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在的生活」離我們很遙遠?
.人很難一直超越自我或他人,當停在一點沒有前進時,如何讓心感到滿足?
.面對生老病死的恐懼人皆有之,莊子會有什麼建議?
在校追求好成績、進職場追求業績;車子、房子、銀子、孩子,每個人都趕進度似的唯恐落於人後……對外在事物無止境的競逐,是否真的讓我們得到快樂,讓心靈因此更富足?還是越拼命追求,便越感到茫然與困惑?
對每日汲汲營營,卻往往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去向何處的現代人而言,《莊子》一書中將人生視為一個整體,超越當下得失,不為世俗眼光所囿的智慧,歷久而彌新,正是我們最需要的心靈甘霖。
傅佩榮以生老病死、財力與快樂程度是否有關、如何與自己及他人甚至大自然相處、如何過自在逍遙的人生等主題為綱,提出和現代人最切身相關的問題,再以莊子思想回答、提點。不僅要顛覆世俗價值觀,帶我們看見真正重要的事物,取回自我的生命主宰權,不被外物所役,得到心靈的自由;也要破除一般人對莊子思想虛無縹緲或不夠實用的既有成見。
全書採親切的問答形式,配上簡明生動的語句,帶領讀者輕鬆跨越文字隔閡,直探莊子浩瀚的智慧之美,為每個迷惘的心靈解惑。
本書特色:
★ 傅佩榮教授以莊子的角度出發,針對生老病死、人與之間的相處、無窮無盡的物慾等種種生活中的煩惱提出道家思維的解答。全書採用親切的問答形式啟發人心,帶領我們換一種角度看人生,讓我們能夠活得更自在、更逍遙!
★ 各講最末附有延伸閱讀,在明白曉暢的思想闡發之餘,供想更進一步親近莊子的讀者作為參考。
作者簡介:
傅佩榮
上海市人,台大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大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在台大開設「哲學與人生」課程,十七年來座無虛席,受教者上萬人;另外,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社團作傳統文化講座,亦在大陸多家電視台主講國學。曾獲國家文藝獎、中正文化獎、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及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新浪、搜狐二○○七年度傑出文化人物、《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
著有《論語的人文之美》[第一部]、《原來老子這樣說》、《原來孔子這樣說》、《原來莊子這樣說》、《原來孟子這樣說》、《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傅佩榮與青少年讀易經》等書。
章節試閱
第二講 貧困與快樂(節錄)
⊙ 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其實都是夢想著會有好的收穫,這裡面有很多是物質取向的,想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所以大部分人可能不太會像莊子那樣安貧樂道、滿足於現狀。這種追求富裕生活的想法和願望,是不是在莊子看來就不對呢?
莊子不會認為你不對,他會認為,你錯過了重點。你如果把人生拉到最後一點來看的話,你就會發現:我這一生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東西。譬如說,有一些好朋友平常聚會的時候,你今天沒空,做生意去了;今天家人聚會,你今天沒空,賺錢去了。你這樣來來往往,到最後才發現你得到了什麼,你失去了什麼。莊子只是提醒我們,從道家來看,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這一點我們很難做到。通常我們都會說,我賺錢也是為家人快樂,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啊。但是你要問一個問題:多少才算夠?這句話很重要,就連全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也都在問:多少才算夠?
追求財富的人認為,只要我有錢,我就可以擁有一切,可以買到一切。但他忽略了,錢不能夠買到時間。一個人再怎麼有錢,如果生命快結束的時候,他說,我寧可用所有的家產讓我再活三天,但他不見得可以活那三天。我們倒過來問,你現在還有很多日子可以活,請問,如果讓你再活那三天,你要做什麼事?那個時候你絕不會說,我還要賺錢。那個時候你會說,我好好跟家人相處,跟朋友聚會,好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那現在為什麼不做呢?因為我錢還沒有賺夠。所以在這個時候,你還是要問:多少才算夠呢?你覺得夠的話,了解的話,你就知道,主動權操縱於自己。道家的人生最值得羨慕的是,主動權操之於自己,我本身對自己可以掌控的話,整個世界繞著我轉;我不能掌握我自己的話,我跟著世界跑,永遠追不上。
就像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他說,你對一個有錢人要不要尊敬呢?要看兩點。第一,他以什麼手段賺到錢。必須合法,必須用一種合理的方式來做,這樣賺到錢代表你聰明,你有本事。第二,還要看你賺了錢之後,對錢的態度。有些人賺了錢之後,變成了守財奴,永遠都不夠。這樣一來,莊子就會批評了,說,你看,明明很有錢了,你還好像窮人一樣,到處想辦法找錢,實在是很可憐。如果說,你能夠做金錢的主人,賺了錢,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多做點好事,蘇格拉底也會稱讚你。
在《莊子》裡面,還提到有錢人有六種缺點。第一種是迷亂,有錢之後就會享受,享受之後就會迷亂。老子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你每天看了太多彩色的東西,聽了好聽的音樂,聽久了之後,你就迷亂了,不知道最後活在世界上到底要做什麼,因為物質欲望會使人迷失。第二種是,這樣的人非常的勞苦。有時候你看窮人,他每天工作八小時,下班回家,他可以拿固定的待遇,雖然不多。而有些人天天在想,下星期股票怎麼樣做,他比那個窮人更辛苦,沒有休息時間。然後,莊子還認為有錢人其實應該覺得羞恥,為什麼羞恥呢?你明明有錢了,還常常覺得不夠,他喜歡跟最有錢的比,還要跟別人比別的東西。像比爾‧蓋茲,比爾‧蓋茲有一張照片,他抱著他三歲的女兒,旁邊就寫一句話:我抱著我女兒,我覺得我最快樂。很多人說,我抱著我女兒的時候,怎麼不覺得快樂呢?因為沒有那麼多錢啊。所以這時候你就要記得,快樂有兩個條件,第一必要條件就是金錢,但是所謂的必要並沒有一個標準,我們只要記得「非有它不可,有它還不夠」,就是必要。第二是充分條件,有家人親近。就會覺得,這個時候我對於其他一切快樂,都可以不在乎了。所以,有錢人顯得好像是有一種恥辱的感覺,永遠不足,有所欠缺。還有第四種,叫做有錢人跟生病一樣。這話倒是被他說中了,今天叫富貴病。然後呢,第五種,有錢人特別多憂慮,每天在煩惱這個錢會不會被偷、被騙、被搶。最後一種,有錢人充滿恐懼,出門怕被綁架,孩子出門也都不放心。所以莊子一下舉了有錢人的六個缺點,我當時讀的時候嚇了一跳,心裡想,還好我們不是有錢人啊。
有錢人身上很常見的一個狀況是,整個的生命都集中在有形的財富上面,而忘記了人的生命。但人生除了這個有形可見欲望之外,還有別的部分可以開發。譬如,這本書中有一些觀念,這種觀念就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欣賞的。今天很多人談國學,讀一讀國學,你會覺得生命真是可長可久,覺得生命很有內涵,這是對自己的一種照顧。所以我們常常強調,一個人要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好一點,絕不是說,有了財富之後,吃喝玩樂,去享受,那種好是有它的極限的;對自己好一點,就是說了解自己的生命有身有心,可能還有靈的層面。在《莊子》裡面提到一個詞,叫「精神」,他說,你必須做到八個字─身如槁木,心如死灰。這還得了,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不是跟死人差不多了?他的意思是說,身像槁木一樣,你不要有各種物質的欲望,尤其是有形可見的這些享受。心如死灰就是你不要有太多的心思,不要老是一天到晚想這個、想那個。這兩個能夠自我約束的話,身跟心修煉、調整、自我約束,最後就會出現兩個字,叫精神。就是說一個人有沒有精神,就看他的生命有沒有往上提升到屬於靈的層面。其實我們可以這樣去了解,把財富當成所有生物所需要的飼料,或者他需要的各種所謂食欲的滿足。如果我是一頭牛,給我最好的草料,我覺得很幸福,但是人不只是牛。人除了有生物這一面,我們不能否認有生物這一面,莊子也要去借錢啊,但是我們更要肯定的是,有往上提升的層面。所以,我們學習道家之後,對於人生的價值觀要有所調整。
⊙ 假如我們現在不富有,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安貧樂道?在我們有限的生命當中,如果不全力以赴去追求財富,那麼還有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著重去考慮的?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有時候我們可以參考西方當代的一些人說的一些話,跟古代莊子智慧其實是相通的。西方有兩句話,說快樂有兩種,第一種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種是享受你所有的。大多數人不知道第二點,只知道第一點─「取得你所要的」,所以一輩子都在追求他的目標。他忘記了「享受你所有的」。事實上,一個人只要能夠好好地去珍惜自己所有的一切的話,這裡面也有快樂。你只要能夠掌握到第二點─「享受你所有的」,當下就會感到生命的幸福。
我可以先講一段典故,來說明為什麼我們要分輕重,分本末。莊子提到一個「隨侯之珠」的故事,隨侯是一個諸侯,珠是寶珠。他說,你用隨侯的寶珠,去打一隻麻雀,打中的話,一隻麻雀算什麼,而寶珠很貴重。但是通常我們這一生,用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生命去追求外在的財富,即使你得到了外在的財富讓別人羨慕,但是你損失的是你的生命。
道家認為,你如果能夠讓你的生命安其天年,能夠全身保真,那是最理想的。你這一生,假設你可以追求十樣東西,那你怎麼安排順序呢?我們不能否認財富是必要的,我一直強調必要,必要就是說非有它不可,要不然怎麼過日子呢?但是有它還不夠,人生的關鍵就在於,我怎麼樣去掌握不夠的部分。從道家來看,從莊子來看,你問他說,那怎麼樣才算夠的呢?他會告訴你,最高的一個答案是能夠覺悟到「道」;「道」就是整體,就是你活在世界上,你本來「沒有」和「欠缺」,你在「道」裡面。所以莊子很喜歡說,最好像魚一樣,在江湖裡面忘了自己是誰。人能夠過這一生,都是緣分成熟;緣分成熟了以後,你好好過這一生。你本來就已經具備一切所需要的東西,你內在的這種智慧覺悟的能力,每一個人都是平等具有的。現在如果設定我的價值觀就是要追求財富,你恐怕會為了這個價值觀犧牲所有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莊子就是提醒我們這一點。那些更有價值的東西,我剛才只指出最高的那個,就是覺悟「道」。
雖然這很難做到,但如果有正確的教育和正確的觀念,還是可以做到的。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情。譬如,我們所謂的貧窮和財富本身都跟快樂沒有直接的關係,重要的是,有沒有那個「道」讓你感覺到快樂。我們可以把「道」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人生走的路。人每天都在生活,生活就是選擇,選擇就構成一個方向。你到底在往哪一個方向走?這就是所謂的儒家有儒家的道,道家有道家的道。你只要說我現在是在走一條路,你就要問自己:我是不是越來越接近我的目的、我的終點?所以談到人的生命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不能從平面來看,要從立體來看。從平面看的話,人跟動物沒有什麼差別,就像「食色性也」;從立體來看的話,就是你要慢慢擺脫身體物質欲望的一種要求。因為人在不同年紀,身體狀況不一樣,想法也有改變,有些人到年老的時候發現,現在身體不行了,不敢多吃,不敢多玩,要不然鬧人命了。這時候我如何提升我的品味呢?有些人很直接,直接進入拍賣市場買藝術品去了。但是即使你買藝術品,還是受外面的價值觀念影響。你終究還是要問你自己:我如何為自己找到一種正確的觀念?所以在國學裡面,道家也是一樣,對很多中年以後的人,特別具有啟發性。
最後我想說,道家絕不是說,你學了道家就一定要窮,窮才能快樂。他不會這樣講。他會說,不管你有錢、沒錢,都不要太在意這件事情。所以我們也經常強調,道家的思想叫做無心,不要有心,你一有刻意的想法,那你就執著了。你活在世界上,如果是無心而為,譬如說,去買彩券,中了就中了,沒有中就算了,也不要太在意,因為你去買的本身就有想發財的企圖;如果我正好碰巧發了財,也不要把這個當作我生命裡面真正重要的東西。凡事隨遇而安,「遇」即遭遇,包括富貴,也包括窮困,你不管富貴、窮困,都可以感覺到生命的安頓和快樂。所以我們一再強調說,面對窮困和財富的時候,要常常記得,不要完全受外面的觀念所影響,一定要慢慢問自己:我怎麼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幸福?因為快樂與財富、貧窮沒有必然的關係。
第二講 貧困與快樂(節錄)
⊙ 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其實都是夢想著會有好的收穫,這裡面有很多是物質取向的,想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所以大部分人可能不太會像莊子那樣安貧樂道、滿足於現狀。這種追求富裕生活的想法和願望,是不是在莊子看來就不對呢?
莊子不會認為你不對,他會認為,你錯過了重點。你如果把人生拉到最後一點來看的話,你就會發現:我這一生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東西。譬如說,有一些好朋友平常聚會的時候,你今天沒空,做生意去了;今天家人聚會,你今天沒空,賺錢去了。你這樣來來往往,到最後才發現你得到...
目錄
自 序
第一講 認識莊子與道家
‧莊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莊子虛無縹緲的哲學對實際的人生困擾有作用嗎?
‧莊子所謂的「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儒家和道家是互相矛盾的嗎?
第二講 貧困與快樂
‧現代人追求財富,極力遠離窮困,莊子會如何看待這樣的價值觀?
‧莊子自己住在窮街陋巷,窮困得織鞋維生,餓得面黃肌瘦。在這樣的狀態下,他為何能達觀?
‧假如我們不富有,要如何才能做到安貧樂道?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著重去考慮的?
‧真正的快樂到底是什麼呢?
第三講 面對生老病死
‧莊子如何看待死亡?
‧大多數人難免有面對生老病死的恐懼,莊子會有什麼建議?
‧莊子談養生嗎?
‧莊子的生死觀是怎樣的?
第四講 風險與利益及義
‧莊子怎麼看待「利」,以及逐利時背後必然隨之而來的風險?
‧當有很多人為了逐利,不擇手段,甚至採取一些非法的、違規的方式來逐利時,就需要談到另一個層次了,叫做「義」。「義」是什麼?
‧莊子說過,人要想活得自在應該突破的四個限制中,其中一個就是義利。為什麼利和義會成為一種限制?又該如何去突破呢?
‧在莊子看來,義和利之間應如何取捨?
第五講 與他人相處
‧莊子交不交朋友?他在交友方面能給我們什麼樣的意見?
‧莊子為什麼提出「先己後人」?
‧虛偽造作容易被人討厭,但相反的,性情中人在社會上也容易碰壁,莊子會怎麼看待這兩種人?
‧關於與人相處之道,在莊子給我們的建議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第六講 與自己和諧
‧以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憂鬱症的癥結何在?莊子筆下人物或莊子本人有沒有憂鬱症呢?
‧在莊子歸納的人的情緒中,哪些容易造成憂鬱症?如何避免這些情緒產生太糟糕的後果?
‧人很難一直超越自我或他人,當停在一點沒有前進時,如何讓心感到滿足?
‧莊子會給憂鬱症開什麼藥方?
第七講 與自然和諧
‧人們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常會說「人定勝天」,莊子怎麼看待這句話?
‧人類的欲望不斷擴張、不斷追求文明進步,但在追求過程中卻忽略了節制,直到現在,想回過頭去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不是越來越困難了?
‧現代很多人會以住到郊區、出去旅遊的方式親近大自然,這符不符合莊子的想法?
‧人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大自然?
第八講 逍遙人生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覺得「逍遙自在」離我們很遙遠?
‧生活中天天都有那麼多煩惱,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錢,年紀大了用錢換健康,在這樣的過程中,哪裡有快樂和享受?
‧如果每天都很有計劃地過日子,符不符合莊子的「道」?
‧「道」究竟在哪裡,過逍遙人生的秘訣又是什麼?
‧莊子有所謂「大美」,是要在天地之間去尋找的,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逍遙嗎?
自 序
第一講 認識莊子與道家
‧莊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莊子虛無縹緲的哲學對實際的人生困擾有作用嗎?
‧莊子所謂的「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儒家和道家是互相矛盾的嗎?
第二講 貧困與快樂
‧現代人追求財富,極力遠離窮困,莊子會如何看待這樣的價值觀?
‧莊子自己住在窮街陋巷,窮困得織鞋維生,餓得面黃肌瘦。在這樣的狀態下,他為何能達觀?
‧假如我們不富有,要如何才能做到安貧樂道?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著重去考慮的?
‧真正的快樂到底是什麼呢?
第三講 面對生老病死
‧莊子如何看...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