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金沙國中十二屆:
蔡志堅、陳福林、陳玉蘭、陳其火、陳黛玲、
黃益源、黃三雄、張建興、王成興、許素勤。
.蔡志堅
莫內展的最後一天,跟從陽明山下來的老葛一家約好一起看畫,老葛與愛金是鄰居,一起長大,他們比我還熟。車過南海路,我跟愛金談著三十五年前國三同班卻不同票的世界。
愛金功課好,愛寫文章,這些大家知道,但她那種有話敢講,毫不矯情,又讓人直覺地像個法官,有時衝到不同觀點時,更直覺她像酷吏,鐵血錯愕,有如核彈直接襲來,叫人惱羞起來,但很快地你會感受到另一股溫馨,因為她說的話,又好像有那麼些講理。
雨如飛瀑,車刷來不及,之前她說請她,只要一杯咖啡即可,心想真好因應,因此提議去公館繞繞,也許溫羅汀地帶——全國書店重鎮,她會喜歡。落地玻璃加上麻布袋原料,忙進忙出的工作人員,有一點悠閒在角落位置,內人幫忙點了黑咖啡和拿鐵,小朋友在旁邊玩他的玩具。有了咖啡愛金神采飛揚起來,但對於出書這件事依然放不開來,我想一定「苛求完美」作祟,或者是金門人小字(客氣)的優良傳統。
我們又到新生南路尾的二樓書店,老闆在店裡,特別交代店員準備一壺熱茶,一盤精緻餅乾。「鄭愁予演講那場我有來,這裡號稱金門人的鄉愁書店,期待你也在這裡為我們簽名。」
愛金的文章,不僅帶我回到那個出生的來時路,也觸動我們共同的靦腆,渴望又說不出來的想像,她代言我們共同的故事。半百後使我們與實際生活更貼近,無負擔的隨性文字讓我們願意花掉所有時間。曾幾何時,就連餐桌上的衛生紙,也能寫得密密麻麻,很多年後,才知那種人類有個專有名詞叫「文青」。而現在好像簡單是美德。我們感謝愛金,願意做不怕麻煩的事,萃取記錄吾鄉閩南的精華。
.陳福林
烽火兒女豪情,有份細膩及玲瓏剔透的心思,愛金穿透四十年時光,讓我沉浸在兒時的酸甜苦辣,又回到現時。時間改變容顏與想法,也改變了家鄉的面貌,那張熟悉的地圖,隨時間在我們心田日益滋長擴大!感謝愛金借著生花妙筆,真實又感性的一篇篇文章,看時心情澎湃,閱畢萬般無奈,也很慶幸讓我身為金門人。這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足可當傳家寶,告訴孩子們,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張建興
愛金是金門女兒,一位勇敢又自負的女性,腦袋瓜裡總是裝著文字,喜歡她愛金門的心,喜歡她孝順,更喜歡她擁有太多的感性。隨著她的文字,記起從前的從前,日本時代、國軍、解嚴戒嚴到如今。金門人事物,一樣的背景故事由愛金寫來總是輕重有別,總是豐富熱鬧。金門在起飛的同時,她記錄當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她的筆尖寫出真樸刻苦的金門,我們的精采過去。
.王成興
金門有層神祕面紗,記得兒時全都是駐軍,洋樓是駐軍的營部,百姓都仰賴軍人謀生,一片綠油油的人頭四處攢動,景象繁榮。半百年歲開始想念家鄉,回鄉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免稅商店林立、觀光客喧嘩。路拓寬了、木麻黃改種花草,行道樹也陌生,整個金門煥然一新像個公園般。但是金門保持傳統節慶、風情小吃,愛金散文是時光機帶我回到年幼,她的文字有種魔力,認真又感性。
.黃益源
想念化成一種味道,在每個季節紛飛,味道也會傳承,愛金的作品蘊含濃郁的鄉情親情,無限的思念滿足愉悅感動和記憶。童年的記憶根深蒂固,長大後浪跡天涯浮雲千里,吃遍大江南北山珍海味,都會想起家鄉事。最美的食物在自己的國家,最好的餐廳在故鄉,最好的廚師是媽媽。自己離開金門已有數十年,午夜夢迴時,故人也會想起故鄉,思念故鄉的美味,滋味滋長情懷,那就是心的幸福綿延。
.黃三雄
驀然回首,轉身闊別故鄉已三十五載。有人說:「他鄉是故鄉,故鄉成異鄉。」我說:「江南雖好是他鄉。」十六歲的我告別親人,也告別金門,在母親的淚光中,夜半三更自料羅灣搭乘軍用運輸艦負笈他鄉,時至今日,已然泛黃,但午夜夢迴裡,卻依然歷歷在目,昨日少年遊子,今日是半百翁,髮已稀,齒正搖,令人唏噓,徒嘆歲月不饒人!古老的故鄉,透過愛金的文筆一篇篇,深刻感覺那麼熟悉卻又遙遠。
.許素勤
離開家鄉——金門,歷經求學、工作、成家、生子,現在他鄉已變故鄉,家鄉的記憶已經越來越模糊了,兒時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及分擔家務的心情,深藏在心。小時候家裡經濟環境並不好,幸運的是生為家中的么女,備受寵愛,最喜歡與兄長共同烹煮東西,更愛過年時,全家都聚在一起,吃媽媽的拿手菜,也喜歡拿紅包的喜悅,穿新衣新鞋。愛金的文字陪我回想童年,覺得很愉快,也很甜蜜。
.陳玉蘭
從前讀思鄉詩,感受不到詩中的情感,隨著年紀增長,越能體會箇中滋味。金門有我無限的記憶,看日出日落、烤地瓜、拔野菜、打尪仔標、跳房子,沒有補習,沒有升學壓力,盡情悠遊在鄉村、田野樂趣中。故鄉永遠是我們心中最脆弱的防線,牽動我思緒的是鄉愁,三十年後再踏上熟悉的島嶼,陽光海洋沙灘,人情味依舊。儘管金門已化身為送往迎來的花園城,但對於他鄉遊子的我,金門仍是心中永遠的淨土。
.陳其火
如果說臺灣的後山是好山、好水、好無聊,那金門在三、四十年前就是禿山、硬水和好多賭鬼酒鬼。金門人把臺灣說成是賺錢的天堂,只為了三餐溫飽,國中畢業就會有一批人搭著開口笑軍陸艇離開,一批人選擇投入軍旅,選擇留在故鄉繼續讀高中職的也是就職考量。畢業季一到,料羅、新港碼頭如電影難民逃難,開始作夢人生,回鄉的路越遙遠,一直到三十幾年後,那些苦難早隨記憶越變越甜蜜。
.陳黛玲
中共對金門採取「單打雙不打」炮彈攻擊,是兒時至今揮不去的夢魘!單日夜晚時分,咻咻的炮彈聲初響,無論有多冷、多睏、多累,都得攜老扶幼躲進防空洞,奔跑途中,看著天空閃過炮光,人人練就「聽音辨位」的好功夫,光聽炮彈爆炸聲遠近,即約略猜測得到落在哪個方位,直至久久未聞炮彈聲,才敢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離開防空洞,回家繼續硬生生被打斷的夢!日日月月年年,直到中美建交為止。來臺後,跟友人提到這段過往,總像在說課本裡的戰亂歷史故事,卻是所有當年金門人活生生的經歷!金門人經歷太多,也走出悲情,學會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