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043《那一天我們會老》
序:敢於老去
text / 山地
「幸福就是,生活不必時時恐懼。」
一直很喜歡龍應台〈幸福是什麼?〉一文,這陣子重讀,更覺扎心。上街的不怕被拿,吃的不怕有毒,寫文不用自我審查,孩子可以放心去玩……當社會變得荒謬時,才發現生活能如常,讓人可以作為人去生活,原來如此珍貴。在上一期《安息指南》我們如此提出,就是怕我們有一天,把荒謬視作尋常。
但有一種荒謬,在香港一直被視作尋常,就是年老的仍要自食其力,退休時理應儲好未來30年的生活費用,自求多福。我們接受不了幾天一個學童自殺,卻對一天幾個老人家自戕無感。給全港學童免費教育,是理所當然;給所有老人家退休保障,就是不公平。用1,440億建高鐵是勢不可擋,撥出500億作養老基金就是公共財政的無底深潭。一個退休保障要爭取50年,今年6月到期的諮詢極可能不了了之,或要拖至2017年被當作選特首的政治籌碼。
如此香港,誰敢於老去?
我們發問卷問讀者怕不怕老,回應的不及上期多,大概談老都不甚討好,超過9成都說「怕老」,細看其原因,怕的不僅是身體的老去,更多是怕尊嚴失去,怕金錢因病用盡,怕被關在院舍自由的失落。這種怕,變成社會的共同恐懼,正折騰着今天100萬的老人家。奇怪的是,答怕的讀者中,卻不一定關心退休保障諮詢。是感到事不關己,還是認為自己在未來的30年不會老去?
面對老,我們都矛盾極了。正因為極矛盾,我們極想逃避,就更要正視叫我們糾結不清的自我和社會價值。究竟我們怎樣看待人的價值?為何老去的人往往被視為社會負擔?每一個人皆有年青的過去老去的未來,生命本是連續,在社會本是共存,為何我們把年青與年老看成是對立的兩面?延續上一期的思考,怎樣才是一個叫人安息的社會,我會說,是一個讓人敢於老去的社會,這才是幸福的願景。
在這一期,我們為你預備了過去、現在、將來的老程,願你夠膽看。
※ ※ ※ ※
內容精選:
退休足球員盧國華:足球易擋 生活難守
周永新:退保是再無退路
姚松炎:世界是有免費社區的
天水圍社區協作平台:天水圍桃花源記
寫信給七十歲的自己:黃飛鵬、黃浩銘、俞若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