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包含理、象、數,而《繫辭》正是象數之鑰、孔子的學易心得!
【本書簡介】
◎要研究《易經》,先要瞭解孔子的《繫傳》,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本書為南師於一九八四年一系列講座的記錄,包含《繫傳》上下傳的全部內容。
◎系統地介紹了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深得廣說妙解之精髓。
南師的《易經雜說》使讀者瞭解《易經》全貌,本書則是進一步完整的《繫傳》講錄內容,在《易經雜說》的廣博上深入講解《繫傳》內容,帶領讀者探求孔子的智慧。
《繫傳》上下傳,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三個要讀《繫辭》的理由:它是象數的鑰匙,進入《易經》必讀;通了《繫傳》,對中國文化的根本,才真正有個認識;孔子的哲學思想,以及他一切理論及學說的來源,也都搞得清楚了。
《繫傳》文字淺顯,卻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傳統的方法差不多要幾十年的讀書、思考、研究才能算命看相、未卜先知!南師講本,本諸傳統卻帶有新意,解析清晰,深入淺出,令人心領神會,如欲更進一步了解《易經》與《繫辭》,不可錯過本書。
除了易理術業,本書還包含了政治藝術、身心修養之道、人文文化最高的哲理,以及作人做事的智慧之學。讀了這本書,將會發現《易經》是很平易,人人都需要的一門學問。最重要的是,本書會使你豁然開朗,智慧大增。
作者簡介:
南懷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
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
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出版說明
《易經雜說》出版已兩年多了,印行到四版,一直受到讀者極大的歡迎,為此之故,我們加緊整理南大師一九八四年另一系列講座的記錄,內容是《周易‧繫辭》上下傳全部。
在前出版的《易經雜說》一書中,也涉及到部分〈繫傳〉的內容,但是,《雜說》內容廣泛可使讀者瞭解《易經》的全貌,而本書則是後來完整的〈繫傳〉講錄內容;系統地介紹了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雖與《雜說》略有重疊,並不是重複,反而更得深廣解說之妙。
本書內容包含了政治藝術,身心修養之道,人文文化最高的哲理,以及作人做事的智慧之學。讀了這本書,你會發現《易經》是很平易的一種學問,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種學問。最重要的是,本書會使你豁然開朗,智慧大增。
這本書能與讀者見面,閆修篆先生功不可沒,是他在百忙中,抽暇整理錄音記錄完成本書,因為時間的因素,本書未交作者過目,請讀者原諒。
劉雨虹記
一九九一年二月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出版說明
《易經雜說》出版已兩年多了,印行到四版,一直受到讀者極大的歡迎,為此之故,我們加緊整理南大師一九八四年另一系列講座的記錄,內容是《周易‧繫辭》上下傳全部。
在前出版的《易經雜說》一書中,也涉及到部分〈繫傳〉的內容,但是,《雜說》內容廣泛可使讀者瞭解《易經》的全貌,而本書則是後來完整的〈繫傳〉講錄內容;系統地介紹了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雖與《雜說》略有重疊,並不是重複,反而更得深廣解說之妙。
本書內容包含了政治藝術,身心修養之道,人文文化最高的哲理,以及作人做事的...
章節試閱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象數之鑰
《易經》的主要內容分三個方面,就是理、象、數,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真正說到易的境界在象與數──卦象、卦數,數還包括了陰陽、五行。如果真來研究,先天、後天八卦及八八六十四卦,必須要背得;大家沒有背得,象數的基本原則又不懂,將來研究起來會困難重重,等於沒用。你們各位都是同仁,也不便考試你們,要我真正上課,我是很嚴格的。每人都要當面考試,當場來背,這是我們老規矩的教授方法。這個方式,不好意思對大家來用,但我還是要把傳統的教育方法告訴各位,希望大家注意。
什麼叫卦?何謂爻?如果弄不清楚,聽《易經》是白聽的。希望大家不要像看熱鬧、聽歌星唱歌一樣,那就沒有意思了。我今天很嚴謹的告訴大家,你們有人對象、數、卦、爻的基本法則、陰陽五行的原理原則還不清楚的,請先把過去我們講的再複習一下,這對大家今後的學習,會有很多方便。
我們要研究《易經》,先要瞭解孔子的〈繫傳〉,這是很重要的。《易經》的象數,包括我們一般觀念中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至算命看相、未卜先知那一套東西。要會那一套東西也是不容易的,必須要把象數真弄通了,還要懂得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等等,才有點希望。差不多要幾十年的讀書、思考、研究。《易經》不是光憑記憶的,有些必須要靠自己的聰明去思考、去探討;《易經》也不是一個呆板的方式,運用到哪一方面都可以的。
但是如果要精通《易經》,便一定要從呆板的方法開始;而且《易經》象數的多種法則都要瞭解才行。
有關象數與易理,以後我們會更進一步給大家講,今天我們初步的研究,先把古代的方法告訴各位。大家必須知道,先把〈繫辭〉上下傳研究通了,你自己研究象數的鑰匙就可以拿到了,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通了〈繫辭〉之後,對中國文化的根本,才真正有個認識。第三點,孔子的哲學思想,以及他一切理論及學說的來源,也都搞得清楚了。
《易經》是情報學嗎
今天我們來研究《易經》的〈繫辭〉上傳,還是用傳統的方法;像教中國哲學那樣的教法,來同大家研究。說到這裡,想到昨天有位同學,拿了一本《周易通議》給我看,這本書是大陸學者用很奇特的觀點來講《易經》的。純粹走郭沫若的那一套路線,認為《易經》是一部情報學,這本書臺灣沒有出版。他們主要的觀點是說:《易經》的作者,當時被敵人俘虜了,為了向外面求救,就畫了很多符號,所以他們認為八八六十四卦是作者為了求救,對外面通訊所用的方法。這套說法差不多已經有七八十年了,這種說法很可怕,把中國文化打得稀爛。
我們今天還是從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來研究,姑且認為《易經》的〈繫辭〉上下傳,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同古人對所謂的十翼(這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十種心得報告)的看法一樣。這十翼對中國文化關係很大,大家懂了這一方面,對四書五經的原理,可以說大概已經貫通了。
基本上來說,〈繫傳〉的文字也很淺顯,很容易懂。大家要研究古文,想把文章寫好,便要先研究孔子的文章。如果我們講文學史,我認為〈繫傳〉是第一流的文學。像《老子》呀,《莊子》呀,乃至屈原的《離騷》,都是南方文化的系統,上古時候,我們的文化還沒有統一,各個地方不同。所謂齊魯文化,就是孔孟文化系統,他們也是古代的文學大家。大家若要知道孔孟的文章,僅僅讀一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是不夠的;還要看《易經》的〈繫辭〉上下傳,他的文學非常高明,一般人多忽略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這一段就文字上來看,大家很容易懂,很淺顯。但是,是不是真懂了呢?在我的觀念裡,恐怕還差十萬八千里,也可以說完全不懂。十幾年前一位同學說:我們研究中國的《易經》,怎麼看都看不懂,現在我看了一本外國人翻譯的《易經》,一看就懂了。我說很好啊!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我們研究自己文化的《易經》,搞了幾十年還搞不懂,去學了幾年英文,再看外國人翻譯的英文《易經》,便真懂了《易經》;那些研究《易經》幾十年還不懂的中國人,可是真笨呀!看來說這些話的人真聰明,外國人也真聰明,如果這樣便真懂了《易經》,那就不叫《易經》了,不知該叫什麼東西才對。
這個意思大家知道嗎?與我們不同文化系統的人,研究我們另外一種文化系統,而能達到極高度的認識與境界,很輕鬆就弄通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中國人從小讀中國書,讀了一輩子書,連中國的文章還是寫不通。這是老實話。所以我們自己本身學自己的文化,想把自己的文字寫得好,都還做不到;一個學英文出身的外國人,把《易經》一下子就學懂學通了,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文字非常簡單,這就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象數之鑰
《易經》的主要內容分三個方面,就是理、象、數,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真正說到易的境界在象...
目錄
出版說明
繫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
象數之鑰
《易經》是情報學嗎
三墳 五典 八索 九丘
符號邏輯
《易經》文化中的尊卑
獨立的方塊字
遠近、難易與貴賤
宇宙的生命
剛日讀經 柔日讀史
達爾文的祖宗
人類歷史的禍根子
變的哲學
隨流順變
打秋千的學問
大自然的法則
人文世界的開始
上帝的本來面貌
把戲祇隔一張紙
第二章 設卦觀象
《易經》與鬼
設卦 觀象 繫辭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人生的歷程
下台一鞠躬
人生的價值
向心力與離心力
心安故理得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以經解經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卦 彖 爻 象
楚人失弓
善於補過
月兒彎彎照九州
其介如石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
一切學問的準則
中國的實驗科學
神祕的無字天書
旅程
人生的問題
誰創造了宇宙萬物
堪輿學上的問題
難得糊塗
獅子與狗
青山何處不埋人
子貢為夫子擇地
神奇的堪輿術
理論與科學
死生如旦暮
東方文化的宗教觀
道家不死之藥
儒者之恥
安土與愛
情與無情
宇宙的大學問
圓的哲學
光明來自黑暗
不可說 不可說的神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可道 非常道
一個模子不成世界
矛盾與均衡
性與情
旁門八百 左道三千
錯誤的相對論
宇宙間至善的代表
凡夫不知的道
天愛萬物 一切平等
真正的愛
永遠的活著
道與零
占與卜
變通與通變
能陰能陽者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
無所不包的易
致虛極 守靜篤
好夢由來最易醒
生老病死 春夏秋冬
至善的平凡
第七章 易其至矣乎
人生的最高原則
成性存存和如如不動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頤
無所在 無所不在
天地萬物之交通
無是無非的形而上
鶴鳴九皋 聲聞於天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先鬧後笑
君子之道
同人與同仁
爭白茅的戰爭
諸葛一生惟謹慎
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有終的君子
以功下人 大吉大利
高處不勝寒
不讀書的現代人
為歷史背黑鍋的女人
亢龍有悔的人
梅花易數
保密的最高原則
苦命的皇帝
對千秋萬世負責的人
萬物之盜
第九章 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易經》的數
地心裡的奧祕
古代的祭祀
合十與合適
後天八卦與《洛書》
先天 後天 體 用與九 十
易學在蜀
五的哲學
大衍之數五十
蓍筮的程序
孫悟空七十二變
數理的最高境界
道與神通
中國歷史上的巫筮
殘酷的龜卜
文王課與火珠林
隱身術與祝由科
臺灣廟宇的杯筊
天圓地方
指南與指北
科學的排列
演繹與歸納
向南與向北
二十八宿的分野
無往不復 無平不陂
上了老師的當
六十花甲 有好有壞
奉了西方的正朔
《參同契》與一陽來復
四季無寒暑 一雨便成秋
復與姤
生命的圓與七日來復
道家的長生不老術
女性修道的祕訣
掌握自己生命的方法
活子時的奧祕
一陽來復與迴光返照
冬至子之半 天心無改移
第十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聖人之道
有感斯應
學易的基本原則
形而上道體與無為
寂然不動
生命真諦的根
第十一章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大道
開物成務
千秋大業
退藏於密
最高的智慧
神武不殺的聖人境界
領導人的條件
中國聖人的「齊」戒
變與通
你我的太極
大富大貴 以利萬民
聖人尋寶
九與十的變化
第十二章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孔子的宗教哲學
沒有聲音的語言
聖人之意
念佛珠與乾坤圈
地球的輪迴
宗教家的觀光飯店
之乎者也
有情世界
中國文化的道
「扁」古老王開天地
割捨之難
推的哲學
千秋萬代
差不多先生
一言興邦
道德勝利
附錄 大衍揲蓍次序演繹表
繫辭下傳
第一章 八卦成列
不動心
權力慾與「我」
善易者不卜
恩以生害
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月球是我們中國的
大千世界的奇觀
萬變 簡化 不變
銀河系裡的妙音
上帝的話沒有錯
人生成敗關鍵
領導學的奧祕
大君的統治學
第二章 包犧氏之王天下
包犧氏作八卦
田字的文化意義
文字語言和卦
醫技 易理與鬼神
人類文化的起源
從農業到商業
變的開始
服牛乘馬 更上層樓
罪惡與文明並生
文物衣冠
葬的異俗
教育 文化的功過
第三章 易者象也
一動生吉凶
第四章 陽卦多陰 陰卦多陽
陰和陽 奇與耦
同床異夢
第五章 憧憧往來 朋從爾思
孔夫子的道行
隱聲的瀑布
上臺容易下臺難
孵豆芽的學問
精義入神
非所困而困
解困玄機
藏器于身 待時而動
佛菩薩不可求
學問與治事
因果報應
天將厚其福而報之
小惡小善
其亡 其亡 繫于苞桑
張公百忍
德薄位尊
幾與神
介如石
良馬見鞭影而馳
男女構精 陰陽怪氣
全始全終
安其身
易其心
定其交
立心勿恆
友 愛 仁 慈
第六章 乾坤其易之門邪
易之門
馬克斯和龔定盦
《春秋》言三世
太平逍遙的日子
知往而察來
成功失敗兩相依
第七章 易之興也 其於中古乎
憂患意識
成功的媽媽叫失敗
困窮而通
不擇手段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
萬變不離其宗
第九章 原始要終 以為質也
原始要終
雜物撰德
未濟的人生
二與四
柔與中
三與五
第十章 廣大悉備
三才之道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
醫世的學問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乾健 坤順
人心天心
識人的才能
人人都是諸葛亮
愛惡相攻
相由心生
出版說明
繫辭上傳
第一章 天尊地卑
象數之鑰
《易經》是情報學嗎
三墳 五典 八索 九丘
符號邏輯
《易經》文化中的尊卑
獨立的方塊字
遠近、難易與貴賤
宇宙的生命
剛日讀經 柔日讀史
達爾文的祖宗
人類歷史的禍根子
變的哲學
隨流順變
打秋千的學問
大自然的法則
人文世界的開始
上帝的本來面貌
把戲祇隔一張紙
第二章 設卦觀象
《易經》與鬼
設卦 觀象 繫辭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人生的歷程
下台一鞠躬
人生的價值
向心力與離心力
心安故理得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以經解經
第三章 彖者言...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