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賈伯斯致敬
我們無法想像 沒有賈伯斯的時代
因為賈伯斯 世界變的更美好
讓世界記得真正的賈伯斯
賈伯斯生前唯一授權傳記
天下文化搶先全球 2011/10/24與美國同步上市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賈伯斯。人人都知道賈伯斯不遺餘力地捍衛隱私,這位傳奇性的企業家從未寫過回憶錄,但他在兩年間,接受本書作者艾薩克森多達四十次的深入訪談,並允許他遍訪他的朋友、親戚、競爭對手、仇人和同事,總數超過一百人。
艾薩克森寫出「最真實的賈伯斯」,書中描述這位創造力旺盛的企業家雲霄飛車般驚險刺激的一生。賈伯斯執著的個性、追求完美的熱情和狂猛的驅力推動六大產業革命,包括個人電腦、動畫、音樂、電話、平板電腦和數位出版。
這不只是賈伯斯的故事,也是一本談創新的書。在這個數位時代,很多企業都努力走在創新的最前頭,許多國家也汲汲於建立創新經濟,但就獨創、想像和創新,賈伯斯無疑是標竿人物。他深知要在二十一世紀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必然要讓創造力和科技結合,因此他打造的公司,不但要有跳躍的想像力,更要呈現鬼斧神功般的科技工藝。
賈伯斯和蘋果的同事就是能力行不同「凡想」的一群人:他們不只精益求精,推出改良的產品,也設計、生產出全新的產品或服務,讓不知道自己需要這種產品的消費者大為驚豔。儘管賈伯斯對本書撰寫充分配合,卻不要求控管內容,也不要求出版前先看過。甚至鼓勵認識他的敵人或前女友跟作者談談,他也不曾設限。
賈伯斯旺盛的企圖心就像一把火,不但鞭策自我,也讓周遭的人受不了。但他的個性和熱情已和他的產品密不可分,就像蘋果的硬體和軟體已結合成一個整體。我們可從他的人生故事得到啟發、學到教訓,但就創新、個性、領導力和價值而言,他絕對是最好的學習教材。
作者簡介: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任國際非營利組織亞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執行長暨總裁。該機構聲譽卓著,不僅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政策研究與教育機構,也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之一。艾薩克森曾任《時代》雜誌執行總編輯、CNN董事長兼執行長,在歐巴馬總統上任後,被指派擔任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主席。艾薩克森不僅是一位傑出記者,更是備受讚譽的傳記作家,寫作功力一流。曾著著有《愛因斯坦》、《富蘭克林傳》、《季辛吉傳》等暢銷傳記。
譯者簡介:
廖月娟
1966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榮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八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主要譯作為《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狼廳》、《雅各的千秋之年》等。
姜雪影
資深媒體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編輯、時代基金會資深副執行長、IC之音電台總經理兼台長、淡江大學英文系講師。著有《世紀之都:紐約》一書,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並帶領IC之音榮獲多項金鐘獎、文馨獎。近年專事翻譯,譯作包括:《左右決策的迷惑力》、《不理性的力量》、《失控的未來》、《快樂,讓我更成功》、《藍毛衣》等。
謝凱蒂
美國蒙特瑞國際學院口譯暨筆譯研究所碩士,具多年口筆譯工作經驗,於天下文化出版之翻譯著作包含《琥珀中的女人》、《阿瑪迪斯的愛與死》、《你會聽,孩子就肯說》、《發掘你的太陽魔力》、《和尚賣了法拉利》、《拍照前先學會看》、《有準備,創意就來》、《讓天賦自由》、《看到什麼都會畫》、《勇氣之旅》、《一切都已不再》等。
章節試閱
第25章 設計理念火箭破空 賈伯斯與艾夫的設計工作室
強尼•艾夫
1997年9月賈伯斯重掌蘋果兵符之後不久,他召集公司高階主管進行了一次精神講話,在座者包括蘋果設計團隊負責人,年方三十、敏銳熱情的英國人強納森•艾夫。
事實上,這位大家口中的「強尼」正打算離開蘋果,他受夠了當時蘋果只重獲利最大化卻忽視了產品設計。賈伯斯的談話卻讓他重新考慮離職一事。「我記得非常清楚,史帝夫向大家宣告,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賺錢,還要做出最棒的產品,」艾夫回憶:「以這個理念為基礎所產生的決策,與蘋果過去的模式天差地遠。」艾夫與賈伯斯很快建立起堅固的情誼,而這份情誼也創造出,當代最偉大的工業設計二人組。
艾夫生長於倫敦東北郊的清福鎮。他的父親是在當地學院教書的銀器藝術家。「他是神奇的工匠,」艾夫回憶道:「他給我的耶誕節禮物,就是讓我到他的學校工作室待上一整天。耶誕節期間,工作室裡完全沒人,他會帶著我做一件由我自己設計的銀器。」唯一條件是,強尼必須親手繪製出自己心目中的作品。「我一向欣賞手工製品之美。我慢慢了解到,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製作過程中投入的心力。我最鄙視的就是看到某些成品裡面的漫不經心。」
就讀新堡技術學院時,艾夫所有閒暇時間及暑假,都在一家設計顧問公司打工。當年他所設計的產品之一,就是一支頂端有顆小球、把玩起來非常有意思的筆。這個設計讓使用者與筆產生有趣的情感連結。艾夫的畢業作品,是為了與聽障兒溝通而設計的麥克風耳機,塑膠材質,而且是純白色。他的公寓堆滿了發泡塑膠的自製模型,每個都是不斷修正的版本,力求達到完美的設計。他還設計了一台自動提款機以及一支彎曲造型的電話機,而且雙雙榮獲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的設計大獎。
和許多設計師不同的是,艾夫不只會畫出美麗的設計草圖,還極端重視產品的工程原理及內部零件的功能。大學裡某次使用麥金塔做設計的經驗,對他來說有如神啟。「我發現了麥金塔,而且深深覺得自己和做出這個產品的人之間,有某種特殊連結,」他回憶說。「我忽然了解,一家公司該是什麼樣子,或說,企業應該具備什麼樣子。」
大學畢業,艾夫協助創立了倫敦的橘子(Tangerine)設計公司,這家公司後來贏得了一紙蘋果的設計顧問合約。1992年,艾夫移居加州庫珀蒂諾,正式加入蘋果設計部門。1996年,也就是賈伯斯重返蘋果的前一年,艾夫當上了蘋果設計部門的主管,但並不快樂,因為時任蘋果執行長的艾米里歐,完全不重視產品設計。「當時公司根本沒有在產品上用心,他們只是想要賺到最多錢,」艾夫說:「他們對我們這些設計人員的要求,只是做出產品的外殼,然後工程師會想辦法,以最低廉的成本來製造產品。我當時連辭呈都寫好了。」
賈伯斯重返蘋果、對高階主管精神講話之後,艾夫決定再留一陣子。但起先,賈伯斯拚命對外物色世界級的頂尖設計師,像是設計IBM Think Pad的沙伯(Richard Sapper),以及設計出法拉利250及Maserati Ghibli I等超級跑車的義大利名家喬治亞羅。直到賈伯斯前往蘋果設計部門巡視時,才發現了態度可親、誠懇且充滿熱忱的艾夫,兩人一拍即合。
「我們針對設計的形式與材質,進行了一番討論,」艾夫回憶說:「我們的頻道完全一致。我忽然了解到,自己為什麼會如此喜歡這家公司。」
賈伯斯後來也這麼向我形容,他對艾夫的尊重:
強尼的影響力非常深遠,不僅是對蘋果,同時也是對整個世界。他在任何方面都聰穎過人。他深深了解企業經營概念以及市場行銷概念。他學東西有如彈指般輕易。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蘋果的核心理念。如果我在蘋果有一個心靈伴侶,那一定就是強尼了。大多數產品都是強尼和我一起想出來的,然後才把其他人找來問道,「你們覺得這個東西怎麼樣?」
強尼不但掌握得住大方向,而且還看得到每一項產品最微小的細節。他非常了解蘋果是一家產品導向的公司。強尼絕對不只是一位設計者。這就是他可以直接對我負責的原因。他在蘋果擁有的執行權力僅次於我。沒有人可以叫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是我的安排。
艾夫和多數設計師一樣,樂於花時間分析每樣設計背後的哲學及整個發想流程。但對賈伯斯而言,設計這件事多半是直覺。他會直接指出他喜歡的模型或草圖,看不入眼的就斷然拋棄。然後艾夫據此進一步發展賈伯斯中意的概念。
艾夫是德國工業設計大師拉姆斯的忠實粉絲。拉姆斯是德國百靈牌電器的設計總監,他曾提出「因為簡單,所以更好」(less but better,德文是Weniger, aber besser)的名言。因此,賈伯斯與艾夫也極力簡化每一項設計。在蘋果電腦第一份使用手冊中,賈伯斯就曾引用達文西的名言:「簡約是細膩的極致」。自此,他就一直致力於征服複雜(而非忽略複雜),來創造出簡約的最高境界。「要讓一件事情變得簡單,要真正了解隱藏其下的挑戰、創造出優雅的解決方案,絕對得下很大的苦功,」賈伯斯如是說。
賈伯斯在艾夫身上找到了追求純粹簡約、而非僅表象簡單的心靈伴侶。有次艾夫坐在他的設計部門裡,說明自己的設計理念:
為何我們認為簡單就是美?因為就產品實體而言,我們必須得到掌控感。只要在複雜中建立起秩序,你就找到了讓產品聽命於你的方式。簡約不只是一種視覺風格,也不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極簡或不散亂、不嘈雜,你必須深入發掘及掌握複雜的內涵。
要創造真正的簡約,必須走到非常深。比方說,如果你想要讓某件產品看不到一顆螺絲,結股可能卻做出一件極其迂迴而複雜的產品。比較好的方法是深入簡約的核心,徹底了解這件東西及它的製造方式。你必須真正深入了解一項產品的本質,才能去蕪存菁。
這就是賈伯斯和艾夫共同擁抱的理念。設計不僅是產品的外觀,它還必須反映出產品的本質。「在多數人的字典裡,設計的定義就是外觀,」賈伯斯剛重掌蘋果時,如此告訴《財星》雜誌。「但對我而言,設計的定義無遠弗屆。設計是任何人工製品的靈魂,它們以許多不同層次的外貌,來表達自己。」
正因如此,蘋果的產品設計流程一向與使用功能、以及製造流程密切整合。艾夫以某一代蘋果Power Mac為例說明:「我們想要拿掉一切非完全必要的東西。要做到這一點,設計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工程師,還有製造團隊,就必須完全整合、密切合作。我們不斷回頭問自己一些最根本的問題。「我們一定需要這部分的功能嗎?我們可以讓它整合另外四種不同的功能嗎?」
產品設計、產品本質,以及產品製造之間的關連性,具體呈現在賈伯斯和艾夫的一次法國之旅中。那次他們走進一家廚房用品店,艾夫拿起一把令他十分欣賞的刀具,但卻立刻失望地放下。賈伯斯也是如此。
「我們都注意到它的刀柄和刀刃之間,殘留了一點點黏膠。」艾夫回憶。他們都覺得,那把刀的精巧設計,完全被製造流程給毀了。「我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刀子是靠黏膠接合的感覺。史帝夫和我都非常在意這種細節,這足以摧毀產品的純淨度,減損了餐具這類產品的精髓與本質。產品看起來應該極度純淨、天衣無縫,我們對此的想法完全一致。」
一窺設計聖地
艾夫掌理的設計部門,位於蘋果園區「無限迴圈」二號的一樓,整個大樓外圍則是一圈反光玻璃窗,以及一道緊閉上鎖的厚重金屬大門保護。走進去先是一個玻璃接待室,裡面是兩位接待助理,看守通往內部的入口。就算是蘋果員工,大多也不得其門而入。
為了寫這本傳記,我與艾夫的專訪多數在別處進行。直到2010年某一天,艾夫忽然安排一個下午,讓我參觀他的設計工作室,同時聊聊他和賈伯斯在這裡的工作模式。
入口左方是一整排辦公桌,坐著許多年輕設計師。右邊則是一間大展示室,裡面擺了六張長長的鋼鐵桌子,上面展示了正在醞釀的各項產品,可以讓人拿起來把玩。展示室後面是電腦輔助設計室,裡面全都是電腦。再後面則是一間模具機工作室,可以把螢幕上的設計圖變成發泡塑膠模型。最後面則是一間機械控制的噴漆室,好讓模型看起來更真實。
整個設計部門看來很空曠、工業味十足,裝潢基調是金屬灰。大樓外樹木扶疏,綠葉隨風搖曳,在反光玻璃灑下跳動光影。電子音樂與爵士樂四處流瀉。
賈伯斯只要人在公司,體力允許,他都會和艾夫共進午餐,然後在下午晃進設計工作室。一進門視野所及,就是桌上一系列的產品。賈伯斯會停下細看,思考它們如何融入蘋果的策略,他會用手指仔細撫觸每一項正在逐步成形的設計。這時通常只有他和艾夫兩人單獨互動,其他設計師只會偶爾抬頭看看,但通常都會保持距離,以示尊重。如果賈伯斯有什麼特別的想法,才會找來機械設計主管或艾夫的任何一位副手。如果某一項產品讓他特別興奮,或觸及某些重要的企業策略,他就會請營運長庫克或負責行銷的席勒,過來一起討論。
艾夫形容他們平常的工作流程:
在大展示間裡,你可以一眼看到蘋果正在開發中的所有產品。史帝夫進來後,他會找張桌子坐下。比方說,假如我們正在研發新的iPhone,他可能會自己拉過一張椅子,開始把玩不同的模型,在手上掂一掂感覺一下,然後告訴我們,他最喜歡的是那幾項。
然後,他會再晃到其他幾張桌子前面——就只有我們兩個人,看看所有那些產品的進展。這樣,他就可以了解整個公司所有正在開發的產品,包括iPhone、iPad、iMac,還有筆電,以及所有我們正在醞釀的東西。這幫助他了解公司都把精神和時間放在哪些事情上,而這些事情如何互相串連。
他可能會提問,「做這件事情有道理嗎?因為我們在那個區塊的成長力道強得多……」或其他類似的問題。他可以看到每件事情的關連性,對一個大型企業而言,這種本事相當難得。從桌上這些模型,他可以看到公司未來三年的發展。
我們的設計過程多半來自對話,就在我們繞著每張桌子、把玩模型、反覆討論的過程中慢慢成形。他不喜歡讀複雜的設計圖。他喜歡親眼看到、親手摸到產品模型。他自有道理。有時我們做出模型後,才訝然發現那根本是廢物,但原本在電腦設計圖上看來,可是棒透了。
他非常喜歡來我們這裡,因為這裡非常寧靜平和。如果你是個視覺型的人,這裡簡直是天堂。我們這裡沒有所謂正式的設計審核會議,所以也不會有什麼偉大的決策要做,事實上,我們的決策多半是水到渠成。由於我們每天不斷檢視這些設計,而且不會召開愚蠢的提案會議,所以也不會出現任何重大的歧見。
這一天,艾夫正在察看麥金塔的新型歐規電源插頭、以及連接器的設計。設計團隊製作了好幾十個各有些微差異的發泡塑膠模型,還噴上了顏色,讓艾夫檢視。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種事還要勞動設計部門的大頭出馬,實在有點奇怪,但是在蘋果,這種事情連賈伯斯本人都會參與。
自從賈伯斯為蘋果二號特別創造了一個電源供應器之後,他就開始非常注重這類的零件——不僅是工程上的創新,還包括外觀的設計。蘋果筆電MacBook使用的白色變壓器、以及磁性連接器的發明專利上,就有賈伯斯的大名。事實上,截至2011年初,他總共列名212項美國專利的共同發明人。
艾夫和賈伯斯連蘋果產品的包裝設計都不放過,不但樂在其中,而且還拚命申請專利。舉例來說,2008年1月1日頒發的美國第D558,572號專利,就是iPod nano的包裝盒,其中還包括四幅插畫,顯示包裝盒一打開,iPod躺在裡頭那個小托盤上的樣子。2009年7月21日所頒發的第D596,485號專利,則是iPhone的包裝盒,其中也包含了它那緊實的蓋子,以及裡面那個白色亮面塑膠小托盤。
艾夫有藝術家的敏感氣質,因此,他有時也會因為賈伯斯搶去太多功勞,而感到十分不爽。事實上,賈伯斯這種習慣多年來惹惱了不少人。但由於他與賈伯斯私交甚篤,艾夫有時反而更容易受傷。
「他常常會瀏覽一遍我的創意與設計,然後說,這個不太好,這個也普普;我比較喜歡那個,」艾夫說:「然後,過一陣子,我就會坐在觀眾席裡,看著他在講台上口沫橫飛,彷彿一切都來自他的創意。我非常講究分辨自己的創意從何而來,我甚至有一本筆記本,裡面記滿了我的想法與點子。因此,當他把我的創意講成是他的,我會覺得很不舒服。」
當外人把賈伯斯形容為蘋果的創意王時,艾夫也會變得渾身是刺,隨時準備跳起來的樣子。「這種情形對一家公司很不好,」艾夫說得誠懇,語氣溫和。但他停了一下,立刻又轉而肯定賈伯斯的角色。「在許多企業裡,好的創意及精采的設計,經常不幸被埋沒,」他說:「如果不是史帝夫一直在背後推動我們、和我們共事、幫我們擋住來自四面八方的抗拒與壓力、讓創意終能變成產品,我和我的團隊所有的創意,可能早就不知所終、煙消雲散了。」
第31章 音樂人 賈伯斯的生命樂章(摘錄) 賈伯斯與波諾
U2的主唱波諾,非常瞭解蘋果的市場威力。從都柏林起家的U2是全球最頂尖的樂團。2004年,縱橫樂壇將近三十年之後,U2正希望能夠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他們剛完成了一張很棒的專輯,其中有一首歌被他們的吉他手The Edge(本名為David Howell Evans)認定為「一切搖滾樂之母」。波諾知道他需要找到一個方法,來為這首歌造勢,所以他打了個電話給賈伯斯。
波諾告訴賈伯斯說:「我想跟蘋果要一樣非常特別的東西。我們有一首歌,叫做〈Vertigo〉(暈眩國度),它裡面有一段非常獨特的吉他演奏,我知道一定會轟動,但我們必須先讓大家不斷聽到這段演奏。」他擔心找廣播電台打歌的方式已經落伍了。所以,波諾來到了帕羅奧圖的賈伯斯家中,與賈伯斯一起在花園中散步,然後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建議。
U2過去曾經毫不猶豫,推掉過高達2,300萬美元的廣告代言費。現在,波諾卻願意免費出現在賈伯斯的iPod電視廣告中;或至少談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交易。賈伯斯後來說:「他們從來沒有幫人拍過廣告。但他們深受免費下載的剝削,非常認同iTunes的做法,也覺得我們可以協助他們,打入年輕樂迷的市場。」
波諾要的不只是U2歌曲出現在iPod的廣告裡,他要的是整個樂團都能進去。換做是其他的CEO,他們早就不計代價,同意U2出現在自家廣告裡,但賈伯斯卻有點遲疑。iPod廣告裡從來沒出現過真人的面貌,只有圖像式的人物剪影。(巴布狄倫的那支廣告當時還未出現)「你們一向都是使用歌迷的剪影,」波諾反問他:「所以,下個階段何不開始使用歌手的剪影?」賈伯斯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值得考慮。波諾把他們尚未發行的專輯「如何拆除原子彈」 (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拷貝,留下給賈伯斯試聽。「除了樂團成員,他是唯一擁有專輯拷貝的人,」波諾說。
一連串會議緊鑼密鼓的展開。賈伯斯跑到艾歐文位於洛杉磯知名豪宅區荷爾貝山的家中,因為艾歐文的 Interscope 唱片公司負責所有U2唱片的發行。The Edge人也在那裡,還有U2的經紀人麥金尼斯(Paul McGuinness)也在場。另一次會議則是在賈伯斯家中的廚房舉行,麥金尼斯在筆記本的背面,寫下了協商的主要結論:U2將出現在iPod的廣告裡,而蘋果則會運用他們一切的管道,來協助宣傳這張專輯──從排行榜到iTunes的首頁。U2將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每一台特製的「U2專屬iPod」須付給他們一些版稅。
波諾認為藝人應該從每一台iPod的銷售中獲得一些版稅,這是波諾希望為U2樂團固守的最後一點原則。「波諾和我要求史帝夫為我們特別製作一台黑色的iPod,」艾歐文回憶說:「我們不是只想拍一支廣告,我們想要的是品牌合作。」
波諾也回憶說:「我們想要一台專屬於U2的iPod,不同於白色的標準款,我們希望它是黑色的。但史帝夫說,『我們試過白色以外的顏色,結果都行不通。』但是後來他還是拿了一台黑色的iPod給我看,我們都覺得它美呆了。」
iPod的電視廣告中,隱約看得出面貌的U2影像不斷閃動,另外還是配搭配了年輕女子戴著iPod耳機隨音樂起舞的一貫剪影。但即使廣告已經在倫敦開拍,U2與蘋果的合作細節還是沒有確定。賈伯斯對於黑色iPod仍然心存疑慮,而版稅與宣傳費用也都還未精算。賈伯斯打了一通電話給文森,請他暫停所有作業(文森當時負責監督廣告公司的整體廣告規劃)。賈伯斯說:「我覺得這件事恐怕行不通,」「他們根本不瞭解我們為U2提供了多高的價值,這件事大有問題。讓我們想想其他可能性吧。」身為死忠U2樂迷,文森知道這個廣告有多麼重要──對U2、蘋果都一樣。他請求賈伯斯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打個電話給波諾,看看事情是否有所轉圜。賈伯斯把波諾的手機給了他。波諾在都柏林家中廚房裡,接到了文森的電話。
波諾和賈伯斯一樣心存疑慮。他告訴文森:「我覺得這件事恐怕真的不行,我們的成員不太願意做這件事。」文森問他問題出在哪裡。波諾回答說:「當我們還是一群都柏林小夥子時,就說我們以後絕不做一些沒品的事,」即使文森是個英國人,對於搖滾界的行話也還算熟悉,但他告訴波諾,他真的不太瞭解沒品到底是什麼意思。波諾為他釋疑:「沒品就為了錢而做一些沒意義的事情。我們最在意的就是歌迷。我們覺得拍廣告可能會讓歌迷失望。感覺起來就是不太對。很抱歉,浪費了你們的時間。」
文森問說,蘋果可以做些什麼讓這件事情有所轉圜。波諾說:「我們給了你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的音樂,結果你們給了我們什麼?廣告!我們的樂迷會覺得那是為你們做的。我們需要獲得更多的回饋。」文森開始大力推銷U2專屬iPod以及及版稅這兩個條件,「這是我們所能提供的最有價值的東西。」
波諾也想一舉把事情搞定。文森立刻打了個電話給艾夫(另一位U2死忠歌迷,他第一次參加U2演唱會是在1983年的新堡),向他報告目前碰到的狀況。文森再打了個電話給賈伯斯,建議讓艾夫飛到都柏林,直接把紅黑配的iPod秀給波諾看。賈伯斯同意了。文森趕緊打電話給波諾,問他是否認識艾夫(他不曉得波諾與艾夫已經見過面,彼此十分欣賞)。「認不認識強尼•艾夫?」波諾大笑說。「我超愛那個傢伙的。他的洗澡水我都願意喝。」
文森回答說:「這麼說實在讓人承受不起。你願不願意讓他來拜訪你,給你看一下你們的iPod長得有多酷?」
波諾說:「我會親自開著我的瑪莎拉蒂跑車去接他,他可以直接住我家,我會帶他出去,好好把他灌醉。」
這次拜訪大成功!「強尼來到都柏林,我讓他住在我的客房。那是一棟位於鐵道上方、看得到海、非常寧靜的房子,」波諾回憶說:「他把那個漂亮的黑色iPod拿給我看,它的選曲滾輪是暗紅色的。我立刻說,沒問題了,我們就這麼決定了。」他們跑去當地的一家小酒館,確認最後的一些細節,然後打了個電話到庫珀蒂諾找賈伯斯,問他是否同意。
賈伯斯對這樁交易以及iPod的每一個小細節都仔細討價還價了一番,這卻讓波諾萬分折服。波諾說:「一位CEO會關心到所有這些細節,其實是很讓人感佩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艾夫和波諾開始把酒狂歡。他們都是常上酒吧的人。酒過三巡之後,兩人決定也給人在加州的文森打個電話。文森不在家,於是波諾在他的答錄機留了話。這段留言文森視若珍寶,小心翼翼的保存著。「我和你的朋友強尼現在正在熱鬧滾滾的都柏林,」留言裡這麼說:「我們有點醉了,而且我們都愛死了這個棒透的iPod,我簡直不敢相信世上會有這麼美的東西,而我的手裡正握著它呢。謝謝你!」
賈伯斯租下了聖荷西的一個古典劇場來發表這支電視廣告以及U2的專屬iPod。波諾和The Edge親自登上舞台,與賈伯斯一同亮相。他們的專輯第一週就賣出了84萬張,立即衝上告示牌排行榜第一名。波諾事後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願意免費拍這支廣告,是因為「U2拍這支廣告的所獲得的利益,將會和蘋果一樣多。」艾歐文則補充,這次合作將可以讓U2「打入一個更年輕的族群」。
整件事真正精采之處在於,與一家電腦及電子產品公司合作,正是讓一支搖滾樂團看來更時尚、對年輕人更具吸引力的最佳方法。波諾後來說,不是每一樁企業交易都是與魔鬼打交道。「我們看一下,」他告訴《芝加哥論壇報》樂評寇特(Greg Kot),「這裡所謂的『魔鬼』,其實是一群超有創意的頭腦,或許比許多搖滾樂團更有創意。這個樂團的主唱是賈伯斯。這些人創造出了自電吉他以來,音樂文化中最美的藝術品,也就是iPod。藝術的目的,就是趕走醜陋。」
2006年,波諾又將賈伯斯拉進了另一樁交易。這次是為了他的「紅色產品」慈善募款計畫。這個計畫的目的是號召全球一起幫助非洲民眾對抗愛滋。賈伯斯對慈善事業一直沒多大興趣,但他同意推出一款紅色iPod來響應波諾的行動。
不過,他顯然沒有百分之百認同這件事。比方說,他完全抗拒這個計畫將每一家參與企業的名稱都用括弧括起來,然後在後面加個「RED」的做法,例如:(APPLE) RED。「我才不要把蘋果的英文字放進括弧裡,」賈伯斯非常堅持。波諾回答說:「但是史帝夫,這正是我們展示團結的方式呀。」兩人間的對話變得非常火爆,甚至連髒話都飆了出來。最後,賈伯斯終於讓步(依然不情不願)。波諾可以在他的廣告裡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但賈伯斯絕不會在自己的產品上或專賣店裡,將蘋果的英文字放進括弧裡。最後,紅色iPod的標籤訂為(PRODUCT)RED,而非(APPLE)RED。
波諾回憶說:「史帝夫有時真的很火爆,但這卻讓我們成為更親密的朋友,因為在我們的生命中,其實並沒有那麼多人可以跟你進行那麼激烈的爭辯。他是個主見很強的人。巡迴演唱結束後,我和他聊天,他還是對每件事都有意見,罵個沒完。」
賈伯斯和家人偶爾會跑去法國南部蔚藍海岸邊的尼斯,拜訪波諾和他太太以及四個孩子。2008年,賈伯斯在一次度假時包了一艘船,將它停靠在波諾家附近。兩家人一起用餐,波諾則放了一些他和U2正在排練的歌曲。這些曲子就是後來推出的《消失的地平線》專輯。雖然交情深厚,但賈伯斯談起生意來還是六親不認。他們曾經計畫再合作一支廣告,同時推出U2的新歌〈Get On Your Boots〉(邁開大步),但雙方條件就是談不攏。
2010年,波諾背部受傷、必須取消一趟巡迴演唱,蘿琳寄上一個慰問的禮物籃給他,裡面裝了一張紐西蘭痞客二人組的DVD、一本有關腦力開發的書《莫札特的腦袋與戰機駕駛員》、從她自家花園裡採來的蜂蜜,以及一罐酸痛藥膏。賈伯斯附上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這個酸痛藥膏──真是好東西。」
第四十一章
遺澤
登上燦爛奪目的創新天堂
極致整合
賈伯斯的個性就反映在他創造的產品。打從一九八四年第一部麥金塔問世,到一個世代之後iPad誕生,蘋果的核心理念一直是軟、硬體的全面整合。賈伯斯這個人也是:他的個性、熱情、完美主義、精力、欲望、對藝術的鑑賞力、殘暴以及強烈的掌控欲,都與他的商業手腕及他打造的創新產品交織在一起。
這種使其個性與產品緊密相連的「統一場論」【譯注】可追溯到他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也就是強烈的性格。他的沈默可能像咆哮一樣傷人。他很早就學會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別人。有時,他的激烈與激情讓人覺得很有趣而且很酷,例如他解釋狄倫的歌曲為什麼很有深度,或是慷慨激昂地介紹蘋果即將推出的新產品,說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棒的產品。他的激烈有時也讓人害怕,例如Google或微軟剽竊蘋果苦心研發出來的東西,他簡直氣到快爆炸一樣。
【譯注】統一場論(unified field theory):愛因斯坦在生命最後三十年發展的理論,試圖將電磁現象和重力理論整合在一起。
這種激烈使他對世界採取二分法的觀點。他的同事就曾說,在他的分類當中只有英雄和白癡兩種人。你要不是英雄,就是白癡,有時一天之內,他說你是白癡,後來又改口說你是英雄。產品、點子甚至食物也都是如此:要不是「有史以來最棒的」,就是垃圾、腦殘或是難以入口。因此,只要他偵測到瑕疵出現,就會大聲咆哮。像是金屬片上的拋光、鏍釘頭彎曲的弧度、機殼藍色部分的濃淡或是瀏覽螢幕的直覺操作等,如果不合他的意,他就會怒斥「爛透了」。工作人員只好不斷改良,直到有一天聽到他突然宣布「太完美了」。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這麼說沒錯——他像藝術家一樣是性情中人。
他追求完美,因此蘋果必須全面掌控產品的一切。他一想到蘋果的軟體在另一家公司出品的破爛電腦上面跑,就渾身不舒服。同樣地,沒經過許可的app或內容出現在蘋果的硬體產品上,破壞蘋果的完美,也會讓他出現憎惡的過敏反應。他認為只有把軟體、硬體和內容整合成一個統一的系統,才能做到簡約。天文學家克卜勒(Johannes Kepler)曾言:「大自然喜愛簡約與統一。」賈伯斯也是。
數位世界最根本的分歧就是開放與封閉的對立。鑑於賈伯斯對整合系統的直覺,他自然是屬於封閉那一邊的。但自組電腦俱樂部傳下來的駭客精神則傾向開放。在開放的系統中,幾乎沒有中央控制,軟硬體皆可自由修改,分享程式碼,用開放的標準寫程式,避開專屬系統,內容與應用程式皆和各種硬體和作業系統相容。年輕的沃茲尼克就是開放陣營的人:他所設計的蘋果二號既容易打開,也有很多插槽和連接埠讓人任意插入需要的配備。賈伯斯推出麥金塔,也就成為封閉系統之父。麥金塔就像家電,軟硬體緊密結合而且完全封閉,無法做任何修改。這種系統強調無縫、簡單的使用者體驗,不得不犧牲駭客精神。
賈伯斯因此下令,麥金塔作業系統將無法在其他公司生產的電腦上使用。微軟則反其道而行,毫無節制地授權給其他電腦硬體製造商。如此一來,雖然無法產生全世界最優雅的電腦,卻能在電腦作業系統稱霸。在蘋果市佔率小於五%之後,微軟策略宣告成功,成為個人電腦世界的大贏家。
但長久來看,賈伯斯的模式還是有其優勢。儘管市佔率不高,蘋果卻能維持很高的利益率(profit margin),而其他電腦製造商則像被大宗商品化,只是廠牌不同,產品都大同小異。例如二○一○年,以全世界的個人電腦市場而言,蘋果的營收只佔七%,卻拿下三五%的營業利潤。
更重要的是,在剛步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賈伯斯就堅持全面整合系統,使蘋果具有發展數位核心策略的優勢,使桌上型電腦與各種行動裝置得以無縫相連。例如iPod就是一個封閉、緊密整合的系統。如果你要用iPod,你必須利用蘋果iTune軟體,從其iTune商店下載內容。其後推出的iPhone和iPad也是如此,設計高雅,使用起來輕鬆愉快,競爭對手推出的那些七拼八湊的產品就無法讓人有這種無縫、一氣呵成的體驗。
這種策略果然告捷。二○○○年五月,蘋果的市值是微軟的二十分之一。十年後,到了二○一○年五月,蘋果已急起直追超越微軟,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到了二○一一年九月,蘋果更比微軟超出七○%以上。其實在八月,蘋果已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這時,行動裝置世界爆發新的戰爭。Google採用比較開放的策略,使其Android作業系統得以在任何平板電腦或行動電話上使用。二○一一年,使用Android軟體平台的行動裝置市場,其市佔率已與蘋果不相上下。像Android這種開放系統最為人垢病的一個缺點就是「不一致性」。不同的手機和平板電腦製造商都會自行在Android加上許多客製化的調整,各有專有的介面或軟體,某些app無法保有一致性,或充份發揮原先設計的功能。不管封閉或開放,各有其優點。有些人就是喜歡比較開放的系統。但顯然有更多人偏好像蘋果嚴密整合的系統,因為產品介面更簡潔、電池壽命更長、對使用者更友善,內容也更容易操控。
雖然賈伯斯採取封閉系統,源自為使用者著想,希望讓人用起來輕鬆愉快,但也有人批評這簡直是把使用者當成笨蛋。在倡導開放環境的人當中,就屬哈佛法學院教授齊特倫(Jonathan Zittrain)最有思想深度,著有《網際網路的未來》(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一書。這本書一開場就是描述賈伯斯介紹iPhone的情景。齊特倫警告讀者,放棄了個人電腦,改用「被一個控制網絡束縛的無菌裝置」將會產生什麼惡果。達克托羅(Cory Doctorow)甚至在博音博音網站(Boing Boing)發表一篇題為〈為什麼我不買iPad〉的宣言。他論道:「蘋果確實很為使用者著想,設計也很聰明,但是我們依然可感覺他們對使用者的輕蔑。如果你買一部iPad給你的小孩,無法啟發他們,讓他們了解這個世界是可以拆解再重新組裝的。反之,你等於告訴你的後代,就連換電池這種小事,也不是你們做得到的,必須讓專業人員處理。」
對賈伯斯而言,系統整合是理所當然的事。他解釋說:「我們會這麼做,不是因為我們是控制狂。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想創造偉大的產品,因為我們在乎使用者,因為我們必須為使用者的完整體驗負責。我們不想變成只會製造垃圾的人。」他更相信這麼做是為了服務使用者。「現在,一般使用者都很忙,為自己專精的領域而忙,也希望我們把專精的部分做好。每一個人都有一大堆事要做,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整合電腦和其他裝置?」
這種策略或許有時對短期獲利不利,但在一個充斥垃圾電子設備、不能匹配的軟體、不可解的錯誤訊息和惱人的介面的世界,讓人不由得愛上使用簡便、迷人而且有趣的產品。手中握有蘋果產品,就像悠遊於京都禪寺的庭園——那裡正是賈伯斯最愛的地方。不管你在開放的祭壇頂禮膜拜,或是讓百花齊放,都無法得到那樣的體驗。有時,交給控制狂去打理也不錯。
他說,他的專注力和對簡潔的喜愛源於早年禪修的經驗。因為禪修,他的直覺變強,而且得以去除所有會讓人分心或不必要的東西,他也由此培養出基於極簡主義的美學觀。
可惜的是,他雖然修禪,卻無法達到禪定的境界。他的內心常常像一團糾結的亂麻,而且個性急躁,然而他未曾想要掩飾這些缺點。大多數的人大腦和嘴巴之間都有個調節器,以壓抑粗暴和衝動,但賈伯斯就是少了這樣的調節器,這也是他廣為人知的特點。他往往誠實到口不擇言的地步。他說:「我的工作就是指出缺失而不是粉飾太平。」他雖然因此具有領袖魅力,激發員工向上,然而有時則成了不折不扣的混蛋。
八O年代麥金塔時期的明星軟體公程師何茲菲德有一次對我說:「我有一個問題,真的很想從他口中知道答案。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你有時會那麼苛刻?」即使是他的家人有時也很好奇,不知他的大腦是否少了一個過濾器,使得那些傷人的話脫口而出,或者他故意繞過那個過濾器?我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他答道,應該是前者:「這就是我,你不能要我變成別人。」但是我想他要是願意,還是可以控制自我。在他傷害別人的時候,他並非麻木不仁。反之,他可以看出一個人有多少斤兩,看穿他在想什麼。他知道如何跟一個人相處,如何哄騙人,也知道如何能命中一個人的要害,就看他要不要做。
其實,他不必如此傷人。這對他不是助力,而是妨礙。但有時這種暴烈的性格的確幫他達成目的。如果一個領導人彬彬有禮,溫和善良,小心不讓任何人受傷,一般而言也就無法成為強而有力的改革者。蘋果員工有好幾十個人被賈伯斯辱罵過,但在故事的結尾總是加上一句:他的凶狠和殘暴促使他們超越極限,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賈伯斯傳奇顯然就是矽谷創業神話:從車庫起家,最後打造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他雖然沒真的發明過很多東西,但他把點子、藝術和科技整合起來,進而創造未來。他見識到圖形介面的威力之後,就下決心要打造出一部有這種介面的麥金塔。全錄做不到的,他做到了。在享受過把一千首歌曲放進口袋的快感,他創造出iPod,儘管索尼是一家有資產、有傳承的公司,也沒能達到這樣的成就。有些企業領導人高瞻遠矚因而能推動創新,有些則是掌控細節的大師,賈伯斯則兩者皆是,對創新和細節永不放鬆。
他聰明嗎?他的聰明不只是異於常人,其實,他是個天才。他的想像力跳躍是直覺的、無法預期的,有時甚至是神奇的。他就像數學家卡茨(Ivlark Kac)所說的魔術師天才。他的洞見會突然出現。他喜歡依靠直覺,而非大腦的處理能力。他就像個找路人,能夠吸收訊息,從風中嗅出端倪,知道眼前有什麼。
未來的一百年,世人必然還會記得賈伯斯這個企業領導人。歷史將使他進入萬神殿,與發明家愛迪生和汽車大王福特並列。在他的時代,沒有人能夠像他製造出如此創新的產品,使詩歌與處理器的力量相結合。他的兇蠻雖然讓共事者緊張不安,卻也成為刺激他們的動力,他也因此建立了一家全世界最有創造力的公司。他把設計的感性、完美主義和想像力都注入成為蘋果的基因,數十年後,這家公司很有可能在藝術與科技的交會口,繼續發展、茁壯。
第25章 設計理念火箭破空 賈伯斯與艾夫的設計工作室 強尼•艾夫1997年9月賈伯斯重掌蘋果兵符之後不久,他召集公司高階主管進行了一次精神講話,在座者包括蘋果設計團隊負責人,年方三十、敏銳熱情的英國人強納森•艾夫。事實上,這位大家口中的「強尼」正打算離開蘋果,他受夠了當時蘋果只重獲利最大化卻忽視了產品設計。賈伯斯的談話卻讓他重新考慮離職一事。「我記得非常清楚,史帝夫向大家宣告,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賺錢,還要做出最棒的產品,」艾夫回憶:「以這個理念為基礎所產生的決策,與蘋果過去的模式天差地遠。」艾夫與賈伯...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