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泰特洛克(Philip E. Tetlock) 賓州大學教授,獲安南博格基金會頒贈教授頭銜,並任職於心理與政治科學系以及華頓商學院。他和妻子芭芭拉.梅勒絲共同主持「良好判斷計畫」(Good Judgment Project, 簡稱GJP),這項計畫執行多年,專門針對高風險事件與世界大事的機率判斷,研究預測精準度的改良可能性。他著有《專業政治判斷:我們如何知道有多準確》(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並與亞倫.貝爾金(Aaron Belkin)合著《對世界政治的反事實思維實驗》(Counterfactual Thought Experiments in World Politics)。
丹.賈德納(Dan Gardner) 丹是一名記者,著有《風險:恐懼的科學與政治》(Risk: 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Fear)與《未來叨念:為什麼刺蝟與狐狸型權威人士知道最多》(Future Babble: Why Pundits Are Hedgehogs and Foxes Know Best)。
【國外好評】 「菲利普.泰特洛克是重要主題的世界級專家。《超級預測》是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如何讓普通人在很嚴肅的比賽中打敗專家的美妙故事。也是一本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清晰思考的手冊。讀這本書吧。」——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獎得主,著有《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要知道一個觀念是否正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它是否預測未來。但哪些觀念、哪些方法、哪些人,才有經過已知事件證實之非顯而易知的預測成績紀錄?答案會令你吃驚,而且它們對政治、政策、新聞、教育,甚至是認識論——我們如何最有效得到關於世界的知識——都有徹底的影響。《超級預測》的輕鬆風格,掩飾了它所傳達訊息的深奧。」——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強斯頓講座心理學教授,著有《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能有多準,說真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比閱讀這本書更好的方法了。你會對專家的能力不再有幻想,但也會被最好的預測員如何預測所啟發——甚至,也許對你自己的成功懷抱希望。」——泰勒.科文(Tyler Cowen),喬治曼森大學莫卡特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
「一心想顯示並非所有預測都是騙人把戲的泰特洛克,進行了一項新實驗,告訴你如何可以作出良好預測——那些預測往往比資訊最齊全的專家的預測都更準確。本書充滿卓越的建議——這是我讀過關於預測的最棒建議,而那是我很熱衷的主題……。賈德納讓研究成為易讀的實例以及流暢的內文,且無損其嚴謹……。本書告訴你,你可以在預測上更精進。」——《泰晤士報》(The Times of London)
「良好判斷力與良好預測力很罕見,但結果顯示,它們是可傳授的技能。藉由促使預測員競賽,泰特洛克發現了這些技能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運作,而本書將傳授任何有興趣的讀者這些技能。」——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長遠當代」基金會(The Long Now Foundation)董事長
「菲利普.泰特洛克因證明大部分專家在預測選舉、戰爭、經濟衰退和其他事件時,不比『擲飛鏢的猩猩』要強而出名。在他這本出色的新書中,泰特洛克再次以他的創新研究為本,傳達了大有希望的訊息。他指出,有些人預測事件的準確度要比靠運氣亂猜的機率高出許多——因此,如果仿效這些『超級預測員』的關鍵思維,我們其他人或許也可以。沒有比這種提高自我能力的風格更聰明、更精密的了。」——約翰.霍根(John Horgan),史蒂文斯科技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科學寫作中心主任
「《超級預測》是既學術又令人愉快的罕見之作。內容科學、具有說服力且無比實用。任何在作預測的人——也就是我們所有人——應該放下手邊正在做的工作,好好把它讀一讀。」——麥可.J..莫柏辛(Michael J. Mauboussin),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策略主管
「從戴奧菲神廟的神諭到中世紀占星家到當代過度自信的專家,預測員不是被騙就是騙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超級預測》揭露了對未來作出誠實、可靠、有效與有用判斷的祕密。」——亞倫.布朗(Aaron Brown),AQR資本管理公司風險長,著有《華爾街的撲克臉》(The Poker Face of Wall Street)
「蘇格拉底有『認識自己』的洞見,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中傳遞科學;而現在,泰特洛克的《超級預測》有了我們全都可以運用的技能。」——璜.路易.裴瑞茲(Juan Luis Perez),瑞銀集團研究中心(UBS Group Research)全球主管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將本書與喬丹.艾倫伯格(Jordan Ellenberg)的《數學教你不犯錯》(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相提並論。
媒體推薦:
「菲利普.泰特洛克是重要主題的世界級專家。《超級預測》是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如何讓普通人在很嚴肅的比賽中打敗專家的美妙故事。也是一本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清晰思考的手冊。讀這本書吧。」——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獎得主,著有《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要知道一個觀念是否正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它是否預測未來。但哪些觀念、哪些方法、哪些人,才有經過已知事件證實之非顯而易知的預測成績紀錄?答案會令你吃驚,而且它們對政治、政策、新聞、教育,甚至是認識論——我們如何最有效得到關於世界的知識——都有徹底的影響。《超級預測》的輕鬆風格,掩飾了它所傳達訊息的深奧。」——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強斯頓講座心理學教授,著有《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說真的,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能有多準?要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比閱讀這本書更好的方法了。你會對專家的能力不再有幻想,但也會被最好的預測員如何預測所啟發——甚至,也許對你自己的成功懷抱希望。」——泰勒.科文(Tyler Cowen),喬治曼森大學莫卡特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
「一心想顯示並非所有預測都是騙人把戲的泰特洛克,進行了一項新實驗,告訴你如何可以作出良好預測——那些預測往往比資訊最齊全的專家的預測都更準確。本書充滿卓越的建議——這是我讀過關於預測的最棒建議,而那是我很熱衷的主題……。賈德納讓研究成為易讀的實例以及流暢的內文,且無損其嚴謹……。本書告訴你,你可以在預測上更精進。」——《泰晤士報》(The Times of London)
「菲利普.泰特洛克的《超級預測》是一本思索決策與未來的共通指南,作者對這個領域的了解無人能及。」——伊恩.布萊默(Ian Bremmer),彭博2015年最佳書籍(Bloomberg Business’ Best Books of 2015)
「《超級預測》指出,你可以從很多不同來源獲得資訊。知識就在我們身邊,不一定要得自專家。」——喬.拉佛納(Joe Lavorgna),彭博2015年最佳書籍(Bloomberg Business’ Best Books of 2015)
「《超級預測》突顯超級預測員的技巧與特質——也就是,那些預測已被證實驚人準確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既嚴謹又清晰可讀。內容與商業、金融、政府及政治直接有關。」——彼得.奧薩格(Peter Orszag),彭博2015年最佳書籍(Bloomberg Business’ Best Books of 2015)
「良好判斷力與良好預測力很罕見,但結果顯示,它們是可傳授的技能。藉由促使預測員競賽,泰特洛克發現了這些技能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運作,而本書將傳授任何有興趣的讀者這些技能。」——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長遠當代」基金會(The Long Now Foundation)董事長
「菲利普.泰特洛克因證明大部分專家在預測選舉、戰爭、經濟衰退和其他事件時,不比『擲飛鏢的猩猩』要強而出名。在他這本出色的新書中,泰特洛克再次以他的創新研究為本,傳達了大有希望的訊息。他指出,有些人預測事件的準確度要比靠運氣亂猜的機率高出許多——因此,如果仿效這些『超級預測員』的關鍵思維,我們其他人或許也可以。沒有比這種提高自我能力的風格更聰明、更精密的了。」——約翰.霍根(John Horgan),史蒂文斯科技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科學寫作中心主任
「《超級預測》是既學術又令人愉快的罕見之作。內容科學、具有說服力且無比實用。任何在作預測的人——也就是我們所有人——應該放下手邊正在做的工作,好好把它讀一讀。」——麥可.J..莫柏辛(Michael J. Mauboussin),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策略主管
「從戴奧菲神廟的神諭到中世紀占星家到當代過度自信的專家,預測員不是被騙就是騙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超級預測》揭露了對未來作出誠實、可靠、有效與有用判斷的祕密。」——亞倫.布朗(Aaron Brown),AQR資本管理公司風險長,著有《華爾街的撲克臉》(The Poker Face of Wall Street)
「蘇格拉底有『認識自己』的洞見,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中傳遞科學;而現在,泰特洛克的《超級預測》有了我們全都可以運用的技能。」——璜.路易.裴瑞茲(Juan Luis Perez),瑞銀集團研究中心(UBS Group Research)全球主管
*湯姆.佛里曼為美國記者,專欄及書籍作家,曾三次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現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代表著作有《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等。
如果你是白宮的職員,你可能會發現他在橢圓形辦公室裡和美國總統一起談論中東問題。如果你是《財星》(Fortune)雜誌全球500大企業(Fortune 500)的執行長,你可能會在瑞士的達佛斯*(Davos)看到他,在飯店休閒區和對沖基金億萬富豪與沙烏地阿拉伯親王聊天。而如果你不常出入白宮或時髦的瑞士飯店,你可以讀他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以及暢銷書,上面會告訴你現在的時事、原因以及接下來的發展。數百萬人都讀。
為了要了解標籤中「懷疑論者」那一半,來看一名突尼西亞青年。他推著裝滿蔬果的木製手推車,走在一條滿是塵土的路上,要去突尼西亞西迪布濟德市的市場。這名男子三歲時,父親就過世了。他靠著借錢買貨裝滿手推車去賣來養家活口,希望賣東西賺來的錢足以還債外,還能剩一些。每天都是一樣辛苦的工作。但今天早上,警察找上這名男子,說他們要沒收他的秤,因為他違反了一些規定。他知道那是謊話,他們要勒索他,但他沒錢。一名女警打了他一巴掌,還辱罵他死去的父親。他們拿走了他的秤和手推車。男子去市政府申訴,被告知官員正在開會。羞辱、憤怒但無能為力之下,男子離開了。 他帶著燃料回來。在市政府外面,他把燃料往自己身上潑,點燃火柴,放火燒。 這個故事只有結局與眾不同。在突尼西亞和整個阿拉伯世界,有數不清的貧窮街頭小販。警方貪污很普遍,施加在這個男子身上的羞辱,每天都有。除了警察和他們的受害者外,這些事對誰都無關緊要。 但2010年12月17日特定的這次羞辱,導致26歲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引火自焚,而布瓦吉吉的自我犧牲引發了許多抗議活動。警方以一貫的殘酷手段回應。抗議活動蔓延開來。突尼西亞的獨裁者班.阿里總統(Zine el-Abidine Ben Ali)到醫院探視布瓦吉吉,期望能安撫大眾。 布瓦吉吉在2011年1月4日去世。動亂擴大。1月14日,班.阿里飛往沙烏地阿拉伯,過起舒適的流亡生活,結束他23年的盜賊統治*。
*kleptocracy,指由貪瀆腐敗者領導的政權。
阿拉伯世界留神觀望,大為震驚。接著,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約旦、科威特和巴林都爆發了抗議。在掌權30年後,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被趕下台。其他地方的抗議擴大為反抗運動,反抗變成內戰。這是阿拉伯之春——起源於一名和無數其他人一樣的窮人遭到警方騷擾,像許多之前和之後的人的遭遇,但那些卻沒有明顯的漣漪效應。 回顧過去並速寫出一條敘事弧線,就像我這裡所做的,把布瓦吉吉和所有源自他的單一抗議而來的事件相連是一回事。湯姆.佛里曼就像許多菁英權威人士,精熟於這樣子的重建,尤其是在他非常了解的中東地區,他因擔任《紐約時報》駐黎巴嫩特派員而在新聞界成名。但就算是湯姆.佛里曼,如果他在那個決定命運的早晨在現場,他能窺見未來並預知到自焚、動亂、突尼西亞獨裁者垮台和所有後續的發展嗎?當然不能。沒有人可以。也許,考量到佛里曼對那個地區有多麼了解,他會想像得到,貧窮與失業很嚴重,絕望的青年人口在增加,貪腐猖獗,鎮壓持續,因此,突尼西亞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是一觸即發的火藥罐。但是,一名觀察者可能在前一年就能得出一樣的結論,還有再前一年。確切地說,你對突尼西亞、埃及和好幾個其他國家,數十年來都可以那麼評論。它們也許是火藥罐,但從來沒有爆炸——直到2010年12月17日,警察把那個可憐人逼得太過火時。 1972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佐(Edward Lorenz)寫了一篇標題很吸睛的文章〈可預測性:巴西的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會引發德州的龍捲風?〉(Predictability: Does the Flap of a Butterfly’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在此之前十年,羅倫佐無意間發現,在電腦模擬的天氣模型中,輸入資料的微小變異——例如,以0.506取代0.506127——可能產生長期預測的顯著差異。這是個將會啟發「混沌理論」的洞見:在像大氣這樣的非線性系統中,即使是初始階段的微小改變,也可能迅速增長到極大的比例。因此,理論上,巴西的單獨一隻蝴蝶,可能拍動翅膀並引發德州的龍捲風——儘管成群的其他巴西蝴蝶可能終其一生瘋狂拍動翅膀,卻絕不會造成幾哩外的一陣明顯的狂風。當然,羅倫佐說蝴蝶「造成」龍捲風的意思,和我用鐵鎚敲打一個紅酒杯,造成它破掉的意思不一樣。他的意思是指,如果那隻特定的蝴蝶,沒有在那個時刻拍動牠的翅膀,難以捉摸的複雜大氣行為與反應系統,作用就會不一樣,而那個龍捲風可能就永遠不會形成——就像阿拉伯之春可能永遠不會發生,至少不會是它發生的那個時間和形式,如果警察在2010年那個早晨,就讓布瓦吉吉賣他的蔬果的話。 愛德華.羅倫佐將科學見解轉換角度為在預測上有難以突破的極限,這是個深層的哲學問題。幾世紀以來,科學家都假定,知識的增長必定帶來更準確的預測,因為現實就像一面時鐘——令人敬畏的龐大又複雜的時鐘,但仍是一面時鐘——而且,愈多科學家學習了解它的內部構造、齒輪如何咬在一起、砝碼和彈簧如何作用,他們就愈能以確定性方程式捕捉它的運作,並預測它的作用。1814年,法國數學家暨天文學家皮耶—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將這個夢想帶入它的邏輯學極限:
拉普拉斯稱他想像的實體為一種「魔鬼」。如果它知道有關現在的一切,拉普拉斯認為,它就能預測未來的一切。它將是無所不知的。 羅倫佐對那個夢想澆下一盆冰冷的雨水。如果那個時鐘完美地象徵拉普拉斯的預測性,它的相反就是羅倫佐的雲。中學的科學課告訴我們,當水蒸氣結合灰塵的粒子就會形成雲。這聽起來很簡單,但一朵特定的雲實際如何發展——它生成的形狀——要依小水滴之間複雜的反饋交互作用而定。為了記錄這些交互作用,電腦模型製作者需要對資料蒐集過程中的微小蝴蝶效應錯誤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方程式。因此,即使我們學會所有關於雲朵如何形成的知識,仍然預測不出某一朵雲將會生成的形狀。我們只能等待並觀看結果。歷史的最大諷刺之一,是今天的科學家比他們在一個世紀前的同僚所知要多上許多,並且擁有強得多的處理大量資料能力,但他們在預期完美的預測上,自信心卻少了許多。 這是我那「樂觀的懷疑論者」的立場中,「懷疑論者」那一半的一大原因。我們住在一個幾近無權無勢的男子所為能夠對全世界造成漣漪效應的世界裡——對我們所有人造成不同程度影響的漣漪。一名住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郊區的女子,可能覺得突尼西亞是另一個星球,她的生活和那裡毫無關係,但如果她嫁給了一名會從鄰近的懷特曼空軍基地(Whiteman Air Force Base)起飛的空軍飛行員,她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在突尼西亞的一次鮮為人知的行動引發了抗議,結果變成暴動,導致獨裁者垮台,激起利比亞的抗議,引發內戰,造成北約2012年的介入,使得她丈夫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上空閃避地對空炮火。那是個可輕易回溯的關連。通常,關連性比較難以察覺,但它們充滿在我們周遭,在一些像是我們在加油站付的油價或是街上被資遣的人這類事情上。在巴西的一隻蝴蝶可以造成德州是另一個好天氣或是龍捲風摧毀一個小鎮的差異的世界裡,認為任何人能夠看到很遠的未來,實在是被誤導了。
2007年,一群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與麻省理工史隆商學院的教授、學生們,利用短短一年的時間,在網路的開放空間中撰文討論,最後集結出一本《我們比我聰明》,並且榮獲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最佳商業書(Amazon Best Books of 2007)。「我們」比「我」聰明,但「我們」在哪裡?在金融市場上,跟隨羊群心理的從眾心態,往往是賠錢的前兆。可見,沒有適當的平台機制,「我們」也可能是一群烏合之眾、就像無足輕重的一盤散沙而已。
菲利普.泰特洛克(Philip E. Tetlock) 賓州大學教授,獲安南博格基金會頒贈教授頭銜,並任職於心理與政治科學系以及華頓商學院。他和妻子芭芭拉.梅勒絲共同主持「良好判斷計畫」(Good Judgment Project, 簡稱GJP),這項計畫執行多年,專門針對高風險事件與世界大事的機率判斷,研究預測精準度的改良可能性。他著有《專業政治判斷:我們如何知道有多準確》(Expert Political Judgment),並與亞倫.貝爾金(Aaron Belkin)合著《對世界政治的反事實思維實驗》(Counterfactual Thought Experiments in World Politics)。
丹.賈德納(Dan Gardner) 丹是一名記者,著有《風險:恐懼的科學與政治》(Risk: 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Fear)與《未來叨念:為什麼刺蝟與狐狸型權威人士知道最多》(Future Babble: Why Pundits Are Hedgehogs and Foxes Know Best)。
【國外好評】 「菲利普.泰特洛克是重要主題的世界級專家。《超級預測》是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如何讓普通人在很嚴肅的比賽中打敗專家的美妙故事。也是一本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清晰思考的手冊。讀這本書吧。」——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獎得主,著有《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要知道一個觀念是否正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它是否預測未來。但哪些觀念、哪些方法、哪些人,才有經過已知事件證實之非顯而易知的預測成績紀錄?答案會令你吃驚,而且它們對政治、政策、新聞、教育,甚至是認識論——我們如何最有效得到關於世界的知識——都有徹底的影響。《超級預測》的輕鬆風格,掩飾了它所傳達訊息的深奧。」——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強斯頓講座心理學教授,著有《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能有多準,說真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比閱讀這本書更好的方法了。你會對專家的能力不再有幻想,但也會被最好的預測員如何預測所啟發——甚至,也許對你自己的成功懷抱希望。」——泰勒.科文(Tyler Cowen),喬治曼森大學莫卡特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
「一心想顯示並非所有預測都是騙人把戲的泰特洛克,進行了一項新實驗,告訴你如何可以作出良好預測——那些預測往往比資訊最齊全的專家的預測都更準確。本書充滿卓越的建議——這是我讀過關於預測的最棒建議,而那是我很熱衷的主題……。賈德納讓研究成為易讀的實例以及流暢的內文,且無損其嚴謹……。本書告訴你,你可以在預測上更精進。」——《泰晤士報》(The Times of London)
「良好判斷力與良好預測力很罕見,但結果顯示,它們是可傳授的技能。藉由促使預測員競賽,泰特洛克發現了這些技能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運作,而本書將傳授任何有興趣的讀者這些技能。」——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長遠當代」基金會(The Long Now Foundation)董事長
「菲利普.泰特洛克因證明大部分專家在預測選舉、戰爭、經濟衰退和其他事件時,不比『擲飛鏢的猩猩』要強而出名。在他這本出色的新書中,泰特洛克再次以他的創新研究為本,傳達了大有希望的訊息。他指出,有些人預測事件的準確度要比靠運氣亂猜的機率高出許多——因此,如果仿效這些『超級預測員』的關鍵思維,我們其他人或許也可以。沒有比這種提高自我能力的風格更聰明、更精密的了。」——約翰.霍根(John Horgan),史蒂文斯科技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科學寫作中心主任
「《超級預測》是既學術又令人愉快的罕見之作。內容科學、具有說服力且無比實用。任何在作預測的人——也就是我們所有人——應該放下手邊正在做的工作,好好把它讀一讀。」——麥可.J..莫柏辛(Michael J. Mauboussin),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策略主管
「從戴奧菲神廟的神諭到中世紀占星家到當代過度自信的專家,預測員不是被騙就是騙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超級預測》揭露了對未來作出誠實、可靠、有效與有用判斷的祕密。」——亞倫.布朗(Aaron Brown),AQR資本管理公司風險長,著有《華爾街的撲克臉》(The Poker Face of Wall Street)
「蘇格拉底有『認識自己』的洞見,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中傳遞科學;而現在,泰特洛克的《超級預測》有了我們全都可以運用的技能。」——璜.路易.裴瑞茲(Juan Luis Perez),瑞銀集團研究中心(UBS Group Research)全球主管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將本書與喬丹.艾倫伯格(Jordan Ellenberg)的《數學教你不犯錯》(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相提並論。
媒體推薦:
「菲利普.泰特洛克是重要主題的世界級專家。《超級預測》是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如何讓普通人在很嚴肅的比賽中打敗專家的美妙故事。也是一本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清晰思考的手冊。讀這本書吧。」——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獎得主,著有《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要知道一個觀念是否正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它是否預測未來。但哪些觀念、哪些方法、哪些人,才有經過已知事件證實之非顯而易知的預測成績紀錄?答案會令你吃驚,而且它們對政治、政策、新聞、教育,甚至是認識論——我們如何最有效得到關於世界的知識——都有徹底的影響。《超級預測》的輕鬆風格,掩飾了它所傳達訊息的深奧。」——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強斯頓講座心理學教授,著有《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說真的,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能有多準?要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比閱讀這本書更好的方法了。你會對專家的能力不再有幻想,但也會被最好的預測員如何預測所啟發——甚至,也許對你自己的成功懷抱希望。」——泰勒.科文(Tyler Cowen),喬治曼森大學莫卡特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
「一心想顯示並非所有預測都是騙人把戲的泰特洛克,進行了一項新實驗,告訴你如何可以作出良好預測——那些預測往往比資訊最齊全的專家的預測都更準確。本書充滿卓越的建議——這是我讀過關於預測的最棒建議,而那是我很熱衷的主題……。賈德納讓研究成為易讀的實例以及流暢的內文,且無損其嚴謹……。本書告訴你,你可以在預測上更精進。」——《泰晤士報》(The Times of London)
「菲利普.泰特洛克的《超級預測》是一本思索決策與未來的共通指南,作者對這個領域的了解無人能及。」——伊恩.布萊默(Ian Bremmer),彭博2015年最佳書籍(Bloomberg Business’ Best Books of 2015)
「《超級預測》指出,你可以從很多不同來源獲得資訊。知識就在我們身邊,不一定要得自專家。」——喬.拉佛納(Joe Lavorgna),彭博2015年最佳書籍(Bloomberg Business’ Best Books of 2015)
「《超級預測》突顯超級預測員的技巧與特質——也就是,那些預測已被證實驚人準確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既嚴謹又清晰可讀。內容與商業、金融、政府及政治直接有關。」——彼得.奧薩格(Peter Orszag),彭博2015年最佳書籍(Bloomberg Business’ Best Books of 2015)
「良好判斷力與良好預測力很罕見,但結果顯示,它們是可傳授的技能。藉由促使預測員競賽,泰特洛克發現了這些技能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運作,而本書將傳授任何有興趣的讀者這些技能。」——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長遠當代」基金會(The Long Now Foundation)董事長
「菲利普.泰特洛克因證明大部分專家在預測選舉、戰爭、經濟衰退和其他事件時,不比『擲飛鏢的猩猩』要強而出名。在他這本出色的新書中,泰特洛克再次以他的創新研究為本,傳達了大有希望的訊息。他指出,有些人預測事件的準確度要比靠運氣亂猜的機率高出許多——因此,如果仿效這些『超級預測員』的關鍵思維,我們其他人或許也可以。沒有比這種提高自我能力的風格更聰明、更精密的了。」——約翰.霍根(John Horgan),史蒂文斯科技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科學寫作中心主任
「《超級預測》是既學術又令人愉快的罕見之作。內容科學、具有說服力且無比實用。任何在作預測的人——也就是我們所有人——應該放下手邊正在做的工作,好好把它讀一讀。」——麥可.J..莫柏辛(Michael J. Mauboussin),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策略主管
「從戴奧菲神廟的神諭到中世紀占星家到當代過度自信的專家,預測員不是被騙就是騙人。有史以來第一次,《超級預測》揭露了對未來作出誠實、可靠、有效與有用判斷的祕密。」——亞倫.布朗(Aaron Brown),AQR資本管理公司風險長,著有《華爾街的撲克臉》(The Poker Face of Wall Street)
「蘇格拉底有『認識自己』的洞見,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中傳遞科學;而現在,泰特洛克的《超級預測》有了我們全都可以運用的技能。」——璜.路易.裴瑞茲(Juan Luis Perez),瑞銀集團研究中心(UBS Group Research)全球主管
*湯姆.佛里曼為美國記者,專欄及書籍作家,曾三次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現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代表著作有《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等。
如果你是白宮的職員,你可能會發現他在橢圓形辦公室裡和美國總統一起談論中東問題。如果你是《財星》(Fortune)雜誌全球500大企業(Fortune 500)的執行長,你可能會在瑞士的達佛斯*(Davos)看到他,在飯店休閒區和對沖基金億萬富豪與沙烏地阿拉伯親王聊天。而如果你不常出入白宮或時髦的瑞士飯店,你可以讀他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以及暢銷書,上面會告訴你現在的時事、原因以及接下來的發展。數百萬人都讀。
為了要了解標籤中「懷疑論者」那一半,來看一名突尼西亞青年。他推著裝滿蔬果的木製手推車,走在一條滿是塵土的路上,要去突尼西亞西迪布濟德市的市場。這名男子三歲時,父親就過世了。他靠著借錢買貨裝滿手推車去賣來養家活口,希望賣東西賺來的錢足以還債外,還能剩一些。每天都是一樣辛苦的工作。但今天早上,警察找上這名男子,說他們要沒收他的秤,因為他違反了一些規定。他知道那是謊話,他們要勒索他,但他沒錢。一名女警打了他一巴掌,還辱罵他死去的父親。他們拿走了他的秤和手推車。男子去市政府申訴,被告知官員正在開會。羞辱、憤怒但無能為力之下,男子離開了。 他帶著燃料回來。在市政府外面,他把燃料往自己身上潑,點燃火柴,放火燒。 這個故事只有結局與眾不同。在突尼西亞和整個阿拉伯世界,有數不清的貧窮街頭小販。警方貪污很普遍,施加在這個男子身上的羞辱,每天都有。除了警察和他們的受害者外,這些事對誰都無關緊要。 但2010年12月17日特定的這次羞辱,導致26歲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引火自焚,而布瓦吉吉的自我犧牲引發了許多抗議活動。警方以一貫的殘酷手段回應。抗議活動蔓延開來。突尼西亞的獨裁者班.阿里總統(Zine el-Abidine Ben Ali)到醫院探視布瓦吉吉,期望能安撫大眾。 布瓦吉吉在2011年1月4日去世。動亂擴大。1月14日,班.阿里飛往沙烏地阿拉伯,過起舒適的流亡生活,結束他23年的盜賊統治*。
*kleptocracy,指由貪瀆腐敗者領導的政權。
阿拉伯世界留神觀望,大為震驚。接著,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約旦、科威特和巴林都爆發了抗議。在掌權30年後,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被趕下台。其他地方的抗議擴大為反抗運動,反抗變成內戰。這是阿拉伯之春——起源於一名和無數其他人一樣的窮人遭到警方騷擾,像許多之前和之後的人的遭遇,但那些卻沒有明顯的漣漪效應。 回顧過去並速寫出一條敘事弧線,就像我這裡所做的,把布瓦吉吉和所有源自他的單一抗議而來的事件相連是一回事。湯姆.佛里曼就像許多菁英權威人士,精熟於這樣子的重建,尤其是在他非常了解的中東地區,他因擔任《紐約時報》駐黎巴嫩特派員而在新聞界成名。但就算是湯姆.佛里曼,如果他在那個決定命運的早晨在現場,他能窺見未來並預知到自焚、動亂、突尼西亞獨裁者垮台和所有後續的發展嗎?當然不能。沒有人可以。也許,考量到佛里曼對那個地區有多麼了解,他會想像得到,貧窮與失業很嚴重,絕望的青年人口在增加,貪腐猖獗,鎮壓持續,因此,突尼西亞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是一觸即發的火藥罐。但是,一名觀察者可能在前一年就能得出一樣的結論,還有再前一年。確切地說,你對突尼西亞、埃及和好幾個其他國家,數十年來都可以那麼評論。它們也許是火藥罐,但從來沒有爆炸——直到2010年12月17日,警察把那個可憐人逼得太過火時。 1972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佐(Edward Lorenz)寫了一篇標題很吸睛的文章〈可預測性:巴西的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會引發德州的龍捲風?〉(Predictability: Does the Flap of a Butterfly’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在此之前十年,羅倫佐無意間發現,在電腦模擬的天氣模型中,輸入資料的微小變異——例如,以0.506取代0.506127——可能產生長期預測的顯著差異。這是個將會啟發「混沌理論」的洞見:在像大氣這樣的非線性系統中,即使是初始階段的微小改變,也可能迅速增長到極大的比例。因此,理論上,巴西的單獨一隻蝴蝶,可能拍動翅膀並引發德州的龍捲風——儘管成群的其他巴西蝴蝶可能終其一生瘋狂拍動翅膀,卻絕不會造成幾哩外的一陣明顯的狂風。當然,羅倫佐說蝴蝶「造成」龍捲風的意思,和我用鐵鎚敲打一個紅酒杯,造成它破掉的意思不一樣。他的意思是指,如果那隻特定的蝴蝶,沒有在那個時刻拍動牠的翅膀,難以捉摸的複雜大氣行為與反應系統,作用就會不一樣,而那個龍捲風可能就永遠不會形成——就像阿拉伯之春可能永遠不會發生,至少不會是它發生的那個時間和形式,如果警察在2010年那個早晨,就讓布瓦吉吉賣他的蔬果的話。 愛德華.羅倫佐將科學見解轉換角度為在預測上有難以突破的極限,這是個深層的哲學問題。幾世紀以來,科學家都假定,知識的增長必定帶來更準確的預測,因為現實就像一面時鐘——令人敬畏的龐大又複雜的時鐘,但仍是一面時鐘——而且,愈多科學家學習了解它的內部構造、齒輪如何咬在一起、砝碼和彈簧如何作用,他們就愈能以確定性方程式捕捉它的運作,並預測它的作用。1814年,法國數學家暨天文學家皮耶—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將這個夢想帶入它的邏輯學極限:
拉普拉斯稱他想像的實體為一種「魔鬼」。如果它知道有關現在的一切,拉普拉斯認為,它就能預測未來的一切。它將是無所不知的。 羅倫佐對那個夢想澆下一盆冰冷的雨水。如果那個時鐘完美地象徵拉普拉斯的預測性,它的相反就是羅倫佐的雲。中學的科學課告訴我們,當水蒸氣結合灰塵的粒子就會形成雲。這聽起來很簡單,但一朵特定的雲實際如何發展——它生成的形狀——要依小水滴之間複雜的反饋交互作用而定。為了記錄這些交互作用,電腦模型製作者需要對資料蒐集過程中的微小蝴蝶效應錯誤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方程式。因此,即使我們學會所有關於雲朵如何形成的知識,仍然預測不出某一朵雲將會生成的形狀。我們只能等待並觀看結果。歷史的最大諷刺之一,是今天的科學家比他們在一個世紀前的同僚所知要多上許多,並且擁有強得多的處理大量資料能力,但他們在預期完美的預測上,自信心卻少了許多。 這是我那「樂觀的懷疑論者」的立場中,「懷疑論者」那一半的一大原因。我們住在一個幾近無權無勢的男子所為能夠對全世界造成漣漪效應的世界裡——對我們所有人造成不同程度影響的漣漪。一名住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郊區的女子,可能覺得突尼西亞是另一個星球,她的生活和那裡毫無關係,但如果她嫁給了一名會從鄰近的懷特曼空軍基地(Whiteman Air Force Base)起飛的空軍飛行員,她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在突尼西亞的一次鮮為人知的行動引發了抗議,結果變成暴動,導致獨裁者垮台,激起利比亞的抗議,引發內戰,造成北約2012年的介入,使得她丈夫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上空閃避地對空炮火。那是個可輕易回溯的關連。通常,關連性比較難以察覺,但它們充滿在我們周遭,在一些像是我們在加油站付的油價或是街上被資遣的人這類事情上。在巴西的一隻蝴蝶可以造成德州是另一個好天氣或是龍捲風摧毀一個小鎮的差異的世界裡,認為任何人能夠看到很遠的未來,實在是被誤導了。
2007年,一群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與麻省理工史隆商學院的教授、學生們,利用短短一年的時間,在網路的開放空間中撰文討論,最後集結出一本《我們比我聰明》,並且榮獲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最佳商業書(Amazon Best Books of 2007)。「我們」比「我」聰明,但「我們」在哪裡?在金融市場上,跟隨羊群心理的從眾心態,往往是賠錢的前兆。可見,沒有適當的平台機制,「我們」也可能是一群烏合之眾、就像無足輕重的一盤散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