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翰昭賁皇道炳煥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考析
文.圖│北京保利
有清一代,凡二百餘載,歷十二代君王。治國之餘,幾暇弄硯,是諸位清帝共有的雅嗜。毫無疑問,乾隆帝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著錄於《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的乾隆帝御筆《白塔山記》共五卷,包括〈白塔山總記〉及〈塔山東面記〉、〈塔山西面記〉、〈塔山南面記〉、〈塔山北面記〉。此次上拍者為除〈塔山東面記〉外的另四卷,紙墨裝池俱佳,文辭書法雙美。考其所有存世書跡,此《白塔山記》亦堪稱翹楚之作。
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為北海,中有瓊華島,又名白塔山,今屬北海公園。自1741年起,乾隆皇帝對北海開始了長達30年的擴建,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修建規模已具,「山四面皆有景」,乾隆帝於是年欣然作〈白塔山總記〉及〈塔山四面記〉。翌年,此五篇美文以楷書豎排分刻兩碑,每塊碑皆刻四面,一碑四面分別以漢、滿、蒙、藏四種文字刻〈白塔山總記〉,此碑現立於「引勝亭」中;一碑四面分刻〈塔山東面記〉、〈塔山西面記〉、〈塔山南面記〉、〈塔山北面記〉,此碑現立於「滌靄亭」中。此二亭在永安寺之正覺殿前,東為「引勝」,西為「滌靄」。二碑歷二百餘年仍矗立如昨,靜穆莊嚴,供後人瞻仰,以示永保。
據《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所載,《白塔山記》五卷原賜藏於白塔山永安寺,由此可推斷此作流入民間應為八國聯軍劫掠所致,後五卷散佚,國寶流離。現藏家先於中國嘉德2001年春拍購藏〈塔山西面記〉,又於香港蘇富比2004年春拍購得〈白塔山總記〉,此後又輾轉於海外覓得〈塔山南面記〉及〈塔山北面記〉,使得散珍重聚,歸於故土,其寶愛文物之功,可謂大矣。現試從以下幾方面來具體論述此五記的價值及意義。(全文未完,詳情請見《典藏.古美術》)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文明的疆界
文∕廖堯震
15至17世紀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強權因商業利益驅使,莫不積極向外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夥伴,遂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舉,在人類航海史上寫下璀璨一頁。不過,早於哥倫布80多年前,即有中國明代鄭和率200多艘船艦、計2萬7000餘人出使西洋,展開行經東南亞、印度、阿拉伯世界、甚至遠抵非洲東岸的海上冒險之旅,不僅成功宣揚國威,帶來龐大貿易商機,更拓展中國對世界的認知,對往後中外政治、社會、文化等交流影響深遠。
鄭和下西洋的背後,所代表的正是大明帝國之崛起及其霸權時代的來臨,亦即俗稱的「永宣盛世」。自明成祖永樂至明宣宗宣德年間(1403?1435),大明王朝以宮廷為中心,不斷對外擴展其軍事武力、宗教信仰和貿易外交;而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張,明代文化藝術也在帝王的主導下,引領宮廷藝術創新,展現盛世的品味與格調。現正於大英博物館舉辦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特展,便聚焦在15世紀前半葉明代初期的藝術與相關物質文化,以之闡述此段影響中國發展至為關鍵的年代。為此,本期《典藏.古美術》亦特別策劃專題,分別以本次策展的五大主軸,書畫作品所呈現的視覺文化、青花瓷與中外貿易、文化交流的面向、現代考古發掘的藩王隨葬金、玉器,以及一幅明代宮廷的帝王行樂圖等多篇專文,從宏觀與微觀兼顧的視野,回看明代在藝術文化上傲視古今的偉大成就。
然而,無論盛世與否,文明之光總會在不同的時空座標上綻放異彩。如河南新鄭望京樓出土的雙城遺址,便刻鑄了上古青銅時期,夏、商兩國於軍事交戰、政權交替後,文明依然傳承延續的痕跡。在南方水氣潤澤的大地上,則可見到漢代初現於中國的佛教,如何自成獨特的藝術面貌,繼而於南北朝發揮跨越地域的影響力,展現柔軟綿長的生命力。目光調至更南方的印度,我們也看到了卡達短劍如何穿越時空之流,從戰爭兵器或統治者權力象徵之實體一步步世俗化,成為貿易工藝品、甚至現代人虛擬遊戲的道具,承載不同的文化內涵。這些在本期「特輯」、「展覽」和「鑑賞」單元都有詳實的介紹。
除此之外,讀者們還能在「展覽」單元,遊覽台北故宮琳瑯滿目、巧工雕鏤的珍玩雅物,深入清代皇帝的收藏活動和藝術品味;在「鑑賞」單元,探索瀋陽故宮收藏掛屏的早期演變歷史,及其在清宮廷由實用器轉向雅翫清賞的流行脈絡。尚有「特寫」單元,繼上期台北故宮之後,接續關注台北史博館施行古文物分級的成果和經驗;「焦點」單元,聚焦近現代水墨畫家蔣兆和與台灣的關係,藉由串連他的畫作、人物及事件,勾勒其1949年前鮮為人知的藝術生活與交往;以及「動態」和「拍賣」單元,持續追蹤於倫敦、香港、北京及台北等地啟動的藝博會及秋拍活動,針對重要市場訊息進行第一手採訪報導,不容錯過。
縱觀文明疆界,在你心中又會是什麼面貌?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文明的疆界
文∕廖堯震
15至17世紀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強權因商業利益驅使,莫不積極向外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夥伴,遂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舉,在人類航海史上寫下璀璨一頁。不過,早於哥倫布80多年前,即有中國明代鄭和率200多艘船艦、計2萬7000餘人出使西洋,展開行經東南亞、印度、阿拉伯世界、甚至遠抵非洲東岸的海上冒險之旅,不僅成功宣揚國威,帶來龐大貿易商機,更拓展中國對世界的認知,對往後中外政治、社會、文化等交流影響深遠。
鄭和下西洋的背後,所代表的正是大明帝國之崛起及其霸權時代的來臨,亦...
目錄
編輯手記Editorial
文明的疆界 廖堯震|120
新聞News
16世紀最具影響力職業畫家 -台北故宮「明四大家特展—仇英」 鄭婷婷|126
不凡光老.平平無著-中正紀念堂張光賓百歲邀請展開幕紀實 鄭婷婷|128
革命.復興.傳功-台北史博劉國松大展及台師大研討會、師生畫展 鄭婷婷|130
看影片,讀展覽-台北故宮「古籍密檔」展,新檔登場 鄭婷婷|132
藝文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134
專題Special Report
大英博物館|明:皇朝盛世五十年 編輯部|140
〈展覽經緯〉與大英博物館有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覽導論 林逸欣|142
〈繪畫篇〉繪畫,再現大明世界──「明:皇朝盛世五十年」特展繪畫概覽 莫梅肯(Malcolm McNeill)|149
〈瓷器篇〉工藝、風格與世變──從「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青花瓷看中外貿易、文化交流 唐慧|157
〈金玉篇〉明藩王與他們的珍寶──「明:皇朝盛世五十年」中的金玉良品 王怡文|163
〈遺珠篇〉皇帝樂活紀實──新發現的一幅明代宮廷〈四季賞玩圖〉 廖堯震|169
*周海聖談〈四季賞玩圖〉大英博物館參展未果始末 余小蕙|172
筆記Essay
〈嘉語錄〉在心裡留一個位置給藝術 鄭又嘉|174
展覽Exhibition
琳瑯滿目 皇帝的壓箱寶──台北故宮「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王怡文|176
有佛自南方來,不亦樂乎!──佛陀紀念館「七寶瑞光」展南方早期佛教文物概述 蘇玲怡|182
特寫Close-up
邁向專業,館藏宜瘦身、專家須增添──史博館典藏組組長楊式昭與典藏組研究人員郭祐麟談古物分級
鄭又嘉|186
現象Phenomenon
止跌回穩、價位下調、結算仍差──2013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摘要與解讀
鄭又嘉|190
焦點Focus
1949年前的蔣兆和∕台灣的人與事──訪蔣代平、肖和,談蔣兆和在台灣 藍玉琦|194
特輯Highlight
雙城傳奇──望京樓夏、商城址發掘記 郝紅星|204
尋訪國家寶藏──望京樓城址遺珍簡介 郝紅星、杜平安|212
鑑賞Connoisseurship
來自印度的祕密武器──卡達短劍 劉祐竹|220
美麗的蛻變──從實用到裝飾──談瀋陽故宮院藏乾隆御題、製詩掛屏(上) 劉曉晨|226
動態Events
從城南走來,中書法的「招」--2014城南藝事「街巷書法植字讚」展 藍玉琦|234
紀念吳湖帆誕辰120週年--龍美術館梅景書屋師生畫展 錢寧|237
十年有成──香港典亞藝博現場特報 李欣葦|238
「齊鳴-中國藝術品展」香港首展成功 編輯部|241
交流Interaction
木蘭巡狩.皇家殷情--清宮散佚紀實性繪畫〈聖祖木蘭會親圖〉考析(上) 李理|242
封面Cover Report
北京保利|250
拍賣Auction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11月登場 廖堯震|263
明清官窯,倫敦秋拍主調 游智淵|264
2014第一波香港秋拍報導──書畫篇--蘇富比、嘉德、保利市場評析 廖堯震|266
2014第一波香港秋拍報導──器物篇--蘇富比、嘉德、保利、羅芙奧、邦瀚斯市場評析 俞攸|271
香港佳士得2014年秋拍,華麗登場 金浩鈞|276
香港邦瀚斯|282
中國嘉德|284
北京榮寶|291
北京匡時|292
北京誠軒|298
北京銀座|301
北京華辰|302
天津文物|304
北京古天一|305
北京中漢|306
北京遠方|307
台北門德揚|308
西泠拍賣|314
上海泓盛|316
浙江南北|317
考古Archaeology
考古紀事 劉榕峻|318
展訊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324
編輯手記Editorial
文明的疆界 廖堯震|120
新聞News
16世紀最具影響力職業畫家 -台北故宮「明四大家特展—仇英」 鄭婷婷|126
不凡光老.平平無著-中正紀念堂張光賓百歲邀請展開幕紀實 鄭婷婷|128
革命.復興.傳功-台北史博劉國松大展及台師大研討會、師生畫展 鄭婷婷|130
看影片,讀展覽-台北故宮「古籍密檔」展,新檔登場 鄭婷婷|132
藝文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134
專題Special Report
大英博物館|明:皇朝盛世五十年 編輯部|140
〈展覽經緯〉與大英博物館有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覽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