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標:中國嘉德2017秋拍.齊白石〈英雄獨立〉巨帙首度露面
文︱中國嘉德
白石老人緣情寄物,筆下翎毛花卉無不具有英雄獨立、卓爾不群之勢,而對氣宇軒昂的「鷹」之描繪,無疑寓意最高,往往用來比喻「英主」。綜觀目前傳世的齊白石「鷹圖」,不難看到,一是尺幅巨大,二是受畫者多為位高權重的達官顯宦,軍政要員,名流耆宿,既有北洋時期的總統,也有國共兩黨的領袖,雄鷹如寶刀贈英雄,頗顯乘風思奮之心,嫉惡如仇之志。此幅〈英雄獨立〉巨帙,豎幅足有3公尺之長,可推為贈予名望顯達之士,因而也格外用心著意,決非尋常酬應之作可以比擬。
鷹之題材付諸畫章,宋代之時尚且作為一種猛禽圖像,自蒙元以來構成狩獵文化之符號,蘊含著統治者講求武備之深意,至明代由於鷹之發音同「英雄」之「英」,因此往往象徵著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帝國領導者。至民國,畫家繪鷹亦多取振奮民族精神之意,以表徵其強國意志。
1935年春,國立北平藝專舉辦教師作品展覽會,身為兼職教員的齊白石以150公分縱幅之〈松鷹圖〉參展,被列入永久陳列。齊白石在其畫作上錄杜甫五言律詩〈畫鷹〉:「素練霜風起,蒼鷹畫作殊。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這首詩寫於杜甫讀書遊歷時期,時詩人正當年少,富有積極進取之心。希望畫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抒發自己致遠的雄心和嫉惡如仇的激情。(全文未完,詳情請見《典藏.古美術》)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大標:承古開今
文∣廖堯震
對許多書寫藝術史的人來說,趙孟頫大概是讓人又愛又頭痛的人物吧!他雖身兼書畫家、鑑藏家和政治家,為中國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然其風格面向太廣,不易掌握,加之藝術成就高、影響力持久,以致偽作充斥,相對增添鑑別其作品真偽的難度;再者,他以宋朝王孫身分仕元,亦導致後世長期以來對其藝術有著褒貶兩極的評價。或許要到近代李鑄晉撰著《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書畫》一書,以宏觀視角對趙氏之身世、心境與畫作風格及內涵予以完整梳理,注入現代詮釋,其面貌才得以益形明晰,其境遇亦得以令人更感同身受。
今秋由北京故宮所推出、備受眾人矚目的「趙孟頫書畫特展」,便是在近人基礎上深耕趙孟頫研究之又一努力。此展共匯聚了來自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此三大館所典藏的126件書畫精品,包含了趙孟頫及其後之元明清書畫精品,悉心規劃為四大單元,針對趙孟頫的藝術淵源、書畫成就、藝術影響及作品辨偽等議題深入探討。配合此一特展,本期《典藏‧古美術》同步製作專題,一方面從展品中擇取精華、並搭配海外收藏之趙孟頫經典作品,完整介紹這位藝術大師書畫創作的豐富歷程與多元面向,另外也以三篇專文逐一探討趙孟頫畫人馬的風格與畫意、其存世名畫的辨偽問題、以及淺介趙書碑刻現存之佳拓善本,盼能從不同面向勾勒趙孟頫這位「冠絕古今」之文人書畫家的偉大成就。
於重量級藝術家趙孟頫之外,本期亦不忘台北故宮的重量級書畫特展「國寶的形成」,承接上期「特輯」繼續擴大面向:除了探索故宮典藏的17件書畫珍品如何從清代《石渠寶笈》評為「次等」之作,轉而躍升為今日「國寶」的曲折故事;亦特地造訪台北故宮登保處,近身觀察第一線修復師如何運用其神巧之手,讓那些因自然劣化或人為毀壞的國寶重獲新生。此外,更將目光移往日本,關注京都國立博物館為迎接創館120週年所推出的另一檔「國寶」饗宴,如何以超過200件品類包羅萬象的國寶,訴說日本歷史與美術史的故事。凡此皆為今年度東亞最重要的展覽盛事,不容錯過。
將目光放遠,不同文物或歷史於相異時空座標交會所綻放的異彩,亦值得特別注目。「展覽」單元中,即可見到北京故宮展出了外表看來豔麗如新、但卻是時代最古老的唐代至明清時期青綠山水;對比之下,台北故宮展出的兩件巨幅──民國張大千〈廬山圖〉及呂佛庭〈黃河萬里圖〉,可謂以現代視角和技法來詮釋此一青綠山水的傳統,為「融古開今」之最佳典範。柏林國家博物館的主題式策展,則是將公元前4000年至2世紀的東西方古文物並陳,讓中國和埃及兩大輝煌古文明於此展開「長時段、多維度、深層次」的跨時空對話。而「鑑賞」單元除了有故宮南院研究員橫跨時空,於緬甸強震來襲的前、後,對11~13世紀蒲甘王朝的佛教塔寺進行探訪,紀錄下過往人文藝術最美好的風景,尚有針對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之專訪,暢談近數十年台灣傳統書畫教育的缺失與未來發展之前景;與此相呼應的,則是「展覽」單元所回顧的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創立60週年歷程,儘管其規模不大,但名師名家匯聚、百花齊放,作育英才有成,足堪台灣借鑑。
很快地,2017秋拍即將來臨,本期「拍賣」單元不意外又滿是各種全球中國藝術市場動向訊息。每到此時,總不免感嘆古文物儘管多於時光中湮滅,其世界仍是何其浩瀚,有待我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承古開今,繼續挖掘其中的價值。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大標:承古開今
文∣廖堯震
對許多書寫藝術史的人來說,趙孟頫大概是讓人又愛又頭痛的人物吧!他雖身兼書畫家、鑑藏家和政治家,為中國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然其風格面向太廣,不易掌握,加之藝術成就高、影響力持久,以致偽作充斥,相對增添鑑別其作品真偽的難度;再者,他以宋朝王孫身分仕元,亦導致後世長期以來對其藝術有著褒貶兩極的評價。或許要到近代李鑄晉撰著《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書畫》一書,以宏觀視角對趙氏之身世、心境與畫作風格及內涵予以完整梳理,注入現代詮釋,其面貌才得以益形...
目錄
編輯手記Editorial
承古開今 廖堯震|46
新聞News
三展臨門——故宮南院特展,接棒登場 王怡文|52
144件精品,500年閩台書風飛揚——閩台緣博物館「行雲流水─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 藍玉琦|54
雕研臨摹,為古物延續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台首映 張筠|56
藝文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58
專題Special Report
國朝第一趙孟頫:北京故宮武英殿趙孟頫書畫特展
〈展覽概介〉國朝誰第一,只數吳興趙翰林──今秋強檔:北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 廖堯震|66
〈圖畫意涵〉此馬自是玉龍種──趙孟頫和元代士人的仕隱抉擇 張筠|74
〈鑑別指南〉子昂名畫臨床診斷──趙孟頫繪畫作品真偽辨析:以北京故宮藏品為中心 李天垠|78
〈訪碑佳帖〉書跡勒石,傳世不朽──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趙孟頫名碑解析 王禕|84
筆記Essay
〈嘉語錄〉欲深入中國藝術,需是減法而非加法 鄭又嘉|88
特輯Highlight
〈石渠遺珍〉從《石渠寶笈》次等躍升為國寶──淺析台北故宮收藏17件書畫珍品的品第流變 盧素芬|90
〈故宮職人魂〉國寶回春,修復師的神之手──專訪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研究員洪順興 藍玉琦|100
〈賞析篇〉名品的想望──「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選介之二 廖堯震|106
展覽Exhibition
41年再現,夢幻八週──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120周年記念特別展「國寶」 王怡文|112
文明的交會與碰撞──柏林國家博物館「中國與埃及:世界的搖籃」特展 林逸欣|118
豔麗如新,古老的顏色──首部曲─唐宋青綠山水的多樣面貌 李如珊|124
時空重逢,張大千、呂佛庭聚首巨魅力──國立故宮博物院「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 藍玉琦|130
香江藝術,小園花放──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60週年書畫藏品展漫談 陳冠男|134
特寫Close-up
內外交逼,傳統書畫教育邊緣化──專訪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上) 鄭又嘉|142
鑑賞Connoisseurship
6.8級強震前後的塔寺巡禮──以Seinnyet Ama與Seinnyet Nyima為例,探討緬甸蒲甘王朝佛教塔寺空間觀之轉變 鍾碧芬|148
收藏Collection
聚在一起,存之永恆──伍嘉恩談木趣居的明式家具收藏 賴奐瑜|156
論壇Forum
養心殿文物展外一章──香港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學術講座系列」(二) 林琬娸|160
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磨合──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48)報導 游逸飛|162
齊東方談古代金銀器的製作──香港中大文物館「錯彩鏤金」展系列講座 林琬娸|167
動態Events
景象臺灣──黃光男水墨畫展 賴瑛瑛、程元|168
無私回饋,慈愛社會──國畫大師夏荊山的佛畫藝術及公益行動 編輯部|170
封面Cover Report
中國嘉德|174
拍賣Auction
青銅、陶瓷、家具演出亮麗──紐約秋拍表現穩健 游智淵|178
佳士得香港秋拍推出樂從堂珍品──闊別拍場十七載,明嘉靖魚藻紋蓋罐受市場矚目 朱子毓|180
北京保利|182
足跡遍及海內外,只為齊玉──台北宇珍2017秋拍「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專場 廖堯震|184
台北宇珍|186
考古Archaeology
考古紀事 劉榕峻|192
展訊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196
編輯手記Editorial
承古開今 廖堯震|46
新聞News
三展臨門——故宮南院特展,接棒登場 王怡文|52
144件精品,500年閩台書風飛揚——閩台緣博物館「行雲流水─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 藍玉琦|54
雕研臨摹,為古物延續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台首映 張筠|56
藝文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58
專題Special Report
國朝第一趙孟頫:北京故宮武英殿趙孟頫書畫特展
〈展覽概介〉國朝誰第一,只數吳興趙翰林──今秋強檔:北京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 廖堯震|66
〈圖畫意涵〉此馬自是玉龍種──趙孟頫和元代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