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揭示生死的真相,提供您一些較為滿意的生死答案,讓您生死無懼、生活幸福。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尚未開發,卻頗有開採價值的礦藏。就像從岩石中提取礦物質一樣,我們的生命也可以被錘煉、淨化、提取和升級。它可以超越一切阻礙,能釋放出無限的能量!本書為您提供,錘煉、淨化、提取、升級的理論和方法。
你可以,活得更幸福 系列
針對物質豐盈、心靈貧瘠的多數現代人,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在『你可以更幸福』中開出幾帖良方:少欲知足;相信生命;心存敬畏;拒絕自私,培植愛心;心靈訓練。在『因果學說與現代社會』一文中,更進一步指出,幸福之道非常簡單,就是——相信因果、遵循因果,同時釐清——因果不是由誰制定的,它是一個自然軌則,任何人的意志都無法令其改變轉移,所以因果是再客觀、公平不過的。如何在這樣一個高壓力的繁忙氛圍中,安頓我們的身心呢?在『禪修與現代生活』一文中,就為大家介紹了最有效的心靈訓練——禪修,同時推薦幾個簡便易於修習的方法。
生命,在轉角處看見希望 系列
生與死,是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的。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死亡都是極其沉重的話題,它意味著莫名巨大的恐怖與災難。但無論如何迴避,所有的人都終將一死。瞭解死亡的真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消除對死亡的恐懼,還有可能幫助我們,從死亡中找到徹底擺脫的契機。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在這個系列當中,對於死亡的真相,以及如何正確面對,尤其是這一世生命結束後,如何面對下一世的投生,都闡釋得清清楚楚。相信透過這些引導,一定能消弭我們內心對死亡不確定的陰影,以正確開朗的心態接受並面對。死亡不再是無奈悲傷的結束,而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新旅程的起點——生命,在轉角處看見希望!
作者簡介: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一九六九年在當地小學學習漢語文,一九八四年於藏區之佛法重鎮——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並依止當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潛心深入經藏,刻苦學習。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精通顯宗五部大論及密宗之續部,獲得堪布學位。
二十年來於學院中擔任教學重任,培育出為數眾多的僧才。九十年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等地弘法。近年來,更深入各藏區宣導戒殺放生、護生救生、素食、環保的理念,同時講授基礎佛學正見,深化信教群眾對佛法的認知。同時,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又積極於藏區建立圖書館,創辦學校,邀請五省藏區專家學者,歷時五年,編纂漢藏英新詞辭典,負責主編工作。目前已出版《漢藏英常用新詞語圖解詞典》和《漢藏英常用新詞語詞典》。
近十多年,更深入研究西方科學、哲學、……,期以更貼近現代人的方式弘揚佛教文化。
於馬不停蹄的弘法之餘,仍勤寫不輟,目前出版品中:
藏文著作有: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堪布慈誠羅珠全集》四大本(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結緣)、《東西方文化對談》(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結緣)、《及時雨》。
中文著作計有:慧光集叢書9 本,《前世今生》(《慧光集》15)、《正見》(《慧光集》21)、《五加行開示錄》(《慧光集》22)、《佛教世界觀》(《慧光集》26)、《菩提道金鑰》(《慧光集》33)、《智悲薈萃》(《慧光集》40)、《終生修行指南》(《慧光集》42)、《顯密萃要》(《慧光集》46)、《讚法界頌略釋》(《慧光集》50) 、《彼岸之舟》(《慧光集》54);《輪迴的故事》(臺灣橡樹林出版);《佛教——迷信or智信?!》、《解開藏傳佛教的神奇密碼》、《揭開藏傳佛教的神秘面紗》、《不可不知的真相——四法印》、《當心經遇上量子物理》(喇榮文化事業出版社出版)、《慧燈之光》系列叢書。
英文著作有:《From Believers to Bodhisattvas—The Lecture of Khenpo Tsultrim Lodro》(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結緣)、《DAILY INSPIRATION from Khenpo Tsultrim Lodro》戒慧日誌(喇榮文化事業出版社出版)。
章節試閱
如何面對死亡
對每個人而言,生死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註定的宿命。生老病死與現實生活當中的痛苦,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無法迴避的,只能鼓起勇氣去面對。
面對死亡的時候,世間所有的錢財、名利、知識、地位、經驗等等都派不上用場。無論是高官貴冑,還是富翁巨賈,如果沒有經過死亡培訓,屆時都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很多人在自己被查出是癌症晚期,醫生下了“死亡判決書”以後,往往陷入極度悲觀、異常絕望的低谷中,精神體力也急遽下降,這些人通常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究竟該如何面對死亡,大多數人都會感到茫然無措。實際上,若能把死亡的整個過程,轉換為非常幸福、非常有意義的解脫之旅,那就用不著惴惴不安、如臨大敵了。
這裡,我想與大家分享《西藏度亡經》中關於“如何面對死亡”的內容。由於《西藏度亡經》屬於大圓滿典籍,要徹底瞭解,必須要有大圓滿的灌頂,還要修完五加行。如果給沒有灌過頂的人介紹這些密法,便違背密法的次第,一方面會有罪過,而且即使介紹了,也沒有用。所以,在這裡暫時不介紹密宗的特殊修法。
《西藏度亡經》中有兩種面對死亡的方法:一種是自己如何面對死亡;另一種,是如何幫助他人面對死亡,比如助念、超度等等,就像西方的臨終關懷,這對晚期的愛滋病人和患有癌症等其他絕症的病人,是很有幫助的。這些訣竅,都是世俗任何一個學科當中無法學到的,只有藏醫裡面介紹了一點點的相關內容。
◆首先,正確面對死亡
準確地認識死亡,可以讓我們在提及死亡時,不再驚恐、躲避。因為我們已經了知,死亡只不過是生命的一種週期性過程,並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所以用不著消極悲觀。若能抓住機會,甚至可以在死亡中提升我們的生命層次。
在一個人從死亡到投生的階段中,至少有好幾次解脫、成佛或往生極樂世界的機會,若能掌握死亡訣竅,就能獲得解脫。即便沒有成佛或往生,利用死亡訣竅,也能自由投生到人間,獲得暇滿人身,然後進一步去修行,從而獲得解脫。掌握訣竅,就不會僅僅依靠過去的業力,身不由己地投生;但若不懂得死亡訣竅,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錯過所有機會,完全隨著業力的牽引,自己根本無法控制局面。所以,學習死亡訣竅非常重要。
下面分幾個方面來介紹:
§死亡前兆
首先,如何知道自己要死了呢?在無上密宗大圓滿的很多典籍裡面,都講過一些死亡前兆,其中《上師心滴》講得尤為清楚。
死亡前兆也分為很多種,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夢境中的,遠的、近的、最近的等等。遠的預兆發生後,人會在二三年後死亡;有些預兆出現後,人可能在一年、半年或者幾個月後去世;而有些預兆出現後,可能在幾天之內就會死亡。不過,對於這些預兆,我們平時不會在意,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這是死亡的徵兆。
最近的死亡預兆,是在預兆出現一二個小時或十幾個小時後就會去世。例如,眼睛雖然能看見東西,卻沒有平時看得清楚,變得模糊不清;耳根雖然能聽見聲音,卻感覺音量很小,彷彿是從遠方發出的聲音一樣……等等。出現這些情況時,要知道,自己離死亡已經非常近了。
但在發現遠兆的時候,還不能用破瓦法等方法直接往生,否則會有殺生的罪過。此時要做的,是修一些密法裡面的長壽佛儀軌等等,暫時回遮死亡。如果反覆回遮都不行,就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西藏度亡經》裡講,修行比較好的人,會知道自己的死期。如果沒有修行,當然不會知道。但作為學佛的人,我們應該告訴大夫:如果我的病已經無法治癒,請您直接告訴我。我不會害怕,因為我是修行人,我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如果這樣說了,醫生仍然沒有告知實情,就可以觀察周圍人的態度。
§大乘顯宗面對死亡的要點
1、要放下對現世財產的貪戀。
把自己的所有財產全部分配布施,或者捐給慈善學校,或者捐給福利機構,或者用於供佛、供僧、放生等等,儘量用來做善事。如果想留一部分給兒女也可以,雖然這不是最好的布施,但也是一種布施。不要貪戀不捨、緊抓不放。對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有絲毫留戀,否則就會成為往生的阻礙。
2、不怕死亡,發起善願。
要告訴自己,雖然與父母、妻子、丈夫、子女等親人永久分離,是非常大的打擊,但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原本就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全世界七十億人都要經歷的,並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要面對的,這樣就不會帶來更多痛苦。
雖然,平時要勵力懺悔自己過去的罪業,但在死亡前夕,卻不能把自己的罪業看得太重,以為自己惡業累累、罄竹難書,以至於擔驚受怕、悔恨交加。如果過度緊張,就無法好好觀修,尤其在這個關鍵時刻。此時候應該這樣想:雖然我曾犯下殺盜淫妄的罪過,但我也做了很多善事,罪過應該清淨得差不多,不至於那麼嚴重。要儘量把自己的罪業看得淡一點,這樣心才可以靜下來,以便從容不迫地面對死亡。
同時,還要按照《修心七要》所講的方法(見附錄一)發願:但願我生生世世能遇到大乘佛法,能發起菩提心,能遇到給我講解大乘佛法的善知識。
臨終時的任何念頭,對死亡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臨終時的願力非常有用,所以應當儘量發善願。對任何人、任何事,對整個社會,都不要懷有仇恨。不要抱怨,放下所有貪嗔癡的包袱,輕輕鬆鬆地邁向新的生命旅途。如果這時候沒有發願,下一世能否遇到大乘佛法就很難說了。
3、打破我執和愛我執
同時要思維:我從無始以來至今,經歷過無數生死,但每一次的生死,都以失敗而告終。投生到這個世界上,活了幾十歲,在漫長的一生中,辛辛苦苦地奮鬥、拼搏,現在死到臨頭才發現,今生所做的一切,對解脫往生都無濟於事。為什麼我會一次又一次地宣告失敗呢?究其根源,就是我執。因為有我執和愛我執,所以只知道愛自己,不懂得愛他人,愛其他生命。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從未曾顧及其他生命的喜怒安危,所以才會一再失敗。這一次,何其幸運,我終於懂得死亡的訣竅。依靠這些訣竅,我一定要打破我執和愛我執。
4、引發力
生活當中,有很多運用引發力的例證。比如,如果第二天早上必須五點鐘起床。則在即將睡覺的時候,就反覆下決心,我明天早上五點一定要醒過來,這樣肯定能準時起床。
阿羅漢入定之前也是這樣,如果準備入定七天,就在入定前發願:第七天的時候我一定要出定。這樣在第七天到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出定,這叫做引發力。
在面對死亡時,也可以運用引發力。當知道自己馬上就要離開人世,進入死亡狀態時,就要提醒自己:過一會兒,我會進入深度昏迷當中,然後,我會從中醒過來。當我醒來看到周邊的一切時,我一定要知道自己已經死了,這時我一定不要害怕,要設法找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去投生。同時要痛下決心:我下一世投生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菩提心、慈悲心,一定要把慈悲心、菩提心帶到下一世。
我們的內心就有這樣的功能,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發揮這個功能。這就是死亡時要運用的引發力。
5、在死亡的過程中,還要觀想佛菩薩
§密宗面對死亡的要點
密宗面對死亡最好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破瓦法;另一種是密法的特殊訣竅。
如果自己的上師在不遠處,最好是請上師過來,為自己講一講死亡的經歷及注意事項。在藏區,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只要聽到有人即將往生,上師立即會出發前往,最好趕在死亡之前,將一切訣竅和盤托出,以備亡人臨陣發揮、現學現用。如果在死了以後趕到,效果就不是那麼理想。如果沒有上師,則比較親密的學過修法的金剛道友也可以;實在沒有熟悉的金剛道友,就找一個密乘戒比較清淨的密宗修行人給自己提醒,也非常有用。
具體內容包括:
1、受戒和灌頂
如果病者之前還沒有受過戒,就給他授戒。沒有受過皈依戒的,就授予皈依戒;沒有受過居士戒的,就授予居士戒。如果之前的戒體出現過問題,此時也可以再補授一下。在藏區,如果有人即將死亡,時間若來得及,一定會設法賜予病者灌頂。臨終時若能得到灌頂,肯定不會犯密乘戒,走的時候戒體會非常清淨,有利於死後的去向。所以在臨終的時候,受戒和灌頂非常重要。
2、懺悔
此時,可以讓上師或道友帶領亡者懺悔罪過,即使說不出話,或無法站起來磕頭謝罪,只要心裡有懺悔之意,也一樣有作用。
3、放下
還要提醒亡者:你不要留戀、抱怨或嗔恨這個世界,一切都結束了,所有的東西都帶不走,所有的親朋關係都將結束。你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如何面對死亡、面對投生、面對來世的大問題上。放下恩怨,輕鬆上路吧!
有一個專門的中陰儀軌,其內容就是這些。如果有這個儀軌,則只需給病人念誦這個儀軌就可以。
4、姿勢
死亡時的姿勢相當重要。
臨死的時候,應保持釋迦牟尼佛圓寂時的臥姿——頭朝北方,腳朝南方,身體右側在下,左側朝上,右手放在頭下,可以用無名指摁住右邊的鼻孔,用左鼻孔呼吸。佛經裡講,只要保持右側臥,大多數呼吸自然是從左鼻孔出入。當然,堵住右鼻孔也很重要。無論是否信佛,即使沒有任何其他超度儀軌,僅僅依靠死亡時候的姿勢,都能保證在一二世當中絕對不墮惡趣。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很少供奉臥佛像。但小乘佛教卻認為,佛的涅槃,是達到最高境界的標誌。所以,在泰國等南傳佛教的佛堂裡,經常能看到表現佛陀圓寂時候的臥佛像。其實這種理解並沒有錯,佛不會有什麼真正的死亡。
如果沒有人提醒自己,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往生,就要先從內心懺悔,並放下對世間的貪戀與怨恨。趁著能說話的時候,要給家屬交代好,在自己走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弄成右側臥姿。對每個人來說,死亡遠比誕生更為重要。作為家人,也應該尊重亡人的意願。
5、破瓦法
往生法(破瓦法)包括法身、報身、化身三種不同的方式,其中的法身與報身往生法與《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所講的一樣,故此處暫不介紹。而化身的往生法,則是顯密共同的:
右側躺臥以後,在自己的前面安放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蓮花生大士或自己的根本上師的像。經常念佛修淨土的人,就放阿彌陀佛的像。如果之前修過本尊修法,則放本尊像,並請家人代為供奉供品。如果沒有像,則心裡觀想也可以。
然後發願: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願我能依靠這一次的死亡,而成就化身,成為三世諸佛的繼承人,利益眾生的事業永不間斷。
之後,把自己的意識觀想為一個白裡透紅的明點(即光圓圈),在肚臍之下。下氣用力往上提,明點也順著中脈隨之往上走,在到達左鼻孔的時候,發出一聲“吼”,便立即把意識從左鼻孔推出,融入到前面的本尊或上師心間,明點不回收。也可以觀想上師或佛菩薩越來越高,飛到西方極樂世界,把自己的意識也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僅僅觀想一次不一定能夠往生,但若能反覆觀想、訓練,就一定能夠往生。
僅僅觀想意識從左鼻孔出去的方法,是針對有一定善根卻修行稍微差一點的人,不是解脫和往生的修法。依靠此方法只能暫時投生人間,然後繼續修行,並最終獲得解脫。
對亡者來說,意識從哪裡出去非常重要。破瓦法的原理就是這樣,神識一定要通過中脈梵穴出去,這樣才能解脫,往生清淨刹土。
往生的標誌,就是人死了以後,出現頭頂梵穴處的頭髮掉了一大塊,或者是起腫包、流黃水等驗相。如果有這些情況,就完全證明亡者已經成功往生,後面的中陰修法引導已經不再需要。如果沒有這些驗相,則上師或道友就要進一步採取中陰修法引導.
6、中陰修法引導
對著病人的耳朵,先叫三遍病人的名字,然後說:某某,你要全神貫注地聽我說,你現在要死了,但你不要害怕,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週期現象,你要根據我的講述,去面對死亡的每個環節……。
若是為別人助念,則要反覆大聲地在病人耳邊複述這些過程與修法。聲音儘量大一點,因為此時病人的眼耳鼻舌身即將停止工作,如果聲音太小,或者離得太遠,對方會聽不見。過去的上師們是用一個管子對著病人的耳朵囑咐,我們也可以仿效。這樣做的目的,也許一方面是為了病人能聽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圓滿法需要保密,不能讓旁邊的人聽到吧!
以前傳大圓滿,要求非常嚴格,都是一個人講一個人聽,絕對不能超過七八個人。傳的時候,也是通過管子口耳相傳,所以叫做耳傳。
就像國王或有權勢的人託人帶信,受託之人一定會千方百計把信帶到指定的地方,帶給指定的人,不敢稍有差池閃失一樣。臨終之人在此生死關頭,一定會非常認真地聽從並修持。
7、應急往生法
在遇到地震、海嘯、車禍等突發情況的時候,可以觀修快速往生法:觀想佛菩薩及上師坐於頭頂,全神貫注於梵頂穴,這樣一定會往生。這是最簡單的往生法。
學過藏密的人或很多藏區的普通老百姓都有這個常識,每次感到恐怖的時候,哪怕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也一定會呼喚蓮花生大士、上師或釋迦牟尼佛,這是非常簡單又利益頗多的習慣,我們也要這樣訓練自己。比如,平時有事沒事的時候,都在呼喚阿彌陀佛,祈禱阿彌陀佛,關鍵的時候,就會意念阿彌陀佛。
修行人通過禪修等訓練,就能更妥善地延續下一世的新生命。
我們不必害怕死亡,同樣也不能忽略死亡。應拋開兩種極端的心態,用平靜、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死亡,力圖在死亡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
◆助念注意事項
佛教徒應該有團體感,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臨終的助念,就是最後的、最好的幫助。
現在有些佛教組織也在推廣助念,並建立相應的團隊,這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有用、非常需要,我們應該積極回應。
§助念者的條件
助念超度的人自身,要具備三個條件:
1、超度的動機,是慈悲心,而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有什麼超級的能力,可以和阿彌陀佛內部溝通,可以超度這些人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非常了不起等等,這種傲慢與炫耀是要不得的。在超度的過程中,還要反覆地強調慈悲心,哪怕是造作的都可以。沒有慈悲心,根本沒有辦法超度亡靈,這非常重要。
2、要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所念誦的儀軌,所做的超度,都有能力超度對方。如果自己都沒有信心,又怎麼能超度呢?
3、助念超度的時候,助念的人要以非常虔誠的信心,祈禱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等佛菩薩前來,迎接亡者前往西方極樂世界。觀想對方的神識離開身體,進入阿彌陀佛心間。必須集中注意力,從頭到尾,認真觀想。
佛經裡面講得非常清楚:中陰身有神通,知道給他助念、超度的人心裡在想什麼。如果超度的人心裡全是散亂、昏沉、貪嗔癡,中陰身的生命就會對這些人生起嗔恨心。這種嗔恨心,會使中陰身墮入地獄。所以,在給其他人助念的時候,慈悲心非常重要,而且要全身心投入,不能太隨便,也不能胡思亂想。
要知道,平時自己打坐的時候胡思亂想,只會影響自己的修行,但助念時的胡思亂想,就會影響別人,我們應該儘量杜絕。
即使助念團成員不具備其他修行功德都沒有關係,只要有這三個條件就可以。但如果犯了密乘根本戒,也不願意懺悔,並超過三年以上的人,其破戒晦氣會對其他人有一些影響,最好不要參與到助念團當中。
§屍體與亡人物品的處理
如果家屬願意,就到亡者家裡去助念;如果家屬不願意,可以把屍體放到寺廟,然後到寺廟裡面去助念;如果這些地方都不行,就最好在郊區等不太影響其他人的地方準備一間房子,裡面佈置一個簡單的佛龕。然後把亡者的屍體送到這裡,助念完了以後再去火化。
在三天內,最好不要火化。如果有條件,儘量在三天當中輪班不斷地念誦佛號、咒語。把往生被以及印有密法中象徵佛的壇城的各種護輪圖案,蓋在屍體上。火化的時候,可以與屍體一起火化。
如果亡人身上戴有繫解脫,就要把繫解脫放在心臟上面一起火化。千萬不能生起貪欲心,把繫解脫留起來自己戴,那樣會有很大罪過。大圓滿裡面講得很清楚,亡人身上的護身符等等,都要隨著亡人一起火化。
§助念最佳時機
人在即將斷氣的時候,會呼出長氣,卻沒有吸氣,這就說明病人馬上就不行了,此時最好能給亡人吃甘露丸。如果有呼有吸,則至少不會當下死亡。密法裡講:斷氣的時候,動靜脈的血會流入命脈,當三滴血一一注入心臟時,會依次呼出三次長氣,呼完以後,就會斷氣。
斷氣以後,沒有修行的普通人臉色馬上會變死人臉色,從視覺和聽覺開始不能識別的時候到此時以前,就是念破瓦超度的最佳時刻。
§助念方法
助念的時候,不要站在亡人的腳邊大聲念,否則對方會專注於下面,這對他的投生會有影響。在亡人即將斷氣的時候,一定要站在亡人的頭部上方,亦即北方,不斷拽拉梵穴處的頭髮,輕輕拍打頂部,並大聲提醒對方:你的頭頂有大悲觀世音,請你專心祈禱他。你就要走了,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頭頂梵穴,你要從這個地方出去。當然,如果對方已經死了很久,則這些作法都沒有用了。
給沒有信仰的人助念時,可以念誦寶髻佛名號“南無寶髻佛”,或“頂禮皈依供養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寶髻佛”。因為寶髻佛的願力與其他佛不一樣,他曾經發願:凡是聽到我名號的眾生,都能從惡趣中解脫。所以,念誦他的名號會有不同凡響的意義。
另外,念誦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名號,以及其他佛菩薩名號,大悲咒、不動佛心咒等咒語,對臨終的眾生都非常重要。為眾生念誦這些咒語,一定能加持對方往生。
如果對方是密宗修行人,則要提醒對方:某某某,再過一會兒,你就會看見很多佛菩薩的壇城,還會看到很多恐怖的景象,但這一切並不是外在的魔鬼,而是我們心的投影、顯像與本性,就像夢境一樣。你不要害怕,不要留戀這個世界,要把所有忿怒與恐怖的面孔,觀想為觀世音菩薩或阿彌陀佛,其實這些本來就是觀世音菩薩或阿彌陀佛。然後,你就要跟著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亡者懂一些《西藏度亡經》,就給他念誦三種《中陰願文》,這是最有用、加持力最大的中陰超度文。之後,可以念誦三遍或七遍恰美仁波切的《極樂願文》(見附錄二),最後念誦《普賢行願品》(見附錄一)。
平時在菜市場或其他地方看到即將被宰殺的動物時,若能在牠們耳邊念誦寶髻佛名號,並讓動物右側躺臥,臉朝西,頭朝北,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利益。雖然不信佛的人也許不理解這種行為,但這樣做至少他們也不會認為有什麼壞處,所以也應該不會阻止我們。
我們不能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歷代上師們都是這樣做的,其中肯定有一定的理由。
我們務必要知道,為死者獻一束鮮花,洗臉、穿新衣服等風俗習慣,只能表達生者對亡者的一種情感,但卻沒有實質的意義。因為這時候的身體,已經和石頭、泥土一樣沒有任何感覺。若想為亡者送上最有意義的最後一程,那就是簡便易行且利益重大的助念。如果亡者自己有一點點訓練,再加上道友們的幫助,一定能夠往生,大家一定要牢牢記住。
如何面對死亡
對每個人而言,生死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註定的宿命。生老病死與現實生活當中的痛苦,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無法迴避的,只能鼓起勇氣去面對。
面對死亡的時候,世間所有的錢財、名利、知識、地位、經驗等等都派不上用場。無論是高官貴冑,還是富翁巨賈,如果沒有經過死亡培訓,屆時都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很多人在自己被查出是癌症晚期,醫生下了“死亡判決書”以後,往往陷入極度悲觀、異常絕望的低谷中,精神體力也急遽下降,這些人通常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究竟該如何面對死亡,大多數人都會感到茫...
作者序
死亡,是所有人不想,也不敢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事實。任何人的生命時間表到了死亡那一刻,所有的成功和輝煌,都將變成暗淡的灰色。正如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所說:“記住自己很快就要死了,這是我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一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驕傲,所有對於困窘和失敗的恐懼——這些東西都在死亡面前煙消雲散,只留下真正重要重要的東西。”
在大多數人眼裡,死亡就是生命的世界末日。無情的末日,會把生命的全部努力與成功都徹底毀滅。許多人因此而感到人生苦短,活著沒有意義;有些人因此而變得急功近利;又有些人開始虛度人生、荒廢人生……
難倒我們的生命真的如此消極和絕望嗎?
不!絕對不是!那是因為我們不瞭解生命真相所導致的誤解!
其實,世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永遠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而已。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尚未開發,卻頗有開採價值的礦藏。就像從岩石中提取礦物質一樣,我們的生命也可以被錘煉、淨化、提取和升級。它可以超越一切阻礙,能釋放出無限的能量!
能給我們帶來希望的,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我們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當更加珍惜生命。
您手中的這本書,就能為您揭示生死的真相。也許您還可以從本書中找到一些比較滿意的生死答案,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唯一希望。
祝大家生死無懼,生活幸福!
2014年10月
慈誠羅珠
死亡,是所有人不想,也不敢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事實。任何人的生命時間表到了死亡那一刻,所有的成功和輝煌,都將變成暗淡的灰色。正如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所說:“記住自己很快就要死了,這是我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一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驕傲,所有對於困窘和失敗的恐懼——這些東西都在死亡面前煙消雲散,只留下真正重要重要的東西。”
在大多數人眼裡,死亡就是生命的世界末日。無情的末日,會把生命的全部努力與成功都徹底毀滅。許多人因此而感到人生苦短,活著沒有意義;有些人因此而變得急功近利;又...
目錄
自序
你可以,活得更幸福
1.你可以更幸福
2.因果學說與現代社會
3.禪修與現代生活
生命,在轉角處看見希望
1.生命的真相
2.正確認識死亡
3.如何面對死亡
4.如何面對投生
附錄
1.修持菩提心的臨終訣竅
2.極樂願文
3.普賢行願品偈頌
自序
你可以,活得更幸福
1.你可以更幸福
2.因果學說與現代社會
3.禪修與現代生活
生命,在轉角處看見希望
1.生命的真相
2.正確認識死亡
3.如何面對死亡
4.如何面對投生
附錄
1.修持菩提心的臨終訣竅
2.極樂願文
3.普賢行願品偈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