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重探討中國古代官僚等級制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問題。作者參考了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對古代官階的研究模式進行了系統建構,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線索及相應的研究方法與概念。基於“品位—職位”視角,把官階研究對象定義為“官職的分等分類”和“官員的分等分類”,分別討論品秩的構成要素權責、資格、薪俸、特權、禮遇,品位結構的樣式與間架,品位性官號和位階運用規則等。進而由技術層面進入政治層面,從功能組織與身份組織的二重性出發,對中國古代官階制的特點、品位結構變遷的重大線索和各個層面,提供了較全面的闡述。本書對中國古代官僚等級制研究,以及認識中國古代的集權官僚政治,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閻步克,1954年11月生,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專業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文明》、 《從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漢官僚品位結構研究》、《服週之冕—— <周禮>六冕禮制的興衰變異》,譯著《官僚制》、《帝國的政治體系》,發表論文90餘篇。
目錄
第一章特點、概念與對象
1.基本特點與研究意義
2.“品位—職位”的研究框架
3.歷代主要品秩位階
第二章品秩的構成要素一:權責
1.權責、職等與層級
2.寬度、跨度與責任分等
3.簡繁:同層級職務的事務不平衡
4.輕重:權責與品秩的不相稱
5.中外:中央官與地方官
6.宮朝:宮廷官與朝廷官
7.一般職位分類的進化
第三章品秩的構成要素二:資格
1.資格的分析
2.各種分類資格
3.資格管理的品位化
4.品位化的資格管理:魏晉南北朝、唐宋
5.非品位化的資格管理:秦漢
6.候選形式與候選規模
7.編任資格的等級管理
第四章品秩的構成要素三:薪俸
1.薪俸的分析
2.薪俸高低差與薪俸民生比
3.形態與項目
4.品位薪俸與職位薪俸
5.賞賜問題
6.灰黑收入問題
第五章品秩的構成要素四:特權
1.任官特權
2.教育特權
3.法律特權
4 .經濟特權
第六章品秩的構成要素五:禮遇
1.等級禮制:行政性與總體性
2.朝禮與官階:相輔相成
3.原生禮俗與等級禮制:以冠服為例
4.古禮等級與現行官階:以六冕為例
第七章樣式與間架
1.級別的疏密
2.地方官的級別疏密
3.“比秩”與“視品”
4.一元化多序列的複式品位結構
5.結構外觀的數列化與禮制化
第八章品位序列與品位性官號
1.品位的分析
2.品位性官號:衍生於宮廷官職類者
3.品位性官號:衍生於非宮廷官職類者
4.品位趨濫與職階轉化三律
5.唐宋間職事官的階官化
第九章進階、買賣、轉讓、結銜、遷轉
1.進階與泛授
2.貢獻與買賣
3.轉讓與回授
4.結銜的複雜化
5.遷轉路線
第十章運作考慮與身份考慮
1.運作考慮與身份考慮
2.功能組織與身份組織
3.服務取向與自利取向
4 .品級、等級與階級
5.退休官僚與官僚親屬
6.封爵的身份功能及其變遷
第十一章品位結構變遷的五線索:貴賤、士吏、文武、宮朝、胡漢
1.貴-賤
2.士-吏
3.文-武
4.宮-朝
5.胡-漢
第十二章品位結構的三層面:君·官·民
1.君臣之間:君尊臣卑
2.官民之間:禮制限制與名號頒授
3.官民之間:學子的品位安排
4.官民之間:胥吏的品位安排
第十三章中國官階發展的五階段
1.中國官階發展的五階段
2.中國古代的等級觀念
3.官本位、身份化與功績制、流動性
後記
第一章特點、概念與對象
1.基本特點與研究意義
2.“品位—職位”的研究框架
3.歷代主要品秩位階
第二章品秩的構成要素一:權責
1.權責、職等與層級
2.寬度、跨度與責任分等
3.簡繁:同層級職務的事務不平衡
4.輕重:權責與品秩的不相稱
5.中外:中央官與地方官
6.宮朝:宮廷官與朝廷官
7.一般職位分類的進化
第三章品秩的構成要素二:資格
1.資格的分析
2.各種分類資格
3.資格管理的品位化
4.品位化的資格管理:魏晉南北朝、唐宋
5.非品位化的資格管理:秦漢
6.候選形式與候選規模
7.編任資格的等級管理
第四章品秩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