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決問題的老師會尋找方法,甚至創造方法。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
──────────專業推薦以學生為中心,以課文為本位,不受限於數位及城鄉落差,增進教師有意識的課堂教學專業能力,協助學生有能力閱讀、有興趣閱讀、有層次閱讀,這就是MAPS教學法!
MAPS教學法──有意識的備課,產出有意識的教學設計,促使有意識的課堂學習發生,激發課堂外有意識的學習延續──讓教學逾二十年的資深老師踏出舒適圈,走入職涯中最美麗的課堂風景。
✏ 不僅止於「語文科」,這次《夢的實踐2》還要分享「社會科」、「自然科」是如何運用三層次提問設計思維,跨界創發屬於該科的教學設計。
本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本土原創教學法──MAPS教學法的最後一哩路,至此我們看見了MAPS開枝散葉之後的繁花似錦、碩果纍纍乃至落地生根。
♥ 感謝而且慶幸有這麼多教師為了自己課堂裡的孩子踏上勇敢實踐的旅程。
▶什麼是「MAPS教學法」?
MAPS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創教學法,包含4個核心元素:
⦿Mind Mapping(圖像):運用包含心智繪圖在內的多元圖像表格協助學生從檢索到組織訊息,讓思維可見。
⦿Asking Questions(提問):有意識的三層次提問設計,題目本身具有可閱讀性。
⦿Presentation(發表):設計多元跨域發表模式,包含口說、圖表、戲劇等,協助學生梳理內化閱讀歷程。
⦿Scaffolding Instruction(鷹架):透過提問、圖像、發表、同儕等多元工具或策略,搭建並拆除各階段學習鷹架。
不同於其他翻轉教學(Flip teaching),針對臺灣教學現場尚待解決的數位及城鄉落差,MAPS教學法並不強調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在家完成觀看各類型線上學習媒材,亦即MAPS學法課堂並非以全體學生皆具備自學能力為起點,而是強調透過系統化教學設計,引導並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如何學習,唯有如此,課堂外各種形式的學習才會發生。
本書特色
❶「夢N計畫全國講師總召」、「MAPS教學法創發者」王政忠總策劃。
❷已有超過3萬人在臉書社群共同關注「MAPS-教學與提問設計」。
❸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本土原創教學法實踐經驗分享。
❹教學設計涵蓋「語文科」、「社會科」、「自然科」,提供真正跨界思維。
❺預計出版全系列十冊,提供第一線教師各種教學解方。
作者簡介:
▶總策劃──王政忠
臺南人,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蹲點偏鄉24年未曾離開,教育圈熟知的稱號為「山中大叔」。臺灣唯一3項教育界大獎全國首獎得主,著有暢銷書《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我的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及《我有一個夢:一場溫柔而堅定的體制內革命》,策劃《夢的實踐》系列作品。
2013年,自創MAPS教學法,臉書社群「MAPS-教學與提問設計」已有超過3萬名成員,可線上收看其每一天每一節的課堂實錄。
2015年,在臺灣發起教師專業自主工作坊──「我有一個夢」。迄今,已有超過3萬4千名教師利用週末參加一系列的工作坊研習。亦即全臺有超過1/5的教師,在這個「夢」裡學習接觸多元而創新的教學法。
2017年,改編自其人生故事的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在臺上映。
2018年起,接受MOXA基金會贊助,每年培訓80個MAPS教學法中小學種子教師,此書即是第二屆種子教師中的13個學員所記錄為期一年以上的課堂實踐歷程。
▶作者群陣容──第二屆MAPS種子教師
(以下依篇目順序排列)
洪品薇
畢業於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喜歡美術設計、手作、寫字。因為遇見了MAPS,教學功力得以提升,於是開啟屬於自己的教學心法,願能一直溫柔而堅定地持續實踐,當孩子的寶石探勘者。現任教於高雄市鳳山區過埤國民小學。
李珮琪
取得教師資格後沒有去當老師,反而先成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當了七年的全職家庭主婦,才戰戰兢兢重返教育職場,在各領域加倍努力學習,緊追落後的進度。擔任代理教師六年後,下定決心考教甄,並一鼓作氣考上,期許自己能永保熱忱、莫忘初衷。現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楊巽堯
將班級形塑成公司的夢想家。喜歡旅行的悸動,喜歡文字的溫暖,喜歡面對人生每一次挑戰。縱然未知的恐懼總把自己帶入黑暗;然而始終堅信的是,只要將視線義無反顧地投向遠方,另一邊更寬廣、更遼闊的地方,永遠等著自己再出發。現任教於臺南市山上區山上國民小學。
吳念周
熱愛閱讀,透過閱讀領略不同的風景,將不同的風景帶進教室與孩子進行對話;熱愛教學,透過教學結合創意的想法,將創意的想法帶進教室刺激孩子思考。自詡身為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只為讓孩子每天都比昨天更不一樣。現任教於嘉義縣布袋鎮景山國民小學。
李笙帆
以水的姿態,溫柔而堅定的決心,來實踐教育愛的初衷。喜歡沐浴在書香及音樂當中,致力於語文及閱讀教學。盼望學生能感受文學的美好,共享閱讀的樂趣,永保熱愛學習及良善的心。現任教於高雄市三民區十全國民小學。
陳佳慧
未語先笑,有一雙會笑的眼睛。對教學充滿熱情,喜愛設計主題課程,探索教學的多樣貌;樂於分享教學的光與熱,因此擁有很多好夥伴。曾與夥伴獲得二○一九《親子天下》教育創新一百的榮譽。現任教於桃園市八德區大忠國民小學。
張涵瑜
土生土長農業首都人。在古典與現代文學中悠遊,卻在現實與理想中煎熬。有著豐腴的理想,但常被現實輾壓成碎片,只好撿拾生活的小確幸。努力在理想與現實的鋼索上,取得平衡,勇敢向前。現任教於雲林縣立斗六國民中學。
江筱潔
員林市人,中興大學中文所畢業。認為此生最幸運的就是當上老師,很享受教學過程中的一切喜怒哀樂,最感恩教學路上指導與協助自己的所有人。現任教於八卦山上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國中部。
黃浩勳
總說自己是「問號整骨師」。喜歡將文本上肯定的知識化為「問號?」,然後帶領學生探尋各種答案,過程像是幫問號整骨,最後整成「驚嘆號!」。期待學生在課堂感受學習的驚喜感與讚嘆思考的無限可能。現任教於臺中市立沙鹿國民中學。
蔡明桂
「明星閃爍,桂子飄香」,當年中學國文老師在畢業紀念冊題贈的對句,無意間成為踏上教職的預言——邂逅年輕的生命,見證成長迸射的光芒;灌溉稚嫩的心靈,品味成熟綻放的芬芳。致力將課堂營造成兼具溫度、態度、深度與廣度的「四度空間」。現任教於雲林縣立斗六國民中學。
林冶靜
國文與閱讀教師。「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又野又靜,學生稱之「黑玫瑰」。熱愛學習,更熱愛教學,保有探索莘莘學子的好奇心,夢想與志業是成為好老師。因實踐MAPS教學法,上課渾身是勁,樂在其中,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現任教於嘉義市立蘭潭國民中學。
黃鈺心
期許自己永保赤子之心,對人事物用心、盡心、誠心、真心。也希望盡己所能,讓生命產生一些好的改變。總是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上充滿自信,並能應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教學多元不設限,跨域融合成為適才適性教學的養分。現任教於臺南市立後甲國民中學。
黃淑卿
熱愛學習,不是在研習,就是在往研習的路上。因為遇到了政忠老師,認識了MAPS,開始嘗試改變,在課堂實踐,終於從教學的谷底反彈。愈來愈能樂於教學,曾獲花蓮縣特殊優良教師的肯定。現任教於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
章節試閱
〈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開出燦爛的花〉
──雲林縣立斗六國民中學.張涵瑜
【山中大叔導讀】
有很長一段時間,臺灣教學現場一直存在著「學用斷鏈」,特別是國中階段。隨著臺灣大考評量的改革,「考教分離」隨之浮現在新課綱的教學現場。
臺灣的大考評量已經明確標誌「考能力而不是考課本」的「素養導向」,但教學現場仍無法與反覆記憶精熟的教學型態「斷捨離」。
涵瑜老師感受到這樣的焦慮,幸好遇見MAPS三層次提問設計。
與你分享她的遇見、實踐與喜悅。
◆接觸MAPS之前
從實習開始,我便知道教書生涯並不如想像中那樣美好—學生認真學習,師生互動和諧愉快,但我還是拚了命準備考試,很幸運地在最後一場教甄中當了「孫山」,並且能為故鄉貢獻一己之力。可是考上後的熱情及興奮感在我的「教」與學生的「學」中日漸消磨,自覺很用力上臺教書,可是學生的學習總是不盡如人意。我甚至會自我懷疑,認為學生不管有沒有我的教導,似乎表現都差不了多少,優秀的學生表現一樣優秀,而對讀書沒興趣的一樣展現他應有的水準。進而逼使我思考該如何應對漫長的工作歲月,是否該珍惜得來不易的工作?面對各種類型的學生,我如何陪伴他們走過初初萌芽及狂暴的青春期?又該示範著什麼樣人生態度呢?
在種種疑惑下,我又參加了全國高中教師甄試,雖然有幸考上,但因離家太遠,只能再度放棄,而這次放棄也讓我必須面對國中教書生涯,不再有後路,因此我轉而藉由研習、讀書、學習不斷追尋著答案。一開始是先知道《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這本書,之後在研習中陸陸續續接觸政忠老師的MAPS,於是參加了二○一五年七月第一次夢N,八月時學校恰巧又請政忠老師來演講,即將帶新班的我因此對於MAPS教學法躍躍欲試,在沒有夥伴可商討下,一人土法煉鋼,開始進行MAPS教學法。
◆ MAPS著重小組討論
二○一五年九月,因帶領新班擔任導師,便藉由入學編班成績進行小組分組討論,由於是新生,分組尚不大難,大致聽從老師的編派。技術面的操作尚且容易,學生多半願意參與討論。計分方式是以撲克牌計算,惟結算成績時會比較複雜:有個人成績、小組成績、多項紙筆測驗成績……林林總總的分數需要花時間計算,但對我而言,最困難的是產生學習單的過程。我所任教的學校班級數較多,國文老師有二十多位,大家對於課文的考試重點看法並不一致,且事務繁忙,不見得有時間、心力共備,因此多按照備課用書決定各課考試重點,在教學上盡量鉅細靡遺地將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以防落入段考內容出現隔壁班老師有教,而我沒教的窘境。後來我決定採用備課用書上所提供的學習單來進行MAPS教學,但這當中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畫不出心智圖。
於是我退而求其次,不要求學生每課都畫心智圖,只從中挑選一、兩課來畫就好了,漸漸地教學模式僅達到分組合作學習,而不是完整的MAPS教學。儘管如此,學生卻也從中學習到討論的技巧,不論是上課或下課時間,都會在教室瞥見一群一群的學生討論學習單的題目或課業的難題,而這習慣一直延續到國三畢業,我想這是第一次操作MAPS學生帶給我最大的回饋!
到了二○一八年,由於學校的「德政」—擔任三年班級導師可擔任專任一年,無後顧之憂的我可以放心自主報名許多研習,舉凡:臺中惠文高中蔡淇華老師、彰化原斗國小林怡辰老師、新北新莊高中陳柏洋老師、基隆正濱國中梁雅晴老師、許榮哲老師……的演講,學思達教學實務培訓的初階、中階工作坊等,我都一一親身體驗。從這些優質的研習中,我學到一些教學上的技巧,帶給我許多不同的思維及見解,更重要的是,再次點燃我的教學熱忱,好讓我有勇氣面對教育現場中的無力感。
然而在學思達工作坊的學習中,我對於問題的設計還是處於霧裡看花的程度:提問設計就是問我自認為重要的嗎?我有沒有遺漏重點?該用哪些詞彙敘述題目才能讓學生了解我想問什麼?能不能藉由學習單的訓練,讓學生熟悉會考的問法呢?……我對於學習單的問題設計仍有許多疑慮,而就在即將結束專任一年時,在同事蔡明桂的熱心推薦下,我報名了MAPS種子教師研習。
在研習過程中,政忠老師將MAPS問題設計的原則與概念毫不保留地傳授給我們,透過現場實作、點評,讓我對於問題的敘述原理更清晰,於是藉由帶新班級的契機,從二○一九年國一班級試著採用自己的問題設計。
◆ MAPS著重問題設計
一、取捨
原本雄心壯志的我,期待每節課都能分組討論,然而實際執行時卻在第一課設計時便卡關,腦中的想法不易呈現,怕使用的詞彙太難,更不知道學生的程度如何;加上這屆編班日期較晚,原本可以在暑期輔導時處理的班務,都必須在開學後處理,因此設計出來的第一課學習單,不盡如人意。不過我發現部分學生其實在國小就有分組經驗,對於回答問題相當認真,但仍有部分學生比較害羞內向,於是我便思考是否不要每次都以上臺口說發表為小組主要分數,畢竟就連我自己也曾畏懼上臺。
除了課內必須傳授的知識內容外,還有課程進度的壓力,小考占據的時間也不少,因此學生便暫以書寫發表為主—這是比較可惜之處,但卻是能讓我心安的方法,畢竟學校較為著重紙筆測驗。然而這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心中仍有某些框架無法突破。
二、共備
之後有了校內夥伴的協助,開始共備,試圖將每一課彼此所認為的考點、重點列出並討論取得共識,整理後提供其他無法共備的夥伴或出題老師參考。如此一來,在問題設計上不僅能聚焦,自己也比較有方向,更能藉由他人反映出自己的疏漏,甚至對於課文理解或教法也有不同的認識及交流,自己的專業能力因此更上一層樓,而不是一再落入往日的窠臼中。
除了有校內的同事共備之外,很幸運地,在雲林樟湖生態中小學陳綺華老師的邀約下,又參加四次政忠老師為KIST學校所主講的MAPS三層次提問設計研習,再次複習政忠老師提問設計的概念,再次練習、修改題目,再次澄清迷思,也再次見識到了政忠老師不斷精進的提問設計。
經過這一年的練習、與夥伴的討論,我對於題目設計不再那麼恐懼、擔憂,也意識到題目設計會不斷精進變化。這是一條不歸路,也是專業成長的路途,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些方法帶領學生學習,上課不再只是單方面講述而已。藉由學習單可以讓我知道該以哪些問題幫助學生搭鷹架、學生學習的成效達到哪裡,也能由此判別題目敘述的好壞,知道如何問才能命中靶心、直指重點。
共備使我教學技巧更加精進,也獲得支持的力量,誠如「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句話所說,透過MAPS種子教師研習,會讓你更容易遇見志同道合的夥伴。
三、實踐
課堂上使用學習單,會促使學生表現比較積極,參與度較高,但一開始安排小組討論、上臺發表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由於暑期輔導授課對象不是自己班級的學生,無法充分訓練小組討論及發表,有時整節課只能討論兩三題,光是基礎題就要花費兩三節課,還有挑戰題尚未討論,礙於進度落後的壓力,我改要學生自行書寫,就近和同學討論,並隨機抽籤請學生回答。
遇到回答不出來的學生,我會詢問他題目出現的字句出現在哪一段,請他朗讀該段文字後,再引導他回答,或者提供答案選項,請學生選擇後回答。答對後給予鼓勵,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目的在於讓學生勇於答題,知道自己有能力解題。若學生故意胡亂回答,便加以糾正,詢問是否理解題目,如不理解,便以簡單的詞彙、簡短的敘述或強調題目所要問的關鍵解釋給學生聽,使學生學習該如何去理解作者的想法,能從文章中的遣詞造句、字裡行間中找到依據,以達到閱讀理解的目標。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選擇答案,造成你說你的,我聽我的,無法達到意見的交流—而這也是學習與人合作的重要關鍵之一。
所以,藉由學習單上的題目,學生試著自己理解後,從課文中找到作者觀點,之後跟同學討論是否有相同的理解,再由老師核對答案,這些都是希望讓學生從中學到說話要有依據、合情合理,以理服人,研究學問要有條理、有憑有據,不是憑感覺選擇自己喜歡的答案,或是猜測老師喜歡的答案,答案更不是老師說了算。如此一來,才能培養理性思考的態度,勇於解決生活上的難題。
四、實例
我以康軒版〈吃冰的滋味〉一課為例,希望藉由學習單的書寫,幫助學生將課文大段落的敘述整理成表格,讓學生更能從課文眾多文字中釐清作者的敘述為何,進而了解課文的架構與脈絡。暖身題設計理念是從生活中共同的經驗出發,力求引起學生的共鳴,並從第二題的文句連結到挑戰題的作文書寫,引發學生回想「滋味」的感受為何。
因學生程度的緣故,基礎題題目敘述偏向簡短明瞭,希望藉由表格釐清課文大段落的敘述,並據題目的引導畫出課文心智圖。但因為課堂討論時間有限,加上心智圖是由學生個別完成,所以須根據不同程度給予鼓勵,並於批改完後拍照投影出來,讓學生觀看優秀的作品。若有需要,也會要求學生補上不足的部分。
挑戰題則結合基測作文題目,書寫〈夏天最棒的享受〉,讓學生既能參考課文的寫法,也能抒發自己的看法,寫出與作者不同的見解,並思考自己的抉擇為何、如何有條理地敘述。但對我最大的挑戰是,有些學生缺乏對自己的認識及觀察,對任何事物印象皆不深刻—大概是因家庭文化緣故,生活經驗不多,對身邊事物觀察均不細膩,也無法察覺自己的感受—這些都需要時間多方引導,從而學習收集書寫題材,細膩觀察同學之間的互動,累積學校生活的經驗,加上多練習書寫學習單,才能漸漸地增加書寫作文的能力。
◆實作MAPS問題設計之後
在出題方面,經過種子教師研習後,我已比較知道如何出題引導學生繪出心智圖,另外也會參考備課用書的題型加以變化,不過剛開始嘗試出題還是會有敘述不完整的問題,此時於課堂上操作時,可以利用口語補充,並在下一課學習單的題目敘述修改不足之處,同時也讓我更知道學生的盲點和難點為何。
學習單的題目不只局限在讀與寫,多元的展現方式也能看見學生不同的能力,例如:〈聲音鐘〉一課的Q2-3是文轉圖的題目,不僅讓學生耳目一新,也讓學生展現美術天分,學生紛紛表示喜歡這一題,不再只是文字書寫而已。
繪製心智圖時,由於有些學生在國小已經由老師教導得相當純熟,因此不必再多費心力引導,但也有學生還是會不知所措。據我的觀察,部分學生仍舊困在要有統一標準心智圖的認知,認為畫出來的心智圖要和別人一模一樣,或是害怕漏掉重點。此時我會降低標準,並公布優秀作品給低成就的孩子參考,甚至會在黑板上直接示範題目畫在哪裡,或者要求畫出結構圖就好。此外我也藉此進行寫作教學,讓學生知道作文架構可以如何安排。
若是時間有限、進度落後,我則會調整成不畫心智圖,改由其他表格代替,就像政忠老師提供的各種圖例:泡泡圖,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徵/雙泡泡圖,比較和對照/樹狀圖,分類/流程圖,次序/多流程圖,因果關係/分支圖,局部和整體/圓圈圖,定義一件事/橋樑圖,類比……。只要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都是可以使用的方法,不一定只局限在心智圖,這也使學生學習到更多幫助閱讀理解的工具與方法。
跟著政忠老師不斷自我精進,每次學習都有不同的新視野及新感受,這也是我想傳遞給學生的最終精神—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追求更好的自己!
◆反思與收穫——做中學,學後做
感謝心源教育基金會,讓我再次參加了第三屆MAPS種子教師研習,如同第二屆一樣的精實,雖然不像第二屆限時交作業刺激緊張,但收穫一樣豐富,不會因為聽過三次而有老生常談的感覺,每一次學習都是耳目一新,不禁讓我對於第四屆有了更大的期待與想像。
回想第一次參加種子教師研習時,是抱著期待及興奮之情,雖聽過政忠老師演講,雖為之神往不已,但在實作上總是有無法切中核心的空虛感,總是覺得自己有些「眉眉角角」沒注意到,導致頻頻卡關,一再挫敗,例如:面對提問單的問題設計不知該如何下手、該往哪裡去?即使參考了備課用書書商網路上的學習單,又覺得缺了什麼,不是太難就是太簡單,不然就是覺得與我的觀點有扞格。而這次幸虧在同事明桂老師的分享下,讓我有了機會參加「大叔手把手」的MAPS種子教師研習,有了同伴的支持,讓我更有勇氣參加工作坊的研習。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久,若是在過程中遇到了疑難雜症或生出半途而廢的念頭,就會有人拉你一把,聽你訴苦,討論卡關的難點,這樣一來,卡在困境迷宮的時間會縮短一些,也不會因撞牆期太長,消磨了許多嘗試改變的熱情。
這次參加不僅僅再次複習了三層次提問,更發現彼此之間的連貫性要能夠互相呼應,一層一層加深該課的核心主旨及概念,讓學生能夠如同Bruner的螺旋式教育理論一般,不斷深化學習,進而增進學生的語文素養。政忠老師常強調,課堂學習不是一堂堂虛華的歡樂派對,教到〈愛蓮說〉就來煮蓮花大餐,教到〈背影〉就來吃橘子,而是該扣合文本中所要傳遞的人情義理,透過國文教學提煉出國文課文最精萃的文學性,我們該引起動機的是學生對於文學的好奇與感知,是日常生活之上的精神昇華,如此學生的眼界才能因我們的提點而變得更廣更遠,欣賞到文學之美。
而MAPS便是為我提供了上述這種鷹架。以往我的學習單總是停留在擷取訊息的層次,有時會達到統整解釋,但要再深化到省思評鑑的部分總是力不從心。問完學生觀點—你認為?之後呢?然後呢?似乎少了一些更深入的探討,但經過三次洗禮後,讓我看到了一些方向。雖然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無法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但我相信高雄英明國中郭進成老師說的:「小改變,多練習。」就如同我們在課堂上所傳授給學生的道理一樣,我們期待學生練習,也要期許自己多學習、多練習。
期待每一次的練習,期待每一次的進步與收穫,相信我們努力種下的每一顆種子,會在點點滴滴的心血澆灌下,開出一朵朵燦爛的花。
〈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開出燦爛的花〉
──雲林縣立斗六國民中學.張涵瑜
【山中大叔導讀】
有很長一段時間,臺灣教學現場一直存在著「學用斷鏈」,特別是國中階段。隨著臺灣大考評量的改革,「考教分離」隨之浮現在新課綱的教學現場。
臺灣的大考評量已經明確標誌「考能力而不是考課本」的「素養導向」,但教學現場仍無法與反覆記憶精熟的教學型態「斷捨離」。
涵瑜老師感受到這樣的焦慮,幸好遇見MAPS三層次提問設計。
與你分享她的遇見、實踐與喜悅。
◆接觸MAPS之前
從實習開始,我便知道教書生涯並不如想像中那樣美好—學生...
推薦序
〈後疫情時代的教與學〉
──夢N計畫全國講師總召/MAPS教學法創發者.王政忠
COVID-19疫情突然升高,臺灣進入三級警戒。五月十八日,教育部宣布中小學停課兩週;一週後,再延長停課兩週。這一個月,臺灣中小學的遠距教學終於全面上線。
伴隨著陣陣哀號,大多數臺灣中小學教師在這段停課期間,運用科技進行授課的能力自願(或者被迫)光速成長,比過去幾十年由上而下的所有資訊融入教學研習都來得有效。雖然有些中小學教師仍然選擇閃躲,但疫情顯然方興未艾,遠距線上教學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實與挑戰。
從一開始的應急,到開始思考長期常態的教學模式改變,我認為有四件事愈發顯得重要:
❶班經要內化
我任教的學校沒有上課點名的困擾,全校每天到課率幾乎都是百分之一百,最大原因就是導師日常的班經已經內化。與此同時,不少中小學教師反應的難點就是點名不易、個別學生學習狀態無法掌握,甚至缺課情況無法改善。其中當然有學生家庭狀態或軟硬體環境的不可抗拒因素,這不僅存在於偏鄉學校,也不是班經就可以處理的問題。但,排除這些非學習因素,如果班經沒有內化,學生學習狀態的掌握就必須高度仰賴各種線上軟體及點名策略。
❷教學要設計
我從實體課堂轉化為線上課堂幾乎沒有陣痛適應期,除了稍微摸索比較幾個過去不熟悉的教學平臺或軟體,停課時期的備課時間沒有顯著拉長,亦幾乎沒有課程的「想像與實施的落差」,探究原因是:我的日常課堂教學設計原本就是系統思考的產出,也就是MAPS三層次提問設計,並非照本宣科的純講述模式,在選擇配搭的線上平臺與應用軟體,自然相對容易與直觀。
❸評量要多元
線上課堂為了確保學生學習質量,必須配搭多元的即時評量;為了防止學生不誠實面對學習成效的檢核,必須配搭多元的總結性評量;為了避免學生及老師長時間面對同步線上課程產生身心疲乏,必須配搭多元的非同步線下評量。凡此總總,如果平常的實體課堂就沒有這樣的多元評量思維與操作經驗,面對線上課程的評量設計,當然手忙腳亂,導致學生學習成效無法自評與受評。
❹科技要跟上
我受師資培育專業課程期間,完全沒有運用科技輔助教學的任何實務經驗,只有一兩門課談及理論,但在國中任教的前十年,課堂上勉強稱得上的科技運用,頂多就是播放影片。我目前年資二十四年,以中小學現場而言,尚屬中生代。更資深的教師愈加沒有運用科技輔助教學的師培歷練,即使與我同年,或者再年輕五年,甚至十年,在實體課堂運用科技的經驗恐怕也不是常態,遇上全面停課需要運用科技輔助或進行教學,難怪哀號不斷。我自二○一七年開始,嘗試運用大小屏幕(大觸屏與平板)結合多種線上會議或教學軟體(Padlet/Mentimeter/Google Classroom/Whiteboard/Explain Everything等)進行實體課堂的混成教學設計與實施,亦即MAPS 2.0版甚至MAPS 3.0版,幾年下來的摸索,略有心得,學生也因此相對熟悉線上線下、同步與非同步的課程學習模式。這讓我與學生在停課期間的教與學,並沒有顯著斷鏈。
上述四點,其中的教學設計與多元評量,就是核心關鍵中的關鍵。
過去,我們多從教學設計途徑來看MAPS,這一次,我們從評量來看MAPS。全世界可以作為檢視教學的評量校標很多,影響臺灣最深遠的無疑是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此項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為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自一九九七年起籌劃,並於二○○○年正式施測,三年評量一次,評量的重點在於評估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十五歲學生,對於未來生活可能面對的問題情境所準備的程度,以及其所習得的必備知識和技能。評量的科目為:閱讀、數學與科學。
觀察最近一次PISA的閱讀評量題目,亦即二○一八的閱讀評量,可以明顯看出以下幾個值得關注的特徵:
一、全程以數位形式展示題目與文本,學生亦以滑鼠與鍵盤輸入回答。
二、所有試題與文本皆以橫式文字呈現,分為左右兩欄。較窄的左欄為題目,較寬的右欄為閱讀文本。由此安排可知,進行評量時,希望學生先讀題目,再讀文本──亦即帶著「目的性」進行閱讀。反觀課堂教學,當我們在課堂可以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較能有效率的建構閱讀理解策略,離開課堂後,學生才能帶著能力,透過閱讀,學習全世界。對應MAPS,就不就是我們希望透過三層次提問設計,帶領學生在課堂內學會閱讀的目的嗎?
三、此次試題,可分為三類,分別是:
(一)同主題、不同表述方式的多元文本。
(二)仿社群媒體的非連續性文本。
(三)同主題、不同立場的議論文本。
這樣的多元文本,完全反映學生或者你我面對的真實世界。不同於過去我們習慣的紙本閱讀,數位閱讀的多元文本包含文字、聲音、影像、圖片等等,媒材則展現在電影、音樂、動畫等等。對應MAPS,不僅是我的課堂,在這本書中的每位種子教師,都在他的課堂實踐紀錄呈現了豐富多元的閱讀文本。
四、填充題
我們會發現PISA 2018的閱讀試題中,對於表格題的部分,學生僅需要拖曳、選放、點選答案。這是因為表格的功用在於整理、分析、分類、區別、比較相關訊息,讓訊息的類別或異同更清楚。目的是「理解」,而非「表達」。學生寫代號足以代表選擇,足以呈現理解,抄寫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對應MAPS,自二○一六年開始,我就改良了三層次提問設計的答題方式,以符號、畫線、拍照、配對等方式,讓學生更專注在處理「理解」,而不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抄寫」,甚或因為「抄寫」干擾妨礙了學生的「理解」。
五、混合題
在一個題目中,交雜著選擇、填空、問答、配對等各種不同回應方式,稱為混合表達題型。此題型將於臺灣一一一學年度的高中學測內容中呈現,因為混合題型可以更完整判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表達。對應MAPS,混合題型不僅出現在我的課堂,在每一屆的種子教師課堂實踐紀錄裡,都可以看見。
六、「證據為本」的閱讀理解原則
我們在PISA 2018閱讀評量的開放題型中可以發現,此類題型不是要檢驗學生既定的立場,而是要看見學生有能力把證據和理由搭配在一起。對應MAPS,也就是我一直要求種子教師處理挑戰題的原則:檢查邏輯,而不是評價答案。
從教學設計看學科本質是直觀,從評量實施看學科本質是驗證。過去我們經常從教學設計直觀MAPS是如何緊扣學科本質,現在我們從評量實施驗證MAPS是如何擁抱學科本質。
後疫情時代,科技融入教學,吾人應該關注的不僅是載具的使用,或者線上線下、同步與非同步的各項技術,更應該深刻耕耘與投入教學與評量的系統性與多元性。唯有如此,當學校不復實體存在,當課堂必須網路上線,學習卻依舊有效發生,學校的存在,課堂的存在,或者教師的存在,才有了真實意義。
〈後疫情時代的教與學〉
──夢N計畫全國講師總召/MAPS教學法創發者.王政忠
COVID-19疫情突然升高,臺灣進入三級警戒。五月十八日,教育部宣布中小學停課兩週;一週後,再延長停課兩週。這一個月,臺灣中小學的遠距教學終於全面上線。
伴隨著陣陣哀號,大多數臺灣中小學教師在這段停課期間,運用科技進行授課的能力自願(或者被迫)光速成長,比過去幾十年由上而下的所有資訊融入教學研習都來得有效。雖然有些中小學教師仍然選擇閃躲,但疫情顯然方興未艾,遠距線上教學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實與挑戰。
從一開始的應急,到開始思考長期...
目錄
● 總策劃序
後疫情時代的教與學/王政忠
● 【國小領域】
一、品一杯MAPS的好茶/洪品薇
二、MAPS讓我不孤單/李珮琪
三、「走出去」的夢/楊巽堯
四、MAPS教學的破與立/吳念周
五、教育愛初衷,MAPS凝眸/李笙帆
六、從MAPS開始的旅程/陳佳慧
● 【國中領域】
一、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開出燦爛的花/張涵瑜
二、師與生,共成長/江筱潔
三、帶著MAPS勇敢去旅行/黃浩勳
四、一寸燈光,照見初衷/蔡明桂
五、勇敢蛻變,堅定前行/林冶靜
六、MAPScience:跨域的滋養,交織出燦爛的化學火花/黃鈺心
七、MAPS,我的GPS/黃淑卿
● 總策劃序
後疫情時代的教與學/王政忠
● 【國小領域】
一、品一杯MAPS的好茶/洪品薇
二、MAPS讓我不孤單/李珮琪
三、「走出去」的夢/楊巽堯
四、MAPS教學的破與立/吳念周
五、教育愛初衷,MAPS凝眸/李笙帆
六、從MAPS開始的旅程/陳佳慧
● 【國中領域】
一、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開出燦爛的花/張涵瑜
二、師與生,共成長/江筱潔
三、帶著MAPS勇敢去旅行/黃浩勳
四、一寸燈光,照見初衷/蔡明桂
五、勇敢蛻變,堅定前行/林冶靜
六、MAPScience:跨域的滋養,交織出燦爛的化學火花/黃鈺心
七、MAPS,我的GPS/...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