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極端的!
有人去了一次,就永遠不想再去,
也有一種人,去了一次,
就終其一生,一次又一次地回去……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
二十年來,多次進出印度
在離世與入世之間,他反思生命
尋找內心的鼓聲
聽見寂靜,也聽見自己
印度,是聖土;
印度,直指生命。
你改變不了她,她卻會改變你。
泰戈爾說:
「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
二十年來,多次進出印度,自我探索。他說:
表演和靜坐時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當下」;
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
走過世上許多奇風異景,惟有印度,直指生命。那是個極端的地方,你改變不了印度,但她會改變你對世界、生命的價值觀和看法。
黃誌群於一九九二年初訪印度,髒亂、失序、擾攘、貧窮,卻產生出精緻的藝術、高度的精神思維。他開始反思生命,學習靜坐,領悟「活在當下」。
回到舞台上,他是「優人神鼓」音樂總監,不只策畫,他還寫曲,更直接成為台上表演的靈魂。「活在當下」的體悟,觸動了他的觀念與靈感,融入常日生活與創作中。如今,「優人神鼓」已享譽國內外。
往後,他一次次重回心靈的故鄉,憩養身心、汲取新的養分。請翻開這本書,走一趟跨越二十年光陰的探尋之旅。
作者簡介:
黃誌群
1965年出生於馬來西亞,6歲開始學習擊鼓,10歲正式拜師學習中國武術,浸淫在武術與擊鼓的世界超過20年。 1983年8月來台就讀台中體育技術學院(原省立體專)國術科。
1987年9月參加南非洲、中東青訪團。1988年畢業之後,加入台北民族舞團。 1992年進入雲門舞集。1992年12月初次赴印度,學習靜坐及領悟「活在當下」的智慧。
1993年6月受劉若瑀之邀,擔任優劇團「擊鼓指導」,以「先學靜坐,再習擊鼓」的方式,改變了劇團的體質,奠定了優人以擊鼓與武術的表演形式基底。 1994與1996年分別帶著優人旅行印度,從此多次進出印度與西藏,時時探尋心靈的故鄉。
黃誌群認為,表演和打坐的境界並無二致,都是「活在當下」,他說:「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
章節試閱
遇見雲遊師父
他指著桌上的糖罐說:「你說的靜坐,只在罐子外面打轉,」
接著抓起一把糖繼續說:「裡面的糖,你還沒嚐到!」
啟程去印度前,跟優劇場的劉若瑀談好,一、兩個月的旅程結束後,回到台灣,我們發展一齣有關擊鼓的作品。但在飛往加爾各答途中,心中卻隱約覺得,有些「什麼事」會在前方等著發生。
儘管準備的旅費不甚充裕,我開始覺得不確定歸期,也讓自己不要有確實的歸期。
加爾各答的 Sudder Street,是背包客聚散之地,殘破而垃圾滿地的街道,混雜著各種交通工具,人力車、腳踏車、英式的舊款汽車、電動三輪車等,擁擠的街道偶爾還有牛隻與人車爭道。印度人喜歡鳴喇叭,刺耳和高分貝的聲音總是不絕於耳。如果沒有練就「聽而不聞」的功夫,我想,在印度是很難生活下來的。
通常,晚上九點以後,吵雜沸騰的聲音就會逐漸平息下來。
除了牛與人車交雜的情況之外,清晨時分,整個印度還沒動起來之前,偶然也會看見牧羊人趕著上百隻的羊群,穿梭街巷的奇景。
第一次到印度的旅人,一定不會錯過印度教的聖城,恆河流經的瓦拉納西(Varanasi)。我買了二等臥鋪的火車票。
火車站驚魂
離火車站約兩公里,蜂擁的人群步履匆匆,手上提拎著,頭上也頂了兩、三件,甚至四、五件的行李,往火車站的方向前行。成千上萬如蟻行的人群,揚起了一股巨大的塵沙,瀰漫數公里之遠。乍看之下,似乎是電影中常看到的災難片逃難時的壯觀場景,又像戰後的硝煙漫漫。
偌大的車站大廳,地上、走道上淨是坐著、躺臥著的人,昏暗的光線下,更顯得駭人!我只記得問清楚等火車的月台後,穿梭過一群群躺臥的人,才走到候車的月台。而長長的月台,除了人之外,還有牛、猴子、老鼠,以及成群的鳥,吱喳地不停爭鳴。
當火車緩緩駛進月台時,全車站的人突然間,從各個角落蜂擁而出,群擁而上,只見成群的人爭先恐後的擠進那道只容一人出入的窄門。約莫三、四十節車廂,我的車廂在哪裡?我要怎麼找到我的位子?惶恐中我急逮到一個人問,他指了指月台另一端,示意在那邊,我快步走過去後,更茫然了,這麼多車廂,看起來都一樣,到底是哪一個呢?正焦急、茫然無措之際,突然間一個年輕人一把抓住我的手快速地帶我穿過擁擠人群,把我帶到一節車廂前,手比了比,示意這就是我的車廂,然後頭也不回的消失在人群中。深怕火車馬上就要啟動,還來不及跟他說聲謝謝,就急匆匆地鑽進車廂裡了。
驚魂甫定坐下後,心中升起一股感謝又感動的情緒,像是溺水無助時被人猛然拉上岸的慶幸感。
車廂裡擠滿了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強烈刺鼻,屬於印度的味道,車窗被鐵條封住,乍看猶如囚禁人犯的牢籠。
火車開動後,車廂裡不時有人叫賣著熱茶、礦泉水和零食,甚至不時有人打掃車廂。賣茶人一手提著茶壺,另一手則是一落陶製茶杯,陶杯看起來有種原始不加修飾的粗獷美感。夜風愈來愈寒涼,又經歷了找尋位子的心理搏鬥,此刻正好喝杯茶,慰勞自己。陶土捏造的茶杯,好看又有拙意,賣茶人會不會收回去呢?正思索間,鄰座一位男子,把喝完的茶杯,隨手扔到窗外去了!陶杯碎裂的聲音猶如心也被打碎一樣,錯愕吃驚又叫人不忍。我往四周觀察,發現所有喝完茶的印度人,莫不把茶杯往外扔棄,毫不猶豫,毫不心軟!
「這是個不能以常理度量的地方!」
我們可以不經思索地把醜陋的事物隨手棄置於地,但對於美麗事物,是不是也可以隨時扔擲,毫不猶豫,毫不心軟?
我也試著把陶杯扔向車外,碎裂的清脆讓我再次心碎……。
第二天中午,火車橫越一座大鐵橋,橋下是一條寬廣綿長的河,啊,這應該就是恆河!瓦拉納西應在不遠處了!
火車剛在月台停妥,只見成群人潮頃刻間蜂擁而上,你死我活地瘋狂搶著擠進窄門,下車的人群也急著擠出車廂,誰也不讓誰。頓然間,吆喝謾罵聲此起彼落,我生怕火車很快開走,下一站也許是一、兩百公里之外了,心急地也在上下車的人群中推擠,彷彿進入生死拚搏的械鬥場面!我發現有人把行李從車窗扔下車,上車的人也把行李扔上車,然後赤手空拳與人群展開肉搏戰!
我不知道搏鬥了多久,恐懼的心情使我奮力掰開和推開人群,紛亂中也被人潮撥開和推開。最後終於擠出了車廂,汗流浹背地呆站月台上,鬆了一口氣,「噢!瓦拉納西,我終於到了!」
諷刺的是,火車竟還停在月台上!該上車和下車的旅客都已上車和下車,打群架的場面已不復見,而火車卻約莫停駐了十五分鐘後才開走!心想,有這麼充裕的時間,其實不需要參加肉搏戰的,等到打群架的人各就其位,再慢慢下車不就可以了嗎?
啊,恆河!
印度人視水為神聖的元素之一。恆河自喜馬拉雅山發源,一路奔流到加爾各答而出海,凡是有水之地,就是印度人的精神場域。而瓦拉納西更是幾千年來,印度哲學、文化、神話和藝術的集大成所在。印度教徒在有生之年,都極渴望來此聖地朝聖、沐浴淨身、祈福和祈禱,甚至死後在恆河邊焚化,期望能超升到更好的另一個世界。
長長的恆河岸,有許多的 Ghat(往恆河邊的石階),隨處可見薩都(Sadhu,苦行者)坐在河邊,或冥想或以某種獨特的瑜伽姿勢修行。身上畫了印度教的符號,手執法器,或者全身塗白,長鬚蓄髮,終年以河為伴,誦讀吠陀、瑜伽經文和咒語,也為人消災祈福和解惑。
恆河邊除了來自印度各地的朝聖者之外,也有走江湖的吹蛇人和販賣各式供品的攤販。當然,也有騙子和成群沒有階級的賤民乞丐。更不時有人輕聲向你販售一種令人迷幻的菸品。據說,這種特殊的「菸草」可以讓人經驗到類似「狂喜」的無我狀態。
每天清晨,天剛破曉,我就坐在賣茶人攤子的階梯上,喝一杯熱茶,抵禦冷冽的寒風,等待一丸紅日,從遠方樹叢穿過薄霧而出。賣茶人有個女兒,就叫「恆河」(Ganga),人人都喜歡她的伶俐。茶水燒完了,父親就會喚「恆河!」,活潑的「恆河」就快步走到恆河邊取一瓢水回來。
恆河的上游是日常的洗衣場,中游一大段是比較宗教的,沐浴淨身、祈禱和進行印度教祭祀儀式和舉行婚禮祈福的地方。下游則是觸目驚心的焚屍場,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地焚燒。有些病重或垂死的老人,從印度各地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等待生命的最終,嚥下最後一口氣後,便安然地在恆河焚化,了卻一生的最大心願。
焚屍場
與中游的場域相較,焚屍場肅然靜穆。很多人圍觀著,一具具裹以鮮紅彩布的屍體,被抬到恆河邊浸潤,在祭司唸了經文和咒語後,就放在層層架好的木柴堆上,引火焚燒。空氣中竄流著肉體被燒炙的氣味,夾雜著香料。有時怵然可看到亡者的手、腳或內臟,裸露出來……慢慢地,又被焚燒不見,讓人有種作嘔的生理反應。
大約兩個小時左右,一具完整的肉體,就在火光熊熊之下化於無形。剩餘的一些碎屑,牛或狗就走過去,吃掉了。
沒有人哭泣。只有肅索的靜默。
也沒有悲愴的氣氛,只有怔然與默然蹲坐的親人,目送亡者最後一程。
生者漠然的神情,不知是哀傷、淒然,還是慶幸至親逝於恆河的至福?
圍觀眾人中的我,第一次目睹整個肉體的消逝,只能以驚怵形容,心理隨著一具具軀體將化於無形,慢慢發酵似的醞釀成一股難以名之的震撼與戰慄!一種深層的感觸在內心深處騷動,說不出來是泫然還是無力感。
我想起佛陀傳記中,佛出四門,目睹了人的生命過程中,無可逃離的生老病死……。恆河,似乎把生老病死活脫脫地俱現於眼前啊!
腦海中突然回想起那幅壁畫,皺著眉頭的佛陀,他一天之內看到了生命的四個過程,而那天晚上酒酣歡愉之後,他,到底看見了什麼?深思著什麼?
雲遊師父
天色漸暗,穿過窄窄的小巷子回到民宿。樓下的餐廳早已聚集人潮。大家互相交流著,也分享著印度的所見所聞,對印度食衣住行的資訊交換和印度觀感的熱烈討論,甚至包括藝術的、宗教的、形而上的和哲學的。有時,從某人得知某個地方的特殊景觀,或你將要前往的目的地的旅行心得,比看旅遊指南還要真實和實用。幾近客滿的餐廳,我隨意找到一個空位,英語不甚流利的我,只能聆聽多於討論,從一些知道的單字中臆測旁人討論的印度經驗。
有人提到位於瓦拉納西附近的小城,阿逾陀(Ayodhya),發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衝突事件。而討論著宗教的本質時,其中一個人說到近代的開悟者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我隨即插話說:「啊,我來印度前,讀過克氏的書,也看過奧修(Osho)談印度教的《奧義書》。」
這時,座中一位時而參與討論時而沉默聆聽的長者突然問我:「你有靜坐的經驗嗎?」
「有的。」我說:「在我青少年的時候,每天晚上練完拳回到家,我總會靜坐一會兒,再入睡。」
「你可以告訴我,你的靜坐見解嗎?」那個人說。
我沉默片刻,想了一下。這時,全部人似乎都擱下剛剛熱烈的交談,等著我的回答。我說:「嗯……每次靜坐完,身體暖暖的,很舒服……心裡比較安靜。看事物的方式也變得不同,周遭的世界看起來比較寧靜……」
他聽完我簡單的描述,沉默一會,然後拿起桌上的糖罐子,說:「你說的靜坐,」然後指了指糖罐子,「只在罐子外面打轉,」他隨即伸手抓起罐子裡的一把糖,繼續說道,「裡面的糖,你還沒嚐到!」
他放下糖罐子後,說:「你提到克里希那穆提、奧修,表示你對追求真理有些興趣。他們對真理都有革命性的見解。」
又是一陣沉默。
「過兩天,我要旅行到菩提迦耶。你來找我,我教你靜坐。」
他的話有種斬釘截鐵的堅定,一種強大的說服力和氣度!絲毫不予人接受或拒絕,是或否的考慮。於是,我點了點頭。
那天晚上,我無法入睡。
好似被一根棒子重重擊打的棒喝,心中有種不安交纏著。心裡想,所謂靜坐,好像並非靜靜坐著、不想事情,這麼簡單而已,背後似乎蘊藏著什麼大道理?輾轉難眠,我翻身起來試著靜坐,但心中千頭萬緒,無數的思緒念頭雜亂升起,絲毫不受控制。煩亂的念頭使我難以坐下去,睜開雙眼,心想,「這個我不知道的大道理,到底是什麼呢?」
摘自《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
遇見雲遊師父
他指著桌上的糖罐說:「你說的靜坐,只在罐子外面打轉,」
接著抓起一把糖繼續說:「裡面的糖,你還沒嚐到!」
啟程去印度前,跟優劇場的劉若瑀談好,一、兩個月的旅程結束後,回到台灣,我們發展一齣有關擊鼓的作品。但在飛往加爾各答途中,心中卻隱約覺得,有些「什麼事」會在前方等著發生。
儘管準備的旅費不甚充裕,我開始覺得不確定歸期,也讓自己不要有確實的歸期。
加爾各答的 Sudder Street,是背包客聚散之地,殘破而垃圾滿地的街道,混雜著各種交通工具,人力車、腳踏車、英式的舊款汽車、電動三輪車等,擁擠的...
作者序
【自序】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 / 黃誌群,本書作者
如果旅行是人一輩子的養分,那麼,印度行旅於我,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
年輕時,不論工作、巡演,還是自助旅行,我去過很多地方。瓜地馬拉的提卡爾(Tikal)、布拉格、首都中的首都─巴黎、非洲馬拉威的蒼茫荒原、約旦的沙漠等等奇風異景之地。惟有印度,卻直指生命。
至今猶然不明,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地方,對於生命之超越仍然如此熱中?即使現代印度趕不上現在的潮流,她的精神卻是當代的前衛糧食,她似乎一直如此。從古,其思潮即流布中國、東南亞、歐洲,遠至印尼的婆羅浮屠、峇里島,近則影響美國的嬉皮、披頭四……。
印度總讓人對生命產生反思和衝擊,髒亂、失序、擾攘、貧窮,卻產生出精緻的藝術、高度的精神思維,強烈的反差,強烈的思索!也正因如此,佛陀才會在印度出世,泰戈爾才會寫出超越世情、充滿愛的篇章吧。也許,很多的不凡,是在矛盾、衝突交織中,才能烹煮出來。
泰戈爾的吉檀迦利有句詠唱,予人深思:「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這句話如同二十年來進出印度的最好注釋,書寫整理這本書時的諸般感受和體會一一浮現眼前,並且,再活一次。
藝術的高度,來自生命的高度。藝術雖然必須在技術上琢磨鍛鍊,卻又須超然脫之,因此,行腳參訪、旅行,就成了閉門造車之外的必要。而印度,正是一個顛覆常人價值觀與世情的地方,我每次去,如果時間夠長,心境上總有層層推進攀越的感覺。
印度,是人一生中值得去一次的地方。當你身處此土,她會一再一再顯示給你看,生命何其矛盾、荒謬!我們可能會深深思索,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許,深思中,會有一番翻轉。
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
這本書的付梓,感謝汝汶的整理;感謝林懷民老師在我第一次赴印度時,贊助部分旅費;
感謝林谷芳老師道藝的拈提,那段跟他上課的日子,讓我識得門內風光;
感謝劉若瑀,我的妻子,在藝術上多所激勵;
更感謝在路上第一個指引者,雲遊師父,以此書獻給他。
摘自《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自序
【自序】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 / 黃誌群,本書作者
如果旅行是人一輩子的養分,那麼,印度行旅於我,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
年輕時,不論工作、巡演,還是自助旅行,我去過很多地方。瓜地馬拉的提卡爾(Tikal)、布拉格、首都中的首都─巴黎、非洲馬拉威的蒼茫荒原、約旦的沙漠等等奇風異景之地。惟有印度,卻直指生命。
至今猶然不明,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地方,對於生命之超越仍然如此熱中?即使現代印度趕不上現在的潮流,她的精神卻是當代的前衛糧食,她似乎一直如此。從古,其思潮即流布中國、東南亞、歐洲,遠至印尼的婆羅...
目錄
推薦序:道藝交參 ──一個行者的直參自述 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
自 序: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黃誌群
01聽到印度
印度,是極端的!
有些人去了一次,就永遠不想再去。
有一種人,去了一次,就終其一生,一次又一次地常常回去。
02遇見雲遊師父
他指著桌上的糖罐說:「你說的靜坐,只在罐子外面打轉,」
接著抓起一把糖繼續說:「裡面的糖,你還沒嚐到!」
03活在當下
我不能教你如何聽,如何看,如何感受,
我只是告訴你,打開耳朵,打開眼睛,打開你的心,打開你自己。
放下過去、現在、未來,一個片刻接一個片刻地真實活在當下。
04你從哪裡來?
世間有許多不平等,有人叱吒一世,有人賤微一生,
只有死亡,對每個人都平等。
但,生命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呢?
05菩提迦耶
有時看似良善的行動背後,
動機卻可能出自脆弱、虛榮、恐懼、殘暴、占有,和欲望……
猶如化了裝、戴了面具的魔鬼。
06帶優人去印度
回到熟悉的生活,卻覺得自己像個陌生人。
我告訴團員印度的經歷,
大家似乎覺得過於離世、偏離社會及生活常軌……
07頭腦停止了
念頭不見了,頭腦停止了,身體內外安然鬆軟,
享受自己,也享受當下……
頭腦中央出現一個明亮的小點,像「一隻眼睛」……
08木柵 老泉山
千里之遙,始於當下一步,
正如雲腳的過程,目標雖然在遠方,但終究會到達。
09重回印度
我體悟到,
「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
而只有「技術」,也不會有「藝術」!
10變成一隻鸛
如果我心裡是一片黑暗,如停電的暗室,
我怎麼看呢?
就算努力想看,也看不到啊!
11空愛不二
考山路的喧囂與莊嚴可以並存,
行腳托缽僧的道場與紅塵不即不離,
彼此同在,卻也不覺悖離妨礙。
12優人傳承
在長時間雲腳中,心漸漸安於當下步履,
十幾天後演出「聽海之心」,
這批繼承的團員,開始創造出屬於他們的「聽海之心」了。
13再見印度
站在蜿蜒的恆河邊,
從上游到下游,從宗教到生活,
一一俱現生命的眾多面相。
人的一生就在恆河裡濃縮示現……
推薦序:道藝交參 ──一個行者的直參自述 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
自 序: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黃誌群
01聽到印度
印度,是極端的!
有些人去了一次,就永遠不想再去。
有一種人,去了一次,就終其一生,一次又一次地常常回去。
02遇見雲遊師父
他指著桌上的糖罐說:「你說的靜坐,只在罐子外面打轉,」
接著抓起一把糖繼續說:「裡面的糖,你還沒嚐到!」
03活在當下
我不能教你如何聽,如何看,如何感受,
我只是告訴你,打開耳朵,打開眼睛,打開你的心,打開你自己。
放下過去、現在、未來,一個片刻接一個片刻地真實活在當...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