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猝逝,他必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 佩爾・韋斯特伯格(Per Wästberg)
1962年讀賣文學獎得獎作品
1964年坎城影展評審團獎得獎電影原著小說
1967年法國最佳外語文學獎得獎作品
‧讓日本已故知名作家大佛次郎、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為之讚嘆驚豔
‧舉世公認日本前衛文學代表作家、芥川獎得主──安部公房經典作品全新翻譯
‧作家/著名翻譯家 邱振瑞專文導讀
「沒有懲罰,逃亡也就沒有樂趣了。」
直指人際的疏離、人性的異化
當流竄的慾望如永無止息的沙塵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當所有的反抗與不服從都被沙粒掩埋在地底最深處
最終該是棄械投降抑或奮力一搏?
一名男子趁著假日到遠處的沙地裡採集昆蟲,於荒漠中遇見了一位老翁,在老翁的殷勤勸說下,男子跟著來到村落裡一幢深埋在沙丘中的破敗房舍借宿,而在那裡等著他的,正是神祕莫測的沙丘之女。
原以為只是鄉下人家一晚的好心收留,未料竟隱藏著一樁心懷不軌的預謀犯案,當真相揭曉,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角色遽然翻轉──他淪為不得不日日勞動的囚徒,她則成為照看他起居的守衛。村民們為了生存而出此下策,女人則默許如此荒唐的勾當發生,男子無法理解這些人為何竟安於每日剷沙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如希臘神話中的薛西佛斯,徒勞無功且永無止盡。從最初的憤憤不平,試圖說之以理、動之以情,到後來的假意應付,打算伺機而動、逃出生天,儘管男子三番兩次試圖脫逃,最後卻都功敗垂成,只得屈服在「渴望」之下,接受豢養苟活……。
《沙丘之女》是日本前衛文學代表作家安部公房的經典作品,無垠的荒漠隱隱帶有詭譎科幻的色彩,也鋪陳出荒誕懸疑的氣氛。小說中鉅細靡遺描寫沙子的構造與動態,以及昆蟲的生態與習性,以沙粒的無機對照生物的有機,似乎暗示著適者生存的定律,而如液體般流動的沙粒充塞毛細孔,幾乎教人喘不過氣,也成功營造出疏離隔絕的空間感。隨著情節的進展而緊繃到極致的張力以及虛脫的無力,直指現代都市生活的空虛與匱乏,心靈上得不到滿足,於是墜入肉體與物質上的歡愉,抽菸、性交、犯罪交織成一幅心靈荒漠的圖像。同樣張力十足的性愛場面,則以意識流的手法穿插男人的呢喃囈語,以史前地球的畫面凸顯蒙太奇的效果,沙子反覆的乾燥與潮濕映襯著人體皴裂的皮膚與黏膩的汗水,在一望無際的沙丘中,人的慾望、希望與絕望都無所遁形,終將面對赤裸裸的人性,正視人類的孤獨與疏離,一如這場空虛的性愛。
小說中著力描寫男子心理的轉變與女人溫馴的姿態,前者從激動憤慨到妥協,後者則始終畢恭畢敬、逆來順受,一方面象徵抗爭的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則隱喻「愛家愛鄉」的烏托邦假象堅不可摧,或許最後人人都將成為共犯結構中的一份子。由此而言,《沙丘之女》不僅是一部精采的心理分析之作,也是一則警世的當代政治寓言,值得讀者深入咀嚼。
延伸閱讀:
谷崎潤一郎,《刺青》
大江健三郎,《水死》
川上弘美,《七夜物語》
柴崎友香,《春之庭院》
鹿島田真希,《冥土巡遊》
吉田修一,《路》、《怒》
角田光代,《樹屋》、《寂靜的花園》
作者簡介:
安部公房
日本知名小說家、劇作家。1924年出生於東京,幼時舉家搬遷至滿洲國的奉天(今中國東北瀋陽市),1940年進入東京成城高中就讀,該年被診斷出肺結核,休學返回奉天療養。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就讀,二次大戰末期一度偽造診斷書返回奉天,直到1946年底方被遣返回日本。1948年自醫學系畢業,但最終放棄實習。
少年時期喜讀愛倫‧坡、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亦曾受德國詩人里爾克吸引。思想上則逐漸傾向馬克思主義,曾加入日本共產黨,之後又被開除黨籍。
1951年以小說《牆壁──S‧卡爾瑪的犯行》獲得第25屆芥川獎,1962年以《沙丘之女》獲得讀賣文學獎,後者於1964年改編成電影,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享譽國際。其作品往往著眼架空的背景與虛構的人物,著重人性的疏離與異化,呈現強烈的前衛色彩,近似卡夫卡等存在主義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韋斯特伯格(Per Wästberg)在2012年受訪時曾提到:「若非猝逝,安部必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距離得獎非常非常地近。」
除了小說創作,他也是位才華洋溢的劇作家。曾以劇作《幽靈在此》獲得1958年的岸田演劇獎,1967年以《朋友》一劇獲得谷崎潤一郎獎,1974年則以《綠色絲襪》獲得讀賣文學獎。此外,在《沙丘之女》、《別人的臉》、《燃盡的地圖》等作品改編電影時,亦親自擔綱撰寫劇本。
1992年年底,他在寫作時因腦溢血緊急送醫,於隔年1月22日病逝。
譯者簡介:
吳季倫
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中日筆譯班,譯有三島由紀夫《小說家的休日時光》、太宰治《津輕》(以上馬可孛羅)、太宰治《奇想與微笑》、夏目漱石《少爺》、森茉莉《父親的帽子》及《奢侈貧窮》、小路幸也《東京下町古書店》系列(以上野人文化)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沙丘之女》堪稱詭奇之作,不同於世上那些疊床架屋的小說,就算再次提筆恐怕也無法複製,對我來說非常新奇。……我將其視為新一代的《伊索寓言》,耽讀不已。
── 小說家 大佛次郎
充滿詩意且懸疑跌宕的出色開場、三番兩次脫逃的驚險場面、急轉直下如沙子般簡潔而平淡的收尾……在在顯露出劇作家的才華與小說家的天分在安部公房身上幸福地結合。
── 小說家 三島由紀夫
不得不說《沙丘之女》確實極其出色,從開頭到結尾,通篇儼然如希臘悲劇般,無可避免的情節推進讓讀者被迫深陷其中。
── 日籍美裔日本文化與文學研究家 唐納德‧基恩
名人推薦:《沙丘之女》堪稱詭奇之作,不同於世上那些疊床架屋的小說,就算再次提筆恐怕也無法複製,對我來說非常新奇。……我將其視為新一代的《伊索寓言》,耽讀不已。
── 小說家 大佛次郎
充滿詩意且懸疑跌宕的出色開場、三番兩次脫逃的驚險場面、急轉直下如沙子般簡潔而平淡的收尾……在在顯露出劇作家的才華與小說家的天分在安部公房身上幸福地結合。
── 小說家 三島由紀夫
不得不說《沙丘之女》確實極其出色,從開頭到結尾,通篇儼然如希臘悲劇般,無可避免的情節推進讓讀者被迫深陷其中。
── 日籍美裔日本文化與文學...
章節試閱
沒有懲罰,逃亡也就沒有樂趣了。
第一章
1
八月的某一天,一個男人失蹤了。這個男人在休假時搭上火車,經過半天的時間抵達海邊,之後就下落不明了。家人雖然向警方申報了失蹤人口、請求協尋,也在報上刊登了尋人啟事,依然沒能把人給找回來。
當然,這年頭一兩個人失蹤算不上什麼大事。根據統計,每年都有好幾百起失蹤人口的申報案件,只是尋獲率實在低得可憐。一些謀殺案和意外事故總會留有明確的跡證,而綁架案的相關人士至少也能提供綁票的動機,唯獨失蹤案不屬於上述案別,極難掌握到線索。如果把這樣的失蹤稱為單純的逃亡,那麼大多數的失蹤似乎都符合這種單純逃亡的要件。
這個失蹤的男人,同樣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線索。雖然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不過那一帶並沒有發現特徵相符的非自然死亡的遺體,況且他的職務內容並不涉及可能遭到綁架的機密,平常的言行舉止也不曾暗示自己計劃逃亡。
起初,所有人理所當然地猜想這男人應該是和外遇對象私奔了。等到從男人的妻子那裡打聽來他這趟出遊的目的是採集昆蟲後,承辦的公務員和他的同事們都覺得有些意外。如果說一個人特地把殺蟲瓶和捕蟲網帶去當做私奔的掩護,聽起來確實有些可笑。加上站務員也已經證實,的確看到一個做登山裝束的男人在S火車站下車,那人身上交叉斜背著像是畫具箱的木箱和水壺,而且只有單獨一人,沒有同行的旅伴。於是,大家原先的猜測也就不攻自破了。
有人接著提出了厭世輕生的推論。這個推論來自失蹤男人的一位對精神分析頗有研究的同事。那位同事認為,一個好端端的成年人,居然還熱衷於採集昆蟲這種沒有意義的事,足以證明他的精神狀態並不健全。但凡對採集昆蟲表現出異常熱愛的人,就算是個孩童,也多半具有戀母情結。這樣的孩子明明知道那些昆蟲的屍骸根本不會再逃跑了,卻還是要往上面扎滿大頭針,其實是透過這種舉動來填補自己情感欲望上的缺憾。連小孩都有這種傾向了,更不用說那些長大以後還無法停止這種行為的成年人,顯然症狀已經相當嚴重。那位同事又說,昆蟲採集者往往具有強烈的占有欲,或是極端的排他性,或是竊盜癖,或是性喜男色,這些傾向全都其來有自。而這些傾向的下一步,通常就是厭世輕生。事實上,聽說甚至有許多昆蟲迷真正感興趣的不是抓蟲,而是迷上了殺蟲瓶裡的氰化鉀,再也離不開這種毒物了。──對了,那個失蹤的男人從沒向我們透露過自己有這種嗜好,不就證明他也覺得這種興趣是見不得人的嗎?
不過,這番言之鑿鑿的推論,同樣因為沒能找到他的遺體而不了了之。
七年過去了,誰也不知道他失蹤的真相,最後只好根據《民法》第三十條,由法院宣告其死亡。
2
八月裡的一天下午,一個頭戴鼠灰色短簷遮陽帽的男人在S火車站下了車。他站在月台上,一身登山的裝束,褲腳塞進襪子裡,並把大木箱和水壺交叉斜掛在身上。
這附近並沒有值得登爬的山岳名勝,在票閘口收票的站務員不禁納悶地目送他離去。男人毫不猶豫地搭上停靠在火車站前的巴士,直接走到最後面的位置坐了下來。這輛巴士行駛的方向與山區完全相反。男人一路搭到了終點。下了車,眼前是一片崎嶇起伏的地形。低窪處是幾塊水田,
每一塊的面積都不大,水田之間有一些略微隆起的小丘種著柿子樹,好似一座座零星分布的小島。男人邁步穿越村子,朝遠方白茫茫的海邊走去,景色逐漸荒涼。
走著走著,看不到民房了,放眼望去全是稀疏的松林。不知道什麼時候,地面已成了細沙地,沙子細得能牢牢沾附在腳底。乾枯的草叢在沙凹裡映著一叢叢影子,還有約莫一塊榻榻米大小的貧瘠茄子田突兀地夾於其間,可就是不見人影。但他知道,只要越過這片沙地,肯定就會到達自己想去的海邊了。
男人第一次停下了腳步,環顧四周的景色,用袖子抹掉臉上的汗珠。他慢慢打開木箱,從上蓋拿出捆在一起的幾根棍子組裝成一支捕蟲網後,再次邁開了步伐,沿途不時以網柄戳一戳草叢。海潮的氣息從沙地上蒸騰而起。
他已經走了很久,依然沒看見大海。或許是起伏不平的地面阻礙了視線,總覺得映入眼簾的景觀毫無變化。忽然間,視野一亮,眼前出現了一座小小的村落。那是一個極其平凡的窮村子,低矮的民房圍聚在一座高聳的消防瞭望塔四周,木板屋頂上壓滿了一顆顆小石塊。其中當然也有幾戶人家是以黑瓦覆頂,有的還包上了紅褐色的洋鐵皮。鐵皮屋位在村裡唯一的十字路口,看起來像是漁會附設的活動中心。
再往前去,應該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大海和沙丘了。這座村子比他原先以為的還要大,地面幾乎都是白色的乾沙,偶爾才看得到幾小處泥地,不過倒還能種上花生和地瓜,在海風中摻著家畜的氣味。道路以沙子和黏土鋪設而成,堅固的程度不亞於灰泥路面,路邊的白色小山則是貝殼的碎片堆砌而成的。
男人順著這條路往前走。見到他經過,村裡的人個個都停下了動作,不管是在漁會前方空地上嬉戲的孩童,還是坐在歪斜的簷廊上補漁網的老人家,抑或是湊在村裡僅有的一家雜貨店門口、髮量稀疏的女人們,無不面帶狐疑地望向他。男人完全不在意這些異樣的眼光,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沙子和蟲子上。
然而,出乎他預期的不單是村子的大小,還有眼下這條路竟然開始出現上坡。既然路的盡頭是大海,照理說應該是下坡才對,難道他把地圖看錯了嗎?他叫住一個路過的年輕女孩想打聽,怎知那女孩慌張地別開了視線,佯裝沒聽到他的叫喚,就這麼錯身而去了。不得已,他只好繼續往前走。反正從沙子的顏色、漁網和貝殼山等,都可以看出大海離這裡不遠了,何況目前也還沒出現任何警示標誌。
坡道愈來愈陡,路面的沙子也愈積愈多。
奇怪的是,房舍的地基並沒有跟著增高,變高的只有道路而已,整座村子的民房都位於同一個水平面上。事實上,不單是道路,房舍彼此間的交界處也和道路一樣愈來愈高。也就是說,整座村子是向上傾斜的,只有房舍還留在原本的平面上。愈往前走,這種感覺就愈強烈,沒多久,所有的屋子看起來都像是蓋在從傾斜的沙坡往下挖出來的凹洞裡了。再繼續向前走,沙坡已經比屋頂還要高,位在沙坡凹處的屋子彷彿一間比一間下沉。
斜坡突然變得非常陡峭。依他目測,從這附近的路面往下量到屋頂的距離,保守估計至少有二十公尺。他很好奇這裡的人是怎麼樣過生活的,於是走近一個坑洞的邊緣想朝下探看坑底的模樣,沒料到倏然刮來一陣大風,把他嗆得喘不過氣。下一瞬間,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渾濁的波濤捲起陣陣浪花,不停拍向岸邊。原來,他已經站在目的地──沙丘頂了。
面海的沙丘飽受季風吹襲,一些葉子較少的禾本科植物依勢長在這一面的陡坡上,稀稀疏疏地勉強棲身在較為平緩的地方。回頭望向村子,愈靠近沙丘的頂端,坑洞就挖得愈深,這些既深又大的坑洞層疊了好幾排,一律面向村子中央,從遠處看去像是逐漸傾圮的蜂巢似的。原來,村子是座落在沙丘上─ 又或者,其實是沙丘堆疊在村子上?無論如何,這景象真讓人心煩意亂。
反正找到沙丘就好了。男人拿起水壺喝了一口水,然後張嘴吸上一大口風,看似透明的風,在嘴裡沙沙作響。
雖然沙地裡的昆蟲體形小又不起眼,但一個專業的昆蟲採集迷對蝴蝶和蜻蜓之類根本不屑一顧。這些愛好者的目標並非充實自己標本箱裡的戰利品,對分類學也沒興趣,當然更沒打算蒐羅中藥材。他們採集昆蟲為的是一種更單純、更直接的喜悅,那就是發現新物種。只要能夠找到新物種,自己的名字就會和冗長的拉丁文學名串在一起,以斜體字印製在昆蟲大圖鑑上,而且理論上應該可以留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即便必須透過一隻小蟲子,但只要能長久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這番努力也算有了代價。
畢竟還是要從那些變種多又不顯眼的小昆蟲著手,勝算才比較大。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鎖定人們厭惡的雙翅目,也就是那些和蒼蠅很像的昆蟲。蒼蠅的屬種確實多得驚人。只是人們的思考邏輯總是大同小異,在日本,就連「八匹目」這種罕見的物種也幾乎全被人找出來了。這很可能是蒼蠅的棲息環境與人類的生活環境太過相近的緣故。
要是一開始便從環境角度切入就好了。變種多,不就代表適應性強嗎?這項新發現讓他雀躍不已──原來我的腦筋還挺靈光的嘛! 所謂適應性強,也就是即使處於其他昆蟲無法生存的惡劣環境,依然能活得好好的。比方說,在所有生物都難以存活的沙漠地帶……。
自從有了這個大發現,他開始把關注焦點放在沙漠上,而且不久之後就有了斬獲。有一天,他在住家附近的河灘上,發現了一隻與鞘翅目虎甲屬的日本虎甲(Cicindela japana, Motschulsky)樣貌相似的淺粉紅色小蟲。大家都知道,日本虎甲的顏色和花紋變化繁多,但是前肢的形狀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鞘翅目的前肢正是用來區分物種的重要特徵,前肢形狀不同,就代表是不同的物種。那天他看到的小蟲在前肢的第二節上,便有著非常明顯的特徵。
虎甲屬的前肢通常都是黑黑細細的,看起來行動相當敏捷,但那一隻的前肢顏色帶黃,好似套上了一層厚敦敦的鞘。當然,這很可能是由於上面沾滿了花粉。即便真是沾了花粉,也可以合理推測牠具有一種有利於花粉附著的構造,例如毛狀的物體。要是他沒看走眼,這將是一項重大的發現。
遺憾的是,他讓那隻蟲子溜走了。一方面是他有些興奮過頭,再者,是虎甲屬的飛行路徑詭譎多變。這種昆蟲會先飛起來逃走,一段時間後陡然掉過頭來等著,彷彿慫恿對方快去抓牠。一旦對方信以為真靠過去時,牠又拍翅飛去,然後再一次扭身等候,就這樣把對方耍得團團轉,最後才往草叢裡逃逸無蹤。
從此,他徹底被那隻有著黃色前肢的日本虎甲給俘虜了。
7
一種像是生鏽鞦韆擺盪的雞啼聲,尖銳而急切地把男人吵醒了。他以為天剛亮,可是手錶的指針告訴他已經十一點十六分了。也對,瞧這亮晃晃的光線,分明已是正中午了。屋裡之所以有些昏暗,想來是陽光還沒有照進坑底的緣故。
男人趕緊爬起來,積在臉上、頭上、胸上的沙子紛紛掉落下來。嘴脣和鼻周牢牢黏著被汗水結成的沙塊。他一面用手背搓去沙塊,一面小心翼翼地眨著眼睛。眼瞼沾著沙粒又熱烘烘的,儘管眼淚流個不停,仍然無法把跟眼屎黏在一起的沙子全部帶出來。
他想走去灶房的水缸那裡舀點水,忽然發現女人躺在地爐的另一邊呼呼大睡。男人倏然倒吸一口氣,連眼瞼的疼痛都忘了。
女人全身赤裸。
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只能隱約看見女人軀體的輪廓。她仰躺在沒有墊褥的榻榻米上,除了臉以外全身一絲不掛,左手輕輕擱在凹凸有致而富於彈性的下腹處。她毫不在意地大膽露出一般人總要遮掩的部分,反而拿手巾蓋住大家都會露出來的臉面。這顯然是為了保護眼睛和呼吸器官,但是這樣的對比更加強調了她的赤身裸體。
不單如此,她身上還覆滿一層薄薄的細沙。這層細沙蓋住了她的細部構造,突顯出極具女人味的曲線,看起來像是一尊鍍上沙膜的雕像。陡地,他舌下湧出了黏稠的唾液,可是他不能把這口濃涎嚥下去,因為塞在嘴脣和牙齒之間的沙粒在吸了唾液之後,反而變得滿嘴都是沙粒了。他把唾沫吐到灶房地上,連著吐了好幾口,嘴裡已經乾得很,卻還是殘留著不少細碎的沙團,彷彿牙縫間會不斷冒出沙子似地。
所幸缸裡的水又補足滿滿一缸了。他漱過口、洗把臉之後,才終於覺得活了過來。他從沒像此刻這樣,深切感受到水的神奇力量。雖然和沙子同屬礦物,但這種透明而單純的無機物,卻比任何生物更能溫柔地與人體合而為一︙︙他讓水慢慢流入喉嚨,想像著野獸吞下石頭的景象……。
他重又回頭看了女人一眼,沒打算再次靠近她。一個全身覆滿沙子的女人,縱使可以遠觀,但卻不宜褻玩。
昨晚的興奮和焦躁,隨著天亮消失得無蹤無影。不過,這段經歷夠讓他拿來說上好一陣子了。男人仔細環顧四周,要把這一景一物全都留在記憶裡,接著趕緊整理儀容。襯衫和長褲全都沾滿了沙子,變得沉甸甸的。不過,他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把衣服纖維裡的沙子全部抖下來的難度,顯然遠遠超過將頭皮屑徹底刮除乾淨。
鞋子也被沙子埋了起來。
該和女人打聲招呼再走嗎?……可是把她叫醒,想必會讓她羞得直想鑽地洞。那麼,住宿費該怎麼給?……不如回程時繞去漁會辦公室,請昨天帶自己來這裡借住的那個老翁幫忙轉交就行了。
男人躡手躡腳地走出了屋外。
陽光像沸騰的水銀一般,沿著沙壁的邊緣灑落下來,把坑底灼得異常熾熱。這突如其來的刺眼光線,逼得他低下頭來。然而下一刻,他顧不得這強烈的光線,霍然抬眼直視著面前的沙壁。
這怎麼可能! 昨天晚上還掛在壁邊的繩梯竟然不見了!
可供辨識繩梯垂降位置的稻草包依然半埋在原地,他沒有記錯地點。難道只有繩梯被沙子吞沒了嗎?……他飛撲過去,手臂插進沙壁裡翻攪找尋。沙子並未抵抗,沿著他的手臂滑落下來。可是,這又不是在沙海撈針,試過一次沒找到,繼續再找也是枉然。……男人強抑著逐漸湧升的恐懼,愣怔地再度望向陡峭的沙坡。
有沒有能夠攀爬上去的地方呢? 他在屋子周圍兜了兩三圈。看來,面海的北側屋頂距離坑口最近,但也超過十公尺,而且這一段最是陡峭。不僅如此,探入坑口的沉重沙簷彷彿隨時要崩落下來似地。
相較之下,西面的坡度呈現圓錐內側的曲線,看來和緩一些,傾斜度樂觀估計約莫五十度,幸運一點也許只有四十五度。他戰戰兢兢、試著踩上第一步。往上爬一步,總要滑落半步。總之,只要繼續堅持下去,應該就可以爬出坑口了。
爬了五、六步還算順利,接下來腳就開始陷進沙坡裡了。他根本無法分辨自己有沒有繼續前進,膝蓋以下完全沒入沙中,身體根本無法移動。他乾脆改站為趴,拚了命往上爬。熾熱的沙子燙傷了他的手掌,渾身大汗淋漓,汗裡還摻著沙粒,讓他連眼睛都睜不開。不久後,他的腳抽筋了,再也動彈不得。
他決定稍作休息,喘一口氣。原以為已經爬得相當高了,瞇著眼睛往下一看,居然還不到五公尺!那他方才拚死拚活又是所為何來? 而且這一段的傾斜度,比站在下面看的時候恐怕還要大上兩倍,麻煩的是,接下來的陡峻程度更是超乎想像。他以為自己正不斷奮力往上爬,結果卻只是努力把自己嵌進沙壁裡。不單如此,頭頂上還有一塊沙簷阻擋了他的去路。
沒有懲罰,逃亡也就沒有樂趣了。
第一章
1
八月的某一天,一個男人失蹤了。這個男人在休假時搭上火車,經過半天的時間抵達海邊,之後就下落不明了。家人雖然向警方申報了失蹤人口、請求協尋,也在報上刊登了尋人啟事,依然沒能把人給找回來。
當然,這年頭一兩個人失蹤算不上什麼大事。根據統計,每年都有好幾百起失蹤人口的申報案件,只是尋獲率實在低得可憐。一些謀殺案和意外事故總會留有明確的跡證,而綁架案的相關人士至少也能提供綁票的動機,唯獨失蹤案不屬於上述案別,極難掌握到線索。如果把這樣的失蹤稱為單純的逃亡,那麼...
推薦序
那高貴的異端 / 作家.著名翻譯家 邱振瑞
安部公房(一九二四~一九九三)的小說向來以前衛、晦澀、深奧和抽象概念的構思著稱。在他的作品中,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幾乎是架空出來的,人物多半沒有具體姓名,乍看下情節有些怪誕突兀,當你鼓起勇氣試圖往下讀,他卻倏然在你面前撒落漫天的迷霧和沙塵,這似乎給他的讀者和研究者帶來困難。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種晦澀卻是不可思議的,又充滿奇妙的魅力,它可以激發研究和工作,亦可增加閱讀的趣味。雖然有些晦澀需要歷經艱苦努力才能揭示出來,但破譯出其精神特有的複雜性即是最大的回饋。從這個意義上說,為了充分探析安部公房的文學底蘊,或許有必要把他與同世代的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生涯稍加對照,因為從他們迥然而異的文學風格,我們可以更理解二戰前後日本知識人的精神危機和內在生活。他們在小說呈現出來的愛憎與惶惑不安,都與那個翻天覆地的時代緊密相連著。
以世界文壇的知名度而言,在日本作家中,以三島由紀夫與安部公房的作品(《沙丘之女》、《別人的臉》、《燃盡的地圖》、《第四冰河時期》、《朋友》、《幽靈在此》,有俄語版、捷克語版、羅馬尼亞語版、丹麥語版、比利時語版、芬蘭語版、英語版、墨西哥語版、法語版、德語版、義大利語版、葡萄牙語版等)獲得最多國外讀者的閱讀。他們兩人都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二戰前,三島進入了學習院的初、高等科就讀,之後考上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安部的生活道路卻轉折得多,父親奔赴當時日本的殖民地「滿洲國」的奉天(今中國東北瀋陽市)當執業醫師,基於這個家庭因素,安部就讀該地的小、中學,高中時期才回到東京。是年冬天,他患了肺結核休學,一九四○年回到奉天的自家休養。一九四二年四月,他的病情已恢復過來,因此返回東京。一九四三年十月,他考上了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這時日本可能戰敗的消息甚囂塵上,他出於某種莫名的情感召喚,偽造了「重度肺結核」的診斷書,以此病由返回奉天的家裡。一九四五年,日本和滿洲兩地爆發了嚴重的傷寒。翌年,蘇聯軍隊入侵了中國東北,並接管所有的醫院,其父親遵從命令製作傷寒的疫苗,不幸受到感染而過世。之後,來了國民黨政府,整個體制改弦易張,但旋即又被八路軍擊退,短短兩三個月內,政策和市容為之改變。這些無疑給安部造成巨大的衝擊。同樣地,三島在入伍前的體檢,由於軍醫的誤診,認為他疑似患有肺結核,得以免除兵役。同年十月,三島的妹妹美津子罹染傷寒死亡。簡單地說,這兩個同世代的作家,三島在「內地」接受傳統教育,安部在「外地」度過青少年時期,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兩人都經歷過「日本帝國的崩解」與時代疾病的威脅,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震盪。而在文學道路上,三島於日本傳統文學中大放異彩,安部則堅決地站在「異端」(反傳統)立場上,持續思索故鄉存在的定義和被荒漠化的靈魂。可以看出,在安部的生命裡,他自始至終直視「做為場所的悲哀」(Realms of Memory)的困境。順便一提,阿爾及利亞出身的法國作家卡謬的《異鄉人》、前總統李登輝在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的篇末對談,皆為絕佳的例證。換言之,滿洲這個空間上的場域,既是真切的實在,同時還包含場所、位置和身分的認同,卻由於政權的更替,又把它丟入流變的漩渦中,致使日本移民者不知何去何從。而這個二律背反的問題,又成為安部的精神原鄉,從文學上的啟蒙,到小說的場景描繪,都圍繞著滿洲的經驗。
正如他在創作經驗談中提及的:「……滿洲的冬天嚴寒,儘管到了午休時間,同學們仍很少到教室外面走動。我讀完數天前剛買的《愛倫.坡短篇小說集》,把故事內容口述給同學聽,他們大為讚賞。坦白說,我不但擅自加料,還編造了許多情節,而這卻意外地催生出我向壁虛構的才能……。」此外,他在《道路盡頭的路標》描寫的就是「我」與「故鄉」的關係的反思。他這樣寫道:「我的確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在忍耐周遭的圍逼,又像物體般存在著。可是故鄉的存在,以及這種存在之間到底有多大的距離呢?」這個投給讀者的詰問,其背景即是他深切生活過的滿洲。而出現在《道路盡頭的路標》的「我」,以及長篇小說《野獸們尋找故鄉》中,通曉各國語言的中國籍高姓通訊口譯員(當時標榜五族共和),同樣被關入了土牢,這正道出日本戰敗、滿洲國解體後的混亂局面:日本移民不但沒有國籍,也無法通過立法保障自身財產與安全,連生活在滿洲的中國人也不例外。或許如同安部自述的那樣:「從本質上來說,我是個沒有故鄉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使得我本能地憎惡故鄉的存在,總是不敢輕易對它做出定義。」的確,當滿洲國皇帝退位的同時,整個滿洲就土崩瓦解了。安部居住的城鎮每次遇到沙塵暴的侵襲,便陷入一片灰濛境地。他的隨筆集《沙漠般的思想》,經常提及「荒涼的土地」和「沙漠」,感嘆與日本的田園風景無緣,正是源於這樣的地理環境。他似乎在展示一種基本立場:所有界限都是人劃定出來的。縱然是在半沙漠和沒有界線的地方,終究只是人在自我設限而已。
隨著戰局的結束,安部這個清醒的漫遊者,於一九四六年十一月,被遣返回祖國日本。在那之後的三年間,他發表了幾部小說。此外,他久別的祖國和自己的文學生涯以及文壇亦出現重大的變化:日本國憲法正式實施。東京大審判做出了判決。椎名麟三《深夜的酒宴》、太宰治《斜陽》、田村泰次郎《肉體之門》、原民喜《夏之花》、大岡昇平《俘虜記》、島尾敏雄《在島嶼盡頭》、木下順二《夕鶴》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學成果。翌年二月,安部在《近代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小說《牆壁──S.卡爾瑪的犯行》,他就是以此作品獲頒第二十五屆芥川文學獎。同年六月,他加入了日本共產黨;十一月,在《新潮》文學月刊刊載中篇小說《闖入者》。從其文學思想來看,這時期確實較沒有出現早期以滿洲的沙漠為背景的描繪,而視域慢慢朝都市的「被封閉的空間」移動,這看似修辭學上的變化,其實仍是這種思想的延續。畢竟,這個曾經給予多達二十餘萬日本僑民希望又使之幻滅的城市──滿洲經驗,早已長驅直入到他的靈魂深處了。而《箱裡的男子》和《密會》以及《櫻花號方舟》所設置的場所與情節,幾乎全是在被封閉在某個空間裡,任憑故事的主角如何尋求脫困,最終只能回到茫然的原點。
沿著這個思想,我們就可更明白,在《沙丘之女》中,那名為了採集日本虎甲標本的學校教師,不慎跌陷在沙丘的圍困中,歷經多次的挫敗,終於逃出了生天,但最後他卻出於某種入魅(enchanted)的回音,選擇了留在把他重重圍困的沙丘,像被封堵出路那樣,繼續日常的生活。然而,這裡有個弔詭的插曲,就在安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時,他被日本共產黨開除了黨籍。理由是他與所屬該黨的「新日本文學會」的作家意見對立,尤其在小說《飢餓同盟》裡,顯露個人主義的傾向,並語帶嘲諷似地要與所屬的共同體訣別。事實上,安部的筆尖批判的不只共同體與個人衝突的問題,還包括了日本的政治體制。這部看似帶有推理色彩的《沙丘之女》,又多了些社會批判與政治寓意的縱深,經過這個轉折,我們或許可更真切看到其桀驁不馴的思想的姿態了。如果說,這些充滿前衛性的作品和劇本反映出安部的思想光芒,那麼《燃盡的地圖》就是其集大成之作了。在這部作品的場景中,同樣出現廣漠無垠的地理空間,同樣使人難以辨認方向,但其宏旨更具普遍性,他呈現的場域已超出滿洲國和日本國界,進而深刻指出人類在現代化社會裡的共同困境。當我們生活在自己不能成為自己的指路明燈的地方,你依靠的地圖又被燒毀,大概沒有比這惶惑不安更沉重的吧?現在,我們有機會走進安部的小說世界,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慧識,必定能找到輕安妙樂的出路。
那高貴的異端 / 作家.著名翻譯家 邱振瑞
安部公房(一九二四~一九九三)的小說向來以前衛、晦澀、深奧和抽象概念的構思著稱。在他的作品中,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幾乎是架空出來的,人物多半沒有具體姓名,乍看下情節有些怪誕突兀,當你鼓起勇氣試圖往下讀,他卻倏然在你面前撒落漫天的迷霧和沙塵,這似乎給他的讀者和研究者帶來困難。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種晦澀卻是不可思議的,又充滿奇妙的魅力,它可以激發研究和工作,亦可增加閱讀的趣味。雖然有些晦澀需要歷經艱苦努力才能揭示出來,但破譯出其精神特有的複雜性即是最大的回饋...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