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二手書現折5%吉竹伸介民主世代哥吉拉扁平時代楊定一楊双子52種走路方式人生貓教練黃仁勳手機成癮讀冊選讀季暢銷5折起商周75折起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數位人文在歷史學研究的應用(二手書)

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評價
2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7 NT$ 280 NT$ 400

賣家:ying
書況(讀冊判定):良好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市面難尋商品,已售完

購買新書
88 352
購買電子書(固定版型)
79 316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先蝦上市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於2010年舉辦第二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共有二十八篇論文發表。經會議中的熱烈討論與交流,由作者參酌會中所獲得之回饋意見進行文章修改,並經十二位初審委員與十二位複審委員的匿名審查;經過嚴謹的審查程序與作者修正,最後擇取十八篇優秀論文,並將其分成上下兩冊出版,每冊各收錄九篇文章。本書即為其中的第二冊。

本書分三大主題:Part I 全球性取徑、Part II 在地化應用、Part III 觀念的改變。史料數位化的意義,不僅在於大規模資料的聚合與檢索計量,更為核心的是在保存史料原貌和原始脈絡的同時,還能協助研究者觀察隱藏在浩瀚史料中的多重脈絡,並進行更具開放性的意義分析與連結,從而開拓出新的研究課題。本書聚焦於數位人文在歷史研究的應用,所收錄之文章一方面呈現出歷史、文學、觀念史等領域如何運用數位化史料於研究中,另一方面也展現出當代社會可以更為多元地應用數位科技於歷史的保存、再現和應用。

若要為本書包括本篇導論在內的文章,指出一個貫穿的基調和關懷,即是面對數位人文這樣一個新興的領域,試圖以實際運作的方式,開拓其可能,諸如數位典藏的建置、推廣教學的使用,以及與人文學科的合作等,換句話說,是由應用端去思考數位人文在學術發展上所蘊藏的潛能。有心的讀者應該早已發現,受到發表學者所學的背景影響,本書中的文章多半以歷史研究為主,事實上,史學一直是積極應用數位技術的人文學門,史學工作者對數位資料庫的應用已是十分普遍,並相當程度地改變了史料和史家之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項潔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暨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同時也是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主任。他曾出任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投入臺大的數位典藏工作及相關研究應用已十餘年,不僅領導《淡新檔案》、臺灣古契書、日治時期統計資料等重要歷史文獻的數位化與資料庫開發建置工作,完成「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並協助臺灣省諮議會擋案資料庫、國民黨黨史館、慈林教育基金會典藏臺灣社運史料資料庫、和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的建置。

作者 (姓名依論文順序排列)
項潔、翁稷安、Ching-chih Chen、林滿紅、Toshikazu Seto、Takafusa Iizuka、Ayako Matsumoto、Takashi Kirimura、Keiji Yano、Tomoki Nakaya、Yuzuru Isoda、陳志豪、李朝凱、林淑慧、邱偉雲、姚育松、詹筌亦、王乃昕(姓名依論文順序排列)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二手書版本、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呈現為準,若影片內未有附件或贈品
呈現即表示此二手商品無提供附件或贈品。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