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書豪,我們想說的是……
在「林來瘋」的全球浪潮中,我們與別人不一樣。
我們談的不只是林書豪的板凳傳奇與勵志故事、不強調他的臺灣人血統與亞裔身分、不限於他的高學歷與謙遜態度,我們想說的,更是……
從文藝青年到熱血中年,四位年輕時曾懷抱籃球夢的中年男子,
再也不滿足於坐在電視機前搖旗吶喊,按捺不住滿心的騷動……
於是,他們難得地齊聚一堂,開始書寫,林書豪。
四位熱愛籃球的中年男子,搖起知性且感性的筆桿,
寫下對「林書豪現象」的觀察及分析、與對NBA籃球人生的凝視及想望。
作者簡介:
詹偉雄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現任「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雜誌總主筆、《Soul》與《短篇小說》雙月刊及《Gigs》等雜誌發行人。著有《美學的經濟》與《球手之美學》等書。
楊照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新新聞》週報總主筆,News98電臺「一點照新聞」、BRAVO FM91.3電臺「閱讀音樂」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及「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何榮幸
臺灣大學社會系畢業。一九九一年踏入新聞界,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採訪中心副主任、調查採訪室主任,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實務教師;曾任台灣記協創會會長、媒體改造學社執委,曾獲曾虛白、吳舜文、卓越等新聞獎,著有《學運世代》、《媒體突圍》、《我的小革命》、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等書。
無可救藥的運動愛好者與業餘球迷,從小愛打桌球、籃球、棒球、羽球,長期觀戰各類球賽。二00五年迄今在中時《人間》副刊發表多篇運動文學,並曾擔任中時體育版「投一休四」專欄輪值作者。
吳錦勳
桃園人,臺灣大學哲學碩士。擔任記者十餘年,曾以「翻山越嶺,一堂一百二十公里的英文課」獲二〇〇七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之「卓越專題特寫獎」、以「一家公司,幹掉一個王國」獲二〇〇八年吳舜文新聞獎之「深度報導獎」。
現職為天下文化主筆,作品有《臺灣,請聽我說》、《你可以不一樣:嚴長壽和亞都的故事》、《女兒,我的鍋鏟呢:大提琴頑童張正傑的親子生活誌》。年逾不惑,願以文字鑄一葉扁舟,渡人生渺渺汪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林書豪的崛起,在紐約人眼中還有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他反映紐約對「文化混血」的高度偏好。林書豪和女神卡卡或歐巴馬總統一樣,皆來自跨地球村異文化的大熔爐。他們皆非典型的白人,但是卻又非常了解白人文化,並在異文化中,取得創造性的根源;這些人具有重新解讀、重新定義我們生活中時空、事件、意義的本領,因而帶來創造性的結果。
詹偉雄
林書豪的出現,給了今年NBA一個全球注意的焦點。那樣的話題性,招引來的媒體大幅報導,是NBA花再多的錢、做再多宣傳廣告都換不來的。這本來是一個NBA元氣大傷的球季,直接讓NBA的品牌價值大幅滑落的球季。然而,就靠一個林書豪,靠環繞在他身上這麼多反覆挖掘的話題,NBA瞬間回來了,球迷回來了,甚至還開發了數以億計的全球新球迷關注NBA。
楊照
七年級生的青春,有了HBL,他們的人生更加熱血;有了林書豪,他們的人生不會輕言放棄。不像五年級生在為中華隊加油的國族主義情緒中尋找慰藉,也不必如六年級生對《灌籃高手》中的虛擬人物投注情感。哈佛小子、陽光少年林書豪就活生生站在眼前,成為七年級生勇往直前的重要動力。
何榮幸
劉大任在《強悍而美麗》中說過,「運動的根本定義就是面對挑戰;就好像人的
根本定義就在於面對死亡一樣。沒有挑戰就沒有運動員,沒有死亡,也就沒有了人。」林書豪要成為「真正的人」與「偉大的運動家」,也必須面對無窮無盡的挑戰。
吳錦勳
名人推薦:林書豪的崛起,在紐約人眼中還有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他反映紐約對「文化混血」的高度偏好。林書豪和女神卡卡或歐巴馬總統一樣,皆來自跨地球村異文化的大熔爐。他們皆非典型的白人,但是卻又非常了解白人文化,並在異文化中,取得創造性的根源;這些人具有重新解讀、重新定義我們生活中時空、事件、意義的本領,因而帶來創造性的結果。
詹偉雄
林書豪的出現,給了今年NBA一個全球注意的焦點。那樣的話題性,招引來的媒體大...
章節試閱
什麼時候你會不再迷林書豪?
◎ 楊照
一九八六年,波士頓賽爾蒂克隊贏得了NBA總冠軍,正常球季他們只輸了十五場球,更誇張的是,他們在自己主場的全季紀錄是──四十勝一敗。
同一年,波士頓紅襪隊在美國大聯盟一路打進了世界大賽,幾乎打破了「貝比魯斯魔咒」,最後飲恨敗在紐約大都會隊手下。
也是同一年,以波士頓為主場的愛國者隊,在美式足球聯盟中,打入了最後的聖殿──超級盃,可惜在超級盃中輸給了芝加哥熊隊。
很顯然的,一九八六年是波士頓職業運動的黃金年分,波士頓的球迷多麼幸福,不管關注的是籃球、棒球或美式足球,看到的比賽都贏多輸少,而且一直到球季最後,心中都充滿希望。
我在一九八七年到美國留學,去了波士頓,剛剛好錯過了那個黃金年份,更糟的是,這三支擁有光榮傳統的球隊,好像一起得了瘟疫般,都進入了低潮期。我在那裡待了六年,到一九九三年回臺灣,那六年中,唉,竟然從來沒看過任何一支波士頓的球隊打進聯盟的總冠軍賽!
我是這樣開始了和美國職業運動間的關係的,換句話說,在起點上,就有一項重要的因素,不是我自己決定、我自己選擇的。不是我選擇要成為塞爾蒂克隊或紅襪隊或愛國者隊的球迷的,而是因為我去到那個城市,成為那個城市的居民,除非我對運動沒有興趣,或沒打算要看運動賽事,否則,順理成章我就成了這些球隊的球迷。
主場,是美國職業運動很根本、也很重要的原則。四種球類運動,統統都是「屬地主義」,也就都在隊名前面必然習慣冠上隊名,甚至因而產生了特殊的典故樂趣。例如,洛杉磯兩支NBA球隊,隊名都和水有關,一支叫「快艇」,一支叫「湖人」。然而仔細想想,洛杉磯有海岸,是可以在海上玩「快艇」,但跟「湖」有什麼關係?誰能告訴我洛杉磯有名的湖?有名到洛杉磯職籃隊要取名為「湖人」?朝這個方向想,翻爛了地圖(或看google map 看到眼睛脫窗),也找不出答案的。在有「洛杉磯湖人隊」之前,先有「明尼蘇達湖人隊」,明尼蘇達州位於五大湖區,順理成章叫「湖人隊」,後來才搬到洛杉磯去的,這樣就明白了吧!
雖然今天的道奇隊是「洛杉磯道奇隊」,但有很多老球迷仍然堅持「布魯克林道奇隊」才是正統正宗,也就是說,道奇隊搬到西岸去就走樣了。電影「美國隊長」末尾有一幕透過收音機聽球賽的情節,裡面播的,就是一九四三年「布魯克林道奇隊」的比賽。又例如NBA西區傳統強隊之一是「猶他爵士隊」,隊名怎麼看怎麼怪,猶他、鹽湖城,那是摩門教的大本營,也是全美國最保守的地區之一,幹嘛將球隊取做「爵士」?而且不是貴族身分的「爵士」,是「爵士樂」的「爵士」,就算把爵士樂的歷史翻爛了,你也找不出和猶他鹽湖城有過什麼樣的淵源關係。道理在:「猶他爵士隊」的前身,是「紐奧良爵士隊」,作為爵士樂發源地,紐奧良將自己的職籃隊取名為「爵士」,再自然不過,但這支球隊後來搬到了猶他州,順應「屬地主義」的習慣,就成了荒唐的「猶他爵士」了!
貫徹「屬地主義」原則的結果,每一支球隊不只有他們所屬的城市,甚至也會有他們專用的主場場地。紐約市有兩支棒球隊,洋基隊主場在洋基球場,大都會隊主場則在謝亞球場。有一段時間,美式足球的紐約噴射機隊也用謝亞球場當主場,就被認為很遜很可憐,地位比不上擁有自己球場的另一支紐約巨人隊。
住在一座城市裡,卻不支持那座城市的球隊,去當別隊的球迷,不是不可能,但很少有,也很難維持。想想看,你去到球場裡看球,全場幾乎都是主場球迷,替主隊加油,你卻支持另一隊,那是多麼尷尬的局面,你真的能不受影響嗎?和朋友聊天或進到酒吧喝酒或在派對上找話題講,別人都是講起同一支球隊就口沫橫飛,只有你進入不了情況,你受得了?
我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有一年受到朋友好意邀請,在還沒拆掉的臺北市立棒球場看統一獅對兄弟象的總決賽。好意的朋友,是兄弟象的工作人員,他辛苦弄來了票,熱心地帶我入場,當然是坐在三壘上方的兄弟象球迷區。但,那一年,我是支持統一獅的。
陷入敵營,是什麼樣的感受?別人歡呼時,你嘆息擔心;你想要起立跳躍時,別人咬牙切齒,這是一定的。更嚴重的是,你必定承受強大壓力,不能自在地表現加油情緒;惹來白眼事小,在那種激動氣氛下,誰有把握不會有人衝過來揍你一拳。這樣看球很悶很憋,憋到後來,我那很沒尊嚴的經驗告訴我:你很容易就放棄了立場,忘掉希望統一獅封王的念頭,改替兄弟象加油吧,這樣才能享受投入看球的樂趣啊!
從一個角度看,美國的球迷好可憐,絕大部分都支持主場球隊,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被剝奪了選擇權。不過換另一個角度看,這樣形成的球迷,必定學會一種在我們之間少有少見的美德──忠誠,尤其關鍵的是,不管球隊戰績是好是壞,別無選擇就是支持的忠誠。
不是因為那支球隊特別強、特別好,所以成為他們的球迷。屬地主義而造成的球迷會得到一層更重要、更難得的領悟與享受,那就是懂得如何去支持一支輸球的球隊,如何不光是為了輸贏而看球,如何回到球賽的本質上,甚至是回到人的本質上,不現實不功利地認同一支球隊,欣賞一個球員。
在美國,有很多長年吃瘪的球隊,也就有很多長年不離不棄的球迷。最經典的當然是快一百年沒拿過世界大賽冠軍的芝加哥小熊隊,他們不只是打不到冠軍賽,而且常常戰績落後得很難看,球季中就失去了爭冠的機會。但小熊隊從來不缺球迷支持者,他們的球迷甚至練就一身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本事,例如會在球季開賽的第一場主場比賽,就高舉牌子,上面寫著:「沒關係,還有明年!」
追著「臺灣之光」、「中國之光」、「華人之光」看球的觀眾,很難理解這種忠誠,更難體會這種忠誠的價值。因為如果王建民沒有贏、曾雅妮沒有贏、林書豪沒有贏,我們根本就不會注意到他們。我們要從他們身上得到的,就是贏的快感,就是沾染贏的光榮。我們選擇的,不是他們哪一個人,也不是他們所屬的哪一支球隊,而是「贏」,一旦失去了「贏」的因素,我們也就毫不客氣地失去對他們的興趣,去找更強、更會贏球的球隊來支持了。
這樣看球,有特殊的振奮作用,然而這樣看球,也就必然失去對於球賽某些更深沉、更深刻的感觸,尤其是球賽和總有起有落的人生之間,呼應映照的部分。只要光,不看到黑暗,不想到黑暗,不學習在黑暗中不離不棄的忠誠與堅持,畢竟還是不太對吧!
郭泓志在先,王建民在後,教會我們一件事,那就是運動與人生平行並存的「懸疑」。原來運動不像原來想像的,必定有短暫且明確的結果──贏了,不然就是輸了。不,運動和人生一樣,有一大塊屬於焦慮的等待與不安的期望,光燦輝煌的戰績,許多突破性的紀錄在眼前,忽然,這一切停擺了。受傷、手術、復健,後面是持續的問號:能夠重回球場再創新紀錄嗎?
他們過去的成功成就,媒體瘋狂關注產生的深刻印象,讓我們不只無法簡單地忘掉他們、忽略他們,而且還無法不產生「再多給我們一點吧」的期待。於是我們不得不和輸贏脫離開來,關心他們介於最後一場球和重新第一場球中間的種種,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開拓了看球的視野。
林書豪也一樣,而且林書豪還有機會教我們更多。因為他闖蕩NBA的經驗,更獨特,更是前無古人;因為他所屬的尼克隊,是支陣容不整齊,表現起起落落,讓人無法放心的球隊;因為他打球的方式,好看是好看,卻同時存在著受傷的高度風險;因為他暴得大名的過程,引來了多少等著看他變回灰姑娘的不友善注意,他在球場上稍有不順利的表現,都會被擴大誇大討論;也因為他的臺灣人、華人、美國人身分曖昧,格外複雜。
換句話說,林書豪有最多機會考驗我們對他的忠誠,提供了我們最多機會背叛他。有人會因為意識到他其實不是臺灣人,或其實是美國人,而放棄當他的球迷;有人會因為不再相信他創造的奇蹟故事而放棄當他的球迷;有人會因為尼克由連贏轉為連輸而放棄當他的球迷;有更多人會因為他受傷缺席,看不到他在場上縱橫的風采,而放棄當他的球迷。
在什麼狀況下,即使尼克輸球,即使林書豪繼續困在場邊,享受不到立即贏球快感時,你還會願意繼續支持林書豪、繼續當他的球迷?這問題絕對值得好好回答,那麼你能得到的,就不單純牽涉到看運動賽事,而進入了人生基本態度的領域了!
櫻木花道、傅達仁、HBL與我們的青春
◎何榮幸
林書豪旋風讓很多人想起「灌籃高手」與櫻木花道,這是六年級生的青春。傅達仁也出來談NBA了,這是三、四、五年級生的青春。「林來瘋」並沒有提高SBL收視率,還是HBL最迷人,今年「小綠綠」北一女奪冠更呼應哈佛小子既會念書又會打球的風潮,這是七年級生的青春。林書豪現象之所以讓我們熱血沸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重新看見了自己的青春。
五年級生的青春
一九八四年臺視開始轉播NBA,我們的青春突然找到了另一扇窗口。那一年,五十五年次的我剛滿十八歲。
國中時期,我的青春是從臺北市松山區(現在變成信義區了)永吉路二七八巷,走一條長長的路,而且一定要邊走邊運球,來到「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附設籃球場,然後跟識與不識的球友展開無止境的鬥牛。
大陸同胞活在水深火熱中很可憐,所以政府要有一個單位專門救濟他們,還要讓他們可以自由打球,當時在救總籃球場打球、並在救總游泳池學游泳的我如此想著。雖然我不明白,為什麼總是我和我的朋友們來這裡打球、游泳,也看不到任何一個大陸災胞。但我想他們既然吃不飽穿不暖,來到臺灣後應該也沒有力氣打球,所以心中並不會帶著某種罪惡感。
原本我的最愛是桌球,念小學時家裡客廳擺放著球桌兼飯桌、書桌,和弟弟沒事就比畫比畫。後來鄰居吆喝,加上國中同學打籃球的多,鬥牛就逐漸取代了桌球的地位。
當時最寶貴的是每節下課十分鐘。我和死黨總是在下課鈴響時第一時間衝出去,在籃球場上不浪費任何一分一秒,直到上課鈴響才不甘不願走回教室。常常滿身大汗上課卻不亦樂乎,聯考當前亦不改其志。
高中時期雖然請長假編校刊,但只要有打球機會,我的假單一定自動失效,心甘情願出現在各種鬥牛或班際比賽。文學無法捆綁我的心靈,青春就是要在球場上揮霍。那時候,我們根本還不知道有NBA的存在。
傅達仁開始在臺視播報NBA後,許多三、四、五年級生和我一樣,首度在電視機前看到魔術強森與大鳥柏德分別率領湖人隊、塞爾蒂克隊爭霸的NBA黃金年代,湖人隊如行雲流水的Show Time令人目炫神迷,塞爾蒂克隊的銅牆鐵壁防守則讓人肅然起敬。
那是NBA邁向國際化的起點,我們則在一場場錄影轉播過後,隔了好幾天才從遙遠的島國為早已落幕的球賽激動不已。
後來,我們更認識了空中飛人喬丹,那時候他還沒有被尊為籃球之神,一個人率領公牛隊孤軍奮戰,總是一人大殺八方而球隊輸球。直到「天下第二人」皮本前來輔佐,我們才見證N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如何一步一腳印拿下六枚冠軍戒指。
而不論喜不喜歡傅達仁的播報風格,我們都已共同走過與傅達仁無法分割的NBA歲月。聽著他口中自成一格的「蓋火鍋」、「騎馬射箭」等活潑形容,看著他以手上磁鐵板講解NBA戰術風格,我們對於「林來瘋」之前的NBA歷史,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傅達仁等資深體育主播的「在地化」重新建構。
至於傅達仁等「愛國主播」在瓊斯盃中韓、中日大戰時的激情表現,更讓電視機前的三、四、五年級生同仇敵愾、情緒激昂。那種充滿國族主義色彩的集體加油景象,已是五年級生與之前世代球迷的共同記憶。
如今,魔術強森忽而在林書豪賽事的中場講評,忽而坐在尼克隊主場第一排看球。從這位傳奇球星一次又一次的讚美與肯定聲中,我們確知Linsanity的球技與膽識已足以在NBA揚名立萬。
透過魔術強森的無所不在,我們更連結了上個世紀八○年代與當前的NBA,串起五年級生過去近三十年的青春歲月。對我來說,魔術強森對林書豪籃球能力的認可,說服力遠甚於「俠客」歐尼爾把林書豪選進明日之星對抗賽,原因不僅是魔術強森對於控球後衛這個位置的專業認知,更在於魔術強森的歷史地位將是林書豪NBA生涯全力追尋的浩瀚星空。
守在電視機前為「林來瘋」振臂加油的同時,我彷彿也看見了自己曾經在籃球場上揮灑的汗水,並再度喚起身體裡對於籃球的記憶基因。雖然現在每周固定打的是桌球,但只要Linsanity持續召喚、球友相互吆喝,我將會重回年少時那條漫漫長路,邊運球邊走到夢之籃球場,在現實與記憶交融之間展開四十五歲之後的鬥牛人生。
六年級生的青春
一九九○年代推出的《灌籃高手》漫畫,是許多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但誰說只有男生迷櫻木花道、流川楓?我的六年級女生報社同事,在出版社因「林來瘋」現象宣布《灌籃高手》全套二十四本打六六折後,立即宣稱「手滑了一下」在博客來下訂,理由就是這句話:「這是我的青春啊!」
有趣的是,同樣受到日本漫畫的深遠影響,五年級生似乎大半受到棒球漫畫的影響,對於日本甲子園高校熱血棒球耳熟能詳;許多六年級生則對籃球漫畫情有獨鍾,以致出版社很快就宣稱《灌籃高手》訂單急速成長兩成,而且後勢看好。
而當五年級生看到魔術強森力挺林書豪而倍感溫暖時,六年級生看到《灌籃高手》原著作者井上雄彥在推特上大讚林書豪,甚至用日文寫下「Linじられん(信じられん)!」(亦即美國媒體所創的Lincredible),應該也有著同樣的親切感與暖意吧。
井上雄彥本來就是NBA球迷,我以前看《灌籃高手》時,就覺得湘北高中隊長赤木剛憲像極了尼克隊九○年代的救世主「大猩猩」尤英,後來果然在網路上看到了這項傳聞。
尤英可謂生不逢時,在NBA東區一直受阻於喬丹領軍的公牛隊,好不容易在一九九四年趁喬丹第一次退休,一夫當關率領尼克隊打入總冠軍賽,卻在三:二領先下遭到歐拉朱萬領軍的火箭隊演出大逆轉。一九九九年尼克再度扣關總冠軍賽,尤英卻因傷無法出戰,眼睜睜看著球隊遭到一:四出局。尤英壯志未酬,尼克隊也從此一厥不振,直到去年迎來「甜瓜」安東尼、今年林書豪崛起才又見中興氣象。
井上雄彥看到筆下人物原型的現實人生,應該也是不勝唏噓吧!我暗自揣想,井上雄彥最近目睹尼克「新救世主」林書豪的誕生,心中應該有著「完成尤英未竟志業」的深切期待。當他寫下Lincredible字眼之際,對於林書豪寄予的無限期待,恐怕與當年創造赤木剛憲、櫻木花道等主角時的心情相當類似吧。
至於林書豪與《灌籃高手》漫畫人物的相似度,已有許多網友比對分析。從「身高、場上位置」來看,林書豪最像陵南高中的天才選手仙道彰;從「被低估卻一鳴驚人」來看,林書豪與櫻木花道處境相同;而若從「既會唸書,又會打球」來看,則最像「湘北優等生軍團」成員,位置是小前鋒的木暮公延。還有不少球迷認為,綜合外型、球路與劇情,林書豪最像山王工業高中的當家前鋒澤北榮治,甚至將林書豪的父親稱為「澤北父親」哩。
我旁觀著這場林書豪與《灌籃高手》的真實、虛構交錯對話,彷彿也看見了六年級生這個世代如何走過他們的青春。不論是否趕搭熱潮購買打了六六折的《灌籃高手》,六年級生透過林書豪勾起的青春回憶鐵定不會打折呀。
七年級生的青春
七年級生的青春無敵,完全展現在HBL高中籃球聯賽的熱血拚鬥之上。那是一種毫無歷史包袱,也最接近Linsanity風潮的青春記憶。
林書豪在二月四日出戰籃網隊,首度以替補身分獲得教練重用時,他在NBA根本還算不上是號人物。當時林書豪面臨極可能被尼克隊釋出的關鍵時刻,他的狀態只能用「沒有什麼東西好失去」來形容,必須緊緊把握住任何一個機會。
HBL也是這樣。從一九九六年樹立HBL標誌、建立口碑至今,一代又一代的年輕新秀在「沒有什麼東西好失去」的立足點上放手一搏。曾經二連霸的「三民五虎」(田壘、吳永仁、周士淵、李奇勳、莊曉文)及「再興雙塔」曾文鼎、吳岱豪都闖出名號,近年完成三連霸的「綠色神盾」松山高中更是奠定赫赫威名;女子組也常常出現大黑馬等意外驚喜,讓整個HBL洋溢自由奔放的熱情活力。
時代演變至今,七年級生打球、看球完全不必有國族主義的包袱。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打球的「態度」,而不是其他硬貼上去的標籤與圖騰。
SBL超級籃球聯賽不好看?明星球員長期停滯不前,打起來有氣無力?其他球員打起來像公務員,只想打混完成例行公事?沒關係,每年HBL總會有若干緊張刺激的戲碼,以近幾年戰況而言,不論是松山、新榮的南北對抗,或是松山、南山北部雙山對決,沒有球隊強到穩贏,也沒有球隊會提前放棄,球員上場就是滿場飛奔、全力以赴,讓七年級生的看球記憶充滿單純的快樂。
日前落幕的HBL本季決賽,更像是在隔海呼應哈佛小子掀起的全球Linsanity熱潮。北一女闖進HBL冠軍決戰,已經締造隊史最佳成績,沒想到「小綠綠」竟能再度上演「小蝦米對大鯨魚」戲碼,從複賽曾經慘敗給普門高中三十二分,到決賽力克普門六分而首度奪冠,這麼勵志感人的劇情,也只有在HBL的舞臺上才可能盡情演出,這真是七、八年級生伴隨HBL成長的最大幸福。
回到NBA場上,臺灣早已進入場場直播的年代,就算電視臺沒有轉播,球迷也能夠透過網路轉播、訂購NBA.TV而不錯失任何比賽。方興未艾的Linsanity狂熱,更讓NBA無遠弗屆的國際化腳步深入臺灣每個角落。
從三年級生到六年級生,過去為了心目中支持的NBA球隊、球星加油時,從來沒有過「有為者亦若是」的感同身受。但七、八年級生不同,他們看到了一位與自己年紀相仿,同樣帶著東方臉孔、流著臺灣血液的美籍球員,在籃球最高殿堂NBA發光發亮,林書豪很容易就成為他們的人生榜樣或典範,這是相當不同的世代經驗。
對七年級生而言,Linsanity現象之於生命的意義是,「只要我跟林書豪一樣做好準備,有一天機會來臨時,我就會出人頭地」。這種在NBA球場上現身說法的成功故事,效果遠勝老師、家長在課堂與家庭裡的千言萬語。
這是七年級生的青春,有了HBL,他們的人生更加熱血;有了林書豪,他們的人生不會輕言放棄。不像五年級生在為中華隊加油的國族主義情緒中尋找慰藉,也不必如六年級生對《灌籃高手》中的虛擬人物投注情感,哈佛小子、陽光少年林書豪就活生生站在眼前,成為七年級生勇往直前的重要動力。
七年級乃至八年級生的青春,從此少不了林書豪這塊記憶拼圖,他們也將隨著林書豪的籃球人生共同前進,在其他人生戰場緊緊抓住每一個機會。
至於我當年一路運球前往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現在早已改名為「
中華救助總會」,時代變遷後不必再扛起難以承受之重了。近年看著姚明、易建聯等中國大陸好手在NBA闖蕩江湖,七年級生早已習以為常,我卻偶爾還會想起那座不曾看過大陸災胞,卻深深埋藏著年少青春記憶的籃球場。
什麼時候你會不再迷林書豪?
◎ 楊照
一九八六年,波士頓賽爾蒂克隊贏得了NBA總冠軍,正常球季他們只輸了十五場球,更誇張的是,他們在自己主場的全季紀錄是──四十勝一敗。
同一年,波士頓紅襪隊在美國大聯盟一路打進了世界大賽,幾乎打破了「貝比魯斯魔咒」,最後飲恨敗在紐約大都會隊手下。
也是同一年,以波士頓為主場的愛國者隊,在美式足球聯盟中,打入了最後的聖殿──超級盃,可惜在超級盃中輸給了芝加哥熊隊。
很顯然的,一九八六年是波士頓職業運動的黃金年分,波士頓的球迷多麼幸福,不管關注的是籃球、...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