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標:王雪濤生平第一之作〈百卉圖〉釋讀
文︱中國嘉德
王雪濤,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生於河北成安縣,1982年逝於北京,終年80歲。1922年考入北京美術學校(後改稱國立北平藝專),拜師齊白石、王雲(夢白)等。先後任教於國立京師大學校、國立北平大學、京華美專、北華美專和國立北平藝專等,1949年參與組「新國畫研究會」(後更名「北京中國畫研究會」),1954年參與籌建北京中國畫院,先後任院務委員、院長。一生從事小寫意花鳥畫創作、研究與教學,長於描繪花鳥世界的活潑生氣,更是中國國內最早一批接受新式美術教育的國畫家之一,在傳統畫法與現代畫法的結合方面獨樹一幟,在中國近現代小寫意花鳥畫史上具有開拓意義。
從目前現存的畫作題跋中可知,王雪濤的繪畫才能在20歲左右即受到同時代大家的認可。如其22歲(1924)所作〈白菜圖〉,齊白石題跋「墨海靈光五彩妍」;1933年,王夢白為王雪濤12開冊頁題簽「雪濤墨妙」;在其臨白陽山人的〈墨花蔬卷〉(1934)上,周肇祥題卷首「白陽遺韻」,齊白石題跋中更有:「得其筆資秀雅者惟吾賢」、「其人品足可重,不獨工摹此卷也」云云。同年,在其所作〈雙勾設色花鳥卷〉上,齊白石更是欣然題道:「藍已青矣」,足見齊白石對其賞識。
〈百卉圖〉,34×2783公分,紙本,水墨設色,1948~1951年作於北平(北京)。畫末左上題:「辛卯穀雨寫此卷。立秋日始成。花卉約百種。長約十丈。生平以此卷為最矣。雪濤時居燕市之西城。」鈐白文方印「王雪濤印」、朱文方印「立寒廬」。(全文未完,詳情請見《典藏.古美術》)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大標:山水之間
文∣廖堯震
一般談到古代中國繪畫,往往以山水畫為代表。但比起帶有吉祥裝飾意味的花鳥畫或具有歷史故事意涵的人物畫,相信許多人面對山水畫總有些手足無措之感,不知該從何角度欣賞起,甚或覺得山水畫看來好像都長得一樣。這或許與中國山水畫並非僅以客觀寫實的技法再現自然,而更多體現了畫家自我審美的意識或與周遭互動產生的感懷有關;小從作為個人生活經驗與感情世界之印記,大至成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或隱含更深層的政治文化批判等,皆可包攝於其中。乍看千篇一律的山水畫,實則蘊含各式各樣的深意,值得人們細細探掘。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的「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展,便以繪畫、絲織、陶瓷、竹雕等媒材上豐富的山水圖像,從壯麗、詩意、神靈、隱居、古法、庭園、奇險、河濱、抽象性等不同主題,引導觀眾進一步瞭解山水畫此一龐大的圖繪體系及其深厚的文化意涵。本期專題不僅針對此展覽進行導賞,還搭配四篇專文:除了介紹文人心中的理想山水──仙山與草堂;亦透過解析宋代大師技法,於紙上臥遊11.12世紀的山水長卷;接著移至明末時空,探討當時畫家如何以仿古來建立自我藝術風格與品味;並進而檢視近現代畫家如何基於山水長卷傳統來描繪長江,以詮釋心中對故國的追憶與愁思。盼由多面向之切近觀察,使山水畫的面貌更形立體且明晰。
山水畫之外,本期與書畫相關的多元精彩內容,尚有「展覽」單元呈現了南京博物院盛大舉辦之在寫意花鳥畫史上具典範地位的明代徐渭、陳淳花鳥精品特展,以及深度導賞了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泉屋博古館分別由「日本人憧憬」和「典雅與奇想」之企劃角度所聯合推出的明清書畫精華特展。「論壇」單元,詳盡報導了日前在常熟博物館所舉辦的王翬及虞山畫派學術研討會,具體而微地揭示當前研究新趨勢。「人物」單元,則專訪了上博書畫部主任凌利中,一探其如何從閱讀古文和編校圖錄的紮實訓練中,累積古代書畫鑑定與研究的專業能力,可供有心學習者參考。
本期於器物方面亦有諸多精彩的內容。包括「展覽」單元介紹了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所展出的伊勢彥信那幾乎涵蓋中國陶瓷通史全貌的35年來陶瓷收藏精髓。「鑑賞」單元,完整呈現河南平頂山出土的西周應國青銅器,帶領讀者探索那曾經輝煌卻已為人遺忘的神祕古國。「人物」單元,專訪了以推廣京燒為職志的陳彥璋,跟隨其感受京都當地結合了陶瓷、茶道及生活的多元實踐和美學。此外,隨著第一輪香港秋拍一只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拍出2.94億港元、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之熱門時事,本期亦於「焦點」單元整理了自1940年以來拍賣史上曾出現的七件汝窯之紀錄,並從20世紀出土的考古美術成果考回探汝窯身世,以饗讀者。緊接著眾所矚目的2017倫敦、北京及香港第二輪秋拍即將來臨,「動態」與「拍賣」單元自是密切關注蓄勢待發的全球中國藝術市場動向。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青山」可以是山水,亦可代指任何嚮往之物。耐心探訪群山眾水,必能在其間有所觸動,得心之所嚮。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大標:山水之間
文∣廖堯震
一般談到古代中國繪畫,往往以山水畫為代表。但比起帶有吉祥裝飾意味的花鳥畫或具有歷史故事意涵的人物畫,相信許多人面對山水畫總有些手足無措之感,不知該從何角度欣賞起,甚或覺得山水畫看來好像都長得一樣。這或許與中國山水畫並非僅以客觀寫實的技法再現自然,而更多體現了畫家自我審美的意識或與周遭互動產生的感懷有關;小從作為個人生活經驗與感情世界之印記,大至成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或隱含更深層的政治文化批判等,皆可包攝於其中。乍看千篇一律的山水畫,實則蘊含各式各樣...
目錄
編輯手記Editorial
山水之間 廖堯震|66
新聞News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 王怡文|72
咦,售票處消失了?——北京故宮10月起僅供網路訂票 張筠|74
藝文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76
專題Special Report
溪山無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風景畫展
〈展覽巡禮〉愛山水者,其旨安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 林逸欣|84
〈心靈綠洲〉想像的山水─中國山水中的仙境與草堂 李如珊|92
〈紙上展卷〉臥遊溪山無盡─宋代11~12世紀山水長卷賞析 廖堯震|96
〈山水仿古〉晚明仿古的藝術史課題─從董其昌、吳彬山水到畫譜的流行 張筠|102
〈長江萬里〉神遊故國,不盡長江滾滾來─畫家們筆下的〈長江萬里圖〉 藍玉琦|108
筆記Essay
〈嘉語錄〉與古交遊,心遠地偏 鄭又嘉|114
展覽Exhibition
秋天的兩場展覽會──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泉屋博古館明清書畫精華 板倉聖哲|116
中國陶瓷通史全覽──伊勢彥信收藏的中國瓷器 出川哲朗|124
在有意無意之間──南京博物院「青藤白陽—徐渭、陳淳書畫藝術特展」 龐鷗|128
特寫Close-up
內外交逼,傳統書畫教育邊緣化──專訪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下) 鄭又嘉|136
焦點Focus
戀戀汝窯──從一只〈汝窯天青釉洗〉拍出2.94億天價回探汝窯身世 王怡文|140
1940年來,拍賣史上的汝窯 藍玉琦|146
人物Portrait
識古文.讀圖像.鑑筆性──凌利中的書畫鑑定 王芷岩|148
實踐生活的美學──專訪以推廣京燒為職志的陳彥璋 黃茜芳|156
鑑賞Connoisseurship
鋤頭考古重現神祕古國──應國墓地出土青銅器綜述 郝紅星、王龍正|162
中國風與日本趣味的橋樑──風靡歐洲的日本伊萬里瓷器 賴國生|174
論壇Forum
虞山腳下論王翬──常熟博物館「紀念王翬逝世三百週年—虞山畫派藝術學術研討會」報導 王芷岩|180
動態Events
與國際接軌的頂級平台——第13屆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 2017現場紀實 廖堯震|186
香江雅集——北京首都博物館「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特展」 編輯部|188
倫敦亞洲藝術週,邁入20年——2017年Asian Art in London登場 林逸欣|190
倫敦埃斯卡納齊六朝藝術特展——今秋Norman A. Kurland珍藏亮相 林逸欣|192
12月Happy Party,臺北骨董藝術週登場! 金浩鈞|193
瑤情寄遠——旅日名家.抱石之女傅益瑤在臺首次經典藝術大展 編輯部|194
封面Cover Report
中國嘉德|196
拍賣Auction
清三代官窯、明家具、商青銅,倫敦競豔——蘇富比聖喬治街小拍開張 游智淵|212
汝窯、永樂鎏金佛、李可染魅力無可比——2017香港首輪秋拍蘇富比、保利、嘉德、匡時、邦瀚斯拍後
報導 廖堯震、朱子毓|216
邦瀚斯香港|224
北京保利|228
北京東正|240
中濠典藏|241
廣州華藝國際|242
北京大羿|244
考古Archaeology
考古紀事 劉榕峻|246
展訊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250
編輯手記Editorial
山水之間 廖堯震|66
新聞News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 王怡文|72
咦,售票處消失了?——北京故宮10月起僅供網路訂票 張筠|74
藝文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76
專題Special Report
溪山無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風景畫展
〈展覽巡禮〉愛山水者,其旨安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 林逸欣|84
〈心靈綠洲〉想像的山水─中國山水中的仙境與草堂 李如珊|92
〈紙上展卷〉臥遊溪山無盡─宋代11~12世紀山水長卷賞析 廖堯震|96
〈山水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