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媒體無距離的即時性溝通與連結方式,大幅造就了當代人「獨處」的個人化社會狀態。面對數位媒體正重新設定我們的一切,並大幅改變認知、感受、思考以及群居方式的此刻,我們正遭遇群眾動員與行動者、公共論述、資訊倦怠,以及敘事意義逐漸消失等問題。本書以簡明扼要的論點揭示了當代群眾所面臨的危機,並引領我們對此做出更為深刻的反思。
商品特色
目前於全球、乃至華文圈都相當受到矚目的韓裔德國思想家韓炳哲(Byung-Chul Han)一系列針對當代社會問題所做的批判之一,其以精確簡練的文字提示出當代人們受到數位媒體影響所可能產生的行為與思考上的質變。
作者簡介:
韓炳哲(Byung-Chul Han)
1980年代曾在韓國首爾學習冶金學,之後於德國弗萊堡及慕尼黑研讀哲學、德國文學與神學,1994年獲得弗萊堡大學(Universität Freiburg)博士學位。曾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德國卡爾斯魯爾藝術與設計大學(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Karlsruhe (HfG),以及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目前則於柏林藝大兼任。
韓炳哲的論點清晰簡明練,其輕巧明快的書寫風格廣受好評,包括《倦怠社會》(Müdigkeitsgesellschaft, 2010)、《暴力拓樸學》(Topologie der Gewalt, 2011)、《透明社會》(Transparenzgesellschaf, 2012)等著作,都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譯者簡介:
王聖智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研究英語碩士學程兼任助理教授(全英語授課)。著有Transatlantic Space Politic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bove the Clouds (London: Routledge, 2013)及國際期刊論文與專書篇章。譯有《如何看懂雕塑》、《策展人指南》、《藝術史學的世界觀》與《激進美術館學:當代美術館的當代性》。現為眾多藝術、學術與政府機構特約譯者(英文、德文),並提供文件編修服務(留學申請文件、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網站:http://readerptsacc.blogspot.tw/
章節試閱
憤慨社會
憤慨的浪潮(Empörungswellen)能夠有效動員並凝聚注意力;然而,它們相當不穩定而且易變,所以不適合用於形塑公共論述與公共空間。它們過於不可控制、不可預測、多變、轉瞬即逝,以及無定形。它們會突然擴張,但也迅速消散。這項特點近似於「聰明暴民」(Smart Mobs)。它們缺乏建立公共論述不可或缺的穩定性、恆定性,以及連續性,因而無法整合到穩定的論述脈絡當中。當人們面對不符合社會價值或政治價值的事件時,憤慨的浪潮通常會應運而生。
憤慨社會亦為醜聞社會。它缺乏自制力與儀態。憤慨浪潮特有的反抗態度、歇斯底里,以及乖張偏執,不容許得體的、客觀的溝通、對話與論述。然而,儀態卻是構成公民社會的要件,距離亦為公民社會成形之所需。此外,憤慨浪潮也很少顯示出對其所屬群體的認同。如此一來,它們便無法形成關心自身所屬社會的穩定群體。所謂憤慨的公民,關心的其實是他們自身,而非其所屬的社會。因此,這類群體很快便會解散。
史詩《伊利亞德》(Ilias)開卷首字為「mēnin」,亦即憤怒。「憤怒——女神啊!吟詠佩琉斯之子阿基里斯的憤怒吧!」此乃西方文化敘事之濫觴。在此,憤怒是可吟詠的,因為它承載著《伊利亞德》的敘事,並將其結構化,賦予它靈魂、生命力與韻律。憤怒本身是絕佳的行動媒介,而《伊利亞德》本身即為一首憤怒之歌。這種憤怒是敘事性的、史詩般的,因為它能夠引發特定的行動。這裡所謂的憤怒,截然不同於憤慨浪潮所隱含的情緒。數位時代的憤慨無法被吟詠。它既無行動能力,亦無敘事能力。反之,它是一種無法發揮強大行動力量的情感狀態。當今社會普遍快速耗散的特性,使得史詩般的憤怒能量難以出現。這裡所強調的憤怒,不僅是一種情感狀態,同時也是一種打斷現狀、讓新狀態得以開始的能力。這便是它創造未來的方式。今日的憤慨群眾既相當易變,又如一盤散沙。他們缺乏行動所需的質量,亦即吸引力。因此,他們無法創造未來。
憤慨社會
憤慨的浪潮(Empörungswellen)能夠有效動員並凝聚注意力;然而,它們相當不穩定而且易變,所以不適合用於形塑公共論述與公共空間。它們過於不可控制、不可預測、多變、轉瞬即逝,以及無定形。它們會突然擴張,但也迅速消散。這項特點近似於「聰明暴民」(Smart Mobs)。它們缺乏建立公共論述不可或缺的穩定性、恆定性,以及連續性,因而無法整合到穩定的論述脈絡當中。當人們面對不符合社會價值或政治價值的事件時,憤慨的浪潮通常會應運而生。
憤慨社會亦為醜聞社會。它缺乏自制力與儀態。憤慨浪潮特有的反抗態度、歇斯底...
作者序
「淚如泉湧,吾復歸大地。」
——《浮士德》
媒體理論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鑒於電子媒體的迅速發展,在1964年做出下列評論:「電子科技已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而我們卻對它與活字印刷術相遇所激盪出的火花麻木不仁、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默不出聲。」這像極了今日人們面對數位媒體的情況。這種新媒體正在重新設定我們的一切,而我們卻未能徹底掌握此種正在進行的根本性典範移轉(Paradigmenwechsel)。人類在數位媒體身後蹣跚而行,任由它在我們渾然不覺的情況下,大幅改變我們認知、感受、思考,以及群居的方式。
如今,人們為數位媒體痴狂,但卻無法充分評估此種狂熱的後果。這般盲目與癡迷,便導致吾輩今日遭遇之危機。
「淚如泉湧,吾復歸大地。」
——《浮士德》
媒體理論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鑒於電子媒體的迅速發展,在1964年做出下列評論:「電子科技已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而我們卻對它與活字印刷術相遇所激盪出的火花麻木不仁、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默不出聲。」這像極了今日人們面對數位媒體的情況。這種新媒體正在重新設定我們的一切,而我們卻未能徹底掌握此種正在進行的根本性典範移轉(Paradigmenwechsel)。人類在數位媒體身後蹣跚而行,任由它在我們渾然不覺的情況下,大幅改變我們認知、感受、思考,以及群居的方式。
如今...
目錄
1.序
2.缺乏尊重的社會
3.憤慨社會
4.群集
5.去媒介化
6.聰明的漢斯
7.遁入圖像
8.從行動到手指頭
9.從農夫到獵人
10.從主體到計畫
11.大地法
12.數位幽靈
13.資訊倦怠
14.代表制的危機
15.從公民到消費者
16.生活全紀錄
17.精神政治
1.序
2.缺乏尊重的社會
3.憤慨社會
4.群集
5.去媒介化
6.聰明的漢斯
7.遁入圖像
8.從行動到手指頭
9.從農夫到獵人
10.從主體到計畫
11.大地法
12.數位幽靈
13.資訊倦怠
14.代表制的危機
15.從公民到消費者
16.生活全紀錄
17.精神政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