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之所以幸福美麗,那是因為它曾經出現過幾位影響著後世無數舉足輕重的人。」
作者王薀老師與我們同處在這樣的時代,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遇見了許多良師益友,以獨有的心法,在浩瀚書海中涵泳,將書中的精華淬鍊和善用於現實生活裡,並樂此不疲的為我們尋求調整及進化身心的方法。
★至聖先師「孔子」也推崇的老師
老子說:「我曾經聽說過有錢的人是用錢財和物資贈送他人,而有仁義的人只能用話來告訴他人。我不是一個富貴之人,只能忝用仁人的名號,所以有幾句話送給你。一個聰明又有智慧,懂得深思熟慮的人,卻常遭遇到障礙,甚至於幾近死亡,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平日喜歡去批評和數說他人的緣故……」
★「上善若水」思想的起源
據說老子以柔克剛的基本思想架構,是來自於他的老師在臨終時給予他特別的啟發。常樅當時示現病中的模樣,似乎連講話的力量都沒有,老子看了以後心裡極度地悲傷,常樅就拍拍他的手,兩眼慈藹地搖搖頭看著他,意思是說:「不用難過,我給你一個東西瞧瞧。」接著常樅就伸出了他的舌頭給老子看,老子看了以後心裡馬上有所體悟……。
★永不放棄的精神,才能創造真正傳世的經典!
本來任何人一旦遭受到了身心重大的創擊,從此以後可能就一蹶不振,但是想到父親司馬談臨命終時對他的殷殷託付,他經過一段時日的沉澱之後,便把這種悲憤化為一股莫大的能量,他決心用其畢生之力繼續完成這部史無前例的歷史巨著——《史記》。
★為君難,劉邦、趙匡胤等君主,如何成就一代帝王霸業?
雖然劉邦肚子裡沒有墨水,再加上是個不折不扣的粗俗人,但有一點是別的帝王所沒有的,那便是他的豪邁氣度和容納異己的肚量。如果他發掘是個人才,那即便他有些許的缺失或舉止態度不當,他也全然不在意,一笑置之。
趙匡胤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那就是在太廟裡面立下一具碑文,這碑文內容極為隱密,任何人都不可以知道碑文的內容,就算是趙匡胤的寵臣也都不曾看過。因為當時有下旨,除了繼位的皇帝可以看以外,任何人都不可以看,因此一代一代傳承,到最後金兵打下了開封府,這個秘密才被世人所揭曉,原來這碑文裡面的內容很簡單,只是要他的歷代繼位子孫一定要遵守諾言,好好地善待讀書人。
★承先啟後,繼承儒家道統的聖哲們
像張載如此的人才,由於他的生命當中都只有他人,從不管自己的營養和健康,六十歲不到就走完了他的一生。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深植於這個世界上,特別是他所創立的關學,影響整個中國文化的傳承是無庸置疑的,並且和朱熹、王安石、周敦頤等大儒共創了中華民族重要的新儒學學說,並成為思想的中流砥柱。
這些前人所遺留下來的思想及話語,不論古今中外,目的始終是解決「人」的問題,對於我們,如同一份超脫時空的禮物,在白雲蒼狗的時光浪潮中,淘選出智慧的基石,可以提升生命的高度,俯瞰自己的問題,在迷霧中找到最適切的出路。
本書特色
★每個人的生命軌跡不是一日造就的,一位聖者的誕生,必然有其過程!
★回顧歷史,重新認識引領時代的指標人物。
★經典超越千年,活用在日常,才是真正經典!
作者簡介:
王薀老師
一位喜愛現代及古典美學的追求者;一位古董藝術收藏家;一位雅好品茗的茶藝家,曾是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先進之一,共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的品茗家;一位喜好鑽研天文曆算、陰陽術數以及重新整理各類失傳的命理占卜愛好者,包括《易經》、占星學、塔羅牌占卜和奇門遁甲,還有印度、西藏各類中西古代占卜法……一位修習各路門派的武學愛好者,從十四歲起追隨道家師父修學形意、八卦、太極拳、螳螂拳、鶴拳、少林彈腿、槍、棍、流星錘……各家流派武學;一位致力保存傳統音樂薪傳的倡導者,創辦國樂、南管樂社和爵士樂團。老師也在年度演唱會中,和國內著名樂團配合演唱義演,裨益公益團體良多。老師自幼素愛閱讀並且收藏各類古籍善本、書畫,從東方的孔、孟儒家學說、仙道之學、佛家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皆有喜好研習與探究。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方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珈、健身等等,近幾年來也不斷地研習歐洲瓷畫、金工和紙雕……。老師早年也曾經商、創業有成,並曾受聘為諸多大小型企業、公司之管理顧問,對於經營之道亦有獨道之見解。在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觀察到現代人身心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困擾及需求,所以總是夜以繼日地運用多年來在不同的領域和傳承中所習得的人生體悟及知識分享給有緣大眾,並且很生活化地將艱澀難懂的經典理論結合於生活之中,希望能夠為現代人帶來心靈的療癒和儲備,使更多人能夠更實際地從生活中去體會、發現、開展更多的創意。
為了承續並且成就過去先人所未圓滿的志業,在不同的區域成立了不同的團體,例如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老師的行事類如大隱於市的化外之人,是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隱行者。從出生開始便經歷且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歷程,因此造就了化外出世及種種不凡的體驗與覺受。用其一貫低調筆耕或默默接引的方式,多年來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與不知凡幾的有緣人都曾善巧地教化過。
老師更像是一部跨文化、跨地域的行動百科,足跡踏遍美國、中國、澳洲、歐洲、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不同地方,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內外二十五個國家。為了更廣泛地與有緣大眾分享,老師近年來致力於書寫創作,目前更是關鍵評論網和康健雜誌等的專欄作家,及健康2.0等國內外各大報社約稿作家,文章經常散見在各類報章雜誌上,常受邀於國內外不同團體、學術機關和學院,不斷舉辦講座、演講,為現代人困執痛苦的心靈,開啟智慧方便之門。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建盞・茶談》、《阿賴耶之人狐傳奇》、《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絕對》、《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靜坐之後》、《師者》【第壹冊】、《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四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官方網站:https://www.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DwxevsZZftrCsN_1e5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LINE@:拾慧文創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出版社編輯序
閱盡古今天下事 筆底波瀾總關情
讀過王薀老師著作的讀者,總會異口同聲地認為他的學識淵博,尤其不管儒、釋、道,諸子百家,甚至山、醫、命、卜,樣樣精通。從新書《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似乎可以一窺其底蘊。古今能成大學問者,無不辛苦得來的。其中除了幸獲明師點撥,幸得善本古籍者,在在都要靠自己努力鑽研,爬梳整理,發微抉隱,才能有所成。而老師拈出「古人的『學』其實是『覺』的意思」,要從古聖先賢的言教、身教去了解體悟到的,才是真正「學」的意思。
基於此《善男子‧善女人》可說是王薀老師對儒學,甚至是中國文化史的真知力學之作。從孔、孟到老、莊,從諸子百家到《山海經》、《水經注》,老師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精神,窮本探源,找到其中的真義與其差異性。得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物忌過盛,事怕全美,人懼全名」等論點。將所知所學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一直是老師的強項,這也是他熟諳紅塵內外,通透人情世故的表徵。日出月落,有其循環之軌則;絮果蘭因,有其宿世之因緣。儒、釋、道,其實最終是歸於一體。
人世間有千種人、萬般事、百樣情,所謂芸芸眾生,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生命宛如長河,有多少過客,又多少歸人,聚散無常,來去匆匆,你是否想過一朝物化,你又何曾留下「雪泥鴻爪」呢?王薀老師以他如椽之筆,濟世之心,寫下此書,將會是你生命最好的憑依!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出版社編輯序
閱盡古今天下事 筆底波瀾總關情
讀過王薀老師著作的讀者,總會異口同聲地認為他的學識淵博,尤其不管儒、釋、道,諸子百家,甚至山、醫、命、卜,樣樣精通。從新書《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似乎可以一窺其底蘊。古今能成大學問者,無不辛苦得來的。其中除了幸獲明師點撥,幸得善本古籍者,在在都要靠自己努力鑽研,爬梳整理,發微抉隱,才能有所成。而老師拈出「古人的『學』其實是『覺』的意思」,要從古聖先賢的言教、身教去了解體悟到的,才是真正「學」的意思。
基於此《善男子‧善女人》可說...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歷史上很有名的孝子——老萊子他是一位修道有成的修士,隱居世外的化外高人,他深知處亂世應該要避世才足以保身,所以他過著十分刻苦的修行生活。原本楚國的帝王要招納他為相,但是他的老婆剛好從外面撿柴回家,看到自己家裡的空地上停了多輛馬車,進到屋子裡就問老萊子說:『為什麼門外停了那麼多部馬車?』老萊子回答他的老婆:『喔!這個是楚國的君王專程要來遊說我擔任他的宰相。』誰知道他老婆聽了以後,有些生氣地告訴他:『能夠供應你大魚大肉,還給你酒喝的人,他就可以鞭撻你;可以封你高位的人,他隨時能讓你有牢獄之災。所以只要答應了當官,最終就是受制於人。』老萊子聽完了妻子給他的建議以後,幾番思索,最後還是退隱山林……。
「孔子和老萊子也是有因緣,他聽說有老萊子這麼一號世外高人,他便求賢若渴,去求見老萊子。孔子把自己的志向對老萊子說明了以後,沒想到卻惹來一陣批罵:『你雖然好像懂得去體會這世界上的痛苦,但是對自己的作為並沒有十分地在意,這個一定會給後代子孫惹來一些莫須有的禍端,這到底是你缺乏智慧?還是因為本身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目標?雖然你稱讚堯帝,可是卻批評夏桀……』老萊子為孔子舉了很多的例子,最後他還是怕他聽不懂,於是就把自己的舌頭吐出來。
「『你看看,我的牙齒還有嗎?』老萊子說。
「『全部都掉光了!』孔子回答說。
「『那你再看看,我的舌頭在不在?』
「『在啊!』孔子回答說。
「老萊子就把這個原理告訴孔子:『牙齒脫落不存的原因是因為太剛強,容易磨損,久久就會全部掉光,但是舌頭呢?又柔軟,又活脫自在,所以至今猶在,你要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才有辦法明瞭和帝王、君主互動相處之道。』
「綜觀孔子一生經歷過那麼多的坎坷,接觸過那麼多不同國家的君王,但真正能夠欣賞並且放心地讓他施展抱負的一個也沒有。雖然他強調主張仁義道德,可是所有的君主到頭來根本都不把這些學說擺在心裡,所以到了六十多歲,心裡想想,也該放棄當官的念頭了吧!這也是後來孔子才陸陸續續把《禮》、《樂》、《春秋》制訂出來。」
【內文節選二】
在中國,每一代的皇帝都一定會在固定的日子對孔子進行祭拜的典禮和儀式。會有這樣子的一個起源,來自於西漢開國的君主劉邦。這劉邦大家眾所皆知,是一個超級大無賴,用現在話講就是屬於混混型的人物,平日裡無所事事,光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好酒、嫖賭,幾乎無日不醉,接著就是調戲女人,有時連自己手下或好朋友的老婆也不放過。直到他當上了皇帝,還是無法改掉這劣根性,有時還在宮廷之上毫無忌憚地當著朝臣眼皮底下,公然地和自己的宮女玩弄起來。不止如此,這劉邦壓根兒就是個文盲,斗大的字都不認識,並且對於讀書人是極度地不禮貌。當時在高陽地區住著一位讀書人,叫做酈食其,酈食其自小家庭環境並不好,但喜好讀書,生平的志向便是尋求一位可以輔佐的君主,好施展自己的抱負。當時天下並不太平,四處都有人起義要推翻秦朝,酈食其便仔細地觀察起兵的義軍當中,哪些人是值得投效的?當時也有項梁、陳勝等比較著名的起義人士,但是酈食其知道這些人都還不是他想要效力的人,雖然他們也想盡辦法要拉攏酈食其,但酈食其都藉故推掉。如此過了一段時日,後來劉邦也聚眾成勢,有了屬於自己的部隊,這劉邦也是知道要成大事,必須要有俊彥良才來輔佐才行,所以他每到一地也會託人四處打聽有無傑出人士可以招募。
很巧地,酈食其認識劉邦的部下,他知道劉邦正滿天下地在找人,酈食其就毛遂自薦地對他的部下說:「我知道劉邦是位老粗,也不太懂禮貌,但是他有深謀遠慮的才略,我覺得眼下好像只有他是比較值得效力的主子,你如果有機會,可以在他面前推薦我,就對他說:『我認識一位同鄉,雖然他已經六十多歲,但是是一位很有學識的讀書人……』」
這同鄉一聽酈食其的介紹內容談到讀書人,立刻就阻止並說:「千萬不要講到讀書人,我們在旁邊的人都見過,如果有讀書人來見他,他有時會把對方的帽子拿下來當作尿桶,而且很粗魯地對待,所以建議你不要說出自己的身分比較好……」
事後果然他有機會碰到了劉邦,劉邦起初也是對酈食其極度地不客氣,但後來酈食其為劉邦解說了當時天下的局勢,劉邦漸聽漸覺有意思,於是就屏退身旁的女侍,態度變得恭敬,也把原來不整的衣衫整理了一下,命令部屬準備上等飯菜,想聽聽酈食其究竟能夠給他什麼意見。酈食其後來拿出了壓箱寶,告訴劉邦如何取得天下以及使用連橫合縱之術的權謀,這些東西正是劉邦所欠缺的,兩個人就這麼聊將下去,不知過了多久時間。從上面這一段歷史,便可以知道雖然酈食其意外地得到認同和賞識,但基礎上來說,劉邦壓根兒潛意識裡是看不起讀書人的。從前也有一些白目的讀書人在劉邦面前賣弄自己的知識,劉邦馬上用三字經開罵,意思是說:「天下是靠馬背上打下來的,你們這些窮酸文人知道個什麼?」
雖然劉邦肚子裡沒有墨水,再加上是個不折不扣的粗俗人,但有一點是別的帝王所沒有的,那便是他的豪邁氣度和容納異己的肚量。如果他發掘是個人才,那即便他有些許的缺失或舉止態度不當,他也全然不在意,一笑置之。我舉了上面這些小事,你再去了解,可以得知我國第一個提出祭拜孔子的人竟然是劉邦這位老兄,這不是很大的矛盾和諷刺嗎?事實上,劉邦是真應該感謝天下的儒生。在他十二年當皇帝的期間,之所以可以平定諸侯各國得到統一,並且登基,之後也是張良提供他各方面的策略,無論是軍事上或政治上,還有他在未穩定前,多次的危險也都是仰賴張良這位飽讀詩書的軍師,他才有辦法安穩地取得天下,包括後來定都在長安,也都是張良的建議。
【內文節選三】
「孔子聽了老子對他所說的這一番話以後,有些焦急地想要多做解釋:『我只是擔心這個世界大道無法暢行,仁愛與義理便無法施行,人與人、國與國只為了一己的利益,導致爭亂不斷,一國之君也無法控制混亂的局面,我覺得人生這麼短暫,自己卻沒有辦法對這個世界和社會有所貢獻,對於人民也沒有辦法有所奉獻和作為,所以覺得很沮喪和無奈。』
「老子靜靜地聽著孔子所要表達的話之後,他先是用手指比著身旁的滾滾黃河之水,很輕鬆地簡單應了一句:『你看了這黃河之後,你怎麼不試著去了解怎樣和水學習呢?』
「孔子原本想聽聽看老子會發出如何震撼人心的大道理,沒想竟然要他去多觀察體會那又黃、又濁、滾動不已的黃河之水,但是還是耐著性子,雙手作揖,再度請教:『請教老師,按照您所說的願聞其詳。這水到底是如何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榜樣?』
「老子便滔滔不絕地對著孔子說:『真正懂得善的真諦,此人便可以如同腳下這河水一般。水的功能是可以隨著它所加臨灌溉之處,造福一方之人,滋養土地萬物,但是它卻又如此地謙卑低下,不和周圍一切的山河大地、物器競爭和計較,懂得從善如流,可以把真正的善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便是水。從水的特質便可以理解人要受人敬重,必須要擁有如水一般懂得謙卑自養的特質,那大江和大海之所以可以成為普天之下千川萬流的終極匯歸,它的特質便是懂得如何居於下游的位置,因此才可以當仁不讓地成為萬谷之王。不但如此,它的好處舉說不盡,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任何一件物品可以超越水的柔順,正因為如此,它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連大地之間如同鑽石般堅硬的石塊,它都可以在歷史上留下痕跡和穿越的軌跡,這就是水的至柔特性,可以超過世界上所有至剛之物,所以才說柔弱如水可穿越世間剛強萬物。這世界上往往只有看不到形狀的物品才有辦法趁隙而入,所以從這個道理上,我們可以理解到這個世界上至高無上的道理,通常都是在沒有言辭和文字之間,同時也可以明白無所為而為,才是真正天底下最有作為的。』」
【內文節選四】
孔子的一生為了宣揚自己的理念,過得也頗不平靜,他的父親叔梁紇的元配一連生了九個女兒,心中極為渴望能生個兒子,後來便娶了一個妾,好不容易生了一個兒子,但沒想到卻是個瘸子。我們先姑且不論孔子的生母是如何與叔梁紇生下了他,只知道父母的年紀相差極大,當時母親只有十八歲左右,而父親已經是耄耋之年,在生了孔子之後,沒過幾年便離開人間,因此孔子整個的人格教育完全是來自於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知書達禮的婦女,所以孔子幼年的庭訓都是啟蒙於母親,她是一位極有愛心、仁慈的女性,除了教導孔子如何識字,連附近鄰居的孩童,她也一併教他們童蒙之學,在教唱兒歌之中,啟迪良善的幼小心靈,這點對孔子而言,影響他終其一生教人不悔,有教無類。
關於有教無類,在我們讀的〈衛靈公〉中,孔子的觀點一直主張一個人的品格和道德思想是可以透過一位良師,在潛移默化之中,漸漸地把仁善的一面激發出來,正因為如此,孔子很希望他這樣子的思想可以廣泛地施行於民間。所以大家注意去看,孔子這種教學的方法,在當時階級觀念極深的世代裡是首創、史無前例的,只要有人願意,他不分男女老幼、有錢沒錢、身分地位、聰明愚笨,他都會根據學生的資質給予教誨。孔子從母親對他的啟蒙,看到母親不分親疏都給予愛心,照顧周邊的幼兒、孩童們,這種影響力及偉大的思想情操,母親是他這一生當中最大的影響者。到了孔子十幾歲後,母親深深地感受到兒子的聰明和潛質,自己的能力和所學已經無法再給予更多的知識了,孔母不顧一切,把當時的房子和家中可以變賣的全部都變賣,帶著孔子來到了當時魯國的首都曲阜。大家都知道,任何一個國家的首善之都必然是人文薈萃,集全國菁英於一處。孔母是一位聖母的原因便來自於,她雖是孑然一身的守寡少婦,但為了教養兒子成才,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還有漫長的人生歲月和個人的幸福追求,一心只想著什麼樣的環境是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可以學習到當下最優良、最上層的文化和學術,以及可以耳濡目染接觸到最新的資訊和人際關係。在那個久遠的時代裡,孔母便有如此高瞻遠矚的智慧,實屬難得,要是一般人應該沒有這般的魄力,因為從原本生活需求不需要耗費太多,而遷居到了生活條件、花費都要多上很多倍的國都,並且要考慮到原本就不是那麼富裕,再加上變賣房產以後,每天都在燒錢,那種壓力放在一般的婦女身上,恐怕就沒有這般的決心。曾經有一段時間,孔子考量到母親經濟上的壓力,他便經常私下去幫喪家演奏、打鼓,他的孝心是不忍看母親那麼辛苦,天天幫別人織布,賺取微薄的薪資,供給他可以安心地學習。但孔母卻斷然地不准孔子去外面打工,原因是當時魯國的曲阜是整個國家典章制度最完善的地方,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學習六藝,最好的老師和著名的學者也都是在曲阜。曲阜從古代便是文物最多、最廣之處,所以讓一個十二歲的少年在如此的環境中受薰陶,對於他的將來,無論是學習或者是未來的出路都是最佳的選擇。
雖然孔子的母親顏徵在的娘家在曲阜,也有許多的親戚,所以勉強維持生計是可以的。但顏徵在是一位獨立、不喜欠人情的堅強婦女,我們光是從她當時才十八歲就力排眾議,嫁給叔梁紇來看,她不顧社會的看法,雖也是在體恤父親的孝心之下,嫁給了孔子的父親,但這真的是要有很大的魄力,而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來講,對顏徵在而言是有很大的委屈,為什麼這樣說呢?一般記載上都沒有說明得很清楚,關於孔子的父母結婚只寫到「野合」兩字,乍看之下頗像不倫,其實並非如此。古代女性如果過了四十九歲,男性過了六十四歲,有婚姻的話,在當時都稱為野合,而孔子的父親到了七十二歲才娶了顏徵在,故此才被稱作野合。孔父在娶顏徵在的時候,經濟條件已經非常地拮据,孔母並非不知道,卻還願意委屈地嫁給他,這中間多少有些旁人不能理解的部分,然而叔梁紇承襲著貴族的光環,雖然到了他這代已經沒落,但畢竟還是流著貴族的血脈,關於這段身世,孔子在他後來的自傳中,也有談論到自己的出身是來自於式微的貴族。孔子的父母結婚才不到幾年,在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往生了,各位想想,他的母親才二十一歲就守寡,父親的大老婆還在,大老婆是一個占有慾、私心很強的婦人,極度地排斥孔子母子。所以,父親的一切後事,他們母子都無法參與,連一切的祭祀活動都不能參加,就更談不上是埋葬在什麼地方。這對一位二十出頭歲,才結婚沒多久丈夫便往生且又遭受這麼多白眼和踐踏的少婦而言,從此以後還要獨自帶著才三歲的獨子,伴隨漫漫的歲月,這種身心上面的煎熬,即使是現代的女性是否可以樂觀、正向地走下去?我相信這是很大的一種考驗吧!
【內文節選五】
前面我有大約提到,莊子受到老子的影響算是最深的一位,也是老子的私淑弟子,因為兩人出生年代相差頗遠,所以無法面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莊子的思想架構模式受老子的思想學說影響很深,這是無庸置疑的。但畢竟生存環境以及先後天的人格養成不同,因此莊子在人格的魅力上比較屬於豪放不拘小節,有點像禪宗的行人,正因為如此,莊子無論是在講學或問答上,始終讓人有種捉摸不定、天馬行空卻又徜徉恣肆,聽他講話有時像凝固的雲朵,有時卻又像翻騰的潮水,抓不準、難確定,在不著邊際中誇誇其談裡,卻又有他意寓於言中的真理在,要認真地去從他的話語中尋找一個頭緒很難,因為他不受任何傳統所限囿,自在又奔放,或許因為如此,才會風靡、影響後代的學人。我讀過《南華真經》多次,也看過不同的注本,的確!一般人很難從莊子在回答問題時那般地抽象又撲朔的過程中立刻找到答案,但他的魅力正在於此,當你從他不同的篇次中、不同的故事裡,有讓你思索玩味不停的主題,當你尋找到答案的時候,內心粲然一笑的快意卻是很難忘懷的。在目前存有的內、外、雜篇,三十三篇之中都有莊子特殊的人格思想蘊含其中,從〈內篇〉的個人見解和思想脈絡,一直到〈外篇〉、〈雜篇〉把老子和自己研究所得揉合而整理出來的思想,極為精彩又壯闊。莊子最擅長的便是用舉喻和抽象的故事讓人去思考。
例如有一次東郭子跑來問莊子關於大道:「先生所說的大道,它到底是在什麼地方?」
東郭子覺得莊子在跟他打迷糊仗,就進一步的要莊子回答:「那請先生確定地告訴我『道』究竟在哪個地方?」
莊子還是一派自然瀟灑的模樣,輕鬆地回答東郭子:「我所說的道就在螞蟻身上。」
東郭子一聽嚇了一跳:「先生的道竟然如此卑微?」莊子再說:「我的道有時候也在小草堆裡。」東郭子愈發地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愈來愈沒有價值,愈來愈渺小呢?」東郭子還沒有回過神來,莊子接著又告訴他:「我的道有時候也在磚頭瓦片
裡啊!」東郭子簡直無法想像,只能說了一句:「怎麼愈來愈卑下,愈沒有價值?」莊子更直接地告訴他:「道,其實就在小便和糞便中……」東郭子聽到這裡,他知道根本無法再問下去,通常到這個時候,莊子又會把真正答案告訴對方。
莊子接著笑笑地對著東郭子說:「在我的觀點裡面,觀察所有宇宙世界中,萬事萬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同時也沒有大小、高低、貴賤的差別,就連小便和大便落在便坑裡,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你問我的問題和大道的思想做個比較的話,相去太遠,所以我也只能告訴你,『道』它其實在我們生存的空間裡到處都有。」
從這則小寓言故事中,就可以了解到莊子的思想和教化人的方法,和中國的禪宗接引人的方式,其實是很相近的。
【內文節選一】
「歷史上很有名的孝子——老萊子他是一位修道有成的修士,隱居世外的化外高人,他深知處亂世應該要避世才足以保身,所以他過著十分刻苦的修行生活。原本楚國的帝王要招納他為相,但是他的老婆剛好從外面撿柴回家,看到自己家裡的空地上停了多輛馬車,進到屋子裡就問老萊子說:『為什麼門外停了那麼多部馬車?』老萊子回答他的老婆:『喔!這個是楚國的君王專程要來遊說我擔任他的宰相。』誰知道他老婆聽了以後,有些生氣地告訴他:『能夠供應你大魚大肉,還給你酒喝的人,他就可以鞭撻你;可以封你高位的人,他隨時能讓你...
作者序
出版社編輯序
閱盡古今天下事 筆底波瀾總關情
讀過王薀老師著作的讀者總會異口同聲地認為他學識淵博,不論是儒、釋、道,諸子百家,甚至山、醫、命、卜,樣樣精通,從新書《師者》【第壹冊】我們似乎可以一窺其底蘊。古今能成大學問者,無不辛苦得來的。其中除了幸獲明師點撥,幸得善本古籍者,在在都要靠自己努力鑽研,爬梳整理,發微抉隱,才能有所成。而老師拈出「古人的『學』其實是『覺』的意思」,要從古聖先賢的言教、身教去了解體悟到的,才是真正「學」的意思。
基於此,《師者》【第壹冊】可說是王薀老師對儒學,甚至是中國文化史的真知力學之作。從孔、孟到老、莊,從諸子百家到《山海經》、《水經注》,老師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精神,窮本探源,找到其中的真義與其差異性,得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物忌過盛,事怕全美,人懼全名」等論點。
將所知所學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一直是老師的強項,這也是他熟諳紅塵內外,通透人情世故的表徵。日出月落,有其循環之軌則;絮果蘭因,有其宿世之因緣。儒、釋、道,其實最終是歸於一體。
人世間有千種人、萬般事、百樣情,所謂芸芸眾生,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生命宛如長河,有多少過客,又多少歸人,聚散無常,來去匆匆,你是否想過一朝物化,你又何曾留下「雪泥鴻爪」呢?王薀老師以他如椽之筆,濟世之心,寫下此書,將會是你生命最好的憑依!
出版社編輯序
閱盡古今天下事 筆底波瀾總關情
讀過王薀老師著作的讀者總會異口同聲地認為他學識淵博,不論是儒、釋、道,諸子百家,甚至山、醫、命、卜,樣樣精通,從新書《師者》【第壹冊】我們似乎可以一窺其底蘊。古今能成大學問者,無不辛苦得來的。其中除了幸獲明師點撥,幸得善本古籍者,在在都要靠自己努力鑽研,爬梳整理,發微抉隱,才能有所成。而老師拈出「古人的『學』其實是『覺』的意思」,要從古聖先賢的言教、身教去了解體悟到的,才是真正「學」的意思。
基於此,《師者》【第壹冊】可說是王薀老師對儒學,甚至是...
目錄
關於作者
出版社編輯序——閱盡古今天下事 筆底波瀾總關情
孔丘踵武先聖賢 論語流芳萬世傳
聖賢書所言何事 見賢思齊永不倦
學如不及恐失之 浩瀚書海啟後學
論學問不離四書 評才幹首推子貢
用之則行捨之藏 晏嬰善巧施仁政
尊師重道古明訓 楚辭詩經並齊驅
呂氏春秋納百家 史遷忍辱成巨著
史記直言述真相 劉勰評文有見解
明清小說堪迷人 金匱石室藏玄機
馬氏奇才冠群倫 弘一悟道入佛門
酒酣佐茶真情露 寄語後輩傳承揚
慈母堅韌教無類 家學淵源禮教行
通曉周禮政績斐 顛沛流離仍周遊
忖度晏嬰結嫌隙 驚夢周公承道統
安貧樂道篤行仁 顏淵行持堪稱讚
孔孟道德成典範 君臣仿效稱賢能
劉邦祭孔第一人 賢臣張良獨獻策
文武才能無人及 習樂專注首重琴
上通天文達勘理 離世之前有夢兆
立身處世唯論語 上善若水柔克剛
孔老聖哲互尊崇 一重仁愛一任運
幾次驅訪暖陽照 豁然開朗醍醐灌
木秀於林風摧之 明哲保身是聖者
勾心鬥角難善終 隨緣自在是桃源
張載兼通儒釋道 立心立命繼絕學
孫子操兵無戲言 莊周大道在逍遙
錢穆國學有專攻 郭璞偏好山海經
詩經包含風雅頌 莊子思想在齊物
曾國藩誠恭待人 周敦頤以蓮自潔
安貧樂道隱山林 久利之事萬莫為
晉平公知人善任 李鴻章誤盡蒼生
大事能成非一人 領袖魅力在推讓
古今才人勤於學 鑑古知今方灼見
宿緣成熟寫此書 閱經讀史慕聖賢
書家原為飽學者 流傳子孫名恬裕
紀昀藏書於閱微 老聃獲知於守藏
文化道統莫輕忘 述說古聖為分享
關於作者
出版社編輯序——閱盡古今天下事 筆底波瀾總關情
孔丘踵武先聖賢 論語流芳萬世傳
聖賢書所言何事 見賢思齊永不倦
學如不及恐失之 浩瀚書海啟後學
論學問不離四書 評才幹首推子貢
用之則行捨之藏 晏嬰善巧施仁政
尊師重道古明訓 楚辭詩經並齊驅
呂氏春秋納百家 史遷忍辱成巨著
史記直言述真相 劉勰評文有見解
明清小說堪迷人 金匱石室藏玄機
馬氏奇才冠群倫 弘一悟道入佛門
酒酣佐茶真情露 寄語後輩傳承揚
慈母堅韌教無類 家學淵源禮教行
通曉周禮政績斐 顛沛流離仍周遊
忖度晏嬰結嫌隙 驚夢周公承道統
安貧樂道篤...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