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人物專訪
前言:人生有許多不同的因緣,我的創作便是不同因緣的展現。
大標:就跟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去走
副標:專訪藝術工作者劉偉剛
★陳怡潔
youtube上存有一個名為「老鼓手」的短片,片中的聖嚴師父不斷地擊著鼓,而影片的介紹欄裡寫著這麼一段話:「老鼓手累了,可是他沒有歇手;老鼓手病了,可是他一樣沒有歇手。」
以鼓聲譬喻佛法,以鼓手來比喻一位弘法利生的佛教工作者,即使在聖嚴師父圓寂屆滿十周年之際,那鼓聲未曾停歇,依舊沉穩有力地撞擊著藝術家劉偉剛的心臟。「那時我在臺大體育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大願力大家庭』的感恩晚會,並設計師父在臺上敲鼓。師父雖然不知道有這個安排,但他仍拿著鼓棒對眾人說,我不會敲鼓,但會用我的生命來敲。」
這段話與師父敲鼓的畫面在劉偉剛的腦海裡生了根,成為不可抹滅的一段記憶。「我雖然不是受正統藝術訓練出身,但我也是用生命在作畫。」縱使執畫筆的時間不過短短三年,但他已經累積了不下百幅的創作,且每幅畫作所展現的,都是生命的證明。
小標: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階段性任務
位於臺北關渡的「央北十八房藝術工作室」,原本是志仁家商的校地,該校停辦之後,藝術家陳浚豪與校方協商,將閒置的空間租給藝術家們使用。而劉偉剛的個人畫室,就位在最深處的圖書館二樓。
走進辦公室,一幅以行草的《心經》為背景,有著磅礡氣勢的祈願觀音像便率先映入眼簾,用色既鮮明又強烈,透露出劉偉剛與佛法緊密相連的因緣;除此之外,雪白牆面也掛著好幾幅以水墨、壓克力、油畫等技巧來做抽象表達的創作,象徵著他與自我無意識空間的對話與追尋…。我們逐一欣賞,有些作品劉偉剛很肯定地說已經完成了,有些則表示還在觀望階段,或許添加幾筆就能大功告成;也或許之後再見,看到的會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每幅畫作都極具獨特性,一番瀏覽下來,竟找不出一個能概括劉偉剛所有作品的形容詞彙。「人的生命有著許多不同的因緣。」他表示,自己的畫作就是跟著因緣走,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階段性的任務,風格自然也會有所不同。「我就是跟著我的內心世界走,我不想要創造專屬於『劉偉剛』的風格特色。」藝術創作從無到有的過程,對他而言就是一種修行,畫作代表的是一個因緣、因果,甚至是無常,它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並不斷促使你往前邁進。「我的畫作,就是跟自己內在的佛溝通。」
小標:投入電影,一段美麗的邂逅
因為母親喜歡音樂,所以劉偉剛從小就得到許多藝術的薰陶。後來他去美國念書,在大一的時候,美國知名導演尼古拉斯‧雷到學校演講。看著他頂著銀白色的頭髮,穿著皮衣,一隻眼睛還帶著眼罩,卻絲毫不損自身所散發出的藝術氣息時,劉偉剛完全拜倒在他的風采之下,甚至在演講結束後跑去和尼古拉斯說:「如果你來我們學校教書,我就去專研電影。」
每段因緣都存在著貴人,而尼古拉斯.雷對那時的劉偉剛而言,便是這樣的存在。之後尼古拉斯真的去了劉偉剛的學校教書,而他也真的申請轉修電影。此時正值一九六九年,已經持續好幾年的越戰讓年輕學子愈來愈不知道未來是什麼,反戰運動以及嬉皮文化的流行,都驅使當時的年輕人找尋自己的風格。「尼古拉斯.雷教我們的方式,就是實際拍攝一部電影。並且在拍攝的過程中,學習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及嘗試不同的職業。」
學成後,劉偉剛回到臺灣,剛好張徹導演在拍攝電影「八國聯軍」,需要一位懂英文的副導,於是劉偉剛便投入了武俠片的電影製作。「那段日子讓我發覺,我所認為的電影藝術,跟我在臺灣接觸到的電影是有落差的。」道不同不相為謀,朋友們都勸他不要蹉跎光陰,於是在親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回美國念MBA,「對我來說,這是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做出的選擇。」
從電影到企管,毫無交集的兩個領域,劉偉剛卻沒有所謂的適應不良期。「就如聖嚴師父常常提到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適應環境的改變是人的本能,我讓內心保持接受改變的彈性,因此不管在什麼樣的領域,我都能全力以赴,堅持自己的決定。」
小標:投入藝術,開啟全新的修行
一九八四年回到臺灣,到二○一四年執起畫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劉偉剛卻認為自己沒有離開過藝術。「對我來說,藝術就是生活,只是使用的工具和方式因人而異。」他表示,藝術的本質就是溝通,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生活藝術家。
「我是受到侯翠杏老師的影響,才決定走上藝術創作這條路的。」侯翠杏的畫作風格偏向抽象表現主義,以具體的色彩和線條的律動來表達她的內在經驗。在一次展覽中,劉偉剛深深被她的畫所震撼,甚至興起了想和她學畫的念頭。「可是,侯翠杏老師當時人在夏威夷。」於是,她便介紹另一位與自己畫風相近的朋友給劉偉剛,沒想到劉偉剛卻病倒了。
病,讓劉偉剛感受到死亡,也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該具備什麼樣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死亡代表著生命的終結,那麼,不要讓自己存有遺憾,便是最需要考慮的事情。「我希望在自己死去之後,能留有作品讓朋友們懷念。」因著這份小小的心願,劉偉剛毅然決定地辭去工作,專心投入繪畫創作。
「聖嚴師父常常叫我們發願,他常常告訴我們:『你的願有多大,你的力量就有多大。』所以當我看見自己有屬於自己的繪畫天分時,我便發願要為法鼓山募款。」劉偉剛想起師父生病的那幾年,仍舊為了募款與宣揚佛法,寫下將近五六百張的墨寶與字畫。「他忘記自己正在生病的事實,只希望大家繼續厚植法鼓山,我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創作,在懷念師父的同時,也能感動他人,為佛法的宣揚盡一份心力。」
因著這份願力,劉偉剛早期的創作基本上都環繞著聖嚴師父與法鼓山。「以前在籌辦晚會時,對於我們提出的點子,師父總是會放手讓我們嘗試。所以,很多法鼓山的活動都有我的創意在裡面,它是我一切發想的源頭。」
小標:我想,我應該是很「不一樣」的藝術家
二○一七年十月,劉偉剛在鳳甲美術館舉辦了「空中鳥跡」的個人畫展,這不僅是他人生的第一場展覽,更是宣告一個生命階段的結束。「這次的畫展,是根據與師父的因緣和法鼓山活動而來的,下一個階段,我會嘗試展示更多內心的世界。」
劉偉剛坦承,自己走的並不是正統的藝術家道路。對很多藝術家而言,創作是一個找尋自我獨特性的過程。有些人幸運地看見了自己的獨特,可惜卻為了生存而去迎合市場的需求或大眾的口味。「藝術家總是面臨很多的掙扎,而我因為是從別的行業轉過來的,反而沒有這樣的焦慮,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現在的劉偉剛在創作前都會先打坐,思考主題要怎麼呈現。「禪宗所說的『默照』,指的是不受內心和環境的影響,讓心保持安定的狀態,清楚覺知內心與周遭一切的變化,我將在畫裡體驗到的具體事物給破壞掉,並接受它被破壞的事實,然後學著處理它、放下它,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肯定和成長,當我愈來愈能跟著內心去走,我所畫出來的線條,便會愈來愈趨向簡單。」
亦師亦友的曲德義老師曾經問他:你想當業餘還是專業的藝術家?劉偉剛問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裡?曲德義老師說,專業的藝術家一天得畫上五個鐘頭。「我便對老師說,那我就是專業的。」對藝術的熱愛,將他的心引導向一個安定沉靜的狀態之中。未來該走向何處?劉偉剛並不擔心沒有方向,因為自身內心所嚮往的地方,便是他創作的所在。
劉偉剛
從小就踏入藝術,喜歡寫生和古典音樂,大學期間赴美跟隨知名導演Nicholas Ray修習電影,而後至美國商學院進修,擁有傲人的企管碩士學位。
二○一二年,開始探討人生的意義跟價值。二○一四年,在因緣具足之下,決定全心投入藝術,從興趣轉變為志業,將藝術做為心靈層面的依託。
優惠價: 9 折, NT$ 144 NT$ 160
本商品已絕版
1月 人物專訪
前言:人生有許多不同的因緣,我的創作便是不同因緣的展現。
大標:就跟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去走
副標:專訪藝術工作者劉偉剛
★陳怡潔
youtube上存有一個名為「老鼓手」的短片,片中的聖嚴師父不斷地擊著鼓,而影片的介紹欄裡寫著這麼一段話:「老鼓手累了,可是他沒有歇手;老鼓手病了,可是他一樣沒有歇手。」
以鼓聲譬喻佛法,以鼓手來比喻一位弘法利生的佛教工作者,即使在聖嚴師父圓寂屆滿十周年之際,那鼓聲未曾停歇,依舊沉穩有力地撞擊著藝術家劉偉剛的心臟。「那時我在臺大體育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大願力大家庭』的感恩晚會,並設計師父在臺上敲鼓。師父雖然不知道有這個安排,但他仍拿著鼓棒對眾人說,我不會敲鼓,但會用我的生命來敲。」
這段話與師父敲鼓的畫面在劉偉剛的腦海裡生了根,成為不可抹滅的一段記憶。「我雖然不是受正統藝術訓練出身,但我也是用生命在作畫。」縱使執畫筆的時間不過短短三年,但他已經累積了不下百幅的創作,且每幅畫作所展現的,都是生命的證明。
小標: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階段性任務
位於臺北關渡的「央北十八房藝術工作室」,原本是志仁家商的校地,該校停辦之後,藝術家陳浚豪與校方協商,將閒置的空間租給藝術家們使用。而劉偉剛的個人畫室,就位在最深處的圖書館二樓。
走進辦公室,一幅以行草的《心經》為背景,有著磅礡氣勢的祈願觀音像便率先映入眼簾,用色既鮮明又強烈,透露出劉偉剛與佛法緊密相連的因緣;除此之外,雪白牆面也掛著好幾幅以水墨、壓克力、油畫等技巧來做抽象表達的創作,象徵著他與自我無意識空間的對話與追尋…。我們逐一欣賞,有些作品劉偉剛很肯定地說已經完成了,有些則表示還在觀望階段,或許添加幾筆就能大功告成;也或許之後再見,看到的會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每幅畫作都極具獨特性,一番瀏覽下來,竟找不出一個能概括劉偉剛所有作品的形容詞彙。「人的生命有著許多不同的因緣。」他表示,自己的畫作就是跟著因緣走,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階段性的任務,風格自然也會有所不同。「我就是跟著我的內心世界走,我不想要創造專屬於『劉偉剛』的風格特色。」藝術創作從無到有的過程,對他而言就是一種修行,畫作代表的是一個因緣、因果,甚至是無常,它可能會改變你的一生,並不斷促使你往前邁進。「我的畫作,就是跟自己內在的佛溝通。」
小標:投入電影,一段美麗的邂逅
因為母親喜歡音樂,所以劉偉剛從小就得到許多藝術的薰陶。後來他去美國念書,在大一的時候,美國知名導演尼古拉斯‧雷到學校演講。看著他頂著銀白色的頭髮,穿著皮衣,一隻眼睛還帶著眼罩,卻絲毫不損自身所散發出的藝術氣息時,劉偉剛完全拜倒在他的風采之下,甚至在演講結束後跑去和尼古拉斯說:「如果你來我們學校教書,我就去專研電影。」
每段因緣都存在著貴人,而尼古拉斯.雷對那時的劉偉剛而言,便是這樣的存在。之後尼古拉斯真的去了劉偉剛的學校教書,而他也真的申請轉修電影。此時正值一九六九年,已經持續好幾年的越戰讓年輕學子愈來愈不知道未來是什麼,反戰運動以及嬉皮文化的流行,都驅使當時的年輕人找尋自己的風格。「尼古拉斯.雷教我們的方式,就是實際拍攝一部電影。並且在拍攝的過程中,學習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及嘗試不同的職業。」
學成後,劉偉剛回到臺灣,剛好張徹導演在拍攝電影「八國聯軍」,需要一位懂英文的副導,於是劉偉剛便投入了武俠片的電影製作。「那段日子讓我發覺,我所認為的電影藝術,跟我在臺灣接觸到的電影是有落差的。」道不同不相為謀,朋友們都勸他不要蹉跎光陰,於是在親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回美國念MBA,「對我來說,這是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做出的選擇。」
從電影到企管,毫無交集的兩個領域,劉偉剛卻沒有所謂的適應不良期。「就如聖嚴師父常常提到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適應環境的改變是人的本能,我讓內心保持接受改變的彈性,因此不管在什麼樣的領域,我都能全力以赴,堅持自己的決定。」
小標:投入藝術,開啟全新的修行
一九八四年回到臺灣,到二○一四年執起畫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劉偉剛卻認為自己沒有離開過藝術。「對我來說,藝術就是生活,只是使用的工具和方式因人而異。」他表示,藝術的本質就是溝通,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生活藝術家。
「我是受到侯翠杏老師的影響,才決定走上藝術創作這條路的。」侯翠杏的畫作風格偏向抽象表現主義,以具體的色彩和線條的律動來表達她的內在經驗。在一次展覽中,劉偉剛深深被她的畫所震撼,甚至興起了想和她學畫的念頭。「可是,侯翠杏老師當時人在夏威夷。」於是,她便介紹另一位與自己畫風相近的朋友給劉偉剛,沒想到劉偉剛卻病倒了。
病,讓劉偉剛感受到死亡,也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該具備什麼樣的意義和價值。如果死亡代表著生命的終結,那麼,不要讓自己存有遺憾,便是最需要考慮的事情。「我希望在自己死去之後,能留有作品讓朋友們懷念。」因著這份小小的心願,劉偉剛毅然決定地辭去工作,專心投入繪畫創作。
「聖嚴師父常常叫我們發願,他常常告訴我們:『你的願有多大,你的力量就有多大。』所以當我看見自己有屬於自己的繪畫天分時,我便發願要為法鼓山募款。」劉偉剛想起師父生病的那幾年,仍舊為了募款與宣揚佛法,寫下將近五六百張的墨寶與字畫。「他忘記自己正在生病的事實,只希望大家繼續厚植法鼓山,我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創作,在懷念師父的同時,也能感動他人,為佛法的宣揚盡一份心力。」
因著這份願力,劉偉剛早期的創作基本上都環繞著聖嚴師父與法鼓山。「以前在籌辦晚會時,對於我們提出的點子,師父總是會放手讓我們嘗試。所以,很多法鼓山的活動都有我的創意在裡面,它是我一切發想的源頭。」
小標:我想,我應該是很「不一樣」的藝術家
二○一七年十月,劉偉剛在鳳甲美術館舉辦了「空中鳥跡」的個人畫展,這不僅是他人生的第一場展覽,更是宣告一個生命階段的結束。「這次的畫展,是根據與師父的因緣和法鼓山活動而來的,下一個階段,我會嘗試展示更多內心的世界。」
劉偉剛坦承,自己走的並不是正統的藝術家道路。對很多藝術家而言,創作是一個找尋自我獨特性的過程。有些人幸運地看見了自己的獨特,可惜卻為了生存而去迎合市場的需求或大眾的口味。「藝術家總是面臨很多的掙扎,而我因為是從別的行業轉過來的,反而沒有這樣的焦慮,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現在的劉偉剛在創作前都會先打坐,思考主題要怎麼呈現。「禪宗所說的『默照』,指的是不受內心和環境的影響,讓心保持安定的狀態,清楚覺知內心與周遭一切的變化,我將在畫裡體驗到的具體事物給破壞掉,並接受它被破壞的事實,然後學著處理它、放下它,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肯定和成長,當我愈來愈能跟著內心去走,我所畫出來的線條,便會愈來愈趨向簡單。」
亦師亦友的曲德義老師曾經問他:你想當業餘還是專業的藝術家?劉偉剛問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裡?曲德義老師說,專業的藝術家一天得畫上五個鐘頭。「我便對老師說,那我就是專業的。」對藝術的熱愛,將他的心引導向一個安定沉靜的狀態之中。未來該走向何處?劉偉剛並不擔心沒有方向,因為自身內心所嚮往的地方,便是他創作的所在。
劉偉剛
從小就踏入藝術,喜歡寫生和古典音樂,大學期間赴美跟隨知名導演Nicholas Ray修習電影,而後至美國商學院進修,擁有傲人的企管碩士學位。
二○一二年,開始探討人生的意義跟價值。二○一四年,在因緣具足之下,決定全心投入藝術,從興趣轉變為志業,將藝術做為心靈層面的依託。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