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被譽為中華之「民族魂」,畢生戰鬥,終身創作,乃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之一。
魯迅一百句
告訴你弄虛作假
阿Q精神
中國歷史的祕密
青年魯迅熱情高呼,為中國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
中年魯迅赫然發現,中國歷史滿本寫著「吃人」二字!
將死魯迅落寞囑咐:「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魯迅,我嘗終日與人而論之,不如須臾讀其文章也。魯迅文章,我嘗終日而讀之,不如把握其思想感情也。魯迅之思想感情,我嘗終日而玩索體貼之,不如涵泳記誦其格外鏗鏘精悍之警策句段也。研讀魯迅,章句之儒不可哂。何哉?蓋魯迅文學之精髓,泰半在其煉字之用心,造句之奇崛,音節色澤變化之自然而豐饒,以至寫情狀物之絕少滯礙也。——郜元寶
魯迅一百句精選──
人立而後凡事舉
要警惕西方的「文化偏至」
「國粹」可能就是「國渣」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暴君的臣民比暴君更暴
歷史只有「吃人」二字
中國太難改變了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書籍重點
經典。 心悅讀
──挑選中國經典小品百句精言,由專家重新詮釋。
──穿越歷史與先賢對話,心領神會、欣然閱讀!
──每部經典皆具警策意義,是現代人愉悅生活的明燈。
本系列特色
1. 作者群為復旦、華東師範大學等名校教授,闡述經典深入淺出,融合古今。
2. 本系列收錄經典不限於四書五經,涵蓋經歷千年吟誦的詩詞文學作品以及近現代的傑出作家作品等。
3. 不但解釋傳統經典義理,並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讓讀者重新感受,心領神會。
4. 擷取經典精華,易於閱讀,適合隨身攜帶,隨時翻閱。
作者簡介:
郜元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為臺灣大學客座教授、澳洲雪梨大學訪問學者、韓國高麗大學客座教授等。研究範圍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當代文學評論、現代漢語與中國新文學的關係史、魯迅研究、西方美學和文藝思想。
章節試閱
引言 解讀者言
研討魯迅,高頭講章尚矣,但文辭之美,尤堪玩味;棄如微末,至可惜也。此「一百句」萃取疏解,偏重文辭,不敢謂盡得原著之精神;照隅識小,或可當愚者之一得。
譬如〈「來了」〉一篇,批評中國無真實之主義,唯報導主義「來了」之叫嚷。叫嚷不斷,「來了」亦不斷,故最終來了的,唯有「來了」。此等立論,痛快何似,豈 「老吏斷獄」可比;然究其神髓,仰賴「文字遊戲」多矣;而文辭之美,兼收於思想啟 迪之外。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云:「語言總在說出它自己。」日常言談隱含無量啟示,深察細味,善用此天然富藏,使奧妙之事暢快表出,文章家之能事,莫過於此。
蔡元培序《魯迅全集》,特以「用字之正確」概括其天才,每為論者所不解。其實「用字之正確」豈屬末技。魯迅論詩,主張「實利離盡,究理弗存」,自謂其文只是 「悲喜時的哭歌」,「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的真精神直追〈毛詩大 序〉和陸機〈文賦〉標舉的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然「嗟歎」、「詠歌」、「舞之」、 「蹈之」、「緣情而綺靡」者賴何?文辭而已。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謂文學「須言之有物」,「物」者,「思想感情」也。但光有「思想感情」可乎?章太炎批評宋以後作家「不懂小學」,「文辭也不能動人」,也 許把「小學」抬得太高,但以「動人」與否在乎「文辭」,見識卓絕。作家文辭荒蕪而 想以別種手段感動讀者,謬矣。文辭動人,哪怕墮落為幫忙幫閒,仍然可取——此點魯迅雜文〈從幫忙到扯淡〉論之頗詳。
但魯迅認為漢語本身不精密,須大量引進西方邏輯語法。〈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從〉以後的幾句聲明〉結語:「我敢將唾沫吐在生長在舊的道德和新的不道德裡,借 了新藝術的名而發揮其本來的舊的不道德的少年的臉上」,就是一個實踐。三十五個漢字的「定語」包含多重轉折,並非同義重疊,這等造句法,「五四」至今,絕無僅有。 若論「歐化」,誠然「極端」,卻非「惡劣」。吾人讀之,不但不拗口,反覺錯落有 致,聲調鏗鏘。漢語學習域外語言之空間與彈性很大,然亦唯善學者,方能出奇制勝。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紀念劉和珍君〉所謂「出離憤怒」之後的曠古奇文,而因「神聖的憤火」(胡風語)的淬煉,愈見 燦爛。論其妙絕,已非單純「煉字」,亦不僅依託西文邏輯語法,而植根於中國文章 特有的排比、對偶、雙聲疊韻的悠久傳統,亦即周作人所謂「因了漢字而生的修辭手 段」。
民初,太炎弟子進入北京學界,中國文風,從此丕變。他們崇尚六朝文章,作白話文也特別講究藻采氣勢,與喜好唐宋古文的「桐城派」成對壘之勢。錢玄同痛罵「桐城 謬種,選學妖孽」,掊擊「桐城」是真,捐棄「選學」是假。周作人上世紀四○年代初作〈漢文學的傳統〉,繼續聲討「謬種」,對「妖孽」卻網開一面:「至於駢偶倒不妨 設法利用,因為白話文的語彙少欠豐富,句法也易陷於單調,從漢字的特質上去找出一 點裝飾性來,如能用得適合,或者能使營養不良的文章增點血色。」郭紹虞深得周氏用 心,二○年代,探索「中國文學與漢字之關係」,於雙聲疊韻,特多發明,五○年代初並提出「白話賦」的構想,念念不忘從漢文學傳統尋找新文學可資利用的資源。有此識 見者,代不乏人。白話文通過這一系的努力,向古文繼承遺產不少。
現代作家,善用排比對偶與雙聲疊韻者,無人能及魯迅。「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只是一個著例,全集中他自己所謂出於積習的「對子」,不勝枚 舉。《野草》諸文,幾乎全用嚴格對稱。但魯迅文辭,並不倚賴某一方面,雙聲、疊 韻、排比、駢偶之外,還有根基於《楚辭》、漢賦與「小學」的「煉字」,變化西語繁 複語法(李長之所謂善用「關聯詞」而使多重複句聯絡一氣),「向活人唇吻學習」的 新鮮潑辣的口語——中西古今,熔鑄配合,韻散雅俗,存乎一心,隨物賦形,盈科以進,收放張弛之間,常予人新鮮刺激,可以針勞,可以藥倦,作者讀者之心遂綸結一 體,不覺其隔。文辭至此,曲盡其妙矣。
魯迅,我嘗終日與人而論之,不如須臾讀其文章也。魯迅文章,我嘗終日而讀之,不如把握其思想感情也。魯迅之思想感情,我嘗終日而玩索體貼之,不如涵泳記誦其格 外鏗鏘精悍之警策句段也。研讀魯迅,章句之儒不可哂。何哉?蓋魯迅文學之精髓,泰半在其煉字之用心,造句之奇崛,音節色澤變化之自然而豐饒,以至寫情狀物之絕少滯礙也。
郜元寶
人立而後凡事舉
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
——《墳•文化偏至論》,一九○七
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五歲的「清國留學生」周樹人在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讀了兩年,就決定退學,告別一直照顧他的「藤野先生」,回到初抵扶桑時學日語的東京。此後直到一九○九年回國,雖然繼續拿著清政府官費,卻再沒進任何學校(他後來自稱「退學生」),基本以自學方式研究文藝,偶爾參與反清的政治運動。
清政府一邊痛哭流涕賠人家銀子,一邊拿銀子送青年人出洋,為自己培養了一大批掘墓人,這是滿朝文武都沒想到的。今天公費留學生大概不能隨便換專業,也不會長達八年,這種自由卻給了「清國留學生」,儘管政府也派員監督,究竟權威有限,甚至還得「享受」一些過激學生的拳腳。周樹人後來回憶留日生活,覺得比在中華民國還要舒服呢。
「抗戰」八年,周樹人留學日本也八年,冥冥中似有某種巧合。他活了五十五歲,七分之一在日本度過,且正值青春期,卻很少寫文章談日本。他固然把日本當視窗看世界的風景,但看風景的人不能偶爾研究一下窗子嗎?他弟弟周作人不就動輒談日本嗎?文學家周樹人只塑造了「藤野先生」一個日本人,總有點蹊蹺。中國現當代文學一百年也只有「藤野先生」撐著,算是切實捕捉到一個日本人形象,很奇怪不是?
「棄醫從文」更奇怪。今天如果哪位留學生這麼幹,腦子肯定進水,那時卻平常。胡適先學農,後改學文哲;徐志摩本來學金融,卻成了詩人;洪深學燒瓷工程,卻改為戲劇;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成仿吾都在日本改行從文——對了,二○年代末在巴黎入共黨,回國後出任共黨的高級幹部、參加過長征、一九五八年做了山東大學校長的成仿吾,留學日本時專業是「造兵科」,製造槍炮子彈的,在一九二八年「革命文學論爭」中,他做為創造社頭號批評家,揚言要用「十萬兩無煙火藥」將魯迅等「有閒」階級作家從「北京的烏煙瘴氣」中給炸出來,可見跛者不忘其履。這些人改做文學,細說起來都各有理由。周樹人的理由是什麼呢?
從一九一八年發表〈狂人日記〉到一九二二年,周樹人以「魯迅」為筆名一共發表了十五篇短篇小說,把它們結集為《呐喊》出版時,他寫序回憶當初在仙台看過一部幻燈片,講日本兵殺中國人而別的中國人麻木旁觀,他大受刺激,覺得改變國民的精神比醫治他們的肉體更重要,於是棄醫從文。
這確實是很好的理由,但留學生活後期(一九○七—一九○八)撰寫的〈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破惡聲論〉等長篇文言論文表明,「棄醫」也許是「幻燈事件」(還包括〈藤野先生〉中「漏題事件」)所逼,「從文」卻是經過精密研究後做出的審慎抉擇。
〈文化偏至論〉一句話概括了這時期魯迅思想轉變的軌跡:
「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
所謂「立人」,和晚清維新人士嚴復、梁啟超等啟民智、鼓民氣、增民力、新民德的主張基本相同,但魯迅對「人」的理解,對如何「立人」的「道術」的設計,更具現代性。他認為「人」不是國家富強的工具,而是目的。任何時候人的因素都是第一位,追求國家富強應充分尊重人的本質。但人之為人的本質不在多數,而在個體,不在肉體物質的營求(包括醫治身體疾病),而在精神靈明的涵養。「生存兩間,角逐列國」,必須從尊重個性和精神這兩方面來「立人」。
請注意他的兩個基本觀點:其一,中國問題關鍵在人,「人立而後凡事舉」;人立起來,其他一切都好辦。其二,要「立人」,須弄文學,沒有什麼比文學更尊重精神與個性了。所以早年魯迅的思想,是從尊重個性與精神的人道主義走向唯文學是尚的文學主義。
魯迅本名「樟壽」,一八九八年考入在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更名「樹人」。「樹人」、「立人」,似有某種巧合。
引言 解讀者言
研討魯迅,高頭講章尚矣,但文辭之美,尤堪玩味;棄如微末,至可惜也。此「一百句」萃取疏解,偏重文辭,不敢謂盡得原著之精神;照隅識小,或可當愚者之一得。
譬如〈「來了」〉一篇,批評中國無真實之主義,唯報導主義「來了」之叫嚷。叫嚷不斷,「來了」亦不斷,故最終來了的,唯有「來了」。此等立論,痛快何似,豈 「老吏斷獄」可比;然究其神髓,仰賴「文字遊戲」多矣;而文辭之美,兼收於思想啟 迪之外。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云:「語言總在說出它自己。」日常言談隱含無量啟示,深察細味,善用此天然富...
推薦序
一鍋既保有原汁原味又獨具新意的精神鼎鼐
葛兆光教授(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這套書裡的作者,是真正的專家,雖然他們不能像時下一些詮釋者那樣,不需太多知識依傍就去裁出一件名叫「經典」的全新時裝,相信這套叢書的作者會藉助經典的原料,煨出一鍋既保有原汁原味又獨具新意的精神鼎鼐。
有人說,一個時代需要有一大批具備高深知識、篤信自家傳統又坦然面對世界的人,由他們來詮釋經典和傳統,並賦予這個時代的知識風尚和思想趣味;只有這樣,他們所深愛的傳統、他們所尊重的經典、他們解釋世界的語言和辭彙、他們的秩序感和教養,甚至他們的衣著、語調、樂趣與愛好,才能夠形塑這個時代的既深厚又普遍的文明。」
一鍋既保有原汁原味又獨具新意的精神鼎鼐
葛兆光教授(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這套書裡的作者,是真正的專家,雖然他們不能像時下一些詮釋者那樣,不需太多知識依傍就去裁出一件名叫「經典」的全新時裝,相信這套叢書的作者會藉助經典的原料,煨出一鍋既保有原汁原味又獨具新意的精神鼎鼐。
有人說,一個時代需要有一大批具備高深知識、篤信自家傳統又坦然面對世界的人,由他們來詮釋經典和傳統,並賦予這個時代的知識風尚和思想趣味;只有這樣,他們所深愛的傳統、他們所尊重的經典、他們解釋世界的語言和辭彙、他們的秩序感和教養...
目錄
引言 一鍋既保有原汁原味又獨具新意的精神鼎鼐——葛兆光
引言 解讀者言——郜元寶
人立而後凡事舉
要警惕西方的「文化偏至」
「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
「英雄志士」不是「人」
非信無以立
肩住了黑暗的閘門
可憐的中國的孩子
「國粹」可能就是「國渣」
「中國人」與「世界人」
「自大」也有講究
「掃除庭院」與「劈開地球」
只有「來了」來了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暴君的臣民比暴君更暴
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歷史只有「吃人」二字
難見真的人
地上本沒有路
怨恨造物
敢把唾沫吐在新的少年的臉上
最要緊的是改革國民性
夢醒以後無路可走
群眾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中國太難改變了
梁啟超的腰子、魚肝油、痱子粉和須滕五百三
我們中國最偉大最永久的藝術是男人扮女人
中國歷史的惡性循環
歡迎這樣的外國人
自己裁判,自己執行
一定要死,還要吃飯
瞞和騙的大澤
為敵人而活
難以直說的悲哀
一切都是中間物
我不樂意
我不布施
我且去尋野獸和惡鬼
抉心自食者的失敗
沉默充實,開口空虛
誰反對白話就詛咒誰
少看或者不看中國書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
從〈毛詩大序〉到六個「敢」 一、二、三
「真的猛士」的文采 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
「奴才的破壞」和「強盜的破壞」
無聲的中國
「仇貓」的三個理由
婚禮無非性交的廣告
《紅樓夢》的五種讀法
小乘與大乘
今日就是「大時代」
煮自己的肉
極左傾的凶惡的面貌
精神上的流氓
幫忙、幫閒和扯淡
娘兒們也不行
我們要覺悟著被描寫
批評•罵•捧
京派與海派
清代學術是折本的生意
傻瓜的遺傳
文字獄的另一面
成也不信,敗也不信
也不過挽聯作得好而已
中國的脊梁
「愛面子」和「不要臉」
連迷信也會弄虛作假
蘇州話令人肉麻 「放火的名人」和「點燈」的無名氏
心裡受傷永不痊癒
應該懸想它是一件新東西
暗殺中國著作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文字遊戲國
藏在罪惡之下的真正的潔白
勇士自然也性交
人生有限而藝術永久
文藝是溝通人類的正道
「淪為異族的奴隸」或「做自己人的奴隸」
生活的渣滓
遺囑七條
一個都不寬恕
編者後記
引言 一鍋既保有原汁原味又獨具新意的精神鼎鼐——葛兆光
引言 解讀者言——郜元寶
人立而後凡事舉
要警惕西方的「文化偏至」
「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
「英雄志士」不是「人」
非信無以立
肩住了黑暗的閘門
可憐的中國的孩子
「國粹」可能就是「國渣」
「中國人」與「世界人」
「自大」也有講究
「掃除庭院」與「劈開地球」
只有「來了」來了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暴君的臣民比暴君更暴
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歷史只有「吃人」二字
難見真的人
地上本沒有路
怨恨造物
敢把唾沫吐在新的少年的臉上
最要緊的是改革國民...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