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教育哲學入門知識
文字敘述淺顯易懂、觀念完整
圖表形式快速理解、易懂易記
教育哲學是教育領域最早出現的一門學科,舉凡教育觀念與活動、教育學術研究、以及教育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等,都屬其探討之議題。這門學科最初是用於指導和規範教育專業的發展,而在當前高度專業化的教育學術領域中,教育哲學更多是扮演著批判與邏輯地反思教育問題、合理地評價教育事務,並作為人們從事教育面之慎思和行動的普遍準則。
為了讓上述教育哲學之功能妥善地為人們理解和活用,本書以一種較為完整的架構,讓讀者能清楚把握教育哲學的輪廓,而書中各種圖表的呈現,亦能充實讀者教育哲學的理論基礎。期盼本書能滿足多數學習者之需求,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涯中少繞一些遠路。
作者簡介:
葉彥宏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專長
教育哲學
現職
國中代理教師
章節試閱
第3章 Plato:觀念論教育學說的開創者
3-1 Plato思想產生的背景
古希臘哲學家Plato的生平,在網路上多可以找到,這裡僅截取要點概述,尤其是凸顯Plato和Socrates彼此的關係和教育活動。Plato出生於較為富裕的家庭,父母親的族譜似乎都可以追溯到名門望族,甚至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其本名為Aristokles,然而因為他強壯的身軀、寬闊的前額或出色的口才等原因而得到Plato的稱呼。
Plato出生後的第四年,長達二十多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 431-404 BC)開始,這場戰爭最終以斯巴達的勝利告終,而雅典的民主制也宣告結束。只是由斯巴達扶植的三十僭主(Thirty Tyrants)的獨裁政權,施行八個月的暴政後就垮臺,雅典重返民主制。當時雅典正試圖要消除戰敗的恥辱感,並逐漸往穩定的局面發展。在此氛圍下,便有一種聲音認為,雅典之所以戰敗乃是因為不敬神的緣故,如要補救這樣的缺失,需要懲罰那些不敬或質疑神的人。Socrates便是在上述氛圍中,受人指控「不敬神」和「蠱惑青年」等莫須有罪名(嚴群譯,1983:81),最終被判有罪,處以死刑。
Socrates之死對身為他追隨者之一的Plato來說,不僅難以接受,也對雅典民主深感失望。在Socrates去世後,Plato便離開雅典四處遊歷(如:南義大利、埃及和西西里島),直到西元前387年才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創立「學園」(Academy),因設置於希臘神話英雄阿卡德摩(Academus)的神殿附近而得名,並且直到西元529年為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I)關閉為止,共維持了九百多年。學園不但是西方最早有完整組織的高等教育機構,也是中世紀「大學」和現代「學院」之前身。
雖然Plato深受Socrates思想的影響,但從Plato所辦的學園及其講學風格和內容來看,影響Plato者有下面幾位思想家及其學派(Laertius, 1853):第一,在理智方面的主題是親近於Pythagoras(570-495 BC)從數學所欲追求之和諧的存有世界。第二,感覺經驗層面,可聯繫至Heraclitus(535-475 BC)主張萬物皆是流動的,而在流動背後,存在著能包容一切卻仍為人所認識之規律和比例,即所謂的「邏各斯」(logos)。第三,在政治學的部分則是追隨Socrates,關心統治者、城邦的公民和女性教育的需求。
3-2 Plato筆下的Socrates
一般來說,要從Plato的《對話錄》中將Socrates和Plato兩人的思想分開是不容易的,因而人們通常會將他們視為一整體的關係;當然,如要從《對話錄》區分兩人思想的差異也非不可能,惟就教育哲學的初學者來說,理解兩人思想的差異並不是那麼迫切重要。
前面談到對Socrates之死的描述,主要出現於Plato的〈申辯篇〉(The Apology),其中生動地敘述Socrates受到指控之後,在法庭上為自己作辯護的過程。Socrates強調自己一直以來都秉承神的旨意,持續從事輔益青年的工作(嚴群譯,1983:86)。他旨在教育那些無知或自以為知的人,運用方法引導他們關心自己的靈魂,而非外在的財富名聲。對他來說,成就自身靈魂的完美要勝過於擔任公職的榮譽。更重要的是,關心自己(發現自身靈魂中的真理)、完善自身靈魂都是榮耀神最好的作為,此即Socrates所實踐之神的旨意,也就是引導人在實際生活中實踐真理和至善。這些關心人類行為的作為都可以視倫理學為Socrates首要關懷的重點(傅佩榮,1986:137)。
《對話錄》中的Socrates常將知識與德行結合在一起討論,他相信知德本是一體,即知善必定會行善,知惡則必定會避惡。這種「主知主義」(intellectualism)常招致的質疑是,人在生活中難保不會碰到「知而不為」或「明知故犯」的情況,這即是Aristotle指出的一項問題,即「意志薄弱」的事實。儘管Aristotle的質疑有其道理,但從〈申辯篇〉確實能看出Socrates的確擁有知德合一的品格,而Socrates確實也點出存在著真正、普遍、恆常存在的價值,可以作為人類行為的指引(傅佩榮,1986:139-140)。由上面〈申辯篇〉的引文可以看出,Socrates相信存在真正對個人和靈魂有益的德行。
如進一步延伸這裡的教育觀點,可以聯繫至下面兩項問題:德行要如何教?如何運用詰問、辯證和歸納等教育技術來引導個人實踐知德合一的原則,進而追求真正幸福的生活?這些與教育有關的問題,都有著共同的對象——靈魂。無論是Socrates或是Plato都將靈魂視為認識真理的重要媒介,靈魂在認識和實踐真理的同時,始終都要與身體和城邦維持著緊密的聯繫,就像Socrates一直在做的事情那樣,幫助城邦之人關心自己、發現靈魂中的真理。
3-3 Plato的教育哲學:靈魂不朽與力求完美的教育觀念
Socrates曾對學生Alcibiades說過:「人只能是靈魂」(the soul is man)(The First Alcibiades, 1955: 130c),這句話幾乎可用來總結Plato《對話錄》中所有關於靈魂的討論和論證。靈魂不只是與身體共同構成人的整體,更是主宰身體、運用身體的統治者(Plato, The First Alcibiades, 1955: 130a-c)。如果以教育的眼光來看Socrates和Plato談的靈魂,其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目的,一切教育手段都要回到靈魂自身並受靈魂主宰才有意義,像是在〈理想國篇〉第一卷末,Plato便強調教育活動必須建立在靈魂與城邦的緊密關係上,也就是說,要讓與靈魂有關的德行和城邦所擁有的稟性(如: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等)能相互建構為和諧穩定的整體,亦即靈魂中的理智完全掌控各種欲求,而城邦統治者則透過階級化的教育制度,井然有條地治理城邦(徐學庸譯注,2009:489, 528, 605, 607)。
以教育的角度思考Socrates和Plato談的靈魂,會發現兩人把教育寓於靈魂和自然的實踐關係。精確地說,自然的部分說明了Socrates和Plato對世界上的神祇和自然萬物的虔敬,哲學的部分則顯示出兩人連結了「活著的人」、「死後的靈魂」、以及「靈魂欲前往的世界」,這一連續的關係把處在當下的個人納入世界與時間的整體探索活動之中。Heidegger(1927 / 1996: 11-12, 16-17)認為希臘人便是藉此來理解「存有(者)的存有」,在此狀況下,時間呈現出存有的真實意義,即「延續下去」(to be);也就是說,當人處在「現在」(當下)時,便已經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統整在人所存在的時間之中(陳榮華,2006:4, 22-23)。
綜觀《對話錄》中所有關於靈魂的討論,可就下面六點歸納來說明。第一,靈魂在人的生活中發揮其功能,生活本身就是靈魂的一項功能,Socrates描繪的理想城邦本身就具備了靈魂的形象。第二,靈魂具有選擇的能力,一個人在世時的作為將會持續地影響下輩子的生活。第三,靈魂常被比喻為人的視覺能力,可以透過教育使其注視正確的地方;換句話說,靈魂是向著真理的存有。第四,靈魂與不朽是一體的關係,因此,靈魂的教育有其必要性,人必須終其一生的關心與自己學習相關的事物,不能間斷和懈怠,才能真正使靈魂不朽。第五,靈魂不朽不僅促使人關注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同時也要求不斷地轉向自身靈魂的思索與探究工作。第六,在《對話錄》中提到的認識自己、關注自己,其焦點都指向靈魂本身的反思能力、精神性、各種與他人的關係,以及一連串來自生活與教育的諸種實踐技術。
第3章 Plato:觀念論教育學說的開創者
3-1 Plato思想產生的背景
古希臘哲學家Plato的生平,在網路上多可以找到,這裡僅截取要點概述,尤其是凸顯Plato和Socrates彼此的關係和教育活動。Plato出生於較為富裕的家庭,父母親的族譜似乎都可以追溯到名門望族,甚至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其本名為Aristokles,然而因為他強壯的身軀、寬闊的前額或出色的口才等原因而得到Plato的稱呼。
Plato出生後的第四年,長達二十多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 431-404 BC)開始,這場戰爭最終以斯巴達的勝利告終,而雅典的民主制也宣告結...
作者序
筆者接觸教育哲學已有十年,時間雖然頗長,但前五年多只是盲目和大量地閱讀,很少去深思「什麼是教育哲學」的問題。一直到就讀博士班,對於教育哲學此一學科的輪廓和面貌才有比較多的思考。2013年9月,筆者擔任了一門教育哲學課程的講師,這項臨時接到的工作,大大地加速筆者將心中所醞釀之「作為學科的教育哲學」具體地呈現出來,而為該課程所整理和撰寫之教學講義即是本書的初稿。
對大部分的學習者來說,教育哲學往往是一門取得教育學分和專業的必修課程,一項取得教職和公職必須獲取的知能和素養,一種由許多有趣和乏味的思想所構成的學科,或是為取得學位考試資格必須修習的學分等。無論是基於何種目的,大部分的學習者或讀者,不太可能會花上數年的時間來摸索和系統地學習。因此,如何有效率且能令人感興趣地將「什麼是教育哲學」傳遞給學習者和想要自學的讀者,乃是本書要旨。
其實市面上已經有許多品質良好的教育哲學專書,只是多數讀者未必了解自己適合閱讀什麼樣的專書,且不同的專書所側重之焦點亦有所不同。本書的撰寫方向與大部分的教育哲學專書並無二致,但是透過多樣的圖表呈現,以及經過審慎安排的三大部分,讀者應該能很快地掌握遍布於教育哲學之中,各種縱橫交錯的思想路線。本書的運用方式相當彈性,讀者除了可以循序漸進地閱讀,也可以針對自身興趣或其他需求,選擇有關聯的幾個部分來研讀。
許多人往往因為教育哲學中存在的許多術語而感到焦慮,甚至是卻步;此乃因教育哲學本身並沒有一套制式的學習方法或標準,導致人們常有不得其門而入的感覺。本書盡可能地運用直白的文字和易懂的圖表解釋各種術語及理論,期望能降低教育哲學的門檻,幫助到那些富有教育熱忱、致力於追求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人們。
最後,真心地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給予筆者此次能認真審視自身教育哲學專業的機會,這也許是總結筆者教育哲學生涯最完美的句點。希望每位讀者都能藉由此書順利且自信地把握教育哲學的面貌,讓關心教育的熱情,化為源源不絕的行動能量。
筆者接觸教育哲學已有十年,時間雖然頗長,但前五年多只是盲目和大量地閱讀,很少去深思「什麼是教育哲學」的問題。一直到就讀博士班,對於教育哲學此一學科的輪廓和面貌才有比較多的思考。2013年9月,筆者擔任了一門教育哲學課程的講師,這項臨時接到的工作,大大地加速筆者將心中所醞釀之「作為學科的教育哲學」具體地呈現出來,而為該課程所整理和撰寫之教學講義即是本書的初稿。
對大部分的學習者來說,教育哲學往往是一門取得教育學分和專業的必修課程,一項取得教職和公職必須獲取的知能和素養,一種由許多有趣和乏味的思想所構成的...
目錄
第1部分 教育哲學是什麼
第1章 教育哲學的由來與發展
第2章 教育哲學的功能與探究途徑
第2部分 三位重要的教育哲學家
第3章 Plato:觀念論教育學說的開創者
第4章 Jean-Jacques Rousseau:兒童中心學說的奠基者
第5章 John Dewey:經驗與自然之教育學說的重建者
第3部分 具代表性的教育哲學思潮
第6章 實在論(唯實論)的教育哲學
第7章 分析的教育哲學初探
第8章 四種教育思潮:進步主義、永恆主義、精粹主義、重建主義
第9章 批判教育學概論
第10章 現象學、詮釋學與存在主義的教育哲學
第11章 女性主義的教育哲學
第12章 後現代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教育哲學
第1部分 教育哲學是什麼
第1章 教育哲學的由來與發展
第2章 教育哲學的功能與探究途徑
第2部分 三位重要的教育哲學家
第3章 Plato:觀念論教育學說的開創者
第4章 Jean-Jacques Rousseau:兒童中心學說的奠基者
第5章 John Dewey:經驗與自然之教育學說的重建者
第3部分 具代表性的教育哲學思潮
第6章 實在論(唯實論)的教育哲學
第7章 分析的教育哲學初探
第8章 四種教育思潮:進步主義、永恆主義、精粹主義、重建主義
第9章 批判教育學概論
第10章 現象學、詮釋學與存在主義的教育哲學
第11章 女性主義的...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