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除舊 佈新
時序告別馬年進入羊年新春!品學堂發行閱讀理解學習誌以來,編輯夥伴與各位老師和同學們已經共同渡過第二個新年。回想雜誌出刊前的準備期間,到各校拜訪老師時,大家對於閱讀教學如何在結合現有課綱的情況下讓學生獲得所需能力抱持諸多疑慮。
教學方法是問題,教學進度是限制,教學材料是困擾,教學評量是考驗。
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我們看到臺灣的教育開始有了新面貌,翻轉教育的風潮吹開了令教育窒息的迷霧,學思達的教學方法釋放了教育者的熱血靈魂,網路上看見許多老師自發性的共學和交流,教育當局雖然在制度設計上有改善的空間,但是我們樂於見到臺灣整體教育為了走向更好的未來,而激發出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前進力量!我們與各位老師正以這樣的精神與態度,告別舊時代,迎接新紀元。
過年前正好是大學學測結束,這次學測結束後,媒體、老師與各教育機構不約而同都提出心似的看法——過往填鴨式反覆練習的時代遠去了,以多元閱讀,思辨理解的學習能力時代來臨了。張輝誠老師在《親子天下》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的觀察:
第一: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才是致勝關鍵。
「從前老師認為只要針對教科書大量填鴨、大量考試、反覆複習,這種方式應付學測前舊型考題可能還能奏效,但現在真的不行,而且還會破壞學生學習樂趣,造成學生日後厭惡學習的可怕反效果。
就算教科書內容老師考再多、練習再多,也只佔大考內容的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全出自課外,這些試題和市面上、各校段考的題型不同,全都是精心新設計出來的新考題。換句話說,大考考題已經提供給全臺灣教學現場改變教學一個良性的誘因,多讀課外書才是得高分關鍵, 也才是健康的教學現場。教科書不是全世界,是老師把全世界限縮在教科書當中,讓學生關押拘束在教科書的井底之下,看不到真正的世界。大量閱讀,才是真正健康的閱讀與學習模式,更是學生離開學校之後,進入社會的真實學習狀態,老師要在學生進入社會之前訓練出學生有大量閱讀的習慣和能力,而不是在學校反被破壞殆盡。」
第二:培養學生多元能力遠比填鴨重要。
「從大考的選材和內容來看,學生需要的不再只是記憶力,而是要有多元能力,包括閱讀、理解、邏輯、判斷、重組、分析等能力。傳統的填鴨教育,就是老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只能聽課,在課後不斷努力背誦教科書及回憶老師上課所說,根本不可能有多元能力訓練的機會。老師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根本不知道學生學習狀況,因此只好藉由不斷出現的小考來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但毫不間斷的小考(糟又糟在小考品質良莠不齊)不會訓練出學生多元能力,只會訓練出學生更深沉的學習厭惡感!如何在課堂上訓練出學生多元能力,是新時代老師必須嚴肅面對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12年國教對學生能力的定義,讓升學的評量在題目設計內涵上有了改變,許多學校的老師已經覺察到,改變教學現場與調整教學目標的必要性,但是隨之而來有更多教學上的疑慮,例如老師要如何面對與接軌,具體的將新能力指標落實在教學現場為何?過往教學的內容需要從課本,延伸到閱讀與非課本文本的補充,如何為學生選擇補充材料、設計提問?教學上是否需要採行有別以往的教學設計?為什麼要做改變?有些家長反應國文評量題目,在校內段考與會考有不同調的情況,這會產生什麼影響?最後,12 年國教關於教學與考試的轉變,為老師帶來的挑戰與機會是什麼?
因為這些意見,編輯部在「閱讀達人」單元中,企畫了「當會考遇見閱讀——教科書主編與老師的趨勢報告」的主題。透過教科書主編與各校的專業老師,將他們的觀察與實際的教學經驗與各位分享。讓所有的老師及學生在會考前的最後階段,能掌握更明確的方向,做好最充足的準備,我們由衷感謝在這單元內無私分享的主編與老師!
面對現在的12 年國教,老師需要敞開心胸迎接新的挑戰,時時保持學習的活力。當前許多老師都開始設計新形態的活化教學,擴大了老師在教育上的使用資源,品學堂《閱讀理解》的編輯群們也一本初衷,在閱讀素養教育上,為老師與學生提供最佳的內容。
習慣上,為了迎接新年我們都會除舊佈新,雖然過程是辛苦的,但是我們相信除舊佈新後的改變是甜美的,一如我們看到眼前臺灣教育中的繁花盛開!
總編輯 黃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