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讀石德華散文的書
這是一本石德華教你寫散文的書
這是一本寫石德華的散文書
全書以〈日經〉、〈常經〉、〈曾經〉、〈行經〉、〈我的小心經〉分卷。
閱讀,不是用來看作者的生活,而是透過作者看,我的生活和你在同溫層而已,我想,你看的應該是,怎樣的心眼,能使平淡的日常,逸發情與味?
特別推薦我的馬祖書寫,在馬祖那十天,我的感知全開如有神助。
至於〈我的小心經〉,初稿寫於六年前,那一段抄寫以及誦讀《心經》才能穩住自己的日子,當時的微悟,透過《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部影片的觸發,逐漸清晰了我這六年以迄終生的生活主調,六年後的今天,我重讀、修潤,感覺字字行行都是我生命的至珍貴。
本書特色:
集結石德華2015年之後散文的創作,首次在卷末加了〈散文微講堂〉,淺說散文誕生的基本工夫。
作者簡介:
石德華
湖南新寧人,出生於台灣苗栗,1961年舉家定居於彰化。A型,天蠍座。擅長散文、熱愛小說,兼寫報導文學,語文教學活潑生動。現為自由作家、教科書編輯。
曾獲第二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第三屆中央日報文學獎小說獎第三名、第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第三名、第二屆台灣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著有:校園勵志散文《校外有藍天》、《典藏青春與愛》、《青春捕手》、《新好女孩新好男孩》;生活散文《很溫柔的一些事》、《靜靜的深海》、《懂得》、《時光千噚》、《約今生》;小說《愛情角》等。
章節試閱
寬緩
這裡是病房,和一般病房不同在於,色彩比較明亮,角落常有幾個像是家人的低聲商量著事兒,這兒多了洗澡室、佛堂、往生室。
稱做安寧或緩和都行,它就是一種病房。
這些年的五月,我都隨佛光人來在這裡舉行佛誕浴佛。靜靜看著佛光人做事,隨他們輕輕走動,在歌聲中幫著唱和,我什麼也沒能多做,只坐著和病患及家屬說說話,每當看著他們起身離去的背影,我都很想大聲說:「我能幫你們什麼嗎?」
生死,誰能真正幫到什麼?生命流逝之前的一段不堪的時光。
J眉目鮮麗,不笑時大眼睛有種炯然的英氣,笑起來眼就彎成孩子氣的新月,四十歲不到,陪丈夫一起來浴佛。她丈夫癌末,醫生盡了力後告訴他們,無藥可治。
「已經接受了,」她丈夫從大口罩內透出的語氣淡然:「打電話告訴我爸的時候,他電話筒拿著不出聲,很久。」
我大概說這段時間就儘管相愛或者些什麼,J哭了,她丈夫驚訝的看著她:「你怎麼──」,然後眼神轉向我:「我從來沒看她哭過。」
後來,我約J再見面,依然是中榮緩和病房大廳,我帶了兩杯星巴克拿鐵當慶賀,在母親節那一天。
她說丈夫是家中受寵任性的么兒,當年高中換了七所,工作也不斷換轉,這五年,她開始看見丈夫的勤奮努力,少去抱怨,願意承擔風險,學會如何和人相處,也懂得低聲下氣當老闆,「他開始有肩膀了。」J這樣形容,就在這樣的時刻,病魔潛聲鵠立在他們家門口。
談話間,她接一通電話說聘請夜間看護的事,也告訴我也許下星期要居家療護了,她要想辦法去買一部適合的機器幫丈夫抽胃脹的氣。由小通常都可以見大,這女子擁有獨立、果決、執行力強的特質。怨不怨命與運?J說自己十六歲就出社會工作,從服飾店工讀生,到受信賴的能幹店員,到獨當一面的店長,到為照顧丈夫而離職,經理都說位置留著等她回去,「一生都一路往上擠,我只懂往前衝,從不多想什麼,唯一想的都是如何解決問題。」
這世上,只有一件事,讓她感到徹天徹地的無助──丈夫的疼痛。她沒有一點辦法可以分擔或減輕丈夫的疼痛,她從不在丈夫面前哭,只一個人開車的時候,獨自在封閉的小空間裡全盤崩潰,縱聲號哭久久不止。
因由對緩和病房的不了解,入住的前一晚,J曾在強大壓力和疑慮的交煎下,在急診室吐了滿地,入住迄今,J說:「我鬆了好大一口氣。」這裡的整體氛圍讓她心情安全有靠,這裡有藥物讓她丈夫不再疼痛,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J尋到一種比較舒適的方式,在護理人員的引導幫助下,丈夫也明白的說出對後事的安排,身上引流插管多,J只能為丈夫擦身,在這裡,丈夫終於才能有一年以來,第一次舒服的泡澡。
女兒從小和爸爸一起洗澡到小四才為止,母親節這天,J想,或許這是父女最後一次一起洗澡的機會,便讓女兒一起到洗澡室幫爸爸洗澡,J用浴球讓澡盆充滿泡泡,女兒動作小心翼翼,「我這樣可以嗎?我這樣可以嗎?」小女孩的清脆軟語,一直跳響在讓一切幻化的輕盈泡泡間,J的丈夫因為第二次洗澡而更放鬆,帶笑的眼被一條亮絲牽著,始終沒離開過女兒的身影。
這個對談的下午,J哭了好幾回,連我說我自己的故事她都淚下。告別的時候,我和J用很深的注視彼此致意,我一向沒能幫什麼,但我知道,這世上總會為苦迫提供一個寬緩。
它是一種病房,稱做安寧或緩和。
我一個人咖啡
下午在大慶車站接了CL,這樣親的朋友通常哪兒也不用安排,直接坐進車站旁的咖啡店,點了一桌的甜點,從一點多聊到四點多。五點多相偕去和今晚一起看戲的一群朋友吃晚飯,他們都是很熱鬧不冷場的那種人,七點再趕去國家歌劇院聽戲前導說,七點半進大劇場看國光的戲。這真是個歡樂週末,對我而言算狂歡了。
夜的十一點多,從歌劇院開車回家,經過五權西路溪邊的星巴克,已打烊了,只留了一盞櫥燈,一樓靠街的窗暗著,看不見窗邊一列木桌和高腳的椅子。城市高樓零星貼著疏落的金箔,猶有朵朵車燈掣拉著光輝,行人是沒了。
那窗邊是我幾乎每晚報到的地方,一個人,幾冊書,一個小筆電,一窗夜的流麗紅塵,一杯拿鐵咖啡。十點半,回家。
今晚,車行路過,我感覺從一場華宴走出,正在經過自己的日常。
華宴總要因緣聚足才能成,世事沒那麼多理所當然,一坐下就啥都可說的朋友,邊吃還邊玩小遊戲的晚餐,王安祈、林建華畫龍點睛的說戲,還有那三小時的清宮大戲,那鷹的草原與弓的宮庭,那權與愛。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獨自上路,如果你想走得遠,就結伴同行。」這非洲諺語真入世的鍊達。可是,可是我還是最愛,我一個人咖啡。
前一天閔政送東西來星巴克給我,驚呼:「老師你怎麼會坐這裡?我以為……」閔政是社大文學班學生,我以為他可能上不完第一季,沒想到他一季一季上到現在,他曾是資深媒體人,現在是全國廣播節目主持人,也管理著海拔很高的梨山賓館。
一個人坐在一樓靠窗高腳椅,這畫面必然很富有開放性的想像,去年我生日那天,有個學生送蛋糕來給我,也是驚訝:「妳生日,就在這,一個人?」
我請閔政喝一杯拿鐵。他說自從上文學課後,他才知道怎麼閱讀一本書,慢讀,帶一點研究的成分,就自然而然拿起筆為美句畫線,並品味再三,「以前是讀完知道在說什麼而已,我現在常閱讀,因為懂得讀就會更愛讀。」
端杯啜一口咖啡,有比這更令人滿意的時刻嗎?如果你就是那帶他入門的文學課老師,然後我聽見他在說:「總覺得太遲了,我怎麼到現在才懂得讀一本書。」
我回答了他乍到照面的第一個問題:「所以我常在這兒,做我最喜歡的事,我對讀書寫作上了癮,而一抬頭,城市這麼近的在眼前。」
咖啡館對寫作者始終有特殊的意義,好像不能只以「在咖啡館寫作」單薄看待,寫作者張經宏當咖啡館是沒有神佛香燭,毋須向身外神靈祝禱拈香的市井小廟,寫作者柯裕棻說咖啡館「等著我們將生命浪費給它,等著我們消磨它,以話語、文字、咖啡渣和麵包屑灑它滋養它。」海明威總是在咖啡館或餐廳寫作,他要全然遁入寫作之中,當無法長時間安處在孤單的寫作情境,他才回家,希望情人給他崇拜。
我想告訴閔政,窗外是風動、幡動、心也動的世界,是白素貞修鍊千年,不當仙、不當妖、只願當凡人的縟麗紅塵,透過光滑透明的鏡面,它們變得真實又空幻,變遷、紛雜、生滅無一時停止,大畫面看過去,一片人來車往著,一片霓虹與燈火明亮流動著,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的動的靜止,這可以讓我感覺與外界的榫接不必太準確密合,我愛這城、愛行走、愛讀書、愛寫作、愛家人、愛暖意的人事,也愛孤獨。
何況,我需要與生活帶點距離,以方便將腦中的話語與畫面,流暢轉化為文字存錄,馬奎斯是這樣形容這狀態的:「你有一個題目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直到爆炸的那一天,你必須冒著謀殺妻子的風險,在打字機前坐下來。」
不被介入干擾,我被一張桌子鎮住,被一杯咖啡收缽,這角落,是我的一方結界。
可是我沒說這些,今天又不是上文學課。
「作家和一般人真的有不同,」閔政繼續說,「一件事,我們看就是一件事,你們就可以看出很多不同。」他舉例了課堂上我曾解讀的《花樣年華》,也雷劈般驚豔上星期的那堂課,詩人紀小樣當場示範的即興跳躍的思維。我告訴他,我自己並不知道同不同,我只是自然真實的當自己,文學已經是我的生活習慣。
閔政不久前去二手書店買了我的第一本書,最近也在閱讀余秋雨,「哎,怎麼現在才懂,真晚!」他一直感嘆著,「正因為如此,每月最後一週的廣播節目,我想做成閱讀的單元,讓大家有機會早點知道如何讀懂一本書。」
文學不具體給人帶來什麼,也不具體不帶來什麼,文學課也是,第一堂課,我都坦白告訴學生,上課不等於你就會寫作,但你能看見不同的自己,這句話本身其實也抽象,閔政讓它鮮活踏實了。
「我和老闆溝通過了,梨山賓館旁有個空間,我想做成書屋,讓附近孩子有人陪著看書,偏鄉小學不乏捐書,少的是教孩子看懂書的人……」
昨晚我應該有告訴閔政吧,我的散文、我的演講稿、我文學課令他難忘的那些內容,落實為學生上文學課後要發揮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將文學推而廣之,這些事的完成都因為,我一個人咖啡。
再轉個彎就到家,今晚還沒結束,停妥車,我還要改乘FEN的車,一起送CL回彰化,她們真是我偶爾也需要享有的豪華。夜未央,天清而月明,明天,我的日常我的每天,經過星巴克一樓那高腳椅窗前,我應該看得到我自己。
寬緩
這裡是病房,和一般病房不同在於,色彩比較明亮,角落常有幾個像是家人的低聲商量著事兒,這兒多了洗澡室、佛堂、往生室。
稱做安寧或緩和都行,它就是一種病房。
這些年的五月,我都隨佛光人來在這裡舉行佛誕浴佛。靜靜看著佛光人做事,隨他們輕輕走動,在歌聲中幫著唱和,我什麼也沒能多做,只坐著和病患及家屬說說話,每當看著他們起身離去的背影,我都很想大聲說:「我能幫你們什麼嗎?」
生死,誰能真正幫到什麼?生命流逝之前的一段不堪的時光。
J眉目鮮麗,不笑時大眼睛有種炯然的英氣,笑起來眼就彎成孩子氣的新月,四...
推薦序
仍在書寫,讀與寫是吐納呼吸——石德華江也依悉,山也依悉 林少雯
認識德華,有三十年了。這個美麗的女子,有蓬鬆的長髮,皮膚白皙,總是保持著笑容,說話客氣,有點特立獨行,寫散文,在高中教國文。
三十年,看到她從一位年輕的老師,到現在當心滿意足的阿嬤。她金孫的阿公,是牆上的一張照片,那種痛,在她文字的敘述中,也淡化成為一種幽微的情思。去年跟德華有了近距離的接觸,見她依然年輕,依然一頭蓬鬆長髮,依然優雅美麗和笑容可掬,似乎歲月特別厚待她。
恭喜德華出新書《火車經過星河邊》。她說:「我讓這本書的書名聯結了火車與星星……長大他自然會懂得離去與死亡,長更大,他會懂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朵花。」從書的伊始到書中片段,都能看到她跟金孫一起看世界。
文如其人,德華的文字乾淨俐落。聽她講話、笑聲,見她眼神,總煥發出內在的一種富足。文字的細膩,也是德華散文的特色。她描寫便利商店的便利,讓人覺得真的很便利。也讓我想起豐子愷對嗑瓜子的描寫。真是十足的讓人佩服到心坎裡。文學的美在表現生活,生活裡的種種,最感人。
德華寫母親也令人淚崩「那兩年母親狀況多,常常我星夜開車回彰化處理突發的事,翻越銀行山的時候,總忍不住踩足油門加速馳駛。母親過世後,有一次我又夜晚車行銀行山,熟悉的寶藍的天黑了的樹暗了的路,我習慣性踩油門飆馳,突然想起猛然放開油門,趕什麼呢?母親都不在了,然後,在夜晚的山頭停下車,淚下如雨。」這是怎樣一種刻骨銘心。
生活總在文字間悄悄透露。在星巴克「那窗邊是我幾乎每晚報到的地方,一個人,幾冊書,一個小筆電,一窗夜的流麗紅塵,一杯拿鐵咖啡。十點半,回家。」德華的生活如是愜意,如此靜美。
「我愛這城、愛行走、愛讀書、愛寫作、愛家人、愛暖意的人事,也愛孤獨。」看到德華對紅塵俗世的眷戀和若即若離,那可以隨心情抽離的情境,令生活更自在,世間也更美。寫作是孤獨的,同為寫作人最懂這份心。
德華對流光歲月,對往昔年少痴狂,寫下了「生命一轉個角度就回不了頭……過去了。夢不夢,圓不圓,其實也都短暫而不真實……什麼都會過去,無前,無後,就這一刻。」我看到學佛後德華的成熟韻味和活在當下的覺悟。她說謝謝。這些年,你愛我們這麼多。她述說的是生命都該是一連串感恩。
在〈最後的故事〉裡,德華談到死亡,她寫悲傷不是存在與消失,是記憶的方式,在那按鈕。這是深層的領略。
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的影片中,她看到佛理四處流動穿透,那是禪心禪意。她體會到「最美好無上的相遇是,與自己的覺心、佛性相遇。」、「只要自己的塵垢滌淨,覺性就升起。」那是自我內在探索,是一層又一層的修鍊引領。
從校園勵志到生活抒情,從繁花似錦到綠樹蒼蒼,德華的人生際遇不同了,對題材的處理也有所不同,連風格也不會相同。這是德華對自己寫過的文字,行過的歲月的感悟。
德華不會停筆,年歲增長會有更不凡的證悟。她說:「我深切扣問生死,渴望明白,《心經》就這樣來到我的每一天……佛法,讓我在生活上多一種選擇。」
最後德華說,我絕不會忘記,要對今生所有的美好遇合,虔敬凝目,斂眉合十。
這篇文字不是序,是我閱讀德華新書的感悟,與喜愛德華的讀者分享。
真愛一女子 楊錦郁
石德華的散文經過了一些重要文學獎的肯定。
她出身中文系,加上身為國文教師,長年浸淫古典文學,讓她的文字有一股詩意般的漂亮文氣,套用她在本書中出現過數次的形容——有種「流金」感。這種宛如文字魔術師,點石成金的功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正因為有這樣的基本功,所以再尋常的元素,被她一寫就,都變成極迷人的意象,如:
那是綠衣雲雀初曉山崗鳴暢翔飛的活潑日子。〈十三〉
潤如酥油的夜的春雨,飄面不寒。〈春夜雨潤〉
那些遺落的關於青春的難以細數的種種,傾圯牆隙敗草苔深的一只沉默箱子,安靜收藏桃樹燦爛月光的夜晚,那人走近的心跳,流金一般嫵媚無匹的華美。〈這些年,你愛我們這麼多〉
池裡粼粼波光晃漾,被陽光打映在暗褐樹枝上,明滅流動如走電。〈CL〉
這般豐美的句子,貫穿全書,讀來讓人感受到文字之美及作者深厚的文學涵養。
除了文字功力外,德華多元廣泛的閱讀,讀書、讀電影和戲劇,也讓她的散文有了扎實的內容和骨架,我們常說「文如其人」,這個詞用來檢視散文創作者更準確,畢竟散文這個文體是非虛構,也更貼近作者的自性。在這本書中,我們讀到她寫《紅樓夢》、《小王子》、《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寫蘇東坡、三島由紀夫、郭強生,乃至紅塵之外的六祖惠能、虛雲和尚、弘一大師等,都十分深刻。
身為散文作家,要深化創作的內涵,閱讀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除此生活的歷練也不可或缺。在象牙塔中是很難有動人的作品。德華讀書更讀生活和人。收錄在本書中的五個輯子正是她在這方面的折射。
〈卷一日經〉寫的是日常生活,孫子帶給她的歡樂、親情之間的互動、尋常日子的吉光片羽、在星巴克或便利商店裡的一個人的咖啡,有滋有味的。
〈卷二常經〉寫人以及一些有創意、善心的社會團體,如「畫話協會」的蔡啟海老師、出入九二一震區的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阿嬤有約〉裡愛心熱情源源的阿嬤、〈螢火蟲〉裡關懷弱勢學生,實踐助學計畫的年輕女子。透過德華的筆下,讓讀者看到了人間善美的一面。我以為擁有同樣心眼的人才能捕捉到他人的這一份大愛。
〈卷三曾經〉寫在彰化的歲月,那是德華生命中的太平盛世,任教於最好的彰化中學;擅於寫作,以〈校外有藍天〉別出一格的清新,累積文名;身邊有母親的疼愛,丈夫的呵護和女兒的承歡,如她所說的流金般的歲月。
〈卷四行經〉是旅行途中的感悟。對於散文作家而言,要深化自己的內涵,除了前述閱讀、生活歷練,旅行能擴大視野,尤其是孤獨的行旅,因為在孤獨時刻,才有機會內觀自我的心境或情緒起伏,獨立的德華當然明白這點,所以她說在和旅伴同行之後,她必須要有自己獨處的時間,同為寫作人,這點我深有同感。
至於〈卷三曾經〉及〈卷五我的小心經〉,處理的是生命中深刻的議題:生病、安寧照護、死亡,還有靈性、修行。面對摯愛丈夫的離世,德華寫到這部分,文字情感都很節制,但我卻讀得心疼,從本書的題目「星河」寓意丈夫目前的所在,到全書的結尾「真愛陽冥無屆,始終注入我生命,給我無比壯大的力量,我一個軀體載兩個人的靈魂」。愛苦、愛別離苦。
聰慧的德華藉寫作必將找到從中釋放的自己。
仍在書寫,讀與寫是吐納呼吸——石德華江也依悉,山也依悉 林少雯
認識德華,有三十年了。這個美麗的女子,有蓬鬆的長髮,皮膚白皙,總是保持著笑容,說話客氣,有點特立獨行,寫散文,在高中教國文。
三十年,看到她從一位年輕的老師,到現在當心滿意足的阿嬤。她金孫的阿公,是牆上的一張照片,那種痛,在她文字的敘述中,也淡化成為一種幽微的情思。去年跟德華有了近距離的接觸,見她依然年輕,依然一頭蓬鬆長髮,依然優雅美麗和笑容可掬,似乎歲月特別厚待她。
恭喜德華出新書《火車經過星河邊》。她說:「我讓這本書的書...
作者序
火車經過星河邊 石德華
第一站
有個小男孩來到我的生活裡,他性子急又敏感,天蠍座。當他襁褓中,我就常告訴他:「性子急,將來會吃虧。」也想著自己一生天蠍,難免有比別看得見的還要多一些的辛苦,所以我疼愛他到他爸媽都說太寵啦!我總是想,我一定是世上最了解他的人。這小男孩現在二歲多了,我金孫。
他是火車控,看見普悠瑪會尖叫,糾正我這是莒光號不是自強號,你和他一起打開火車圖書,翻到光華號和復興號,他會指著告訴你:「現在已經沒有了。」
從小我就抱他認識書房那幀放大照片,告訴他:「這是阿公。」他學走路了,每次進我家門,我就說:「去跟阿公三鞠躬。」現在很皮又愛玩,有時得我輕按他的頭。有一次帶他散步,忘了話頭如何,是我隨口說了一句:「阿公對阿嬤很好喔!」
他小眼睛很認真的看著我問:「那阿公去哪裡了?」
突如其來又高難度喲,該怎樣回答這二歲小兒?
阿嬤畢竟是練家子,念一轉告訴他:「阿公在星星上面。」
這小男孩平日藍天藍、白雲白慣了,會抬頭找月亮,月亮有時是眉毛、有時是眼睛、有時是球球,有時還會是「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他尤其會驚呼:「星星!」都市光害,通常月亮旁邊只有一顆極小的星星,你呼應他後,有時他還會告訴你那不定睛看不到的更小的那顆:「你看,還有一顆!」
於是,我讓這本書的書名聯結了火車與星星。像這些日子我們不同形式的相依。
長大他自然會懂得離去與死亡,長更大,他會懂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朵花。
第二站
蔣勳大病一場痊癒後,說喜歡寫散文是因為能當簡單的自己;王定國比較不喜歡寫散文的原因是,散文太透明,無處閃躲。
我寫散文沒其他理由,生活在我眼前,情思在我腦中,文字在我心底,滿到自然會從我的七竅流出。散文很近,如魄與魂。
一本本散文就是我一段一段的斷代史,一路疊成我的第十一本散文。這本散文集收錄我的二○一五年之後,而這段歲月真是我生命歷程最特殊的小史冊,我突然的悠和抒情曲陡然變奏成急拍進行曲。
每一天都過得很紮實匆忙,但我總是看見掙扎從疲憊中起身的自己,仍要再去讀些什麼寫些什麼,而在讀些什麼寫些什麼的時候,我是那麼的安靜滿足。
大家都說,你又多了孫子的題材可以寫了,但我不能,我身上有開關,啪,阿嬤,啪,寫作。生活著,過著普通的日子,我書寫時,才是作家。
更何況,一個滿愛小孩的成長經驗,我是經歷過的,那時我和丈夫一心愛著我們的女兒,一篇篇寫著我們親愛的故事,但生命真正的難題,總得自己去承擔,到那時候如何的一樁樁幸福被愛的往事也無實質的幫助力量,愛是無形的籠罩浸潤,只要知道自己在愛中長大,是那愛本身所產生的汩汩不絕的力量,才足以去因應生命中每一種可能的考驗。記憶的存在,是無形的空氣,不必是一樁樁物件。
我想,這終究是我自己看待生命的空間向度有所不同了。
第三站
很多人上過我的散文課,但我真正想說的是,散文課沒能真正讓你提筆寫作,它只能鼓勵你提筆寫作。詩人林德俊說的:「敢寫比能寫更重要。」
做中學,只有此途,然後,終身都處在讀寫的生活狀態中。
對我而言,不是講題、不是理論,也不是高調,文學是我的生活習慣了,過著平凡生活,但我閱讀、觀察、記憶、思考、敏感、專注,我每天都有自我安靜的時空。
但這本散文集在每卷最後,還是加了〈散文微講堂〉,因為懂得你對書寫的情怯,就以現有篇章當範文,淺說散文誕生的基本工夫,你可以想像,你在座,正在上我的散文課,而你想寫作的心被鼓動如迎風的帆,然後起航。
全書以〈日經〉、〈常經〉、〈曾經〉、〈行經〉、〈我的小心經〉分卷。閱讀不是用來看作者的生活,而是透過作者的眼看世事,我的生活和你在同溫層而已,我想,你看的應該是,怎樣的心眼,能使平淡的日常,逸發情與味?
特別推薦我的馬祖書寫,在馬祖那十天,我的感知全開如有神助。至於〈我的小心經〉,初稿寫於六年前,那一段抄寫以及誦讀《心經》才能穩住自己的日子,當時的微悟,透過《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部影片的觸發,逐漸清晰了我這六年以迄終生的生活主調,六年後的今天,我重讀、修潤,感覺字字行行都是我生命的至珍貴。
第四站
讀著寫著總比不讀不寫吃力辛苦,作家其實是嚴苛的工作,必須遠離一些逸樂的誘惑。
即便讀寫是我的生活習慣,但沒有人硬性規定我非怎樣不可,所以我總是備妥所有心情及環境,才開始動筆,或者,花更長的時間等待備妥所有心情及環境。
但這一年來,我要求自己每二週完成一篇散文,MAIL給人間福報副刊,絕非我心態扭轉振作奮發了起來,而是總能聽說有人在剪報、有人在讚嘆,更明白著這世上有人等待刊發我的稿子,我決心要讓我的精進,與所受的讚語敦勵齊高,這份決心也意外讓我察覺自己想寫可寫的題材竟然這麼多,如果沒有這樁等待,我會不會錯失太多的美好?
謹以此書特別感謝人間福報副刊編輯覺涵法師。
火車經過星河邊 石德華
第一站
有個小男孩來到我的生活裡,他性子急又敏感,天蠍座。當他襁褓中,我就常告訴他:「性子急,將來會吃虧。」也想著自己一生天蠍,難免有比別看得見的還要多一些的辛苦,所以我疼愛他到他爸媽都說太寵啦!我總是想,我一定是世上最了解他的人。這小男孩現在二歲多了,我金孫。
他是火車控,看見普悠瑪會尖叫,糾正我這是莒光號不是自強號,你和他一起打開火車圖書,翻到光華號和復興號,他會指著告訴你:「現在已經沒有了。」
從小我就抱他認識書房那幀放大照片,告訴他:「這是阿公。」他學走路了,每...
目錄
[推薦序] 仍在書寫,讀與寫是吐納呼吸/林少雯5
[推薦序] 真愛一女子/楊錦郁8
[自 序] 火車經過星河邊/石德華11
卷一‧日經
便利商店
手機
微微風送我心間
用了心
我一個人咖啡
只不過
幼的力
散文微講堂:文學沒有奇蹟
卷二‧常經
十三
春夜雨潤
螢火蟲
阿嬤有約
這些年,你愛我們這麼多
潤生
行者,始終在路上
散文微講堂:歸納與聯結
卷三‧曾經
江也依悉,山也依悉
我的彰化眼
最後的故事
寬緩
清澈平坦的地平線
及時
蒴果
散文微講堂:紀錄如幻的今生
卷四‧行經
安靜到不想念
相信
純粹
完成
做,旅行
閒聊天
CL
每一個角度都要美
散文微講堂:風格的延伸
卷五‧我的小心經
行深
遇見
倒立
神通
遊戲規則
然後
散文微講堂:一層一層拉開抽屜
[推薦序] 仍在書寫,讀與寫是吐納呼吸/林少雯5
[推薦序] 真愛一女子/楊錦郁8
[自 序] 火車經過星河邊/石德華11
卷一‧日經
便利商店
手機
微微風送我心間
用了心
我一個人咖啡
只不過
幼的力
散文微講堂:文學沒有奇蹟
卷二‧常經
十三
春夜雨潤
螢火蟲
阿嬤有約
這些年,你愛我們這麼多
潤生
行者,始終在路上
散文微講堂:歸納與聯結
卷三‧曾經
江也依悉,山也依悉
我的彰化眼
最後的故事
寬緩
清澈平坦的地平線
及時
蒴果
散文微講堂:紀錄如幻的今生
卷四‧行經
安靜到不想念
相信
純粹
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