多事,但還有力所能及的事。只要不放棄,「力所能及的事」其實比想像中更多。發現「力所能及的事」,並付諸行動,可以讓我們在變老之後,仍然自由地生活。進一步而言,即使有一天失去了所有的能力,也開始遺忘過去的事、前一刻才發生的事,仍然無損於自己的價值。我在書中也強調,不能用生產力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可以對他人有所貢獻,活著本身就具有價值。 我希望目前身體健康的人也必須充分瞭解這一點。當認為自己活著就有價值時,也會感謝年邁的父母還陪伴在我們身邊。我曾經在演講時談到這件事,有一位聽眾對我說,真希望能夠更早瞭解人活在世上就有價值這個觀念。這位聽眾的父親以前是銀行職員,是社會菁英,八十多歲時因為腦梗塞昏倒,導致半身不遂。 「我已經變成這樣,根本沒有活著的價值,讓我死了算了。」 他的父親整天對他們兄弟姊妹說這種話,但當時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對我說:「如果是現在,我就可以告訴父親,只要他活著,就讓我們感激不盡。」 雖然我在本書中主要討論變老的問題,但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思考自己變老,和照護父母的問題以外,也能夠思考如何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夠讓更多台灣讀者有機會看這本書,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岸見一郎 2018年8月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活著,就是幸福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逐漸變老的現實。 年輕時,無法理解變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我們開始面對父母漸漸年邁,自己也逐漸變老的現實,無論父母還是自己都和年輕時不同,越來越沒有能力做以前能夠做到的事。 於是,我們很容易對變老這件事產生負面印象。 有些人明明目前還很健康,卻很擔心以後身體會失去自由,會臥床不起;有些人覺得一旦發生那種狀況,自己不打算接受只為了延長生命的治療,甚至有許多人希望自己在臥病在床之前,就可以死得很乾脆。那些不願意只為了延長生命而接受治療的人,...
目錄
第一章 人生,下坡路段最精采! 活著,就是年歲增長 你想回到十八歲嗎? 還沒開始就「做不到」是謊言 年歲增長,對事物才能深入瞭解 第二章 跨越「但是……」的障礙 不要「向上」,而是以「向前」為目標 不要「扣分」,而是用「加分」過日子 「但是」是否成為你的口頭禪? 不以生產力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第三章 「活著」就對他人有益 為「早晨醒來」感到幸福 眼前、當下的力所能及之事 生病是「重生」的契機 思考生命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珍惜「眼前」與「當下」 母親在病床上說「我想學德文」 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而是跳舞 別延宕了人生 認為「時間無限」 第五章 執著也沒什麼不好 人為什麼害怕死亡? 持續活在心愛的人的心中 死後的歸處 蘇格拉底的臨終 如何活在當下? 第六章 不是「大人」,就無法照護父母 和年邁父母之間的關係最難處理 成為「大人」的三大要件 接受父母原來的樣子 能夠在一起,就值得感恩 之前說過這件事嗎? 否定父母的妄想,會導致症狀更加惡化 不提已經忘記的事 老耄是過濾器 失智症的父母示範了理想的生活方式 將焦點集中在「做到」的事上 第七章 「做不到」的勇氣 首先,自己要幸福 只有在人際關係中才能產生喜悅 做不到的時候,可以說「做不到」 叔叔.阿姨心理學 第八章 以「我們」為主詞思考 退休後的煩惱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放下名為「生產力」的價值觀 不要害怕與他人之間的摩擦 喜歡自己真實的樣子 無論活到幾歲,都可以改變 成功和幸福的不同 活著就是對他人有所貢獻 不要視為過去的延續 阿德勒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第九章 將「年老的幸福」傳遞給下一代 心情愉快地度過每一天 不要干涉別人的事 即使意見不同,也要持續思考 不要害怕被討厭 像松鼠一樣培育「森林」 坦率承認「不知道」的勇氣 為年輕人超越自己感到喜悅 哲學從五十歲開始 將「眼前」、「當下」的幸福交給年輕人 後記
第一章 人生,下坡路段最精采! 活著,就是年歲增長 你想回到十八歲嗎? 還沒開始就「做不到」是謊言 年歲增長,對事物才能深入瞭解 第二章 跨越「但是……」的障礙 不要「向上」,而是以「向前」為目標 不要「扣分」,而是用「加分」過日子 「但是」是否成為你的口頭禪? 不以生產力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第三章 「活著」就對他人有益 為「早晨醒來」感到幸福 眼前、當下的力所能及之事 生病是「重生」的契機 思考生命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珍惜「眼前」與「當下」 母親在病床上說「我想學德文」 人生不是一場馬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