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參與當今農村的真實記錄。
☆出嫁女兒梳理親情關係的家族書寫。
☆真情女子傾吐內心世界的私語散文。這就是回家,南方的老家,
包含豔陽和暴雨、理想和困頓、厭恨與愛,
沒一個逃得掉。
◆幾年前,她只想遠走高飛……
她曾經離家多年,浪遊中國邊疆,徒步橫越阿帕拉契山徑,也曾經寄居東海岸數載,一邊打工一邊寫作,一邊顧盼一邊執著。彷彿體內長了一根浪漫的反骨,生活永遠在他方。
而且即使嚮往自然、熱愛鄉野,出身高雄美濃的她,卻甚少想家戀家,直到某個幽黯黃昏,她獨自行走在荒蕪的異鄉小鎮,聽見了一道聲音……
◆帶著心回來,連這個家的幽暗晦澀,都決定愛
在這部記錄回家之路的散文書寫裡,娓娓道出一個不斷飛離家鄉的女子,如何動心起念,輾轉掙扎,回到有著菸樓與稻田的山村老家:美濃;如何直面家族糾葛的過往記憶,梳理與至親家人間的異同矛盾;如何努力重新建構生活,把自己嵌進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軌道裡。
在舊菸樓寫字跳舞,在禾埕喝茶做瑜伽, 她以一個新世代女子、一個妻、一個女兒、一個孫女的眼光,看望家鄉那綿延了好幾代的風景。
◆「燕子今天有來嗎?」無毒耕種的親身實踐
夫婿飽也隨作者一同荷鋤落戶。熱愛耕種的飽崇尚自然無毒,但劇烈變遷的氣候環境、周遭務求時效的慣行農法,在在衝擊這對農村小夫妻的信念。他們在風吹日炙的泥土地上,看見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經歷一次次的想望與失落。
作者透過書寫,徐徐鋪展出台灣興起青年返鄉與小農耕作風潮背後,返鄉者所面對的現實情境與挑戰。
◆把自己一畝畝種下、一壟壟犂著
書中袒露了一個年輕女子看待現實世界的目光,以及審視內在小宇宙的心思。字裡行間流洩出的歡欣、猶豫、困頓與憤懣,皆直書己意,不加矯飾。情感真摯,氣息親和可觸。璞玉一般的文字,透顯著柔亮色澤。
返鄉後,她把自己種下,一畝一畝犁著心上的田。展現的體悟與自省,對二十代、三十代甚至四十代讀者,尤能引發共鳴共感。是當代女性生命樣態的切片,是台灣自然書寫的新園圃。
作者簡介:
劉崇鳳
喜歡爬山,喜歡出海,喜歡異地行旅,更喜歡在自己的土地上細細生活。
成大中文系畢業。文章常於報紙副刊和雜誌出沒,始終以個人經歷和身邊故事為線索,接近自己是書寫的唯一理由。曾獲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書寫高雄創作獎助、林榮三文學獎等,並曾入選九歌106年散文選。著有《聽,故事如歌》、《活著的城──花蓮這些傢伙》、《我願成為山的侍者》。
旅居花東八年後,搬回高雄老家美濃,一邊寫作一邊務農,兼任自然引導員。
部落格:甲板 http://milkhu.blogspot.tw/
FB粉絲專頁:小飽下田‧崇鳳寫字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王盛弘∣作家
林生祥∣美濃歌手
夏瑞紅∣作家
彭顯惠∣小間書菜店主
蔡素芬∣作家
諶淑婷∣作家
鍾永豐∣詩人
──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這本書恰似一部紀錄片,長鏡頭對準定住的,就是回家路上的種種折磨考驗;這本書也宛如一道當令在地料理,每一口咀嚼起來都是回家的人心底的酸甜苦辣。──夏瑞紅(作家)
讀著《回家種田》,不禁想起自己一家當初來到宜蘭的景象,那時的確是無助與孤獨交織,並難以排解。而書裡描述與二手鐵牛的糾葛,不知去哪裡買種子秧苗、找業者,以及所謂「鄉下的味道」其實夾纏了農藥,種種心情與境遇,更是讓人感同身受。
生活總是會遇上挫折或不如預期的事,但此書點燃心裡頭那抹小小的亮光,讓我們相信堅持所念是一件美好的事。──彭顯惠(小間書菜店主)
本書有兩大意義,一是1990年代末以來的知青下田運動開始產出文學;二是美濃農村文學後繼有人,自鍾理和、鍾鐵民、鍾鐵鈞之後,終於在崇鳳的優秀寫作中延續傳統。──鍾永豐(詩人)
名人推薦:名家推薦
王盛弘∣作家
林生祥∣美濃歌手
夏瑞紅∣作家
彭顯惠∣小間書菜店主
蔡素芬∣作家
諶淑婷∣作家
鍾永豐∣詩人
──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這本書恰似一部紀錄片,長鏡頭對準定住的,就是回家路上的種種折磨考驗;這本書也宛如一道當令在地料理,每一口咀嚼起來都是回家的人心底的酸甜苦辣。──夏瑞紅(作家)
讀著《回家種田》,不禁想起自己一家當初來到宜蘭的景象,那時的確是無助與孤獨交織,並難以排解。而書裡描述與二手鐵牛的糾葛,不知去哪裡買種子秧苗、找業者,以及所謂「鄉下的味...
章節試閱
鐵牛不是牛
我是從來沒想過要養牛的。
小時候不聽話時,媽媽總愛罵那麼一句:「再這樣下去,就讓妳回鄉下放牛!」牛的存在之於我,成為某種失敗的標記,跟牛在一起的孩子,注定一事無成。
這個觀點在遇上飽之後,完全被顛覆。飽喜歡牛,他首度告訴我他想養牛犁田時我瞪大了雙眼,以為自己聽錯。「你要養牛?」他告訴我,農業器械化的來臨,讓大型機器足以快速打田,田的面積再大也不擔心。但其實鐵牛的刀片快速在土地上翻攪時,對土地並不溫柔,比起用牛打田,鐵牛打田其實傷土地。
走得太快的世界
飽的老家在彰化大城的海邊,他的大伯、二伯已經七十多歲了,過去都用牛耕田,現在村子裡仍有一頭牛,是他二伯父養的,飽很想跟二伯父學習用牛犁田的技術,無奈長輩們都搖頭,覺得不可能,這一點也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飽始終沒能向二伯學習,每次回去,我們只能陪著牛,卻無法跟牛一起工作。
那天早上,飽通知我送一個零件到田裡給他,騎著機車到田邊時,看到飽推著一台小鐵牛,嘗試自己打田。那台小鐵牛從花蓮來,在我們決定回美濃後,教飽種田的老師送給飽的,意義重大。
但土地很乾,我看著他推著小鐵牛窒礙難行的背影,有些狼狽。一切才剛剛起步,什麼都得自己來。他看我站在田邊,有些羞赧,推著小鐵牛又努力向前走幾步,小鐵牛的刀片在土地上滾動,草根在上頭糾結成團,卻翻不起多少土來,連我這種門外漢,都知道這不管用。
經過的地方被劃上一道較深的痕跡,但青草仍在土地上,只如被車輪輾過。我想起養牛的夢,田地突然變得好大好大,推著小鐵牛的飽,背影變得好小好小。
飽到底在這邊推多久了?他換上了我拿來的零件,執拗地繼續嘗試。溫暖的冬陽底下,我竟然感受到一絲淒涼。
要接受嗎?該放棄吧!
這台小鐵牛,推也推不動一塊田,事實就是,我們需要更大型的機器來幫忙翻土啊!
我突然有些想哭,這世界走得太快,牛耕田的速度已遠遠追趕不上鐵牛,小鐵牛也不一定管用,如果想自己打田,我們就得再找一部更大台的二手鐵牛才有辦法。這是一種如何的矛盾,明明想養牛犁田,為了生存,卻必須考慮買大型鐵牛才有辦法做想做的事,這個世界怎麼了?
土地動都不動,一切如是收受。
飽默默地轉了個彎,把小鐵牛推上柏油路,我才發現他沒有車。「我走路來的。」他說。我想像他清早獨自推著小鐵牛從家裡慢慢走到田裡來的畫面,一股孤單感襲來,如古早時代的人,一切簡單緩慢、克勤克儉,到頭來,卻徒勞無功。
人生地不熟。我們是回來了,但一切都在適應中。這裡的氣候、土質、環境條件和花蓮完全不同,我是離家得太久了,把全部還給了童年。飽則要從頭開始,很多事不懂,什麼都得打聽。
失去方向的暗夜
我們開始四處詢問購買二手鐵牛的可能性。鄰近的阿炳哥告訴我們,他知道有位阿公要賣他的鐵牛,找一天帶我們去看。
我們數次主動約看鐵牛都沒有約成。一天晚上,阿炳哥突然打電話來,問等一下有沒有空,要帶我們去看鐵牛。
「哪有人在晚上看鐵牛的?」我有些錯愕,但既然阿公只有那時候有空,也就去看看吧。
匆匆吃完飯,我們開著貨車去載阿炳哥,阿炳哥領著我們在鄉間小路轉來轉去,黑幽幽的夜色讓一切都蒙昧不清。
我們在一個三合院前的路口停車,阿柄哥要我們在車上等一下,自行下車,走進大院,喊了另一個中年男子出來。
我不知道這位老叔是誰,但這位老叔也跟著阿炳哥跳上我們的車,原來阿炳哥也不知道鐵牛人家在哪裡,要請老叔帶我們過去。於是我們又開始在鄉間小路繞來繞去,最後拐進一條小路,開進一戶人家的大門,停在倉庫前。
主屋昏暗,而倉庫沒有點燈。
一個小伙子走了出來,阿炳哥用客家話與他攀談:「電火(燈)呢?電火哪沒開?」我這才發現小伙子說話遲緩,表達能力有些障礙,他比手畫腳了一下,我們才知道阿公出門看醫生去了,晚點才會回來。
我更錯愕了,這似乎沒有約好,鄉下人真隨性啊!
小伙子把倉庫的燈打開,我們終於看清楚了。小飽指著倉庫一角說:「鐵牛在那裡。」小伙子把蓋在上頭的帆布拿走,拍掉灰塵,這鐵牛好大啊……,放在這裡很久了的樣子。小飽蹲在前頭看,聽阿炳哥在一旁用國語說:「這是二十碼的大鐵牛,不是用推的喔,人要坐在上頭開,看到了吧?齁──這打田一定又快又方便!」
小飽查看了一下鐵牛的狀況,很老舊了,但電瓶很新,推估阿公剛剛換過,我們想試著發動,但是發不動,鐵牛發不動,再大也沒用。
有一段時間,幾個人就站在倉庫裡,聽阿炳哥和老叔用客家話閒聊,等阿公回來。
我走到倉庫的另一端,看望這個夜。夜色讓周遭景致盡皆暗沉,看不清楚、不知要走向何方,我們失去了方向,有燈火也不足以取暖。
站在玻璃罩外
我不知道,介紹人阿炳哥為什麼會挑這個時間帶我們來。晚風微冷,為了犁田來到這裡,卻並不順遂。我知道阿炳哥努力活絡等待的氣氛,但我抓住了空氣中一絲荒謬詭譎的氣味,這與走到哪裡都有朋友溫暖照應的花蓮太不同了,我們需要小心翼翼,每一步都是未知。
迴身,看到小飽枯站在那裡,像個木頭一樣。
阿公的貨車開進來時,我正在跟阿炳哥說不要再等了,回家吧!阿炳哥說服我再等一下,不要功虧一簣。「看吧,回來了吧,趕快趕快!」阿炳哥和老叔跑上前,阿公和阿婆走下車來,邊走邊和他們兩人迅速地用客語交談,然後走向我和飽。
「本來有人要六萬元買去我不愛賣的,今這下便宜五萬元分你好了(現在五萬元便宜賣給你好了)。」阿公說。
「阿姆哀(我的媽呀),他的腰不好啊,老了,儘採(隨便)賣賣欸,你兜要就駛走啦(你們要就開走啦)!」阿婆說。
「五萬元,還做得!你考慮考慮。」阿炳哥跟我說,老叔在一旁點頭稱是。
隨即他們四人又攀談起來,言談內容無不與這台鐵牛有關,說它以前多好開、跟著阿公多久,然後重複談論過去有人出價六萬想買阿公卻不賣的往事。
飽向我投以詢問的眼神,一堆人七嘴八舌連在一起的客家話他沒一句聽得懂的。我看著他,感覺我和他之間有一個玻璃罩,他站在玻璃罩外已經很久了,幾乎變成一個裝置。
第一次覺察語言文化如一堵高牆,可以拒人於千里之外。即便我聽得懂,優游自在於母語之中,也茫然於價格的真真假假,困惑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飽置身其中,卻完全被隔絕。
真正有心想買鐵牛的,是飽,是他的意念牽連起這個夜,卻沒有任何人對著他說話。
我走過去,拉著飽的手,告訴他,這一台要五萬塊。
飽驚愕地瞪大雙眼。
「欸,這二十馬力的,好用的欸!你運氣真好,要是我也想買一台。」阿炳哥用國語轉頭跟飽說。
「要發動試試看。」飽說。這是他的堅持。
阿公啟動了兩次,無法發動,推測應該是還沒加機油的關係,他們要我們明天中午再來,若發動了就可以開回家了。
我感到疲憊,湧上一股無力感。
一堆人又開始七嘴八舌地用客語聊著鐵牛英勇的過去,我認命地跟阿婆留了電話,約好明天中午再過來一趟。阿炳哥說:「到時候有需要,再載我一起來啊!」我問阿婆有沒有可能更便宜一點,我們的預算有限。「這樣已經很便宜了,妳要多便宜?」阿婆反問我。
我們開著車離開,放下了老叔,阿炳哥抓著我們的椅背,告訴我們明天可以怎麼和阿婆談價錢:「跟阿婆講話要軟一點,說你們剛回來啊、創業辛苦啊,這樣講一講,就變成四萬五了……」
晚風穿過窗戶吹拂臉頰,我看著窗外的水圳,淙淙水聲令夜愈發安靜。第一次發現自己遺失了判斷力,沒有判斷力到底是因為這個模糊的黑夜、還是置身母語中卻發現舉目無親的失落,再也分不清。我看著飽握著方向盤的沉默側臉,真心覺得他真是勇敢,跟我這樣兩手空空回來,什麼都要重頭開始。
這個夜昏暗曖昧,蒙罩多層面紗,夾雜著我們的無知、鄉下的真實,夜風微冷,我感受不到老家美好,浪漫幻影在一夕間墜毀,第一次覺得美濃如此清晰、如此真實,它再也不只是一條過年回家的路那麼簡單,我們正在創造,自己的故事。
阿炳哥的家到了,他下車,我們揮揮手:「謝謝!晚安。」
夜已深,若不是桌上的鍋碗未洗,我真的會以為我們出了一趟遠門。
隔天,阿婆沒有接電話,我們也沒再去阿公家發動鐵牛,飽倒是獨自騎車到屏東里港找農機行問了幾次,他說那邊的人講台語方便溝通。適逢選舉前,政府發出補助專案,農民可以購買新機,於是農機行翻天覆地地忙著叫貨與補貨,根本沒有時間整理或維修二手農機,飽的二手大鐵牛,始終沒有下文。
那一天我不在,飽找了年輕小農來幫忙打田,我能想像大鐵牛開進田裡,咻咻咻三兩下就打好田的樣子。
我惦念著飽想養一頭牛犁田的夢。與此同時,我也明白,我們跟牛的距離,是愈來愈遠了。
於是回飽彰化老家的時候,我們習慣繞走到牛棚旁,去摸摸那全村最後一頭六歲的黃牛,二伯養的。我總是還未走上前,就一直用台語喊著:「牛、牛!」自以為跟牠很熟的樣子。
鐵牛不是牛
我是從來沒想過要養牛的。
小時候不聽話時,媽媽總愛罵那麼一句:「再這樣下去,就讓妳回鄉下放牛!」牛的存在之於我,成為某種失敗的標記,跟牛在一起的孩子,注定一事無成。
這個觀點在遇上飽之後,完全被顛覆。飽喜歡牛,他首度告訴我他想養牛犁田時我瞪大了雙眼,以為自己聽錯。「你要養牛?」他告訴我,農業器械化的來臨,讓大型機器足以快速打田,田的面積再大也不擔心。但其實鐵牛的刀片快速在土地上翻攪時,對土地並不溫柔,比起用牛打田,鐵牛打田其實傷土地。
走得太快的世界
飽的老家在彰化大城的海邊,...
推薦序
回家種田的光亮
夏瑞紅
向來江湖失意者總以「只好回家種田」自我解嘲,但近年這樣講的人少了,大家改口說「只好去擺攤賣雞排」。
畢竟現在家裡有田的不多,會種田的更稀罕,「回家種田」已難形容那無奈的退路,隱約還變得好像在炫耀神氣的靠山。
其實,即便家裡有田、也會種田,但這條從都市返鄉的「回家」之路,可不是說的那麼簡單。
這本書恰似一部紀錄片,長鏡頭對準定住的,就是回家路上的種種折磨考驗;這本書也宛如一道當令在地料理,每一口咀嚼起來都是回家的人心底的酸甜苦辣。
這是一對鍾愛山林的網路世代夫婦,在浪跡天涯後,決定攜手回家種田的故事。不過,別誤會了,這不是洋溢花香果甜的粉色系浪漫偶像劇。書裡主角不只素顏登場,還老是累到灰頭土臉,雖不乏熱情歡欣,但矛盾懊惱懷疑落寞也都一刀未剪。
男主角話很少,不時埋頭苦幹。他擅登山、想養牛,自有一套耕種哲學,不慌不忙,還能修理古鐘老桌兼剝豆曬穀縫麻袋,生氣了僅默默關門走人了事。書是女主角寫的,寫到後面才對這位隨妻回娘家的男主角公開致敬,但字裡行間早透露,他一直是她心目中魅力非凡的「生活系男神」,也是因為他認真想種田才促成她回家。
相對下,女主角的內心戲曲折,台詞卻很直白。她回家住上一陣就喊嚷「空氣好臭」、「種田好煩」、「鄉下好無聊」,完全沒在怕觀眾錯愕轉台﹔不過,最會為厝邊老人一個微笑而感動、最常在田野村落發現美好消息的,也是她。
有時她浩嘆明明是回家卻像誤闖異域,人生地不熟又百廢待舉,彷彿所有能耐都破功歸零;但一轉身,她又興高采烈吆喝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為社區舉辦活動。
她很看不慣人家愛烤肉、濫用塑膠袋,老家過度消費的生活習氣也常刺激她敏感的環保神經;但她一面冷眼橫眉作「風紀股長」,一面卻又低頭反省自己是否因為傲慢才容不下受不了。
最難對焦的是家族後院滿布蜘蛛絲的恩怨忌諱。但除非繼續逃家,否則一回家就不得不面對,一面對就難免觸犯。她選擇以柔光微照傷痕,隨後便把燈打向戶籍謄本上為接通先祖血脈刻意加註的「熟」字(「熟番」之意)、打向稻埕裡全家同心協力勞動的現場,再打向一手策畫的演唱會中、那些鄉親在祠堂前冒著雨的載歌載舞。她以此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往光亮的地方走,不要回頭」。
那光亮是回家才領悟的感恩與和解,也是種田才由衷湧現的、一份對土地的敬畏與信任。
上一代回家種田的人,首先得懇求父母原諒,又因理念與價值觀的衝突,往往許多時間力氣消耗於兩代間的拉鋸戰。如今這新版歸農回家時,他們的父母對慣行農法的固執終於鬆動了,他們因而得以較完整地演練新的經營方式。他們的父母雖仍擔心孩子種田挨餓,不時相勸「考公職」,但已不像上一代父母那樣相信都市才有出路。偶爾他們也還會遭遇「要種田幹嘛上大學」之類的側目,但在經濟衰退百業蕭條的現實下,能從「肯吃苦耐勞」、「有創業勇氣」的角度另眼看待的人,顯然愈來愈多。
更何況據最近一次農林漁牧普查(一○四年底),農業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約六十四歲,推算近十年內將陸續「離職」的六十五歲以上老農還有十一萬名,台灣農田後繼無人之憂迫在眉睫,政府正計畫培訓三萬名四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從農;再加上近年食安風暴凶猛,投效糧食生產最前線的身影,甚至恍若有「生態前衛先鋒」的光圈加持。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先生也曾提出高見,認為台灣最合適發展的正是「安心事業」。換句話或可說是「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例如與人的身心靈、亦即健康幸福相關的產業:飲食、療癒、生活品味、宗教修練等。這些產業的共同點就是貼合土地,不易在全球化的旋風中被取代或席捲出走。優質農業無疑正是安心事業中的重要大項。
因此,雖然回家面臨的是殘破的田土,必須耐心養地、熬過困窘期,但可喜的是,時潮翻轉了,新歸農不再像上一代那樣踽踽逆流前行,他們更有機會一起乘風破浪。
新歸農昭示友善環境與永續社區意識的開展,也促進故鄉資源與網路能量的鏈結。他們回家種田不只復興土地活力、創造農村生機,也可望傳承古老的、對自然法則保持清楚覺察巧妙順應的生活智慧。
祝福男女主角在嘗盡回家的酸甜苦辣後,能平淡地不斷深耕,來日豐收之時,他們的故事將反過來宣告──回家種田本來就是神氣的靠山!
.夏瑞紅,作家。曾任雜誌社與報社記者、主編,人文基金會執行長,並曾獲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獎。著有報導集《痴人列傳》、《人間大學》,散文集《在浮世繪相遇》、《醬子就可愛》、《現在最幸福》、《小村物語》,小說《阿詩瑪的回聲》,並編著《52把金鑰匙》等十餘種。
回家種田的光亮
夏瑞紅
向來江湖失意者總以「只好回家種田」自我解嘲,但近年這樣講的人少了,大家改口說「只好去擺攤賣雞排」。
畢竟現在家裡有田的不多,會種田的更稀罕,「回家種田」已難形容那無奈的退路,隱約還變得好像在炫耀神氣的靠山。
其實,即便家裡有田、也會種田,但這條從都市返鄉的「回家」之路,可不是說的那麼簡單。
這本書恰似一部紀錄片,長鏡頭對準定住的,就是回家路上的種種折磨考驗;這本書也宛如一道當令在地料理,每一口咀嚼起來都是回家的人心底的酸甜苦辣。
這是一對鍾愛山林的網路世代夫婦,在浪跡...
作者序
聽見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初始聽見那聲音的倉皇失措。
晚間八點,吃飽飯,我推開門,與正在看電視的男友飽說:「我出去散個步。」便獨自走入暗黑的鄉間小路。
那是我們搬到花蓮生活的第三、四年,壽豐鄉的平和村是一個沒落的村子,蕭條冷清,剩下老人與貓狗,幾乎沒有年輕人。
我手插著口袋,在小路上走著,荒耕的草地上有許多垃圾、老房子逐漸頹倒、空屋愈來愈多,村子逐漸在縮小當中……。安靜得很久了,電視的聲音雖稍顯熱鬧,我卻覺得空虛,似乎少了些什麼?
如果喜歡鄉下,為什麼耐不住鄉下生活的寂寥?我問自己。
鄉下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熱鬧滾滾的鄉下,難道只存在於過去?
體內突然湧現一個聲音,幾乎就像是回答問題似的——我這麼想起老家美濃,一個當今蓬勃發展中的農村。那裡不只有老人與狗,還不乏青壯年與新住民,經濟農業蒸蒸日上,還保有濃郁的文化氛圍。
心底緩緩浮現美濃鄉間的氣息、暗夜街道的畫面……,好像啊!我慢慢停下腳步,張望四方,嗅聞周遭的空氣。
大學畢業以後,我長年在東部生活,一邊打工一邊寫作,尋尋覓覓,在理想與生存間拔河,從海岸到縱谷,流浪遷徙。不論住在哪裡,都不會脫離鄉下太遠。我站在那裡一會兒,確認平和和美濃的相似性,然後發現這兩個地方大不相同,但都是我喜歡的鄉下。
兜了好大一圈,原來我本來就擁有啊……,我站在那裡,怔怔看著自己,不可置信於這個事實。本來身邊就有一個, 我卻四處漂泊尋找, 另一個有生命力的農村,尋找一個安穩落地之處。我有些困惑,為何捨近求遠?
「不會吧?別鬧了,那是不可能的!」下一秒,我的內心瘋狂大喊,緊接而來的是強烈的排斥與抗拒。天啊,好想假裝沒這麼想到過,這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神經病才會想回去,連考慮都不可能。
遠處大山呈現一片暗影,空曠的田野間隱隱有草香浮動,燈光稀疏地錯落,蟲鳴唧唧。這聲音靜靜迴盪,如黃昏炊煙:「要不要考慮回美濃?」我冷汗涔涔,倉皇莫名。
事實上, 這自問自答的時間非常短, 因為我根本不願、也不敢想回去的可能性,我收下我的原鄉就是一個熱絡農村的事實,然後冷靜壓下美濃種種鄉間景象的浮現,告訴自己沒有這回事,慢慢踱步回家。
*
自那之後,這聲音時不時就在心底湧現。
在走路的時候、在整理家務的時候、在昏黃燈下書寫的時候……。有一次,我蹲在後院整理香草植物, 起身走到香蕉樹前時, 這聲音忽地又響起。我在原地發愣,有點苦惱,這聲音已成一種干擾,我嘗試聽而不聞,表面上無人知曉,生活如常,但心底喧鬧不已,像時不時有人在你耳邊反覆碎碎念,我感到厭煩,這真的很吵。才開始細想:這聲音的源頭到底在哪裡?是潛意識的指引?還是美濃土地的叫喚?
如果搬回美濃,年邁的阿媽就有人陪伴了。我想。阿媽一人獨居美濃,她的身體狀況日漸衰微,爸爸叔伯們多在市區上班,週末才回老家探望。我不想回去,卻害怕有一天阿媽終將不在,不現在搬回去,什麼時候回去?
於是我還是承認,即便有阿媽的引力,仍不足以讓我放下一切回美濃。這裡怎麼辦?飽怎麼辦?我瞇著眼,午後陽光落在香蕉樹的葉子上,閃著綠色的光芒。這小小一片後院,和阿媽的魔法菜園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家之於我,或許仍只是個浪漫幻影。
飽後來放棄自耕平和村的兩分地,我們移轉至BD農法(生機互動農法)的有機農場,經營一個空間,開發從土地到餐桌的種種食品,兼做窯烤麵包。那年的春天有些辛苦,家中屋牆漏水嚴重,又逢主臥室發現白蟻大軍,一邊整理食堂空間、一邊處理租屋問題,時常在租屋與農場間奔波,這裡補牆那邊做木工、這裡要拆床那邊忙添購設備。一天農場工作結束,吃過飯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夜間十一點,我還蹲在主臥室刷油漆,疲累至極。我覺得自己好狼狽,書寫的能力幾乎遺失,快忘記上次寫字是什麼時候了,我的未來毫無希望,想不起來自己為什麼在這裡。
半年後,阿媽走了。
我回美濃守喪十天, 從死亡中理解生命, 理解家族的意義。那是自小渴望獨立、離家遠走高飛、走得愈遠愈好的我,所不能理解的。甚且是,恐懼於理解的。
因為回家太可怕了。除了緊密的親子關係、半生不熟的親戚關係要面對,還要重建生活圈——美濃沒有朋友,我們跟那裡一點也不熟。必須要棄捨花蓮,要放下要好的朋友和鄰居、幽靜的曠野與海洋,這並不容易。花蓮生活啟蒙了我們有機耕種、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並擁有一群共好共享、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家不過是小時候逢年過節回去的地方,現在連老人家也不在了,還需要回去嗎?
在聽見聲音後的兩三年裡,我時常這麼自問自答。
阿媽走後不久,我與飽結婚了。嘗試理解「家」這個東西,不是從原生家庭開始,而是在年輕多趟的異地行旅中,不管是出國浪遊或東岸居遊,都不得不被迫返身凝視自己的家鄉。阿媽的離去奇異地紓解了我對婚姻枷鎖的僵化想像,我結束了同居生活,承接飽的家庭走入自己的生命中。
那一年,因平和租屋嚴重漏水的屋牆,迫使我們終於搬家,移居至就近的社區樓房中。好像很久沒住過有樓梯的房子了,新家曬衣服的陽台很小,我突然想念起平和的大院子, 在那裡跑上跑下, 洗曬棉被, 享受冬日暖陽的美好早上。「 沒關係,撐一下。」我告訴自己。
有一天我們會回美濃啊, 美濃也有大院啊, 我一樣可以赤腳在院子裡跑上跑下,在晨光底下哼歌,放肆地大曬衣服和棉被。
我鼓起勇氣,詢問飽:「下一年,我們搬回美濃好不好?」等待他的反對或嗤之以鼻。想不到飽一副輕鬆自若的樣子,老家有地有房子,做農無後顧之憂,有何不可?老天!他對花蓮竟然沒有眷戀,反而是我,顯得多疑而綁手綁腳。
當我不再抵拒、當我認真考慮、當我開始懂得回應:「再給我一些時間想清楚好嗎?」 這聲音就逐漸地變小、逐漸稀微, 仔細諦聽才能確認其存在。它若隱若現, 未曾消失。每當生活凌亂、茫然無頭緒時, 我會搜索這聲音, 以其為一個指標。住進社區以後,我們在自家開立社區麵包店,有穩定的社群生活,日子繽紛又多彩,我矛盾地期待聲音消失、期待不再聽見,這樣我又可以繼續待在花蓮,過著開心自在的生活,不用理會回美濃的種種未知。
孩子們歪歪倒倒騎著腳踏車經過租屋樓下時, 會對陽台的方向大喊:「阿姨——」我出來招手:「嗨喲——早安!」孩子的母親摘下遮陽帽,與我打招呼:「要不要考慮不搬了啊?」鄰居朋友們以各種出其不意的方式慰留、表達不捨,我心裡矛盾掙扎,是啊,好不容易深植的情感,怎能說放手就放手?
可是我不得不,依循著那股聲音,久而久之,這成為一種引領、一種傳喚,硬著頭皮也得回去。
那一陣子,我時常騎著車,在壽豐到市區的路上看著中央山脈的田園景致,隨意吟唱,白日翠綠豐饒、夜裡靜謐如詩,這麼美麗的縱谷,涵養我們多年的漂流歲月,我每每會多看幾眼,深怕這一眼漏看,就會從此遺忘一樣……
聽見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初始聽見那聲音的倉皇失措。
晚間八點,吃飽飯,我推開門,與正在看電視的男友飽說:「我出去散個步。」便獨自走入暗黑的鄉間小路。
那是我們搬到花蓮生活的第三、四年,壽豐鄉的平和村是一個沒落的村子,蕭條冷清,剩下老人與貓狗,幾乎沒有年輕人。
我手插著口袋,在小路上走著,荒耕的草地上有許多垃圾、老房子逐漸頹倒、空屋愈來愈多,村子逐漸在縮小當中……。安靜得很久了,電視的聲音雖稍顯熱鬧,我卻覺得空虛,似乎少了些什麼?
如果喜歡鄉下,為什麼耐不住鄉下生活的寂寥?我問自己。
鄉下真的是...
目錄
推薦序‧回家種田的光亮/夏瑞紅
自序‧聽見
壹‧心酸──回家難
鐵牛不是牛
不走回頭路
外公的書房
結痂
區區一張書桌
貳‧嗆辣──大改造
環保女侯爵
多餘的重量
從老家到新家
老爸,你出運啦!
我要知道我是誰
參‧暖甜──人團圓
大院開唱
大雨淋洗
穀浪
禾埕召集令
我最討厭烤肉了
肆‧微苦──泥水落田
黑夜
三颱米
土地就是藥罐子
永遠做不完
我是一個偽農婦
伍‧百味──遊子靠岸
我家旁邊有座廟
客家長女的霸氣
夫家麥田
癡人說夢
真真正正的回家
後記‧最好的時光
推薦序‧回家種田的光亮/夏瑞紅
自序‧聽見
壹‧心酸──回家難
鐵牛不是牛
不走回頭路
外公的書房
結痂
區區一張書桌
貳‧嗆辣──大改造
環保女侯爵
多餘的重量
從老家到新家
老爸,你出運啦!
我要知道我是誰
參‧暖甜──人團圓
大院開唱
大雨淋洗
穀浪
禾埕召集令
我最討厭烤肉了
肆‧微苦──泥水落田
黑夜
三颱米
土地就是藥罐子
永遠做不完
我是一個偽農婦
伍‧百味──遊子靠岸
我家旁邊有座廟
客家長女的霸氣
夫家麥田
癡人說夢
真真正正的回家
後記‧最好的時光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