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畢設
「畢業設計」訓練學生獨立的設計思考與獨立論述的能力,能夠獨立作業在設計上完整論述,呈現足夠的建築專業知識、專業實踐的綜合整合能力等等。在成大較全面的建築學科教育下,畢設從朝向較務實或較貼近真實的表現,也逐漸朝向更多元且深入的議題探討,從真實材料、構築到虛擬的科幻敘事、從身體勞動到大尺度地景的重構、從建築空間到都市基盤的探討、從都市與去工業的變遷到人與自然的修補、從建築的設計到拆除的設計…等等。
這幾年透過五年制擴大規模的畢設評圖、畢刊出版、以及台北加上台南的兩個展覽,讓畢業設計除了個人的成果與評圖表現,更強調每一屆同學的集體表現、儀式感、與共同的投入。大量手工模型、評圖場地、編舞般換場與流程的控制,成為年級與年級傳承的媒介,一種集體的氛圍充滿在建築系館內評圖前的日常,需要所有建築系生活與學習的切片一起支撐起最後場上的五十分鐘、展覽、與這本畢刊,濃縮了所有五年學習歷程的多樣課程與觀點。
畢刊作品集作為各自作品與思考的再整理外,內容結合大一至大四的重要學習經驗的整理,包括正式的課程、課外的彈性密集課程、國際工作營、離校到國內外事務所的整學期實習地圖、甚至是設計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快報、小結等等,揭露出大一到畢設之間所有相關聯的建築學習,讓我們可以一窺連貫的建築設計教學的背後,漸進深入的複雜議題,也有多元適性的學習選擇,擴大了建築的視野外也整合了成大比其他學校更為完整的建築工程、構造、結構、物理環境、數位製造、都市設計等等的研究領域與教學資源,期待畢業生在寬廣的建築領域都能找到更適性與發揮的空間。
一年一度的畢刊出版,更多是串起系友、業界、老師、其他建築系師生朋友、及相關產業的參與,有更積極跨域與跨世代的分享與對話。疫情與各種新的環境議題帶來挑戰,也提醒建築教育不總是以建築物的形式、美學、和符號…作為學習、表現、或是評斷建築的標準,還要在系統思維和跨領域的綜觀下,以知識、組織、結構、性能、或社交等形式與關係,來思考完成畢業設計後面臨的當代世界。更期待畢設建構的視野不僅止於擺拍的場景與美麗的模型物件,而更具啟發與批判的思考,並帶動願意持續投入,促成改變的力量。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系主任 薛丞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