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讀道德經,心繫老子相惜?
朱銘雕刻與周夢蝶的詩,老子還魂?
最快樂的國家不丹,老子雛型建設?
人生如棋,看老子如何擺局布棋,以示弱抗衡剛強,以暗黑翻轉光亮;
逆向思考,顛覆窠臼,重新高舉溫柔堅定的力量。
王溢嘉經典新說,掌握現代脈絡;翻轉逆襲教典,道出命運雙贏!
繼《莊子陪你走紅塵》,知識分子王溢嘉又一經典新解讀之作,將老子八十一章《道德經》,化作八十一局與老子對弈的人生之棋,從中領悟「翻盤」的樂趣――不是掀桌式的翻盤,而是在棋局裡峰迴路旋、勝負翻轉的雙贏局面──原來老子也可以這樣讀!
王溢嘉活化傳統典籍,拉近思想哲理的距離,列舉現代案例,創造獨門解析方式:從不丹王國的幸福指數、生態平衡到兩岸關係;融合曾國藩的知人用事、尼采的哲學與愛因斯坦的現代物理學;穿針引線朱銘的雕刻、周夢蝶的詩作……,原來老子的智慧與哲學觸手可及,和現代人的生活接軌,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高舉溫柔的力量。
【本書特色】
1. 每篇領讀老子《道德經》原文,以及白話翻譯,兩兩對照,淺顯易懂,老子思想輕鬆get!
2. 篇名直指老子哲學核心,單刀直入人生雜問,愛情職場修身處世,老子教你把握right now!
3. 王溢嘉獨特解析、詮釋弈後語,另類逆襲思維,顛覆框架,多元並立,老子智慧原來如此!
【王溢嘉與老子的博弈之間】
■看見陰影的力量:順應自然、虛靜無為、守柔示弱
老子的哲學觀點,在有無、高下、剛柔、強弱的二元對比中,多數人都求有求高、想剛想強,但老子卻把焦點放在反面,而且要從反面去實現正面。非常獨特的逆向辯證法,能賦予我們不一樣的眼光,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
■安身立命的方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愛因斯坦:「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種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所決定。」也就是「物理」。「物」是老子的「有」,「理」就是「無」;從物質面,看到「道」的蹤跡;從律則面,認識「道」的奧妙。老子將「天道」擴及「人道」,鋪衍出一套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
■不騷擾人民、不剝削治理的道理:治大國,若烹小鮮。
美國總統雷根非常受人愛戴,他曾引用「治大國,若烹小鮮」,雷根應是頗贊同老子的治國理念。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此話可以說是古典民本思想與自由主義的極佳比喻,無為而治的基本精神,人民在不受干擾或有限度的法令下,擁有充分的自由與自主性。
■大智若愚的反璞歸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雕刻大師朱銘的作品,很自然地讓人想起老子,因為它們是「大巧若拙」的具體呈現。一個人內在的修為愈高超,他就會愈內斂,愈不想賣弄與炫耀自己的本事,在外表上讓人覺得拙、訥與愚;感覺到自己的不足與渺小,使他能有更進一步不斷完善自我的機會。
■理想世界的烏托邦: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不丹直到一九七四年才開放外國人進入,一九九九年才有電視。但在《全球快樂排行榜》中,卻名列第八。為什麼不丹人會特別快樂?重視社會和諧與人民精神生活的滿足,被譽為人間最後的樂土。這似乎印證了老子的某些說法,物欲越少,幸福越多。
【王溢嘉經典系列著作】
《活用禪:豁然開朗的人生整理術》讓你照亮生命;
《別白忙了,兌現創意才是王道!》讓你創意無限;
《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讓你解讀人性;
《如果沒有女人,男人何必穿褲子》讓你縱橫兩性;
《莊子陪你走紅塵》一本最好讀實用的莊子工具書!
《誰伸出看不見的手?中國人的命理玄機》打破迷信!
《問世間,性是何物?中國文化裡的情與色》直指性慾!
作者簡介:
王溢嘉
1950年生於台中市,台大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工作,曾在《中國時報》《聯合報》《牛頓》《台北評論》等十餘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歷任《健康世界》月刊總編輯、《心靈》雜誌社及野鵝出版社社長等職。
著作有《實習醫師手記》《蟲洞書簡》《古典今看》《莊子陪你走紅塵》《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活用禪:豁然開朗的人生整理數》《誰伸出看不見的手?:中國人的命理玄機》《問世間,性是何物?:中國文化裡的情與色》《青春第二課》等四十餘種,涵蓋散文、中國經典詮釋、心理、文化評論、科學論述等範疇,融合知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
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推薦書、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多篇文章被選入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國文教科書中,寫作具有多種風格,寓教於樂、言簡意賅,賦予經典典籍不一樣的眼光,閱讀與詮釋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道:自然與人生Vs物理與哲理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翻譯】
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道」,就不是恆常的「道」。可以用名稱界定的「名」,就不是恆常的「名」。「無」,是天地的起始;「有」,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從「無」的角度,可以揣摩「道」的奧妙;從「有」的角度,可以觀察「道」的蹤跡。「無」和「有」的名稱雖然不同,來源卻相同;這種同一,就叫做玄祕。玄祕而又玄祕啊!是宇宙萬般奧妙的總門戶。
【弈後語】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老子的這個起手式真是玄妙無比。一個對人生感到好奇、喜歡思考、想要了解這個塵世及周遭萬事萬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人,必然會被他這段話所吸引(老子是誰眾說紛紜,下面就單以「老子」來統稱《道德經》的所有可能作者)。
宇宙萬物是如何產生與運作的呢?很多人把它推給一個造物主(上帝),而「道」則是老子所提供的答案。但他開宗明義就提醒我們,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說,無法用語言文字做完整而精確的表達,因為語文不只有它的侷限性,更有它的歧義性,老子所說的「道」,還有接下來的「無」與「有」等都是「名」,它們真正的涵義是什麼,就一直眾說紛紜。但我想這並非老子在故弄玄虛,而是他一語道破了人類在認知與探究諸多問題時的困境。
有人指出,既然老子一開口就說「道可道,非常道」,那接下來為什麼還說得那麼多,不是在自打嘴巴嗎?我以為這正是一個偉大思想家應該有的風範――樂於思考、表達自己對諸多問題的看法,但同時又提醒自己和他人,自己的觀點絕非什麼「絕對真理」,既不周全完備,可能還有不少破綻、錯誤,歡迎找碴。這也是我們這些後生小輩在讀《道德經》時應該有的態度:即使老子說得再好,我們也不能盲目地全盤接受,而要自己用心去思考和推敲,當他露出破綻時,可能還需要好好戳他一下。
宇宙萬物都是「有」,但這些「有」從何而來?我們一直往上推,即使把它們推給上帝,上帝又從何而來?老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最初根源是「無」,這裡所說的「無」可以是空無、無可名狀、不可思議的一種狀態;然後從「無」裡生出「有」,然後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見第四一局)。而「無」裡為什麼會生出「有」?答案就是「道」。這個說法看似玄妙,跟當今物理學界對宇宙起源的觀點倒是非常類似:我們所置身的這個宇宙是由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無可名狀、不可思議的「奇點」在大約兩百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不斷擴張、衍生而成。而在此之前,什麼都沒有,連時間也不存在,也就是「無」。
老子所說的「道」、「無」與「有」,還讓人想起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的一段話:「所有的事物……都是由一種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所決定。上至星辰下至昆蟲,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不論是人類、蔬菜還是宇宙塵──我們都是隨著一種神祕的音樂起舞,然而這吹奏者卻遙不可測。」愛因斯坦所說的「吹奏者」,讓人想起基督教的「上帝」,但我以為它更接近老子所說的「道」,兩者有不少互通之處:
愛因斯坦認為宇宙萬象背後有一些共通的運作律則,也就是現在通稱的「物理」。「物理」包含兩個面向:一是「物」――星辰、昆蟲、人類、蔬菜等存在物;一是「理」――神祕的音樂、萬有引力、磁場、能量等律則。「物」就是老子所說的「有」,「理」就是「無」(無形的律則);從物質面,我們可以看到「道」的蹤跡(觀其徼);從律則面,我們可以認識「道」的奧妙(觀其妙)。物質(有)與律則(無)乃是「道」一體的兩面(同出而異名),但為什麼會有這些物質和律則?它們又如何形成?愛因斯坦覺得神祕難解、遙不可測,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玄」。
但我並不想跟某些人一樣穿鑿附會,說老子是什麼「現代物理學或宇宙學的先知」。因為我認為老子畢竟只是個哲學家、思想家而非科學家、物理學家,他對宇宙起源與法則的描述是哲學式的,可能來自他的觀察與思考,它們之所以和發軔於西方的當代物理學有類似或雷同之處,也許就像皮亞傑(J.Piaget)所說:「知識的結構在反映心智的結構。」――不管古今中外,所有偉大的人類心智在思索同一個問題時,經常會得到同樣的結論。我們要知道,愛因斯坦就是老子的忠實讀者,知名的華人數學家陳省身說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時,曾到愛因斯坦家裡做客,就在愛氏書籍不多的書架上看到一本德文譯本的《道德經》,愛因斯坦跟老子應該是惺惺相惜。
但我還是必須說,老子的「道」跟愛因斯坦的「神祕音樂」仍然有所不同。基本上,愛因斯坦是個物理學家,他說的只侷限於自然界的物質、現象與律則,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天道」;但身為哲學家的老子卻想將「天道」擴及「人道」,也就是想藉他對自然現象、律則的觀察與思考鋪衍出一套用以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這是否可以成立?在一個層面(天)出現的現象或律則,必然會重現或適用於另一個層面(人)嗎?就讓我們慢慢看下去吧!
【內文節選二】
以道為師:成就偉大的三不主義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翻譯】
大道彌漫,像河水氾濫,無所不在,周流左右。萬物依賴它生長而不推辭,成就一切而不占有,養育萬物而不自以為主,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它是「小」;萬物都歸附於它,而它卻不加以主宰,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它是「大」。因為它從不自以為大,所以能成就它的偉大。
【弈後語】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是個浪漫主義者,在政治方面,他堅持自由民主的理想,為理想而奮鬥,可歌可泣、無怨無悔;在愛情方面,則秉持「三不主義」原則,周旋於眾多異性間,多采多姿、無牽無掛。所謂「三不主義」,就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這個原則使他縱橫情場幾十年,雖然韻事不斷、艷福匪淺,但從來沒有惹禍上身,也沒有給對方增添麻煩,可以說是他獨特的「浪漫之道」。
在這一局,老子也提出「道」的「三不主義」:不推辭、不占有、不作主。首先,他說「道」是無所不在的(泛兮),我們周遭的萬物,從日月星辰、山川木石到蟲魚花鳥,包括我們人類在內,身上都有道的蹤影。接下來指出「道」的三個特性:第一,「不推辭」:萬物都依賴「道」來生長,「道」對此從不推辭,更不拒絕。第二,「不占有」:「道」成就宇宙中的一切,但對這一切卻都不會據為己有。第三,「不作主」:「道」養育萬物,但卻不以主人自居;放任萬物自行發展,不會替它們作主。施明德的「三不主義」跟老子的「三不主義」頗為類似,因為都有「順其自然」之意。
從某個角度來看,「道」的「不作主」可以說是卑微(小)的,因為它聽憑萬物自作主張,好像自己沒有甚麼權力、甚至不負責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不作主」卻也是偉大的(大),因為萬物都依靠「道」,但「道」卻不會因此而想要主宰萬物,它尊重它們。「道」不僅可大可小,而且因為不自認為自己偉大,所以反而成就了它的偉大,這跟前面所說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樣,都是在反映老子獨特的逆向辯證思維。
當然,老子的用意絕不只是要我們認識「道」的特性而已,更期待大家能成為得道之士與行道之人。這並非在強人所難,因為「道」無所不在,我們每個人都是「道」的載體,都可以在自己身上顯現「道」的特性――不推辭、不占有與不作主,也就是「三不主義」。
不管是當老闆或做員工、做父親或當兒子,對於自己應該做甚至忽然加到自己身上的工作都自在承擔,不推辭、不抱怨,這種「不推辭」就是「道」的表現。雖然做了很多事、得到各種收穫,但卻不居功、不據為己有,這種「不占有」也是在表現「道」。雖然子女、員工、學生等等有很多人都依靠你而得以成長、發展,但你如果能不以主宰自居,不要他們聽命於你,而讓他們依本性去自由發展,這種「不作主」就更是「道」的表現。
在為人處事方面,能奉行這「三不主義」,就是在行道,在「人道」中顯現「天道」。這樣的人當然不會自認為偉大,而這正是他讓人覺得偉大的地方。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施明德那聽起來有點吊兒郎當的「三不主義」,也許也可以我們一些新的啟發。
【內文節選三】
理想世界:回到過去或邁向未來?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翻譯】
國家小,人口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人們愛惜生命而不遠行遷徙。雖有車船,卻沒有必要乘坐;雖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部署。讓人們回復到結繩記事的狀態。
在這樣的國土裡,人民有甜美的飲食,美觀的服飾,安適的居所,歡樂的習俗。鄰國之間彼此可以看見,雞鳴狗叫聲也相互可以聽到,但人民從生到死,卻不相往來。
【弈後語】
在這一局,老子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但看起來,這個理想國似乎不是在未來,而是在過去;從務實的角度來看,不僅不可能實現,而且也不是很理想。
不可能實現,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文明是不斷前進的,不太可能再走回頭路。要大家回復到結繩記事的狀態,不僅是在開時代倒車,而且是強人所難。當大家都在使用電燈時,偶而點點蠟燭,發發思古之幽情,為生活增加情趣,似乎也不錯;但若要大家把電燈都收起來,丟進倉庫裡,全部都改用過去的蠟燭,那怎麼可能?
不太理想,因為在比較之下,明明有更好的東西,卻要大家用較差的東西,自然會讓人失望。小國寡民,聽起來似乎不錯,但雞犬相聞,卻又要大家老死不相往來,生活不僅容易變得閉鎖、沉悶,也違反自然。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因為老子所處時代的政治昏暗、人欲橫流、社會動盪、大國不斷兼併小國、人民離散、生活痛苦,他的理想國主要是有感於此而提出的一個心靈避難所。除了有濃厚的復古意味外(儒家的理想國也是在過去,但西方則大異其趣,他們的理想世界通常是在未來),不重物質而強調精神生活的滿足更是重點,所謂「老死不相往來」並非有意閉鎖,而是精神生活若圓滿自足,就不會對外界有太大的興趣,也不必寄望於他人或外界為自己的人生提供意義。老子的理想國讓我想起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不丹小國:
根據聯合國在二○○四年的全球人類發展報告,不丹在一九二個國家中位居一三四名,不只經濟與物質生活相對落後,也相當閉鎖,她直到一九七四年才開放外國人進入,一九九九年才有電視。但在二○○六年英國萊斯特大學公布的《全球快樂排行榜》中,不丹在一七八個國家卻名列第八,位居亞洲第一位,比日本高出八十名,比美國高出九名。為什麼不丹人會特別快樂?因為前國王旺楚克在一九八○年代提出的施政方針是不像其他國家般追求「國民生產毛額」(GDP),他要的是「國民幸福指數」(GNH),重視社會和諧與人民精神生活的滿足,曾經創下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民感覺幸福的紀錄,還因此而被譽為人間最後的樂土。這似乎印證了老子的某些說法。
但諷刺的是,當愈來愈多的外國人因慕名而進入這塊人間最後的樂土,還有在二○○八年轉型成民主政體,加快現代化的腳步後,擁有電視、手機、電腦、汽車的人愈來愈多,但生活卻愈來愈不快樂,竊盜、搶劫等犯罪頻傳,酗酒、吸毒人數激增,到二○一一年,感覺幸福的不丹人已降為百分之四十一。這似乎也在支持老子的某些論點,追逐物欲只會讓人更感空虛。
不丹人為什麼會變得比較不幸福,牽涉到很多因素。幸福其實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過去不丹人覺得很幸福,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缺乏比較,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人過著什麼生活,想當然爾地覺得自己很幸福;但在和外界接觸愈多、了解愈多後,相較之下,就會有愈多的人覺得自己其實不幸福。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無知是一種幸福」的原因,老子在前面所說的「常使民無知無欲」是否也有這個意思?值得大家深思。但為了讓人保持這種「主觀的幸福感」,就必須過著與外界隔絕的生活、甚至禁止人民和外界接觸嗎?我以為這是鴕鳥心態,也沒有人有權這樣做。
曾任美國經濟學會與美國科學促進會會長的伯丁教授,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跟老子的「小國寡民」有點類似:他認為未來的理想世界應該由大約五百個獨立的國家所組成,這些國家都像「島嶼」一樣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與認同,也有產生個別突變的能力,但並非老死不相往來,而是透過貿易、旅遊與國際組織而彼此有密切的接觸。但在接觸中,他們不是互相羨慕,而是彼此欣賞,對自己國家與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有相當的自信,也許可以擷取他人的一些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但絕不會在比較中迷失自我。
也許這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世界吧?當然,它也不見得能實現。但對個人來說,認為美好人生應該是在有待開發的未來,而不是在無可挽回的過去,才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態度吧!
【內文節選一】
道:自然與人生Vs物理與哲理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翻譯】
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道」,就不是恆常的「道」。可以用名稱界定的「名」,就不是恆常的「名」。「無」,是天地的起始;「有」,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從「無」的角度,可以揣摩「道」的奧妙;從「有」的角度,可以觀察「道」的蹤跡。「無」和「有」的名稱雖然不同,來源卻相同;這種同一,就叫做玄祕。玄祕而...
作者序
棋中不語?因為想翻盤!
――給你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人生
我大學時代附庸風雅,想當個像樣的知識分子。一個像樣的知識分子怎麼能對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一無所知呢?於是興沖沖地去買了一本陳鼓應的《老子今註今譯》,想認真學習。但讀沒多久,就感到納悶。陳先生花很多篇幅去介紹歷來各家對每章字句的註釋,我「幾乎全部跳過去」,而只看他的今譯和引述,但筆墨又太少,而且感覺和當今社會與現代人的生活「幾乎全無關係」。所以,讀著讀著,就把它擱到一邊了。
三年前,我應有鹿文化總編輯許悔之之邀,寫了一本《莊子陪你走紅塵》。寫完後覺得意猶未盡,引燃了我重新解讀古老經典的興趣,去年又和妻子曼麗合寫了《論語雙拼:一個家庭主婦的異類閱讀&一個知識遊民的正向觀照》;這本《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可說是此一系列的第三本,用意都是想活化傳統經典,讓它們能和現代人的生活接軌,並嘗試賦予它們新的時代意義。
重新覽讀《道德經》和《老子今註今譯》,我的心思與眼界已迥異於往昔。以前是想知道老子在說什麼、專家又怎麼說,如今則是過了耳順之年的我,要怎麼看老子和專家們的說法?又要如何加以評斷?這顯然不是「資料整理」而已,它需要我多花點時間獨自去摸索和思考,但我樂在其中,因為這正是我想對舊經典提出新解讀的旨趣所在。
但在解讀前,我還是需要先為老子和《道德經》做個簡單的定位。我個人比較相信在歷史上被認為是「老子」者,除了經被提到的李耳(老聃)外,至少還包括老萊子與太史儋(本書統稱之為老子),時間則跨越春秋、戰國時代;而《道德經》應屬集體創作,李耳可能是最早與最重要的主編者(後來又有人陸續添改)。至於《道德經》一書的宗旨為何?有人說它是寫給王侯看的統馭術,有人說它是兵書或謀略書,而我則認同多數專家的看法,認為它基本上是一本哲學著作,但也可以涵蓋上面幾種說法。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把本書書名定為《與老子笑弈人生這盤棋》,而且把《道德經》的八十一「章」改為八十一「局」的原因。因為談的雖然是人生,但多少又有點棋局博弈的味道,而下著下著,漸漸感覺到其中最大的趣味就在於「翻盤」――不是掀桌式的翻盤,而是棋局裡峰迴路旋、勝負翻轉的氛圍。
老子的哲學觀點,有順應自然、虛靜無為、守柔示弱三大範疇,我在相關的篇章(局)裡都會加以論述,但不管你說它是虛靜無為也好、守柔示弱也罷,其實都是對當時主流觀點的翻盤,也是在翻我們人生的盤。在有無、高下、剛柔、強弱的二元對比中,多數人都求有求高、想剛想強,但老子卻把焦點放在反面,而且要從反面去實現正面(將反面轉化成正面),譬如他強調「無為」,然後要以「無為」去實現「有為」;標榜「柔弱」,然後要以「柔弱」去戰勝「剛強」。即使時至今日,它依然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逆向辯證法,能賦予我們不一樣的眼光,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和人生。
老子哲思的精闢當然不只這一項。整體說來,《道德經》雖然寥寥五千字,但讀後給我的感覺是整個人由外到裡,被翻轉了好幾遍,不過帶給我的並非暈頭轉向,而是洗滌俗慮後的神清氣爽。雖然受益良多,但既然是想和老子「對弈」,即便他是宇內高手,每個棋子都下得鏗鏘有力,不敏如我者也不能「全盤接受(皆輸)」,而應該向他學習,在他對我的人生進行「大翻盤」時,我也應該盡己所能,對他和《道德經》來些「小翻盤」。
我的「翻盤」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老子的某些觀點(兼及歷代解老專家的觀點)提出質疑,譬如他對自然的看法、天道與人道的關係、論述時的選擇性認知問題、對儒家的批判,還有他以「改變想法」來代替「改變現況」的合宜性問題等等。這不是在找碴,而是希望藉此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讓老子原先的觀點能更加周延。
一是《道德經》全書只談觀念,而沒有任何具體的人與事例(這其實是相當難得的),而我則不能免俗,幾乎每一局都會引用古今中外的人與事,像劉邦、蘇東坡、曾國藩、尼采、佛洛伊德、愛因斯坦等等,特別是還舉了不丹王國的幸福指數、生態平衡、兩岸關係、朱銘的雕刻、周夢蝶的和光同塵、施明德的愛情三不主義等等時人時事,目的除了希望能增加讀者對老子觀點的了解外,更是想讓大家明白老子的哲學一點也不落伍,只要好好心領神會,它依然對我們的現實人生和社會有很大的針砭與指引作用。
人生如棋,局局新。但下棋的規則是一樣的,勝負也有一定的脈絡可循,它們就是老子所說的「道」。掌握「道」,才能下好人生這盤棋。那什麼是「道」?就請大家好整以暇,翻到第一局,從老子為我們擺好的棋局裡慢慢去體會吧!
王溢嘉 二○一五年七月
棋中不語?因為想翻盤!
――給你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人生
我大學時代附庸風雅,想當個像樣的知識分子。一個像樣的知識分子怎麼能對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一無所知呢?於是興沖沖地去買了一本陳鼓應的《老子今註今譯》,想認真學習。但讀沒多久,就感到納悶。陳先生花很多篇幅去介紹歷來各家對每章字句的註釋,我「幾乎全部跳過去」,而只看他的今譯和引述,但筆墨又太少,而且感覺和當今社會與現代人的生活「幾乎全無關係」。所以,讀著讀著,就把它擱到一邊了。
三年前,我應有鹿文化總編輯許悔之之邀,寫了一本《莊子陪你...
目錄
自序
棋中不語?因為想翻盤!――給你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人生
第一局 道:自然與人生Vs物理與哲理
第二局 有無相生:人間相對論的超越
第三局 欲望當頭:回復自然的真實飽滿
第四局 真空妙有:兩個宇宙的創造
第五局 芻狗與風箱:萬事萬物的起伏之道
第六局 玄牝之門:歌頌女性創造力的自然哲學
第七局 浮世弔詭:對生命的反向思考
第八局 上善若水:效法水的七個優點
第九局 功成身退:適可而止的智慧
第十局 是謂玄德:完善自我的六項修煉
第十一局 無以為用:轉移人生思考的重心
第十二局 滿足之道:莫受感官刺激的麻痺
第十三局 寵辱休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第十四局 掌握道紀:尋找規律,改善生活
第十五局 微妙玄通:樣貌豐繁兼又動靜得宜
第十六局 歸根復命:讓一切恢復原本的狀態
第十七局 自然如此:對四種領導模式的省思
第十八局 忠孝仁義:讓人感到悲哀的美德
第十九局 見素抱樸:揚棄冠冕堂皇的假話?
第二十局 與眾不同:因為我糊塗、我比較笨
第二一局 恍恍惚惚:既唯物又唯心的宇宙詩學
第二二局 絕非冤枉:從曲折中看到自然之美
第二三局 飄風驟雨:對狂暴與激情的省思
第二四局 企者不立:切忌好高騖遠與急功近利
第二五局 天人之際:回歸自然,聽任自然
第二六局 穩重寧靜:航行於茫茫人海中的壓艙物
第二七局 襲明要妙:不著痕跡,無所遺漏
第二八局 大制不割:三知三守三復歸
第二九局 天下神器:沒有渴望,就不會有失落感
第三十局 果而勿強:當人生成為一個戰場時
第三一局 凶事尚右:打勝仗要像在辦喪事
第三二局 道常無名:超越大小,不再爭逐名位
第三三局 不失其所:從了解自己到戰勝自己
第三四局 以道為師:成就偉大的三不主義
第三五局 無所不往:尋找生命中的春天
第三六局 欲擒故縱:是陰謀詭計還是處世良方?
第三七局 鎮之以樸:化解自我發展中的私欲
第三八局 道德演化: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
第三九局 得一者清:對矛盾與混亂的超越
第四十局 天下大勢:把握道的運動與作用
第四一局 大白若辱:無所遮掩、不再修飾的人生
第四二局 負陰抱陽:成為一個和諧的生命體
第四三局 不言之教:溫柔而無形的改變力量
第四四局 知止不殆:太字少一點,才能成其大
第四五局 大巧若拙:內在修為的反璞歸真
第四六局 知足者富:滿意於自己真正想要的
第四七局 不見而明:想像、思考與驗證之必要
第四八局 為學與為道:人生的加法與減法
第四九局 聖人常無心:在菁英與民粹的岔路上
第五十局 出生入死:從逃離危險到面對危險
第五一局 生而不有:讓人耳目一新的道德觀
第五二局 與道共舞:閉目內觀的精神修為
第五三局 大道與小路:在取與給的天秤上
第五四局 其德乃真:在生活中具體實踐傳統信念
第五五局 比於赤子:永遠當嬰兒或返老還童?
第五六局 和光同塵:縱浪於自然與眾生之中
第五七局 自化自富:對人民的相信與尊重
第五八局 禍福相倚:在流變中保持自我
第五九局 深根固柢:不要把珍惜當成吝嗇
第六十局 大國與小鮮:不騷擾、不剝削的治理之道
第六一局 靜定謙下:讓大者信任、小者擁護的法寶
第六二局 萬物之奧:庇護來自自我的覺醒
第六三局 事無事,味無味:從容易與細微處著手
第六四局 千里之途:用平常心當個先行者
第六五局 不以智治國:精明、愚蠢與樸直之辨
第六六局 百谷之王:退步原來是向前的人生智慧
第六七局 處世三寶:慈愛、儉約與退讓
第六八局 淡定不爭:帶兵打仗Vs為人處世
第六九局 哀兵必勝:靠的並非悲憤,而是哀慈
第七十局 知我者希:一如幽谷蘭花,無人自芳
第七一局 病與不病:做個有智慧的知者
第七二局 自愛不自貴:贏得人心的修煉
第七三局 勇於不敢:對利害得失的反向思考
第七四局 長治久安:讓人因幸福快樂而貪生怕死
第七五局 為民請命:超越自身的階級意識
第七六局 木強則折:物競天擇,弱者生存?
第七七局 有餘與不足:莫做「馬太效應」的幫凶
第七八局 正言若反:對柔弱勝剛強的疑與辨
第七九局 報怨以德:如何處理生命中的虧欠與怨懟
第八十局 理想世界:回到過去或邁向未來?
第八一局 聖人不積:自由自在、無私無欲地放下
自序
棋中不語?因為想翻盤!――給你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人生
第一局 道:自然與人生Vs物理與哲理
第二局 有無相生:人間相對論的超越
第三局 欲望當頭:回復自然的真實飽滿
第四局 真空妙有:兩個宇宙的創造
第五局 芻狗與風箱:萬事萬物的起伏之道
第六局 玄牝之門:歌頌女性創造力的自然哲學
第七局 浮世弔詭:對生命的反向思考
第八局 上善若水:效法水的七個優點
第九局 功成身退:適可而止的智慧
第十局 是謂玄德:完善自我的六項修煉
第十一局 無以為用:轉移人生思考的重心
第十二局 滿足之道:莫...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