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城目學陳澄波節稅法池上彰納瓦爾寶典多巴胺長女病季暢銷5折起高能量溝通新聞自由靈媒媽媽讀冊選讀恩田陸吳明益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舌尖上的外交:從幕末到明治,細數日本近代史上最美味的算計

歴史のかげに美食あり 日本饗宴外交史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黑岩比佐子

評價
5收藏
18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317 NT$ 36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購買電子書(固定版型)
7 252
其他二手價
72 260
圖書館借閱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吃飯是政治的手段,外交必定伴隨設宴,
想擄獲對手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檯面上美食佳餚,檯面下勾心鬥角,
近代日本的命運,就在餐桌上決定!

從黑船來航到日俄戰爭,從鹿鳴館到帝國飯店,
從培理、尼古拉皇太子到明治天皇與伊藤博文,
一起起震撼東洋的大事件,一場場令人傷透腦筋的饗宴,
鎖國兩百年的日本,究竟如何打開大門體驗「美食外交」?

明治天皇在一八六九年第一次接待外賓時,由於不熟悉西方社交禮儀,因此避開了正式的午宴和晚宴,選擇在茶屋舉辦下午茶會,首度與外國王族對話;外務大臣井上馨被視為極端歐化主義者,在他一手打造的鹿鳴館中,日本女士首次穿著低胸禮服和外國人跳舞,並享用正統的法國料理;出身山口的首任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偶然在春帆樓嘗到了美味的河豚,不但因此解除禁食令,爾後更指定春帆樓為會場簽署《馬關條約》。
幕末維新時期,日本打開鎖國的大門,也開啟了飲食的交流,在接待外賓時不忘展現國力,要迎合貴客又不失國家尊嚴,於是檯面上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的美味料理,檯面下則是爾虞我詐、談笑用兵的折衝角力──當不吃牛肉的日本人初次遇上不吃生魚片的西方人,在外交饗宴上,究竟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推薦人
洪維揚/「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黑岩比佐子Kuroiwa Hisako(1958-2010)
出生於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學畢業。紀實作家。主要著作包括《「食道樂」的人 村井弦齋(「食道楽」の人 村井弦斎)》(獲得三得利學藝賞)、《編輯 國木田獨步的時代(編集者 国木田独歩の時代)》(獲得角川財團學藝賞)、《麵包與筆 社會主義者堺利彥與「賣文社」的爭鬥(パンとペン 社会主義者・堺利彦と「売文社」の闘い)》(獲得讀賣文學賞)、《沒有聲音的記憶(音のない記憶)》、《明治的女兒(明治のお嬢さま)》、《聆聽不可忘記的聲音(忘れえぬ声を聴く)》等。

譯者簡介: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業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圖解世界5大宗教全史》、《餐桌上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圖解事典》、《切腹的日本史》、《速解日本文化論》等。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