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為了吃,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而看似平凡、被忽視的菜單,其實蘊含著不凡的故事。十九世紀中葉以前,只有極少數的菜單用文字保存下來,本書藉由各種資料拼湊,如日記的內容、廚房的指示,甚至包括對古人牙菌斑的研究資料整理出75份菜單,讓本書成為一本隨心點選、嘖嘖稱奇的菜單之書。
▲ 1870年巴黎圍城,竟讓動物園的動物成為桌上佳餚?
▲ 黛安娜王妃的婚宴與哈利王子的婚宴哪一場比較平民化?
▲ 「素食」是女權鬥士們理想選擇?
蛤!菜單裡有這種菜?
象肉清湯、百鼠朝貓、狼腿佐鹿肉醬汁、獨角鯨肉佐白葡萄醬
還有!?
剝皮、留羽、鍍金嘴—— 皇家孔雀大餐 !!
人為生存而吃,也為慶祝而吃,一份精心設計的菜單可能擁有政治的意涵 ,也可能是拉近多元階級的良方,如何透過菜單帶您重回不同時刻的歷史現場?
《看菜單,點歷史》,一本超過上百種的菜品珍奇櫃,吃不吃的下去已經不是重點,就讓我們為您端出一盤盤驚喜的饗宴,翻開的每一頁都讓您呼聲連連!
-驚呼推薦-
毛 奇|飲食文化工作者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鄭俊德|百萬粉絲團「閱讀人」主編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依筆畫排序)
-各方好評-
「這些菜餚是改變世界的目擊者,把時空切面濃縮成一張菜單。」-毛奇
「用文字享受垂涎欲滴的美食饗宴,用眼睛吃下歷史上充滿意義的經典料理」-鄭俊德
「有品味的『吃貨』一定會和我一樣愛上這本書,因為它讓你內外都充滿『吃不停』的活力。
」-宋怡慧
「本書構想絕妙、研究扎實,讀來樂趣無窮。」BBC第四電台《廚房很有事》(The Kitchen Cabinet)節目,安妮‧格雷(Annie Gray)博士
「文筆出色,帶給人純然的閱讀享受,就算是對食物沒那麼興趣的人,也是絕佳贈禮。」知名飲食作家馬克‧尼亞哥諾(Mark Diacono)
作者簡介:
文森‧富蘭克林(Vincent Franklin)
在父親位於哈沃斯(Haworth)的小餐館長大。他是劇場和影視演員,扮演過最知名的角色是政治驚悚劇《內政保鑣》(Bodyguard)裡的麥克‧崔維斯(Mike Travis),和政治喜劇《幕後危機》(The Thick of It)裡的公關達人史都華‧皮爾森(Stewart Pearson)。他也曾演出羅素‧戴維斯(Russell T Davis)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的劇情影集《小黃瓜》(Cucumber)。
亞力‧強森(Alex Johnson)
自二〇〇七年起任職於《獨立報》網路團隊,並著有多本書籍,包括《作家的寵物》(Writer's Pets),《書單之書》(The Book of Book Lists),《架上人生》(Shelf Life),《繞著世界逛書鎮》(Book Towns),《書架的世界》(Bookshelf),《圖書館不思議》(Improbable Libraries),以及《小屋工作法:另類工作空間革命》(Shedworking: The Alternative Workplace Revolution),和文學紙牌桌遊《作家遊戲》(The Writers Game)。
文森和亞力住在同一條街上,每逢星期三,他們都一起打撞球。
譯者簡介:
林凱雄
三腳渡人。英文/法文譯者,自由撰稿人。譯有《改變世界的100本書》、《義大利料理地圖》、《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等書。
各方賜教、工作聯絡信箱:linsulaire.ft@gmail.com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東方快車上的晚餐〉
1884年4月17日,巴黎至君士坦丁堡
1883年,工程師企業家喬治.奈吉麥克(Georges Nagelmackers)啟運一列高級火車,服務對象是想舒服、享受地橫越歐洲的富裕旅客。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很快成為奢華的代名詞,列車使用十九世紀晚期最炙手可熱的科技,為乘客提供中央暖氣、煤氣燈與熱水。基本上,這就是一座架在車輪上的五星級飯店。
東方快車的大手筆裝潢也包括餐車車廂在內,牆面以鑲嵌在古巴桃花心木框裡的玻璃壁板裝飾,是法國知名玻璃設計師雷內.拉利克(René Lalique)的心血結晶,天花板鋪了西班牙哥多華(Cordoba)的浮雕皮革,牆上掛著織錦畫,餐桌的桌巾是白色錦緞,上面擺著精心折疊的餐巾、水晶杯與銀製餐具。《泰晤士報》(The Times)駐巴黎特派記者亨利.歐沛.德.布洛維茲(Henri Opper de Blowitz)搭乘了首發列車,並寫下一系列親身體驗報導。他將東方快車的餐車與宴會廳相提並論,還提到餐車的窗簾會特意在火車離站前拉起,讓月台上的觀眾看看自己錯過了什麼。
布洛維茲也對車上的菜單印象深刻,上面的菜餚都是由餐車底端的狹小廚房在列車行進間烹調。他說這些菜單「一份比一份豐富雅緻」。然而,那些煞有其事的法文詞彙所代表的菜餚,對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恐怕有點像嬰幼兒食品─「日本珍珠」(Perles du Japon)是西米露,「英式馬鈴薯」(Pommes à l’anglais)是水煮馬鈴薯,「焗烤花菜」(Chou-fleur au gratin)是花椰菜拌乳酪。
不過,這份菜單也出現了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筵席鎮桌主菜之一:花園牛排(Filet de boeuf jardinière)。這是法式高級烹飪(Haute cuisine)的經典菜色,例如1897 年在紐約華道夫酒店(Waldorf)舉行的布萊德利-馬丁舞會(Bradley-Martin Ball),是一場極盡奢華之能事的盛宴,花園牛排也名列舞會菜單之上。大塊菲力牛肉裹上肥豬肉片燒烤,再淋上醬汁、盛放在長碟中,肉塊通常會用一種特製的烤模墊高或疊在米飯上以增添氣勢,周圍再交錯擺上不同顏色的蔬菜(「花園」常以花椰菜、紅蘿蔔和四季豆等等代表)。所有食材最後會串在有華麗叉頭的專用肉串叉上(法文稱Hatelet 或Attelet),佐法式伯那西醬(Béarnaise sauce)享用。東方列車的菜單在二十世紀繼續讓人嘆為觀止。在1907年,乘客的一餐會從松露炒蛋開始,接著是肥肝肉凍與奧地利施蒂里亞(Styrian)烤鴨。到了1925年,他們也能享用法式烹飪經典的蜜餞冰淇淋(glace plombières),顧名思義,主角是綴滿蜜餞的冰淇淋(類似現代的什錦水果口味),一球球疊在巨大的金屬模子裡端到客人面前。東方快車也嘗試以食物反映列車行經的地理位置,例如在通過匈牙利時供應該國特產的托卡伊葡萄酒(Tokay)。據說,廚師如果用盡了車上的某項食材,會把請購項目寫在紙條上再塞進挖空的馬鈴薯,等列車進站時拋給駐站員工,他們會負責確保火車在下一站補貨。
東方快車在多年間數度改頭換面,美國旅遊作家保羅.索魯(Paul Theroux)於1975年上車時,失望地發現那時已經完全取消餐車了。它在2009年發出最後一班夜車,畫下句點。現今取而代之的是民營的威尼斯辛普倫東方快車(Venice Simplon-Orient Express),不只復刻了古色古香的餐車車廂,目前的菜單上也仍有雞肉料理,不過在1884年常見的水芹配菜已不復見,雞肉則改以羊肚菌醬汁(Morel sauce)煨煮。除此之外,如果你手頭有490歐元閒錢,也能來一客50公克的法國貝多香牌(Petrossian)貝魯嘉鱘魚子醬。
〈鐵達尼號最後的菜單〉
1912年4月14日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郵輪自英國南安普敦啟程,先後航向貝爾法斯特與紐約。到了航程的第四天,也就是船難發生的前一夜,船上廚房仍端出了愛德華時代聞名於世的豐盛料理,至少在頭等艙是如此。
鐵達尼號的三個艙等截然不同,不只菜單內容(三等艙是稀粥,頭等艙是肥肝),菜單設計也有極大差異。頭等艙與二等艙菜單是彩色印刷,而且每餐各有不同菜單。三等艙只有一份黑白印刷的菜單,餐餐一模一樣。
從菜單指稱每日各餐的用詞也能看出社會階級差異。在三等艙,「晚餐」是在其他乘客享用「午膳」時的中午供應。至於三等艙吃「簡餐」時,頭等艙乘客則安坐在桌前享用十一道菜的「晚餐」。直至今日,這些用詞仍在畫分階級差異、挑起社會偏見。「宵夜」對有些人來說是少許乳酪配蘇打餅,或是以維多麥(Weetabix)穀片打發,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在古色古香的雅家爐(Aga)旁進行的休閒社交活動。
在所有菜單裡,也唯有三等艙的寫有指示,告知乘客如何客訴食物、服務或「不文明行為」。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為何認為這些指示有其必要,我們並不清楚。或許他們認為頭等艙與二等艙乘客在外用餐的經驗豐富,知道不滿意時該怎麼做。又或許,他們認為三等艙獲得的服務水準比較有可能惹來客訴。也有可能,他們認為下層甲板的食客要是不滿意,或許會訴諸比較激烈的表達方式。
一直以來,航船上吃得到的食物主要取決於當時的防腐與儲藏技術。即使在1912 年,鐵達尼號下層甲板的菜單上仍有「客艙餅乾」(Cabin biscuit),也就是硬口糧餅(Hard tack)的委婉說法。這是一種混合麵粉、水、鹽與少許油脂製成的食品,幾乎永遠不會變質,能儲放數月甚而經年不壞,自十字軍時代以來就是海員的必備品。同一時間,在頭等艙的餐廳裡吃得到生蠔。到了航程第四天,鐵達尼號還能供應這種極易腐壞的雙殼類海鮮,都是因為船上內建了龐大的冷藏系統和製冰機。
這些機具也為各個獨立儲藏室輸送冷氣,裡面分門別類地存放羊肉、牛肉、乳酪、魚類、野味、礦泉水、香檳,甚至還有花卉,並且依儲藏品所需冷卻到最適溫度。諷刺的是,鐵達尼號也裝設了一個高效冷卻系統,專門用於製冰。在今天,世界各地的餐廳與供餐俱樂部,都會為迷戀鐵達尼號的食客重現頭等艙的餐飲體驗,甚至包含多艘遠洋郵輪在內(似乎沒有人重現三等艙的菜單就是了)。不過,假使你真想珍藏一份原版菜單,花費恐怕要比登上頂級環球郵輪還高。2015年11月在德州的達拉斯市,一份鐵達尼號的菜單在某場高級拍賣會中以118,750 美元成交。
〈英王喬治四世的加冕宴〉
1821年7月19日
1815年6月,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贏得滑鐵盧之役,從那時起,說英國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並不為過。英王喬治四世亟欲藉由他在1820年的加冕典禮彰顯此一事實、把拿破崙1804 年的加冕典禮比下去,而成果或許可謂英國歷史上最奢華無度、昂貴且荒唐的一次加冕典禮。
這場典禮在西敏寺舉行的儀式長達5小時。喬治從一道架高且罩有篷頂的走道抵達會場,身披下擺長8公尺的貂皮絲絨袍,由數百名朝臣與僕從簇擁隨行,而且他們全穿著向都鐸王朝致敬的服飾。就連深具歷史意義的聖愛德華王冠對喬治來說都不夠好,他訂製了一頂新王冠,上面鑲著價值數千英鎊的珠寶,不過這些租用珠寶在國會拒絕買單後又全數取下、歸還商家。儀式結束後,緊接著是在國會大廈西敏廳舉行的一場舉世無雙的盛宴。等到威廉四世(William IV)在1830年繼承皇兄的王位時,決定不辦任何筵席,由此可見這場加冕宴耗費了怎樣巨資。從此以後也再沒有任何君主舉辦過類似的宴會。
這場宴會的食物量大得令人難以置信,也解釋了喬治四世在十年後過世時的腰圍為何成長到125公分。羅伯特.惠施(Robert Huish)在他於1821 出版的《喬治四世殿下加冕禮紀實》(An Authentic History of the Coronation of His Majesty King George the Fourth) 一書中記載道,這場宴會總共用了3,375公斤牛肉、1,120公斤羊肉,以及1,600隻雞─就只為了300位賓客。這表示每人能享用超過11公斤牛肉、將近4公斤羊肉和五隻雞。每位賓客在大口吃肉的同時還能暢飲好幾瓶香檳,現場備有的波爾多與勃艮第紅酒也等量齊觀。
席間最輝煌奪目的菜色是一枚重達5公斤的鳳梨,由登比爵士(Lord Denbigh)和奇切斯特爵士(Lord Chichester)擔綱雕刻這只甜膩的龐然大物。喬治時代的英國人對鳳梨情有獨鍾─從門柱雕刻到陶瓷器彩繪,都能見到這種水果的蹤影。不論是在英國國內種植或自海外成功進口鳳梨,成本都非常高昂,所以只有最富裕的階級享用得起。常有人傳說,當時財力沒那麼雄厚的家庭可以租用鳳梨作為晚宴的主裝飾,隔天得原封不動地歸還,以便水果商再次出租。雖然沒有憑據佐證,不過大家會對這個傳說信以為真,也可見鳳梨曾是多麼罕見且獲人珍視。
不過,在場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口福。西敏廳特別為這個場合建造了環廳的二樓迴廊,男賓的妻子與家人只能在那裡觀看宴會進行。這群觀眾看著腳底下的美食饗宴持續進行好幾小時,肚子開始餓得受不了。據說席間至少有一人拿手帕包住閹雞,拋給他在迴廊上捱餓的家人。那些妻子沒有受邀,是因為喬治四世與他的皇后布倫瑞克的卡羅琳(Caroline of Brunswick)感情失和,而他不想讓人注意到他的妻子沒有出席。這位新任國王擔心皇后會在他的大日子不請自來,甚至聘請了職業拳手打扮成男僕在場外巡邏,以阻止卡羅琳到場。
我們倒也不用太同情這群只能作壁上觀的人,他們都是受益於1815年《穀物法》(Corn Laws)的地主。這部法案刻意調高他們作物的價值,麵包價格也隨之飛漲,導致全國遍地是飢荒、抗議與暴動。在麵包漲價的同時,工業城市的薪水卻降低了,從拿破崙戰爭返鄉的大批軍隊人力,又將已然微薄的薪資壓得更低─喬治四世之所以能戰勝法國,又有戰利品用於支付這場加冕宴,都是這些士兵的功勞。
【內文試閱】
〈東方快車上的晚餐〉
1884年4月17日,巴黎至君士坦丁堡
1883年,工程師企業家喬治.奈吉麥克(Georges Nagelmackers)啟運一列高級火車,服務對象是想舒服、享受地橫越歐洲的富裕旅客。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很快成為奢華的代名詞,列車使用十九世紀晚期最炙手可熱的科技,為乘客提供中央暖氣、煤氣燈與熱水。基本上,這就是一座架在車輪上的五星級飯店。
東方快車的大手筆裝潢也包括餐車車廂在內,牆面以鑲嵌在古巴桃花心木框裡的玻璃壁板裝飾,是法國知名玻璃設計師雷內.拉利克(René Lalique)的心血結晶,...
作者序
【導讀】
〈前言〉
說菜單不過是條列菜餚的清單,實在太小看它。從人類初登世界舞台到現代,這些平凡且往往被忽視的物品,其實蘊含不凡的故事。透過菜單,我們得以一窺鋪張與撙節、遷徙與同化、戰爭與征服的種種場面。
英文的「菜單」(menu)源於法文,意指「小」或「詳細」的東西,再上溯到更古老的拉丁字源minutus,是指稱尺寸縮減過的物品。4 千年前,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陶板上擬出神聖的菜單,用於祭神(這些神顯然享用了烤山羊、蛋糕與大量的鹽,同時佐以豐沛的酒漿)。在中國,特殊節慶的菜單見於宋朝時期,例如某位半匿名的北宋官員寫於十二世紀的回憶錄《東京夢華錄》,裡面就記載各式令人嘆為觀止的菜餚。歐洲最早的菜單出現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在超大開數的紙張上,用細小的字體印了密密麻麻數百道菜,有如報紙分類廣告欄的原型。
從那時起,我們看到了裝飾華美的菜單卡、有專屬皮革裝訂且綴以流蘇的菜單、手寫菜單、兒童菜單,甚至還有可以吃的菜單。人們開始醒悟到,菜單就跟足球卡、明信片與電影海報這些其他的短效印刷品一樣,讓我們有機會用從未想過的方式了解過去。人為生存而吃,也為慶祝而吃。不過,這不完全是一本關於食物的書─這本書是想帶讀者了解,關於全球歷史上的某些時空,這些瞬息間留下的烹飪紀錄能告訴我們些什麼。
要從超過四萬年的歷史取材,衡量哪些可用,哪些又得捨棄,並刪修到只留最精彩的部分,這實在不容易。沒錯,奢糜到荒謬的皇家盛宴必不能少,不過我們的眼光遠更為寬廣。從阿茲特克文明的食人習俗到瑞士的素食主義者,從人類在太空中吃的第一餐到鐵達尼號上的最後一餐,本書接下來的篇章甚至包含了從未在現實中被烹煮與享用的餐點─在狄更斯的《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裡,克拉奇(Cratchit)一家人就只在小說的字裡行間慶祝的耶誕節。
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只有極少數的菜單以文字記錄下來,所以說,比較晚近的菜單或許會伴隨鹽罐和胡椒罐出現在餐桌上,不過本書收錄的其他菜單則是藉由各種資料拼湊出來的,從廚房接獲的指示到日記中的記述,甚至還包括了對古人殘骸上的牙菌斑所做的科學研究。
這一切種種綜合起來,成為一本你可以隨心點選品嚐的菜單之書。關於那些負責烹飪的人、享用餐點的人,以及他們生活的世界,本書揭露了其中各種出人意料、稀奇古怪,或者單純令人震驚的點點滴滴。讀過了這本書,你看待鳳梨的眼光將再也不同。
【導讀】
〈前言〉
說菜單不過是條列菜餚的清單,實在太小看它。從人類初登世界舞台到現代,這些平凡且往往被忽視的物品,其實蘊含不凡的故事。透過菜單,我們得以一窺鋪張與撙節、遷徙與同化、戰爭與征服的種種場面。
英文的「菜單」(menu)源於法文,意指「小」或「詳細」的東西,再上溯到更古老的拉丁字源minutus,是指稱尺寸縮減過的物品。4 千年前,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陶板上擬出神聖的菜單,用於祭神(這些神顯然享用了烤山羊、蛋糕與大量的鹽,同時佐以豐沛的酒漿)。在中國,特殊節慶的菜單見於宋朝時期,例如某位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旅行與探險
東方快車上的晚餐
向羅伯特.皮里(可能)成功抵達北極點致敬的晚宴
史考特隊長的耶誕晚餐
鐵達尼號最後的菜單
興登堡號的「百萬富翁之旅」
希拉里與丹增在埃佛勒斯峰上的配糧
月球上的第一餐
協和號創紀錄的環球飛行
國際太空站遠征一號的菜單
第二章:小館與餐廳
英國第一家印度餐廳
炸魚薯條
第一次女性專場午餐
第一家素食餐廳
藍雉茶館
麥當勞餐廳
里昂街角小館
鬥牛犬餐廳最後的晚餐
第三章:皇室與政治
英王亨利八世的肉食日菜單
羅伯特.達德利為伊莉莎白一世舉辦的宴會
英王喬治四世的加冕宴
慶祝阿爾貝托憲法的午宴
婦女自由聯盟的「勝利」晚宴
漢普斯特德共產黨的第一屆年度晚宴
婦女自由聯盟的勝利早餐會
小羅斯福總統與英王喬治六世的國宴野餐
印度獨立之夜
伊朗沙阿的波斯帝國成立2500週年慶典
第四章:盛宴與慶典
巴斯與威爾司主教尼拉斯.巴布威的葬禮菜單
第一屆柏恩斯紀念宵夜
克拉奇家的耶誕節菜單
惡魔島監獄的耶誕節
貓王的喜宴
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的喜宴
第五章:體壇與演藝界
第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晚宴
拳王阿里的塔頂餐廳早餐會ˋ
英格蘭隊的世界盃冠軍慶功宴
蒙提.派森的午餐肉小館菜單
芭比的盛宴
運動選手的菜單
皮克斯的麥片室
第六章:戰爭與和平
威靈頓公爵的滑鐵盧慶功宴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軍伙食
澳洲帝國軍隊第一營的同袍晚餐會
奧斯威辛集中暨滅絕營囚犯的每日「菜單」
皇家餐酒小館的戰時菜單
南北韓高峰會
第七章:遠古與古典時代
尼安德塔人的菜單
冰人奧茨在銅石時代的菜單
門圖沃瑟的墓碑:一名古埃及人的冥餐
邁達斯王的葬禮
維特里烏斯皇帝的敏耐娃之盾
自助晚餐之家
第八章:藝術與文學
海爾瓦沙的喜宴
比頓夫人的18人份晚餐
向狄更斯致敬的記者俱樂部晚宴
河鼠野餐
蘇斯博士的火腿加綠蛋
阿斯泰利克斯周遊高盧/阿斯泰利克斯與盛宴
第九章:宗教與信仰
最後的晚餐
印度錫克教金廟的慈善廚房
阿茲提克的盛宴:人肉玉米粥
第一次感恩節晚餐
十三俱樂部第257回晚餐常會菜單
教宗方濟各的紐約行晚餐
第十章:監獄與組織機關
女士巷濟貧院的菜單
校園營養「晚餐」菜單
羅本島的菜單
佛羅里達州死刑犯的最後一餐
第十一章:新奇與古怪
山繆.皮普斯的「結石宴」
巴黎圍城期間的飲食
諾貝爾獎頒獎宴菜單
密特朗(違法)的最後晚餐
莫多餐廳的可食菜單
世界上第一家狗狗專屬餐廳
宜家家居
前言
第一章:旅行與探險
東方快車上的晚餐
向羅伯特.皮里(可能)成功抵達北極點致敬的晚宴
史考特隊長的耶誕晚餐
鐵達尼號最後的菜單
興登堡號的「百萬富翁之旅」
希拉里與丹增在埃佛勒斯峰上的配糧
月球上的第一餐
協和號創紀錄的環球飛行
國際太空站遠征一號的菜單
第二章:小館與餐廳
英國第一家印度餐廳
炸魚薯條
第一次女性專場午餐
第一家素食餐廳
藍雉茶館
麥當勞餐廳
里昂街角小館
鬥牛犬餐廳最後的晚餐
第三章:皇室與政治
英王亨利八世的肉食日菜單
羅伯特.達德利為伊莉莎白一世舉辦的宴會
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