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 in 2011
大社會、小政府的時代來臨
這次的工業國家財政危機,提供了一個檢討政府職權的契機。
2011年,各國將向政府這隻龐然巨獸開刀,並且由英國率先發起一場「還權與民」的民主實驗。
法國文豪雨果曾說,「當一個觀念成熟時,任憑什麼力量也擋不住它。」最近幾年,西方社會逐漸體認「重新定位政府角色」的必要,2011年,拜這波金融危機之賜,工業富國終於要向政府這隻龐然巨獸開刀了。各國預定刪減的預算,共佔了整體GDP的1%以上,儘管從美國到歐洲各地,都會有憤怒的人民走上街頭抗議,然而,這次的大瘦身為這些國家帶來的好處,卻可能更大。
這波經濟衰退,除了財政比較保守的德國、加拿大,多數的歐美政府都因舉債過度,面臨了緊縮開支的壓力:希臘等瀕臨破產的國家,別無其他選擇;英國還沒有那麼緊急(它的債務大多在幾年後才陸續到期),但聯合政府即將大砍預算,搶救赤字;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也都有龐大的財政窟窿要填補。而在美國,不管歐巴馬或共和黨都提不出一套可行的辦法來削減赤字,儘管還可以再拖上一年,但地方政府早已無法再大肆舉債,因為各州的收入和負債間,落差可能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2011年,工業國家最主要的政治對決,將在一夕變節儉的政客,與忿忿不平的公家機構工會間展開。只不過,這些公部門工會恐怕得不到民間工會的同情,因為公家單位的薪資本來就比較高,又比較早退休,還有豐厚的退休金可養老。光是在美國,各級地方政府的退休金缺口,就可能高達3.4兆美元。也難怪,繼銀行家之後,下個被歐美社會視為可恥肥貓的對象,可能就是公務員。
大幅緊縮的風險與機會
這場對決,有風險也有機會。風險是預算砍得太多、太快:工業國家的復甦還很脆弱,大幅緊縮造成的影響,讓人擔心。而機會則在於,這次的工業國財政危機,提供了一個檢討政府職權的契機。
早就該這麼做了。過去10年,政治人物只會用花錢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無論右派(小布希是美國自詹森時代以來,最揮霍浪費的一任總統)、左派(工黨的布朗任內,英國公部門膨脹到佔了將近一半的經濟產值)都一樣。而且他們還刻意忽視人口老化的嚴重性: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美國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將從2010年的62%,大增至2025年的105%,更將在2035年暴增至185%。不只如此,政府這隻巨獸插手管的領域還愈來愈多,從到處安裝監視攝影機,到硬性規定一張梯子得要有幾個人拿,才算安全,幾乎什麼都要管。
基本上,讓政府的角色變小些,是個好主意,但如果只是為了讓政府少花點錢,那可就白白浪費了這次的機會。政府改造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要讓它運作得更好,光是花錢,並不代表服務品質就會提升(否則,美國的學校、法國的媒體、德國的大學早就是世界第一了)。過去半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的每個行業,生產力都已被新科技、新創意給徹底改變,每一行的轉變都比政府來得多。
美國的加州,就是一個對比最明顯的例子。加州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產業,卻也有地球上最無用的政府,以及幾千個大大小小、疊床架屋、彼此你爭我奪的縣市和地區。左派縱容教師工會予取予求,右派則是到處蓋監獄。政黨對立,嚴重到不行。而造成這些亂象的,就是選民自己,因為他們不斷要求政府要做更多,而且老愛提出各種公投案,阻礙了民意代表的問政權。他們不僅不支持阿諾州長的改革,很多人甚至根本不去投票。
2011年最值得注目的國家──英國
對歐美國家來說,有什麼樣的老百姓,就有什麼樣的政府。所以,2011年最值得注目的國家,就是英國。卡麥隆的聯合政府正在瘋狂大瘦身,財政緊縮的幅度遠大於其他國家:許多行政部門的預算將在2015年前,縮水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卡麥隆正在進行一項「大社會」(the Big Society)的民主實驗,準備把權力由政府轉交給民眾與社區,讓教師與家長來治理學校、讓醫生自行挑選醫院、讓人民選出警察首長等,也就是說:還權於民,讓人民開始為以往政府包辦的公共事務,負起更多責任。
未來一年,我們會看見,這項實驗是否有機會像當年的柴契爾主義,成為英國另一個影響世界的改革理念。它也許會行不通:卡麥隆做了件蠢事,他決定不刪國民醫療部門的預算,使得其他部門的經費壓力更大;而且他對地方政府似乎也不放心。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條西方政府──包括美國──未來可能必須跟進的路,「大社會」理念的時代已經來臨。■
你不知道的11密碼
你知道11可以創造出最多的「左右對稱」字嗎?2011年,到處都會有11這個數字出現,數字迷們鐵定要樂瘋了。
你喜不喜歡研究日期?是否特別喜歡研究日期的排列法,例如01:02:03(在美國代表2003年1月2日,但在歐洲則代表2003年2月1日)?歐美兩地對於月份、日期的標示順序顛倒,平時多半沒人介意,而且遇上了2006年6月6日,怎麼寫都是06:06:06。偏偏有些時候,順序還滿重要的,例如再過兩年,到了2013年1月31日時,美國人就不能像歐洲人那樣,把順序寫成好玩的31:1:13。幸好在2011年,各地的數字迷們都會皆大歡喜,不吃悶虧。
比方說,在歐洲,這一年起的前九個月,每個月到了11日(例如1月11日是11:1:11),日期寫起來就會很有趣;而美國人在11月份的前九天(例如11月9日是11:9:11),也會很有fu。雙方都會有自己的9:10:11。不僅這樣,2011年還有兩個特別的地方,非常耐人尋味。
111 x 111 = 12321
第一個特別之處,就是11:11:11。自從1918年以來,11月11日對很多國家來說,始終是個特殊的日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協定,就是在這天的上午11點,正式生效。而在2011年,到處都會有11這個數字出現,數字迷和靈數命理師們大概要樂瘋了,因為11可以創造出最多的「左右對稱」數字,也就是所謂的palindromes(迴文:不管從左邊讀或從右邊讀都一樣的字、數字或句子)。例如,每個學生都曉得11 x 11 = 121,不過,有多少人知道111 x 111 = 12,321,或者11,111 x 11,111 = 123,454,321,還有更神奇的,111,111,111 x 111,111,111 = 12,345,678,987,654,321?但奇怪的是,數學家卻堅稱,11本身是個「不折不扣的非迴文數字」。
第二個特別之處,2011年跟2010年一樣,都會出現不少夾雜著0與1的日期。人類因為有十個手指頭,所以發展出了十進位的算術方法,而電腦是以0與1的二進位系統來處理、轉換與呈現所有的資料。電腦資訊時代,二進位當道,但在2011年,更夯的流行,將是把日期轉換為二進位碼,也就是逢2進1,完全以0與1的方式來呈現,例如2變成10、3變成11。這麼一來,要轉換元月1日還容易(1:1:1011),但轉換會愈來愈難,到了年底,12月31日(31:12:11)就會變成奇怪的11111:1100:1011。這種流行太「落落長」,也許撐不久。
緊縮的年代,可能取而代之的流行,也許是精簡,例如,把2011年的英文說成twenty eleven而不是two thousand and eleven,可以減少29%的音節。另外,如果美國人願意改用比較合乎邏輯的歐式寫法,按照日、月、年的順序來排的話,肯定將更有助於化繁為簡。■
當道,但在2011年,更夯的流行,將是把日期轉換為二進位碼,也就是逢2進1,完全以0與1的方式來呈現,例如2變成10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The World in 2011
一個地球 兩個世界
2011年肯定會讓數字命理師很高興(特別是2011年的11月11日,也就是11.11.11)。不過,這一年最值得注意的數字,其實是「2」。我們會看到兩種經濟並存:復甦疲弱、失業嚴重的工業富國,以及成長四倍快的新興市場。歐元區也會有兩種國家並存:穩健的核心國與搖搖晃晃的邊陲國。即便在同一個國家內部,分歧發展的情況也愈來愈明顯,澳洲的「雙速經濟」就是一例。 政治上的二元對立也會愈來愈常見:德國的經濟不差,但人民不滿日增;美國要面對白宮vs.國會的政治僵局。連非洲的最大國家蘇丹,也會出現南北分裂的危機。
分裂與挫折的氣氛,將瀰漫在這一年各種國際事務上。即使G8和G20都高調呼籲各國合作,未來仍會像個「零合世界」,貨幣匯率、貿易和氣候政策上的討論,將出現拔河般的激烈對立。而到了2011年底,大家又會為了一個巨大的數字而擔心不已:全球人口即將突破70億,地球愈來愈擁擠,對資源的需求愈來愈大,將來會不會無以為繼?
70億人口擠地球 「跨國靈」企業勝算大
其實也不必太過擔心。未來一年我們會看到,科技與想像力的力量,陸續為人類找出各種新方法來因應老問題,例如降低車輛對石油的依賴、避免疾病蔓延。幾個工業大國將展開瘋狂的瘦身改革。另方面,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將逐漸複製到其他新興市場,包括非洲某些國家在內,例如,迦納就是個快速成長的未來之星。
企業與銀行都會抱怨法規綁手綁腳,金融業會變得比較無趣,但也比較穩定。不斷冒出的新創企業將證明,美國依舊可以創造就業。而大型的全球企業會發現,他們必須成為「跨國靈」企業(multinationimbles):結合規模與靈活來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才有最大的成功勝算。
2011年最重大的改變之一,將是中國擠下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製造國。不過,中國也可能在幾年內,被其他對手超越:印度的經濟成長速度,可望後來居上。值得注意的里程碑還包括了:歐巴馬邁入五十歲;維基百科屆滿十年、推特滿五年;美國人將帶著哀傷心情,紀念911恐怖攻擊屆滿十週年;而全世界將帶著悲喜交集的心情,開始向鎢絲燈泡說再見。
跟往常一樣,今年的特刊為讀者提供了全方位的預測,但這次我們特別推出兩項全新企劃。首先,每個主要欄目的最後,都增加了新專欄:「有這可能.....」,用來指出某些大概不會在2011年發生,但還是有可能的大膽預測。第二,為了慶祝《全球大趨勢》屆滿25週年,我們推出「2036」專題,邀請各個領域的翹楚做出預言:25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過去25年來,我們的預測大部份都實現,但也有不少槓龜。然而我們樂觀相信,全球化會帶來進步,這也是特刊一直不變的主軸。儘管大衰退留下了不少後遺症,但進步仍將成為2011年的主旋律。
丹尼爾‧富蘭克林(Daniel Franklin)
《2011全球大趨勢》總編輯鴘犒w測,但這次我們特別推出兩項全新企劃。首先,每個主要欄目的最後,都增加了新專欄:「有這可能.....」,用來指出某些大概不會在2011年發生,但還是有可能的大膽預測。第二,為了慶祝《全球大趨勢》屆滿25週年,我們推出「2036」專題,邀請各個領域的翹楚做出預言:25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過去25年來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The World in 2011
一個地球 兩個世界
2011年肯定會讓數字命理師很高興(特別是2011年的11月11日,也就是11.11.11)。不過,這一年最值得注意的數字,其實是「2」。我們會看到兩種經濟並存:復甦疲弱、失業嚴重的工業富國,以及成長四倍快的新興市場。歐元區也會有兩種國家並存:穩健的核心國與搖搖晃晃的邊陲國。即便在同一個國家內部,分歧發展的情況也愈來愈明顯,澳洲的「雙速經濟」就是一例。 政治上的二元對立也會愈來愈常見:德國的經濟不差,但人民不滿日增;美國要面對白宮vs.國會的政治僵局。連...
目錄
The World in 2011
EDITOR:
Daniel Franklin
MANAGING EDITOR:
Yvonne Ryan
DEPUTY EDITORS:
John Andrews,
Leo Abruzzese
EDITORIAL ASSISTANT:
Clara Opoku
COUNTRIES EDITOR:
Alasdair Ross
INDUSTRIES EDITOR:
Jason Karaian
全球中文版獨家授權
董事長
發行人兼總編集長
殷允芃
總編輯
吳迎春
總主筆
文現深‧蕭富元
編輯顧問
楊艾俐.金玉梅
周慧菁.蘇育琪
副總編輯
吳琬瑜.吳韻儀
賀桂芬.鄭淑儀
藝術總監
陳俊良
主筆
李雪莉.江逸之
陳一姍.林倖妃.黃昭勇
特約資深撰述
吳怡靜
副主編
熊毅晰
資深記者
黃靖萱.馬岳琳.黃亦筠
王曉玟.謝明玲
記者
張翔一.盧昭燕.丁筱晶
研究編輯
孫曉萍(駐日特約)
辜樹仁.賴建宇
文稿召集人
秦嘉彌
資深文稿編輯
洪家寧
資深執行編輯
張惠萱
編輯助理
陳瑩慈
攝影總監
林闊祿
攝影召集人
邱劍英
資深攝影記者
劉國泰.黃明堂
攝影記者
鍾士為
資料研究
呂世芬
美術指導
李男
美術編輯召集人
陳則緯
資深美術編輯
張培音(特約).江蕙如
美術編輯
殷子衿.洪梵軒
編者的話
22 一個地球 兩個世界
38 2011全球大事紀
評論
24 大社會、小政府的時代來臨
25 你不知道的11密碼
2011年,到處都會有11這個數字出現,數字迷們鐵定要樂瘋了。
26 全球經濟還要再熬一年
27 政府會在哪些政策犯錯?
28 向IBM學做「跨國靈」企業
IBM即將歡度百歲生日。它的成功,將成為未來一年最熱門的企業管理話題。
29 讓地球降溫的三個新對策
30 全球又多出10億人口
32 別做骯髒有錢人
34 當書籍變成應用程式
美國
44 權力的極限
國內受困的歐巴馬能在海外創造什麼功績?
45 等待眾議院的決定
46 快餐車上的決定
48 希望2.0的一年
美國人已理解,必
須靠自己做改變。
49 共和黨內的競賽
50 美國經濟將戰勝悲觀者
52 綠色城市、澄淨水質計劃
將立下標竿
亞洲
53 中國迎接新領導班子
54 北韓的接班小胖
55 南海衝突
56 澳洲 好大的數位野心
57 印度這一圈跑得最快
印度經濟正迎頭追趕中國。
58 前後腳不協調
印度能跑多快?
59 更悲觀的阿富汗
60 兩種速度的澳洲
62 出征時刻
紐西蘭橄欖球世界盃奪冠夢。
歐洲
63 歐元區將由德國當家
德國在十年前被譏為歐洲病夫,但2011年將會是德國在歐元區發揮重要影響力的一年。
64 失色的翡翠──
愛爾蘭苦度難關
65 梅克爾的政治危機
66 波蘭要扮演歐盟的要角
67 西班牙 動盪難免
67 歐洲女性流行穿什麼?
經濟低迷下,新的一年將流行哪些時尚?
68 薩科奇高調拚連任
69 土耳其向東走、向西走?
69 新右派政治明星崛起
從英國的卡麥隆、瑞典的雷恩菲爾德,到德國的古騰柏格,歐洲出現了不一樣的右派政治明星。
70 俄羅斯往事不如煙
71 你不可不知的東歐新氣象
英國
74 聯合政府步步危機
75 「同在一起孤獨」
的英國社會
76 還權於民的「大社會」實驗
英國這個西方最中央集權的國家,將開始把權力下放與外放,啟動四大領域的改革。
國際
77 歡迎來到零和世界
世界氣氛會很緊張,你最好習慣它。
78 2010年,我們的不完美預測
79 週年的魔力
有好故事,
週年紀念可以很轟動。
80 四件預知未來的東西
81 延退時代
嬰兒潮世代的退休風格。
82 政府效能比一比
企業
83 下一批金磚
「新」新興市場點將錄
金磚四國投資報酬率正在遞減,企業必須放眼金磚以外的新興市場遺珠和蝴蝶。
84 各國新戰場:排行榜
85 健康資訊科技,大榮景時代來臨
86 歐美汽車業續撐嚴冬
87 中國和以色列給世界上的一堂課
88 新創公司的出生、死亡、大復活
儘管有二次衰退的疑慮,但美國新創公司將重新啟動經濟引擎。
89 讓我們來購併吧!
日本企業滿手現金,正摩拳擦掌準備重啟海外購併大業。
90 重新找回製藥業的創新研發
91 媒體築起「計量收費牆」
媒體放棄免費瀏覽策略,開始針對線上內容架起收費牆。
92 文字辜負了企業
企業向文字說再見,
轉而順應潮流
以影音作為
傳播工具。
金融
93 匯率怎麼走?各國大考驗
若貨幣問題處理不佳,貿易保護主義將捲土重來。
94 憂慮之牆
借債還錢!政府、銀行與企業都神經緊繃。
95 名字生意經
「金磚四國」成功模式,各家搶複製。
96 美國銀行業 積極向海外示愛
100 三個金融新帝王
以及一個伺機崛起的帝國。
101 開燈看清楚
避險基金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與整合。
102 新經濟思維研究所能否挽救錯誤?
103 中國那隻扭轉失衡的手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指出,一個更活躍的中國將有助於矯正世界經濟的失衡。
科技
104 消滅瘧疾大作戰
105 世界最大望遠鏡「冰塊」問世
106 化學躍上檯面的一年
化學一向很少受到外界青睞,但在2011年「國際化學年」將會有許多事值得慶祝。
107 中國將在科學上大放異彩
中國可以超越西方,再度拾回豐沛的創新傳統嗎?答案即將在2011年揭曉。
108 太空爭霸戰升溫
為了不讓美國一家獨大,中國、俄羅斯和歐洲都將在新的一年,加緊腳步,展開探測火星的任務。
2036年的世界
109 11個領域的翹楚對
25年後的世界做出預言
數字看世界
113 國家篇
124 產業篇
權力的極限
大社會、小政府的時代來臨(P24)
政府會在哪些政策犯錯?2011年,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將出在政策的失誤……政府大搞財政緊縮和貨幣戰,反而會變成「問題製造者」(P27)
國內受困的歐巴馬,能在海外創造什麼功績?(P44)
還權於民的「大社會」實驗。英國這西方最中央集權的國家,將開始把權力下放(P76)
歐洲病夫變頭家,歐元區將由德國當家(P63)
匯率、經濟動盪
再熬一年。政府政策陸續退場,全球經濟有辦法自己站起來?別抱太大希望(P26)
憂慮之牆!借債還錢!政府、銀行與企業都神經緊繃(P94)
匯率怎麼走?各國大考驗(P93)
歡迎來到零合世界,請習慣劍拔弩張的氣氛(P77)
出征時刻
漫長的道別,中國正小心翼翼迎接新領導班子(P53)
金氏王朝,北韓的接班小胖(P54)
歐洲新政治明星崛起(P69)
印度這一圈跑得最快,印度經濟正迎頭追趕中國(P57)
日本企業滿手現金,正摩拳擦掌準備重啟海外購併大業(P89)
下一批金磚
名字生意經,金磚四國成功模式,各家搶複製(P95)
你不可不知的東歐新氣象(P71)
非洲將成成長熱區,成長最快速的國家,有7個在非洲(P113)
土耳其向東走、向西走?(P69)
兩種速度的澳洲,成長動能轉移到邊陲(P60)
精采產業
向IBM學做「跨國靈」企業(P28)
當書籍變成應用程式(P34)
快餐車上的決定(P46)
化學躍上檯面的一年(P106)
健康資訊科技大榮景時代來臨(P85)
中國和以色列共領電動車風騷(P87)
地球轉捩點
全球又多出10億人口:世界人口即將突破70億大關,地球會不會超載?(P30)
讓地球降溫的三個新對策。哥本哈根的失敗經驗證明,氣候問題的政治協商已經行不通,人類需要用新的思考、新的對策來讓地球降溫(P29)
再也不怕傾盆大雨,綠色城市、澄淨水質計劃將立下標竿(P52)
消滅瘧疾大作戰:科學家即將找出一套創新的戰略,徹底根除瘧疾(P104)
世界最大望遠鏡「冰塊」問世(P105);美國快要跟水星說哈囉……(P107)
2036預測
25年後的世界——中國GDP將超越美國;Google、Facebook、蘋果將被取代;人人都會有500個朋友;設計師愈來愈重要;宗教將會復興;人類創下百米短跑只要9.00秒的新紀錄……(P109)超載?(P30)
讓地球降溫的三個新對策。哥本哈根的失敗經驗證明,氣候問題的政治協商已經行不通,人類需要用新的思考、新的對策來讓地球降溫(P29)
再也不怕傾盆大雨,綠色城市、澄淨水質計劃將立下標竿(P52)
消滅瘧疾大作戰:科學家即將找出一套創新的戰略,徹底根除瘧疾(P104)
世界最大望遠鏡「冰塊」問世(P105);美國快要跟水星說哈囉……(P107)
2036預測
25年後的世界——中國GDP將超越
The World in 2011
EDITOR:
Daniel Franklin
MANAGING EDITOR:
Yvonne Ryan
DEPUTY EDITORS:
John Andrews,
Leo Abruzzese
EDITORIAL ASSISTANT:
Clara Opoku
COUNTRIES EDITOR:
Alasdair Ross
INDUSTRIES EDITOR:
Jason Karaian
全球中文版獨家授權
董事長
發行人兼總編集長
殷允芃
總編輯
吳迎春
總主筆
文現深‧蕭富元
編輯顧問
楊艾俐.金玉梅
周慧菁.蘇育琪
副總編輯
吳琬瑜.吳韻儀
賀桂芬.鄭淑儀
藝術總監
陳俊良
主筆
李雪莉.江逸之
陳一姍.林倖妃.黃昭勇
特約資深撰述
吳怡靜
副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