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棹忠夫
定價:NT$ 420
二手價:72 折,NT$ 304
限量商品已售完
戰後日本最強力的「知的巨人」——梅棹忠夫
奠定獨到學術地位的傳世之作
世界史理論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從地理環境的生態結構出發
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放大 研究與解釋人類文明發展模式的觀點
奠基獨特發想基礎
給予迄今為止的世界史理論強大衝擊
梅棹忠夫為日本享譽國際的民族學及比較文明學者,一九五七年因應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訪日契機,於《中央公論》二月號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首度提出「文明的生態史觀」,引發來自各界的踴躍反響,迄今聲望不墜。
本書除了收錄其於一九六七年推出之生涯代表作《文明的生態史觀》外,特別加入中文世界首度完整翻譯、一九八四年其於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的演講文字稿〈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 來自黑洞的使者——探索在現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處的位置
一九四○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一方面和部分西方國家結為同盟,並肩作戰;另一方面,也和部分西方國家互為仇敵,浴血對決。但是,直到一九八○年代,雖然那場戰爭已經結束了三、四○年,西方各國對於日本的認識仍然極為有限,甚至還把日本當成「黑洞」。
例如,本書作者梅棹忠夫就說,他到了歐洲經常被當成是「來自黑洞的使者」。
「一九八三年訪法時,我常被介紹為『來自黑洞的使者』。正如各位所熟知的,黑洞是極為奇妙的天體。黑洞具有極強的重力場,它會吸納所有行經其旁的物體。然而因為那裡不發出任何訊號、光、電波和 X 光,因此不管那裡發生什麼事,外界都一無所知。事實上,日本正如黑洞一般,自身不發出任何訊號,同時卻以極強的能量吸收來自全世界的各種資訊,而外界幾乎不可能理解日本的行動。正因如此,我被取了『來自黑洞的使者』這樣的綽號,也就是終於出現了能夠透漏日本這個天體若干情報的使者。」
梅棹一語道破,西方各國不管曾經是日本的盟邦或是日本的敵國;不管與日本人之
間曾經是合作關係還是競爭關係,一概對日本或日本人發出的訊號無從解讀。
不只本書作者這麼說,英語世界的日本人論第一名著《菊與刀》的作者,文化人類
學者露絲.潘乃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爭結束前也曾提出類似看法。意即對於西方而言,日本人無從理解。和日本人打過仗的不了解日本人;和日本人並肩作戰過的也沒辦法了解日本人。
因此,本書中文版的第一部分〈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就是梅棹忠夫對西
方所提出的解答。這是作者一九八四年,應邀在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進行
五次演講的文字稿。同時也是作者在一九五七年出版傳世巨著《文明的生態史觀》之後,歷經近三十年,根據其於日本各地持續進行探檢以及歷史思考的成果,從比較文明的角
度,來探索在現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在的位置。此一學術工作,延續了戰前「京都學派」未完的任務,亟思建構出獨到的非西歐觀點的「日本在世界史中的立場」。
◆ 從生態學的角度——考察人類文明的演進,解釋西歐與日本歷史的平行現象
透過作者於本書第一部中所舉出的許多共同點,顯見日本文明與西歐文明的歷史之間的類似性。
在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國內外普遍認為近代日本文明為歐洲文明的複製,或是日本移植了歐洲走過的近代化道路。為了說明日本文明與歐洲文明係平行發展,在本書第二部〈文明的生態史觀〉中,梅棹忠夫將亞洲、歐洲以及包含非洲北半部在內的舊世界,根據當時的狀況與之前的歷史變遷分類,劃分為第一區域、第二區域兩種類型。
所謂的第一區域,包括日本及西歐諸國。第一區域分成兩個部分,雖然雙方相隔很
遠,但是,若以當時的文明狀態以及支配歷史的動力,兩者相近之處非常多,所以可以歸屬於同一範疇;所謂第二區域,包括舊世界中除了第一區域以外的全部地區。在此之中,存在著包含中國世界、印度世界、伊斯蘭世界以及俄羅斯世界這四個大的共同體。這四個世界各自之間也具有很多的共通點。
第一區域就歷史的類型來說,一開始是作為塞外野蠻民族從第二區域導入了文明。接著經歷了封建制、絕對主義、資產階級革命,最終依賴資本主義形成具有高度近代文明的地區。反觀第二區域,原來是所有古文明的發源地,但是封建制卻沒有得到發展,反而出現了巨大的專制帝國。基於此一矛盾的苦惱,第二區域中甚至有很多地區成為了第一區域各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直到其後歷經數階段革命,終於走向新的近代化道路。
所謂「生態史觀」,係自地理環境的生態結構出發,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解釋人類文明的發展模式,為認識文明演進和社會轉型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視角,並彌補了以往研究方法論上的不足。此外,在解釋日本成功的原因時,生態史觀衝擊了馬克思主義史學派主導下「只有模仿西方才能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思維,凸顯了各國自身文化和現代化的關係。
【延伸閱讀】
人類學的日本論——《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格》
民俗學的日本論——《圖解日本人論: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解析》
※名家推薦※
《文明的生態史觀》是戰後所提出的最重要的「世界史模型」之一。對於到目前為
止,我們習慣以東方與西方、亞洲對歐洲,這種座標軸來掌握世界史而言,《文明的生
態史觀》帶來了革命性的新視野。由於這一視野的擴展,對於複雜對立、互相糾纏的世
界各文明,第一次以保持其「存在現實」的多樣性,提供了一致的、梳理過的線索。
——日本知名科幻小說作家 小松左京
對戰後諸歷史觀的總批判。——日本思想史學者 鷲田小彌太
梅棹忠夫學術體系的另一個特徵就在於世界規模的「文明比較」。而且,他認為,處理各個「探檢」對象的事項時,若非有透過比較,真相就不會出現。同時,梅棹對於想要比較的事項,自己認識得非常清楚。因為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探檢」,對於研究對象的各種社會事象,得以具體地抓住實相進行思考。
——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陳永峰
作者簡介:
梅棹忠夫
日本生態學家、民族學家。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理學博士暨日本中東學會首任會長。
作為日本的文化人類學及數理生態學先驅,其研究以「梅棹文明學」著稱並發展出獨到的理論。早年投入京都大學今西錦司門下,隨其參加大興安嶺探檢隊,造訪中國東北,內蒙古等地,並以生態學為出發點,通過動物社會學,將研究中心轉向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和比較文明理論。
一九五七年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以生態系為基礎,展現多線文明發展模式的世界史觀,對西歐的單線歷史觀造成巨大的衝擊。
本書除了收錄梅棹忠夫的傳世巨著《文明的生態史觀》外,特別加入一九八四年其於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的演講文字稿「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譯者簡介:
陳永峰
一九六八年生,台中大甲人。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一九九三公費留學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碩士(一九九六),法學博士(二○○六)
現職: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專門領域:日本區域研究,東亞文明圈關係史,比較文明・比較文化論,比較政治學。
中、日文著作甚豐。被廣泛引用者包括:「植民地・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ポストモダン-周辺からみる帝国の交錯-」(『翰林日本学』);「台湾におけるアジア共同体の歴史的位置」(『アジアにおける地域協力の可能 性』);「海洋中華世界台湾と海洋国家日本の交錯——世界単位としての東アジア」(『転換中の EU と「東アジア共同体」』);〈海洋國家論者的大陸觀:從吉田茂的中國經驗出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在 『絕對矛盾』中追求『自我同一』的日本人」(《菊與刀:日本的文化模式》);「我是不是我的我的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等。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作者:梅棹忠夫
二手價:72 折,NT$ 304 NT$ 420
限量商品已售完
戰後日本最強力的「知的巨人」——梅棹忠夫
奠定獨到學術地位的傳世之作
世界史理論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從地理環境的生態結構出發
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放大 研究與解釋人類文明發展模式的觀點
奠基獨特發想基礎
給予迄今為止的世界史理論強大衝擊
梅棹忠夫為日本享譽國際的民族學及比較文明學者,一九五七年因應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訪日契機,於《中央公論》二月號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首度提出「文明的生態史觀」,引發來自各界的踴躍反響,迄今聲望不墜。
本書除了收錄其於一九六七年推出之生涯代表作《文明的生態史觀》外,特別加入中文世界首度完整翻譯、一九八四年其於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的演講文字稿〈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 來自黑洞的使者——探索在現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處的位置
一九四○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一方面和部分西方國家結為同盟,並肩作戰;另一方面,也和部分西方國家互為仇敵,浴血對決。但是,直到一九八○年代,雖然那場戰爭已經結束了三、四○年,西方各國對於日本的認識仍然極為有限,甚至還把日本當成「黑洞」。
例如,本書作者梅棹忠夫就說,他到了歐洲經常被當成是「來自黑洞的使者」。
「一九八三年訪法時,我常被介紹為『來自黑洞的使者』。正如各位所熟知的,黑洞是極為奇妙的天體。黑洞具有極強的重力場,它會吸納所有行經其旁的物體。然而因為那裡不發出任何訊號、光、電波和 X 光,因此不管那裡發生什麼事,外界都一無所知。事實上,日本正如黑洞一般,自身不發出任何訊號,同時卻以極強的能量吸收來自全世界的各種資訊,而外界幾乎不可能理解日本的行動。正因如此,我被取了『來自黑洞的使者』這樣的綽號,也就是終於出現了能夠透漏日本這個天體若干情報的使者。」
梅棹一語道破,西方各國不管曾經是日本的盟邦或是日本的敵國;不管與日本人之
間曾經是合作關係還是競爭關係,一概對日本或日本人發出的訊號無從解讀。
不只本書作者這麼說,英語世界的日本人論第一名著《菊與刀》的作者,文化人類
學者露絲.潘乃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爭結束前也曾提出類似看法。意即對於西方而言,日本人無從理解。和日本人打過仗的不了解日本人;和日本人並肩作戰過的也沒辦法了解日本人。
因此,本書中文版的第一部分〈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就是梅棹忠夫對西
方所提出的解答。這是作者一九八四年,應邀在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 de France)進行
五次演講的文字稿。同時也是作者在一九五七年出版傳世巨著《文明的生態史觀》之後,歷經近三十年,根據其於日本各地持續進行探檢以及歷史思考的成果,從比較文明的角
度,來探索在現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在的位置。此一學術工作,延續了戰前「京都學派」未完的任務,亟思建構出獨到的非西歐觀點的「日本在世界史中的立場」。
◆ 從生態學的角度——考察人類文明的演進,解釋西歐與日本歷史的平行現象
透過作者於本書第一部中所舉出的許多共同點,顯見日本文明與西歐文明的歷史之間的類似性。
在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國內外普遍認為近代日本文明為歐洲文明的複製,或是日本移植了歐洲走過的近代化道路。為了說明日本文明與歐洲文明係平行發展,在本書第二部〈文明的生態史觀〉中,梅棹忠夫將亞洲、歐洲以及包含非洲北半部在內的舊世界,根據當時的狀況與之前的歷史變遷分類,劃分為第一區域、第二區域兩種類型。
所謂的第一區域,包括日本及西歐諸國。第一區域分成兩個部分,雖然雙方相隔很
遠,但是,若以當時的文明狀態以及支配歷史的動力,兩者相近之處非常多,所以可以歸屬於同一範疇;所謂第二區域,包括舊世界中除了第一區域以外的全部地區。在此之中,存在著包含中國世界、印度世界、伊斯蘭世界以及俄羅斯世界這四個大的共同體。這四個世界各自之間也具有很多的共通點。
第一區域就歷史的類型來說,一開始是作為塞外野蠻民族從第二區域導入了文明。接著經歷了封建制、絕對主義、資產階級革命,最終依賴資本主義形成具有高度近代文明的地區。反觀第二區域,原來是所有古文明的發源地,但是封建制卻沒有得到發展,反而出現了巨大的專制帝國。基於此一矛盾的苦惱,第二區域中甚至有很多地區成為了第一區域各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直到其後歷經數階段革命,終於走向新的近代化道路。
所謂「生態史觀」,係自地理環境的生態結構出發,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解釋人類文明的發展模式,為認識文明演進和社會轉型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視角,並彌補了以往研究方法論上的不足。此外,在解釋日本成功的原因時,生態史觀衝擊了馬克思主義史學派主導下「只有模仿西方才能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思維,凸顯了各國自身文化和現代化的關係。
【延伸閱讀】
人類學的日本論——《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格》
民俗學的日本論——《圖解日本人論: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解析》
※名家推薦※
《文明的生態史觀》是戰後所提出的最重要的「世界史模型」之一。對於到目前為
止,我們習慣以東方與西方、亞洲對歐洲,這種座標軸來掌握世界史而言,《文明的生
態史觀》帶來了革命性的新視野。由於這一視野的擴展,對於複雜對立、互相糾纏的世
界各文明,第一次以保持其「存在現實」的多樣性,提供了一致的、梳理過的線索。
——日本知名科幻小說作家 小松左京
對戰後諸歷史觀的總批判。——日本思想史學者 鷲田小彌太
梅棹忠夫學術體系的另一個特徵就在於世界規模的「文明比較」。而且,他認為,處理各個「探檢」對象的事項時,若非有透過比較,真相就不會出現。同時,梅棹對於想要比較的事項,自己認識得非常清楚。因為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探檢」,對於研究對象的各種社會事象,得以具體地抓住實相進行思考。
——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陳永峰
作者簡介:
梅棹忠夫
日本生態學家、民族學家。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理學博士暨日本中東學會首任會長。
作為日本的文化人類學及數理生態學先驅,其研究以「梅棹文明學」著稱並發展出獨到的理論。早年投入京都大學今西錦司門下,隨其參加大興安嶺探檢隊,造訪中國東北,內蒙古等地,並以生態學為出發點,通過動物社會學,將研究中心轉向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和比較文明理論。
一九五七年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以生態系為基礎,展現多線文明發展模式的世界史觀,對西歐的單線歷史觀造成巨大的衝擊。
本書除了收錄梅棹忠夫的傳世巨著《文明的生態史觀》外,特別加入一九八四年其於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的演講文字稿「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譯者簡介:
陳永峰
一九六八年生,台中大甲人。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一九九三公費留學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碩士(一九九六),法學博士(二○○六)
現職: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專門領域:日本區域研究,東亞文明圈關係史,比較文明・比較文化論,比較政治學。
中、日文著作甚豐。被廣泛引用者包括:「植民地・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ポストモダン-周辺からみる帝国の交錯-」(『翰林日本学』);「台湾におけるアジア共同体の歴史的位置」(『アジアにおける地域協力の可能 性』);「海洋中華世界台湾と海洋国家日本の交錯——世界単位としての東アジア」(『転換中の EU と「東アジア共同体」』);〈海洋國家論者的大陸觀:從吉田茂的中國經驗出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在 『絕對矛盾』中追求『自我同一』的日本人」(《菊與刀:日本的文化模式》);「我是不是我的我的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等。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