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葉佳怡最新短篇小說集《染》十一月出版,大恭喜!
我很喜歡的一位美國白人爵士貝斯手查理.海登(Charlie Haden)今年七月剛過世,活了76歲(1937–2014),這年紀該怎麼說呢?跟同樣是白人貝斯手,倆人住過同一間公寓,只大他一歲的Scott LaFaro(1936–1961)比起來,算是長命很多,而且留下了演奏樣貌和創作意圖都非常清晰的大量錄音。Scott LaFaro才活了25歲,來不及有所謂的階段性風格,不過從此以傳奇的早逝爵士天才形象,永遠青春有勁地活在樂迷心中,卻是晚年飽受耳疾與小兒麻痺後遺症所苦的查理.海登比不上的。(也不用這樣比就是了)如果有興趣想聽,以我相當有限的爵士知識推薦,他和鋼琴家Bill Evans、鼓手Paul Motian合組三重奏的Waltz for Debby絕對是無可挑剔的經典,這是Scott LaFaro的最後錄音,十天之後他就車禍身亡了。跟Scott LaFaro一樣,查理.海登過世前也來不及看見自己最後一張錄音,和鋼琴家Keith Jarrett合作的二重奏作品Last Dance出版,這專輯名字真是不幸,又跟Scott LaFaro一樣,倆人最後一張專輯都和跳舞有關。
查理.海登早期是自由爵士出身,可惜我聽不慣這一派,除了他和老牌鋼琴家Hank Jones合作的美國民謠專輯之外,我也喜歡他1980年代後期開始組成Quartet West四重奏的作品,他自己接受訪問的時候說,他想要做一些「擁有更深刻價值的流行音樂」。但這指的並不是當時的流行歌曲,而是以爵士樂重新演譯他最鍾愛的1930-1940年代,那一段以美國西岸城市生活氛圍為中心,包括電影、音樂、文學風貌在內的美好時光,正因為這樣他才組了Quartet West。那麼,這個樂隊到底要演奏什麼樣感覺的音樂呢?查理.海登是這麼告訴《時代雜誌》的:「我想傳遞一種站在菲利普.馬羅的辦公室裡頭,往外看著霓虹燈在夜裡一閃一滅的感覺。」非常浪漫有情調的說法,但菲利普.馬羅是什麼傢伙呢?我想有人知道,有人還不知道。
當您翻開本期雜誌,徹底搞清楚菲利普.馬羅是誰之前,我建議您可以先買一張查理.海登與Quartet West1987年的專輯Quartet West來聽,裡頭有一首曲子叫做Bay City,這曲子有什麼特別的呢?Bay City在推理小說家瑞蒙.錢德勒的小說裡,向來指的是加州的渡假聖地聖塔莫尼卡,而瑞蒙.錢德勒是查理.海登最著迷的作家,他在小說中所描繪的1930-1940年代洛杉磯景色與人情事故,正是查理.海登與Quartet West樂曲創作頗為重要的靈感來源,Bay City便是查理.海登直接向錢德勒的致敬之作,但大概是怕非推理迷不懂其淵源,還乾脆摘引了一小段錢德勒的經典小說《再見吾愛》作為唱片內頁文案。
難道您不覺得最近被一些爛事和選舉搞得很煩了嗎?討厭的事情就留給夏天吧,秋天來了,何妨試著聽一聽爵士樂,讀一讀推理小說,趁著神清氣爽多學習一點點可以讓生活更有樂趣的事情,比方說如何密室殺人一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