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回人生主導權,
不讓「以他人為中心」的意識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為什麼你總是「想做卻做不了」、「想說卻說不出口」、「想決定卻又下不了決心」?
「要是那時候有做XX就好了……」
「要是那時候有說XX就好了……」
「要是那時候選XX就好了……」
──你是否也有過上述的想法?
現在之所以會後悔,問題絕對不是出在你「過去做錯了選擇」。而是你以他人為中心,對「想做還是不想做」或「喜歡還是討厭」等自己的心情及情感視若無睹!
身心靈輔導工作者暨兩性專欄作家 王慶玲│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不委屈推薦
(按姓氏筆劃序)
認同自己有選擇的自由,
才能從「非遵從不可」的意識之中獲得解放。
為什麼你總是「想做卻做不了」、「想說卻說不出口」、「想決定卻又下不了決心」?會不會其實你內心隱藏著「害怕跟人爭執、害怕受傷害、害怕失敗、害怕被討厭、害怕被排擠、害怕傷害對方……」這樣的恐懼情結?
大多數人常身陷對方、社會常識、一般常識中,有種「我非做XX不可」、以他人為中心的意識。於是在這種束縛下,自己的欲求及願望消失,被綁到動彈不得。
如果能從「他人中心」的意識解放,你所抱持的恐懼也會跟著消失,將原本所擁有力量引導出來,依照自己的意願行動,從而得到自由及滿足感。
作者簡介:
石原加受子(ISHIHARA KAZUKO)
心理諮商師。是提倡「自我中心心理學」的心理諮商所「All Is One」代表。日本學校諮商學會會員、日本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學會會員、日本療癒紓壓協會(Japan Healing Relaxation Society)前任理事、獲日本厚生勞動省認證之「創造健康與生存價值」顧問。
以「思考、情感、五感、想像、呼吸」等觀點出發的獨創全方位心理學,提供改善性格、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講座,並持續從事團體諮商將近二十五年,為許多抱持煩惱的男女老少提供建議。
著作有《這樣拒絕,沒有罪惡感:不吃虧、不生氣的練習》、《讓「執著的憤怒」消失》(「しつこい怒り」が消えてなくなる本)、《消除「忍不住煩惱」的訣竅》(「つい悩んでしまう」がなくなるコツ)、《從「老是在煩惱中」脫離的訣竅》(「いつも悩んでしまう」から抜け出すレッスン)……等。
譯者簡介:
邱香凝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學府碩士。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育有一狗,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用認養取代購買」。
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一路吃下去!騎向台灣第一小吃攤》(石田裕輔著)、《絕不哭泣》(山本文緒著)、《飛上天空的輪胎》(池井戶潤著)等。
章節試閱
1 我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
●或許該是更幸福的
對目前的生活,並不是完全不滿意,只是覺得「也稱不上心靈獲得滿足。很羨慕那些過著充實人生,閃閃發光的人。看到別人過著想說什麼就說、想做什麼就做的人生,會覺得很火大,但同時也有點嫉妒和嚮往。」
──你內心是否也有這樣的心情?
「要求太多就沒完沒了了。人生嘛,不就是這麼回事!」
──你是不是也曾這樣告訴自己。
「可是,又無法徹底放棄。」
──有時還是會這麼想,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現在的自己。每當模糊地想著「這樣下去好嗎?」時,就會覺得坐立不安。於是你心想:
「明明不是自己想這樣的,為什麼人生卻變成這樣了呢?」
一邊這麼唸唸有詞地回首過去。
●要是當時做了XX,現在……
「要是那時選擇的不是這個,而是那個的話……」
無論是誰,一定都曾有過這種念頭吧!
「要是當時再多考慮一下,不要急著做出結論的話,事情或許能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要是那時,不顧家人反對,堅持採取行動的話,結果一定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為什麼那時候要分手呢?如果就那樣繼續交往下去,現在就不會這麼後悔了……」
「如果那時,我選擇的不是B公司而是A公司,現在一定能在工作上發揮得很好吧!」
一定有不少人,都曾有過類似以上這些經驗吧!一邊後悔著過去的決定,一邊責備自己,甚至責備對手或第三者;時而對眼前的環境感到不甘心,時而怨恨命運的捉弄。
●即使如此還是會後悔
但是這樣有什麼意義呢?
假設你能搭上時光機,回到你自認為是人生岔路口的「如果那時……」,也假設你能再次做出不同的選擇好了。
即使如此,你依然會像「現在的你」一樣說著「如果那時……」,而對過去的決定感到懊惱、悔恨,這是毋庸置疑的。
就算能夠回到過去,不管你重新選擇的是A還是B,甚至是C,結果和現在幾乎不會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你現在之所以會後悔,問題絕對不是出在你「過去做錯了選擇」。
「問題不是出在做錯了選擇?這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當時就算做了別的選擇,結果還是一樣會後悔。
「咦?可是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現在不就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了嗎?」
比方說,在你面前同時有蘋果和橘子。
這時你選擇了蘋果。然而,就在你做完選擇之後,你又想:
「這蘋果好酸啊,說不定橘子比較甜!」
那麼,假設你選的是橘子吧。即使如此,你還是會說:
「這橘子好酸啊,說不定蘋果比較甜!」
就像這樣,你只會舉出自己所選的東西有什麼缺點,羨慕著「沒選的那一方」。結果,無論選擇的是哪一邊,你總是在「後悔」。
●就算想接受也無法接受
「那麼,只要對自己選擇的東西說,『選了它真是太好了!』就行了嗎?」
不,光是這樣是不行的。比方說,你能毫不猶豫地說出以下這些話嗎?
「我選擇了這工作,真是太好了。」
「選擇了這個人,我非常幸福。」
「我選擇了這個,覺得很滿足。」
還是,儘管已經告訴自己後悔也不是辦法,你依然覺得:
「我就是討厭再這樣下去。」
「我已經不想再忍耐著活下去了。」
「我絕對無法接受自己就這樣結束一生。」
「到底要抱著這種心情,活到什麼時候為止才行。」
「人家都能稱心如意地擁有一切,偏偏我卻……」
你是否像這樣,對如今的家庭環境、生活環境、職場環境、社會環境中所有過去發生過的事,一邊感到後悔,內心卻又無法放棄呢?
如果你曾經對過去感到強烈的後悔,或是對現在自己身處的環境及狀況感到悔恨不甘,內心又充滿難以放棄的心情,你一定要知道,原因並不是出在你過去「做了錯誤的選擇」。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之所以做出某種選擇,正是因為你當時「有做出那種選擇的理由」。無論過去做了什麼樣的選擇,現在你還是會陷入相同的狀況。
可以說,無論你處於什麼狀況,都非做出那個選擇不可;又或者說,不管你做出什麼選擇,結果面對的都是類似的狀況。而會這樣的原因是很明確的。
P25
2 心懷不滿是有原因的
●做出那個選擇時,是不是先從思考開始的?
你認為,那個原因會是什麼呢?
我想,有些人在過往的人生中,已經隱約察覺到「應該是這樣吧」。
那最大的原因,就是「恐懼」。潛藏在你內心的「恐懼」,最後引導出類似的狀況或結果。
以下舉一些古早時代的例子:
「男兒有淚不輕彈。」
「結了婚,就必須要相守到最後。」
「女人結婚之後,一定要把婆家的父母當作親生父母一樣,盡心侍奉才行。」
過去的時代,作父母的都會這樣告訴子女。
你一定會這樣想:「怎麼會有這麼陳腐的想法。」但確實如此。
仔細想想,你是不是也把這些規範強加在自己身上了?
只因為那是由來以久的習俗,「不做不行」的禁止意識或「非做不可」的義務強制意識,到現在還是和過去沒什麼不同吧。
倒不如說,我們這個重視情報、言語和思考的左腦社會,現在反而更強調這些了。儘管被這些思考束縛而痛苦著,說不定你自己根本就沒發現。
●「非做XX不可」的思考
「出社會之後,非工作不可。」你是否也有這樣根深蒂固的觀念。如果不工作,就會認為「自己不行」,給自己貼上「沒用」的標籤。
「不能好逸惡勞,非得認真工作不可。」
「不可以偷懶,不可以怠惰,不可以休息。」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或是和別人比較的心理:「那個人做得到,我卻做不到」,因而責備自己?
這一切都是由「恐懼中誕生」的思考。
下面這些也是:
「那個人和大家相處融洽,似乎和每個人都很熟稔。相形之下我卻沒有半個親近的對象……」
「每個朋友都成家立業,也有小孩了,只有我連自己該做什麼才好,都還不知道……」
你之所以會像這樣和周遭的人相比,而陷入悲慘的情緒,都是來自你的那種「思考」。
當你就這樣鑽牛角尖,逼得自己痛苦不堪,讓問題變得更嚴重時,那種思考就會「不由自主」導出一個決定性的根本觀念。
那就是「非做XX不可」的觀念。
●「做XX比較好」的思考
「做XX比較好」其實也是一樣。
「因為對工作有利,所以最好學個語文。」
「為了將來著想,考取個什麼證照比較好。」
以這種「做XX比較好」的觀念思考時,腦中就會開始出現下面這樣的想法:
「對自己來說,該怎麼做才比較好呢?」
「為了將來著想,選哪一邊比較合適呢?」
「做哪一種選擇,自己才比較能夠發揮呢?」
以上這些想法,都是以「該做什麼才比較好」為起點的思考。
「非做XX不可」和「做XX比較好」,都是使恐懼產生的思考。
●自己的感情、意志,一切都被阻絕
「確實是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思考。可是,為什麼這樣就會產生恐懼呢?」
或許你也有這樣的疑問吧。不過,你可曾想過,當你受限於那些思考時,將自己的心情與感情置於何地了呢?
受限於思考時,你會對「想做還是不想做」、或「喜歡還是討厭」等自己的心情及情感視若無睹。甚至有些人可能連對自己的情感視若無睹,都沒有發現。
其實,這種對自我情感的視若無睹,就是產生恐懼的最大原因。
P30
3 愈來愈害怕行動
●學語文或其他才藝,一旦開始就要「學到最後」?
還有一種想法會讓「恐懼」擴大。那就是:
「一旦決定要學,就得學到最後才行。」
學茶道、插花、日本舞等傳統技藝;參加瑜伽、跳舞、做冥想、學游泳、柔道、劍道、拳擊、太極拳等學習課程;學英語、法語、韓文、中文等語文;上電腦教室、社區大學,或是報名專門職技訓練課程。一旦開始了,你總是告訴自己:
「一定要學到最後才行。」
要是你學到一半就不學了,那時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唉,又放棄了。」
「又半途而廢了。」
「明明下定『這次一定要堅持到底』的決心,為什麼就是持續不久?」
你是不是也對自己說過這些話?
最後,你是否也會這麼責備自己?
「唉,我真是沒用。」
「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持續下去。」
●話說回來,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OK?
那麼,你所認為的「非學到最後不可」,具體來說期間是多久?又要學到什麼地步才算高明呢?
比方說,學插花該學到什麼地步才算「學到最後」呢?學英文又該學到什麼時候才算學到最後呢?
對於該學到什麼地步才算學到最後,如果自己內心不先定出明確的程度,只知一個勁兒地想著「非學到最後不可」,那麼不管學到什麼地步,停下來時都會感到挫折。
當然,如果你學的東西是有教程的,學完一整個教程或許就可算是「學到最後」。若目標只是學完整套教程後畢業,那麼用這個目標來鼓勵自己,並不是一件壞事。
不過,我也想請你想想,用是否學完一套教程,來當作「是否學到最後」的基準,又代表了什麼。
或許,你從來沒對這個問題抱持過疑問,可是當這樣追根究底問下去時,你心中應該也隱約有所感覺吧。
但,這和恐懼有什麼關係呢?
讓我們再深入一步,試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是基於什麼樣的動機,選擇學習那些事物的呢?
「為了今後在公司內能接觸到更多國際化的工作,所以必須學英文。」
是這樣的動機嗎?
「因為大家都在學,我也至少該學到某種程度吧!」
「總覺得不學點什麼,好像就輸人一截了。」
也有些人可能這麼說:
「為了青春不留白,必須挑戰點什麼新事物才行。」
或者是:
「約會的時候,一定要準備好貼心的行程才行。」
就像這樣,有些人到最後,甚至連青春留不留白或約會行程,都「非得按照說明書進行不可」了。
●失敗是一定會的,害怕也是理所當然
你應該已經發現了吧!
「非做XX不可。」
「該做XX才對。」
「最好做XX。」
這一切都是我說的「思考」。而且這些思考絕非基於你的內在情感,而是來自自身以外的思考,基準也是「借來的」。
假設你把這種借來的思考,輸入並設定在你的意識電腦之中。
接著,你又將「只要決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後才行」的觀念也輸入進去。
要是,進行到一半時,你無法按照設定執行了……這時,你這台電腦會出現什麼文字呢?我想那恐怕會是:
「我真沒用,能力不足。」
「挑戰了好幾件事,沒有一次能貫徹到底。」
想必從你口中,還是會不由自主吐出「沒毅力、沒耐力、沒有持續性」等責備自己的話。
這未免太不合理了吧!
如果用「非成功即失敗」的說法來看,在這裡唯有做到最後才算成功,其他都算失敗了嗎?
再說,所謂「做到最後」到底是什麼?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終點,卻要求自己除了到達那虛幻的終點之外,都不算成功、都是「失敗」,這樣合理嗎?
要是你的人生也設定在這種「思考」之下的話,你對積極面對各種事,一定會感到恐懼。
這是因為,每當你想行動時,都會不由自主產生「萬一失敗怎麼辦」的思考。
我再次強調,這種「自動產生的思考」,就是恐懼的來源。
P37
4 有沒有以自我情感做基準?
●試試看用「想不想做」來決定
試著在你這台電腦上,輸入以自己的情感或心情為基準的「想做.不想做」來設定,看看會有什麼不同吧。
「我喜歡這個,所以想做。」
「我覺得做這個很開心,所以想做。」
當像這樣以自我情感或心情為中心,達成「因為我想做,所以做」的自我需求時,光是這樣就能獲得滿足。
再來看看,「因為我不想做,所以不做」又是如何吧。
「我想休息,所以不做。」
「我喜歡A,所以不做B。」
「我如果接受了這個會很難過,所以我拒絕。」
如果你能從「非做XX不可」的思考中解放的話,即使像這樣做出「不做XX」的選擇,心裡也不會感到難受吧!
●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能獲得滿足
而「做了那個」之後,「因為是想做的事,所以持續下去」也能獲得滿足。
以自己的情感為基準輸入的設定愈是明確,則「因為已經不想做這個了,所以不做了」的念頭,就愈無法拿來當作自責的材料。
即使是在「因為已經不想做這個了,所以不做了」的狀況下:
.因為能接受自己「想放棄」的「心情」,所以值得高興。
.因為自己具有「能夠放棄」的「自我意志」,所以值得自豪。
.自己實際上採取了「放棄」的具體「行動」,所以真是太好了。
就像這樣,你將能夠肯定自己的選擇。
承上可知,分別以借來的思考當起點,和以自己的情感當起點時,兩者的不同,將導致對自己完全相反的評價。
還不只如此。當你拿借來的東西,當作自己人生的指標時,恐懼就會像孵化的蜘蛛卵一樣,迅速四散增生。
●這樣好像會和周遭的人起爭執,總覺得好害怕!?
看我這麼一寫,有人會認同地這麼想:
「原來如此啊。那我以後就以自我感情為中心吧!」
但也有人會這樣反駁:「可是,世上還是有很多非做不可的事吧?」
也有不少人會情緒激動,生氣地這麼說:「要是什麼都用自己的情感或心情去決定的話,全世界都會充滿任性妄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人,這樣到處都會爆發爭執吧!自私的人已經夠多了。」
如果你不屬於前者,而是後者這種情緒激動的人,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在自己那「變得激動」的意識之中,其實「存在著恐懼」呢。
為什麼,你會像這樣變得這麼激動呢?
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如你所自覺的,因為你心裡總想著「非忍耐不可」。儘管你的情感告訴自己「不想忍耐」,但思考還是會認定「非忍耐不可」。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你之所以會立刻情緒化地說出「到處都會爆發爭執吧」這種話,是由於你早已有過許多次因無法忍耐而情緒爆發,導致與人爭執並受到傷害的經驗。
至少,你內心一定如此堅信,若以「自我為中心」,並把自我感情做為優先考量時,一定會「造成爭執」,並對此想法「感到恐懼」。
P41
5 一旦忍耐,人際關係就會受挫
●忍耐到極限的人,從旁人眼中看來就會……
某次,在一個講座上,突然有一個人開口便這麼說:
「就算告訴我『可以不用忍耐』也是不可能的事啊!如果不壓抑自己的感情,就會產生爭執,人際關係不就因此被破壞了嗎!」
那個人說這番話時的神情,非常的激動。
她那惡狠狠的表情和憤怒的聲音,令整個空間裡的氣氛瞬間都為之凍結。
即使是討厭的對象或難以相處的對象,都必須和對方互相往來才行。在職場上再怎麼痛苦,也要壓抑自我忍耐才行。儘管生對方的氣,也不可以表現出來。如果不這麼做,就會盡是發生爭執。以上這些,完全都是從「以他人為中心」的出發點才有的思考。
從她的經驗看來,一定是這樣的吧。
可是,那僅僅是她個人的經驗罷了。
我並不具體知道在她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就算對方如她所說,真的是非常惡劣的人也罷。即使如此,她所經驗過的體驗,也是發生在「她和對方」的關係之下。從她的眼睛來看對方,或許會覺得事情都是對方引起的,但從對方眼中看來,事情或許是她引起的吧。
她眼中只看到別人,但這件事的發生,其實和她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脫不了關係。
這就是「關係性」。
●悲傷、憤怒、膽怯,戰鬥模式全開
當我問,「之前發生過什麼事呢?」
「咦?妳問什麼事,是什麼意思?」
她這麼回答,語氣還在生氣。
「因為光聽妳說這些,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就沒辦法給妳建議了。能不能請妳具體告訴我發生過什麼事呢?」
為了回答我這個問題,她開始敘述「具體發生過的事」。但是,這時我看見的只是拚命訴說對方有多壞,怒氣更上一層樓的她。
其實這個時候,本來應該把她這時具有攻擊性的語氣和態度,當作主題來繼續討論下去才對,但我從她那因憤怒而顫抖的眼神深處,看見了悲傷與恐懼的神色,因此研判,這時不管說什麼,她應該都聽不進去了。
如果用這個主題討論下去,或許會讓她陷入被迫和自己內心的恐懼戰鬥的狀況。
●彼此都認為「是對方害的」而煩躁動怒
她因為相信「都是自己在忍耐」,所以一定絲毫未曾察覺,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對方眼中看來是什麼樣子的。
在很多受到「都是對方害的才會變成這樣」想法困住的人身上,經常出現這種傾向。一心認為「都是對方害的」,思考都拘泥在他人身上,「以他人為中心」的意識,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自己招來了什麼樣的狀況,自己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自己露出什麼樣的表情,做出什麼樣的舉動。以上這些都會影響到對方,發生相互作用。這就是「關係性」。
如果一件事是在這樣的「關係性」之下成立時,只去改變對方也無法改變「關係性」。當然,只改變「我自己」,也無法改變「關係性」。
你和對方對彼此都這樣想:
「是你先擺出令人不愉快的態度,那我也只好用令人不愉快的態度回應了啊!」
如果這時要求、甚至強制對方改變的話,那才真的會如原本恐懼的一樣,陷入「害怕引起爭執」的狀況了啊!
既然如此,為了將自己「從這種恐懼中解放」,或是「為了保護、守護自己」,而站在「以自己為中心」的角度,轉而把精神都放在自己的成長,找出更值得努力的價值不是比較好嗎?你認為呢?
1 我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
●或許該是更幸福的
對目前的生活,並不是完全不滿意,只是覺得「也稱不上心靈獲得滿足。很羨慕那些過著充實人生,閃閃發光的人。看到別人過著想說什麼就說、想做什麼就做的人生,會覺得很火大,但同時也有點嫉妒和嚮往。」
──你內心是否也有這樣的心情?
「要求太多就沒完沒了了。人生嘛,不就是這麼回事!」
──你是不是也曾這樣告訴自己。
「可是,又無法徹底放棄。」
──有時還是會這麼想,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現在的自己。每當模糊地想著「這樣下去好嗎?」時,就會覺得坐立不安。於是你心想:...
目錄
前言 怎麼做才能過理想的人生呢?
第1章 這次絕對不願忍耐,不願放棄
1 我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
.或許該是更幸福的
.要是當時做了XX,現在……
.即使如此還是會後悔
.就算想接受也無法接受
2 心懷不滿是有原因的
.做出那個選擇時,是不是先從思考開始的?
.「非做XX不可」的思考
.「做XX比較好」的思考
.自己的感情、意志,一切都被阻絕
3 愈來愈害怕行動
.學語文或其他才藝,一旦開始就要「學到最後」?
.話說回來,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OK?
.失敗是一定會的,害怕也是理所當然
4 有沒有以自我情感做基準?
.試試看用「想不想做」來決定
.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能獲得滿足
.可是,好像會和周遭的人起爭執。總覺得好害怕!?
5 一旦忍耐,人際關係就會受挫
.忍耐到極限的人,從旁人眼中看來就會……
.悲傷、憤怒、膽怯,戰鬥模式全開
.彼此都認為「是對方害的」而煩躁動怒
6 明明不想爭執卻還是淪為爭執的心理
.一旦產生「都是對方不好」的想法
.即使想掩飾也總是會表露出來
.敵對在檯面下早已展開
7 無論多麼忍耐都無法感到輕鬆
.因為害怕所以忍耐;因為忍耐所以害怕
.有預感總有一天會大吵一架
.即使如此仍「無能為力的我」
8 哪天開關會被打開而大爆發!?
.「不是戰鬥就是逃避」的極限狀態
.害怕爭執,害怕落敗,也害怕退出
.變得只有靠戰鬥才能保護自己
第2章 其實,人人都感到「恐懼」
1 對方到底想怎樣?
.擅自臆測,強迫理解
.害怕當面說清楚
.有這種習慣的人要注意
2 那種行為模式是從小養成的
.一旦在受恐懼控制的環境下成長
.即使長大成人也無法忘記
.社會是個充滿敵人的可怕地方!?
3 是否「不由自主」產生反應了呢?
.理所當然無感的每一天
.無視自己心情,「以他人為中心」
.以自己的心情為優先的「自我中心」
.儘管行動看似相同,內心的安定程度卻大不同
4 害怕再次被傷害
.在潛意識中傷了心
.充滿放棄、恐懼與不信任
.恐懼是自己不斷創造出來的
5 誰都會有感到「恐懼」的時刻
.「我不想死」……直接威脅到生命的恐懼
.「想改變卻改變不了」……維持現狀的認知偏差
.「不會吧?怎麼可能」……正常化認知偏差
.「和眾人不一樣就會感到不安」……群體同化認知偏差
6 可是,即使恐懼仍無法徹底放棄
.我的人生能夠重來嗎?
.我的願望能夠實現嗎?
.我能受眾人所愛嗎?
7 怎麼做才能消除恐懼?才能付諸行動?
.為了不再產生比現在更多的恐懼
.學會「保護自己的技巧」
.不需要遵從,也不需要戰鬥
第3章 能否改善糟糕的人際關係,其實就看自己怎麼做
1 一昧推測才會害怕
.是不是有什麼內情?
.擴大的猜疑形成了一道障壁
.解決的契機在自己心中
2 遵從與否,自己決定
.一切聽來都是命令
.一定會在心中反駁
.認同自己是有自由的嗎?
3 試著解除內心的武裝
.真的遭到否定,遭到攻擊了嗎!?
.內心的緊張永遠達到最高潮
.對方也會反應,氣氛變得劍拔弩張
4 對方是故意的?真的嗎?
.接不接電話的心理戰
.彼此都喘不過氣
.別看對方,做自己就好
5 別凡事都要「分出對錯」
.老是擔心「是我錯了嗎」而提心吊膽
.凡事「嚴以律己」卻一事無成
.要知道還有更舒適的選擇
6 你是否事事以「我XX」為出發點思考呢?
.明明是好心才這麼說的
.以「你」、「那個人」為主詞的意識
.不斷出現新的敵人
7 外表看起來愈強的人內心愈害怕
.乍看之下令人羨慕,實際上卻是……
.因為害怕失敗,只好態度強硬
.可是,默認聽從實在令人不甘心
.這樣就放心了。更高明的對策
第4章 展開放開恐懼的練習吧!
1 不受感情左右的練習
.為什麼無法專心在工作上?
.無法消除的煩躁情緒
.目標失去了準頭
2 以自己為優先的練習
.因為太介意那個人而無法行動!?
.「不把自己的事往後推」的小練習
.逐漸培育出勇氣
3 練習發現自己受了傷
.畢竟還是害怕孤單……
.可是在一起只會受傷害
.那或許不是愛情而是執著
4 練習別二度傷害自己
.比起和好更想報復!?
.不知不覺陷入泥淖
.在受傷前自己採取行動
5練習自己滿足自己的內心
.對方惱羞成怒,反過來發飆!!
.即使要求也得不到回應
.自己對自己說OK
6 練習找出打從心底的滿足
.讓對方滿足自己就能獲得幸福嗎?
.「一昧等待」的人生到底……
.自己的滿足靠自己獲得
第5章 再也不害怕!按照自己所想的改變人生
1 如何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案例1 不管做什麼都挑剔的父母
.對未來不安的父母只會把希望放在小孩身上
.任何生存之道都會有缺點
.不需要獲得許可
.從鋪天蓋地的否定中保護自己
2 如果真心想實現夢想該怎麼做?
案例2 想成為音樂人,要如何鑽過成功的窄門?
.成功的人有什麼共通點?
.有喜歡的事就要鑽研到底
.「如果失敗怎麼辦」才是失敗之母
3 該怎麼做才能真的變強?
案例3 只有我和周遭不同。可是,「逃就等於認輸」!?
.別凡事都用輸贏來判斷
.以保護自己為最優先
4 該怎麼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
案例4 換工作、留學。擔心是否順利而不安……
.明明「想做XX」卻辦不到?
.因為這種束縛而愈來愈恐懼
.只對真正想做的工作沒有猶豫
5 怎樣才能更輕鬆地成功?
案例5 想辭掉工作,暫時好好休息一陣子
.這是逃避?還是撒嬌?
.有勇無謀?別太快下定論
.就算失敗也能前進的堅強
6 如何才能確實發揮才能?
案例6 獲得內定錄取的公司是第四志願,這樣算落敗組嗎?
.就算乍看之下像是失敗了
.哪種環境才能讓你施展全力
.「成功與否」取決於自己
7 如何修復和重要的人的關係
案例7 為什麼不明白我的心情
.無法認同「對方的自由」
.彼此都「希望對方理解自己」
.用這樣的話語製造機會
.恐懼消失,就能打開心房
前言 怎麼做才能過理想的人生呢?
第1章 這次絕對不願忍耐,不願放棄
1 我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
.或許該是更幸福的
.要是當時做了XX,現在……
.即使如此還是會後悔
.就算想接受也無法接受
2 心懷不滿是有原因的
.做出那個選擇時,是不是先從思考開始的?
.「非做XX不可」的思考
.「做XX比較好」的思考
.自己的感情、意志,一切都被阻絕
3 愈來愈害怕行動
.學語文或其他才藝,一旦開始就要「學到最後」?
.話說回來,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算OK?
.失敗是一定會的,害怕也是理所當然
4 有沒有以自我情感做基準...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