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2)、范揚宗:泳池系列—颱風過後、馬白水:搭一座彩墨便橋
作者簡介:
藝外ARTITUDE
《藝外ARTITUDE》是關注亞洲當代藝術的雜誌,提供華人地區當代藝術展覽、活動、市場等相關訊息,並深入討論當代藝術現象,希望打造出藝術與大眾生活真正結合的優質平台。
網站:http://www.yamore.com.tw/EY/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Artitude.is
部落格:http://artitude-monthly.blogspot.tw/
作者序
編者的話
一些私人的記憶
十月份可說是異常緊湊的一個月,秋拍開槌、下半年的藝博會相繼登場,藝術產業正式進入2014年的第二個旺季,活動和展覽連番上陣,我自己也分別在月初和月中出差旅行兩趟,返臺之後緊接著是每個月例行的截稿工作。
在忙碌之中旅行還是有些啟示性的,時空的轉換和異地風情的刺激,提醒你生命的視野真的不只你平常習慣的那樣,意外和刺激隨時都在發生,遙遠的地方有人過著與你完全不同的生活;你並不了解他的世界,他也對你十分陌生,然後際遇讓你們相遇,生命的風景從此改觀。也無謂收穫或遺憾,可能你還有所期待,時間在繼續,他鄉的人們依舊過著自己的生活,你回到從那裡出發的故鄉,卻發現已經不是原點。
十月十三日晚間,在我要赴北京的前一晚,從友人處聽聞畫家于彭過世的消息,雖然已經知道他罹患肝病一段時間,但倏忽之間仍然感到一陣悵然。身為一個晚輩,我不敢說自己與于彭的關係有多親近,但或許是因為我一直喜歡他的作品,也或許是身邊有些好友與他關係密切,而我也確實在某些奧妙的機緣下,與他有近距離的接觸,因此對這位藝術家總有些說不出的熟悉感。我記得第一次見到于彭,是在我中學的時期,我的老師與他是舊識,因此邀請當時已是知名藝術家的他到班上來演講,和我們這些因為念了美術實驗班而一心想從事創作的小毛頭,分享一些關於藝術之路的甘苦談。于彭確切談了什麼其實我已經不記得,但記憶中他棉麻布衣的裝扮確實讓我印象深刻;現在回想,時間約莫是1990年代中期,那時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中國壯遊,正在創作尺幅巨大達八尺半的代表作品。再一次和于彭長時間相處,則是2004年底,那時澳門美術館正推出「至人無法——故宮、上博珍藏八大、石濤書畫精品展」,正在就讀研究所的我與老師同學一起組團前往參訪,恰好于彭也與我們同行。沒有一點身為長輩的架子,旅途中他慷慨分享他對於傳統繪畫的個人體驗,在香港停留時,他甚至帶著我們一路潛進荷李活道的巷弄,熟門熟路地來到一家不起眼的老茶行,喜孜孜地告訴我們這裡有著內行人才知道的便宜老茶。
2013年年初,我因為雜誌〈藝術家身影〉的專欄,安排了一整天與于彭的採訪,配合他晝伏夜出的習慣,訪談從下午才開始,只見他慢條斯理、優哉游哉地泡茶聊天,然後拿出據說是宋瓷的茶碗斟上紅酒,偶而漫談人生、偶而提筆作畫,當時于彭自己製作了許多名片大小的迷你冊頁,他說最近畫小畫較多,筆墨用具也都隨身攜帶,即便外出赴宴飲酒,亦能隨時作畫。他一邊說一邊落筆紙面,看似不經心的筆尖游移,轉眼已經出現了仙鶴和童子的形象。那天晚上我和攝影師一共跟著他跑了兩場飯局和酒宴(其實後來我們收工時他還在繼續),席間他一貫輕鬆自在地吃菜喝酒,不忘關心一旁的我們有沒有吃飽喝足;第一回合結束,在深夜的台北街頭于彭顯然方向感十足,彷彿熟悉所有能夠續攤的場所,在霓虹閃爍的光影迷離中,于彭暗瞑的私人生活,才正悠悠展開。
後來得知于彭健康不佳,我曾數次訊息問候,因為自忖貿然探望可能會對他造成打擾,因此大部分關於他的近況都是從友人處獲知。今年七月初,于彭還曾主動傳訊向我問候,寥寥數字寫道:「與病痛奮戰半年,元氣恢復,腹水未消退全部但有好轉。」之後亦曾聽聞他食慾和氣色轉好,不料數月後卻就此離世,令人感到欷噓。
以上是我對於于彭,一位長輩和難得的藝術家的些微懷想。但望終於完成人生壯遊的他,一路平靜、一路安心。
孫曉彤
編者的話
一些私人的記憶
十月份可說是異常緊湊的一個月,秋拍開槌、下半年的藝博會相繼登場,藝術產業正式進入2014年的第二個旺季,活動和展覽連番上陣,我自己也分別在月初和月中出差旅行兩趟,返臺之後緊接著是每個月例行的截稿工作。
在忙碌之中旅行還是有些啟示性的,時空的轉換和異地風情的刺激,提醒你生命的視野真的不只你平常習慣的那樣,意外和刺激隨時都在發生,遙遠的地方有人過著與你完全不同的生活;你並不了解他的世界,他也對你十分陌生,然後際遇讓你們相遇,生命的風景從此改觀。也無謂收穫或遺憾,可能你還有所期...
目錄
[編輯手記]
一些私人的記憶
[關於策展學的二三事]
Urban Curating!城市生活想像與文化策畫力(1)
[藝外萬花筒]
[特別報導]
壯遊人間,終須一別 台灣水墨畫家于彭離世
[焦點展覽]
感覺的細節與感覺細節之所在 2014關渡雙年展選評:張永達作品〈相對感度N°1?0°–N°?〉
[專輯]
物
人與世界之關係的重新斟定:或從「劇烈加速度」中的寰宇主義問題談起
物鬼 從葉偉立的〈仙跡#5〉談起
[封面故事]
私人美術館時代的台灣當代藝術發燒
以「家」為圓心
El Segundo Museum of Art 以展覽造就新私人美術館時代
[藝外史]
馬白水 搭一座彩墨便橋
雲開月明的人生
習法自然:台灣時期
水彩與彩墨交融之集大成:紐約時期
馬白水年表
[藝外特區]
彭薇 喧鬧人世中的寧靜姿態
[ART STUDIO]
大家不就是滿足於那種虛幻的表象而已嗎?曾怡馨「馬良便利店」
[拍賣場上]
北京誠軒2014秋拍登場
羅芙奧台北2014秋拍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整體買氣偏向保守 香港蘇富比2014秋拍:席德進與當代水墨仍市場內焦點
中國嘉德香港2014秋拍 以3.43億港元收槌
保利香港2014年秋季拍賣總體成交額8.22億港元 曾梵志〈安迪?沃荷肖像〉以1,947萬港元成交
[藝博會上]
以個人為單位和藝術建立關係 ART TAIPEI 2014「Dear Art,」
2014高雄藝術博覽會盛大起跑
藝術精品齊聚 亞洲當代藝術展圓滿結束
CIGE2014:不溫不火的狀態
兩地串聯的藝博會新形式 第四屆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AART)圓滿落幕
亞洲國際頂級藝術品博覽會 第十屆典亞藝博圓滿落幕
[展覽前線]
葉永青「藏在草間」與李繼開的「拾荒者」
「改變中的中國山水」 瑞典北歐水彩藝術博物館推出水墨主題展
窮盡一生追求的精神性 「抽象、符碼、東方情」大展
作現代水墨的先鋒 「革命?復興」劉國松繪畫大展
舞台偽裝術 李小鏡-『馬戲團』
STOPOVER「短暫停留」張惠蘭個展
探索網路社群串連的數位生活 2014第九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平坑時代」(Ecosystem)
[放映室]
[趴趴GO]
[編輯手記]
一些私人的記憶
[關於策展學的二三事]
Urban Curating!城市生活想像與文化策畫力(1)
[藝外萬花筒]
[特別報導]
壯遊人間,終須一別 台灣水墨畫家于彭離世
[焦點展覽]
感覺的細節與感覺細節之所在 2014關渡雙年展選評:張永達作品〈相對感度N°1?0°–N°?〉
[專輯]
物
人與世界之關係的重新斟定:或從「劇烈加速度」中的寰宇主義問題談起
物鬼 從葉偉立的〈仙跡#5〉談起
[封面故事]
私人美術館時...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