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Cover story/open
走入PINA的舞台符碼
舞台是一座深淵,她把我們推到邊緣
這是一面牆,沿著舞台前緣,在現實的夾縫間,蒼白而孤絕地高高矗立。
這是樹,這是水,狗奔跳至舞台中央,徘徊而憂傷的人抽著細細的煙。
這是笑,這是血,女人大喊砸我砸我。
這是碧娜.鮑許眾多符碼拼貼而成的浮世即景。
七公噸的高牆倒下時,一片沙塵裡,我想起瘂弦的〈深淵〉:
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
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即將來台的《巴勒摩、巴勒摩》是她標誌性的舞台之一,
但斯人已逝,我們無從知曉舞台上那些不合常理的「雪橇」為何停在那裡。
還好我們還能獨家專訪碧娜的御用舞台設計師彼得.帕布斯,
藉本次機會,本期將聚光燈打在極致又瘋狂的舞台本身。
也藉三位國內舞台設計師之眼透視碧娜留下的一座座深淵,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亦以專文悼念。
沒人能如她,已走得如此遙遠,仍推著我們來到邊緣。
作者簡介:
PAR表演藝術
《PAR表演藝術》華人世界唯一一本表演藝術雜誌。創刊於民國81年,兩廳院發行,是品質與影響力的保證。內容涵蓋音樂、戲劇、舞蹈、戲曲、文學、電影等藝文話題。並透過名家專欄、特別企畫、藝術家生命旅程、跨界名人對談、全球表演推薦,帶您走入台前幕後,看見創作者的力量、靈感、生活與故事。讓您體會用另一種方式,發掘感官之外更深層的悸動。
網站:http://par.ntch.edu.tw/front/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碧娜的舞台奇觀
文字 黎家齊
放眼全世界的編舞家,大概沒有一個人像碧娜.鮑許一樣,對於舞台設計的要求,如此大膽、革新,且深具開創性。如果說碧娜的舞蹈,是從舞者自身經驗出發,由內而外地尋找動作的材料,一如她的名言「我在乎人為什麼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那麼她的舞台則是反其道而行,抽象的情感通過誇張、外顯、壯觀的視覺符號具象化,與舞者共舞,由外而內帶領觀眾走進作品的思想核心。
碧娜的舞台思考是非常德國表現主義式的,不管是《春之祭》的滿台泥土、《穆勒咖啡館》的大量桌椅、《康乃馨》的康乃馨花田、《一場悲劇》的水坑與瀑布、《拭窗者》的洋紫荊花山、《熱情馬祖卡》的火山熔岩山丘,《巴勒摩、巴勒摩》的水泥高牆,都像日常場景的放大、重組與變形,拼貼了真實、夢與潛意識的投射,讓人穿越各種層次的想像與現實。
不同於其他人的舞作,鮑許的舞台總是為舞者設下許多窒礙難行的「路障」,舞者得在或粗糙、或潮濕、或滑溜等艱難、危險的環境條件中跳舞。舞台對碧娜的舞者而言,不只是背景,而是一切的起點,不只形塑他們的身體質感,更進一步將他們的狀態推向邊緣,讓深層的情感有了依附、宣洩的出口,交織出愛與恐懼、孤獨與渴望、毀滅與暴力等既混亂又美麗的舞台奇觀與戲劇張力。
一如碧娜對舞蹈劇場美學的堅持,為了完成奇特、創新的舞台想法,即使幕後技術人員堅決表示:「不,這行不通!」,碧娜從不妥協。以《巴勒摩、巴勒摩》為例,為了使舞台上那座寬十四公尺,高五公尺,總重量約七公噸的高牆倒下,碧娜和舞台設計彼得.帕布斯不顧眾人的反對,孤軍奮戰到底。當牆順利倒下的那一刻,帕布斯說:「沒騙你,我都要心臟病發了。」
長期擔綱碧娜的舞台設計,帕布斯接受本刊專訪時形容,和碧娜工作「感覺有點像在濃霧中找路、或是小孩們在遊樂場玩耍,有著濃霧的迷惘,也有著孩童的純真。」他說,和碧娜一起工作的「必修」:好奇心、不斷地探索、不要太快做決定、打開你的眼睛、享受全然「未知」的狀態。
帕布斯強調:「『未知』不代表什麼都不懂,而是要能夠延伸我們的探索,時時刻刻保有好奇心、不要錯過任何細節、不要錯過任何巧合。」他和碧娜之所以維持這麼久的合作關係,兩人的默契來自於「驚喜」,就像打乒乓球一樣,對方發球,永遠要以想不到的方式接球、然後打回去。「如果能夠預測,那就是該離開的時候了。」
是吧,碧娜的舞作,永遠讓人無法預測。即使斯人已逝,每回再看她的舞作,仍能帶給我們不同的驚喜。這就是碧娜,也是我們為什麼愛碧娜的原因吧。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碧娜的舞台奇觀
文字 黎家齊
放眼全世界的編舞家,大概沒有一個人像碧娜.鮑許一樣,對於舞台設計的要求,如此大膽、革新,且深具開創性。如果說碧娜的舞蹈,是從舞者自身經驗出發,由內而外地尋找動作的材料,一如她的名言「我在乎人為什麼而動,而不是如何動」,那麼她的舞台則是反其道而行,抽象的情感通過誇張、外顯、壯觀的視覺符號具象化,與舞者共舞,由外而內帶領觀眾走進作品的思想核心。
碧娜的舞台思考是非常德國表現主義式的,不管是《春之祭》的滿台泥土、《穆勒咖啡館》的大量桌椅、《康乃馨》...
目錄
總編輯的話Editorial
2 碧娜的舞台奇觀
文字 黎家齊
專欄Column
演員的庫藏記憶
10 長篇(三)
文字 李立群
講古—舞思舞想
11 與存在共舞
文字 古名伸
藝饗天開
12 穿對衣服,真的很重要?!
文字 范德騰
一字一劇場
13 假(中)
文字 王嘉明
城市藝波Cities & Arts
紐約
14 公園大道軍火庫 大咖藝術家紛來挑戰
文字 謝朝宗
漢堡
15 拉丁裸露版法式《胡桃鉗》 挑戰保守觀眾
文字 陳思宏
倫敦
16 財政大臣秋季聲明出爐 為藝術界帶來福音
文字 魏君穎
巴黎
17 出版、讀劇、檔案數位化 「開放劇場」讓大眾更認識當代劇作家
文字 羅仕龍
北京
18 習主席「文藝講話」宣示 文藝發展就此「向左走」?
文字 王泊
編輯精選PAR Choice
20 iPad廣告主角到訪 台灣盡惹極地春意
沙隆年與愛樂管絃樂團
文字 李秋玫
22 佛陀、基督共存 歌仔戲、豫劇混搭
奇巧劇團《我可能不會度化你》
文字 廖俊逞
藝號人物People
華裔指揮暨作曲家
24 譚盾 心中懷抱未來 超越沒有界線
文字 李秋玫
日本劇場演員暨編導
28 流山兒 祥 自由作戲 與世界相遇
文字 李建隆
封面故事Cover story/走入PINA的舞台符碼
36 高牆、泥土、大瀑布 舞動人生的魔幻旅程
瘋狂、刺激又極致的鮑許美學
文字 俞秀青
40 她把我們推到邊緣,面對深淵
台灣舞台設計師們談碧娜.鮑許的舞台空間
文字 張慧慧
德國舞台設計大師
44 彼得.帕布斯 好奇,打開舞台的無限可能
文字 白斐嵐
50 充滿矛盾與宿命的人生縮影
碧娜.鮑許的《巴勒摩、巴勒摩》
文字 林亞婷
附:那堵高牆,如何倒下?!
文字 張慧慧
54 1980之後
告別Pina
文字 林懷民
即將上場Preview
小巨人絲竹樂團「打拳賣膏藥」
58 養生音樂會 解密「冬蟲夏草」
文字 李秋玫
實現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未竟之約
60 克尼亞瑟夫 發自內在熱情的音樂奇蹟
文字 蔡育昇
演出評論Review
64 介於劇場、現表與現實之間……
評三缺一劇團「土地計劃首部曲」
文字 鍾喬
65 可燃的神話 不可燃的土壤
評三缺一劇團「土地計劃首部曲」
文字 黃鼎云
新銳藝評Review
66 多重與單向的矛盾
關於《Q&A》二部曲的幾種設計
文字 吳岳霖
回想與回響Echo
68 哀傷的劇場巫師
從河床劇團《千圈の旅》看郭文泰的空間魔法
文字 阮慶岳
話題追蹤Follow-ups
72 文青夢魂體
「河左岸」劇場美學的形塑與再現
文字 林乃文
74 由真實所建構的劇場 是怎樣的「真實」?
克里斯多夫.萊普奇「當代紀錄劇場」講座側記
文字 陳佾均
78 與「偶」同行 嬉遊波蘭劇場
波蘭劇場紀行
文字 鄭嘉音
聚光燈下Stage viewer
新銳劇場導演
84 陳仕瑛 給文本新觀點 就是導演最愛的挑戰
文字 朱安如
焦點專題Focus/給外行人的第一堂身體練習課
87 從疏遠到追求 回返「身體」的蜿蜒路徑
文字 謝東寧
舞團開課之一
90 古名伸 即興就可起舞 身體沒有限制
文字 王若鈞
舞團開課之二
92 無垢舞蹈劇場 放慢放靜 安住當下
文字 孫得欽
舞團開課之三
94 雲門2 讓日常身體輕鬆起舞
文字 黃佩蔚
96 「專業」非唯一 每個人都能跳舞?
舞台上的舞蹈素人們
文字 謝東寧
親身體驗之一
100 阿達 解構再重組 發現身體的節奏
文字 張慧慧
親身體驗之二
101 李世揚 肢體接觸是最真實的交流
文字 白斐嵐
親身體驗之三
102 李時雍 以身體趨近 找到書寫的感動
文字 張慧慧
親身體驗之四
103 魏雋展 就在生活裡好好玩吧
文字 黃佩蔚
紀念大師In Memoriam
104 溫煦之光 照亮音樂杏壇
悼念恩師陳裕剛教授
文字 施德玉
附:生平傳略
文字 李秋玫
四界看表演Stage Viewer
108 歌劇放大鏡下 當代歷史說了什麼?
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克林霍夫之死》
文字 鴻鴻
110 剔肉削骨、拼貼重生的《波希米亞人》
看巴黎北方劇院實驗歌劇《咪咪》
文字 羅仕龍
藝視窗News
112 臺灣音樂館「臺灣作曲家手稿展」台中展出
文字 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藝活誌Behind Curtain
藝文人生
114 我和我的情緒握手
文字 陳玉慧
劇場快門
116 三缺一劇團「土地計劃首部曲」《還魂記》謝幕
攝影、文字 陳長志
這樣過日子
118 陳明章 在北投彈琴
文字 李岳
幕後群像
122 從噪音聲響到動漫音樂劇 工作模式因戲而異
音樂設計蔣韜
文字 陶維均
藝@展覽
126 文藝復興繪畫技法再現 「銀針筆」細刻宇宙星際
文字 吳垠慧
藝@電影
127 奧斯卡會前賽開跑 影迷入場先點評
文字 田國平
藝@書
128 音樂與文字的美好共鳴
文字 李秋玫
藝@CD
129 家鄉味 現代瘋
文字 李宜萍
130 節目掃描
整理 戴健宇
常客推薦—楊峰維
達人推薦—丁達明
總編輯的話Editorial
2 碧娜的舞台奇觀
文字 黎家齊
專欄Column
演員的庫藏記憶
10 長篇(三)
文字 李立群
講古—舞思舞想
11 與存在共舞
文字 古名伸
藝饗天開
12 穿對衣服,真的很重要?!
文字 范德騰
一字一劇場
13 假(中)
文字 王嘉明
城市藝波Cities & Arts
紐約
14 公園大道軍火庫 大咖藝術家紛來挑戰
文字 謝朝宗
漢堡
15 拉丁裸露版法式《胡桃鉗》 挑戰保守觀眾
文字 陳思宏
倫敦
16 財政大臣秋季聲明出爐 為藝術界帶來福音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