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想讓團隊更好、領導命令「更少雜質」的各階層主管不可錯過!
推廣到IBM、英特爾、蘋果、吉列等數不清多家全球企業內的重要領導技巧訓練,讓更多員工得以發揮潛能與創造凝聚力的職場溝通概念!
曾任職摩根大通集團「多樣性員工管理」的組織溝通大師將一針見血點出職場「主管─部屬」關係中的最大障礙!
根據MIT團隊心理研究發展而成;本書有最容易做的領導行為小改變,快速提升主管與部屬間的關係、默契與工作效能!
掌握超越語言之外的「微訊息」!
你是位主管嗎?在當上主管前,你是否記得:當部屬時,你天生就傾向對領導者「察言觀色」?
除了寫電子郵件及口頭交待,你是否想過在語言之外 ,你的「上司訊號」正確嗎?
本書要談的主題並不是什麼高明的領導「策略」,而是全世界的職場中每天都會發生的情境縮影。
在主管與下屬的關係中,如果領導者沒有認真對部屬說話,或是沒辦法花時間聆聽員工的觀點。結果會怎樣?
請想一想:來自老闆及上司的空洞眼神、迴避的注視,或是會議裡(不置可否)輕視的聳肩……我們都知道上面的人表現出的「非語言線索」會給我們什麼感受,……而這些事在辦公室裡,不仔細看,還以為它影響不大!
其實,這幾乎是每個工作者都曾遇過的困境,本書把這種「超越語言之外」的東西叫作「微訊息」。而很多時候,傷害部屬與主管關係最深的,正是負面微訊息裡隱晦的「微型不公平」,因為人們在溝通時難免有些人際偽裝(雖然許多線索仍被互相讀到),但這些暗示性的訊息,卻很難被拿出來討論!
MIT的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瑪麗.羅(Mary P. Rowe)博士曾調查,對於某些學生會覺得「他被包括在內」,而「其他學生卻不這麼覺得」的潛在原因,她並創造出「微型不公平」這個名詞。瑪麗.羅指出,微型不公平「會排除不同的人,讓她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會暗地破壞個人的自信,讓他變得比較沒效率。……微型不公平就是不好的商業習慣。」
本書即是由這項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發展而成,這個訓練方法已經幫助多家財星五百大企業,包括默克藥廠、英特爾、洛克希德.馬丁、星巴克、IBM、波音公司、富國銀行(Wells Fargo)、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思科等公司,增加領導階層的效力。這套經過「職場實證」的智慧,也已經是全世界許多企業主管承認的事實。
本書也要告訴所有聰明(而且不想因為管理造成團隊產生誤會)的企業主管們,掌握微型訊息的「藝術」,利用及精進微型訊息的技巧,傳達對員工的正面影響,例如:
1.主動徵求意見
2.私底下取得聯繫
3.不斷問問題
4.歸咎/讚揚想法
5.注意你的臉部表情
6.主動聆聽所有人說話
7.吸引其他人參與
8.注意私下的打招呼
9.有建設性地回應爭論
10.不要太常打斷別人
這十個正面的微訊息好處都可以被應用到任何關係上,管理你的微訊息並不是「叫你裝」或是過度強調親切。而是讓你明確與誠懇地執行領導工作、讓你的團隊成員不再因為誤讀了你不當的「語言之外訊號」而感到不受重視、進而不參與或投入熱情在他的工作中。
讀者在本書也可以一閱全世界許多企業主管已經發現的領導「微訊息」個案,並讓它成為你領導技巧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史帝芬.楊 (Stephen Young)
組織大師史帝芬.楊已經把他深入研究微訊息和領導能力的訓練及方法,介紹給橫跨十五個國家的企業主管們。二○○二年,史帝芬.楊創立了「洞見教育系統」(Insight Education Systems),這是一家專門從事領導能力和組織發展的管理顧問公司,他並把這些概念應用到許多知名的財星五百大全球企業,也包括這些公司裡的許多執行長和管理階層團隊。
史帝芬.楊之前是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金融集團的資深副總裁,並曾負責管理該公司在全球的「員工多樣性策略」。在他的領導下,該公司得到了許多勞資及職場相關獎項,包括觸媒獎(Catalyst Award)及《財星》雜誌的五十大少數民族公司,並且在《企業》雜誌(Inc. magazine)的「多樣性公司」中排名第一。
譯者簡介:
黃怡雪
現為兼職譯者。譯著有:《盲點:聰明人為什麼幹笨事?》,另也從事影視字幕翻譯,翻譯影片橫跨各領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電視影集《慾望師奶》。
章節試閱
節錄自第一章《微訊息:讓人願意跟隨才叫領導》
千萬不要犯下把「權威」和「領導能力」搞混的錯。當老闆並不會讓你自然成為領導者。權力的裝飾和領導及激發其他人的能力之間,其實沒有什麼相互關係。
你可以擁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頭銜、舒適的角落辦公室、指示別人的權力,甚至完美的衣櫃,但是這些只會給你權威的虛名。實際上,權威的標籤跟別人有沒有把你當成領導者,或是他們會不會想要服從你,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不幸的是,人們之所以得到「權力的位置」掌控其他人的事業,背後的原因其實跟是否擁有必備的技巧一點關係也沒有。通常表現非常好的人得到的獎勵,就是升遷到領導階層的職位,可是他們未必適任這樣的職位。
這真是兩難啊!但是除了賦予他們更多權力之外,你還有什麼方法能夠獎勵工作表現非常傑出的員工?獎金和薪水是很好的滿足,但是它們不會傳達重要性。所以公司給予表現非常好的人越來越大的責任和權威,當做他們對公司重要性的一種指標,大家都很高興─除了那些最後為新老闆工作的人。一般人往往會期待新老闆透過考驗和錯誤,學會提供引導、發展以及方向的技巧。不幸的是,為了提供後起之秀培養領導能力的訓練,人們的生活和事業往往會面臨危險。
激勵別人做對的事
所以最重要的領導技巧到底是什麼,你又該如何獲得這些技巧呢?擁有豐富的知識只會讓你成為資料庫,知道如何把事情完成只會代表你有連線。擁有讓其他人照你的命令做的權力,只會讓你成為不折不扣的獨裁者。有效領導能力的核心和靈魂,是一種可以用來激勵、激發、驅使其他人達到自己完整潛力的方法。另外,只有可以傳遞適當訊息的方式,才能夠傳達激發、激勵以及動力。
與其說重要的是「我們到底說了什麼」,不如說重要的是「其他人最後聽到或是推論出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可會能認為,自己對兩個團隊成員傳遞的是完全相同的訊息,但是他們各自接收到的訊息卻可能非常不一樣,而且會受到關係的本質影響。我們自己對每位團隊成員的感覺(喜歡和不喜歡),會影響我們如何塑造文字、手勢、語氣、音調,以及傳送訊息方式的許多其他方面。就算我們能夠用一模一樣的方式傳遞訊息給兩個人(雖然並不太可能),接收者的過濾器還是會獨特地影響他們的解讀。
傳遞和接收訊息間幾乎無法察覺的微妙變化,會定義微訊息的傳遞和它影響的威力。這些微訊息會告訴我們,那些在職場上掌控我們命運的人有多重視和尊重我們。微訊息會告訴我們自己目前確切的定位,還有我們可能會走多遠。
這些微訊息就跟傳遞微訊息的媒介一樣無形。但是透過這些微訊息,我們就能建立忠誠或輕視、承諾或冷淡,甚至激發或妨礙。微訊息正是領導力的靈魂,而領導力則是決定績效表現的主要驅動力。
有一種最常見的微型不公平狀況,會發生在經理介紹團隊成員給同事的時候。假設在公司的某個活動中聚集了很多員工,你是一位經理,有兩個你的直接下屬跟你站在一起。你四處張望的時候,正好跟某個同事四目相交,而她剛好也是你很親近的朋友。你靠過去和她打招呼,彼此交換一些玩笑話,當然,還會介紹你的團隊成員。情況是這樣的:
「蘇珊,我跟你介紹一下我團隊裡的幾位成員。」你彈著大拇指指向左邊,那是亞當站的位置,然後說,「這位是亞當,他負責研發針對客戶訓練計畫的課程。」在你說話的同時,你的聲音既平板又單調,你根本沒有看著亞當或是蘇珊。你開始敲你手上握著的筆,偶爾往下看看自己的手錶。你接下去說道,「他也負責把計畫發佈到我們全世界的所有駐點。」整個介紹過程中,你的臉部表情都很恰當但卻很中立,不是往下看就是往旁邊看,偶爾會看著蘇珊。
接著你開始介紹比爾,你把頭轉過去直接看著他,然後對蘇珊說,「這位是比爾!」
在說出這幾個字的短暫過程中,你的語氣非常豐富、上揚而且很驕傲。「你知道那些大家一直很興致勃勃,覺得很興奮的演講者系列計畫嗎?我跟你說,站在你面前的比爾就是這一切背後的創意源頭。」你隨口問蘇珊她有沒有參加過其中幾個計畫。她點頭回答說,「有啊,我覺得那些計畫的內容很充實。」你笑容滿面地回答說,「這個嘛,比爾就是把這一切整合起來的人。」
幾乎每個人都曾經處在這種介紹的雙方面,這實在是太常見的情境。在某些時候,你或許還曾經扮演過經理的角色。
這位經理不太可能會察覺到對兩人介紹裡的差別,經理也不可能會故意用不同的方式對待這兩位員工,但是在微型不公平具有殺傷力的影響當中,意圖扮演的其實是相當微小的角色。微型不公平會透露出我們真正的感受。不幸的是,我們很少會面對驅使我們不喜歡其他人的感覺之下潛在的原因。離開這場介紹之後,亞當什麼也不能做。他最多只能走開,不懂自己為什麼會不受重視。在最糟的情況下,他會清楚地不尊重經理,而且一逮到第一次機會就會反擊經理。
至於比爾,他只會舒適地沐浴在經理稱讚他的光輝中,或是基於同理心替亞當感到尷尬。無疑地,亞當走開之後,他會知道自己顯然不是個受到喜愛的小孩,但卻或許沒辦法明確指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到底是什麼不同?有六個很重要的差別:
臉部表情
面對亞當的臉部表情是面無表情,而且非常冷淡。面對比爾的時候,臉上則帶著驕傲的神情。
語氣
介紹比爾的語氣可以比喻成樂譜上的音符,介紹亞當的語氣聽起來卻比較像急診室心跳監視器上水平的起伏。
手勢
說到比爾的時候,經理的手勢偶爾會指向他(這是我的乖小孩),但是在整個介紹亞當的過程中,他的手卻很不安,或是端正地放在口袋裡。
字詞的選擇
至於字詞,介紹亞當的字詞是一種實際的敘述,相對的介紹比爾的字詞則是充滿熱情和驕傲。對亞當的介紹就像履歷,對比爾的介紹則像評論,而且上面還有四顆星。
眼神接觸
說到比爾的時候,經理會忍不住轉過去驕傲地注視他,然而他卻從來不看著亞當。你驕傲地介紹某個人的時候,幾乎不可能避免跟他有眼神接觸,但是迴避某個你不喜歡或不尊重的人的眼神,這點卻很常見。你可能不會發覺自己在做什麼,但是表現出來的訊息卻很明顯。
問題和互動
在介紹當中,經理介紹比爾的時候,問了蘇珊一個問題。經理問蘇珊她有沒有參加過比爾的其中幾個計畫。這使蘇珊在比爾的介紹中,不再是被動聆聽的人,而是主動參與的人。
不幸的是,經理不同的介紹方式可能永遠不會被引用,或是當做討論的主題。你到底能對你的經理指出什麼?如果亞當試圖跟他的經理討論這其中任何一個現象,你能想像他看起來會有多像一個愛哭又愛抱怨的人嗎?「老闆,能耽誤你一分鐘嗎?」亞當可能會這麼問,「我想跟你討論你把我介紹給蘇珊的方式。我注意到你沒有笑,而且你的字詞選擇似乎有點平板、沒有情緒。說到我的時候,你從來不會指著我的方向。哦,而且你的眼睛根本沒有看著我的眼睛。」
經理可能不會發現他的錯誤,然後一直道歉。他比較可能會拉著亞當的手,安靜地送他到「員工協助計畫辦公室」接受精神治療,而且會想起來為什麼他一開始就不喜歡亞當。如果沒有深刻了解這些微訊息的影響力有多大,對亞當或甚至你來說,根本沒有辦法能讓經理了解而且感覺到,他的行為對忠誠和表現的影響。
分開來看的話,這些微訊息的其中之一看起來都很瑣碎,但是每個目睹這場介紹的人,都不會有一絲困惑,看不出哪個屬下比較受到重視。
亞當可能會因此覺得不受重視又受到孤立,而且這也會有一種殘留的影響。如果亞當和比爾為了某個工作機會接受蘇珊的面試,蘇珊絕對不會想起來到底是為什麼,但是她對那位經理的欽佩和尊敬,卻會讓她立刻優先選擇比爾。雖然微訊息會快速從記憶中消散,它們的影響卻可能很難消除。它們就像某種雜草,就算所有看得到的跡象都已經從表面去除,根部還是會長得很深又隱密。
微訊息會透露我們真正的感受,傳送關於人際界限之間存在的東西有力的線索。警察執法單位長久以來就一直專注在微訊息上,用以深入訪談及審問嫌疑犯、目擊者及受害者時的「真相」。由「約翰雷得及合夥人公司」研發的「雷得訪談及審問技術」(ReidTechnique of Interviewing and Interrogation),整合了對身體姿勢、手勢、臉部表情、眼神接觸,甚至臉色變化的仔細觀察,用來在訪談及審問當中評估事實或是欺騙。這些微訊息可以幫助執法者區分事實和虛構。同樣的技術則可以被用在職場上和個人關係中,用來揭穿壞事或確認是否誠實。
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想像今天是你開始新工作的第一天。你剛剛參加完公司的說明會,於是你走向自己的工作區域去跟你的新經理見面。你感覺到有人小聲說做了錯誤的雇用決定,雖然他沒有做什麼你能抱怨的事,而且那甚至不能間接起訴。儘管如此,接下來的會面卻會永遠感染你對他、對工作環境以及公司的看法─最起碼會跟你願意繼續待在公司的時間一樣長。
說明會進行了半天的時間,你抵達工作區域的時候,時間大約是一點。你走向正在跟另一位員工說話的經理。在等候輪到你跟新老闆交談的時候,你的眼神明亮、看起來非常高興。他看到你,舉起他的手暗示說,「我馬上就過去。」你並不想偷聽,但是你注意到對話已經從業務轉變成閒散的社交閒聊。他們的嘲笑還在繼續,而且努力變得比較客氣,你變成了一隻變色龍,跟背景融合在一起,這樣就不會顯得很突兀。
最後他們的對話漸漸停了下來,接著他們開始沿著走廊走。
經理在眼角餘光中想起來你還在這裡。他停下來告訴那個跟他在一起的人說,「等一下,幾分鐘就好,我得跟這個新人談談。」
「新人?」你開始猜想這個暱稱會被釘在你的額頭上多久。
他的態度非常恰當地有禮─他伸出手來、歡迎你、告訴你跟著他去會議室參加一場即將開始的團隊會議。你對自己想說,「哇,幸好我決定不吃午餐,說明會一結束之後馬上回到辦公室。」因為沒有人告訴過你有關團隊會議的事。
會議開始之後,你的經理會先讓你覺得受歡迎。他把你介紹給團隊成員說,「各位,請歡迎我們新來的團隊成員,羅伯特.柯林斯。」他讓他們知道你的新任務:「羅伯特是團隊新來的初級分析師,從今天起開始上班。」每個人都溫和地齊聲回答「你好」。他用一句非常慷慨的「羅伯特,如果你有任何需要,我的大門永遠開著。」親切地結束你的介紹。
在會議進行當中,你的經理並沒有做任何會被歸類成負面的舉動,但是他從來不跟你有眼神接觸,也沒有詢問你的意見,而且你提出想法的時候,他不自然的微笑會沉默地暗示說,「快點說完,小子,這樣我們才能回到正題。」
走回工作區域的時候,你問他你應該在哪裡辦公。他自信滿滿地回答說,「我們一直在想這件事,但是還沒完全決定細節。我很確定那邊兩張桌子的其中一張沒有人坐,你何不暫時先坐在那裡?」就在轉身離開之前,他補充說,「哦,如果你需要任何補給品或辦公室用品的話,就去找瑪麗蓮。」
以上這過程看起來或許沒有那麼糟,對吧?畢竟,你的老闆花時間在團隊會議上介紹你,你的新同事也都很禮貌又歡迎你,而且你的經理甚至還聽了你的建議。至於辦公位置,經理可是很忙的,而且他沒辦法在你開始上班之前,把所有細節整合好,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你對自己想說,「我很確定我可以找到這個瑪麗蓮,不論她是誰。」這是歡迎新員工的一種方式,但是讓我們倒帶一下。對照一下一位曾經體會過傳遞微訊息的影響、受過啟發的經理會採用的方式。
這位經理前一天晚上就會寄一份包裹到新員工家裡,在他開始上班的前幾天先歡迎他,並大概描述接下來一星期中重要活動的要點,包括預定在他上班第一天下午舉行的團隊會議。這位經理預期她期待新員工在說明會結束之後抵達的時間,並安排了一場簡短的會議為他說明。除此之外,她還確認過在他開始上班之前,他的辦公桌上會放滿所有必需的辦公室補給品。他參加完說明會之後抵達工作區域的時候,她已經等在那裡,他們私底下聊了一會兒,讓員工有機會可以問些基本的問題。他們一起走去參加團隊會議,她一開始先歡迎他,並且簡短介紹羅伯特的背景、興趣以及任務。
她邀請羅伯特參與會議,問他說,「我知道你並不熟悉這個計畫的所有細節,但是對於哪個方法可能會最有效,你有沒有任何想法?」那天剩下的時間,因為經理的要求,每位團隊成員都會停在新員工的桌子旁邊,重新介紹他們自己,並且跟他閒聊幾分鐘,關於他們在接下來的計畫中要如何合作。等到那天結束的時候,經理停下來看看她的新員工,「那麼,第一天上班還好吧?」她帶著溫暖的笑容問。不意外地,這位員工告訴她,「在一天之內,我就覺得好像我真的很了解每個人所做的事,還有我要怎麼配合他們。如果是其他的公司,要花好幾個星期才能走到這一步,而且有時候就跟拔牙一樣痛苦。」
想像在接下來的幾星期和幾年內,這位新員工將會做出的貢獻。這兩個經驗之間的差別會歸結成為「微型好處」。微型好處,也就是正面的微訊息,對員工表現、承諾、忠誠和生產力會有很大的影響。
節錄自第一章《微訊息:讓人願意跟隨才叫領導》
千萬不要犯下把「權威」和「領導能力」搞混的錯。當老闆並不會讓你自然成為領導者。權力的裝飾和領導及激發其他人的能力之間,其實沒有什麼相互關係。
你可以擁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頭銜、舒適的角落辦公室、指示別人的權力,甚至完美的衣櫃,但是這些只會給你權威的虛名。實際上,權威的標籤跟別人有沒有把你當成領導者,或是他們會不會想要服從你,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不幸的是,人們之所以得到「權力的位置」掌控其他人的事業,背後的原因其實跟是否擁有必備的技巧一點關係也沒有。通...
作者序
前言 為什麼你的管理「被加料」啦?
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成為言語。
注意你的言語,它們會成為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它們會成為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它們會成為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它會決定你的命運……
─佚名
我們寫下或是說出訊息的時候,我們的自我中心會讓我們認為,其他人會解讀的就是我們想要傳達的意思。不幸的是,別人的解讀和自己的意圖未必總是會相符。雖然通常會有一些共同了解的重疊,這兩者卻很少會一致。在職場上,傳遞的訊息和接受的訊息之間的缺口,往往會決定恐懼、信心、安慰、忠誠、以及表現自己頂尖程度的動機。
語言的文字是我們在智力程度用來決定其他人傳達給我們的訊息。語言的這種整理結構限制了我們的能力,使我們無法解讀潛在訊息的深度和豐富。打從開始思考,我們就會優先考慮文字的智力整理結構。
我們會允許語言掌管我們決定某個訊息可能傳達的意思。而因此比較隱含且幾乎不可能表達的微訊息就會處於次要地位。語言畢竟是一種可以把我們區別為高等物種的主要因素。我們解讀隱含訊息的能力之所以會變得遲鈍,語言也是主要的原因,而這些訊息往往會比文字透露出更多事實。
有人曾經把逃避這種人際溝通及本書要談的「微訊息」比喻成「描述夢境」。你知道自己做了夢,你知道自己的感覺和心情,但是那太無形了,實在很難用一種對任何人、甚至對你自己有道理的方式描述這一切。
微訊息傳達的感覺可以告訴我們,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否安全,關於自己有沒有融入,有沒有受到重視,甚至是在我們無法辨別傳達這些感覺的細節時。
曾經有無數次,我們總會從談話或是會議走開,卻有某些人不知道,到底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不舒服、不受重視或是受到排斥。你可能會對自己咕噥說,我沒辦法明確指出,但是……,認為這種感覺不過只是妄想。正在跟你談話的人說的全都是對的話,但是不知怎麼你卻帶著冷淡離開,令人信服地用一種禮貌的表面掩飾。既然沒有什麼明白的感覺可以描述,你就會把它當成過度敏感。
你到底該如何對某個人訴說這麼無形又不確定的感覺?這就是這本書的概念,學習該如何明確指出它,並且揭開潛在的訊息,透露人們的真實感受。更重要的是,你將會學會如何把你的感覺轉換成整理好的語言,好讓其他人了解,他們的訊息可能會影響你的行為。
如果傳遞和接收訊息的人之間存在一種上司和下屬的關係,訊息卻被留著沒有處理的話,真正的病毒就會被釋放,不只會感染接收者的專心和表現,還會感染領導者的效力。千萬不要低估「小東西的威力」。
微訊息包含「微型不公平」和它們的正面對照「微型好處」,它是哺乳類動物溝通的中心線索。大象可以傳到很遠的叫聲,響遍叢林的貓鼬叫聲,會傳遞警告、求愛、危險、悲傷的訊息,卻不需要語言的結構。對所有天生就可以解讀訊息的動物來說,音調的特質和聲音的細微差別非常清楚明白。然而,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卻出現了阻礙我們的雷達解讀微訊息的語言。
文字確實會讓溝通的過程變得比較容易,但是它們也會讓人們輕易使用很少受到反對、預先包裝好的欺騙文字包裹。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文字包裹,傳達我們認為其他人需要聽到的訊息,即使這些包裹並沒有間接代表我們真正的感覺或是事實。
我們只需要從架子上選出某個包裹,比如說,「那個提案很棒」、「你的見解真棒」或是「如果沒有你我們要怎麼完成它?」接著我們會在必要的場合和時機丟出這些包裹。包裹中含有正確的文字,所以就沒有什麼好反對的。
身為父母,從架子上選出的文字包裹,讓我能夠例行且安全地回答我女兒經常會提出的問題,「爸,我穿這套衣服看起來怎麼樣?」
我會選出預先包裝好的完美回答,然後把它傳送出去。偶爾我會出錯而且被困住,在實際查詢之前就先把文字說出來。沒關係─只要按下重設鍵,等五秒鐘,然後重新傳遞訊息就好。
如果我不能用語言回答,只能利用臉部表情,真正的訊息就會響起,產生兩個結果當中的一個。她不是會回到她的房間換一套新衣服,就是會搖頭說,「我才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就是要穿它!」熟悉的包裹讓她能夠忽略非語言的微訊息,默認實際的文字敘述的正確性。
職場上的經理會大量傳遞這些包裹。這個方式很方便,可以避免讓人不安的對抗。畢竟,員工的表現其實也沒那麼糟,那又何必多想這件事呢?請注意了:原因是,我們會允許文字模糊深層意義的解讀。
雖然非常隱含,微訊息會傳達往往受到忽略的重要資訊。在領導能力的世界中,我們會發現自己成為某種東西的受害者,我某位同事保羅.格雷夫斯(Paul Graves)則把它稱為「快速恢復」效應。
就像橡皮筋一樣,如果有人對我們展現嶄新又創新的概念時,我們的腦袋就會擴張。我們會例行地用一種幾乎沒有限制的能力,伸展及接受新觀點。我們伸展的時候,我們會點頭、微笑、傳遞了解的信號,甚至會答應採取行動。
等我們退回日常的例行公事,沒有外在力量推動的時候,行為就容易快速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他們沒有伸展的時候,人們常會覺得比較自在,但就是在這個時候才會擁有最多的活力。
所以,這本書就要談:如何讓管理情境中的微訊息伸展和維持一種新的活力位置。
你再也不會接收某個文字包裹,卻用事先準備好的回答處理它。如果沒有伴隨說出口的文字以外的微訊息,你對每則訊息的解讀就會覺得不完整。領導能力的力量就在於,一個人能否流暢說出具有影響和動機的話。
而「微訊息」就是領導能力的核心和靈魂。
前言 為什麼你的管理「被加料」啦?
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成為言語。
注意你的言語,它們會成為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它們會成為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它們會成為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它會決定你的命運……
─佚名
我們寫下或是說出訊息的時候,我們的自我中心會讓我們認為,其他人會解讀的就是我們想要傳達的意思。不幸的是,別人的解讀和自己的意圖未必總是會相符。雖然通常會有一些共同了解的重疊,這兩者卻很少會一致。在職場上,傳遞的訊息和接受的訊息之間的缺口,往往會決定恐懼、信心、安慰、忠誠、以及表現自己頂尖...
目錄
前言 為什麼你的管理「被加料」啦?
序曲 你和部屬有用「共同語言」溝通嗎?
1 微訊息:讓人願意跟隨才叫領導
2 辦公室裡不仔細看、就以為沒影響的事
3 鳥會這樣,蜜蜂會這樣—就連嬰兒都會這樣
4 「我沒有說她是小偷……」
5 好主管,惹人厭:什麼事疏遠了你與部屬?
6 聰明的領導溝通:做自己,但也要懂別人
7 人們不免關心:「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8 改變作風,先重新訓練你的腦
9 更好的領導,不是要你「裝」!
10 那是一隻愚蠢的老鼠!
11 迴避團體思考
12 由下而上才有效!
13 看懂混合的訊息
14 把職場微訊息變成你的得力助手
15 「咒語」的力量
16 破除你的領導黑暗面!
17 當學校老師也遇上微訊息!
18 重新設定你的「過濾器」!
後記 下一次,當你拿著領導權杖說話……
謝辭
前言 為什麼你的管理「被加料」啦?
序曲 你和部屬有用「共同語言」溝通嗎?
1 微訊息:讓人願意跟隨才叫領導
2 辦公室裡不仔細看、就以為沒影響的事
3 鳥會這樣,蜜蜂會這樣—就連嬰兒都會這樣
4 「我沒有說她是小偷……」
5 好主管,惹人厭:什麼事疏遠了你與部屬?
6 聰明的領導溝通:做自己,但也要懂別人
7 人們不免關心:「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8 改變作風,先重新訓練你的腦
9 更好的領導,不是要你「裝」!
10 那是一隻愚蠢的老鼠!
11 迴避團體思考
12 由下而上才有效!
13 看懂混合的訊息
14 把職場微訊息變成...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