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作術玫瑰的名字宛如阿修羅手機成癮ASD與ADHD黃仁勳張忠謀楊双子冬季暢銷MOOK兩本85折銀髮川柳悲傷是一頭大象區判深夜食堂最透明的故事時報66折起讀冊選讀TeamTaiwan
暫存清單
限量商品已售完

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從動物攝食偏好破解人類飲食的密碼,一場橫跨三十年的營養實驗(二手書)

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大衛.盧本海默、史蒂芬.辛普森

評價
6收藏
11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二手價:72 NT$ 325 NT$ 450

賣家:wei
書況(讀冊判定):良好
備註(賣家自填):無畫線註記
商品備註與退貨說明

限量商品已售完

購買新書
88 396
購買電子書(流動版型)
7 315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O'copy Image

Talk to the Books 

Beta 版 1.0

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先蝦上市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營養,是影響動物行為的關鍵,
而營養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質!

《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年度好書
從蝗蟲、蟑螂、果蠅、小鼠到紅毛猩猩的攝食選擇,
揭露蛋白質對人類飲食歷史的巨大影響。
生物學家三十年研究結果,顛覆大眾對飲食科學的認知!


「所有研究營養領域的專業人士都該閱讀本書。」──亞馬遜讀者五星評論

怪奇事物所所長、阿簡老師(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格主)、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鄭國威(泛科學知識長)、蕭旭峰(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兼主任)◎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序)


「營養」與「食慾」有關係嗎?關係大了!
動物的食慾演化成能夠對應特定的營養素,引導牠們去吃維生必需的食物。
但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人類是否也有這種能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為何人類似乎更傾向於選擇垃圾食物?

在絕大多數生物都只能被動適應環境、從環境提供的現有食物做選擇時,現代人類是唯一能主動為自身創造出「食物環境」的物種。
然而,當人類的攝食選擇變得更加不虞匱乏,結局卻是打造出越來越多的超級加工食品,引發出前所未有的健康問題。
兩位作者從蝗蟲實驗開始,投入了規模龐大、費時多年的跨物種營養研究,並在許多動物身上發現,如果攝取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均衡,對應這兩種營養素的食慾便會互相競爭,最終結果,就是蛋白質食慾將大大壓過碳水化合物食慾──而人類罹患肥胖與代謝相關疾病的原因,竟然也與此事有重大關聯。
人類發明的食物帶來了疾病、死亡、不平等,以及環境衰退,這些都與違反我們與生俱來的動物飲食天性有關──關鍵,就在「蛋白質食慾」!

◣蝗蟲為什麼要遵守「跟著旁邊的蝗蟲一起移動」這個原則?
◣大部分時候吃植物的摩門螽斯為什麼會貪婪大嚼同類屍體,甚至造成集體自殺?
◣把黏菌團塊放到含有不同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培養皿裡,它們竟然能自行「選擇」出適當食物?
◣只能在蛛網中被動等待獵物的蜘蛛如何讓自身攝取的營養維持平衡?
◣紅毛猩猩如何因應森林中果實產量不穩的飲食環境?這跟人類的肥胖模式有何異曲同工之處?
◣吃太多蛋白質的代價為何是早死?
◣在人類幾十萬年的歷史中,我們累積脂肪到這種空前程度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人們經常有個誤會,以為食慾是一種單一的強大力量,驅使我們進食到飽足為止。但事實上,動物擁有「個別」食慾,各自對應不同的營養成分,而個別的食慾會彼此互動,藉此達到營養均衡。問題是,「動物的營養由多種食慾的力量所推動」這個假設會不會其實是少數例外,而非放諸四海皆準的生物特徵?是否有哪種食慾╱營養素最為優先?兩位作者在本書提出理論,說明大部分的動物都能透過食慾系統攝取到精確比例的營養素,並以豐富多樣的物種研究為例,證實他們的「蛋白質槓桿理論」如何影響動物的飲食。他們的科學之旅把讀者帶到世界各地,從南非開普敦山麓、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婆羅洲的沼澤森林,再到雪梨最先進的生物研究中心。這場史詩般的科學冒險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營養理論,解釋了全球當今的代謝與肥胖相關疾病比例為何節節升高。本書是關於「食慾」機制的真相,作者以科學家對生態系統運作的熱情探究為出發點,輔以大膽假說與多種實驗,帶給讀者嶄新視角──不僅揭露不同物種的共同飲食規則,也探討人類在遠離自身的生物特性之後,付出了什麼樣的巨大代價。

作者簡介:

大衛‧盧本海默David Raubenheimer
大衛‧盧本海默博士現於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擔任營養生態學系的李歐納‧普曼首席教授(Leonard P. Ullman Chair),並身兼查爾斯‧珀金斯中心(Charles Perkins Centre)營養部門負責人。他曾與史蒂芬‧辛普森博士合著:The Nature of Nutrition: A Unifying Framework from Animal Adaptation to Human Obesity。
史蒂芬‧辛普森Stephen J. Simpson
史蒂芬‧辛普森博士是雪梨大學查爾斯‧珀金斯中心學術主任、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以及澳大利亞肥胖症學會執行董事。二○○七年,史蒂芬當選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二○○八年,他獲頒澳洲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尤里卡科學獎(Eureka Prize);二○○九年,他被選為新南威爾斯州年度科學家;二○一○年,他被英國皇家昆蟲學會(Royal Entomological Society)授予威格爾斯沃思(Wigglesworth)獎章,並獲榮譽院士的殊榮。他常在英國的《國家地理頻道》、《動物星球》和《歷史頻道》擔任來賓,亦曾參與美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的四部曲紀錄片《南島大地》(Great Southern Land)製作,擔任共同作者與旁白,該片於二○一二年獲得評論界和觀眾一致好評。二○一三年,史蒂芬被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選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昆蟲學家和營養生物學家」之一,並於二○一五年獲頒澳大利亞勳章,以表彰他在生物學與生物醫學領域的傑出貢獻。

譯者簡介:

鄧子衿
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食物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雜誌。近期譯作包括:《雜食者的兩難》、《我,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美的演化》等。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二手書版本、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呈現為準,若影片內未有附件或贈品
呈現即表示此二手商品無提供附件或贈品。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